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清洁标签
icon
搜索文档
高端酸奶涌向胖东来等精品超市 渠道成酸奶竞争新战场?
南方都市报· 2025-08-27 04:03
行业竞争态势 - 酸奶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传统市场增长放缓 价格战频繁 利润率持续走低 [2] - 高端化成为行业突围关键路径 品牌通过渠道精耕与口味创新打造差异化优势 [1][2] - 高端酸奶品牌普遍采取精品超市渠道策略 包括ole'、胖东来、永辉Bravo、山姆会员店等高端渠道 [2][3] 产品创新趋势 - 卡士推出"吃酸"系列新品 主打酸味口感 添加云南酸木瓜/岭南粉芭乐/西北黄杏等地域特色原料 [2] - 产品定位高端 单杯售价约10元 保质期25天 采用低温工艺 [2] - 健康诉求驱动清洁标签趋势 成分简单无添加成为核心卖点 功能定位与口味创新同步发展 [2] 渠道战略布局 - 高端酸奶品牌集中布局精品商超渠道 渠道客单价达普通超市2-3倍 与高端产品定价策略匹配 [3][4] - 乐纯2018年进驻ole'全国门店 2023年与胖东来达成战略合作设立专柜 [3] - 简爱2019年进入永辉Bravo 2021年为山姆供应定制款 在ole'/BLT推出超级桶系列 [3] - 优诺以久光/ole'/BLT为突破口 产品定价10-25元区间 [3] 目标客群定位 - 核心目标客群为资深中产阶层 包括酸味偏好者及新奇美食热衷人群 [2] - 精品超市消费群体具有高收入特征 注重生活品质与健康 愿意为优质产品支付溢价 [4] - 渠道与品牌调性高度契合 高端商超的高品质服务标准有助于品牌价值传递 [4][5] 市场发展方向 - 天然健康与风味在地化探索成为乳品创新重要方向 [2] - 通过高端渠道避开传统品牌正面竞争 开辟差异化赛道 [5] - 渠道布局不仅是销售行为 更是品牌形象展示与价值传递的过程 [5]
减少人工处理 突出自然属性 “轻度加工”成为零食行业新风口
行业趋势 - 轻度加工零食凭借健康、天然、营养优势成为全球零食市场新热点 在消费需求、政策监管、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产品种类日益丰富 未来有望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 成为主流品类之一 [1] - 美国48.8%消费者每天至少吃3次零食 其中64%偏好能量补给产品 61%选择高蛋白零食 消费者计划减少添加糖和超加工食品摄入量 [2] - 英国超市货架出现独立包装水煮蛋零食 主打天然高蛋白与即食便利概念 受到健身人群与上班族欢迎 [2] - 中国市场鲜蒸蔬菜零食、冻干果蔬产品热销 消费者对清洁标签追求度提高 健康零食选择频率已超过纵享型零食 [2] 政策影响 - 欧美及亚太地区食品安全监管趋严 美国实施食品正面标识标准要求清晰标注营养成分 欧盟推行从农场到餐桌战略推动降低添加剂使用率并增加原料透明度 [3] - 中国市场国家卫健委持续优化食品添加剂目录 消费者认知从零反式脂肪酸延伸至减少防腐剂和人工香精 [3] - 清洁标签成为行业关键词 核心要求为成分短表、可识别原料和无人工化学添加 与轻度加工理念高度契合 [3] 技术创新 - 原料选择倾向于全食物或天然农产品 如鹰嘴豆、藜麦、全谷物、坚果 最大化保留食材原生结构和营养成分 [4] - 天然防腐技术逐渐普及 使用迷迭香提取物、绿茶多酚、山椒果提取物等植物提取物替代化学防腐剂 符合清洁标签原则 [4] - 温控与短流程加工技术广泛应用 包括低温烘焙、真空干燥、超高压处理等物理杀菌技术 避免营养流失 [4] - 蒸煮工艺使食材质地软化 适配国人软熟适口饮食偏好 有效提升消费者对新型食材接受度 [4][5] 产品创新 - 蒸煮蔬食类零食成为市场新热点 以高膳食纤维、健康低卡为卖点 品类涵盖南瓜、山药、蜜薯干、各类豆制品 [4] - 冻干果蔬、冻干菌菇、仅含2-4种成分的水果棒、有机能量棒等轻度加工零食获得良好市场反响 [6] - 即食蒸煮鹰嘴豆泥简化传统繁琐制作工艺 大大降低消费者尝鲜门槛 [5] 产业链影响 - 上游农业种植端优化种植方式和品种选择 鹰嘴豆、坚果、燕麦等健康属性较强食材种植需求增加 [7] - 中游生产企业改造传统高温高压工艺 投资短流程和天然添加技术 虽然增加设备升级与研发成本 但创造品牌溢价空间 [7] - 下游冷链物流需求显著上升 欧洲零售商冷藏健康零食上架率提高约15% 电商和便利渠道成为新品推广主力 [7] 运营挑战 - 大部分轻度加工零食保质期较短 仅4-8周 零售端需要高频补货 库存管理压力较大 [8] - 部分产品需要冷藏 导致物流和销售成本增加 对跨区域电商渠道构成挑战 [8] - 企业需持续投入天然防腐技术、包装创新和冷链优化以保持产品竞争力 [8]
清洁标签先行者 盼盼食品担纲团标第一起草单位,引领行业规范发展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7-08 14:19
行业标准发布 - 中国标准化协会发布团体标准《清洁标签产品技术要求》(T/CAS 1082—2025),填补国内清洁标签产品领域标准空白 [1] - 标准明确了食品原料、添加剂使用、加工过程及标签标识等核心要求 [3] 公司行业地位 - 公司作为标准第一起草单位,凭借在清洁标签领域的深耕与创新成为行业焦点 [1] - 公司是烘焙食品行业领军企业,长期坚持"绿色、健康、营养、时尚、方便、放心"的产品理念 [3] - 公司旗下印尼鲜虾肉片获全国首张清洁标签产品认证证书 [3] 行业发展背景 - 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下,公众对食品健康关注度提升,2025年国家卫健委启动"体重管理年"行动 [2] - 消费者对食品天然成分及简洁配方重视度提高,清洁标签产品需求增长 [2] - 清洁标签产品以清晰标签信息、少人工添加剂特性契合健康饮食趋势 [2]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深度参与标准编制工作,贡献实践经验并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3] - 公司以清洁标签为支点撬动健康食品赛道新增长极 [4] - 未来将持续深化清洁标签产品布局,推出创新产品并分享技术成果 [4]
2025食品行业的理性回归:健康不再是标签,而是产品基因
36氪· 2025-07-07 17:24
药食同源 - 药食同源市场规模突破3700亿元,全产业链估值超2万亿元,相关注册企业达2900余家,2024年新增400余家[4] - 传统药企、保健品企业和食品企业纷纷加码,产品创新涵盖乳制品、休闲食品、调味品等多个品类,如伊利联合同仁堂推出纾糖奶粉、盼盼推出雪梨枇杷露等[4] - 配方升级聚焦祛湿消肿、控糖、睡眠健康等功能,如玉米须+薏苡仁饮品、桑叶提取物控糖产品、酸枣仁助眠食品[5] - 行业面临法规限制,产品不能做功能宣传,需平衡功效与口感,未来需挖掘106种药食同源物质的创新潜力[6] 超级食品 - 全球超级食品市场规模2025年达2016.3亿美元(约14689亿元人民币),2030年预计3282.8亿美元(约23915亿元人民币)[9] - 国内趋势强劲,天猫618超级食品同比增长246%,巴西莓粉增60%,羽衣甘蓝粉增110%,奇亚籽增120%[10] - 产品覆盖果蔬汁、酸奶、零食等,主打高营养密度和健康功效,如甜菜根降压、姜黄抗炎、奇亚籽富含欧米伽-3[10] - 行业面临同质化竞争和"智商税"质疑,品牌需强化供应链和场景创新[11][12] 体重管理 - 中国18岁以上居民超重及肥胖率超50%,政策推动下2025年体重管理市场规模预计3260亿元,功能性食品占比42%[15] - 产品从单一减重转向抑制食欲、增肌等多功能,成分应用包括天然代糖、益生菌、超级食物等[16][17] - 品牌如ffit8、元气森林、盼盼等推出低卡、高饱腹产品,线上线下渠道全面渗透[17] 零添加政策 - 新国标禁止"零添加"等误导性标签,强调食品添加剂合规使用不影响健康[20][21] - 企业需转向科学配方和透明标识,如通过APP推送营养建议,加强消费者教育[22] 商标擦边营销 - 白象"多半系列"、千禾"0"酱油等商标擦边案例引发争议,涉嫌违反《商标法》第十条[24][25] - 此类营销短期吸引流量,长期损害品牌信誉,需监管部门加强审查[25] 认证风潮 - 85%中国消费者关注配料表,清洁标签认证可提升企业营收15%、利润11%、定价18%[28] - 认证乱象频发,部分"销量第一"称号仅基于有限数据或付费获取,削弱公信力[29][30] - 品牌应聚焦技术研发而非过度依赖认证,以实际质量赢得市场[30]
尚品食品牵头制定国内首个低温熟肉制品清洁标签通用指南
中国食品网· 2025-06-24 18:08
标准实施 - 国内首个低温熟肉制品清洁标签团体标准《低温熟肉制品清洁标签通用指南》(T/CS 049—2025)正式实施,填补行业空白 [1] - 标准由河南尚品食品有限公司牵头起草,中国商品学会发布,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树立新标杆 [1] 标准核心内容 - 规范配料使用、生产工艺及标签标识,推动行业向"少用或不用食品添加剂"方向升级 [2] - 倡导采用HPP超高压杀菌技术,减少防腐剂使用,生产环境需达到十万级洁净包装车间标准,出厂产品菌落总数控制在≤500 CFU/g以内 [2] - 储运环节严格执行0℃~10℃或-18℃以下冷链控制 [2] 清洁标签定义与要求 - 首创性定义"低温熟肉制品清洁标签"及"完全清洁标签"两大概念 [5] - "完全清洁标签"产品禁用一切添加剂(除食品加工助剂),配料表仅含肉、饮用水、天然香辛料等,杀菌方式采用HPP或巴氏灭菌 [5] - 清洁标签产品鼓励以食用菌种替代化学增味剂、防腐剂,严控添加剂种类与用量 [5] - 附录B列出27种可替代添加剂的食用菌种,如植物乳杆菌、肉葡萄球菌等 [5] 标签宣称规范化 - 对"减盐""低脂""高蛋白""低温锁鲜""HPP超高压灭菌"等宣称设置量化门槛 [5] - 标签宣称"低温锁鲜"或"HPP超高压灭菌"需明确标注技术,杜绝虚假宣传 [5] 产业升级与技术突破 - 河南尚品食品联合上海膳恩食品等单位开展技术攻关,在HPP超高压灭菌技术和菌种发酵工艺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6] - 首款符合"完全清洁标签"标准的产品已完成量产准备,将在内地及香港同步铺货 [6] 行业影响 - 标准实施标志低温肉制品行业从"野蛮生长"迈向"规范发展",推动全链条升级 [9] - 预计带动超高压灭菌设备、功能性食用菌等细分市场扩容,加速产业链向高附加值转型 [10] 公司背景 - 河南尚品食品为技术领军企业,已引进HPP超高压灭菌设备及十万级无菌生产车间,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十余部 [11] - 中国商品学会归口管理团体标准超200项,该标准被视为中国食品工业向"健康透明"转型的标志 [11]
2025年第23周:食品饮料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6-12 17:32
食品饮料行业观察 - 中式养生水市场预计2028年规模将破百亿,但存在口感不佳、同质化严重、渠道布局不足等问题[2] - 啤酒企业如重庆啤酒、燕京啤酒布局非酒精饮料市场,饮料企业尝试进入酒饮领域但效果有限[3] - 中国复合调味品行业2023年市场规模达2032亿元,占调味品总市场34%,同比增长13.77%[5] 饮料市场趋势 - 小红书带动泰式饮品爆单,果汁类占热门产品40%,年轻消费者偏好功能性强、原汁原味和具社交属性的饮料[8] - 中式养生水市场2023年规模达4.5亿元,可漾通过与李佳琦合作及签约张若昀为代言人快速崛起[9] - 茶饮品牌推出以羽衣甘蓝、苦瓜等健康食材为主的饮品,迎合年轻消费者健康需求[10] 企业战略与创新 - 和其正推出"宜己水"系列进军养生水赛道,年复合增长率超350%[11][12] - 宗馥莉推出"娃小宗"无糖茶品牌,2024年娃哈哈饮料销售收入增长53%[13] - 燕京啤酒推出"倍斯特嘉槟汽水",借助生产基地和餐饮终端优势布局无酒精饮料市场[18] 乳制品与烘焙 - 君乐宝推出38%乳脂蔻曼纯净稀奶油,打破进口依赖,原奶标准超越欧美[31] - 桃李面包通过"中央工厂+批发"模式和自建物流体系,在短保烘焙领域保持领先[20] - 烘焙行业呈现清洁标签、国产原料、"+烘焙"模式和标准化供应链四大趋势[6] 咖啡与茶饮 - 星巴克中国门店达7758家,采取拓展低线城市、强化即时零售、推出健康产品等本土化策略[30] - 专业茶企如小罐茶入局无糖茶市场,行业增速将放缓但仍持续增长并向下沉市场扩展[22] - 立顿袋泡茶因新茶饮品牌崛起和消费者需求多元化而失去市场优势[16][17] 其他品类发展 - 白象与卫龙联名推出"辣条拌面",2023年市场份额同比增长29%[19] - 东鹏饮料2024年营收158.4亿,净利润33.3亿,但未来高增长存不确定性[21] - 朝日汽水通过"过冷"技术实现开瓶即冰沙,提升饮用体验并借助社交传播走红[24] 国际品牌动态 - 元气森林与迪士尼联名款气泡水在印尼上市,通过4万家便利店网点销售[25] - 雪碧以8.03%的市场份额超越百事可乐成为美国第三大饮料[27] - 瑞士莲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洞察和人文关怀实现近200年的持续发展[29]
从原料选择到制作工艺全面革新 烘焙食品从“被动式健康”转向“主动式健康管理”
烘焙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烘焙市场规模2022年达2488亿美元(约17901亿元人民币),预计2032年将增长至3943亿美元(约28370亿元人民币)[2] - 中国烘焙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达8595.6亿元,消费结构以蛋糕和中式糕点为主(占比81%)[2] - 行业从传统作坊式向工业化+品质化升级,头部企业通过供应链整合构建护城河,区域性企业聚焦差异化竞争[3] 消费群体特征 - 80后和90后女性为消费主力,新一线和二线城市消费者占比超50%,中高收入群体主导市场(占比超50%)[2] - 年轻一代接受度提高,电商渠道占比持续提升,传统节日和大促期间为销售高峰[3] 健康化转型方向 - 行业从高糖/高脂向低糖/低脂/低盐/高纤维转型,低GI食品应用广泛(涵盖原料替代、功能强化、工艺改进)[4] - 33.3%的企业将超20%研发资源投入健康化创新,特种原料和研发投入占比达26.7%和46.7%[5] - 清洁标签受追捧,71%消费者愿为清洁配方支付溢价,无麸质细分市场显著增长[7] 技术创新与挑战 - 企业采用全谷物/杂粮、天然代糖、发酵/酶解技术降低GI值,开发抗老化技术保持质地[4] - 转型面临成本增加和技术难题,企业认为技术创新和消费者教育是关键突破点[5] 产品创新实践 - 健康烘焙产品复购率优于传统产品,中式糕点品类随国潮兴起需求扩大[1][2] - 清洁标签应用覆盖配方设计/加工过程/质量控制,如长时间发酵和高效空气过滤系统[7]
2025年瓶装果蔬茶饮料品牌推荐:新茶饮品牌争相布局,健康化趋势引领行业新风口
头豹研究院· 2025-05-28 19: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近年来瓶装果蔬茶市场因健康饮食理念普及而爆发式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且年复合增长率超25%,未来五年将保持15%-20%稳健增长,市场竞争多元,企业可从技术创新、消费场景拓展和原料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把握机遇[4][6] 各部分总结 市场背景 - 摘要:2024年瓶装果蔬茶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5%,受益于年轻群体对“清洁标签”产品追捧和都市人群对便捷健康饮品需求,市场有季节波动特征[4] - 瓶装果蔬茶饮料定义:以不低于30%新鲜果蔬汁为主要原料搭配茶汤基底制成,需符合非热加工、严控添加剂、糖度控制等标准,产品形态多元[5] - 市场演变:经历市场培育期(2015 - 2018年)、快速成长期(2019 - 2022年)、品质升级期(2023年至今),未来五年将保持15%-20%稳健增长[6] 市场现状 - 市场规模:2024年市场规模达218亿元,占即饮茶市场18.7%,便利店渠道销售额占42%,电商渠道年增速210%,华东份额领跑,5 - 8元中端价格带产品占65%市场份额[7][8] - 市场供需:供给端呈现“三足鼎立”格局,国际巨头、传统饮料企业、新锐品牌各有策略,但高端产品受国际物流成本影响,部分头部品牌布局国内种植基地;需求端消费者注重成分透明化、功能细分、口味创新,新品复购率高于传统饮料[9][10] 市场竞争 - 市场评估维度:遵循多维度量化评估模型,包括产品力(果蔬汁真实含量、营养保留率、工艺创新性)、市场表现(线上线下渠道覆盖率、季度环比增长率、用户复购率)、品牌美誉度(社交媒体声量监测、消费者盲测评分)[11][13][14] - 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态势,国际巨头、传统饮料企业、新锐品牌各展所长,竞争激烈[15] - 十大品牌推荐:包括农夫山泉、元气森林、伊藤园、喜茶、康师傅、统一、三得利、今麦郎、东鹏、茶小开,各品牌有独特优势和产品特点[16][17][18][19][20][21][22][23][24][25] 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方向:聚焦细胞破壁、膜分离、微胶囊包埋技术,预计2026年生物发酵技术催生新一代功能型果蔬茶产品[27] - 消费场景拓展:场景化营销成品牌突围关键,如医疗、餐饮、健身场景,未来针对细分场景产品创新将成竞争焦点[28] - 原料可持续发展:消费者对可持续原料需求渐涨,农夫山泉、茶小开、元气森林等企业采取相应措施满足环保需求[29][30]
英敏特:2025年酸奶与冷藏甜品未来趋势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5-25 04:48
市场现状 - 勺吃型酸奶市场在经历下滑后回暖,2025年乳制及植物基新品数量增长9%,美国、英国和中国是主要推动市场[10] - 酸奶创新聚焦高蛋白(20%新品宣称含高蛋白或添加蛋白)、益生菌(12%)及维生素矿物质(11%),但植物基酸奶创新仍低迷(仅9%新品为植物基)[10] - 冷藏甜品市场整体稳定,英国和日本为主要市场,自有品牌价格三年上涨28%,高于品牌产品的14%[10] 未来2年趋势 - 酸奶从零食向正餐替代品及轻食延伸,满足减重、增重等多元营养需求,如德国Ehrmann推出含30g蛋白的代餐酸奶,越南Vinamilk针对儿童体重偏轻问题推出含益生菌和营养素的发酵乳饮品[12][16][22] - 功能性与口感融合,健康酸奶和甜品通过创新风味(如焦糖、酸橙派)吸引特定人群,英国Mighty Slice芝士蛋糕以高蛋白、低糖定位切入市场,同时低升糖、高纤维产品瞄准血糖管理需求[13][25][28] - 品牌加强与农民合作,通过展示原料产地故事(如荷兰Jumbo植物酸奶包装展示农民劳作照片)强化供应链透明度和可持续性[14][33] 未来5年及更远期趋势 - 消费者对环境毒素(如PFAs、微塑料)的关注将推动"清洁标签"升级,品牌需主动披露原料安全性,例如Lundberg奇亚籽布丁采用无PFAs等有害物质的纸勺[2] - 酸奶与冷藏甜品市场将持续围绕营养精准化、功能场景化及可持续生产展开创新,通过技术升级和消费者教育,满足健康与情感价值双重需求[2] 消费者行为数据 - 在家工作或学习的消费者中,60%有时会在中午左右吃早餐,41%的零食消费者每周至少用零食代替正餐一次,45%的消费者喜欢打破饮食规则[18] - 部分欧洲市场中,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和西班牙的消费者认为原味酸奶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29][30]
加福加德亮相第27届中国国际焙烤展
新华网· 2025-05-22 11:39
公司表现 - 公司在第27届中国国际焙烤展览会成为焦点之一,展示健康烘焙领域的创新成果和全产业链布局 [1] - 通过多维互动体验和行业论坛展示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践成果及清洁标签趋势下的解决方案 [3] - 展会现场吸引大量观众,产品案例备受瞩目,满足连锁饼店、工业烘焙和健康全麦等多元化需求 [6] 产品与技术 - 依托进口麦源和瑞士BUHLER智能化生产线,打造"加福七星"和"33牌"系列优质烘焙专用面粉,实现天然裸粉卓越性能 [4] - "加福七星"聚焦中高端饼店市场,"33牌"针对工业烘焙领域,健康全麦系列符合亚洲人口感习惯 [6] - 公司拥有两大厂区,日处理小麦量超2200吨,扩建后年产能达150万吨,并引入全球首条工业4.0全智能化生产线 [9] 市场策略 - 展会打造三大烘焙场景体验区:七星饼店区展示100+清洁标签爆品方案,工业烘焙区展示"33牌"标准化优势,健康全麦区引领健康饮食新风尚 [7] - 产品以高性价比、品质稳定赢得市场认可,已启动上市进程,未来将扩大销售规模和研发投入 [9] 行业影响 - 冠名"2025第13届中国焙烤行业发展论坛"并联合主办第5届中国健康烘焙行业论坛,汇聚上百位专家探讨行业趋势和技术创新 [8] - 论坛聚焦健康烘焙,从原料、工艺等多方面剖析如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