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盘活存量资产
icon
搜索文档
首开股份: 首开股份关于资产转让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3 20:14
交易概述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城市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将持有的北京首信丰泰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全部份额转让至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以估值结果为依据确定为39,987.91万元人民币 [1] - 本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已通过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四十四次会议审议,无需提交股东会审议 [1] - 交易目的是引入金融机构合作,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储备,符合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 [3] 交易对方情况 - 交易对方为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024,667.9047万元人民币,主要股东包括中国中信集团(26.46%)、财政部(24.76%)等 [4] - 中信金融资产经营范围涵盖不良资产管理、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与公司无关联关系 [4] 交易标的情况 - 标的为首信丰泰有限合伙份额,成立于2025年4月21日,总认缴出资10.01亿元,其中城开集团认缴4亿元并以现金及仁信公司100%股权实缴 [2][5] - 截至2025年4月30日,首信丰泰资产总额71.61亿元,负债59.17亿元,净资产12.44亿元 [5] - 标的权属清晰,无抵押、诉讼等限制转让情形 [5] 交易定价与安排 - 标的估值采用资产基础法,账面值40,619.77万元,估值40,069.75万元,最终转让价定为39,987.91万元 [6] - 城开集团将在收到转让价款后配合完成工商变更,若中信金融资产未如期支付则终止变更程序 [6] 交易影响 - 交易有助于公司快速回笼资金,优化财务状况,对经营和财务无不利影响 [6] - 公司将持续关注首信丰泰后续运作情况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7]
盘活存量资产 林洋能源拟向广东建工转让5家光伏发电项目
证券日报网· 2025-06-04 09:44
交易概况 - 林洋能源拟将全资子公司安徽林洋新能源和江苏林洋新能源下属5家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粤水电能源集团 转让对价合计4 71亿元 涉及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合计236 5MW [1] - 交易实质是以股权转让方式销售电站资产 属于公司光伏产品业务的延伸 光伏电站转让多以股权转让方式进行 [1] 交易标的详情 - 5家光伏发电项目公司分别为永瑞科技(50MW) 永晖科技(50MW) 永明发电(20MW) 江苏飞展(94 5MW) 连云港林洋(22MW) 目前运营状况良好 [2] - 2024年5家公司均盈利 净利润合计超7200万元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合计达1495 91万元 [2] 交易动因与战略影响 - 转让可盘活存量资产 降低资产负债率 优化资产结构 同时为战略转型提供资金支持 [2] - 回笼资金将用于开发建设平价电站和优质储能电站 提升资产运营效率 [2][4] - 降低电价补贴不确定性风险 前期建成电站回款周期较长 [2] 收购方情况 - 粤水电能源集团为广东建工(002060)旗下公司 收购旨在扩大清洁能源发电业务规模 [3] - 预计标的公司2025年净利润约5291 21万元 对广东建工业绩产生正面影响 [3] - 行业专家认为光伏电站兼具金融和新能源属性 是央国企优质投资标的 [3] 行业专家观点 - 林洋能源战略方向调整为平价电站和储能电站建设 本次交易符合长期战略 [4] - 交易将改善公司财务状况 后续资金用于高效化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4]
南通海门东灶港项目,何以成为典型案例
中国证券报· 2025-05-22 04:42
国有企业有效盘活存量资产资源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江苏海奕控股集团 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慧花表示:"下阶段,集团将继续贯彻落实国有资产清查利用专项行动 工作要求,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摸清底数,并根据资产的不同类型,分类施策,进一步研究资产盘活 方式和路径,确保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CIS— 东灶港项目由江苏海奕控股集团全资子公司南通东灶港口发展有限公司于2023年9月发行,总规模达 8.22亿元,通过资产证券化创新盘活东灶港口收费收益权存量资产,覆盖港口停泊服务、货物装卸服 务、进出港及靠离泊警戒技术服务与库场使用服务等。目前,该证券已全部募集发行完成,募集资金将 用于改造提升东灶港现有泊位、设备、仓储等设施,全力推进港口物流产业发展。 江苏海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融资科科长唐宁介绍,东灶港口作为重资产港口企业,面临资金需求 大、规划周期长、资产权属复杂等难题。集团公司紧扣国家政策方向,创新设计资产证券化方案,有效 盘活存量资产,为港口发展注入新动能。 国家有关部门在案例总结中指出了东灶港项目的三大特点:一是显著降低融资成本,降幅超过100个基 点;二是通过证券分层、期 ...
备案规模突破175亿元 持有型不动产ABS驶入发展快车道
中国基金报· 2025-05-19 15:44
持有型不动产ABS发展现状 -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提出推动持有型不动产ABS发展,政策推动下该业务进入快车道 [1] - 截至5月17日持有型不动产ABS备案规模突破175亿元,数据中心、商业物业等领域项目加速落地 [1] - 上交所已有8单持有型不动产ABS备案通过合计规模超160亿元,另有9单获反馈 [2] - 深交所中信证券-越秀商业持有型不动产ABS发行规模达14.13亿元 [2] 产品机制创新 - 持有型不动产ABS以"资产信用"重构金融逻辑,允许不进行结构化分层、保留外部负债、不设定预期收益率 [2] - 禁止在产品层面设置担保差补以确保权益属性,回收资金可用于新项目资本投入形成投资良性循环 [2] - 资产范围包括写字楼、酒店等暂无法发行公募REITs的资产,不强制自持及战配比例、资金用途灵活 [3] 多层次REITs市场构建 - 形成以公募REITs、持有型不动产ABS为主,类REITs、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为辅的产品体系 [4] - 持有型不动产ABS是公募REITs的"育苗田",可培育项目和投资者并最终实现公募REITs发行 [4] - 与公募REITs形成互补:公募REITs标准化流动性好,持有型ABS面向特定投资人灵活度高 [4] - 与Pre-REITs共同构筑基础设施与不动产领域权益资本生态系统,为重资产过渡到公募REITs提供关键环节 [5] 未来发展方向 - 建议从制度层面明确持有型ABS与公募REITs衔接机制,包括底层资产标准、转板规则等 [5][6] - 新能源领域(风电、光伏电站)因装机规模年增超15%、现金流稳定成为优质底层资产 [7] - 三大潜力赛道:数据中心(数字化需求增长)、长租公寓(租赁行业发展)、商业物业(机构关注) [7] - 底层资产范围广泛包括经营权资产、不动产及新型基础设施,各领域均有大量级资产可供扩容 [8]
公募REITs:箭指万亿蓝海
中国基金报· 2025-05-18 22:2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公募REITs市场自2021年5月首批9只产品获批以来,截至2025年5月17日已发行66只产品,募集规模接近1800亿元,二级市场总市值接近2000亿元 [1][2] - 市场从"首发"阶段进入"首发+扩募"双轮驱动阶段,首批4只REITs成功扩募标志着市场成熟度提升 [2] - 未来2~3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发行数量和规模将稳定增长 [7] 资产类别与创新 - 底层资产从最初的交通、仓储物流扩展至消费基础设施、保租房、清洁能源等9大类,未来还将涵盖数据中心、热电联产、养老基础设施、旅游景区等更多领域 [2] - 资产创新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形成覆盖数字基建、消费服务、社会公益的多元化资产矩阵 [7] - 未来REITs将以"新基建、新能源、新民生"为三大核心方向加速扩容 [7] 投资者结构演变 - 投资者结构从银行理财、券商、保险等机构为主,发展为私募基金、国有控股投资公司、实体企业等多类型机构共同参与 [1][3] - 保险资金通过设立专项投资基金加速布局,社保基金、养老金等长期稳定资金持续入市增强市场流动性 [3] - 个人投资者参与度仍不足5%,机构投资者占绝对主导但类型分散化程度提升 [3] 投融资模式创新 - 公募REITs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市场化融资手段,降低对政府和银行贷款的依赖 [4] - 通过"投资—运营—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提升融资效率,加速存量资产变现 [4][5] - 权益融资替代传统债务融资显著降低企业杠杆率,如保租房REITs帮助地方政府在不增加负债的情况下扩大供给 [5] 市场功能与定位 - 公募REITs深度融入"双碳"目标、民生保障、区域协调及科技创新等国家战略布局 [5] - 为投资者提供流动性更高、门槛更低的不动产投资选择,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相关性较低且具有高比例分红机制 [6] - 打破传统基建融资"重负债、轻退出"困局,推动基础设施投融资从"债务驱动"向"权益创新"转型 [5] 发展挑战与建议 - 行业面临立法层级不足、二级市场流动性待提升、参与主体协同不足等挑战 [7][8] - 建议加快推进REITs专项立法、拓宽试点资产范围、优化审核流程、完善扩募机制 [8][9] - 需构建资产方、管理人与投资者良性生态,加强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