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DP增长目标
icon
搜索文档
券商火线解读!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什么信号?A股后市咋走?
券商中国· 2025-03-05 17:32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 继续保持5%的GDP增长目标符合市场预期 [1][2] - CPI涨幅目标从3%下调至2% 显示政府对价格问题更加重视 [1][2] - 赤字率突破惯性约束 赤字规模达5.66万亿元 同比增长39.4% 为过去十年最高 [3] - 赤字率从2024年的3%升至4% 全年新增政府债务规模达11.86万亿元 [4] - 地方专项债增至4.4万亿元 重点投向基建、存量商品房收购、化债等领域 [4] 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 政策更注重"投资于人" 居民就业、收入、消费等领域权重加大 [5] - 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为3000亿元 较去年的1500亿元翻倍 [5] - 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 [5][6] - 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健全县域商业体系 [5] - 促消费可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优化消费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三方面发力 [6] 支持科技创新 - 科技+技术+创新表述达83次 较上年有所提升 [7] - 重点发展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产业 [8] - 具身智能、6G等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8] -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 [8] - 科技创新和民企发展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组成部分 [7] 资本市场影响 - 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 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9] - 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 [9] - 预计股票市场将构成以"中长期资金+内生稳定性资金"为代表的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 [9] - 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 A股市场风险偏好有望回升 [10] - 在科技与文化领域发展超预期的催化下 市场结构性机会增多 [10]
划重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10大看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5 17:19
1、GDP增长目标与支撑因素 - 2025年GDP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31个省份加权平均目标5.3%相近,体现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的政策导向 [2] - 经济回升向好的三大保障:超大规模市场与完整产业体系(全球唯一全工业门类国家)、需求/结构/动能升级空间、新动能转换关键期 [2] 2、财政政策力度显著提升 - 赤字率拟按4%安排(2008年以来最高),赤字规模5.66万亿元(同比+1.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同比+1.2万亿元) [3] -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向:从投资为主转向投资消费并重,增加居民转移支付与民生支出占比 [3][4] 3、特别国债与专项债扩容 -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1.3万亿元(同比+3000亿元),其中3000亿元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翻番) [5][6] - 地方政府专项债安排4.4万亿元(同比+5000亿元),重点投向土地收储、存量房收购及拖欠账款化解 [7] - 政府债务总规模达11.86万亿元(同比+2.9万亿元),财政支出强度创历史新高 [7] 4、货币政策与消费刺激 - 货币政策定调"适度宽松",明确将适时降准降息,流动性目标从"合理充裕"升级为"充裕" [8] - 消费专项行动包括:3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旅体育消费、扩大健康养老等服务供给 [9][10] 5、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 - 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11] - 传统产业改造聚焦制造业技改、设备更新及产业链升级,强化基础再造与重大装备攻关 [11] 6、房地产与教育医疗改革 - 房地产政策首次提出"更大力度促进健康发展",专项债支持存量房收购,限购松绑与保障房贷款范围拓宽预期增强 [12] - 教育体系改革包括高中阶段学位扩容、免费学前教育推广、职教产教融合及"双一流"建设加速 [13] - 医疗改革深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导向,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创新药目录制定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同步推进 [14][15]
为什么是这些目标?为什么是这些改革?|两会时间
和讯· 2025-03-05 14:29
宏观经济目标与政策 - 2025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2035年人均GDP翻番目标衔接,需2024-2035年年均增速达4.7% [3][4] - CPI目标从3%下调至2%,反映对价格问题的关注,1月CPI已连续24个月低于1% [4][5] - 赤字率拟按4%安排,首次突破疫情水平(2020年3.6%),赤字规模5.66万亿元、同比增1.6万亿元 [6][7] - 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同比增2.9万亿元,含专项债4.4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 [6][7][8] 财政与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力度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特别国债合计拉动赤字率至8.4%(2024年为6.6%) [8] - 货币政策表述调整为"适度宽松",为2011年以来首次,强调降准降息及流动性充裕 [7] - 零基预算改革深化,省级政府广泛推进,配套项目库和绩效评价机制建设中 [16][17] - 消费税改革推进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16] 消费与内需提振 - 消费被列为重点工作首位,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1][9]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3万亿元、同比增3.5%,服务零售额增6.2% [11] - 供给侧聚焦"银发经济",扩大健康、养老、托幼等服务供给,优化消费环境 [11][13] - 消费结构升级路径明确:非耐用品→耐用品→服务消费,带动产业升级 [12] 产业与科技发展 - "人工智能+"行动持续推进,覆盖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终端及算力基础设施 [20] - 多地加速布局AI应用,如深圳竞逐低空与空天产业,北京培育人形机器人等20个未来产业 [21] - 平台经济规范发展,发挥促创新、扩消费作用,数据跨境流动制度完善中 [20] 民营经济与改革 - 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92%,高新技术企业中民企占比达92% [16] - 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推进,禁止违规收费罚款,保障公平竞争 [15][17] - 财税体制改革强调事权上移,如养老保险等支出责任或转至中央 [17] - "内卷式"竞争整治升级,从"防止"转为"综合整治",化解行业供过于求矛盾 [18][19]
解码2025年经济预期目标:5%GDP、2%通胀、4%赤字率怎么看
证券时报网· 2025-03-05 13:57
GDP增长目标 - 2024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2023年目标持平,符合市场预期 [1][2][4] - 设定5%目标基于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的需要,同时考虑经济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支撑 [2][4] - 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仍处在5%左右的较高水平,新产业如新能源汽车、光伏、人工智能等成为增长新引擎 [3][4] - 制造业PMI、房地产销售、集装箱吞吐量等指标显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2] - 实现5%增长有助于为"十四五"收官和2035年远景目标奠定基础 [4][5] CPI目标调整 - 2024年CPI涨幅目标从3%下调至2%,为2004年以来首次低于3% [1][6] - 调整反映当前物价下行压力大于上涨压力,政策旨在推动物价温和回升 [6][7] - 2023年实际通胀率低于1%,政策期望将通胀率推高至接近2%水平 [6][7] - 地方政府普遍将通胀目标从3%下调至2%,显示政策更加务实 [7] 财政政策 - 2024年赤字率拟按4%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5.66万亿元 [9] - 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4.4万亿元,发行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 [9] - 赤字率创2008年以来新高,体现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决心 [9][10] - 增量财政资金将用于基层"三保"支出、科技创新和中央预算内投资 [10] - 广义财政赤字率接近10%,显示政策操作空间扩大 [10] 产业发展 - 新能源汽车、光伏、造船等产业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3] - 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 [3] - 房地产行业拖累效应逐步减弱,出现积极变化 [3] - 政策将强化对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支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10]
李迅雷最新发声:降息降准仍有空间,2025年或降息0.75个百分点,降准1个百分点
对冲研投· 2025-02-27 20:47
中国经济展望与政策建议 - 2025年GDP增长目标预计维持在5%左右 [4][92] - 政策乘数效应将比2024年有正面提升 重点期待两会推出的财税改革 财政预算投入 货币政策及科技创新举措 [3][90] - 货币政策或降准1个百分点(分2-3次) 降息0.75个百分点(分2-3次) 利率下行对稳定楼市股市有积极作用 [5][78][79][80] 房地产与结构性问题 - 房地产下行带来乘数效应 鼎盛时期贡献GDP的25% 影响50余个相关行业 [2][32][33] - 房地产仍处均值回归过程 调整时间可能较长 因2021年后房价下跌属超涨后的周期下行 [52][53][55] - 需通过稳楼市缓解居民财产性收入下降对消费的负面影响 [48][49] 消费与投资结构转型 - 消费是慢变量 投资是快变量 过去依赖投资拉动GDP导致债务增长过快 [41][42][43] - 中低收入阶层占总人口60%但收入仅占30% 若收入占比提升至40%可年增2000亿消费贡献 [83][84][85] - 需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和政府消费支出拉动内需 消费场景创新如以旧换新效果有限 [47] 财政与货币政策空间 - 建议提高财政赤字水平 通过中央财政加杠杆(当前杠杆率仅20% 远低于美国的120%和日本的240%) [66][68][69][70][72] - 实际利率仍高于美国 降息有空间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可降低社会运营成本并提升资产估值 [76][77][81] - 2024年税收收入同比下降3.4% 反映企业盈利增速下降 [37] 外部环境与贸易影响 - 美国通胀呈冲高回落趋势 难回2%以下 2025年美联储或仅降息1-2次 [12][13][14][15] - 美国维持强势美元政策 特朗普内阁贸易代表更具攻击性 需警惕贸易摩擦升级 [16][21] - 中国出口在美国消费中地位下降 加征关税对美国通胀影响有限 [7][8][9] 资本市场展望 - 2021-2023年市场低迷 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净利润总额下滑 [34][35]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叠加GDP平稳增长 2025年资本市场繁荣可期 [65][93] - 需关注全球结构性风险(地缘冲突 债务危机 发达经济体衰退)对资本市场的潜在冲击 [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