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研发

搜索文档
铁流股份与长三角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署框架协议
智通财经· 2025-09-03 20:06
公司与研究院合作 - 公司与长三角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署框架协议 涉及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设计 机电控复合参数匹配设计与拓扑配置优化设计 机器人高精高效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 多传感融合的高精度高频响的自适应力位混合控制技术研究 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多维性能测试与评估设备研制 [1] - 协议履行过程中形成的所有知识产权权属均归公司所有 中途停止研发的已取得知识产权同样归属公司 [1] - 哈特研究院团队在相关领域拥有深厚技术积累与科研优势 本次合作将有效提升公司研发实力并强化核心竞争力 [1]
宇树科技宣布四季度提交IPO申请
观察者网· 2025-09-02 18:21
IPO计划 - 公司预计在2024年10月至12月期间向中国证券交易所提交IPO申请 [1] 业务结构 - 2024年四足机器人销售额占比65% 人形机器人销售额占比30% [3] - 四足机器人应用场景中80%投入科研、教育及消费领域 20%服务于巡检、消防等工业场景 [3] - 人形机器人全部应用于科研、教育及消费领域 [3]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26日 专注于消费级和行业级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机器人及灵巧机械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 - 创始人为王兴兴 [3] - 从四足机器人领域起步 已在该领域实现全球技术领先 [3] 产品与市场地位 - 明星产品Unitree Go1四足机器人累计出货量超5万台 [3] - 占据全球消费级足式机器人市场60%以上份额 [3] - 人形机器人产品H1在2025年央视春晚创意融合舞蹈《秧BOT》中亮相 [3]
盛视科技新设文化创新公司,含AI及机器人业务
证券时报网· 2025-09-02 09:08
公司动态 - 深圳菲菲特文化创新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 [1] - 公司由上市公司盛视科技全资持股 [1] 业务布局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人工智能硬件销售和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 [1] - 业务范围包括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销售 [1]
精工钢构20250829
2025-09-01 00:21
精工钢构2025年上半年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公司为精工钢构 专注于钢结构制造、施工安装及国际业务拓展[1][2][6] - 行业涉及钢结构建筑、装配式建筑、国际工程承包及新兴工业建筑领域[1][3][8] 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29.48% 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28%[1][5] - 新签订单总额125.1亿元 同比增长2.2% 其中国内订单88.5亿元同比下降14.5% 国际订单36.6亿元同比增长94%[2][10] - 毛利率10.59% 净利率3.57% 同比均下降 主要因客户结构变化[9] - 期间费用率7.43% 同比下降1.93个百分点 因降本增效措施见效[9] - 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加超2亿元 因订单质量提升、业务结构调整及应收款回收[8] **业务结构变化** - 国内订单中ToB项目占比提升至70% ToG项目占比30% 因企业扩产需求增加[3] - ToB项目周转快(3-6个月完成) 但毛利率较低 ToG项目毛利率较高但周期长[3][4] - 国际业务成为增长引擎 订单同比增长94% 毛利率较高但转化收入速度较慢[2][9][10] **运营与战略** - 钢结构销量同比增长47% 因整体订单增加 通过自产自销和外协加工满足需求[7] - 集成业务收入下降 因国内市场竞争激烈 公司优先控制订单质量[8] - 推行降本增效措施 引入华为流程变革方法 提升项目交付准时性和客户满意度[6][9] - 应收账款37.55亿元 同比增加5.64亿元 但长账龄应收款占比下降 通过选择优质客户、完善档案管理等措施催收[10] **技术与创新** - AI应用:鼓励各部门创新申报AI项目 提升生化设计环节效率[13] - 机器人研发:处于试验阶段 需提高建筑部件标准化率以提升效率[13] - 技术优势:能处理异形构件加工制造(如鸟巢、小蛮腰项目) 拥有12大施工技术体系(如北京大兴机场项目)[14][15] **竞争优势** - 品牌优势:承建上百个地标项目(如2022年世界杯主会场、吉达塔) 获鲁班奖等奖项 客户愿支付溢价[12][16] - 供应链优势:利用中国粗钢产量占比超50%的供应链 国内加工构件国外安装[12] - 合作伙伴:与国际总包方(如沙特SBG、韩国三星)及中国央企建立战略合作[12] - 管理优势:成本与工期管控能力强 作为民营企业灵活性高[17] **市场与估值** - 国际业务优势:17年经验 技术依赖非低价竞争 在中东、东南亚积累业绩[6][11][12] - 可转债及股价:股价3.6-3.7元 每股净资产4.5元 PB仅0.8倍 认为正股被低估[18][20] - 中期规划:曾制定十年千亿战略(千亿市值和产值) 但暂无具体修正[19]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参与标志性项目:卢塞尔体育场、吉达塔(全球最高塔)等[21] - 注重投资者回报与交流 经营稳健[22]
儒竞科技:公司在机器人相关细分零部件领域的业务尚处于投入期,部分产品已实现样品交付但收入占比较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12:03
机器人业务研发进展 - 公司在机器人相关细分零部件领域的业务尚处于投入期 [2] - 机器人研发进展顺利 部分产品已实现样品交付 [2] - 机器人相关产品收入占比较小 对公司业绩未产生较大影响 [2] 投资者关注焦点 - 投资者担忧公司机器人研发可能落后于头部公司技术路线 [2] - 公司回应后续进展将通过定期报告和相关公告披露 [2]
毅昌科技:公司已与光谷东智建立合作关系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11:46
公司业务动态 - 公司已积极研发机器人相关产品 主要为机器人轻量化功能结构件和外观覆盖件 [1] - 公司已与光谷东智建立合作关系 [1] 产品布局 - 机器人产品线新增轻量化功能结构件和外观覆盖件两大品类 [1]
均普智能2025年中报简析:亏损收窄,盈利能力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24 06:22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10.32亿元,同比下降7.86%,主要受项目执行周期影响[1][5] - 归母净利润-2776.7万元,同比减亏8.65%,扣非净利润同比大幅改善34.59%至-3266.29万元[1] - 第二季度营收7.03亿元同比增长9.55%,但净利润同比下降69.57%至239.79万元[1]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提升2.36个百分点至20.05%,同比增幅13.34%,主要受益于成本管控加强和项目周期影响[1][5] - 净利率同比改善8.44%至-2.69%,仍处于亏损状态[1] - 三费占营收比上升至20.76%,同比增长10.49%,其中管理费用因新增厂房折旧增长8.43%[1][5] 现金流与资产质量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下降84.64%至0.02元,主要因项目付款节点导致收款减少[1][6] - 货币资金增长6.69%至8.02亿元,但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35.64%[1][17] - 应收账款增长25.74%至3.69亿元,应收账款/利润指标高达4500.63%[1][18] 资本结构与负债 - 有息负债增长8.43%至12.51亿元,有息资产负债率达24.13%[1][18] - 通过海外银团贷款置换导致短期借款激增194.80%,长期借款增长107.79%[2] -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6.56%,主要因境外银团借款费用增加[6] 特殊项目影响 - 其他综合收益暴涨94383.86%,主要受欧元汇率上升影响[3] - 政府补助减少80.39%致其他收益下降,银行理财购买减少使投资收益下降61.42%[9][10] - 信用减值损失改善60.91%,因应收账款减少导致坏账准备冲回[11] 业务与投资表现 - 成立均普人形机器人研究院并产生资本化研发投入[2] - 历史ROIC中位数仅0.51%,2024年净利率0.21%显示产品附加值不高[15] - 主要基金持仓为创金合信量化多因子股票A,持有34.23万股[18]
均普智能:四足机器人样机已完成开发
第一财经· 2025-08-22 22:16
机器人研发进展 - 四足机器人样机开发完成 总投资98.24万元 累计投入23.61万元 [1] - 人形机器人智能系统完成多模态升级 轻量化1.0版本交付清华大学等高校 [1]
精工科技(002006) - 002006精工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21
2025-08-21 16:5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合并营业总收入10.61亿元(不含税),同比增长10.31%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15.55% [2] - 碳纤维装备销售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59.53%,占业绩增长主要动力 [2] 核心业务发展 - 碳纤维核心主业采用"装备引领、材料协同、应用支撑"发展模式 [2] - 碳纤维整线及核心设备订单占多数,同时包含原丝装备及复材装备订单 [2] - 全资子公司浙江精工碳材科技正推进高性能纤维项目,计划2025年三季度投产 [2][3] 国际化战略 - 积极推进与沙特GIM公司签署的《销售合同》履约进度 [4] - 全力推进国际化战略实施,加快国外市场开拓 [4] 研发项目进展 - 第二代外骨骼机器人已完成测试和定型,争取尽快批量生产 [5] - 持续开展多关节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研发,目标实现产品系列化 [5] - 年产15万吨绿色再生新材料项目一期5万吨生产线进入调试阶段,计划2025年三季度交付 [7] 产业布局 - 在绍兴、武汉设立复合材料子公司,建成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化研究中心 [6] - 碳纤维复材板块已具备汽车、轨道交通、体育休闲等多领域承接能力 [6] - 可实现废旧纺织PET到再生新材料PET的绿色闭合循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