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航运
icon
搜索文档
2025中国国际船舶技术与安全论坛在海南博鳌闭幕
海南日报· 2025-07-13 07:35
行业趋势 - 全球航运业正围绕安全管理、智能航运与绿色转型三大核心议题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 - 数字化、人工智能与绿色发展成为驱动航运变革的新动能,但面临技术适配与规则重塑的挑战 [3] - "智能引领、安全协同、绿色驱动"的发展路径日益清晰,推动行业向开放、包容与可持续方向迈进 [3] 技术创新 - 智能气象导航技术通过数值模拟、智能预报与航线优化融合,构建极端天气主动防控体系 [2] - 风力辅助推进技术在节能降耗与投资回报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需解决标准体系与监管配套不足的瓶颈 [3] - 科技应用持续提升船舶应对复杂海况的能力,为航运安全提供技术屏障 [2] 企业动态 - 北京全球气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提出通过技术创新筑牢航运安全防线 [2] - 叠风新能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呼吁多方协作推动风力辅助推进技术产业化 [3] - 上海海事大学从人才培养、科研攻关、国际合作等多维度支撑航运业转型 [3]
科技“领航” 锻造航运新质生产力
海南日报· 2025-07-13 07:28
行业变革机遇 - 航运业具备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深厚基础 需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以支撑交通强国建设 [2] - 科技创新成为激活航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全球航运业正经历绿色转型与智能革命浪潮 [2] 智能升级进展 -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提出应加快推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集约利用水利资源并推进存量升级更新 [3] - 宁波舟山港建成单体超千万混线作业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推出"四港联动"云平台实现智慧物流中枢转型 [3] - 海南洋浦港打造航运大数据中心 汇聚12类核心数据构建全域数字化管理平台 海口港推进无人船舶驾驶技术及新能源车辆人船分离运输模式 [3] 技术突破方向 - 海运在自动化码头领域实现国际并跑 但极地船舶/新能源船舶建造/气象导航等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 [4] - 自主设计建造的世界首艘运营自主航行商船"智飞号"已累计航行5000海里 突破智能感知与自主决策技术 [4] 生态协同建设 - 《中国智能航运-2035行动计划》加快制定 将统筹未来10年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法规标准等建设工作 [5] - 海事教育开设智能航海试点班型 聚焦智能船舶等7个科研方向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 [5]
“新红专”轮:提供海上智驾中国方案
科技日报· 2025-07-01 07:44
智能船舶技术突破 - 全球首艘集远程遥控、自主航行与教学实训于一体的智能船舶"新红专"轮从大连启航,沿海上丝绸之路航行4000余海里,完成狭窄水道自主航行及岸基远程驾控测试 [3] - 该船舶由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与大连海事大学联合打造,智能化程度达世界领先水平,开创我国船舶国产化航行系统海上智驾多项先河 [3] - 配置我国首台套基于船端e-航海架构的国产化船舶智慧航行系统,可与国内首个功能完备的智能船舶岸基数智运控中心联动,实现水下机器人与智能船舶多域协同作业 [7] 国产化研发历程 - 大连市科技局和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自2015年起布局智能航运国产化研发,历经10年攻关打破国外垄断 [4]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与大连海事大学联合攻关海上通信导航核心芯片及装备,大连海大智龙科技团队实现"数字大脑"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应用的关键跨越 [4] - 2024年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发布榜单需求牵引研制船舶智能航行系统,"新红专"轮成为我国智能航运领域首次系统形成国产装备集成示范 [4] 核心技术体系 - 构建"1个智能平台+多个智能功能"的多智能系统数据底座,具备开阔水域自主航行、受限水域远程遥控等功能 [8] - 全船配置1.5万个传感器实时采集船舶状态数据,通过岸基数智运控中心实现可视化呈现和远程驾控 [8] - 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建立高保真数值仿真模型,将原本需半年的海上测试周期缩短一半以上,加速国产设备装船进程 [9] 产业应用前景 - 标志着中国智能航运产业链关键拼图初步成形,从核心感知设备、智能决策系统到高可靠执行机构的自主技术体系开始经受商业航行检验 [8] - 将打造首个可移动的船舶国产设备中试基地和海上技术验证平台,吸引国内外团队开展海上通信与导航、水下机器人等领域技术设备验证 [10] - 作为移动的"海上实验船",为开展智能航运基础性、前沿性、关键性技术研究提供重要支撑,首批学员已随船开展数字孪生技术实训 [9]
“精准感知+自主思考”智能航行完成技术新突破 科技赋能航运未来
央视网· 2025-06-17 15:00
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技术突破 - 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成功完成狭窄水道自主航行和岸基远程驾控测试,实现智能航行全新技术突破 [1] - 该船由中远海运重工为大连海事大学建造,船长约70米,排水量1480吨,配置6大智能系统,智能化水平国际领先 [1] - 狭窄水道自主航行是智能船舶关键技术指标,该船通过AI算法和拟人决策实现全航程智能航行 [3][5] 智能船舶核心技术特点 - 船舶具备自主完成航行任务能力,输入目的港即可自动航行,感知传感器支持环境自主判断和决策 [6] - 已完成自主靠离泊、开阔水域自主航行、多船智能避碰等多项关键测试,技术领先国内外典型智能船舶 [8] - 智能系统通过迭代升级,实现精准感知和自主思考,独立应对复杂海况和水道环境 [10] 智能船舶应用场景拓展 - 船舶开启2000里文化巡展,途经太仓、上海、泉州、海南,将开展繁忙水域自主航行等多项实验 [12] - 国内首个智能船岸基数智运控中心启用,通过1.5万个摄像头和传感器实现远程驾控,支持船舶全方位实时监控 [12] - 岸基远控中心未来可同时支持3-5艘船舶陆岸操控,推动船员陆岸指挥驾控模式 [13] 产学研合作与行业影响 - 中远海运集团与大连海事大学联合成立"驭海智启"智能船舶实训中心,开展科研实践和人才培养 [13] - 智能航运正重塑全球业态,该船承载突破新一代智能船舶技术和引领智能航运人才培养的使命 [13]
中远海科(002401) - 2025年5月2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2 19:32
业务现状与业绩情况 - 2024 年公司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为 21,181,237.64 元,联营合营企业带来相对稳定投资收益 [4] - 2024 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28 亿元,2025 年一季度实现 450.37 万元 [7][10] - 2025 年一季报数字城市与交通业务板块业绩下滑严重,是近期业绩承压主因,传统公路机电项目外部市场机会减少,竞争加剧致中标率和利润率下降 [11] - 公司数字化软件业务收入占比大幅提升,软件行业存在季节性波动,前二季度是项目验收淡季,第四季度集中交付、验收结算,近期利润下降还因高速公路机电集成业务受客户需求和竞争影响下滑 [15][16] 业务板块与产品情况 数字航运与供应链业务 - 船视宝平台用户数量增长态势好,后续将培育优化核心能力、扩大影响力,其发展难点是触达客户和与客户场景深度融合,今年采取加大宣传、研发技术架构、建立销售团队、研发定制产品等举措,已积累超 12 万私域用户 [2][5] - 打造了航安宝、i 航运、HiDolphin 等有影响力产品,公司加大从项目型向产品型、平台型业务转型,HiDolphin 可通过嵌入产品、私有化部署、面向 C 端、为特定客户训练企业大模型等方式获取营收 [15][16] 数字城市与交通业务 - 核心竞争力是优秀项目管理能力和成熟交通收费软件,但行业地域特点明显,市场份额不显著,受传统基建投资放缓影响,竞争加剧,公司加大数字化、智能化投入,参与数字基础设施升级项目 [14][15] - 在无人自助收费机器人、数字孪生、视频中台等产品和技术能力上加大研发力度,提升板块竞争力,扩大数字城市、智慧海事监管等业务 [11] 业务规划与策略 业务转型与拓展 - 围绕赋能航运行业上下游做大做强数字航运与供应链业务,依托中远海运集团场景构建竞争力,拓展外部市场,发展智能航运产业;加快数字城市与交通业务结构优化升级,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等方向平台和产品,加大底层技术研发 [3][8][13] - 设立大客户经营中心,加大对集团内外大客户经营力度;加大产品化、平台化业务营销力度,提升高质量业务占比和毛利水平 [8][13] 股权投资 - 股权投资关注主营业务产业链上下游优质标的,强化产业协同效应与市场竞争力,系统性研究行业趋势、评估标的适宜性和可行性,权衡风险与收益 [4] 应对业绩下滑 - 应对数字城市与交通业务板块业绩下滑,持续扩大数字航运与供应链业务,调整业务结构,加大科研投入和产品市场营销力度 [11] 其他情况 - 公司不开展港口运营和船舶运输业务,主要为港航企业提供信息化数字化服务,海外营收占比小,关税政策对业务无直接影响 [8][9] - 公司"万舸云"入选国资云航运物流行业云平台,提供 IaaS 层云平台能力和上千个 API 航运行业数据接口,入选浦东新区相关计划,为航运物流企业提供一体化云服务 [13] - 公司合同签约全年基本均衡,软件项目验收后除质保金尾款外能及时回款,限制性股票解锁上市与近期业绩波动无关 [4][5]
一网“管”全船、海上智慧“菜篮子”……解锁汽车运输船“国家队”新成员亮点
央视网· 2025-05-15 13:47
船舶交付与首航 - 全国最大光伏能源+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远海口"轮由中远海运特运投资、中船集团广船国际建造,于5月15日首航 [1] - 该船执行"中国—地中海"班轮航线,驶向希腊、土耳其、意大利、突尼斯等国家,单程航程约30天,较以往节省近三分之一时间 [6] - 随着"远海口"交付,中远海运汽车船队规模扩充至20艘,航线覆盖中国至波斯湾、欧洲、东非南非、南美西部、地中海等区域 [8] 船舶技术特点 - 船舶总长199.9米,采用"滚装"运输方式,装载效率高且空间大 [3] - 船舱可承载全品类车辆,采用模块化可升降调节甲板和专用绑扎带固定车辆 [5] - 配备512块单晶硅太阳能面板组成的光伏发电系统,总面积1300平方米,峰值功率302.8千瓦,年发电量41万度 [12] - 采用LNG双燃料动力,与传统燃油船相比节省约20%能耗,并配备中压岸电接收系统 [12] - 全船配备200多个摄像头,融合红外感温成像、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全程监控 [14] 绿色低碳创新 - 该船是我国首艘完全满足中国船级社《新能源汽车滚装运输安全技术指南》的船舶 [10] - "LNG+光伏+岸电"方案每年可节省燃油111吨、减少碳排放345.9吨 [12] - 配备自主研发的"汽车船智能监测系统",实现船舶和车辆动态远程监测 [12] - 船上配备蔬菜自动化种植柜,通过智能调控搭建海上"菜篮子" [15] 行业影响 - 该船代表我国航运船舶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的缩影 [10] - 采用我国自主制定的技术指南,以更高规范标准引领行业发展 [10] - 为国内汽车出口提供更高效、更绿色的运输解决方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