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

搜索文档
AI爬虫无孔不入,Cloudflare要当网站的“救世主”
36氪· 2025-07-09 19:21
法律判决对AI行业的影响 - 美国法官裁定AI厂商使用受版权保护作品训练大模型属于合理使用 直接冲击内容创作者权益 [1] - 判决依据为"符合版权激发创造力、促进科学进步的目的" 使版权方陷入被动局面 [1] Cloudflare的反爬虫技术布局 - 推出默认阻止AI爬虫功能 新注册域名需主动授权爬取权限 [3] - 采用5秒盾技术 通过多维度验证区分真人用户与自动化工具 [10] - 开发AI Labyrinth蜜罐系统 用嵌套虚假页面消耗爬虫算力与带宽 [12][13] 内容产业的生存危机 - 谷歌AI Mode导致传统URL链接点击率下降30% 威胁网站广告收入模式 [8] - 用户转向Gemini/ChatGPT等AI聊天机器人 减少原始内容访问量 [8] - 版权方认为AI厂商引发生存危机 而非单纯利益分配问题 [10] Cloudflare的商业策略 - 反爬虫功能仅向付费客户开放 作为吸引网站站长的增值服务 [6] - 推出"按次付费爬取"方案 建立标准化内容付费渠道 [3][15] - 技术防御与商业合作并行 避免与AI厂商陷入消耗战 [15] AI厂商的内容获取现状 - 头部公司采取差异化策略:谷歌年付6000万美元获取Reddit内容 OpenAI付费使用施普林格出版物 [15] - 中小网站面临技术碾压 缺乏议价能力导致内容被无偿抓取 [15]
短剧被抄袭,要如何维权?
新浪财经· 2025-07-04 15:12
近年来,微短剧已成为推动网络视听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力量,但与之相关的版权问题也日益突出,如洗稿搬运、侵权改编、抄袭剽窃等侵权盗版 现象时有发生。 7月2日,短剧厂牌听花岛发布维权声明,称《歪出一片烟火人间》未经授权,抄袭听花岛版权作品《家里家外》并用于商业获利,并详细指出9处 两部短剧的截图对比存在"高度相似"。 目前短剧市场主要的盗版,集中在盗版搬运和翻拍侵权两个方式。听花岛表示,此前公司遇到的侵权行为,多为资源泄露,他们选择的处理方 式,"发函给公司、平台,找对方协商比较多"。像此次关于桥段、画面、台词的"像素级抄袭","通常是海外,国内不太敢。"维权声明发布后, 《歪出一片烟火人间》已经从相关小程序和平台下架。 短剧遇到盗版或抄袭情况,应该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维权的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从法律角度来说,需要研判的几个标准又是什么?智 通财经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专业人士。 与此同时,杨勇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现在许多短剧是边拍边改,也拿不出剧本来。一般来说,短剧主要依据文字作品维权,因为连续画面侵 权的现象较少。往往是用他人的剧本、台词,组织演员翻拍新短剧。这种情形下,主要涉及改编权侵权行为。因此,使用 ...
全球音乐产业深度汇报 Spotify,Live Nation,腾讯音乐及网易云音乐
2025-07-03 23:2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音乐产业、演出票务行业 - **公司**: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大麦娱乐、Spotify、Live Nation、苹果音乐、汽水音乐、喜马拉雅、国际三大唱片公司(环球、索尼、华纳)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在线音乐平台优势 - **用户粘性和稳定性高**:在线音乐平台 MAU 规模稳健,通过扶持独立音乐和版权优势吸引用户,产品生命周期长;长视频平台受产品周期影响大,用户易流失,如 QQ 音乐热歌榜有老歌上榜,视频剧集上线后流量月内大幅下滑 [1][3][4] - **社区建设好**:音乐平台社区建设侧重 UGC 和粉丝互动,网易云音乐有笔记栏目,腾讯音乐有粉丝向社区;长视频平台缺乏粉丝经营内容,互动场景不稳固 [5] - **成本控制优**:独家版权终结后,腾讯音娱和网易云音娱深入内容制作,成立工作室孵化自有内容、签约新人,成本低于长视频平台 [1][5][6] - **短视频影响积极**:短视频对长视频平台有分流效应,对音乐平台是推广渠道,网易云音乐通过短视频投放内容提升用户粘性 [1][8] 音乐行业竞争优势 - **行业壁垒和用户粘性强**:提高会员价格用户敏感度不高,倾斜资源支持独立音乐和短视频买量提升用户粘性,公司估值高于实际增速 [9] 国内音乐公司情况 - **腾讯音乐** - **付费会员增长**:有 1.2 亿付费会员,预计长期达 1.5 亿 [21] - **ARPU 提升**:取消低价会员包,加大对高价会员流量支持,2025 年一季度末 ARPU 达 11.4 元 [17][22] - **独家版权影响**:独家版权监管致 MAU 小幅下滑,收购喜马拉雅扩展有声书及播客内容稳定 MAU [18][19] - **网易云音乐** - **毛利率优化**:通过签约独立艺术家和内部工作室降低分账比例,2025 年一季度毛利率超预期达 36% [23][24] - **优势**:独立内容资源强,MAU 和付费用户数有增长空间,成长性优于腾讯音乐,估值可通过变现消化 [25] - **ARPU 提升空间**:保留低价会员包致活跃度低,可取消低价包提升 ARPU [17] - **大麦娱乐** - **市场地位**:国内演出市场市占率高,2024 年收入 20 亿,纯票务业务 15 亿,市场份额 70%,票务 take rate 稳定在 5% [27] - **发展策略**:参考 Live Nation 模式,向上游扩展出品业务,主办虾米音乐节提升利润空间 [28][29][30] 海外音乐公司情况 - **Spotify** - **变现模式**:主要通过会员和广告变现,广告收入占比 10%左右,尝试改善广告变现潜力 [10] - **议价能力提升**:增加独立音乐人内容量,优化版权结构,增加有声书和播客内容提高毛利率和议价权 [12] - **播客布局**:收购播客公司,提供视频播客并切片成短视频,推动广告业务变现 [13] - **付费率**:北美地区付费率达 60%,欧洲接近 55% [14] - **Live Nation**:从主办起家,收购票务平台,参与场馆建设 [28][29] 国内音乐付费率 国内音乐付费率约 20% - 22%,远低于欧美,有望逐步贴近拉美 40%的水平,提升空间大 [10][14][15] 竞争威胁 苹果音乐和汽水音乐难以撼动腾讯和网易在国内市场的地位,苹果音乐采买版权成本高,汽水音乐缺乏中长尾内容资源 [1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国际三大唱片公司在国内市场集中度 25%,在海外市场达 60% - 70%以上 [11] - 大麦娱乐港股名称从阿里影业变更为大麦娱乐,海外可比公司是 Live Nation [26] - 网易云音乐保留 8 元每月畅听会员包致活跃度低,88VIP 用户价值相对低 [17] - 虾米音乐节以中腰部艺人为主,take rate 达 10%,大麦有溢价能力,是战略扩展重要部分 [30][31]
美股新股解读|于剧集发行商中排名第七,高增长失速的环球时尚(INHI.US)冲刺美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7-02 20:33
上市进展与财务表现 - 环球时尚于2024年6月17日第六次更新招股书,加速推进纳斯达克上市进程,计划以4-5美元发行125万股,至多募资625万美元 [1] - 2023-2024年收入分别为2103.3万美元(+30.4%)和2063.13万美元(-1.91%),净利润分别为327.63万美元(+201.1%)和418.82万美元(+27.83%)[1] - 2024年毛利率从28.31%提升至32.52%,运营费用大降40.23%,主要因销售费用降36.19%及管理费用降12.24% [4][5] 业务结构与收入变化 - 核心业务为电视节目发行(自产+许可内容)和广告投放,其中内容资产收入占比达89.16%(2024年)[3][4] - 2024年广告代理服务收入增长28.29%至223.69万美元,但内容资产收入下滑2.47%至1839.44万美元,主因自产内容收入暴跌33.68% [3][4] - 许可内容收入增长39.43%至1122.7万美元,未能抵消自产内容收入减少364万美元的影响 [4]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剧集发行市场规模2020-2024年CAGR为4.6%(386亿→461亿人民币),预计2024-2029年CAGR将提升至8.6%(461亿→698亿人民币)[8] - 广告市场规模2024年为16006亿人民币,预计2029年达24574亿人民币(CAGR 9%)[9] - 公司2024年在中国剧集发行商中排名第7(收入1.818亿人民币),与头部企业(如Company A收入20.959亿)差距显著 [7][10] 经营挑战与风险 - 行业集中度低(CR10约20%),中小企业扎堆同质化内容,精品化转型压力大 [9][12] - 客户集中度高,2024年前三大客户收入占比55.8%(2023年为59.2%)[14] - 自制内容受单一节目(《美好的日子》)播放权到期影响显著,2024年该业务收入减少五个月 [3]
短剧《家里家外》被烛影心光抄袭,听花岛发声明坚决维权
经济观察报· 2025-07-02 18:14
公司动态 - 听花岛发布声明称旗下短剧《家里家外》遭南京烛影心光科技抄袭,对方未经授权将抄袭内容用于商业获利,严重侵犯其合法权益 [1] - 《家里家外》于3月14日首播,全网播放量预计已超50亿,相关话题多次登上抖音热榜,成为短剧行业现象级作品 [1] - 听花岛发现《歪出一片烟火人间》在情节串联、顺序安排、分镜设计等多方面与《家里家外》高度相似,相似度远超合理借鉴范畴 [2] - 听花岛已委托律师出具《律师声明》,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2] - 公司此前已采取过交涉、投诉、发律师函等措施应对侵权,但版权问题始终未得到根本解决 [3] 行业现状 - 微短剧发行阶段存在网盘盗版、搬运、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盗版售卖等侵权行为 [3] - 《家里家外》在快手平台上曾出现大量盗版视频合集和话题,侵权者通过篡改片名逃避维权追查 [3] - 监管机构已高度重视微短剧版权问题,"剑网2025"专项行动将规范微短剧版权秩序列为重点任务 [3] - 中国版权协会成立微短剧工作委员会维权中心,致力于打击侵权盗版行为,维护行业版权生态 [3] - 行业呼吁加强版权保护意识,从业者需自觉抵制侵权行为,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创作和市场环境 [3]
Anthropic 胜诉引爆AI版权革命:训练数据"合理使用"获美国司法认可
36氪· 2025-07-02 14:27
核心观点 - 美国法官首次在人工智能版权诉讼中支持科技公司 裁定Anthropic使用版权书籍训练AI属于"合理使用" 开创支持AI公司的先例 [1] - 该裁决可能对OpenAI、Meta、微软、谷歌等公司的类似诉讼产生重大影响 重塑AI行业和信息生态系统 [2] - 法官明确区分合法购买书籍训练与盗版行为 前者受"合理使用"保护 后者构成侵权 [9] 案件裁决细节 合理使用的法律依据 - 法官依据《版权法》第107条"合理使用"原则 认为AI训练属于"研究"范畴 虽不符合传统情形但具有变革性 [3] - 区分内部训练与外部传播 未制作新拷贝外部分享属于合理使用 [5] - 使用数百万本书训练被认定为"合理必要" 不因数量超出而否定合理性 [6] 关键判定标准 - AI训练过程类比人类学习 目的为创造新内容而非复制原作 [4] - AI输出未构成对原作的"竞争性替代" 不影响作品市场需求 [7] - 变革性使用是核心标准 需证明产生新事物而非简单替代 [8] 盗版行为的法律后果 - Anthropic下载700万本盗版书构成侵权 法官驳回其"AI即合理"的辩护 [9] - 每部盗版作品可能面临最高15万美元法定赔偿 12月将开庭确定金额 [9] 行业影响 - 裁决引发创作者强烈反对 数百名作家联名抗议AI公司"窃取"作品 [2] - 为科技公司在其他类似诉讼中提供有利判例 如谷歌诉甲骨文案法官主审本案 [13] - 美国版权局因局长被解雇陷入混乱 登记证书法律效力存疑 [14] 公司动态 - Anthropic估值达615亿美元 获亚马逊和Alphabet支持 成为首家胜诉AI公司 [1] - Meta同期赢得类似诉讼 法官认定其使用13本书训练AI未违反法律 [1] - AI公司普遍主张付费授权将导致交易成本过高 可能阻碍技术发展 [13]
复刻90%哈利波特,洗无可洗的Meta居然赢了?
36氪· 2025-07-02 12:20
大模型记忆受版权保护内容 - 斯坦福团队研究发现开源大模型能复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91.14%的原文内容,Meta的Llama模型表现尤为突出[1][3] - 实验采用"古诗词默写"方法,要求模型严格按原文接续文本,结果显示Llama 3.1对《哈利波特》的记忆准确率在不同阈值下分别为15.10%(严格)、42.42%(中等)和91.14%(宽松)[3][4] - 除《哈利波特》外,模型对《爱丽丝梦游仙境》(37.62%)、《弗兰肯斯坦》(42.39%)、《了不起的盖茨比》(30.50%)等经典作品也显示出高记忆率[7] 版权争议与法律诉讼 - 争议核心在于Books3数据集包含196640本未经授权的txt文档,被广泛用于大模型训练[8][9] - Meta因Llama模型记忆版权内容被13位作家集体起诉,但法院判决版权方败诉,理由是模型输出属于"新作品"且未证明影响原书销量[10][14] - 行业出现多起类似诉讼,包括纽约时报诉OpenAI、Reddit诉Claude、迪士尼/环球诉Midjourney等案例[16] 行业应对措施 - Anthropic采取"焚书"策略,花费数百万美元购买实体书扫描后销毁,以符合美国首次销售原则[18][19] - 部分公司选择买断数据授权(如谷歌购买Reddit数据包)来规避法律风险[18] - 行业面临两难:模型训练需要海量数据但授权流程缓慢,版权方担忧未来被AI生成内容取代[22] 技术细节 - 模型记忆呈现均匀分布特征,从书籍开头到结尾都能保持较高复现率[5][6] - 除Llama外,Pythia、Gemma、Phi等模型也显示出对版权内容的记忆能力,测试涉及100多本书籍[7] - 当前模型受上下文长度限制暂无法输出全书,但技术发展可能突破此限制[8]
量子印钞机:AI引爆全球数字版权贸易核聚变
搜狐财经· 2025-07-02 08:31
版权贸易革命 - 全球数字版权交易规模突破$1.2万亿,AIGC贡献率从2023年17%飙升至68% [4] - 量子水印技术实现单电子层面版权标识,盗版追溯成功率99.7% [6] - 脑电波创作作品通过NFT交易,如音乐人Luna的AI生成单曲版权拍出¥480万 [6] 确权技术突破 - 阿里云联合Polygon推出"文枢链",版权登记耗时从3天压缩至8.6秒,费用降至$0.3 [6] - 中科院"河图"量子水印系统实现不可篡改版权标识 [6] - Neuralink+Audius平台实时记录创作脑电波确权 [6] 交易市场创新 - 腾讯"微版权"协议支持电影版权拆分为10亿份交易,《流浪地球3》衍生品日交易额破¥8亿 [11] - 苏富比AI估值模型V4分析2.6亿条数据流,实时定价误差率<3.2% [11] - Warner Music利用NeuroSense头盔采集听众脑波,版权价值评估维度增加47% [11] 跨境结算与治理 - 38国接入DCI系统,跨境版税结算从45天缩至11秒,2025年处理$310亿交易 [11] - INTERPOL的ChainPatrol网络2025年摧毁盗版团伙涉案$37亿 [12] - UNESCO通过AIGC伦理框架,要求训练数据中原创人类作品占比≥30% [12] 典型案例与影响 - 上海量子法院裁定首例AI著作权案,判赔¥2.8亿版权费 [12] - 非洲艺术家通过KalaDAO将部落图腾转化为版权资产,年收益暴涨90倍 [14] - 全球每秒诞生5742项AIGC版权,北京中学生AI字体库月版税超母亲年薪 [14]
谁偷走了影视行业的200亿
36氪· 2025-07-02 07:46
盗版问题的严重性 - 影视行业每年因盗版侵权造成损失超过200亿元,呈现「播出即盗版」和「无一幸免」现象[1][2] - 热门剧集如《藏海传》《折腰》播出时盗版资源迅速扩散,侵权视频成本极低而正版制作成本高达每分钟数万至上百万元[1] - 头部电影投资规模达上亿美元,头部综艺投资数亿元,但盗版者零成本掠夺创作者数年心血[1][8] 盗版传播渠道与案例 - 网盘、搜索引擎、短视频平台构成盗版传播三大重灾区,某短视频平台《狂飙》侵权话题播放量达116亿次[4] - 某盗版团伙通过8.3万部盗版作品获4800万次点击,非法广告收入3.92亿元;网盘小站年返利达数千万元[4] - 腾讯《庆余年》遭侵权视频合集播放量超3000万次,相关话题播放量30多亿次[9] 维权难点与行业困境 - 维权面临调查取证难、侵权责任划分不明等问题,现行法律法规对互联网平台侵权认定存在不足[7] - 部分平台为追求流量默许盗版,利用「避风港规则」逃避责任,导致盗版传播速度远超维权速度[7][9] - 电视剧平均投资1-2亿元,但盗版导致平台付费用户流失和广告收入下降,影响可持续发展[8] 版权保护进展与措施 - 国家版权局发布重点作品保护预警名单,涵盖《长安的荔枝》等18部剧集[1] - 腾讯在美国维权获6.16亿元判赔,对《长相思》《小日子》分别获8527万和5685万元赔偿[12] - 「剑网2025」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视听作品侵权,加强电影电视剧版权保护[13] 行业呼吁与解决方案 - 建议平台建立主动防控机制,如提前发送版权预警函并要求采取管控措施[18] - 需完善法律法规提高侵权成本,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严格执法机制[12] - 应提升公众版权意识,杜绝盗版内容传播最后一环,将损失转化为创作投入[18]
网易云音乐(09899):领先的年轻人音乐社区,付费用户数提升驱动订阅业务增长
国信证券· 2025-07-01 15: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网易云音乐“优于大市”评价,对应目标价 311 - 354 港币,对应当前涨幅 30 - 48% [8][4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网易云音乐是领先的年轻人音乐社区,付费用户数提升驱动订阅业务增长,与腾讯音乐构成双寡头格局,聚焦年轻人市场,版权逐步回归 [1][2] - 2024 年公司收入 79.5 亿元,同比 +1%,在线音乐业务是核心业务,社交娱乐业务下滑拖累整体收入,后续利润率提升靠毛利率进一步提升和费率下降 [3][4]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 87/97/108 亿元,同比 +9%/12%/12%,经调整利润 21/25/30 亿元,CAGR 21%,经调整利润率达 24%/26%/28%,同比 +3/2/2pct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网易云音乐是中国领先在线音乐流媒体平台,核心业务涵盖在线音乐、社交娱乐及创新增值服务,依托 UGC 社区与“乐评文化”构建内容壁垒 [1][10] - 丁磊持股约 60%,截至 2024 年网易集团持股约 60%,阿里巴巴持股低于 5%,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持股超 6%成第二大机构股东 [1][10] - 通过“云梯计划”“石头计划”等扶持原创音乐人,截至 2024 年 6 月入驻原创音乐人数量突破 73 万,行业领先 [10] - 管理团队经验丰富,核心成员来自网易系、传统唱片行业及互联网平台,推动公司在年轻用户群体形成高度粘性内容与社区体验 [10] 竞争格局 - 与腾讯音乐构成双寡头格局,腾讯音乐市占 66%,网易云音乐约 27%,音乐平台集中度高因用户重复播放需求高和中游平台需支付高额版权费用 [2][13] - 网易云音乐聚焦年轻人,活跃用户中约 90%是 90 后年轻用户,通过情感化社区、身份认同构建、圈层内容生态等打法稳住 MAU 基本盘 [2][13] - 2021 年独家版权取消后,网易云音乐版权逐步回归,与主流唱片公司合作,头部版权内容差距与腾讯音乐缩小(缺失周杰伦版权等) [2][14] 财务分析 业务收入 - 2024 年公司收入 79.5 亿元,同比 +1%,在线音乐服务是核心业务,收入占比 67%,收入 53.5 亿元,同比 +23% [3][18] - 订阅业务收入 44.6 亿元,同比 +22%,增长主要驱动是付费用户数增长,2024 年付费渗透率 25.2%,同比 +3.8pct,ARPPU 约 7 元,近三年基本稳定 [3][19] - 其他在线音乐业务收入 9.0 亿元,同比 +28%,社交娱乐业务 2023 年开始受监管等因素影响收入持续下滑,2023 年 35.2 亿元,同比 -34%,2024 年 26.0 亿元,同比 -26% [19] 利润率 - 2024 年经调整利润 17 亿元,同比 +108%,后续利润率提升靠毛利率进一步提升和费率下降 [4][28] - 2024 年毛利率 34%,同比 +7pct,提升因破除独家版权后音乐版权成本逐步优化,后续随着实际结算模式更大规模覆盖,毛利率仍有提升空间 [34] - 2024 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率分别为 7.7%/2.3%/9.8%,同比 -2/0/-1pct,销售费率仍有较大下降空间,2024H2 优化市场团队后采用新获客策略提高了销售费用 ROI [35] 盈利预测 - 收入侧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 87/97/108 亿元,同比 +9%/12%/12% [7] - 利润侧预计经调整利润 2025 - 2027 年 21/25/30 亿元,CAGR 21%,经调整利润率达 24%/26%/28%,同比 +3/2/2pct [7] - 预计在线音乐业务 2025 - 2027 年收入 65/76/87 亿元,同比 22%/16%/15%,订阅业务 2024 - 2027 年 CAGR 18% [41] - 预计社交娱乐业务 2025 - 2027 年收入 22/21/21 亿元,同比 -17%/-2%/+1%,2025 年持续下滑,2026 - 2027 年逐步企稳 [41] - 假设 2027 年毛利率可达 44%,2024 - 2027 年同比 +5/3/2pct,2025 - 2027 年销售费率每年下降 0.5pct,2027 年为 6% [41] 估值 - 用国外音乐龙头 Spotify 和国内音乐龙头腾讯音乐做估值比较,当前 Spotify、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股价对应 2025 年 PE 值 70/22/23x,对应 PEG 1.7/1.3/1.1x [42] - 给予网易云音乐 1.3 - 1.5xPEG,对应 2025 年 PE 值 29 - 33x,对应目标价 311 - 354 港币,对应当前涨幅 30 - 48% [42] 投资建议 - 看好网易云音乐作为年轻音乐社区的持续发展,后续建议重点关注付费用户增长、订阅缩减折扣、音乐版权谈判进展对毛利率的影响、双边效应下销售费率的变化 [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