教育强国
搜索文档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28 17:32
"十五五"规划核心观点 -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5] - 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10] - 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13]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17] - 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产业全球竞争力[17] -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17] - 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未来产业[18] - 促进服务业扩能提质,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18] - 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等集约高效利用[19] 科技创新发展 - 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1]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22] -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健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25] - 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相结合[25] 国内市场建设 -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大优质消费品和服务供给,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7] - 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28] - 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消除要素获取、资质认定、招标投标等方面壁垒[29]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31] - 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保障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31] -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32] -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33] 高水平对外开放 - 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35] - 推动贸易创新发展,优化升级货物贸易,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35] - 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促进外资境内再投资[36] -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36] 农业农村现代化 - 加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38] -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39] - 健全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40] 区域协调发展 - 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东中西、南北方协调发展[42] - 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强化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43] - 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科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44] 文化产业发展 -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培育优秀文化企业和品牌[47] - 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引导规范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健康发展[47] - 推进旅游强国建设,丰富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提高旅游服务质量[48] 民生保障改善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人力资源供需匹配机制,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50] -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51] -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加快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53] -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53] 绿色低碳转型 - 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58] -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构建新型电力系统[59]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59] -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60] 重点领域安全 - 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63] -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63] -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64] 国防军队建设 - 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推进新域新质作战力量规模化、实战化、体系化发展[67] - 推进军事治理现代化,深化战建备统筹,强化作战需求牵引[68] - 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68]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我市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南京日报· 2025-10-28 10:23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连日来,我市各界党员干部认真学习 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家一致认为,全会对未来五年发展描绘的宏伟蓝图、作出的决策部 署,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坚持民生为先,坚持创新驱动,以接续奋进的实干精神为开创中 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贡献力量。 壮大实体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显担当 从部署的战略任务看,全会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放在突出位置,提 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等具体要求。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宗仁表示,南 京交通部门将系统谋划好实施好"十五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推动全会精神在交通运输领域落地见效。 我市交通部门将锚定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战略目标,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完成一批宁镇扬、宁 马滁同城化项目,打造都市圈城际轨道和快速干线"双快"体系,提升南京都市圈辐射带动能力,确保"十 五五"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与"十四五" ...
人工智能重塑技工教育新图景——全国百所院校无锡共话产教融合新路径
扬子晚报网· 2025-10-27 21:51
10月27日,作为全国百所技工院校"无锡行"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以"人工智能背景下产教融合发展的 路径和方向"为主题的技工教育高峰论坛在无锡技师学院李巷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全国技工教育领域 的领军人物齐聚一堂,共探AI时代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新范式与新路径。 春华秋实:弦歌不辍,铸就育人典范 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和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分别作主题报告和主旨报告。 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文华系统回顾学院七十载办学征程。从新中国工业起步时期的 担当,到国防科工建设的奉献;从传承无锡工商精神的实践,到践行中国智造战略的探索,无锡技师人 从未缺席,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 张文华介绍,该学院凝练形成三大办学成果:培根铸魂,育强国工匠;深化改革,闯融合新路;服务发 展,担时代使命。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累计培养10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面 向"十五五",学院将紧扣国家战略,聚焦复合型人才培养,构筑"战略领航、内涵攻坚、治理赋能"三大 支柱,奋力建设全国一流、全省领先、中而强、小而美的现代化技师学院。 实践探索:多元路径,彰显特色创新 在圆桌沙龙环节,来自六所技工院校的负责人分享了各具特色 ...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等6位大学书记畅谈学习体会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25 16:28
高等教育机构对“十五五”规划的响应 - 多所高校将高质量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作为核心任务,以响应国家顶层设计[1][2][3][4] - 高校规划编制工作旨在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目标[1][2] 高校战略发展重点 - 战略重点包括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以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1][2][3][4] - 强调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深化三者之间的融合发展[1][2][3]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级[1][2] - 高校计划通过“双一流”建设引领教育综合改革,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3][4] 高校服务国家与区域发展 - 高校致力于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地方发展和产业创新[2][3] - 部分高校明确聚焦于服务特定区域重大任务,如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2] - 高校目标是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2][3][4][5] 高校特色发展路径 - 各高校强调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如中国人民大学的“独树一帜”学科优势,华中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特色[1][5] - 传承弘扬独特精神传统被视为重要举措,例如西安交通大学传承“西迁精神”[2] - 高校计划通过有组织科研和深化改革开放来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路径[2][3][5]
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输送5500万人才!中国建成规模最大且高质量教育体系
新华社· 2025-10-23 14:46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 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92%,义务教育全国2895个县域实现基本均 衡……"十四五"时期,我国建成规模最大且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人才"蓄水池"不断扩容,为强国建设提 供有力人才支撑。 今年10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与地球合影图像。拍摄这张珍贵合影的 机械臂监视相机镜头,是由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光学成像团队研制。从"神舟"飞天, 到"嫦娥"奔月,再到"天问"探火……伴随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一批批拔尖创新人才和专门人才接连涌 现,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十四五"时期,高校获得75%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55%以上的科技进步奖,特别是在生 命科学、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持续发展也取得显 著成效。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技能人才同样是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的重要力量。"中国制造"走向"中国 创造",职业教育供给了现代产业70%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 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源源不断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 育才造士 ...
“十四五”亮点:输送5500万人才!中国建成规模最大且高质量教育体系
新华网· 2025-10-23 12:11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 今年10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与地球合影图像。拍摄这张珍贵合影的 机械臂监视相机镜头,是由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光学成像团队研制。从"神舟"飞天, 到"嫦娥"奔月,再到"天问"探火……伴随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一批批拔尖创新人才和专门人才接连涌 现,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十四五"时期,高校获得75%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55%以上的科技进步奖,特别是在生 命科学、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持续发展也取得显 著成效。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技能人才同样是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的重要力量。"中国制造"走向"中国 创造",职业教育供给了现代产业70%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 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源源不断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 强之基。(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记者 王鹏)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 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学前教育 ...
输送5500万人才!中国建成规模最大且高质量教育体系
新华社· 2025-10-23 10:20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 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92%,义务教育全国2895个县域实现基本均衡……"十四五"时期,我国建成规模最大 且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人才"蓄水池"不断扩容,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今年秋季学期惠及约1200万人;全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加大对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县中的投入支持力 度……"十四五"以来,教育公共服务更加普惠、优质,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强教必先强师。强化教育家精神的培育涵养,引导教师践行共同价值追求;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大力减轻教师 负担,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压减65%以上。广大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 立德树人,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持续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开展学校美育浸润行 动,努力让学校成为艺术的园地;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要求,让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 系全面构建。 2024年11月14日,在青海天峻县民 ...
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丨输送5500万人才!中国建成规模最大且高质量教育体系
新华社· 2025-10-23 09:32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今年秋季学期惠及约1200万人;全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加大对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县 中的投入支持力度……"十四五"以来,教育公共服务更加普惠、优质,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2024年11月14日,在青海天峻县民族幼儿园,小朋友们在老师带领下上体育课。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强教必先强师。强化教育家精神的培育涵养,引导教师践行共同价值追求;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师德违规"零容 忍";大力减轻教师负担,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压减65%以上。广大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 立德树人,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持续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开展学 校美育浸润行动,努力让学校成为艺术的园地;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要求,让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全面构建。 2025年5月29日,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对"荆楚"人形机器人进行搬运测试。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 今年10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行星 ...
“十四五”亮点丨输送5500万人才!中国建成规模最大且高质量教育体系
新华社· 2025-10-23 09:23
教育体系规模与质量 - 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 [1] - 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92% [1] - 义务教育全国2895个县域实现基本均衡 [1] - 建成规模最大且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1] 教育普惠与公平 -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2024年秋季学期惠及约1200万人 [3] - 全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 [3] - 加大对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县中的投入支持力度 [3] 教师队伍建设 - 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压减65%以上以减轻教师负担 [3] - 强化教育家精神培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 [3] 学生全面发展体系 - 持续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3] - 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要求 [3] - 开展学校美育浸润行动 [3] 高等教育科研贡献 - 高校获得75%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 [5] - 高校获得55%以上的科技进步奖 [5] - 在生命科学、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 [5] 教育服务产业发展 - 职业教育为现代产业供给70%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7] - 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7] - 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涌现拔尖创新人才 [5]
教育部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活动在港举行
新华网· 2025-10-22 20:21
新华社香港10月22日电(张雅诗)教育部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港澳站)活动22日在香港举行,共 300多名港澳校长和教师参与。来自内地及香港的教育工作者在现场作宣讲报告,分享育人实践。 该活动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作为指导单位,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作为主办单位。在该活动上,内地 宣讲团成员以及香港教师以"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为题作宣讲报告,让教师 们深刻领悟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义,共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致辞说,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 的重要任务。教育局积极配合国家强师行动,致力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以及完善教师专业操守把关 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活动期间,主办方还举行了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4-2027)港澳成员工作 室授牌仪式,以及"讲述我的育人故事"全国展示活动纪念证书颁发仪式。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俞伟跃在活动上致辞说,教育工作者要厚植家国情怀,培育具有坚定国家意 识、深厚民族情感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建设者。他勉励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并加 强交流合作,港澳应充分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