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电力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用电负荷连创新高,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21:44
电力供需形势 - 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电力保供体系面临高温考验 [1] - 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四次创历史新高,突破15亿千瓦,最高达15.08亿千瓦,较去年增加0.57亿千瓦 [3] - 江苏、山东、广东等19个省级电网负荷46次突破历史新高 [3] - 预计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用电负荷可能突破15.5亿千瓦,8月上旬高温天气将进一步加大电力供应压力 [4] 电力供应保障措施 - 上半年全国新增投产发电装机容量超2亿千瓦,新增水电、气电、煤电等支撑调节性电源3000万千瓦 [4] - 新投三回跨省区输电通道,增加跨区输电能力1600万千瓦 [4] - 7月以来新增投产支撑调节性电源超1000万千瓦,电煤、天然气等一次燃料供应充足 [4] - 国家能源局将加强电力供需形势监测研判,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一省一策指导电力保供工作 [5] 绿色能源发展 - 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总充电量达549.23亿千瓦时,全年充电量预计与三峡电站年发电量相当 [1] - 上半年全国核发绿证13.71亿个,可交易绿证9.58亿个,同比增长1.49倍 [8] - 绿证交易规模3.48亿个,同比增长1.18倍,其中单独交易绿证2.42亿个、绿色电力交易对应绿证1.07亿个 [8] - 绿证价格稳步回升,上半年均价5元/个,6月均价达6.5元/个,较最低价增长4.4倍 [8] 分布式绿证核发进展 - 截至6月底核发分布式发电项目绿证8927万个,但核发覆盖率仍有待提高 [9] - 国家能源局在浙江、河南、广东试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绿证核发,推进项目建档立卡和电量数据归集 [10] - 分布式项目绿证核发是绿证实现"全覆盖"的攻坚难点,需加强计量和常态化管理 [9]
“绿电直连”这本账怎么算
经济观察网· 2025-07-26 17:41
绿电直连模式发展 - 光伏电站新增变电站、升压站、汇流站、高压线路等电器设备以实现"绿电直连",电压等级以35kV和110kV为主 [2] - "绿电直连"分为并网型和离网型两类,目前以并网型为主,因需通过上网收益保证基本收益 [2] -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650号文规范绿电直连模式,云南、山西、江苏已出台具体管理细则 [3] - 短期可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长期为工业领域创造绿色价值 [4] - 欧盟CBAM机制下,绿电直连便于统计产品碳足迹(光伏29.92gCO2/kWh vs 电网620.5gCO2/kWh) [7] 建设成本分析 - 需自建增量配电网导致成本显著提升,含输电线路(100万元/公里)和升压/降压站(100万元/MW) [5] - 低压电缆成本超1000元/米,中压电缆600-700元/米,汇流站可降低线路成本 [5] - 大同经开区项目总投资28亿元,含38公里线路+汇流站+220kV变电站,新能源电力占比50% [6] - 当前电力输配费用高于电网,主要客户为高耗能央国企(可摊薄长期成本) [6] 行业政策与前景 - 2025年将钢铁、水泥、多晶硅等行业纳入绿色电力消费比例要求 [8] - 工业领域占全国能源消费66%、碳排放31%,绿电直连可绑定长期大用户并减少远距离输电依赖 [8] - 头部企业如正泰智维已布局综合能源项目(如无锡2.98MW光伏+10kV升压站) [7] - 地方政府视其为产业升级抓手,国家拟差异化设定绿电消纳要求 [8]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 2025-07-11 17:41
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 - 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为约束性指标,各省需按此进行考核评估 [2] - 2026年权重为预期性指标,各省需做好项目储备并优化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的电量规模 [2] - 各省需结合新能源消纳需求加强调节能力规划建设等配套措施,提高电力系统消纳和调控水平 [2] 重点用能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 - 2025年增设钢铁、水泥、多晶硅行业和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 [3] - 电解铝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需考核,钢铁、水泥、多晶硅和数据中心比例仅监测不考核 [4] - 绿色电力消费比例核算以绿证为主,各省需分解落实到重点用能行业和单位 [4] 实施与监管要求 - 各省需在2025年7月底前报送权重分解实施方案,2026年2月底前报送完成情况 [5] - 电网企业需配合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做好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消纳、跨省跨区输送和市场交易 [5] - 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需监管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和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完成情况 [6] 跟踪监测机制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按季度跟踪监测各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和绿色电力消费比例落实情况 [6] - 电规总院、水电总院等单位将参与监测并指导各省按期完成目标 [6]
两部门:2025年增设钢铁、水泥、多晶硅行业和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
快讯· 2025-07-11 17:14
政策背景与核心要求 -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通知,要求在电解铝行业基础上,2025年增设钢铁、水泥、多晶硅行业及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的绿色电力消费比例 [1] - 政策依据包括《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等文件,旨在落实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 [1] 行业覆盖与目标 - 新增四大高耗能行业(钢铁、水泥、多晶硅、数据中心)需满足绿色电力消费比例要求,与电解铝行业形成联动管控 [1] - 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的绿色电力消费比例统一设定为80%,显著高于其他行业 [2][4] 分省执行标准 - 各省份电解铝、钢铁、水泥、多晶硅行业的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差异显著:湖南(51.5%)、广西(51.8%)、甘肃(54.6%)等省份要求较高,江苏(29.5%)、浙江(28.1%)、福建(26.2%)等沿海省份要求较低 [2] - 四川、云南、青海等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要求达到70%,体现区域资源禀赋差异 [2][4] - 数据中心比例无地域差异,全国统一执行80%标准 [2][4] 数据修正与对比 - 部分省份数据存在版本差异,例如北京电解铝比例从31.6%下调至30.6%,内蒙古从31.7%降至30.7%,显示政策可能动态调整 [2][4] - 吉林、黑龙江等东北省份要求维持在39%-40%区间,高于全国多数地区 [2][4]
多家企业上调硅片报价,国家新增重点行业绿电消费比例
国信证券· 2025-07-10 10: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 [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多家企业上调硅片报价,涨价幅度在8.0%-11.7%;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下达2025年、2026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和重点用能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2025年增设钢铁、水泥、多晶硅行业和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 [2] 各部分总结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特变电工、通威股份 [3] 光伏 - 7月9日多家硅片企业上调硅片报价,不同尺寸涨幅8.0%-11.7%,如N型183硅片涨11.1%至1.0元/片等,涨价后N型183硅片单位毛利提高至 -0.27元/片,亏损幅度收窄 [4] - 本周多晶硅报价大幅上调25%-35%,报价区间提至4.5 - 5.0万元/吨;致密料成交价提至3.7万元/吨,本周成交均价3.4万元/吨,环比增6.5%;N型致密料成交均价3.5万元/吨,环比持平 [6] 主产业链利润分配 - 展示了2025年4月9日至7月9日及硅片涨价后主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及毛利情况,如硅料价格、硅片价格等及对应毛利,毛利数据为成本模型测算结果 [5] 国家新增绿电消费比例 - 国家下达2025年、2026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和重点用能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2025年为约束性指标,2026年为预期性指标;2025年在电解铝行业基础上增设钢铁、水泥、多晶硅行业和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 [10] - 给出各省市2025年、2026年重点用能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如北京2025年电解铝等行业为30.6%,2026年为31.6%等 [11][12] 相关公司盈利预测 - 给出特变电工、通威股份市值、归母净利润、PE、PB等数据,如特变电工2024A归母净利润41.3亿元等 [14] 相关研究报告 - 列出多篇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点评报告,如《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点评 - 金风科技业务海外快速增长,浙江海风产业链合资成立海工基地》等 [15]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点评:多家企业上调硅片报价,国家新增重点行业绿电消费比例
国信证券· 2025-07-10 09: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 [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多家企业上调硅片报价,涨价幅度在8.0%-11.7%;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下达2025年、2026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和重点用能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2025年增设钢铁、水泥、多晶硅行业和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 [2] 各部分总结 光伏 - 7月9日多家硅片企业上调硅片报价,不同尺寸涨幅8.0%-11.7%,如N型183硅片涨11.1%至1.0元/片等,涨价后N型183硅片单位毛利提高至 -0.27元/片,亏损幅度收窄 [4] - 本周多晶硅报价大幅上调25%-35%,报价区间提升至4.5 - 5.0万元/吨;致密料成交价提升至3.7万元/吨,本周成交均价3.4万元/吨,环比增长6.5%;N型致密料成交均价3.5万元/吨,环比持平 [6] 国家政策 - 国家下达2025年、2026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和重点用能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2025年为约束性指标,2026年为预期性指标;2025年在电解铝行业基础上,增设钢铁、水泥、多晶硅行业和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 [10]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特变电工、通威股份 [3] 相关公司盈利预测 |代码|公司简称|市值(亿元人民币)|2024A归母净利润(亿元)|2025E归母净利润(亿元)|2026E归母净利润(亿元)|2024A PE|2025E PE|2026E PE|PB| | ---- | ---- | ---- | ---- | ---- | ---- | ---- | ---- | ---- | ---- | |600089.SH|特变电工|630|41.3|62.0|78.0|15.2x|10.2x|8.1x|1.0| |600438.SH|通威股份|913|-70.4|-26.5|28.1|-13.0x|-34.5x|32.5x|2.1| [14]
中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百间百答(2025年版)
搜狐财经· 2025-06-18 17:36
绿证概念与意义 - 绿色电力指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生产的电量,绿证是政府或第三方机构核发的电子证书,每1000千瓦时电量对应1个绿证,用于证明环境属性和全生命周期溯源 [2] - 绿证制度意义包括引导绿色电力消费、推动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支撑电碳衔接及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1] - 中国绿证具有唯一性(环境属性唯一证明)、权威性(国家能源局核发)和通用性,通过闭环管理体系实现溯源和避免重复计算 [26][27][28] 绿证核发规则 - 核发机构为国家能源局电力业务资质管理中心,依托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核发前需完成项目建档立卡 [3][19] - 核发范围覆盖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多种可再生能源,按月核发且有效期2年,样式含项目名称、电量等中英文信息 [3][14][32] - 不足1000千瓦时的电量可累计核发,数据来源包括电网企业计量和发电企业报送 [24][25] 绿证交易机制 - 交易模式分单独交易(标的为绿证,全国自由交易)和绿色电力交易(需电网物理连接),价格由市场决定无上下限 [4][41][45] - 境外企业或个人可购买中国绿证,交易主体可委托代理机构参与,支持挂牌和双边协商交易方式 [39][40][43] - 绿证允许多次交易和跨省跨区交易,但交易后不可撤销,收益归发电企业或项目业主所有 [50][51][53] 绿证应用场景 - 用于绿色电力消费声明与核销,可交易与不可交易绿证在应用上无区别,可衔接能耗双控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考核 [55][60][64] - 在碳领域可用于碳排放和碳足迹核算,但暂不能用于全国碳市场配额履约,与CCER存在过渡期衔接安排 [66][68][69] - 国际方面与欧盟GO等制度本质类似,中国参与多项国际标准编制,推动国际互认 [71][74] 系统与核销管理 - 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与建档立卡系统关联,实现核发、交易、核销全流程管理,用户可通过系统验真和查询 [6][29][93] - 核销触发条件包括过期、用于消费声明或对应CCER,核销后生成信息表但不影响能耗双控等场景应用 [79][81][83] - 绿证账户实行"一主体一账户",省级专用账户由省级部门管理,交易平台支持绿证上架与撤销 [84][86][98]
绿证激发长三角绿色消费新活力
中国电力报· 2025-06-09 08:26
绿证市场发展现状 - 我国绿证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主体参与度显著提升 [2] - 2024年前5个月累计核发绿证10.93亿个,交易绿证达2.89亿个,同比增长4.9倍 [2] - 参与交易的消费主体达9.6万个,遍布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 [2] -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累计交易绿证2.43亿个,交易绿电3725亿千瓦时 [3] 长三角地区绿证应用 - 长三角地区绿色电力消费规模领跑全国,绿证绿电服务站数量占全国三分之一 [2] - 上海企业累计采购绿证突破2700万张,采购绿电突破150亿千瓦时 [2] - 活动现场企业达成绿证购买意向2000万个,部分企业承诺未来三年内提升绿电消费占比 [5] - 长三角率先实现跨经营区绿电交易和分布式项目聚合绿电交易 [2] 绿证交易平台升级 -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绿电交易平台2.0,优化操作流程和系统性能 [4] - 新平台开发全链路绿证状态追踪功能,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交易体验 [4] - 平台累计向国家能源局推送可再生能源项目电量5.15万亿千瓦时 [3] - 设立351个绿证绿电服务站,支撑重点地区企业绿色转型 [3] 绿证市场战略意义 - 绿证是推动绿电消费的重要市场化工具,助力企业实现低碳转型 [1] - 绿证成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工具,服务外向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2] - 长三角和大湾区构成推动绿证国际化的"双引擎" [2] - 绿证将作为长三角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引擎 [5] 企业实践案例 - 华晨宝马、阿里云、巴斯夫、华润电力等企业分享绿电消费实践案例 [5] -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建立基于绿证的绿色电力消费核算机制 [3] - 上海计划持续扩大绿证绿电交易规模,为全国贡献"上海方案" [2]
中国绿证:畅行中国 走向世界
中国电力报· 2025-05-15 08:55
粤港澳大湾区绿证市场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绿证绿电累计交易量达1329亿千瓦时,平均增速10倍,2024年交易量4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倍 [3] - 2025年一季度大湾区绿证绿电交易量7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倍,占全国同期交易量的39% [3] - 大湾区新能源装机容量超2亿千瓦,南方电网非化石能源电能量占比达55% [4] 绿证市场参与主体与消费趋势 - 2024年绿电消费参与主体超3000家,高耗能、外向型、高新技术企业成消费主力 [6] - 个人绿证消费量达6.3万个,个人绿色电力消费增长185倍,绿色充电桩试点推动新能源车充绿电模式 [7] - 南方电网通过"西电东送"每年向大湾区送电超2000亿千瓦时 [4] 中国绿证国际认可与影响 - RE100全面认可中国绿证,标志着中国绿证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 [9][10] - 绿证可助力外向型企业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绿色贸易壁垒,提升产业链"含绿量" [11] - 中国已构建全范围覆盖、全周期闭环的绿证制度体系,绿证代表绿色电力消费理念普及 [11] 绿证应用创新与政策衔接 - 国家电投将绿证收益权作为质押物开展绿色权益融资贷款,探索绿证金融创新 [13] - 绿证应用从电力消费证明扩展至企业碳减排、产品碳足迹管理及国际竞争力提升 [12] - 政策推动绿证与能耗双控、碳排放双控制度衔接,需完善剩余碳排放因子方法学 [12]
中国绿证被RE100全面认可!背后承载着怎样的战略价值?
中国电力报· 2025-05-14 11:20
RE100全面认可中国绿证的背景与意义 - 气候组织正式宣布RE100全面认可中国绿证,标志着中国绿证体系获得国际权威认可[1] - 决策时点基于中国绿证制度完善及成员企业需求,270家在华RE100成员企业年用电量达770亿千瓦时,其中59%来自可再生能源[2] - 中国绿证体系已形成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具备项目溯源和环境效益核算的高透明度[3] 中国绿证体系的特点与优势 - 中国绿证涵盖项目注册、签发、交易、应用及注销全流程,实现端到端可追溯性[3] - 政策基础坚实,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百问百答(2025年版)》为企业提供操作指南[6] - 绿证与RE100标准接轨简化了企业声明绿电消费的流程,提升采购灵活性[4] 对企业和市场的影响 - 预计将吸引更多企业加大采购力度,推动市场规模扩大和价格合理化[4] - 为在华企业提供多元化绿电采购选项,降低采购成本并加速全球绿电生产-消费循环[4] - 跨国企业实践显示,绿证机制可助力产业链绿色升级,中国企业可借鉴国际经验[6] 国际化机遇与未来行动 - 绿证国际化为中国出口企业提供窗口期,建议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以提升竞争力[7] - 气候组织与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签署备忘录,推动中国绿证快速落地和国际互认[7] - 未来合作将聚焦绿色电力消费、政策研究和国际合作,加速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