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组织变革
icon
搜索文档
顺丰控股20250617
2025-06-18 08:54
纪要涉及的公司 顺丰控股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快递件量增速优异原因**:各项业务发力,大件业务增速迅猛,通过铺设航空资源和成立重货运输组细化业务,使快运业务量显著增长;电商退货件增加弥补商务件单票收入下降,顺丰承接近一半全行业退货件,凭借一小时上门取件的逆向物流能力构筑优势;组织变革和成本控制激活末端员工积极性,下放自主权给地区销售人员调整价格和客户补偿,提高电商及传统时效件增长速度[3] - **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措施**:2021 年一季度亏损后进行战略纠偏,调整经营战略,从产品端优化,缩小低端网点并退出低端市场,聚焦中高端市场;启动第三次组织变革,总部职能转型为服务经营,推行经营结果导向的多样化驱动和成果共享激励,采用类合伙人模式激发员工积极性;持续推进多网融通,整合顺网、大建网、同城网,提高协同效率,提升小哥人效 8 - 10 个百分点,扩大与顺丰同城合作,在末端收派及同城快递产品上协同效果显著[5] - **应对市场变化策略**:抓住德邦和跨越被京东收购后组织架构调整的机会,大力发展大件业务,铺设航空资源、成立重货运输组细化业务,使快运业务量显著增长;灵活调整价格策略,下放自主权给地区销售人员,提高装载率,增强市场竞争力[6] - **组织变革提升业绩方式**:总部职能转型为服务经营,推行经营结果导向的多样化驱动和加大成果共享激励,采用类合伙人模式让员工从执行者转变为经营者;采用虚拟加盟或内部合伙人形式,推广大区合伙人制度,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整体运营效率[7] - **全球布局探索举措**:参考非洲水泥企业出海及极兔等公司做法,通过灵活的股权激励方式推动虚拟加盟或内部合伙人形式,为全球化布局做铺垫;优化管理创新,通过类合伙人模式让员工转变角色,推行区域稳定性评估等策略,确保全球扩展高效运营[8] - **易收发驿站试点情况及成本控制影响**:在西南地区如成都和四川等地试点,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快递员在困难区、人才流失区开设驿站,丰富商业类型,提高快递员收入稳定性及客户满意度;持续整合管理区域,增大管理半径,减少大区数量,优化中后台职能体系人员,压缩网点管理人员,节约人力成本;资本开支持续下降,2021 年 200 亿,2024 年降至 99 亿,2025 年指引为 90 - 100 亿[9][10] - **无人车降本增效作用**:无人车主要替代网点到小区或驿站线路,每月服务费加电费约 3000 元,传统油车每月成本约 1 万至 1.1 万元,一辆无人车可节约 7000 至 8000 元成本,但因路权限制,每月实际节约成本约 2000 元;理论上三辆无人车可替代一辆有人车,随着路权放开和时速提高,未来降本空间广阔;无人车概念推动直营快递股价走势超过加盟制快递[11] - **资本开支和现金流改善情况**:资本开支自 2021 年的 192 亿逐渐下降到 2024 年的 99 亿,占公司收入比例从 9.3%降至 3.5%,未来稳中有降;自由现金流从 2021 年的负 38 亿上升到 2024 年的 223 亿;股东回报持续提升,分红比例从 2022 年的 20%上升到 2023 年的 35%,再到 2024 年的 40%,2024 - 2028 年将稳步提高,港股上市前一次性分红 48 亿元,实际分红额接近 90 亿元[12][13] -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预计 2025 年营收维持 10%左右双位数增长,净利率提升 0.2 - 0.3 个百分点至 3.8% - 3.9%,2025 年和 2026 年盈利预测分别为 117 亿元和 136 亿元,同比增速均为 16%,中期有望实现 5%左右净利率水平,对应净利润 180 至 200 亿元;港股估值存在折价,随着港股流动性改善及外资资金认可度提升,存在较大投资机会;市场采用分部估值,总体市值底线约 2100 多亿元,现在市值 2400 亿元,安全边际足够,年底目标市值 2800 亿元,中期目标 3500 至 4000 亿元[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易收发驿站已在全国推行两年,在西南地区试点[9] - 目前顺丰无人车主力车型为九十的 Z5 无人车,设计时速 60 公里,目前仅允许 30 - 40 公里[11] - 市场对时效快递给予 15 倍估值,对供应链及快运给予 10 倍估值,对冷运和同城业务按 0.8 倍 PS 估值[14]
蔚来的底气何在?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6 17:31
财务表现 - 一季度营收120.3亿元,同比增长21% [2] - 净亏损67.5亿元,环比下降5.1%,同比扩大30.2% [2] - 研发投入31.8亿元,新车交付4.2万辆,同比增长40.1% [2] - 四季度目标为月销量5万辆,其中蔚来品牌2.5万辆,乐道品牌2.5万辆,萤火虫数千辆 [4] 产品与销量策略 - 新品牌乐道5月销量6281辆,占总销量27%;萤火虫销量3680辆 [3] - 四季度将交付第三代ES8,采用NT2.0平台、双腔空气弹簧、双电机四驱系统及换电结构 [4] - 新款ET5、ET5T、ES6、EC6也将体现相关新技术 [4] - 乐道计划三季度上市L90,四季度上市L80,与L60形成3款产品阵容 [4] - 蔚来品牌四季度月销量目标2.5万辆,较去年2万辆提升20% [4] 组织与成本优化 - 启动"闪电优化"组织调整,涉及售后、能源、门店运营等多部门 [5] - 整合研发资源,预计四季度研发费用20-25亿元,效率提升20%-25% [6] - 精简供应链和物流团队,优化销售服务团队人员配比 [6] - 实行"基本经营单元(CBU)"管理,明确经营目标和成本控制 [6] - 自研芯片使单车成本节省1万元,二季度单车毛利率目标15% [7] 充换电基础设施 - 换电站承担三四线城市宣传功能,现有换电站超3300座 [8] - 乐道用户可使用超2000座换电站,门店超440家 [8] - 采用"阵地战"(直营门店)与"游击战"(换电站+行销)组合策略 [8] 盈利目标与挑战 - 四季度盈利目标依赖销量增长与成本控制 [2][7] - 乐道品牌1-5月销量未过万,需从月销6000+提升至2.5万辆 [4] - 管理层对毛利率回升至两位数有信心 [7]
“无序的价格战是歧路” 爱尔眼科屈光业务客单价回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6-11 23:30
行业竞争格局 - 公司认为无序价格战不符合医疗行业规律,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和患者权益 [1] - 行业呈现逐步出清趋势,需求向实力雄厚、患者信赖的医院集中 [1][2] - 技术强、服务优、口碑好、定价合理的医院比无序低价医院更受患者信任 [2] 业务发展情况 - 屈光手术客单价从2024年3季度开始持续企稳回升 [1] - 2024年推出全光塑、全飞秒4.0等升级术式,2025年推出全飞秒Pro和ICLV5晶体 [1] - 新术式接受程度得到广泛验证,平均客单价稳步提升 [1] - 海外业务收入占比2024年达12.5%,较上年提升1%,未来有望进一步突破 [3] - 已在欧洲、东南亚和美国布局,2024年欧洲子公司收购英国Optimax [3] 市场机遇 - 人口老龄化带动年龄相关性眼病需求持续增长 [2] - 国内老花治疗普及率极低,未来需求空间大,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2] - 教育程度高、支付能力强的60后、70后群体将推动老花治疗需求 [2] 财务表现与运营效率 - 2025年一季度营收60.26亿元,同比增长15.97% [3] -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5.78% [3] - 随着门诊量、手术量增长,规模效应不断增强 [3] - 体内医院逐步成熟,销售费用率逐渐降低,对净利率有正面帮助 [3] 战略规划 - 正在开展新一轮变革与创新,涉及数智化建设、模式创新、组织变革等 [3] - 将把握时机进军其他海外地区 [3]
离职高管谈阿里“大公司病”,马云回应
新华网财经· 2025-06-11 19:57
阿里巴巴发展历程与现状 - 公司辉煌源于时代机遇、创始人战略眼光、价值观凝聚和良好制度保障 [1] - 自2017年起公司增长疲态显现 主要由于互联网整体增速放缓、外部收购失败率高、内部创新不足 [1] - 收购业务中仅高德和UC成功 口碑/饿了么/单车/音乐/视频/Lazada等均失去行业领先地位 银泰/大润发收购亏损 [1] - 电商主业外独立成长的创新业务稀缺 错失多个行业机会 [1] 公司内部管理问题 - 人力资源方面存在迷信外部人才、新人文化适配不足、恶性绩效竞争、激励制度失效等问题 [2] - 组织层面出现员工级别通胀、奖惩机制模糊、短期主义思想蔓延现象 [2] - 战略层面存在方向不清、运营数据虚高、官僚主义盛行等系统性弊端 [2] 改革方向与高层回应 - 需重建"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战略清晰"的企业文化 改革HR体系/管理体制/中高层团队 [2] - 建议实施职级透明化/绩效公示/业务精简/数据求真等具体措施 [2] - 创始人马云承认发展必经阵痛 称公司正处于变革阶段 [4] - CEO吴泳铭提出"重新创业"理念 将AI视为新增长突破口 重点培养年轻管理团队 [4] 行业共性问题 - 互联网大厂普遍面临"大公司病"挑战 京东同样存在员工躺平现象 [4] - 组织架构调整难以根治深层问题 需通过文化重塑实现"刮骨疗伤" [4]
蔚来调整:减员容易,卖车难
36氪· 2025-06-11 16:40
组织变革与人员调整 - 2023年末公司启动裁员10%的组织变革,但2024年员工总数反而增加1.2万人至4.6万人[1][4] - 2024年前两季度人员流出约1万人,三季度继续调整,乐道品牌并入后减少40%人员[2][5][10] - 推动"基本经营单元(CBU)"管理制度,各业务线自主制定经营目标,研发项目精简,取消效率低的岗位[4][10] 财务表现与经营压力 - 2024年一季度亏损同比扩大至67.5亿元,全年亏损224亿元同比扩大17亿元[1][4] - 汽车收入582.3亿元同比增长近20%,但单车均价降至26.2万元,毛利率跌至10.2%[4][15] - 销售费用157.4亿元同比增长22.2%,研发投入保持130亿元高位[4] 品牌战略与产品表现 - 乐道L60一季度仅交付14781辆,为目标的1/3,原总裁艾铁成离职[1][14] - 主品牌靠降价维持销量,ET5系列2023年销量6.2万辆不及宝马3系14.7万辆[12] - 乐道试点网约车市场引发争议,计划四季度实现月销1万辆目标[14][15] 技术平台与成本优化 - 主品牌切换至NT2.5平台,乐道采用NT3.0平台支持800V架构[14][16] - 自研芯片预计单车成本优化1万元,但零部件通用化率仍低影响毛利率[16][17] - 2021年毛利率曾达20%以上,当时年销量仅9万辆[17] 未来目标与挑战 - 管理层维持四季度盈利目标,计划月销5-5.5万辆(乐道2.5万+主品牌2.5万)[1][14] - 预计四季度研发费降30%以上,销售费率控制在10%以内,毛利率回升至20%[1][15] - 组织变革预计三季度完成90%,人员优化将持续进行[10]
穿越至暗风暴,蔚来爬出谷底
36氪· 2025-06-04 11:29
核心观点 - 蔚来通过多品牌战略、产品焕新和技术创新实现销量回升,5月交付新车23,231台同比增长13.1% [3] - 公司面临2025年一季度财报压力,但通过组织变革和成本优化积蓄反弹势能 [13][14] - 行业竞争从单一产品升级为立体生态战争,新势力向成熟车企转型 [17][19] - 蔚来选择技术驱动路径,神玑NX9031芯片和世界模型NWM提升核心竞争力 [19][21][24] 销量表现 - 5月总交付23,231台(同比+13.1%),其中蔚来品牌13,270台,乐道品牌6,281台(环比+42.8%),萤火虫品牌3,680台 [3] - 累计交付突破76万台,"5566"车型(ES6/EC6/ET5/ET5T)换代后硬件焕新率达40%-45% [6][9] - 30万以上高端纯电SUV市场中蔚来6系份额达49% [6] - ET5/ET5T累计交付超17万台,乐道L60周销回升至1,500台水平 [9][11] 产品与技术 - 神玑NX9031芯片量产上车,算力超千Tops,单车成本降低1万元 [19][21] - 世界模型NWM实现场景预判和紧急停车功能,已推送40万台Banyan车型 [21][22][24] - 900V高压架构和天枢SkyOS形成技术闭环,三年前车型仍支持升级 [24] - 新款"5566"车型优化成本结构:横屏设计、怀挡、移除冗余V2X单元 [14] 战略调整 - 实施CBU(基本经营单元)机制,转向"拼经营"管理模式 [14] - 三大品牌资源整合,乐道保持独立销售体系但缩减非必要投入 [13] - 2024年研发投入超130亿元,9款新车集中Q2上市 [13][19] - 规划乐道L90/L80和萤火虫新车型完善产品矩阵 [11] 行业趋势 - 中国车市进入价格战与价值战并行的立体竞争阶段 [3][12] - 传统车企加速整合(如吉利私有化极氪、东风长安重组) [17] - 竞争维度扩展至产品矩阵+技术储备+渠道网络的生态战争 [19] - 智能驾驶和AI算力成为核心技术竞争点 [21]
外部质疑看衰声音对销量影响逐年增加?蔚来内部构建横向组织“车型产品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3 15:05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加速推进全公司范围内的组织变革,明确2025年Q4实现单季度盈利为最重要目标,强调"每一分钱投入,都要听到回响" [1] - 全面落地CBU经营机制,将经营工作拆分为互不重叠的"基本经营单元",每个单元需建立明确经营目标、成本目标和投资回报目标,并指定责任人 [1] - 构建横向组织"车型产品线",横跨产品设计与研发、工业化、用户与服务体验等集群,优化横向协同效率,实现商业闭环 [2] 组织变革进展 - 单车、fellow、门店、营销活动等CBU已基本建立经营模型,每两周举办一次"全员经营组织变革"例会,各CBU负责人向李斌汇报进展 [2] - 持续落实瘦身动作,精简合并组织并缩减人员,包括高职级管理层与业务专家 [2] - 内部论坛出现支持变革的声音,员工认为"公司真的想清楚该怎么变了" [2] 经营成效 - 4-5月公司交付量持续回暖,重新回到新势力前五,费用支出大幅降低 [3] - 乐道一线减员超40%的背景下,乐道L60 5月销量增长超40% [3] - 公司已从悬崖边缘切换到企稳回升轨道,最危险的时刻过去,但仍需与时间赛跑以实现2025Q4盈利目标 [3] 员工反馈与挑战 - 不同入职年份的员工对外部质疑看衰声音对销量影响的评估差异较大,2018年加入的员工认为影响为10%,2020年加入的认为20%,2024年加入的认为30% [1] - 内部论坛每天有多篇离职告别帖子,但部分内容表达对变革的支持 [2]
蔚来变革之战再提速:打开账本,放下执念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3 12:18
公司经营现状 - 2025年Q1公司面临严峻形势,销量高度承压,两个品牌累计交付4.1万辆,不及理想、小鹏的一半 [1] - 被寄予走量希望的乐道品牌一季度月均销量不足5000辆,营销费用大幅增加但未达预期效果 [1] - 公司加速推进全公司范围内的组织变革,明确2025年Q4实现单季度盈利为最重要目标 [2] 组织架构调整 - 公司构建横向组织"车型产品线",覆盖从研发到售后全生命周期,优化横向协同效率 [3] - 车型产品线总经理需对完整经营结果负责,改变多部门协同低效状况 [3] - 各业务集群持续瘦身,进行组织精简合并与人员缩减,包括高职级管理层 [4] CBU经营机制 - 公司落地CBU机制,将经营工作拆分为互不重叠的基本经营单元,明确经营目标、成本目标和投资回报目标 [2] - 单车、fellow、门店、营销活动等CBU已建立经营模型,每两周举办例会推进机制进展 [3] - CBU机制下建立单车经营报表,精细到一车一价,作为考核依据 [6] 销售体系改革 - fellow是优先级最高的L0级CBU之一,围绕单个fellow的经营能力形成经营报表 [6] - 按照ATV分点数设计管理规则,区分不同车型和配置的激励点数,减少内耗 [7] - 精简非直接销售人员岗,如UR fellow职能融合到销售环节 [8][10] 产品与供应链优化 - 新款ET5、ET5T实现超500项零部件升级,全车焕新率达45% [17] - 改变结构性成本问题,供应链敢于拿成本挑战上游需求,明确成本边界 [18] - 新款5566去掉接近零用户感知的冗余设计,如预埋的V2X车路协同感知单元 [19] 研发管理 - 基于CBU机制收紧研发项目审批,2025年初提报的500多个项目仅约一半立项成功 [21] - 实施工时机制,量化员工对项目的贡献,流行打招呼方式为"今天你有code吗" [21] - 业务资源边界明确限定,倒逼业务负责人在有限资源内寻找解决方案 [22] 产销协同 - 建立产销联席周例会机制,李斌每周参加,目标实现小时级敏捷决策 [16] - 新款5566切换损耗比历次产品切换少50%,整体损失控制优于行业水平 [13] - 销端通过促销政策或fellow推荐引导,提升选装率,减少呆滞库存 [15] 成本管理 - 李斌强调"一百万倍成本思维",成立成本委员会推动降本方案 [19] - 每个车系制定实时量化的降本看板,查看零件、系统、车型、品牌的降本进度 [19] - 避免重复错误,如三代车型完全规避接口不一致的过度设计 [19] 品牌与产品策略 - 乐道L60交付8个月后销量逆势反弹,5月销量增长超40% [5][23] - 新款5566全系标配Nappa,由于规模效应提升反而成本更低 [18] - 公司放下执念,顺应市场规律,新款5566顺利实现发布即交付 [12] 企业文化与意识改革 - 李斌自费赠送《日航的奇迹》,强调意识改革是经营组织转型的关键 [8] - 从商业本质规律、核心业务本质规律、人性的本质规律出发,体现价值创造 [8] - 公司流行"不仅要做对的事,也要把事做对"的理念 [20][21]
2025年中国十大战略咨询公司榜单
搜狐财经· 2025-05-30 12:06
行业概况 - 2025年企业战略咨询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500亿元,较疫情前增长67% [1] - 行业正从"西方理论搬运工"向"中国方案输出者"转型,呈现传统强者与新生势力并存的格局 [15] 头部机构分析 麦肯锡 - 全球战略咨询标杆,深耕中国数字化转型赛道 [2] - 独创"双轨战略模型",服务案例包括中国中车智能制造转型、三一重工全球化供应链建设 [2] - 近三年累计为超百家央企提供组织变革解决方案 [2] 君智战略咨询 - 专注竞争战略,客户续约率达100%,入选Vault亚太创新力榜首 [3] - 服务飞鹤乳业、波司登等头部企业,采用"陪伴式服务"模式 [3] - 2024年登顶"中国管理咨询机构50强"榜单 [3] 特劳特 - 定位理论全球领导者,主导加多宝VS王老吉商战、瓜子二手车"没有中间商"案例 [5] 里斯咨询 - 品类创新理论代表,孵化长城汽车坦克系列、今麦郎凉白开等爆品 [6] - 2024年发布《品类战略白皮书》,推动快消品行业竞争逻辑重构 [6] 撬动企业战略咨询 - 创新"定位方程"理论,结合AI技术优化战略制定 [8] - 服务霸王茶姬、奔图打印机等品牌全球化布局 [8] 心胜战略定位咨询 - 构建"四维战略体系",助力安踏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运动品牌 [9] - 服务波司登、九牧王等品牌实现差异化价值定位 [9] 东极定位 - 前君智核心团队创立,擅长民族品牌打造 [11] - 案例包括燕之屋"燕窝专家"、玲珑轮胎"全球10大车企7家选择" [11] 蓝色光标 - 从传播集团转型战略咨询,打造"品效销一体化"方案 [12] - 主导鸿星尔克国潮复兴计划,数据智能中台接入2000+企业实时数据 [12] 和君咨询 - 全产业链服务商,累计培育78家上市公司 [13] - 创新"事业合伙人制"重构行业生产关系 [13] 小马宋战略营销 - 开创"战略定位+内容爆破"模式,打造瑞幸咖啡社交裂变体系 [14] - "轻咨询+重运营"模式在初创企业圈层形成虹吸效应 [14]
组织变革,就是要“项目化”
虎嗅· 2025-05-28 11:27
组织变革趋势 - 企业当前组织变革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轻盈和敏捷"状态以应对经济寒冬[1] - 变革方向聚焦于"组织阵型前压 企业项目化 激励经营化"三大特征[1] - 德国数据显示项目经济占比持续攀升 2019年项目占GDP比重达41%[2] - 全球项目成功率仅35% 存在大量资源浪费现象[2] 企业项目化转型 - 传统运营组织导致效能停滞 项目组织成为新经济引擎[3] - 互联网企业存在项目团队臃肿但产出低效的问题[3] - 成功项目需具备两大条件:资源支持与政策保障[4] - 领先企业通过建立业务伙伴(BP)机制实现中后台职能前移[5] - 海尔 伊玛尔 理查兹集团等企业已取消传统职位 全面转向项目角色[7] 激励经营化机制 - 项目制薪酬需突破"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奖金"传统模式[9] - 中后台职能部门需建立与经营贡献挂钩的激励机制[9] - 华为采用"流程固化 人员云化"模式体现敏捷开发本质[13] - 敏捷开发与组织阵型前压在跨部门协作 信息共享等方面高度契合[13] 项目管理创新 - 70-80年代传统项目管理方法过度标准化且效率低下[11] - 敏捷开发成为21世纪主流项目管理方法 强调客户卷入与快速迭代[12] - 组织变革需顶层设计推动 局部创新难以改变整体运作模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