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用人形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排队融资、IPO,机器人这一赛道太火爆!
证券时报· 2025-06-09 18:28
家用机器人赛道融资与IPO动态 - 卧安机器人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产品矩阵覆盖7种品类,已打造42款AI具身家用机器人产品[1][2] - 乐享科技完成亿元级天使+轮融资,天使轮融资总金额近3亿元,专注于家庭通用小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1][3] - 鹿明机器人完成天使++轮融资,半年内连续完成3轮融资,天使轮累计融资近2亿元,聚焦家庭场景具身智能机器人[1][3] - 云鲸智能完成1亿美元融资并启动Pre-IPO轮融资,成立至今已完成超10轮融资,与科沃斯、石头科技、追觅科技并称"扫地机器人四小龙"[2] 家用机器人产品形态与技术路线 - 卧安机器人产品形态多样,包括类人形家庭服务机器人、仿生宠物机器人以及圆型、方柱形等不同形态的功能机器人[4] - 乐享科技开发50厘米高小型机器人Z-Bot和履带式户外运动机器人W-Bot,鹿明机器人选择双足设计全尺寸人形机器人LUS系列[5][6] - 行业存在形态争议,宇树科技和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认为不应局限于人形设计,但人形机器人在家庭场景具有更广阔前景[7] - 云鲸智能专注于收纳和清洁刚需功能,已布局AI双目视觉、机械臂、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板块[8] 家用机器人商业化前景 - 全球AI具身家用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59亿元增至2029年62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60.2%[9] - 专用家用机器人比通用人形机器人更早实现商业化,因技术难度更低且聚焦高频刚性需求[9][10] - 云鲸智能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超130%,海外市场增长近700%,已实现稳定盈利[11] - 卧安机器人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75亿元、4.57亿元和6.1亿元,亏损逐年收窄至307.4万元[11] 行业竞争格局与技术发展 - 家用机器人赛道分为通用机器人公司和专注家庭场景的具身机器人公司两大派别[7] - 通用人形机器人与垂类机器人是互补关系,各自技术积累可相互促进[10] - 科沃斯认为通用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控制、环境感知等核心技术仍面临挑战,垂类家用机器人技术已趋成熟[10]
重磅!人形机器人研发商「开普勒」一月内完成两轮融资,资本如何押注智能劳动力未来?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09 15:53
融资情况 - 公司在两个月内连续完成Pre-A轮及Pre-A+轮融资,Pre-A轮由伟创电气、柯力传感、张科垚坤基金联合投资,Pre-A+轮由浦东创投、张江科投发起的上海济君投科技服务合伙企业独家投资[1] - 两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与量产交付[1] - 此前已获得尚势资本和北洋海棠基金的支持[5] 公司背景 - 公司全称为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8月,专注于通用人形机器人研发、生产及应用生态建设[1] - 核心团队创始人杨华为纯米科技(小米生态链企业)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兼CEO胡德波曾在中兴、华为任职,核心成员多来自华为、小米等企业[1] 产品与技术 - 已推出两款蓝领人形机器人先行者K1和K2,其中K2"大黄蜂"机器人80%核心零部件为自主研发[3] - K2机器人单臂负载15千克,充电1小时可连续工作8小时,量采售价3万美元,工作量相当于1.5名工人[3] - 采用自研KEPLER算法实现动作预设与精准控制,具备高性能、高性价比、高精度优势[3] 业务合作 - 与柯力传感合作实现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国产替代,与兆丰股份合作试点具身机器人在智能工厂自动化产线应用[5] - 已申请国内外专利30余项,其中10余项获授权[5] 行业定位 - 公司被归类为人形机器人企业,同领域包括优必选科技、宇树、云深处等企业[8]
国产机器人加速落地!智平方发布新款机器人,年内将自建产线
南方都市报· 2025-04-18 13:06
公司动态 - 智平方发布新一代通用智能机器人AlphaBot 2并宣布"AGI终端"战略 [1] - 公司计划年内启动自有产线建设 2028年年产规模达万台 2033年实现百万台交付 [1] - AlphaBot 2基于Alpha Brain具身大模型驱动 具备自然语言理解 空间感知 多任务执行能力 [1] - 采用全栈自研GOVLA大模型 具有360度环境感知 任务拆解 全身协同控制功能 [1] - 硬件升级包括34个以上自由度 腰腿升降结构 700mm单臂臂展 [1] - 具身大模型支持端侧本地运行 保障数据隐私 提升响应效率 [1] - 产品将部署至汽车制造 半导体车间 生物科技无菌车间等场景 [1] - 公司成立于2023年 核心团队来自微软 OPPO 小鹏等企业 [2] - 已与华熙生物 晶能微电子等企业达成合作 落地生物科技与半导体制造场景 [2] - 计划2023年下半年将产品部署至机场和社区等公共服务领域 [2] 行业趋势 - 机器人被视为继PC 智能手机 智能汽车后的下一代智能终端 [1] - 通用人形机器人正加速走出实验室迈向实际应用 [2] - 2023年以来特斯拉 Figure 优必选 宇树科技等公司均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产品 [2] - 特斯拉Optimus已完成第二代迭代 Figure获得OpenAI与微软投资 [2] - 国内初创公司星动纪元 傅利叶探索更轻量的通用机器人路径 [2] - 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强调自主感知 复杂环境适应与人机协同 [2] - 高盛预计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达140万台 市场规模380亿美元 [3] - 多家机构预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达万亿级规模 [3] - 埃隆·马斯克预测2040年人形机器人数量可能超过人口数量 [3] 技术发展 - 公司最早提出并系统性研发端到端VLA技术 [2] - 行业面临量产能力 整机成本 芯片适配 电池续航等技术挑战 [3] - 从原型样机迈向工程落地是行业共同课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