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池技术研发
icon
搜索文档
宁德时代最新情况
数说新能源· 2025-05-07 12:35
港股发行 - 港股发行规模约50亿美金 其中50%为基石投资 主要面向主权基金和长线投资者 [1] - 当前估值15-16倍PE 对海外投资者性价比高 港股由外资定价且流通盘小 上市后估值有望修复 [1] - 纯机构认购倍数超10倍 预计发行折扣控制在5%以内 [2] - 时间节点:后天确定上限价 明天确定基石投资者 下周一到三公开招股 [2] 需求及出货 - 全年出货量预计580GWh以上 增速超20% 长期年复合增速维持20%+ [2] - 2025年剔除美国业务后利润仍有望达600亿+ [2] 动力业务 - 国内Q1新能源车同比增长47% 商用车增长60% 份额稳定 换电业务开拓15万以下市场 [3] - 欧洲Q1增速超20% 市占率超40% 非美市场(欧洲/东南亚等)增速均超20% [3] - 国内乘用车25万以上市占率达70% 商用车电动化率快速提升 预计整体增速20%+ [3] 储能业务 - 海外大储项目(中东/欧洲/澳洲)增速40%-50% 澳洲市占率超70% [3] - 美国市场因关税停滞 中东/澳洲等增量市场填补缺口 [3] - 国内业务不受取消强配政策影响 [3] 海外市场 - 去年美国出货40-50GWh 但特斯拉等客户美国工厂产品销往全球 仅本土销售部分受影响 占美国出货不足50% 直接影响储能业务不到5% [3] - 印尼工厂供应东南亚及北美 匈牙利/德国工厂满足欧洲需求 [4] 换电业务 - 2025年自建1000座换电站 依托中石化3万座加油站和蔚来3000座换电站网络 2030年规划1万座站 [4] - 8家车企超20款换电车型 推行20/25号标准化电池 覆盖15万以下价格带 预计提升市占率10-15个百分点 [4] - 换电模式降低15万以下车型首购成本30%+ 年保险费节省1000-2000元 适配电池新技术迭代 [5] 新产品新技术 - 固态电池研发团队超千人 采用硫化物路线 瞄准航空领域高能量密度需求 [6] - 钠电池优先落地重卡/储能场景 年内目标实现175Wh/kg能量密度和1万次循环 无负极技术进展更快 [6] - 凝聚态电池车用能量密度400Wh/kg 航空用500Wh/kg 攻克锂金属负极技术 研发投入超百亿 [7] 新市场拓展 - 首个通过新国标电池安全认证 一年缓冲期后新国标将增加二线电池厂成本 [7] - 成立机器人与低空经济事业部 研发8小时续航机器人电池 [8] - 船舶电动化潜力大 3万艘内河船可改造 单船带电量及价值量更高 [8]
亿纬锂能(300014):储能消费电池优势维持 动力电池有望发力
新浪财经· 2025-04-21 12:35
财务表现 - 公司24年营业收入486.15亿元,同比下降0.35%,归母净利润40.76亿元,同比增长0.63%,扣非归母净利润31.62亿元,同比增长14.76% [1] - 24Q4营业收入145.65亿元,同比增长9.89%,环比增长17.56%,归母净利润8.87亿元,同比增长41.73%,环比下降15.64%,扣非归母净利润6.62亿元,同比增长10.30%,环比下降33.91% [1] - 24Q4毛利率17.48%,环比下降1.5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净利率6.5%,环比下降2.58个百分点,同比上升1.68个百分点 [1] 业务分项 - 储能电池24年收入190亿元,同比增长16%,出货量50.45GWh,同比增长91.90%,24H2出货量29.5GWh,均价0.38元/Wh,毛利率14.96% [2] - 动力电池24年收入192亿元,同比下降20%,出货量30.29GWh,同比增长8%,24H2销量16.75GWh,均价0.61元/Wh,环比下降9%,毛利率16.6%,环比上升5.2个百分点 [2] - 消费电池24年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23%,24H2毛利率26.93%,环比下降1.4个百分点,单月产销量突破1亿只 [2] 产能与布局 - 公司60GWh超级工厂投产,储能大容量电芯应用领先,马来西亚工厂预计26年初量产 [2] - 马来西亚小圆柱工厂预计25年初投产 [2] - 全固态电池完成小软包电池组装工艺开发,百MWh中试线预计25年投入运行,26年推出混合动力领域高功率全固态电池 [3] 新领域拓展 - 公司在BBU数据中心备电、eVTOL、无人机及飞行器市场积极拓展 [3] - 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电池领域部分客户已完成样品交付和组装 [3] 盈利预测 - 下调25-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53.17亿元、67.69亿元,新增27年预测80.00亿元 [3] - 当前股价对应PE为15倍、12倍、10倍 [3]
比亚迪密集披露电池相关专利!
起点锂电· 2025-01-17 18:32
专利技术布局 - 2024年1月15日至17日比亚迪密集获得8项电池相关专利授权,涵盖正极材料、负极极片、固态锂电池电芯制备等核心技术领域 [2][3] - 专利技术布局聚焦储能系统、电池装置、电极极片、电芯制备等全产业链环节,形成系统性技术壁垒 [5] - 2024年新增专利接近700个,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300%,研发投入达196亿元(同比增长41.8%)[3][5] 研发投入与人才储备 - 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1600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333.2亿元,14年中有13年研发投入高于净利润 [5] - 全球研发人员达11万名工程师,为车企中规模最大,专利累计申请5.8万项、授权3.5万项 [5] - 专利地域分布高度集中,深圳占比87%,内地总量占96%,核心研发团队包括凌和平等5大专家 [5] 刀片电池技术迭代 - 第一代刀片电池(2020年发布)采用磷酸铁锂技术,空间利用率提升50%以上,性能比肩三元电池 [7][8] - 第二代刀片电池计划2025年推出,能量密度达190Wh/kg,采用凹型极柱设计、新型电解液配方及集成防火技术 [8] - 新技术或率先搭载于仰望U7及汉L车型,但原定2024年8月的发布已延期 [8] 市场表现与战略定位 - 2024年12月销量51.48万辆(同比+50.95%),全年销量427.21万辆(同比+41.26%)[5] - 董事长王传福强调"人才红利"战略,通过垂直整合电池产业链规避上游供应风险 [5][7] - 技术突破支撑全球化布局,欧洲市场已纳入二代刀片电池推广计划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