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算法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晏庆华:推动算法向善向上、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需协同治理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20:22
政策背景与行业现状 - 国家出台《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算法取中原则,要求平台企业优化算法规则,保障劳动者权益 [1] - 算法作为平台经济的核心引擎,深刻影响电子商务、网络、餐饮配送、网约车出行等领域,决定订单分配、配送时效、收入水平、劳动强度和职业安全 [1] - 过去部分平台过度依赖最严算法,导致外卖骑手被困在系统中,网约车司机面临收入不稳定等问题 [1] 算法治理与多方协同机制 - 需要构建政府、行业协会、平台、工会、劳动者五方协同治理体系,政府划定底线,行业协会实现自律,平台落实责任,工会维护权益,劳动者表达诉求 [2] - 平台企业从技术至上向人本导向发展,货拉拉、滴滴、顺丰等头部企业将劳动者权益保障纳入算法设计框架,在算法透明、优化、沟通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2] 平台企业的具体实践 - 货拉拉公开算法规则及优化机制,为货运平台算法透明打响"第一枪",并成立算法顾问团提供常态化咨询 [2][5] - 滴滴通过算法升级实时分析司机接单时长、夜间驾驶频率等数据,触发条件即强制下线并推送休息提示 [2] - 顺丰使用动态路径规划算法,考虑快递员工作负荷、包裹重量、社区配送难度等因素,不再追求最短路径 [2] - 货拉拉构建"线上+线下"沟通机制,通过恳谈会、问卷、司机社区听取意见优化算法,提升规则合理性与透明度 [3] 未来建议与发展方向 - 建议政府出台算法治理专项法规,明确各方权责边界,工会建立常态化协商机制,将算法优化、权益保障纳入协商范围 [3] - 行业协会应制定算法透明化和向善向上的行业标准,平台签署自律公约,遵循公平、公正、透明原则 [3] - 平台应持续公开算法原理与决策机制,加强第三方监督,推广劳动者代表参与算法优化模式 [4] - 货拉拉公布第二批算法公开举措,涵盖分播单、降抽佣算法优化、运价动态调涨、运费拖欠管控、司机安全及休息权益保障等方面 [5]
小红书算法又变了....
搜狐财经· 2025-05-29 23:00
小红书算法调整对内容生态的影响 - 平台算法从考核"新鲜度"转向考核"贡献力",包括点击、停留、点赞、收藏、评论、转发等指标,且权重不同(如评论比点击更值钱)[1] - 低质量或搬运内容生存空间被压缩,需提供真实价值才能获得推荐,但新手创作者突围难度加大[1] - 带货笔记权重暴涨30%,纯分享类内容曝光量腰斩[6] - 平台设置"600字生死线",低于600字的笔记流量大幅受限[6] 政策监管对算法逻辑的重塑 - "清朗·算法治理专项行动"要求平台公开算法逻辑、破除信息茧房、严控低俗内容[2] - 热搜榜需标注自然热度或平台干预来源,并人工核实"摆拍""仿冒"内容[3] - 上线"一键破茧"功能,用户可强制刷新推荐池以打破信息牢笼[3] - 新增「内容偏好评估与调节」功能,允许用户自主切换兴趣标签[4] 平台应对策略的双面性 - 明面推出合规功能如内容偏好调节,暗地将流量倾斜至商业化内容(如带货笔记)[6] - 通过技术规则(如字数限制)倒逼创作者提升内容深度,但可能引发"凑字数"等扭曲行为[6]
全球四分之一岗位可能受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南财合规周报(第191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5 21:46
行业监管 - 网信办发布算法治理阶段性成果,重点平台如抖音、小红书等开发上线"茧房评估"和"一键破茧"等创新功能 [2] - 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强调网号网证使用的自愿性,注重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群体的保护,移动端版本已对接400余款App [3]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8种不合理收费行为,包括重复收费、只收费不服务等 [4] - 35款APP因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通报,包括智谱清言、Kimi、虚拟恋爱AI等 [5] 海外动态 - 谷歌收购Character.AI的交易遭美国司法部反垄断调查,涉嫌规避政府合并审查 [6] - 美国加州两家律所因使用AI生成虚假材料被法官重罚3.1万美元(约合22.3万元人民币) [7][8] - 国际劳工组织报告显示,全球四分之一的岗位可能受生成式AI影响,高收入国家比例达34%,文职类工作风险显著 [8] - 美国首例AI心理伤害诉讼裁定谷歌与Character.AI须面对未成年人自杀案指控,案件被视为AI心理伤害责任领域的里程碑 [8]
走好算法治理“平衡木”
广州日报· 2025-05-23 05:17
算法治理背景与现状 - 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 针对算法推荐加热低俗信息、加剧信息茧房、加重观点极化等问题进行整治 [1] - 算法已深度渗透生活场景 包括购物推荐、社交话题推送、导航路线规划等 但存在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滥用问题 [1] - 快递、外卖、网约车等行业劳动者权益因算法问题引发舆论关注 [1] - 2022年《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实施 明确禁止过度推荐、操纵榜单等行为 [1] - 2024年四部门联合专项行动直击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劳动者权益侵害等突出问题 但治理效果与公众期待仍有差距 [1] 算法治理的平衡与挑战 - 算法治理需平衡技术创新与有效监管 算法迭代速度远超法规更新速度 新兴技术风险尚未完全纳入监管 [2] - 监管需分层施策 对成熟应用加大监管力度 对初创技术保留创新空间 [2] - 算法滥用根源在于平台过度收集利用用户数据 需完善监管机制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提升算法透明度 [2] 算法治理的全球意义与应对策略 - 算法治理是全球性挑战 影响网络生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 - 需提升公众数字素养以应对信息茧房 同时加强算法监管水平确保技术健康发展 [3] - 目标是在保障算法创新的同时管控社会风险 实现技术与社会和谐共进 [3]
推送算法破茧:愿你在手机上刷到更大的世界,而非自己的影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20:14
算法治理专项行动成果 - 中央网信办针对算法推荐加热低俗信息、加剧信息茧房等问题开展专项行动,督促平台优化算法功能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1] - 平台已公开算法规则原理,开发"茧房评估""一键破茧"等功能帮助用户自主调节推荐强度 [1]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开发布数百条境内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信息,推动算法透明度提升 [1] 平台算法发展现状与挑战 - 推荐算法推动内容产业生态发展,一季度全网月活用户达12 59亿,月人均使用时长175 8小时(日人均5 86小时)[2] - 超级平台用户规模扩大导致算法治理面临新挑战,平台实际运行情况存在监管穿透困难 [2] - 部分案例显示算法流量机制被滥用,如抖音用户编造故事骗取流量,反映算法利益导向可能掩盖真实性 [2] 算法治理创新路径 - 需建立政府、企业、媒体、科研机构及用户协同的常态化治理机制 [3] - 监管技术需突破算法不透明特性,建设多方参与的算法治理实验验证平台实现逆向监管 [3] - 建议通过用户视角对推荐算法结果进行跟踪记录和评估,实现可追溯性 [3]
抖音、微信视频号、小红书……都出手了!
新华网财经· 2025-05-22 18:36
算法治理专项行动 - 中央网信办等多部门针对算法推荐加热低俗信息、加剧"信息茧房"、加重观点极化等问题开展专项行动 [1] - 重点平台签署"算法向善"南宁宣言 完善算法推荐内容审核 开发"茧房评估""一键破茧"等创新功能 [2] - 抖音、小红书、微博、快手、微信视频号、哔哩哔哩等平台系统性优化正能量内容加权推荐、用户自主选择权保障等功能 [2] 算法透明度提升 - 抖音通过"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和开放日活动阐释推荐逻辑、干预机制及治理成效 [4] - 微博公示热搜上榜规则和数据规则 上线热搜热度标签标示推动因素 [4] - 微信视频号发布《一图读懂微信视频号算法推荐》《算法破茧系列》以通俗方式公示规则 [4] 破除"信息茧房"措施 - 抖音升级"使用管理助手" 新增内容偏好评估功能可视化呈现用户浏览内容 [6] - 小红书设置"内容偏好评估与调节""探索更多"功能 支持一键浏览多元内容 [6] - 快手依托正能量算法增加对"正向""有用""温暖""信任"类内容的挖掘与推荐 [6] 推荐内容审核机制 - 微信视频号完善"好友推荐+算法推荐"双重机制 迭代识别打击模型禁止低俗信息进入推荐池 [8] - 抖音推出热点当事人核实机制 防范摆拍造假、仿冒蹭热等恶意传播行为 [8] 用户赋权功能优化 - 快手提供可滑动调节的兴趣标签管理功能 支持用户自定义内容推送强度 [10] - 微博设置不感兴趣、不看此博主、内容质量差等多种负反馈选项精准响应用户需求 [10] 治理成效与后续计划 - 网信部门承认平台算法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但存在功能使用效果不显著、推荐内容质量待提升等问题 [10] - 将开展常态化巡查 督导平台持续优化算法机制 探索多样化"破茧"路径和创新用户赋权功能 [10]
算法推荐乱象凸显,中央网信办督导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优化调整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05-22 17:36
算法推荐治理专项行动 - 中央网信办针对算法推荐乱象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重点治理低俗信息推荐、"信息茧房"、观点极化等问题[1] - 重点平台签署"算法向善"南宁宣言,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公开算法规则原理,开发"茧房评估""一键破茧"等创新功能[1] - 抖音、小红书、微博、快手、微信视频号、哔哩哔哩等平台系统性优化算法功能,涉及正能量内容加权、用户自主选择权、内容多样性等核心环节[2] 平台算法优化措施 算法透明度提升 - 抖音开设"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并举办开放日活动,阐释推荐逻辑和干预机制[2] - 微博公示热搜上榜规则和数据规则,上线热度标签标示推动因素[2] - 微信视频号发布《一图读懂微信视频号算法推荐》《算法破茧系列》等通俗解释材料[2] "信息茧房"破解 - 抖音升级"使用管理助手",以可视化形式呈现用户浏览内容[2] - 小红书设置"内容偏好评估与调节"和"探索更多"功能[2] - 快手通过正能量算法增加对"正向""有用""温暖""信任"内容的挖掘和推荐[2] 内容审核机制 - 微信视频号完善"好友推荐"和"算法推荐"双重机制,迭代升级识别打击模型[2] - 抖音推出热点当事人核实机制,防止摆拍造假、仿冒蹭热等恶意传播行为[2] 用户赋权功能 - 快手提供精细的兴趣偏好管理功能,用户可调节不同内容推送强度[2] - 微博设置不感兴趣、不看此博主、内容质量差等多种负反馈选项[2] 治理成效与展望 - 重点平台算法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功能使用效果不显著、推荐内容质量不够高等问题[3] - 算法治理是长期系统性工程,网信部门将开展常态化巡查,督导平台持续优化算法机制和管理规则[4]
针对算法推荐乱象,中央网信办督导抖音、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优化调整
证券时报· 2025-05-22 12:11
中央网信办算法治理专项行动 核心观点 - 中央网信办针对算法推荐导致的低俗信息泛滥、"信息茧房"、观点极化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重点平台通过优化算法规则、提升透明度、创新功能等方式响应整改 [1][2] - 抖音、小红书、微博、快手、微信视频号、哔哩哔哩等平台在正能量内容加权推荐、用户自主权保障、内容多样性优化等环节推出系统性改进措施 [1][2] - 当前治理成效初显但仍存不足,网信部门将持续督导平台优化算法机制,探索多样化"破茧"路径 [3] 算法透明度提升 - 抖音开设"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并举办开放日活动,公开推荐逻辑及干预机制 [1] - 微博公示热搜上榜规则及数据规则,新增热度标签标示推动因素 [1] - 微信视频号发布《一图读懂微信视频号算法推荐》等图文视频材料,以通俗方式解释算法原理 [1] "信息茧房"破除措施 - 抖音升级"使用管理助手",通过可视化图表展示用户近期浏览内容偏好 [2] - 小红书推出"内容偏好评估与调节"功能,支持一键探索多元化内容 [2] - 快手在算法中增加对"正向""温暖"等内容的挖掘权重 [2] 推荐内容审核机制 - 微信视频号建立"好友推荐+算法推荐"双重机制,迭代识别模型拦截低俗信息 [2] - 抖音推出热点当事人核实机制,打击摆拍造假、仿冒蹭热等行为 [2] 用户赋权功能优化 - 快手提供可滑动调节的兴趣标签管理功能,支持精细化控制内容推送强度 [2] - 微博设置"不感兴趣""不看此博主"等多样化负反馈选项 [2] 现存问题与后续计划 - 部分平台功能使用效果未达预期,推荐内容质量仍有提升空间 [3] - 网信办将开展常态化巡查,推动平台持续优化算法管理规则和"破茧"路径 [3]
“网友反映强烈”!中央网信办发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2:09
算法治理专项行动 - 中央网信办针对算法推荐加热低俗信息、加剧"信息茧房"、加重观点极化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督促重点平台优化算法功能与规则 [1] - 抖音、小红书、微博、快手、微信视频号、哔哩哔哩等平台签署"算法向善"南宁宣言,系统性完善内容审核、算法透明度及用户偏好管理 [1][6] 算法透明度提升措施 - 抖音通过"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及开放日活动公开推荐逻辑、干预机制及治理成效 [2] - 微博公示热搜上榜规则与数据规则,上线热度标签标示推动因素 [2] - 微信视频号发布《一图读懂微信视频号算法推荐》等图文视频材料向用户公示算法原理 [2][6] "信息茧房"破解创新 - 抖音升级"使用管理助手",以可视化形式呈现用户近期浏览内容偏好 [2] - 小红书推出"内容偏好评估与调节"及"探索更多"功能,支持一键获取多元化内容 [2][6] - 快手通过正能量算法强化"正向""有用""温暖"内容挖掘与推荐 [2] 推荐内容审核机制 - 微信视频号采用"好友推荐+算法推荐"双机制,迭代识别模型禁止低俗信息进入推荐池 [3] - 抖音推出热点当事人核实机制,打击摆拍造假、仿冒蹭热等恶意传播行为 [3] 用户赋权功能优化 - 快手提供滑动调节兴趣标签功能,支持用户自定义内容推送强度 [3] - 微博设置"不感兴趣""不看此博主"等负反馈选项精准响应用户需求 [3] 平台公告与功能升级 - 抖音公告多措并举赋能用户管理推荐内容 [6] - 小红书发布内容偏好调节功能指南 [6] - 微信视频号优化算法推荐并上线兴趣探索功能 [6] - 哔哩哔哩推出个性化内容推荐算法新功能 [6]
大数据时代,莫让“算法”变“算计”
人民网· 2025-05-14 09:12
算法治理现状 - 算法已深度渗透日常生活 涵盖购物推荐 社交话题推送 导航路线规划等领域 [1] - 算法不合理应用导致三大乱象:信息茧房 大数据杀熟 诱导沉迷 侵蚀个人权益并扰乱市场秩序 [1] - 2022年《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实施 明确禁止过度推荐 操纵榜单等行为 [1] - 2024年四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 整治信息茧房 大数据杀熟等问题 取得显著效果 [1] 算法治理挑战 - 企业以技术中立为由规避监管 算法逻辑不透明导致用户维权困难 [2] - 用户过度依赖单一平台 加剧信息偏食现象 [2] 治理路径建议 - 需健全法律制度 明确平台主体责任 提高对大数据杀熟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2] - 创新技术治理手段 允许可控环境测试算法 监管部门动态监测破解算法黑箱 [2] - 网络平台应开通投诉渠道 推广多平台比价工具 提升市场透明度 [2] 行业发展方向 - 算法需平衡效率与公平 在法治框架下注入向善价值观 [2] - 构建多方协同的共治生态是实现清朗网络的关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