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化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ETF规模破5万亿,公募基金“二次首发”升温,投资者要不要参与?
新浪财经· 2025-08-27 15:53
中国ETF市场发展 - 中国ETF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1] - 规模从4万亿元增至近5万亿元仅用4个月 增速显著[1] 基金行业销售策略变化 - 多家基金公司联合银行渠道推进"二次首发" 集中销售绩优存续基金[2] - "二次首发"具有排期密集(约一周)、激励政策优厚等特点 区别于日常持续营销[3] - 典型案例:西部利得央企优选股票基金通过交通银行二次首发 规模从2.18亿元快速提升(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3] 绩优基金产品表现 - 华夏智胜优选混合发起式(量化基金)成立以来回报率达55.43%[4] - 圆信永丰医药健康混合近一年回报率达108.82% 受益创新药行情[4] - 部分医药ETF表现突出: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513120)、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近一年收益均超130%[5] - 汇添富和广发两只医药ETF超额回报分别达102.17%和98.87% 显示主动管理能力[5] 投资策略对比分析 - 主动管理型基金需评估基金经理投资能力及产品运作情况[4] - 指数基金在特定赛道(如医药)提供替代选择 收益表现可比甚至优于主动基金[5] - 明星基金经理效应淡化 单只基金难以持续适应不同市场风格[6] - ETF产品风格稳定 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6]
私募积极出手!创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8-20 18:33
私募管理人登记情况 - 7月新登记私募管理人22家创年内新高 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6家 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16家 [1] - 1至6月新登记私募管理人数量分别为3家 6家 19家 16家 4家 14家 [1] - 新登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创始成员多拥有券商和基金从业经历 如上海理泉法定代表人宋小龙曾在富国基金等机构任职 [1] - 截至7月末存续私募管理人19700家 其中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11785家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7722家 其他私募投资基金187家 私募资产配置类基金6家 [1] 私募产品备案情况 - 7月新增备案产品1698只创年内月度新高 新备案规模1074.27亿元 [3] -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创业投资基金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分别备案1313只 245只 131只 对应规模792.81亿元 167.89亿元 113.57亿元 [3] - 1至6月新备案产品数量分别为1073只 852只 1423只 1606只 1219只 1540只 [3] - 百亿元级量化私募备案积极 宽德私募备案31只产品 明汯投资等多家百亿量化私募备案超15只产品 [3] 产品策略分布 - 股票策略产品887只占当月备案总量68.34% 多资产策略162只占12.48%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125只占9.63% [4] - 量化类私募证券产品备案620只占总量47.76% 其中股票策略478只占77.1%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80只 多资产策略51只 [4] - 量化多头策略备案321只占股票策略量化产品67.15% 量化CTA策略备案80只 [4] 行业规模与结构 - 私募存续规模连续7个月增长 截至7月末存续基金139430只 总规模20.68万亿元 [4] - 7月有备案产品的676家私募证券管理人中 0-5亿元规模机构357家 5-10亿元86家 10-20亿元82家 20-50亿元67家 50-100亿元36家 100亿元以上48家 [4] - 7月共注销私募78家 其中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34家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27家 [2] - 注销原因包括协会注销16家 主动注销38家 12个月无在管注销9家 [2]
基金产品周报:TMT行业基金领涨,资金加速流入跨境ETF-20250819
爱建证券· 2025-08-19 18: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本周七类基金产品中主动权益基金周平均收益率最高,资金流向分化,跨境和债券型 ETF 净流入,股票型 ETF 净流出 [3][42] 按目录总结 跨类别基金产品收益概览 - 本周主动权益基金周平均收益率最高,QDII 基金年初至今平均收益率领先 [8] 主动权益基金 - A 股和港股主要宽基指数本周整体上涨,创业板指和恒生指数涨幅居前 [11] -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多数上涨,通信、电子、非银金融表现较好 [14] - 主动权益基金整体平均收益率为 3.92%,永赢数字经济智选混合发起 A 表现最好 [16] - 行业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为 4.89%,TMT 行业基金表现占优 [18] - 非行业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为 3.80%,成长型风格占优 [21] 量化基金 - 量化基金平均收益率为 2.80%,汇添富中证科创创业 50 指数增强 A 周收益率最高 [23] - 指数增强类量化基金中,跟踪中证 1000 指数的基金表现占优 [25] 债券基金 - 债券市场主要指数整体下行,中证转债指数涨跌幅 1.60% [27][29] - 债券类基金平均收益率 0.05%,金鹰元丰债券 A 周收益率表现最好 [32] - 纯债类债券基金平均收益率-0.17%,格林泓远纯债 A 表现相对最优 [34] - 混合类债券基金周平均收益率为 0.21%,金鹰元丰债券 A 表现最优 [36] - 偏债混合型债券基金平均收益率为 0.50%,灵活配置型债券基金收益率为 0.35% [38] - 可转债型债券基金平均收益率 2.33%,南方昌元可转债债券 A 表现最好 [40] ETF 基金 - ETF 基金资金呈净流出状态,跨境型和债券型 ETF 净流入,股票型 ETF 净流出 [42] - 净流入靠前权益类指数为上证 50 指数、港股通互联网指数、中证 1000 指数 [46] - 净流出总额靠前跟踪指数为科创 50 指数、科创芯片指数、创业板指 [49] - 资金净流入靠前 ETF 多为债券型和规模指数 ETF [51] - 净流出靠前 ETF 多为主题指数 ETF 和规模指数 ETF [53] - ETF 基金整体平均涨跌幅为 3.31%,科创板成长 ETF 周涨幅最高 [56] FOF 基金 - FOF 基金平均收益率为 1.32%,交银智选进取三个月持有期混合发起(FOF)A 表现最优 [58] QDII 基金 - QDII 基金整体平均收益率为 1.73%,博时恒生医疗保健(QDII - ETF)周收益率最高 [60] REITs 基金 - REITs 基金平均涨跌幅-1.95%,华夏华润商业 REIT 周涨跌幅表现最优 [62]
A股跳水原因找到了!超过4600家下跌,一上头就亏钱
搜狐财经· 2025-08-14 17:11
市场回调原因分析 - A股回调主因短期情绪亢奋及做多一致性过强 成交额达2.15万亿元 接近去年疯牛阶段天量水平[1] - 面临2021年高点3731点技术压力位 需消化大量套牢盘抛压[1] - 市场提前兑现美联储降息预期 下周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存在政策预期修正风险[3] - 社融数据证实居民资产向股市迁移 当前行情缺乏基本面支撑属"水牛"特征[4] 美股与A股联动影响 - 英伟达因Rubin芯片延迟传闻盘中跌超2% 对A股NV产业链情绪产生传导[4] - 美股出现高低切换迹象 道指表现强于纳指[3] 微盘股风险警示 - 中证2000指数过去四年净利润负增长54.3% 但涨幅达18.74% 呈现估值驱动特征[4] - 万得微盘股指数四年累计涨幅237.57% 与净利润下降188%形成严重背离[5][6] - 微盘股牛市与量化基金活跃度高度相关 类似2021年公募基金推动的核心资产牛市[4] - 中报披露期临近 题材股将面临业绩考验[4] 金融监管动态 - 8月以来陕西 云南近十家地方农商行发布公告 严禁信用卡资金用于炒股[7] 市场交易数据 - 收盘数据显示上证指数跌0.46% 创业板指跌1.08% 恒生指数跌0.35% 恒生科技指数跌0.98%[9] - 全市成交额放量至2.3万亿元 超4600只个股下跌[9] - 仅非银金融板块上涨 综合 国防军工 通信 钢铁 纺织服饰板块领跌[12] 资金动向与产业突破 - 中国平安增持中国太保H股174万股 涉资5583.89万港元 持股比例达5.04%触发举牌[10] - 国产电子束光刻机"羲之"进入应用测试阶段 精度比肩国际主流设备[10] - 寒武纪涨超10% 海光信息涨8.83% 机构推动国产算力补涨行情[10] 板块表现分化 - AI芯片 Chiplet概念 数字明兵等东财概念指数涨幅超2%[13] - CPO概念 光刻胶 光通信模块等科技板块跌幅超2.7%[13] - 非银金融板块独涨0.59% 银行板块微跌0.02% 消费板块普遍回调[13]
龙虎榜 | 宁波韵升涨3.52%,二机构卖出3.07亿元
格隆汇APP· 2025-08-11 17:13
宁波韵升股价表现及交易数据 - 宁波韵升(600366 SH)今日上涨3 52% 此前连续两日涨停 换手率达29 54% 成交额46 97亿元 [1] - 龙虎榜显示两家机构席位合计卖出3 07亿元 位列卖二和卖四席位 [1] - 量化基金席位合计买入3 41亿元 占据买二至买五四个席位 [1] - 山东帮席位卖出5922万元 位列卖五席位 [1] 买方营业部交易明细 - 沪股通专用席位买入2 23亿元 占总成交4 75% [2] - 国泰海通证券总部买入1 03亿元 占比2 20% [2] - 瑞银证券上海花园石桥路营业部买入9376万元 占比2 00% [2] - 中金公司上海分公司买入7427万元 占比1 58% [2] - 中金公司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营业部买入6903万元 占比1 47% [2] 买卖前五名汇总数据 - 买入前五名营业部与卖出前五名营业部总成交额5 64亿元 占总成交比例12 00% [3]
华尔街上演“人机对决”:人类交易员“谨慎悲观”,量化基金“猛踩油门”
华尔街见闻· 2025-08-11 15:17
市场分歧现状 - 量化基金将股票多头仓位推升至2020年初以来最高水平 标普500指数从4月低点反弹近30% [1] - 主观决策基金经理将股票敞口从"中性"下调至"适度减持" 因担忧全球贸易 企业盈利和经济增长前景 [1] - 德意志银行策略师指出这种观点分歧程度罕见 历史上不会持续太久 可能预示重大市场变动 [1] 决策逻辑差异 - 量化基金依赖基于动量和波动率信号的系统化策略 被称为"快钱" [2] - 主观基金经理通过分析宏观经济和企业盈利等基本面趋势进行投资决策 [2] - 主观投资者等待明确信号 可能是经济增长放缓或下半年因关税导致的通胀飙升 [2] 量化基金仓位状况 - 商品交易顾问(CTAs)持有500亿美元美股多头头寸 风险敞口处于历史第92百分位 [2] - 量化策略仓位达到极端水平 构成市场潜在风险 [2] - 瑞银分析师认为标普500指数需跌破6100点(较上周五收盘价下跌4.5%)才会迫使CTAs抛售 [3] 市场动态预测 - 分析师预计"人机"分歧僵局不会持续太久 可能持续数周而非数月 [4] - 若主观交易员因经济或盈利数据疲软而抛售 可能推高市场波动性 导致量化策略平仓 [4] - 主观投资者的轻仓位可能成为市场"安全垫" 阻止更大规模抛售 [5]
结构市寻找风格锚点 “基金买手”敏锐挖掘特色产品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5:11
结构性行情下FOF增配特色化产品 - 今年以来FOF等专业投资者加大挖掘特色化主动权益基金力度 包括诺安多策略C 中信保诚多策略C等量化产品以及富国沪港深业绩驱动A 财通资管数字经济C等主题产品 [1] - 二季度多只知名量化产品获FOF重仓 包括博道成长智航C 诺安多策略C 国金量化多因子C等 均有超10只FOF持有 其中诺安多策略C二季度回报率达40%以上 其他量化产品回报率约20% [2] - FOF同时增持港股 科技 红利等主题产品 如财通资管数字经济C 华泰柏瑞新金融地产C二季度回报率均超20% [3] 多资产配置策略优化 - 多资产组合通过配置策略透明 风格稳定的权益产品 在结构性行情中追求确定性收益 行业对组合管理理解加深 更注重业绩归因清晰的产品 [1] - 平安基金指出多资产策略可通过分散投资股票 债券 商品等低相关资产优化风险收益比 将高波动行业主题基金转化为可持续收益来源 [3] - 兴证全球团队强调应选择盈利模式可持续的基金 通过组合分散控制整体回撤 对单只基金波动容忍度较高 [4] 行业选基标准转变 - FOF从业绩导向转向全面风险评估 考察基金公司投研文化 协同机制 金融科技应用等 以提升产品确定性 [5] - 投顾机构偏好从"明星基金经理"转向策略透明的量化/主题产品 从短期择时转向长期资产配置 更注重回撤管理 [6] - 行业对多资产组合的理解从业绩比拼转向风险敞口把控 需求从业绩锐度转为风格稳定 逻辑清晰的产品 [6] 量化与主题产品优势 - 国内流动性提升为主动量化产品创造机会 FOF敏锐捕捉这一趋势 [1] - 量化基金依赖复杂模型 行业主题产品具高贝塔属性 个人投资者需专业渠道参与以实现更好风控 [4] - 结构性行情下FOF通过配置风格清晰的行业主题产品 降低对单一基金经理依赖 自主构建资产配置框架 [6]
基金经理实盘收益“冷热不均”:有人投资300万赚100万,有人仍在亏损
搜狐财经· 2025-08-05 18:25
基金经理实盘概况 - 超过20名基金经理在第三方平台公开个人实盘持仓 总金额从数万到数百万不等[2] - 国金基金姚加红以406.4万元实盘金额领跑 主要投向其管理的两只量化基金[2][3] - 5位基金经理实盘规模超100万元 包括姚加红 马芳 雷涛 梁杏 刘俊文[3] 头部基金经理持仓明细 - 姚加红持有国金量化多因子A约272万元收益率35.39% 国金量化多策略A约135万元收益率34.84%[5] - 马芳实盘总金额194.7万元 累计收益59.2万元 持仓包括共同管理的量化基金及单独管理的国金量化精选混合A[5] - 德邦基金雷涛实盘金额173.5万元 主要持仓德邦半导体产业混合A等产品[4] - 国泰基金梁杏实盘金额133.1万元 持仓涵盖创新药 半导体 科创板等多只ETF联接基金[4] 显著收益案例 - 永赢基金任桀"永赢科技智选定投"组合总资产26.27万元 累计收益12.68万元 成立以来收益率96.72%[6] - 任桀每周定投1000元其管理的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C 持续参与海外算力投资机会[6][10] 亏损案例 - 方正富邦李朝昱实盘总金额10.46万元 累计亏损1062.77元 主要亏损来自方正富邦策略精选混合C[2][8] - 李朝昱继续定投并看好人形机器人板块成长价值[8] 基金经理操作策略 - 姚加红2023年3月首次公布实盘 2024年1月亏损8.51万元后加仓200万元 5月收益转正[5] - 易方达成曦建议不要关注短期波动 踏实持有 暂停定投科创50指数等待市场下跌机会[10] - 天弘郭相博看好创新药板块 认为基本面和政策面利好将持续 下半年仍是医药最强主线[10] 机构市场观点 - 摩根士丹利基金认为市场回落是正常回调 看好科技成长 中国制造和新消费三大方向[11] - 淡水泉重点关注优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中国优势产业全球化和科技创新三类机会[11] - 市场政策托底思路和资金活跃度维持高位 结构性机会仍是主导[11]
共34万亿元!2025年二季度末公募机构规模30强出炉!另类投资基金规模半年接近翻倍
私募排排网· 2025-08-01 11:34
公募基金行业规模概览 - 截至2025年6月30日,162家公募持牌机构总管理规模达34.05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64万亿元,其中非货基金管理规模20.11万亿元,同比增长1.03万亿元 [3] - 非货管理规模前30的公募机构合计规模14.63万亿元,占行业总非货规模的72.75%,头部效应显著,易方达基金(1.52万亿元)和华夏基金(1.33万亿元)为仅有的两家规模超万亿元的机构 [3][4] 头部公募机构表现 - 易方达、华夏、广发基金连续三个季度稳居非货管理规模前三,2025年二季度末规模分别为1.52万亿元、1.33万亿元、8946亿元 [4][6] - 兴业基金、中欧基金等7家机构半年增幅超10%,其中富国基金以847亿元净增长额居首,广发基金(720亿元)、汇添富基金(632亿元)紧随其后 [4][10][11] - 东财基金(48.18%)、海富通基金(39.41%)、华泰保兴基金(39.14%)半年增幅领先行业均值(7.58%) [10][11] 非货基金分类表现 - 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基金合计规模18.82万亿元,占非货总规模的93.58%,其中债券型基金规模最大(10.89万亿元),股票型(4.74万亿元)和混合型(3.19万亿元)次之 [13][14] - 另类投资基金规模半年增长97.62%至2759亿元,主要受黄金等贵金属投资推动;FOF基金(25.32%)和QDII基金(11.43%)增幅亦显著 [13][14] 股票型基金专项分析 - 华夏基金(7400亿元)、易方达基金(7194亿元)、华泰柏瑞基金(4849亿元)股票型规模居前三,永赢基金以111.37%的半年增幅位列第一,规模从91亿元增至146亿元 [15][16][17] - 股票型基金30强门槛为123.24亿元,南方基金(10.55%)、建信基金(11.92%)等10家机构半年增幅超10% [15][16]
多只绩优量化基金开启限购
上海证券报· 2025-08-01 02:08
量化基金限购现象 - 多只绩优量化产品近期集中限购,国金基金旗下产品将申购限额从1000万元调至1万元 [1][2] - 招商成长量化选股将申购门槛设为20万元,长信国防军工量化暂停1000万元以上申购 [2] - 限购原因包括保护持有人利益、保障基金平稳运作及维持策略有效性 [2][3] 量化基金业绩表现 - 今年以来量化基金平均净值涨幅达12%,部分产品表现突出 [2] - 国金量化精选和国金量化多因子年内净值涨幅均接近30%,招商成长量化选股和长信国防军工量化涨幅超20% [2] - 对标专精特新、北证、中证2000等小盘指数的指增基金业绩排名靠前 [2] 资金流入与规模增长 - 国金量化精选和国金量化多因子二季度规模较一季度分别增加10亿元(增幅54%)和13亿元(增幅45%) [3] - 资金大量涌入绩优量化基金,推动规模快速扩张 [2][3] 限购背后的行业逻辑 - 规模接近策略容量阈值时,调仓可能冲击股价并摊薄超额收益 [3] - 大额申赎会导致被动调仓,增加交易成本 [3] - 控制规模增速有助于维持业绩连续性和稳定性,保障投资者长期利益 [3] 历史警示信号 - 2021年第三季度量化基金集中限购后,部分产品净值出现大幅波动 [3] - 当前限购现象可能预示潜在风险,需关注后续表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