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经济

搜索文档
武汉获批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成首个集齐“五型”省会城市
长江商报· 2025-06-25 07:45
武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 - 武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新一批建设名单,成为武汉市第六个获批的国家物流枢纽 [1] - 武汉市6年内集齐"五型"国家物流枢纽(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这一目标的省会城市 [1][3] - 该枢纽选址武汉经开区,依托沌口工业站、江盛汽车滚装码头等核心设施,采用"政府规划引导、四级国企共建"模式 [2] 枢纽功能与规划目标 - 枢纽整合六大基本功能:干线物流组织、多式联运转运、区域分拨及配送、国际物流、物流集成服务、供应链物流服务 [2] - 延展四大延伸功能:物流金融及供应链金融、平台服务、应急物流、保税物流 [2] - 规划到2030年实现:货物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企业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2%,干线运输规模占比提升至30%以上 [2] 武汉国家物流枢纽布局进展 - 武汉市自2020年起先后获批港口型(2020)、陆港型(2021)、空港型(2023)、商贸服务型(2024)和生产服务型(2024)枢纽 [3] - 武汉市是国家规划的5类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不含陆上边境口岸型),此次获批后完成全部类型布局 [3] - 武汉市成为全国第二个集齐"五型"枢纽的城市,仅次于重庆市 [3] 枢纽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 - 武汉市正加速推进中铁伊通物流中心二期、通津港及配套基础设施一期等重点项目建设 [4] - 通过优化多式联运体系、调整运输结构、拓展国内外通道,深度融入"双循环"格局 [4] - "五型"枢纽协同将构建覆盖中部、辐射全国的立体化物流网络,促进"965"产业体系与物流业融合 [4]
视频 | 国家级花都经开区启航!投资盛会签约48项目,千亿投资加速“枢纽经济”跃升
搜狐财经· 2025-06-20 16:39
大会概况 - 国家级广州花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经济投资合作大会签约48个重点项目,涵盖数字经济、新能源与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大健康与化妆品、临空经济、时尚消费品等领域 [1] - 2024年以来花都区动竣工项目达210个,现场动工6个项目,签约及动竣工项目总投资额超千亿元 [1] - 花都区以空铁融合枢纽为引擎,加速向全球产业战略新高地跃升 [1] 招商明星项目 - 花都经开区发布2021年以来招引的"十大招商明星项目",聚焦高量级、全链条、强带动特征 [3] - 汽车产业领域落地东风日产新能源产线、采埃孚华南研发中心和电子工厂、法雷奥智能交互研发中心、滴滴共享出行大湾区运营总部及自动驾驶等项目,构建华南最完整汽车产业链 [5] - 数字经济领域落地京东大湾区智慧城、美团大湾区零售科技产业基地等项目,推动从应用场景向底层技术延伸 [5] - 新能源领域高景16GW光伏组件产业园带动上下游集聚,实现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发展 [5] - 中国电建南方区域总部、中旅·阿那亚九龙湖旅游度假区、万洋智能制造城等项目入选,代表花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 [5] 数字经济与产学研合作 - 西安交通大学拟筹建广州(花都)研究院,为花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科研保障 [7] - 北京科技大学与花都联合建设大湾区绿氢产业发展研究院和绿氢应用示范基地,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能源融合 [7] - 花都区产业基础、空间资源、政策支持等优势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7] 产业规划与布局 - 花都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枢纽经济升级、产业创新示范" [8] - 花都规划构建"一核两城三港"空间布局,包括花都湖数智先锋核、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城、国际航空城、临空数智港、国际时尚智港、跨境电商国际枢纽港 [10] - 重点发展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新能源与新型储能、时尚消费品)和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生物医药与健康、具身智能、细胞与基因、前沿新材料) [10] 全球资源与营商环境 - 挂牌成立法兰克福、新加坡两大海外离岸服务联络站,首批全球招商合伙人包括三大国企平台及四大投行 [11] - 花都区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最高奖励引荐人300万元 [11] - 万洋集团追加200亿元投资花都,盛赞"摘牌即开工,开工即招商"的营商环境 [13] - 巴斯夫将在花都举办在华140周年纪念活动,法雷奥集团强调花都政府高效支持是企业加码核心原因 [13] - 东风日产N7纯电车型上市50天大定突破2万台 [13] 数字经济发展 - 依托京东、阿里、美团、滴滴等头部平台企业,叠加高德地图布局低空经济三维时空数字底座、哔哩哔哩BLG无畏契约战队冠名等新项目,构建数字经济新格局 [13] - 花都新型工业化数字服务平台已上线35个AI及SAAS应用,注册企业超300家,联系企业超1200家,预计年内注册企业达5000家 [13]
淮安:从“内”到“外”重塑枢纽地位
新华日报· 2025-06-11 05:23
交通基础设施现状 - 公路总里程达1.38万公里,成为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东部沿海的重要通道[1] - 铁路形成十字交叉干线网,淮安东站可直达全国120余座主要城市,确立区域高铁枢纽地位[1] - 水运航道总长1483公里,港口码头96座,内河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6年全省第一[1] - 航空方面,涟水国际机场正向长三角北翼国际航空货运中心发展,与徐州陆港、连云港海港形成物流黄金三角[1] 物流与产业协同效应 - 中天钢铁集团选址淮安后,通过水运年运输费用节省数千万元[2] - 全国快递10强企业均在淮安建立区域分拨中心,凸显区位与交通优势[2] - 智慧物流新高地建设促进交通与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2] 区域发展战略 - 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宁淮城际铁路开通后将实现与南京快速通达,承接产业转移[3] - 省委支持淮安利用综合交通优势发展枢纽经济,推动优势转化[4] 未来基建规划 - 陆上推进长深高速扩容、宁淮城际铁路等工程,新淮铁路、沿淮铁路等有序开展[4] - 水面实施京杭运河绿色航运、淮安港三期等工程,盐河产业带规划加速[5] - 空中扩建机场三期,新建6万平米航站楼,目标旅客吞吐750万人次、货邮25万吨[5] 经济转型与开放格局 - 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通过物流降本增效吸引企业集聚[2] - 对外开放通道与平台协同建设,深化区域合作并拓展发展空间[2][5]
“郑州-首尔”邮政货运航线复飞,未来每周3班常态化飞行
搜狐财经· 2025-06-06 10:50
郑州国际邮件枢纽口岸发展 - 郑州成为全国第四个国际邮件枢纽口岸 助力河南实现"直通全球、辐射全国、带动中原"的战略目标 [1] - 中国邮政航空波音737-800全货机于6月5日完成"郑州-首尔"航线首飞 飞行时间为10点24分至12时15分 [1] 航线运营规划 - "郑州-首尔"航线将常态化运行 每周3班 每周2、4、6执行飞行计划 [3] - 常态化飞行标志着郑州国际邮件枢纽口岸功能持续强化 为豫韩贸易搭建高效"空中走廊" [3] 郑州航空枢纽建设 - 河南省加速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双枢纽"全球化布局 依托"空中丝绸之路"推进"买全球、卖全球"战略 [3] - 中国邮政航空枢纽项目于2024年8月26日正式签约 将巩固提升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地位 [3] 项目进展与合作 - "郑州-首尔"航线复飞标志着邮政航空枢纽项目进入实质性阶段 [3] - 公司将加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合作 依托区位优势推进与沿线国家航空物流合作 [3] - 项目将促进河南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 带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 [3]
东方枢纽,“重量级”规划方案正式出炉!
国际金融报· 2025-05-27 18:05
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规划获批 - 《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式获批 标志着该区域建设进入新阶段 [1] - 作为全国首家全新特殊类型区域 承载国家深化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使命 [3] 枢纽优势与交通规划 - 依托东方枢纽世界级航运枢纽优势 打造"临空经济+枢纽经济"世界级示范区 [4] - 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错位发展 协同推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跃升 [4] - 加强多模式交通系统集成创新 实现与浦东机场和上海东站高品质衔接 [4] - 内部构建高架/地面/地下多层次交通网络 适时启动"两桥一隧"项目促进东西片区融合 [4] 创新空间设计 - 采用"模块化网格系统" 空间单元可灵活重组适应产业演变需求 [5] - 形成"一链七星三环"独特布局:"一链"契合客流动线 "七星"为关键建筑节点 "三环"实现功能形态动态平衡 [5] 核心应用场景 - 全球商务交流中心:配备多语种翻译系统与智能会议终端 支持跨境并购等高阶商务活动 [6] - 国际人才培训高地:联合顶尖高校搭建生物医药/数字贸易/AI跨境培训平台 [6] - 世界级会展目的地:支持生物医药/消费电子专业会展 配套智能系统与快速通关服务 [7] 服务配套体系 - 商业服务:集成五星酒店/购物中心/文化剧场/主题餐饮街区 [8] - 专业服务:引入法律/金融/会计/咨询机构 提供跨境结算/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 [8] - 公共服务:布局先进网络/交通/能源基础设施 建设高效联检场所 [8] 发展前景 - 有望成为制度型开放重要窗口和全球资源集聚高地 [9]
牢记嘱托 奋勇争先丨开放河南向未来
河南日报· 2025-05-20 07:54
开放河南发展现状 - 郑州机场货机起降频率达每2分钟一架,显示物流枢纽繁忙 [1] - 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全力生产非洲订单 [1] - 热带水果进口同步上市带动中部消费市场 [1] - 河南成为"五一"假期入境游热门目的地 [1] 外贸与招商引资成果 - 广交会期间575家豫企对15国出口成交超1000万美元 [2] - 前4个月外贸进出口总值2700亿元,同比增长29.5%创同期新高 [2] - 新设外资企业148家同比增长38.3% [2] - 巴西BRF公司投资6亿元建中国首家工厂 [2] - 全球豫商大会促成52个项目签约,总投资510.4亿元 [2] 枢纽经济建设 - 京东/菜鸟/唯品会等电商在新郑综保区建立大型仓储 [4] - 郑州航空物流已对接全球主要经济体 [4] - 高铁网络与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粤港澳实现互联 [5] - 中欧班列辐射40多国,跨境电商覆盖180多国 [6] - 内河航运通过淮河/沙颍河航道建设补足短板 [6] 制度创新突破 - 首创"跨境电商9610+TIR"创新监管模式 [8] - 河南自贸区累计形成615项制度创新成果,25项全国推广 [8] - 出台全国首个自贸区制度创新省政府规章 [8] - 在多式联运/商事制度改革领域创新领先全国 [8] 开放战略定位 - 通过"空陆数海"四维通道建设实现内外联通 [4][6] - 从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转型的战略路径 [9] -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支点的明确发展目标 [1][9]
小籽粒走向大世界 外国记者聚焦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内蒙古引擎”
环球网· 2025-05-18 10:10
物流枢纽建设 - 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国家物流枢纽园区是内蒙古唯一跨盟市开发区,包含6个功能片区,定位为中欧班列集散中心和特色农畜产品进出口加工产业集群 [3] - 七苏木国际物流园片区通过标准化厂房项目引入多家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进出口加工产业集群 [3] - 园区作为中蒙俄国际物流大通道前沿,联动京津冀市场与国际口岸,具备"南联北开、东进西出"的枢纽优势 [11] 中欧班列运营 - 乌兰察布中欧班列通达7个国家16个城市,常态化运行6条线路,最远可达德国杜伊斯堡(全程10000公里,时效25天) [5][7] - 班列运输较公路安全性更高,已形成中通道、东通道、西通道及天津海铁联运的全方位物流网络 [5][13] - 南瓜籽加工产业因区位优势较黑龙江、新疆节省2800公里运输距离,每吨物流成本降低600元 [13] 特色农产品产业 - 依托北纬40°黄金产业带资源,形成南瓜籽、葵花子、玉米等出口加工与亚麻籽、燕麦等进口加工的双向产业集群 [9] - 农产品以绿色有机特性闻名,肉类、马铃薯、果蔬等加工产业同步发展 [9] - 物流成本优势为产业奠定基础,例如南瓜籽加工每吨运费节省600元 [13] 国际合作与影响 - 伊朗媒体评价园区为"一带一路"下欧亚贸易关键节点,强化内蒙古作为中国与世界桥梁的地位 [14] - 国际记者关注班列对本国覆盖可能性,认可中国通过基建和文化交流推动全球合作的努力 [5][7][14] - 内陆城市通过物流网络优化激活经济,为沿线国家创造合作机遇 [15]
“四港”通江达海,“三区”连接八方
齐鲁晚报· 2025-05-16 05:28
济南"四港三区"枢纽建设进展 - "四港三区"空间布局包含济南国际机场、济南东站、董家铁路货运枢纽、小清河济南港四大交通枢纽及临空经济区、东客站—济钢片区、董家铁路货运枢纽地区三大片区 [2][3] - 该区域已实现"公铁空水"四式联运联动发展,中欧班列开行数量持续增加并开拓跨里海、老挝等新通道,国际航线新增至泰国普吉岛等4条客运线及济南-多哈-伦敦货运线 [3] - 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中T2航站楼达60万平方米,综合交通中心38万平方米,升级后将满足年55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和52万吨货邮吞吐量 [4] - 小清河济南港通过河海直达运输与多式联运提升运力,济南东站启用13座站台27条铁路线后将支撑山东城际铁路网50%运力 [4][6] 枢纽经济产业集聚效应 - "四港三区"已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临空经济区聚焦航空物流与高端制造,东客站片区发展总部经济,董家枢纽区培育跨境电商等产业 [6] - 区域现有34个物流项目总投资326.1亿元,占全市现代物流网项目总数51%和投资额50%,聚集42家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及19个物流园区 [6][7] - 规划物流用地面积18.17平方公里,2024年重点推进智能仓储、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流入与城市功能升级 [7][8] 国家战略定位与区域协同 - 济南获批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成为全国少有的"双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6] - 通过加密中欧班列线路、开拓日韩东南亚全货机航线、提升小清河运力等措施,强化沿黄陆海大通道支点作用 [10] - 借鉴郑州航空港多式联运、重庆信息平台协同等经验,优化枢纽协同效能 [9]
列国鉴·阿联酋|记者观察:迪拜如何借“枢纽经济”实现飞跃
新华社· 2025-05-15 19:27
核心观点 - 迪拜从渔村发展为全球航空与商业枢纽,构建了以航空为核心、多产业协同的"枢纽经济"模式 [1] - 通过前瞻性基础设施投资、长期稳定政局、开放包容政策实现经济多元化转型 [1][5] - 航空业带动旅游、会展、物流等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并推动知识经济和绿色能源发展 [7] 基础设施发展 - 迪拜国际机场2024年接待9230万人次旅客,创历史纪录 [3] - 阿联酋航空运营249架客机,拥有全球最大空客A380和波音777机队 [3] - 杰贝阿里港是全球最繁忙集装箱港口之一,自由区政策吸引国际投资者 [4] - 高速公路网络包括单向8车道的谢赫扎耶德路,促进贸易物流 [3] 航空与交通枢纽 - 迪拜国际机场曾连续多年保持全球国际旅客吞吐量第一 [3] - 阿勒马克图姆国际机场2010年启用,巩固全球航空地位 [3] - 构建覆盖全球三分之二人口的八小时航空圈,连接亚欧非 [3] 政策与环境优化 - 政局长期稳定,政策延续性强,推动全球化城市发展 [5] - 推出10年期"黄金签证"吸引全球人才,设立专业自贸区 [5] - 外交中立策略创造有利外资环境 [5] - 数字化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多元包容增强外籍人才吸引力 [5] 产业多元化 - "迪拜愿景"推动金融、科技、旅游等行业多元发展 [5] - 发展太空技术,成立阿联酋太空局并启动"希望号"火星探测任务 [5] - 区块链城市战略打造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中心 [7] - 互联网城、媒体城、科技城吸引高科技企业入驻 [7] 经济协同效应 - 航空枢纽带动旅游、会展业,奢华酒店和购物中心吸引全球游客 [7] - 迪拜国际会展中心成为全球会议展览重要场所 [7] - 迪拜健康城吸引世界知名医疗机构和健康科技公司 [7] - 投资清洁能源如穆罕默德·本·拉希德太阳能园区,推动绿色经济 [7]
东部经济大省,跑出一匹“黑马”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9 07:14
江苏省2025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概况 - 全省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达33088 55亿元 同比增长5 9 [1][2] - 13个设区市中4个城市GDP超2500亿元 8个城市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1][2] 各市GDP总量表现 - 苏州市以6095 68亿元经济总量稳居全省首位 占全省总量近五分之一 [2][3] - 南京(4718 70亿元) 无锡(3789 21亿元) 南通(3125 34亿元)均超3000亿元 [2][3] - 常州(2416 88亿元) 徐州(2251 70亿元)突破2000亿元门槛 [2][3] 各市GDP增速表现 - 淮安以7 0%增速领跑全省 宿迁(6 6%) 扬州(6 2%)紧随其后 [3] - 常州(6 1%) 盐城(6 1%) 苏州(6 0%) 南通(6 0%) 镇江(6 0%)增速均超全省水平 [2][3] 淮安市经济亮眼表现分析 - 2024年淮安GDP达5413 02亿元 增速7 1%领跑长三角地区 [3] - 2012-2023年GDP年均增速达7 9% 2021-2023年均增速7 1%保持全省第一 [3] - 工业投资连续4年两位数增长 2024年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06个(同比+33 9%) [6] - 2025年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长19 6% 新签约亿元项目292个 协议引资1412 4亿元 [6] 淮安市发展驱动因素 - 区位优势显著 地处长三角北部几何中心 拥有"米字形"高铁网络规划 [4] - 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 新能源 汽车及零部件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6] - 积极承接苏南产业转移 目标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