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企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观察|“2025中国汽车重庆论坛”:构建“内卷”失序防护网,出海快慢之道是新命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9 17:10
行业现状与内卷问题 - 行业普遍关注"内卷"现象 部分车企承诺抵制"内卷" 如长安汽车保证产品安全质量服务 广汽集团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1] - 行业自律机制薄弱 此前签署的《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效果有限 行业易陷入"失序"状态 [2] - 部分观点认为"内卷"是优胜劣汰途径 小鹏汽车预测2025-2027年将进入淘汰赛阶段 长安汽车指出中国有约70个乘用车品牌 [2] - 业内对短期内结束"内卷"缺乏信心 长安汽车董事长预计需1-2年回归理性竞争 [2] - 吉利汽车建议法律介入治理行业乱象 并表态不再新建汽车工厂 [3] 车企应对策略 - 比亚迪采取高端化和国际化路线避免"内卷"式竞争 [4] - 部分车企通过出海寻求新增长点 但面临本地化生产和创造本地价值等挑战 [4] - 中国车企需向丰田等国际车企学习 构建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提升本地化能力 [5] 出海机遇与挑战 - 中国2023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4] - 欧盟市场面临关税壁垒 需通过本地化生产化解 [4] - 泰国市场存在品牌信任度不足 售后服务不完善等问题 [5] - 比亚迪建议设置出海门槛 避免实力不足车企影响整体品牌形象 [5] - 欧洲市场对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要求极高 事故可能导致品牌退出 [6] 品牌建设与长期发展 - 海外品牌建设需要时间 如上汽名爵在英国的成功部分得益于历史品牌认知 [6] - 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强调汽车工业是长期马拉松 需要持续耐力 [6] - 多位与会嘉宾强调"耐心"是出海成功的关键因素 [6]
汽车视点 | 5月汽车销量出炉:新势力三强再“洗牌”,传统车企分化加剧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05 12:33
行业整体表现 - 汽车行业分化趋势加剧,自主品牌领跑,合资品牌承压 [1][3] - 自主品牌包揽销量前三名,前10名中占据7席 [3] - 比亚迪和奇瑞1-5月累计销量双双突破百万辆 [4] - 上汽集团自主品牌销量占比达64%,同比增长21.9% [9] 自主品牌表现 - 比亚迪5月销量38.25万辆,同比增长15.28%,1-5月累计销量176.34万辆 [2][5] - 吉利银河5月销量10.18万辆,同比增长273%,1-5月累计销量45.82万辆 [2][5] - 奇瑞集团5月销量20.57万辆,同比增长19.10%,1-5月累计销量102.65万辆 [2] - 上汽通用五菱5月销量13.44万辆,同比增长20.70%,1-5月累计销量63.81万辆 [2] - 长城汽车5月销量10.22万辆,同比增长11.78%,但1-5月累计销量下滑45.9% [2] 合资品牌表现 - 一汽-大众5月销量12.83万辆,同比增长3.20%,1-5月累计销量60.69万辆 [2] - 上汽大众5月销量8.87万辆,同比下滑1.43%,1-5月累计销量39.94万辆 [2] - 一汽丰田5月销量6.81万辆,同比增长24%,1-5月累计销量28.95万辆 [2] - 长安福特5月销量1.79万辆,同比下滑8.26%,1-5月累计销量7.84万辆 [3] 新势力品牌表现 - 零跑汽车5月交付4.51万辆,同比增长148%,连续三个月位居新势力第一 [13] - 鸿蒙智行5月交付4.45万辆,问界品牌占比超80% [13] - 理想汽车5月销量4.09万辆,同比增长16.70%,1-5月累计销量16.77万辆 [3][13] - 小鹏汽车5月交付3.35万辆,同比增长230%,1-5月累计交付16.26万辆 [3][14] - 蔚来汽车5月交付2.32万辆,同比增长13.1%,1-5月累计销量8.92万辆 [3][14] 传统车企"二代"品牌表现 - 极氪科技5月销量4.65万辆,同比增长15.2%,连续三月突破4万辆 [3][14] - 深蓝汽车5月交付超2.5万辆,同比增长78% [15] - 阿维塔5月销量1.28万辆,同比增长179%,连续三个月销量破万 [15] - 岚图汽车5月销量1万辆,同比增长122% [3][16] - 北汽极狐5月销量1.35万辆,同比增长200.20% [3][16] 政策与市场动态 - 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目录》,涵盖124款车型 [19] - 花旗预计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存在上行空间,订单呈现周环比回暖 [19] - 车企加速出海,比亚迪5月海外销售8.90万辆,占其总销量近四分之一 [20] - 奇瑞集团5月出口10.07万辆,同比增长7.7% [21] - 吉利汽车5月海外出口3万辆,前5个月累计超14万辆 [22]
6月3日这些公告有看头
第一财经· 2025-06-03 22:29
品大事 - 舒泰神子公司注射用STSP-0601附条件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适应症为伴抑制物的血友病A或B成人患者出血按需治疗 目前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3] - 德邦股份澄清目前暂未实际应用无人驾驶物流车 相关热点概念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4] - 华控赛格董事长卫炳章、董事会秘书丁勤、副总经理潘景辉辞职 辞职原因为控股股东人事安排调整 [5][6] - 中国船舶选举胡贤甫为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 胡贤甫现任中国船舶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7] - 百利电气控股子公司参与ITER项目电力系统设备设计制造 2024年相关业务收入占比不足1% 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8] - 万润股份董事长黄以武因工作调整辞职 持有公司股份12万股 [9] - 科兴制药在研多个创新药项目尚处于临床前阶段 后续研究及审批存在不确定性 [10] 观业绩 - 赛力斯5月汽车销量36450辆同比增长13.19% 1-5月问界M9累计销量50500辆同比增长19.46% [11] - 广州港5月集装箱吞吐量230.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3% 货物吞吐量5017.5万吨同比下降0.3% 1-5月集装箱吞吐量1099.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5% 货物吞吐量23648.9万吨同比增长3.0% [12] 增减持 - 广康生化股东共青城瑞宏凯银等拟合计减持不超过6%公司股份 其中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1% 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2% [13] - 远东股份股东国远投资拟减持不超过2.30%公司股份 其中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1% 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2% [14] 做回购 - 固德威拟1亿元—1.5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回购价格不超过53元/股 回购股份拟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或减少注册资本 [15] - 工业富联已回购769.74万股使用资金1.47亿元 回购价格区间18.40-19.84元/股 占总股本0.04% [16][17] 签大单 - 四维图新与阿里云签署五年战略合作协议 合作领域包括大模型应用、辅助驾驶及车联网、智慧交通等 [18] - 德尔股份拟3亿元投建新型锂电池中试及产业化项目、智能电机产业化项目 资金来源为自有及自筹资金 [19]
中国汽车行业:摩根大通第12届亚太区汽车行业年度调研的主要亮点
摩根· 2025-06-02 23: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中国汽车出口量增长且出口机遇增加,战略从“在中国,为中国”转向“在中国,为全球”;行业面临重组整合,价格竞争激烈;自动驾驶和AI成为新增长机遇;中国车企出海取得进展,未来有望在全球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1][4][5][7][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汽车出口情况 - 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约590万辆,较2023年增长19%,今年1 - 4月同比增长6%,预计今年出口量有望超600 - 630万辆 [1] - 目前中国汽车出口量约占年产量的20%,是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之一,主要出口地区包括俄罗斯、拉美、中东、欧洲、南亚和非洲等 [8] 中国车企战略转变 - 中国头部整车厂商从纯出口转为增加本地产量,在泰国、印尼、巴西和匈牙利构建海外产能布局,未来9 - 12个月内竣工 [1] - 全球车企战略从“在中国,为中国”转为“在中国,为全球”,上海车展新车型可体现这一变化 [4][5] 供应商情况 - 全球供应商约40 - 60%的中国国内收入来自中国整车厂商,新签订单对中国品牌偏向性更强,有时订单量占比可达60 - 70% [2] - 中国车企海外工厂建成后,将带动本地供应商出海或选择全球供应商,全球供应商有支持中国客户海外产能布局的长期计划 [1] 五大投资主题 - **从“在中国,为中国”转为“在中国,为全球”**:过去“在中国,为中国”战略下,车企提升本土化水平、开发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如今出口机遇增长使战略转变 [4] - **“重组”**:全球整车厂商和中国豪华车经销商常提及“重组”,行业整体折扣率接近17%,部分车企退出或削减产能,经销商拓展新品牌、精简分销网络 [5][6] - **“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以及AI”**:中国汽车市场转向自动驾驶新机遇,AI是出行领域变革力量,L2/L2 +级驾驶辅助系统渗透率将从14%增至40%,可将整车厂商分为“自研和外采”两类 [7] - **“中国竞争环境恶化”**: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2025年价格环境艰难,豪华车企重视定价权,大众市场品牌比亚迪开启新一轮降价,行业平均折扣率扩大至16.8% [8] - **“中国车企出海”**:约10家中国车企成功出海,提供全动力总成类型产品,欧洲市场上吉利、上汽等较成功,预计未来5年中国整车厂商在欧洲市场份额达10% - 15%,在拉美超20% [8] 主要整车厂商评述摘要 - **比亚迪**:扩展海外布局,设厂规避关税,长期销量目标1000万辆,海外占40%,预计利润率扩张,计划推出顶配版车型、加快自动驾驶研发和量产自研芯片车型 [16] - **小鹏**:聚焦全栈自研,目标2026年推出人形机器人,2025下半年发布3款新车型,预计海外销量增速超100%,年底开设1000家门店 [16] - **零跑**:与Stellantis在马来西亚建合资企业,2025年底前完成工厂建设,2026年中期当地生产,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5 - 6万辆,深化垂直整合降本 [16] - **上汽**:2025年销量目标450万辆,自主品牌增长20%至290万辆,海外销量110 - 115万辆,提高合资车企产能利用率,考虑欧洲本地生产 [16] - **吉利**:发布多款新车型,基于GEA架构新能源汽车实现正利润,对海外业务潜力持乐观态度 [16] - **广汽**:广汽丰田BZ产品助提产能利用率,广汽本田精简产能并增加新能源产能,自主品牌推出新车型、升级自动驾驶款,与华为等合作,2025年销量目标150万辆,海外销量增长20% [16] - **长城汽车**:2025年销量目标增长,深化海外售后和经销商网络,扩大直营网络,与元戎启行等合作自动驾驶 [16]
销量暴涨359%,比亚迪杀入宝马、奔驰老家
创业邦· 2025-05-29 11:09
欧洲市场销量突破 - 2024年4月比亚迪在欧洲纯电车型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分别售出7231辆(同比增长169%)和7165辆(同比下降49%)[2][9] - 包括纯电和插混车型在内,比亚迪4月欧洲销量同比增长359%,特斯拉同期下滑49%[2] - 2025年一季度欧洲销量已达2024年欧洲总销量的一半,全年销量有望翻倍[9] 战略升级与本地化布局 - 出海战略从整车出口升级为体系化运作:设立欧洲总部/研发基地、扩大经销商网络、建设乘用车工厂等[2] - 匈牙利工厂投资超10亿欧元,初期产能20万辆/年(2026年投产);土耳其工厂投资10亿美元,产能15万辆/年(2027年投产)[16] - 销售渠道从2024年底不足150家暴增至2025年4月的800余家,采用"总代理+自建"双模式[18] 产品与市场策略 - 插混车型成为新增长点:4月销量达5000余辆(去年同期几乎为零)[11] - 境外市场毛利率从2023年的7%提升至2024年的17%[10] - 赞助2024欧洲杯并计划推出高端品牌腾势,推动品牌高端化[22][25] 区域市场表现 - 英国市场表现最佳:4月销量2511辆(累计11782辆),同比增长621%[6][9] - 意大利成为2025年一季度电动车销冠,西班牙/德国/法国均进入欧洲前五[7][9] - 南美市场巴西单月销量最高(8485辆),亚洲市场土耳其/印尼表现突出[7] 政策与竞争环境 - 欧盟对中国汽车征收27%关税(基础10%+反补贴17%),但未显著影响销量[6][10] - 欧洲市场竞争激烈,本土品牌忠诚度高,中国车企市占率仅2%(日韩车企约10%)[26] - 欧盟可能用最低价格限制替代反补贴关税,进一步利好中国车企[11]
历史性时刻! 比亚迪欧洲纯电车销量首次超越特斯拉 插混车型成中国车“入欧”突破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21:10
比亚迪欧洲市场表现 - 4月比亚迪在欧洲纯电动汽车销量达7231辆,同比增长169%,首次超越特斯拉的7165辆 [2] - 若计入插混车型,比亚迪4月欧洲总销量同比增长359%,对特斯拉优势进一步扩大 [4] - 公司在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等核心市场销量全面超越特斯拉 [4] - 计划在匈牙利建设电动汽车组装厂并启用自主运营滚装船强化供应链 [4] 特斯拉欧洲市场动态 - 特斯拉4月欧洲销量同比下跌49%,Model Y焕新升级未明显拉动需求 [4] - 分析师指出Model Y供应充足但销量低迷,反映需求端疲软 [4] 中国车企欧洲战略布局 - 比亚迪将欧洲总部设于匈牙利,承担销售、认证测试及本地化开发职能 [5] - 奇瑞、上汽、小鹏、零跑、蔚来等中国车企加速欧洲市场拓展 [6] - 中国品牌汽车一季度在欧洲销量达14.8万辆,同比增长78%,市场份额升至4.5% [6] 插混车型的市场作用 - 欧洲对插混车型维持10%基础关税,比亚迪等车企借此突破市场 [7] - 比亚迪欧洲销量中插混占比达41%,上汽集团达49% [7] - 一季度中国品牌插混车型在欧洲销量同比增长368%,成为增长核心引擎 [7] 行业趋势与政策环境 - 欧洲新能源车政策支持力度大,市场以燃油车为主,为中国车企提供发展空间 [6] - 分析师预计中国品牌将凭借技术优势持续增长,可能颠覆欧洲市场格局 [7]
中国车企“出海大军”逐渐壮大,上汽等“二剑客”霸榜
格隆汇· 2025-05-19 09:25
中国车企出海趋势 - "走出去"已成为中国车企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1] - 9月中国汽车出口44.4万辆,环比增长9%,同比增长47.7% [1] - 1-9月汽车出口338.8万辆,同比增长60% [1] - 上汽、北汽等汽车集团走出特色出海之路 [1] 上汽集团海外表现 - 上汽MG名爵连续四年排名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第一 [3] - 9月上汽海外批发销量10.5万辆,连续两月站上10万辆关口 [3] - MG名爵欧洲市场单月销售2.8万辆,同比翻番 [3] - MG4 EV已畅销全球30余个国家,是出口欧洲最多的中国电车 [3] - MG Cyberster在英国预售并获海外市场青睐 [3] - 2023年MG品牌销量有望突破80万辆,带动上汽海外销量冲击120万辆目标 [5] - 上汽2023年出口欧洲新能源车数量预计将仅次于特斯拉 [5] 上汽全球布局 - 已建立集研发、营销、物流、制造等为一体的全球汽车产业链 [5] - 拥有3大研发创新中心(硅谷、伦敦、特拉维夫) [5] - 3大设计中心(伦敦、慕尼黑、东京) [5] - 4座生产基地及KD工厂(泰国、印尼、印度、巴基斯坦) [5] - 100余个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 [5] - 1800多个营销服务网点 [5] - 13个区域营销中心 [5] - 4家物流分公司 [5] 北汽集团海外表现 - 北汽魔方以南非市场为重点产品,以"BEIJING X55"名称登陆南非市场 [6] - 搭载"中国双十佳"黄金动力系统和L2.5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6] - 2023年前三季度北汽乘用车累计出口近3万辆,同比增长142% [8] - 北京魔方与北京新X7受到海外消费者广泛青睐 [8] - 北汽新能源与日本TURING公司、阿联酋本奥米尔控股集团签署合作协议 [8] 行业市场情况 - 智利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之一 [6] - 日本和中东地区新能源汽车规模迅速扩大 [8] - 海外市场对中国智能新能源汽车需求逐年走高 [8]
中国车企出海欧洲,警惕四大误区
投中网· 2025-03-27 10:45
亿欧汽车 . 专注汽车出行领域科创报道与投资价值研究 去欧洲赚快钱。 以下文章来源于亿欧汽车 ,作者徐博韬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作者丨徐博韬 编辑丨郝秋慧 来源丨亿欧汽车 "车企去欧洲赚快钱?别做梦了,那是条死路!" 在德国斯图加特,一位在保时捷工作多年的资深华人专家Jason对亿欧汽车如此说道。 Jason并非危言耸听,他在欧洲待了数十年,从读书到成家立业,深知欧洲人的做事风格,"想靠短期 利润救命的公司,欧洲市场趁早别碰。"他再次强调道。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数据显示,2024年,欧洲(包括欧盟、英国和EFTA国家)的汽车销 量规模为1296.36万辆,同比微增0.9%,是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亦是中国车企 出海的核心市场之一。 不过,欧洲,这片汽车工业的"圣地",早已被百年老牌车企牢牢占据。 从德国的BBA(奔驰、宝马、奥迪),到法国的雷诺、标致。对于欧洲人而言,这些品牌不仅意味 着的是出行工具,更是他们文化和历史的象征。 外来的新品牌想要在这里分一杯羹,无异于虎口夺食。 但中国车企出海欧洲真的没有机会吗? 并不是。 亿欧汽车深入欧洲市场,对当地市场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