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流动性投放
icon
搜索文档
央行恢复暂停近10个月的国债买卖操作
第一财经· 2025-11-04 23:45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 - 中国人民银行于2025年10月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当月净投放长期流动性200亿元 [3] - 此次重启是继2025年1月暂停后的首次恢复,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宣布将恢复操作,因债市整体运行良好 [3] - 市场分析认为重启操作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加强货币与财政政策协同、释放流动性并稳定市场预期 [3] 操作背景与历史规模 - 央行于2024年8月开始在二级市场进行国债买卖,截至2024年12月累计买入国债规模达1万亿元 [4] - 暂停操作的原因为年初债券市场面临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 [4] 市场对操作规模与意图的解读 - 中信证券认为200亿元的净买入规模较低,体现了央行操作稳健,意在呵护流动性及稳定债市预期,同时避免利率过快下行或对市场预期形成过度影响 [5] - 光大证券指出,若从10月28日恢复操作算起,至10月末仅4个交易日,日均净买入50亿元的规模并不小 [5] - 东方金诚分析,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升至1.8%附近,期限利差走阔,债市运行良好,为恢复操作创造了条件 [5] 操作对流动性及利率的影响 - 恢复国债买卖操作被视为加大对银行体系长期流动性的支持,有助于稳定2025年四季度及2026年一季度的宏观经济运行 [5] - 作为长期流动性供给工具之一,重启操作可在买断式逆回购和MLF面临较大到期压力的背景下,为呵护年底金融机构流动性充裕提供保障 [7] - 民生银行预计,恢复操作将稳固债市利率低位运行态势,但不会导致利率大幅下行,央行将保持流动性“不满不溢”,避免形成明显的进一步货币宽松预期 [8] 与其他流动性工具的协同 - 央行于11月5日开展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为对当月到期量的等量续作,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6] - 11月另有3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和9000亿元MLF到期,市场预计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可能加量续作,实现连续第6个月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 [7]
流动性月报:资金面季节性压力平复-20251104
国金证券· 2025-11-04 22: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10月资金面较9月走松,资金利率全面下行且基本回归历史波动区间,主要得益于信贷需求偏弱和央行恢复国债买卖操作;预计11月资金面较10月变动不大,DR001继续多运行在政策利率下方、DR007持续运行在1.5%一线,央行会把控总体流动性投放规模,资金面受季节性、基本面、央行态度等常规因素影响更多 [2][5][11][4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0月复盘:较9月走松 - 资金利率下行:10月DR001、DR007、DR014运行中枢较前期下行5bp、4bp、5bp,R001、R007、R014运行中枢下行5bp、4bp、8bp;DR001运行在政策利率下方时长占比提升31个百分点至83%,DR007运行在“政策利率+10bp”下方时长上升7个百分点至72%;10月DR007向上偏离OMO 7天幅度为6bp,较9月收窄 [2][11] - 回归历史区间:资金利率同比基本回归历史同期均值,环比DR007偏离政策利率月均值降至2025年内新低和历史“正常”波动区间;10月中上旬DR007偏离政策利率走势平稳,下旬上行幅度可控 [2][13] - 利率下行原因:10月央行投放资金仅47亿,远不及过去五年均值2537亿,但资金利率仍下行,一是10月信贷较往年同期更弱,国股行半年期转贴利率逼近0%;二是10月27日宣布恢复国债买卖操作,缓解月末资金面紧张 [3][16] - 同业存单表现:多数期限同业存单收益率均值下行,仅3M同业存单收益率均值上行1bp,各类银行1Y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呈倒V型走势 [23] - 资金分层压力:R001和DR001利差、R007和DR007利差基本持平于9月,资金分层压力位于年内低位 [28] 11月展望:或持稳10月 - 大行买债铺垫:2023年末以来大行二级市场净买卖现券上下限拓宽,2025年净买卖力度加强,主要交易3年以内短国债,今年5月以来加大短债净买入力度为央行操作做铺垫 [31] - 央行操作影响:2024年央行净买入国债1万亿,若按比例推算后续央行买国债可投放近万亿流动性;大行8、9月净买入3 - 5年国债,后续央行或买入3年以上国债,投放流动性规模或上升;10月央行净买入200亿国债,规模偏低 [4][34] - 工具相互影响:历史上MLF和逆回购占比多呈相反走势,国债买卖操作可能“挤占”其他流动性投放工具规模,央行会把控总体投放规模;国债买卖重启短期扰动后,资金利率回归常规因素定价 [5][37][40] - 政府债融资:11月政府债净融资压力环比上升,预计国债发行1.17万亿、净融资7398亿,地方债净融资2318亿,合计净融资约1.23万亿 [41] - 超储率预测:11月财政支出、货币发行和缴准基数变动相互对冲,考虑到期货币工具,流动性缺口约2万亿;假设等额续作,估算11月超储率约1.08% [44][46] - 资金面预测:预计11月资金面较10月变动不大,DR001多运行在政策利率下方、DR007持续运行在1.5%一线 [48]
央行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 释放什么信号?
中国证券报· 2025-11-04 21:56
央行流动性操作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于2025年10月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净投放流动性200亿元,标志着自今年1月起暂停的操作已重启 [1][5] - 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宣布恢复国债买卖操作,背景是债市整体运行良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升至1.8%附近 [5] - 专家认为此操作旨在支持实体经济、加强货币与财政政策协同、释放流动性并稳定市场预期,释放了稳增长信号 [4][5] 2025年10月央行流动性工具净投放情况 - 中期借贷便利(MLF)投放9000亿元,回笼7000亿元,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 [2] - 买断式逆回购投放17000亿元,回笼13000亿元,实现净投放4000亿元 [2] - 短期逆回购投放47453亿元,回笼53406亿元,净回笼5953亿元 [2] - 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投放200亿元,无回笼,净投放200亿元 [2] - 常备借贷便利(SLF)净回笼24亿元,抵押补充贷款(PSL)净回笼55亿元,其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净回笼173亿元 [2] 国债买卖操作恢复的背景与影响 - 央行去年8月至12月累计买入1万亿元国债,今年年初因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累积而暂停操作 [5] - 恢复操作的条件是当前债市运行良好,期限利差走阔,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1.8%附近 [5] - 200亿元的净买入规模被解读为央行的稳健操作,旨在呵护流动性并稳定债市预期,避免形成过度影响 [5] - 此次操作被视为加大对银行体系长期流动性的支持,有助于稳定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的宏观经济运行 [5]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分析 - 央行公告将于11月5日开展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由于11月7日有7000亿元同期限工具到期,此举意味着等量续做 [6] - 等量续做的原因是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充裕,且央行已恢复国债买卖操作作为注入流动性的另一种方式 [6] - 市场预期11月央行还将对到期的3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进行操作,且加量续做的可能性较大,这将是连续第6个月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 [6] 未来政策展望 - 专家不排除后续央行加大国债买卖净投放规模的可能性,以对冲其他货币工具到期的压力 [7]
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将迎等量续作 专家称月内央行或加量投放中期流动性
新华财经· 2025-11-04 21:43
央行流动性操作 - 中国人民银行将于11月5日开展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实现当月到期资金的等量续作 [1] - 预计月内还将开展一次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且可能为加量续作,以连续第6个月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 [1] - 操作背景包括10月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带动配套贷款增长、11月银行同业存单到期规模增加及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较高 [1] 中期流动性工具到期与续作 - 11月25日有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预计将进行等量或小幅加量续作 [2] - 未来央行将综合运用买断式逆回购及MLF等工具持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 [2] - 本月合计有12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及MLF到期,不排除央行加大国债净买入规模以对冲到期压力 [4] 10月流动性投放情况 - 10月央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投放9000亿元,回笼7000亿元,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 [3] - 10月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投放17000亿元,回笼13000亿元,实现净投放4000亿元 [3] - 10月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净投放量为200亿元,规模较低旨在避免对债市预期产生过度影响 [2][4] 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恢复 - 央行在10月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净投放200亿元 [2][3] - 恢复操作背景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升至1.8%附近,期限利差走阔,债市整体运行良好 [3] - 恢复国债买卖旨在释放稳增长信号,助力宏观经济稳定运行 [3]
央行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稳中偏松政策取向料将延续
北京商报· 2025-11-04 21:29
公开市场操作重启 - 人民银行时隔十个月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 10月实现净投放200亿元 [1] - 10月操作短期逆回购47453亿元 回笼53406亿元 实现净回笼5953亿元 [1] - 10月操作买断式逆回购17000亿元 回笼13000亿元 实现净投放4000亿元 [1] 流动性管理工具运用 - 人民银行预告将于11月5日开展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3] - 11月有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 本次操作将实现等额续作 [6] - 11月还有3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 预计将加量续作 [6] - 11月有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 [6] 货币政策信号与目标 - 200亿元国债净买入规模较低 体现操作稳健 避免对债市预期形成过度影响 [3] - 恢复国债买卖释放稳增长信号 有助于稳定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 [3] - 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注入中期流动性 旨在保持资金面稳定充裕 助力政府债券发行和信贷投放 [6] - 货币政策延续支持性立场 稳中偏松的政策取向料将延续 [6] 市场影响与分析师观点 - 短期国债收益率全线上行 1年期国债收益率日内上涨1.5个基点至1.3350%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日内上涨0.1个基点至1.7905% [3] - 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升至1.8%附近 期限利差走阔 债市整体运行良好 [3] - 未来将综合运用买断式逆回购和MLF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 [7] - 10月恢复国债买卖不影响四季度降准预期 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操作空间 [7]
大消息!央行宣布:7000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11-04 21:17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 - 中国人民银行将于2025年11月5日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期限为3个月(91天) 操作方式为固定数量 利率招标 多重价位中标[1] - 此次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是对11月到期同期限工具的等量续作[5] - 11月还有3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 预计央行将开展一次6个月期买断式操作 加量续作可能性较大[5] 流动性投放趋势 - 11月两个期限品种的买断式逆回购预计将合计延续加量续作 这将是央行连续第6个月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5] - 2024年10月央行推出买断式逆回购这一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 操作对象限定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 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操作 期限不超过1年[6] - 年内央行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量已超过MLF净投放量 买断式逆回购显然已成为主要的流动性投放工具[6]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 2025年10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国债买卖规模为200亿元 实现200亿元净买入[5] - 11月还有9000亿元MLF到期 央行可能等量或小幅加量续作[6] - 未来一段时间央行会综合运用买断式逆回购和MLF两项政策工具 持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6]
央行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释放什么信号?
中国证券报· 2025-11-04 20:50
央行流动性操作概况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10月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流动性投放情况 [1] - 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净投放200亿元,标志着自今年1月起暂停的国债买卖操作已恢复 [1][4] 流动性工具净投放明细 - 中期借贷便利(MLF)净投放2000亿元 [2] - 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4000亿元 [2] - 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净投放200亿元 [2] - 短期逆回购净回笼5953亿元 [2] - 常备借贷便利(STF)净回笼24亿元,抵押补充贷款(PSL)净回笼55亿元,其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净回笼173亿元 [2] - 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净回笼300亿元 [2] 国债买卖操作恢复的背景与意义 - 央行恢复国债买卖操作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加强货币与财政政策协同,并释放流动性以稳定市场预期 [3] - 去年8月至12月,央行累计买入1万亿元国债,今年年初因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累积而暂停操作 [4] - 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宣布债市整体运行良好,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4] - 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升至1.8%附近,期限利差走阔,债市整体运行良好,具备恢复国债买卖的条件 [4] - 恢复操作被视为进一步释放稳增长信号,有助于稳定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 [4] - 200亿元的净买入规模体现了央行稳健操作,旨在呵护流动性和稳定债市预期,避免形成过度影响 [4]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安排 - 央行公告将于11月5日开展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5] - 由于11月7日有7000亿元同期限买断式逆回购到期,此次操作意味着11月该期限品种实现等量续做 [5] - 等量续做的原因是实体融资需求有待提振,信贷投放速度放缓,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充裕 [5] - 预计11月央行还会对到期的3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进行操作,且加量续做的可能性较大 [5] - 若实现,11月两个期限品种的买断式逆回购将连续第6个月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 [5] - 不排除后续央行加大国债买卖净投放规模,以对冲其他货币工具到期压力的可能性 [5]
央行发布10月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流动性投放情况
智通财经网· 2025-11-04 17:28
央行流动性操作概况 - 2025年10月央行通过多种工具进行流动性管理,整体呈现结构性调整态势 [1] - 公开市场操作是流动性调节的主要手段,包括短期逆回购、买断式逆回购和公开市场国债买卖 [1][2] 中央银行贷款工具流动性 - 中期借贷便利(MLF)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投放9000亿元回笼7000亿元 [1][2] - 常备借贷便利(SLF)净回笼24亿元,投放11亿元回笼35亿元 [2] - 抵押补充贷款(PSL)净回笼55亿元,回笼55亿元无投放 [1][2] - 其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净回笼173亿元,投放2827亿元回笼3000亿元 [2] 公开市场业务流动性 - 短期逆回购大规模净回笼5953亿元,投放47453亿元回笼53406亿元 [1][2] - 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4000亿元,投放17000亿元回笼13000亿元 [1][2] - 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净投放200亿元,投放200亿元无回笼 [1][2] - 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净回笼300亿元,投放1200亿元回笼1500亿元 [2]
公开市场国债买卖的2.0时代
西南证券· 2025-11-02 21: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次重启国债买卖或为丰富流动性投放结构,非进一步宽松信号,其操作方式、标的选择及量级大概率更克制 [3][81] - 若降息预期未升温,11 - 12月市场或震荡下行,利率下行空间锚定上半年降息后低点,30年期与10年期国债(老券)收益率下限分别位于1.9%和1.7%附近 [3][83] - 投资策略上,建议组合久期定位中等偏长区间,配置优选优质票息资产,交易关注二永债等中等久期品种 [8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重要事项 - 2025年10月27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6] - 10月制造业PMI录得49.0%,较上月降0.8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回落 [7] - 10月30日APEC峰会中美谈判取得初步进展,两国元首同意加强多领域合作 [11] 货币市场 公开市场操作及资金利率走势 - 10月27 - 31日央行7天逆回购投放20680亿元,到期8672亿元,净投放12008亿元;11月3 - 7日预计基础货币到期回笼20680亿元 [13] - 上周资金面跨月收紧,资金分层加剧,10月27 - 31日政策利率7天逆回购利率为1.40% [16] 存单利率走势及回购成交情况 - 一级发行:上周同业存单发行7349.20亿元,较前一周降2274.20亿元,到期5643.10亿元,净融资1706.10亿元,较前一周降1738.40亿元;各类型银行发行利率较前一周降低 [20][23] - 二级市场:各期限同业存单收益率整体下行,AAA级1月 - 1年期收益率均有下降 [26] 债券市场 一级市场 - 10月最后一周国债供给空窗,利率债发行107只,实际发行4126.82亿元,净融资3241.96亿元;1 - 10月地方政府债净融资节奏快于国债 [29][37] - 截至10月31日,2025年国债累计净融资约5.40万亿元,地方债约6.15万亿元;长期国债和地方债累计净融资分别为31190.10亿元和68424.28亿元 [29][33] - 截至上周特殊再融资债发行2.05万亿元,10年及以上占比约87.91%,江苏、四川等地区发行规模靠前 [41] 二级市场 - 重启国债买卖引发做多情绪,利率下行,长债及超长债震荡,短债补涨使10 - 1年期限利差走扩 [29][43] - 10年国债和国开债活跃券日均换手率降低,10年国债活跃券换券,与次活跃券平均利差5.4BP,10年国开债活跃券与次活跃券利差小幅走扩 [47][49] 机构行为跟踪 - 上周杠杆交易规模回落,除周五外日均约7万亿;国有行买入力度减弱,农商行减持加速,券商、基金和保险为主要承接力量 [56] - 9月机构杠杆率环比持平,银行和券商杠杆率此消彼长 [57] - 农商行补仓7 - 10Y国债意愿弱,券商和基金补仓意愿强;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投资地方债收益更高 [70][75] 高频数据跟踪 - 上周螺纹钢、阴极铜、水泥价格上涨,线材、南华玻璃指数下跌;CCFI指数上涨,BDI指数下跌 [77] - 上周猪肉、蔬菜批发价上涨,布伦特和WTI原油期货结算价下跌,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7.09 [77] 后市展望 - 重启国债买卖或为丰富流动性投放结构,非宽松信号,操作将更克制 [81] - 若无降息预期升温,11 - 12月市场或震荡下行,利率下行空间有限 [83] - 投资策略建议组合久期中等偏长,配置选优质票息资产,交易关注二永债等品种 [84]
央行购债,值多少BP?
2025-10-28 23:31
行业与公司 * 央行与债券市场[1] 核心观点与论据 **央行购债操作的性质与目的** *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旨在平衡市场需求 而非追求特定收益率目标[1] * 操作主要通过干预市场预期来防止风险累积 并非基于绝对合理点位进行操作[1][3] * 选择重启国债买卖是因为其他流动性投放工具已大量使用 需要新工具平滑影响[4] * 操作可避免过度投放流动性 同时体现政策协调一致性 支持政府债券发行[1][4] **未来操作预期与市场影响** * 未来几个月央行单月净买入国债规模预计较小 或在1,000亿左右甚至更低[1][5] * 操作将集中在11月和12月 购买期限预计以1-3年短期为主 可能适度扩展至5年[1][5] * 若央行继续买入短期债券 收益率曲线陡峭化确定性较高[2][12] * 若当前降息 收益率存在约5个基点的交易机会[2][12] **市场分歧与工具功能** * 市场对央行重启国债买卖存在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降准降息概率降低 另一种观点认为购买短期国债可能导致收益率突破政策利率[1][6] * 债券市场调控工具包括买卖国债 降准和降息 各自独立[1][7] * 买卖国债主要用于投放流动性 平衡供需 支持债券发行[1][7] * 降准改善银行流动性指标 降息降低实体部门融资成本[1][7] **政策前景与市场走势** * 四季度尤其是12月是降准的最佳时点 可显著改善银行流动性指标[1][8] * 当前经济环境下理论上可考虑降息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但具体实施时点需评估实体融资需求[1][8]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否突破1.7%取决于其含税与否 不含税老券很难突破1.73%或1.74%[11] * 情绪交易结束后 需关注净买入规模 央行操作及年底配置等因素对市场的影响[2][12] 其他重要内容 * 年初暂停买卖国债的原因可能包括避免市场波动 投资者配置需求以及供需关系不平衡等[3] * 从年初到9月底 一二级利差不断走阔 表明机构配置债券的意愿逐渐减弱[3] * 近期长端收益率下跌更多 可能因市场参与者在新工具推出后更倾向于购买活跃度高的长期品种[9] * 目前十年期国债隐含税率水平约为4.5% 活跃券最低达到过1.7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