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经济
搜索文档
社交媒体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虎嗅APP· 2025-10-06 21:22
社交媒体行业现状与挑战 - AI和算法将传统的"注意力经济"推到极限,导致平台瓦解而非更好的社交 [6] - 2025年80%的内容推荐算法由AI驱动,71%的图片是AI生成的,社交平台已高度AI化 [8] - 超过60%的年轻人认为社交媒体让生活更焦虑而非更快乐 [13] - Instagram互动率过去一年下跌24%,X用户持续流失 [19] - 美国成年人中仅不到一半认为社交媒体信息可靠,比2010年代中期减少三分之一 [19] 用户行为与平台迁移趋势 - 用户正逃离巨型平台,转向更小、更私密的数字空间,回归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连接 [6] - 用户打开社交媒体后进入"下滑-点击"的机械式回路,处于"环境性解离"状态 [19] - 社交重心转向小型、封闭的数字房间,如Discord私密服务器、Telegram加密群组等 [32] - 未来社交媒体可能"更慢、更斟酌",不再以"即时"作为唯一价值 [33] "小圈子"社交模式的崛起 - Reddit上市两年市值暴涨485%,股价从约50美元翻五倍至超过250美元/股,市值接近500亿美元 [6][24] - Reddit子版块让用户围绕兴趣聚集,人工管理内容规则清晰,不依赖算法喂食 [25] - Discord用户数2025年破5亿,许多用户是从Facebook群迁移的"难民" [25] - 付费邮件分发平台Substack火爆,创作者可直接与订阅者联系,避开平台算法和AI内容 [27] - 这种趋势被《福布斯》称为"亲密经济",情绪价值本身成为产品 [27] AI对内容生态的影响 - AI生成内容每日生产3400万张图片 [11] - AI生成内容通过"暴力破解"算法试探流量机制,导致信息真伪不再重要 [12][15] - AI生成图像在测试中获得数亿次曝光,标题越极端浏览量越高 [14] - 创作者需与24小时无休的AI竞争,导致优质创作者被挤走 [19]
视界 | “十五五”与“四个新”战略构想
搜狐财经· 2025-09-25 16:17
新周期 - 中国经济进入新周期,核心挑战是扩大有效需求,通过超级工程、新基建和城市更新拉动投资需求,通过服务型消费和商品以旧换新拉动消费需求 [2]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项目总投资达1.2万亿元,规模相当于三座三峡水电站,是拉动投资需求的史诗级工程 [2] - 进入注意力经济时代,政府工作需从供给端向需求端转型,例如重庆荣昌区通过运营新文旅和网络营销开拓市场需求 [2] 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是供给端关键,其质变由数智革命驱动,人工智能技术正赋能并再造千行百业,如AI信贷、AI医院和AI教育 [4] - 数智革命是大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将推动数智政府、数智经济和数智社会三位一体建设 [4] - 移动支付、高铁和新能源车等产业的领先优势未来将在更多产业中重现,形成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代差优势 [4] 新发展观 - 新发展观以提高人民福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目标是提高国民总福祉而不仅是国民总产值 [5]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美、日、德、韩四国总和,2亿多产业工人是支撑力量,其中焊工数量达3000万,接近美国的70倍 [5] -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旨在塑造有理想信念、有技能、有作为、有保障、有前途的新时代工人 [6] 双循环新格局 - 双循环新格局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上半年对美国出口下降9.3%,但对非洲增长14.4%,对中亚增长13.8%,对东盟增长9.6% [7] - 利用内需优势,部分出口企业转内销,电商平台推出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以应对贸易战挑战 [7] - 徐工集团是双循环模式缩影,通过国际工程项目带动设备出口和实时数据服务,实现建设项目-设备-服务的循环,提升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服务能力 [8]
融资系列之一 | 终极对决:让融资估值翻倍和法庭赢率倍增的“设计”艺术
36氪· 2025-09-15 10:27
核心观点 - 视觉化叙事能力在注意力稀缺时代成为法律和商业领域的关键竞争力 通过认知重构和视觉设计可显著提升法庭说服力和商业估值 有效沟通需兼顾内容本质与形式美感以抓住受众注意力[1][3][4] 注意力稀缺的影响 - 人类平均注意力保持时间从2000年12秒降至2013年8秒 低于金鱼的9秒 这对法律和商业沟通提出更高要求[5] - 信息超载导致沟通失效 成功融资的PPT页数40%短于平均数(15页) 而未成功融资的PPT65%超过平均数[7] - 文字堆砌模式引发认知痛苦 42%投资人因创始人无法清晰阐释商业模式而拒绝投资[8] 视觉化沟通的实证效果 - 并购交易披露含视觉化展示时 市场认可概率是无视觉化展示的两倍(基于654起并购交易研究)[3] - 医疗器械公司通过视觉化展示单店收入全国第一的数据 最终获得买方追加2亿人民币溢价[21][23] - 泰丰资本通过专业路演辅导 使被投企业售出价达11亿美元 超出预期估值1亿美元[33] 沟通致命弱点与解决方案 - 忽略受众感受(WIIFM原则) 需聚焦对方利益诉求 如法官关注省时省力 投资人关注交易亮点[9][11] - 缺乏框架和犀利性 需抓住主要矛盾 通过视觉化图表在30秒内传达关键信息(如法庭大事记图表)[15][17] - 盲目堆砌观点 需采用定位理论 在目标用户心智中占据独特位置(如全国第一指标挖掘)[20] - 形式缺乏结构 需添加内容提要 结构化分段和下一步行动条款 提升可读性[25] - 美感与认知重构失衡 需兼顾认知流畅性 图文结合使记忆留存率比纯文字高42%[28] 视觉化设计的科学依据 - 符合人脑节能偏好 整洁设计减少前额叶皮层处理干扰 易引发专业权威认同[28] - 横向从左到右的视觉展示符合人脑阅读习惯 避免颜色和逻辑混乱[31] - 视觉皮层与语言皮层同步激活 提升信息吸收效率[28] 行业实践趋势 - 欧美PE投资人及创始人聘请专业演示顾问提升路演能力 通过内测优化效果[31][33] - 企业管理者需从观点建立者转向输出者 用战略视觉化导入员工和投资人心智[10] - 沟通技能融合框架思维 故事思维 数字思维及节奏掌控能力 形成完整逻辑链[3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虎嗅· 2025-09-10 13:47
游戏行业历史与市场 - 1980年代原装任天堂红白机价格2300元 原装魂斗罗卡带价格600元 中华学习机价格800多元[5] - 286组装机价格4000元 王码480显卡价格3000多元 AST Pentium 75多媒体电脑配备Microsoft Encarta 95和Cinema 95光盘 价格1.5万元 上述设备总价超2.5万元 相当于当时一二线城市80平米公房约50个月租金[5] - 早期游戏作品包括光荣《三国志》《太阁立志传》《信长之野望》系列 大宇《仙剑奇侠传》 Square Enix《古墓丽影》等[6] 游戏产业生态与商业模式 - 游戏产业是巨大消费类产业 未来将持续扩张[14] - 游戏类别包括单机游戏、互联网游戏、RPG、SLG等 全球各大游戏公司通过发行数量和收入实现盈利[15] - 成瘾性游戏和app采用心理学设计留住用户 形成注意力经济商业模式 用户每日24小时中在app停留时间直接影响消费行为[11][15] 硬件与技术发展 - 1990年代初PC Magazine和PC World中文版引入IT硬件知识 Intel Pentium与IBM Power发生CPU竞争 Windows 95系统引发行业变革[7] - Voodoo显卡开创3D游戏时代 声卡需单独购买 Sound Blaster品牌来自新加坡 英伟达在游戏玩家推动下成长为AI领域领导者[7] 产品案例与市场表现 - Switch平台超级玛丽系列、塞尔达旷野之息和王国之泪、大航海系列被认证为一流单机游戏[13] - 原神对塞尔达系列存在模仿行为 但原神销售收入超过塞尔达[15] - 王者荣耀和蛋仔派对等手游因成瘾性设计和社交需求成为主流消费产品[13][16] 行业趋势与用户行为 - 学生群体通过游戏触发对历史、地理、贸易等学科的兴趣探索 如《三国志》引发三国历史研究 《大航海时代》促进地理知识学习[6][7][15] - 互联网时代前电视节目创造共同话题 当前娱乐内容个性化导致社交话题分散 手游成为社交需求载体[16] - 优秀单机游戏用户对成瘾性手游产生天然排斥 形成内部鄙视链[13][15]
让人欲罢不能的社交媒体,正在迎来它的末日?
虎嗅· 2025-09-04 15:54
社交媒体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互动率显著下降 Facebook和X帖子平均互动率仅0.15% Instagram同比下降24% TikTok进入平台期 [28] - 平台内容生态被AI生成内容主导 人类创作内容被算法边缘化 真实内容互动量远低于为点击率优化的内容 [11][15] - Facebook成为最大AI垃圾信息存储库 公共群组充斥机器生成帖子 使用诱导点击标题和AI合成图片推销骗局 [15] 内容质量与用户信任度 - 美国成年人对社交媒体信息可靠性骤降 目前不足一半认为基本可靠 较2010年代中期三分之二比例明显下滑 [30] - 年轻用户信任度降幅最大 数字原住民更清楚内容非人类创作本质 但仍持续使用平台 [31] - 内容脱离文化记忆和人际交流 形成"语义淤泥" 看似语言却几乎毫无意义 为博关注而非传递意义优化 [17] 新型经济模式崛起 - OnlyFans成为性工作者主流数字市场 2023年总支付额66.3亿美元 税前利润6.58亿美元 [25] - "美女机器人经济"形成虚拟社会关系市场 融合机器人、诈骗犯和软色情营销 驱动力源于经济不稳定 [20][21] - X平台成为OnlyFans创作者营销渠道 数千账号运营导流业务 2024年研究显示数千账号使用AI生成虚假资料照片 [25] 用户行为与平台演变 - 用户转向更小更私密空间 如群聊、Discord服务器和联邦式微博客 形成十亿个小型花园 [35] - X平台流失至少15%全球用户 Threads日活跃用户从5000万降至1000万 Twitch观看时长创四年新低仅15.8亿小时 [35] - 全球社交媒体用户增长放缓 2025年初约53亿用户占人口65% 年增长率降至4%-5% 远低于2010年代两位数增长 [36] 平台战略调整 - 大型平台推广私密社交功能 Instagram强调私信 X推广仅限订阅者圈子 TikTok试验私密社群 [40] - 创作者经济模式转向深度导向 拥有万名忠实订阅者的作家可能比百万粉丝网红收益更高 更注重留存而非病毒传播 [36] - 替代平台采用"审慎的摩擦力"设计 如Are.na无算法信息流和互动指标 要求手动建立想法连接 [58][59] 行业结构变化 - 众多平台死亡或僵尸化 Vine、Google+、Yik Yak已死亡 Tumblr、Ello功能性死亡 MySpace、Bebo死而复生又再次死亡 [36] - 微型社区通过付费墙或严格管理阻挡机器人 形成有边界自愿加入空间 贩卖亲近感而非产品 [38][39] - 平台控制方式演变 "不参与"成为自我流放 线下现实被线上世界塑造 职业网络和小企业生存依赖社交媒体存在 [49]
城市更新如何从空间改造到心智占领?
36氪· 2025-09-02 14:04
文章核心观点 - 城市商业更新的成功关键已从物理空间美学升级转向构建可持续的“注意力锚点”,以捕获市民有限的“在场时间”并实现认知层面的深度占领 [1][2][13] 注意力经济的核心定义 - 注意力经济的本质是竞争用户的时间与专注,城市真正的稀缺资源已从物理空间转向市民的“在场时间” [2][3] - 商业空间的存活概率取决于其能否在市民每日有限的“城市注视”中赢得决定性的几秒钟,这是一个主动的价值判断过程 [5] 传统更新模式的认知陷阱 - 建筑决定论误区:错误地认为仅凭惊艳的建筑外立面改造就能吸引人流,忽视了市民行为模式的根本转变 [6] - 品牌万能论误区:过度依赖网红品牌的引流能力,未能构建项目自身的独特记忆点,导致同质化 [7] - 事件营销论误区:将短期活动炒作误认为长期吸引力建设,缺乏可持续的注意力维系机制 [8] 成功案例的注意力锚点构建 - 结构性锚点:占据城市空间语法中的关键节点,例如纽约高线公园将废弃高架铁路转化为独特的线性城市界面 [10][11] - 内容性锚点:创造持续更新的可参与叙事,例如巴黎东京宫通过不断变化的实验性艺术项目保持吸引力 [10][11] - 情感性锚点:唤醒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例如上海上生·新所通过再现哥伦比亚圈历史成功引发情感共鸣 [10][11] 策略升级:从招商先行到注意力先行 - 城市更新应先进行认知定位再做空间设计,流程包括城市认知测绘、文化基因解码、锚点原型测试和空间响应设计 [12] - 马德里Azca区的案例表明,通过打造“地下嘻哈实验区”这类明确的注意力锚点,可以有效为区域找回“城市标签” [12] - 柏林Holzmarkt项目用8年时间培育用户认知,通过引入反主流文化内容累积注意力资本,最终成为城市地标 [12] 黏性设计:将注意力转化为持久吸引力 - 旧金山渡轮大厦通过“时空双重嵌入”机制,将商业空间编织进城市生物钟,例如每周六的有机市集成为市民固定仪式,从而升华为标记城市时间的文化符号 [15][16] - 巴黎Le Carreau du Temple通过全年不断的文化编程(如舞蹈排练、手作工坊)创造重复到访的理由,将空间嵌入居民的生活习惯中 [17] - 真正的更新成果体现在用户的生活习惯里,可持续的商业生命力源于空间能在时间和情感上被持续占据与使用 [18] 注意力结构的四大设计原则 - 层次性原则:空间需同时提供即时吸引点和深度探索的可能性 [19] - 节奏性原则:建立与城市生活周期共振的事件日历 [19] - 可变性原则:保持约30%的空间用于临时性、实验性内容以维持新鲜感 [19] - 参与性原则:设计让用户成为内容共同创造者的机制 [19]
进口咖啡商城:解码互联网时代的消费新范式
搜狐财经· 2025-08-27 17:22
咖啡行业消费趋势 - 咖啡从功能性饮料转变为生活态度象征 体现消费者对体验感和个性化的重视 [1] - 可持续发展趋势显著 消费者关注产地 烘焙方式及道德贸易标准 [1] - 公平贸易咖啡和有机咖啡概念兴起 反映环保和社会责任意识提升 [1] 数字化营销与消费行为 - 小红书"咖啡测评"话题浏览量突破45亿次 UGC内容驱动消费决策链路 [3] - 抖音咖啡拉花短视频获百万点赞 带动相关产品销量激增300% [3] - 品牌通过环保IP构建(如三顿半返航计划)和情感连接(如永璞小岛日记)回应注意力经济 [3] 产业技术升级 - 咖啡战争转向数据中台与柔性供应链的较量 [3] - 物联网监控烘焙曲线 AI预测消费偏好 区块链实现原料溯源成为头部品牌标配 [3] - 行业需平衡技术效率与手冲专注 拉花仪式感等情感价值 [3] 企业互联网化转型 - 进口咖啡商城项目以线下为基础 通过小程序搭建商城 公众号推广 社群精准营销实现互联网化转型 [4]
被资本“谋杀”的睡眠
虎嗅· 2025-08-13 19:31
睡眠被侵蚀的现象与数据 - 人类社会正被裹挟进一种24/7全天无休的新模式,睡眠不足引发健康危机[1] - 北美成年人平均每晚睡眠时间从二十世纪初的10小时降至上一代的8小时,再到如今的约6.5小时[7] - 全球范围内40%的中国人在工作日睡眠不足7小时,2024年全球人均睡眠时间最高的新西兰也仅为7小时27分[8] 资本对睡眠价值的贬低与侵蚀 - 睡眠在现代化进程中被视为无法创造经济价值的"无用功",熬夜在某些行业成为努力的标准[2] - 从17世纪开始,笛卡尔、休谟等哲学家诋毁睡眠无助于运用理智,拿破仑等历史人物也加入诋毁队伍[6][7] - 19世纪人工照明技术革命后,夜班制推行,资本对黑夜的占领加剧,电影电视等娱乐业进一步改变黑夜文化[7] - 新自由主义范式下,睡眠被视为失败者的行为,资本培育"睡得越少、消费越多"的生活方式[6][15] 注意力经济的崛起与影响 - 人类的近代史是注意力不断被资本收割的历史,19世纪新型视觉消费品的出现催生了视觉消费者[9] - 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提出"注意力经济"是21世纪的代名词,互联网巨头激烈竞争以控制人们醒着的每一分钟[11] - 电子产品需要用户保持注意力及自动反应,导致闲暇、幻想或白日梦没有容身之地,与效率至上的体制存在深刻矛盾[12] 睡眠相关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 睡眠正被构建成一种需要购买的稀缺商品,催生出治疗失眠的药物、睡眠APP及"陪睡"经济,形成一个5000亿美元规模的庞大市场[16] - 与睡眠商品化相对应,清醒也成为商品,含兴奋剂的饮品食品市场空间扩大,例如每天早上快冲咖啡成为全球消费时尚[16] - 电子商务兴起使24小时消费成为可能,互联网消费节日常从午夜开始,象征睡眠危机的蔓延[15] 睡眠作为抵抗资本的潜在力量 - 睡眠是人的基本需求,不能完全被资本吸纳,其中蕴含着抵抗24/7体制的潜能[14][17] - 马克思曾指出睡眠是资本力求超越的"最后一种自然障碍",睡眠的节律拦截了资本窃取时间的过程[14][17] - 睡眠被视为一种彻底打断,有可能成为想象没有资本主义的未来的开端[17]
扎克伯格,认输了
财联社· 2025-08-03 10:08
Meta战略转型分析 - Meta已放弃在ChatGPT核心生产力领域竞争 转而聚焦注意力经济领域 [4] - 公司过去一年推广Meta AI助手未能显著撼动ChatGPT的领先地位 ChatGPT凭借生产力工具属性和先发优势占据市场 [4] - 扎克伯格认为未来人类将减少生产力软件使用时间 增加创造和连接时间 个人超级智能将成为最有用工具 [4] Meta核心竞争优势 - 公司作为社交媒体起家 在注意力经济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擅长通过算法推荐和精准广告变现用户注意力 [5] - Meta平台(Facebook Instagram WhatsApp)始终以吸引用户注意力为核心目标 [5] - 首席产品官明确将专注娱乐 社交连接和用户生活方式等差异化领域 而非生产力工具 [5]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利用AI技术增强内容推荐 广告精准度和用户互动能力 [5] - 可能通过AI生成更具吸引力的Reels短视频内容 [5] - 计划鼓励用户与AI角色深度互动以延长平台停留时间 [5] 行业背景 - "个人超级智能"概念由Character AI联合创始人提出 该创始人曾考虑加入Meta [6] - Meta战略与OpenAI Anthropic谷歌等专注生产力工具的公司形成差异化 [5]
信任正在吞噬流量经济?
36氪· 2025-07-26 09:28
媒体价值重估 - 媒体价值被严重低估 其核心功能从"传递信息"升级为"连接价值"的基础设施 连接专业人群与大众、知识与商业机会、信任与行动 [3] - 内容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但注意力稀缺性上升 媒体价值转向"注意力经济" 关键在于能否让受众"停下来、听进去、信你说的" [4] - 高质量媒体内容具备"数据资产"和"声誉生成器"属性 如播客能塑造领域认知并影响消费决策 [3] 创业合伙人框架革新 - 技术门槛降低背景下 创业需两类合伙人:技术合伙人(产品实现)与观众合伙人(用户获取) 后者能解决"市场冷启动"难题 [8][10] - 观众合伙人通过媒体内容积累信任资产 为初创企业提供首批用户、品牌认知及投资人资源 Turpentine案例显示其播客直接为被投项目导流 [11][12] - 技术可外包但信任难复制 拥有观众合伙人的项目可实现"产品未上线即有市场"的竞争优势 [13] 信任机制迁移 - 传统机构信任崩塌源于责任模糊与动机异化 机构从"解决问题"转向"维持自身生存" 导致公信力流失 [17][19] - 个人创作者因"责任可追溯性"获得信任优势 如播客主理人错误会被直接归责 形成强信任纽带 [22][23] - 新媒体信任建立在透明度与直接互动上 用户更倾向信任"有立场的人"而非"中立机构" [7][21] 科技重塑文化现实 - 科技重新定义"现实" 社交平台构建差异化认知场景 催生"现实企业家"群体 通过内容+社区+技术输出新世界观 [26][28] - 现实企业家案例:Packy McCormick通过Substack塑造科技未来主义叙事 Naval Ravikant重构财富认知 Samaipha推广去中心化身份理念 [29] - 科技工具(AI/社交平台)、内容载体(播客/推文)、社区运营(Discord/线下活动)构成现实企业家三大核心工具 [30] 新型商业生态闭环 - Turpentine模式形成"媒体-数据-投资"闭环:播客建立专业信任 社区数据沉淀用户行为信号 早期投资瞄准预验证项目 [33][35] - 信任飞轮效应:媒体内容为投资标的导流 被投企业案例反哺内容生产 降低获客成本并缩短退出路径 [36] - 该模式预示"信任驱动"的商业时代来临 可能成为媒体型投资机构的标准化范式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