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路风:美国发起对决,中国靠什么赢得世纪挑战?
观察者网· 2025-05-29 11:26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 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目标是维护霸权地位,通过高关税、技术封锁等手段打压中国发展 [2][3] -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破坏现有世界经济体系,将调整成本转嫁他国,同时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 [3] - 美国战略重点区域为欧洲、中东和东亚,解决中东和俄乌冲突后可能集中力量对付中国 [3] - 美国已对中国半导体、船舶等关键行业实施出口管制和费用征收,明确将中国作为主要对手 [4] 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困境 - 美国工业衰落始于20世纪70年代,去工业化过程持续50多年,短期内难以逆转 [5] - 工业化与科技发展存在历史顺序,需先成为工业强国才能成为科技强国,美国逆向再工业化难以成功 [7] - 重大技术创新需要完整工业体系支撑,美国失去工业基础后难以重现创新优势 [8] - 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的100亿美元液晶面板项目烂尾,显示产业转移的不可行性 [26] - 美国劳动力成本高、技能低,社会基础设施不再适应工业化需求 [28] 中国工业体系的发展优势 - 中国工业体系是内生发展的,非产业转移结果,具备独立组织能力和技术基础 [18][19] - 完整工业体系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前30年奠定基础,后40年实现飞跃 [20][21] - 北方华创半导体设备营收6年增长10倍,2024年达298亿元,体现自主工业体系的爆发力 [23][24] - 韩国专家认为中国是全球唯一能实现半导体设备全链条国产化的国家 [25] - 中国造船工业手持订单量达20872万载重吨,产能不足反成新挑战 [42] 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的关系 - 高技术工业仅占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5.7%,传统工业仍是经济增长主力 [35][37] - 工业体系各部门存在互补关系,压制传统工业将导致高技术产业失去市场需求 [37][54] - AI等前沿技术需依赖传统工业应用场景和数据,中国工业规模优势将加速技术进步 [58][59] - DeepSeek开源模型打破美国AI垄断模式,但商业化需与传统工业结合实现价值 [55][57] - 浙江76%出口来自传统工业,证明工业化基础是科技创新的温床 [68][69] 工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 中国工业体系生产能力是最大战略资产,难以被复制或替代 [71] - 完整工业门类和低成本大规模制造使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核心 [43] -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电子等产品迅速获得豁免,显示中国制造的不可替代性 [64] - 工业社会主义模式通过体系协同效应,可能战胜美国金融资本主义模式 [71][77] -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仍大,人均GDP仅为美国1/6,工业升级空间广阔 [76][77]
同时代下,为何明朝没有发展成为近代资本主义?
36氪· 2025-05-27 23:09
明代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发展受阻的原因 - 农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1] - 皇权专制与儒家思想结合形成的科层制官僚体系压制商业独立发展 [1][2] - 科举制度使商业资本必须依附于文化资本和政治权力才能生存 [4][5] 官商结合的经济模式特征 - 商人通过科举培养政治代理人获取贸易特权和产权保护 [6][9] - 明代商税收入仅占农业税15% 显示商业从属于农业的经济结构 [10] - 盐铁茶等关键行业实行国家专营 商人需获得官方特许经营权 [6][13] 晋商与徽商的典型案例 - 蒲州张氏家族通过张四维(内阁首辅)和王崇古(兵部尚书)实现官商联盟 [7] - 王崇古推动"隆庆议和"使晋商垄断陆上丝绸之路贸易 [8] - 徽商资助族中子弟科举 明代两淮进士70%来自徽陕晋商家族 [9] 产权制度缺陷与资本积累困境 - 盐引制度违约严重 存在商人守支三代未获食盐的极端案例 [13] - 缺乏国债"可信偿付承诺"机制 阻碍长期资本形成 [14] - 官僚权力更迭导致商业家族盛衰无常 无法形成稳定阶级力量 [12][15] 东西方资本发展路径对比 - 西方通过国债制度实现国家权力与资本的利益绑定 [14] - 明代商人深度融入封建结构 丧失形成独立资产阶级的可能性 [16] - 海外贸易税收仅41万两/年 导致政府缺乏保护海商的动力 [11]
论迹不论心,杀人不诛心
虎嗅· 2025-05-22 11:59
ofo复盘报道分析 - 某科技媒体通过采访基层员工复盘ofo崩盘原因 归因于高层决策混乱和明知风险仍执意推进[2] - 报道被批评为缺乏核心决策层访谈 仅呈现基层视角导致复盘结论笼统 存在"破鼓万人捶"的情绪化倾向[4][5] - 过度依赖结果倒推决策错误 忽视商业决策当时的复杂性 未能还原真实决策场景[3] 中国创业环境观察 - 柳传志将中国创业比喻为38度高温孵蛋 凸显营商环境相比常规35度的额外挑战[8][9] - 《民营经济促进法》快速出台反映政策层面对民营经济困境的应对[10] - 互联网企业同时面临管理/技术/金融三驱动模式并行 导致管理混乱现象频发[22][23]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 资源驱动型:殖民掠夺为主的原始资本主义阶段 持续时间最长[15][16] - 管理驱动型:二战后以效率提升为核心 持续约半个世纪[18] - 技术驱动型:计算机革命引发信息时代 创始人技术背景企业崛起[19] - 金融驱动型:风险投资前置化 形成雪中送炭式资本支持[20] 企业评价方法论 - 主张"论迹不论心"原则 仅评估可验证的商业行为而非揣测动机[30][36] - 反对用道德标准评判企业 强调合法合规为底线 拒绝"伟大企业"等价值判断[34] - 商业PR应保持专业姿态 公众形象管理属于专业范畴而非道德范畴[33] 企业家评价立场 - 对雷军等企业家采取"疑罪从无"原则 缺乏实证时不预设立场[38][39] - 承认早期曾用激烈言辞批评互联网企业家 后修正为更理解创业难度的中性立场[27][28] - 企业批评应聚焦具体商业行为 避免诛心式道德批判[29][36]
比尔·盖茨谈退休计划:在教育医疗领域未来20年投入超两千亿美元,AI将有巨大潜力
36氪· 2025-05-22 08:15
慈善承诺 - 比尔·盖茨承诺未来20年将其个人和盖茨基金会的全部资金(超过2000亿美元)投入全球健康和教育领域 [1] - 资金将重点用于挽救数千万人的生命 [1] 全球卫生与疫苗 - 过去25年儿童年死亡数从千万降至五百万 但每年仍有500万儿童死亡 [2] - 美国和欧洲削减疫苗和HIV药物援助引发担忧 [2] - 呼吁政府至少拿出1%预算援助贫困人群 [2] 集中投入与接班规划 - 选择20年内集中投入而非长期永续 以提高效率 [3] - 计划培养接班人 希望未来有新一代富豪接手慈善事业 [3] 全球合作与美国责任 - 批评美国削减全球卫生预算 呼吁维持小布什时期的HIV/疟疾项目 [4] - 美国政府的全球卫生支出是盖茨基金会的四倍 [4] 战略性慈善 - 慈善不仅是救助生命 也是全球经济和战略稳定的投资 [5] - 1%的预算即可大幅降低全球儿童死亡率 [5] 技术与教育 - AI将改变教育 提升全球学习质量 [6] - AI在医疗领域可弥补医生短缺 [6] - 基金会资助HIV、结核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 [6] 价值观与责任 - 承袭父母教导的"所有生命价值平等"理念 [7] - 确保资金高效使用 捐赠是承担社会责任 [7] 对未来的乐观 - 对未来20年减少儿童死亡率至300万以下保持乐观 [8] 资本主义与美国贡献 - 美国在医学研究、知识共享和慈善模式上的贡献值得骄傲 [9] - 资本主义虽然不完美 但整体提升了人类寿命和福祉 [9] 宗教观与价值观 - 认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普世价值 作为慈善工作的指导原则 [10]
科尔尼罗德侠专栏 | 教皇方济各的商业伦理观:经济与公益之间本不该有高墙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05-21 11:09
核心观点 - 当前全球经济存在双轨制现象,少数群体受益而多数人利益受损,导致61%的全球受访者认为政府与企业使其生活更加艰难[3] - 财富创造不应是终极目标,而是创造真实价值的自然结果,企业需致力于提升生活品质的产品和服务[4] - 企业使命应驱动业绩,绩效与利润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而非终极目标[5] - 自由企业制度需建立在道德伦理基础上,市场参与者应遵循"正当、审慎与仁爱"的原则[5] - 商业应被视为崇高志业,通过增加财富并惠泽众生来服务公共利益[6] 经济与公共福祉割裂 - 全球61%受访者认为政府与企业使其生活愈加艰难,只为少数群体谋利[3] - 超级全球化时期将财富创造视为终极目标,导致经济与公共福祉割裂[3] - 方济各教皇呼吁建立"全新的政治经济思维模式"以打破经济与社会公共福祉之间的隔阂[3] 企业价值创造 - 财富应是创造真实价值的自然结果,而非终极目的[4] - 企业领导者需致力于打造提升生活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财富将随之而来[4] - 约翰·凯提出"迂回之道",财富创造是追求增值之物的副产品[5] 资本主义与道德伦理 - 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企业唯一社会责任是增加利润,这一理论导致经济与公共福祉之间的高墙[5] - 亚当·斯密强调自由企业制度需建立在道德伦理基础上,市场参与者应遵循"正当、审慎与仁爱"原则[5] - 斯密更看重《道德情操论》,探讨人类在利益面前保持道德思考与行动的能力[6] 商业的崇高使命 - 商业应被视为天职,从业者需将其视为生命更高意义的召唤[6] - 商人应通过增加财富并惠泽众生来服务公共利益[6] - 践行这一训谕不仅是道德使命,更是经济必需[6]
巴菲特,看不到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5-19 08:26
公司领导层变动 - 94岁的沃伦·巴菲特将不会出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26年股东大会 而是选择让接班人Greg Abel站在聚光灯下 [1] - 巴菲特将于年底辞去担任近60年的CEO职务 但保留董事会主席的位置 [1] - 现年62岁的Greg Abel将于今年底成为伯克希尔的新任CEO 这是自1970年以来公司首次更换最高领导人 [1] 股东大会安排 - 2026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将于5月2日在奥马哈如期举行 [1] - 巴菲特计划与其他董事会成员一起坐在台下 而非主持股东大会 [1] - 公司股东大会长期以来被称为"资本主义的伍德斯托克" 每年吸引多达3万名投资者 [1] 接班人计划与承诺 - Abel强调巴菲特对公司的承诺"坚定不移" [1] - 巴菲特承诺不会在去世后出售所持有的伯克希尔股票 并将全部投入慈善信托基金 [1] - 尚不清楚没有巴菲特主持的股东大会是否仍能吸引同等数量的投资者 [1]
典藏版|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完整实录(下半场)
聪明投资者· 2025-05-09 22:36
这是一段大约 50 年前的非凡故事,我很幸运,曾在一定程度上亲历了其中的一部分。在我看来,这是 美国历史中极为精彩的一章。 (话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 好了,我们开始吧。呃,我想先推荐一部电影。我知道你们不是为了这个来的,但我还是想强烈推荐大 家去 Amazon Prime 上看看一部纪录片,叫《成为凯瑟琳 · 格雷厄姆》( Becoming Catherine Graham )。 这是一位非凡女性的故事。即便是我,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也有很多事是当年并不知道的。所以我真 的觉得,这部片子值得每一个美国人都去看一看。 如果你们看完后觉得我推荐得不值,不妨写封信告诉我,我还会认真统计一下有多少人不认同这个推荐 (笑)。 好了,希望你们在我们这些友好的商店里多消费点儿(笑),我们接下来进入第九号提问站。 Q20 提问者 我是来自多伦多的股东 Robert 。三年前,查理 · 罗斯曾问过你希望人们如何记住你,你当时 回答说: " 他是一位老师。 " 延续这个话题,格雷格,我想请你分享一个你从沃伦那里学到的重要经验或者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我 相信你一定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有没有哪个特别让你至今难忘? 当然,如果有时间, ...
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800字精华版来了(附全文)
2025-05-06 10:28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伯克希尔 - 哈撒韦、日本商社、Portillo's、Geico、苹果、《华盛顿邮报》、黑石、阿波罗、KKR、可口可乐 - **行业**:贸易、保险、房地产、汽车保险、能源、公用事业、医疗保健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贸易 - **核心观点**:贸易不应成为武器,美国应寻求与他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严重错误 [2][21][22] - **论据**:美国从一无所有发展成重要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贸易能让各国做擅长之事,贸易越多越好;保护主义政策长期可能对美国产生负面影响,引发不良态度,让世界其他国家对美国好感降低 美国 - **核心观点**:财政政策是在美国最担心的问题,全力押注美国,支持美国例外论 [3][46][47] - **论据**:政府采取不负责任行动时货币价值可能“令人恐惧”;美国从农业国家发展至今,经历诸多变革仍经济表现良好,出生在美国是幸运的 日本 - **核心观点**:继续持有日本商社股票五六十年,不考虑因日本央行加息抛售,希望当初投资 1000 亿美元而非 200 亿 [5][25][26] - **论据**:日本这些公司经营历史优秀,符合伯克希尔投资理念,目前运营成功,计划进一步扩大合作 美股 - **核心观点**:近期美股波动不是重大波动,不算剧烈熊市 [7][55][57] - **论据**:过去 60 年里,伯克希尔公司股价下跌 50%的情况不到三次,且期间公司无基本面问题;与 1929 年股市崩盘等时期相比,当前走势不算重大波动 创纪录现金储备 - **核心观点**:未来五年内可能有投资机会,希望减少手头现金至 500 亿美元 [8][27][28] - **论据**:伯克希尔机会主义色彩浓厚,偶尔会有诱人机会,近日差点斥资 100 亿美元投资 接班人 - **核心观点**:伯克希尔非保险业务负责人阿贝尔年底接任 CEO,不会抛售所持股份,将逐步捐赠 [10][101][102] - **论据**:阿贝尔做事认真,有自主性,乐于接受建议,是出色的经营者,能将运营和资产配置工作结合得很好 伯克希尔 - **核心观点**:股价下跌一半是机会,盈利能力一段时间内持续增长 [11][12][84] - **论据**:股价波动不影响对价值的评估;公司进行了一些投资,如今年花 100 亿美元投资,且会保留赚到的钱并理性决策 投资公司 - **核心观点**:资产负债表是评估公司是否值得投资的良好起点 [13][70] - **论据**:花在研究资产负债表上的时间比看利润表多,有些东西在资产负债表上更难隐藏或操纵 年轻人投资 - **核心观点**:让尊敬、渴望成为的人成为朋友,与优秀的人同行是最快的成功路径 [13][51][54] - **论据**:身边优秀的人能带来积极影响,如伯克希尔的前董事 Tom Murphy 和 Walter Scott 等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一季度财报**:第一季度运营利润 96.4 亿美元,同比下跌 14%,不及分析师预期;因美元贬值外汇损失 7.13 亿美元,去年同期收益 5.97 亿美元;连续第十个季度成为股票净卖出方,一季度净卖出 15 亿美元股票资产;现金储备达 3477 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暂缓回购部分源于法律对股票回购征 1%消费税 [15] - **股东大会现场情况**:今年有 1.97 万人出席,See's Candies 糖果销售额 31.7 万美元,Brooks 跑鞋销售额 31 万美元,Jazwares 旗下玩具等产品售出 25 万美元;限量发售纪念图书约 8000 本,已售出约 4000 本 [18] - **Geico 情况**:曾面临费率结构和精算定价机制问题,现已解决并转化为利润;1970 年代花 5000 万美元部分持股,现 100%拥有,一季度利润可达 20 亿美元,手上有 290 亿美元流动现金;CEO Todd Combs 转型中表现出色,精简人员结构 [40][41][42] - **私募公司竞争保险业**:私募股权公司进入保险领域使伯克希尔投资更困难,在寿险领域失去竞争力;私募采用高杠杆和激进策略,经济良好时获利,但存在监管风险,伯克希尔选择不再竞争 [49] - **自动驾驶对保险的影响**:自动驾驶不会立刻带来本质改变,可能降低事故几率,普及后保险会相应调整;保险行业未来走势难预测,需结合多方面看待 [59][60][61] - **能源行业**:公用事业业务不如几年前,需政府与私营企业合作;伯克希尔在爱荷华投资 160 亿美元建设风电项目,淘汰燃煤机组,但仍需燃煤机组维持稳定电力供应 [82][83][96] - **美国医保改革**:伯克希尔终止与摩根大通和亚马逊在医疗保健领域合作是因为面临变革阻力太大 [98]
巴菲特年底退休,资本主义“先知”谢幕
36氪· 2025-05-06 08:04
选择能够持续实现高利润率的优质企业并长期持有,从而实现复利效应,使投资收益像滚雪球一样不断 增加。长期的价值投资正是巴菲特投资哲学的核心。 "不了解的事物就不投资"。他曾在2000年IT热潮中未予跟进,当时被认为"神通不再",但后来IT泡沫破 裂,其独具慧眼再次获得认可。 巴菲特的长期投资取得了巨大成功,自身投资公司的股价在60年间增长至6万倍。正因为如此,他树立 了一个旨在实现健全且可持续发展的美国资本主义的范例。他通过自身实践,证明股票投资不仅是短线 交易工具,更是成为企业所有者、参与企业长期成长的手段。 企业争相开展能长期提升价值的经营。因此,家庭也能安心持有股票,并获得丰厚回报。这种股票文化 的成熟,可以说正是巴菲特的最大功绩。 "无论是20年后还是50年后,我都确信日本和美国会比现在更强大"。这是2023年4月,巴菲特来日接受 采访时留下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话语之一。 他将自己出生在美国视为"幸运"。现年94岁的他,通过投资向世人展现了资本主义体系具有让人们变得 富裕的力量。 市场的表层价格总是波动不定,有时甚至过度。他曾说:"悲观是朋友,陶醉是敌人。"他认为,只有当 市场忽视本源价值时,投资良机才会到 ...
巴菲特年底退休,资本主义“先知”谢幕
日经中文网· 2025-05-05 11:42
巴菲特宣布卸任CEO - 沃伦·巴菲特将于2025年年底卸任伯克希尔·哈撒韦CEO职位 [1] - 现年94岁的巴菲特通过长期投资展现资本主义体系创造财富的力量 [1] - 巴菲特被称为"奥马哈的先知",以关注市场忽略的本源价值著称 [1]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 - 投资策略核心是选择高利润率优质企业并长期持有以实现复利效应 [2] - 坚持"不了解的事物就不投资"原则,曾在2000年IT泡沫中避免跟风 [2] - 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60年间增长至6万倍 [2] - 认为悲观是投资良机,曾在可口可乐、美国运通股价低迷时集中投资 [1] 巴菲特的市场影响 - 树立了健全可持续发展的美国资本主义范例 [2] - 推动股票文化成熟,证明股票是参与企业长期成长的工具 [2] - 每年股东大会吸引4万人参加,展现"全民资本主义"理念 [3] 巴菲特的危机应对 - 在所罗门兄弟公司危机中以年薪1美元担任临时董事长 [2] - 雷曼危机期间为濒临破产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2] 巴菲特的投资布局调整 - 持仓资产中包含对日本大型商社的投资 [4] - 赞赏日本商社商业模式和管理能力,视为对"失去的30年"后日本价值的再投资 [5] - 正在逐步减持苹果股份并增加现金持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