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O上市
icon
搜索文档
毛巾架子卖给外国人 台州老板年入10个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10:42
IPO发行概况 - 江西艾芬达创业板上市确定发行2167万股 发行价为27.69元/股 预计总募资约6亿元[1] - 网上最终发行数量868.25万股 有效申购倍数超6570倍 中签率仅0.0152%[2] 公司控制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吴剑斌直接持股7.08% 通过润丰电子持股36.92% 合计拥有44%表决权[3] - 润丰电子由吴剑斌与妻子包旖云分别持股99%和1% 包旖云担任公司董事[3] - 上市后表决权占比将缩减至33%[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10.44亿元 其中卫浴毛巾架收入5.92亿元[4] - 2024年净利润1.28亿元 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6] - 吴剑斌夫妇持有约2860万股 按发行价计算估值约7.92亿元[3] 主营业务构成 - 主营暖通设备产品 包括智能电热毛巾架/温控阀/暖通阀门/磁滤器等[4] - 智能电热毛巾架具备烘干/智能联网/精准控温/语音控制等功能[4] - 境外收入占比达95.53% 其中英国地区收入占比超60%[7][8] 客户与渠道 - 主要客户包括欧洲知名建材渠道Kingfisher/TravisPerkins/OBI Group等 合作时长均超5年[9] - 成功开发北美Costco/HomeDepot/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渠道[9] - 国内业务收入仅4664.45万元 占比4.47% 主要客户为松下等品牌厂商[10] 研发与产能 - 拥有境内外专利700余项 主编国内首个电热毛巾架团体标准[10] - 募投资金主要用于年产230万套毛巾架自动化生产线建设及技改升级[10] - 天猫旗舰店销量最高产品售价399元 总销售量4000+[11] 战略规划 - 计划扩大自主品牌内涵 提高国内知名度 快速抢占国内市场[12] - 公司成立至今已有20年历史 实际控制人吴剑斌1969年出生于浙江台州[1][3]
奥克斯电气,来自浙江宁波鄞州区,成功在香港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9-02 13:40
上市概况 - 奥克斯电气于2025年9月2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2580 HK [5] - 全球发售2 382亿股H股,占发行后总股份15%,发行价每股17 42港元,募集资金总额41 50亿港元,净额39 94亿港元 [5] - 公开发售部分获557 2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部分获8 3倍超额认购 [5] 股东结构 - 控股股东为奥克斯控股(持股81 91%),由郑坚江、郑江、何锡万通过China Prosper间接持有85%、10%、5%股权 [6][7] - 其他股东包括宁波合笛(1 51%)、宁波合途(0 69%)、宁波合畅(0 58%)、宁波合耀(0 31%)等员工持股平台,公众股东持股15% [7] 基石投资者 - 引入5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1 243亿美元(约9 74亿港元),占全球发售完成后总股份3 52% [5] - 包括中邮保险认购5000万美元、中邮理财认购1500万美元、华菱香港认购2650万美元、源乐晟认购2000万美元、深圳永信认购1280万美元 [5] 市场地位 - 公司为全球第五大空调提供商,2024年按销量计市场份额7 1% [7] - 在中国大众市场家用空调市场排名第一,2024年市场份额25 7% [7] - 业务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主品牌"奥克斯AUX"及多品牌战略(华蒜、AUFIT、ShinFlow) [7][8] 财务表现 - 上市首日午盘股价报16 20港元,较发行价下跌7 0%,总市值252 26亿港元 [9] - 动态市盈率6 36倍,静态市盈率8 15倍,每股收益2 10港元,每股净资产6 07港元 [10] - 当日成交额5 50亿港元,成交量3326 34万股 [10] 中介团队 - 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联席整体协调人、全球协调人及账簿管理人 [10] - 审计师为安永,中国律师为竞天公诚,行业顾问为弗若斯特沙利文 [10][11] - 其他中介包括东方证券、农银国际、工银国际、富途证券等机构 [10]
知名企业,即将上市!此前被董明珠呛声“偷技术”
南方都市报· 2025-08-26 22:57
全球发售详情 - 公司拟全球发售约2.07亿股股份 其中香港发售1035.82万股 国际发售约1.97亿股 另设15%超额配股权 [1][3] - 最高发售价定为每股17.42港元 包含1.0%经纪佣金及各类交易徵费 预期2025年9月2日在港交所开始买卖 [1][3] - 假设发售价为16.71港元且未行使超额配股权 预计募集资金净额约32.87亿港元 [1] 资金用途分配 - 募集资金50%用于升级智能制造体系及供应链管理 20%用于全球研发 20%加强销售渠道 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3] 财务表现分析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95.28亿元、248.32亿元、297.59亿元 经调整净利分别为14.49亿元、25.11亿元、29.35亿元 [5]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73.6亿元 同比增长27% 盈利9.2亿元 同比增长23% [5] - 毛利率持续偏低 2022-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为21.3%、21.8%、21.5% 显著低于格力(34.91%)和美的(29.97%) [6] 市场竞争地位 - 按2024年销量计算 公司为全球第五大空调提供商 市场份额达7.1% [5] - 线上市场份额从2018年28.57%第一 下滑至2025年5.02%第六 线下份额跌出前十 [6] - 家用空调销售占比持续超87% 2025年第一季度低端挂机占比达75.7% [7] 负债结构与风险 - 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2022-2025年一季度分别为88.3%、78.8%、84.1%、82.5% [7] - 流动负债达172.84亿元 现金储备仅28.96亿元 应付票据及账款高达97.5亿元 占负债总额50% [7] 历史诉讼背景 - 与格力电器存在长达10年的专利纠纷 2015年被判赔偿230万元 2020年因侵犯8项专利被判赔偿4000万元 [8]
两名保代被罚!两次更换审计!还有安全事故!大鹏工业IPO能否过会?
国际金融报· 2025-08-15 20:24
公司IPO进程与监管问题 - 两名保荐代表人李方舟和吕晓斌被北交所采取自律监管措施,涉及大鹏工业IPO项目[1][3] - 大鹏工业IPO进程曲折,2020年12月首次申报创业板后主动撤回,2023年6月改道北交所上市[3] - 2024年因审计机构问题两次中止IPO,先后更换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和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6] 经营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7亿元、2.60亿元和2.6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591.47万元、4030.93万元和3810.98万元,存在波动[8] - 政府补助占利润总额比例较高,2022-2024年分别为16.41%、28.16%和28.86%,金额分别为752.75万元、1574.65万元和1428.97万元[8] - 研发投入持续低于销售费用,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926.24万元、1055.20万元和1045.86万元,销售费用分别为1190.57万元、1294.59万元和1394.45万元[9] 研发与同业比较 - 研发费用率持续低于同业均值,2022-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74%、4.06%和3.95%,同业均值分别为5.52%、6.16%和5.62%[8][9] - 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022年2.97次下降至2024年2.12次,持续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1][12] - 存货周转率从2022年1.42次下降至2024年0.88次,低于同业均值1.66次、1.58次和1.48次[12] 客户结构与业务变化 - 第一大客户比亚迪收入从2022年1.24亿元下降至2024年7329.35万元,减少约5000万元,占比从49.95%降至27.69%[12] - 境外业务收入从2022年2091.28万元降至2023年和2024年0元,主要因与经销商岛田化成终止合作[13] - 公司未直接进入境外汽车厂商供应商目录,依赖经销商资质开展境外销售[13][14] 公司治理与控制权 - 实际控制人李鹏堂通过直接和间接持股控制公司94.13%表决权,持股高度集中[16] - 李鹏堂曾任三菱商事业务经理,2014年收购日资股份后成为公司董事长[14][15] - 公司存在实控人不当控制风险,可能对重大决策和利益分配产生不利影响[16] 安全生产与突发事件 - 2024年6月发生机械伤害事故,造成一名工人死亡,被应急管理局罚款[6][7] - 事故原因为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反映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存在漏洞[7]
国产“伟哥”递表港股,核心技术依赖外部授权,旺山旺水IPO前夕折价转让存疑云
搜狐财经· 2025-08-06 22:59
公司上市进展 - 公司于2025年1月首次递表港股 7月上市申请失效后4天内再次递表 拟通过第18A章在主板上市 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2] - 公司冲刺IPO与C轮融资签署的回购协议相关 若IPO失败将触发高达5124.5万元金融负债的偿付义务 [5] 财务表现 - 2023年收入2亿元 2024年暴跌94%至1183.2万元 2025年前四个月收入1295.8万元 [4] - 2023年利润642.7万元 2024年亏损2.18亿元 2025年前四个月亏损1.12亿元 报告期合计亏损近3.3亿元 [4] - 研发开支2023年1.31亿元 2024年1.35亿元 2025年前四个月0.64亿元 [4] - 截至2025年4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7283.3万元 较2024年末减少4900万元 仅够支撑约一个季度运营支出 [5] - 流动负债包含借款2亿元和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1.06亿元 非流动负债存在2.57亿元借款 [5] - 2025年前四月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4372.9万元 面临严峻流动资金压力 [5] 产品管线 - 拥有九个创新资产管线 两项处于商业化或接近商业化阶段 四项处于临床阶段 三项处于临床前阶段 [2] - 核心产品VV116已在中乌两国获批治疗COVID-19 但疫情消退后营收急剧萎缩 [3] - 核心产品TPN171(昂伟达)于2025年7月在中国获批上市 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 [3] 收入结构 - 收入来源包括对外授权抗新冠药VV116、提供CRO服务及销售药品 [4] - 2024年营收暴跌94%主因VV116研发里程碑付款终止导致对外授权收入大幅减少 [4] - CRO服务收入2024年增长86%至525万元 药品销售收入不足150万元 [4] - 存在大客户依赖 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99.3%/86.6%/91.2% 最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51.1%/65.1%/77.2% [4] 市场竞争 - 中国ED药物市场为红海市场 已批准辉瑞西地那非、拜耳伐地那非、礼他达拉非、Metuchen阿伐那非及悦康爱地那非 [3] - 2024年西地那非及他达拉非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传统龙头白云山"金戈"销量下滑逾1300万片 [3] - ED药物因集采陷入深度价格战 公司需投入大量资源保持竞争地位 [3] 融资与估值 - 获得多轮融资涉及中财奇虎、君实生物、苏州产投等机构 2024年完成最后一笔融资后估值44.5亿元 [5] - 2025年1月首次递表前以6元/股向高管转让股权 较2024年12月最后一轮融资价格29.67元折价近80% [8] 研发与技术 - 核心产品均来自外部技术引进 尚无自主研发上市产品 [6] - 2017年通过山东特琺曼获得TPN171全球授权 2021-2023年获得上海特化LV232全球授权 [7] - 2023年关联技术采购占研发成本31% 2025年前四个月向第四大供应商山东特琺曼采购109.4万元(占比1.3%) [7] 公司治理 - 创始人沈敬山直接持股54.97% 其配偶金洁持股1.52% 合计控制56.49%股权 董事长田广辉持股9.54% [7] - 报告期董监高薪酬总额分别为1730万元/1750万元/1390万元 其中田广辉薪酬分别为1550万元/1550万元/824万元 [8] - 截至2025年末应付董事及监事薪酬总额预计约3680万元 同比大幅增加约110% [8]
新股前瞻|高岭土龙头金岩高新再赴港:左手翻倍净利,右手“金碗讨饭”
智通财经网· 2025-07-29 18:13
公司概况 - 安徽金岩高岭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金岩高新)于2025年7月25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IPO上市,民银资本与国元国际联席保荐[1] - 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中国煤系高岭土行业领先企业,拥有从采矿到销售的全价值链整合能力[1] - 2024年按收入计,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精铸用莫来石材料生产商,市场份额达19.1%[1] - 淮北矿业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持有公司60.13%股份,且长期为公司重要供应商[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90亿元、2.05亿元(+7.5%)、2.67亿元(+30.2%),2025年前五个月收入1.05亿元[2][3]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442.3万元、4361.7万元(+78.6%)、5260.2万元(+20.6%),2025年前五个月净利润1803.2万元[2][3] - 毛利率持续提升,2022-2024年分别为30.2%、34.8%、36.7%[3] - 2023年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源于政府补贴(其他收益从287万元增至799万元)及成本管控(行政开支降23.18%,研发开支降4.17%)[3] 产品与市场 - 主要产品为精铸用莫来石材料(用于汽车、航空等行业)和耐火用莫来石材料(用于冶金、建材等行业)[2] - 精铸用莫来石材料收入占比从2022年96.8%降至2025年前五个月88.5%,但仍是核心产品[4] - 精铸用莫来石材料面临量价齐跌:2022-2024年平均售价从1554元/吨降至1426元/吨,2023年销量从11.85万吨降至10.9万吨(-8.02%)[4] - 精铸用莫来石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9.25亿元,2019-2023年CAGR 11.2%,预计2024-2028年CAGR降至8.4%[8] - 耐火用莫来石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54亿元,2019-2023年CAGR仅0.9%,预计2024-2028年CAGR提升至5.2%[9] 运营与现金流 - 全资拥有朔里高岭土矿,2022-2024年开采量分别为17.12万吨(利用率34.2%)、29.58万吨(59.2%)、26.41万吨(70.4%)[11][12] - 贸易应收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51天增至2025年前五个月67天,应收款项占流动资产比例最高达33%[4] - 经营活动现金流波动大:2022-2024年分别为4562万元、1197万元、3665万元,2025年前五个月2752万元[5][6] - 现金及等价物从2022年9509万元降至2023年3256万元,2024年回升至7169万元[6][7] 发展战略 - 计划建设年产能4万吨的耐火用莫来石材料新生产线,并采购智能设备提升自动化水平[8] - 拟升级立窑、安装高梯度磁选装置及实施自动化技术[8] - 当前耐火材料生产线年设计产能3万吨,新建产能可能面临利用率不足风险[12]
不借壳!荣耀来IPO了!投资方阵营豪华!
国际金融报· 2025-06-30 18:22
腾励传动 - 公司于2025年6月24日提交上市辅导报告,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曾于2024年7月撤回创业板上市申请[1][3] - 主营业务为汽车等速驱动轴总成及零部件研发生产,产品应用于奔驰、宝马、奥迪、吉利、比亚迪等知名品牌[3] - 控股股东傅小青合计持有64.02%股权,其胞姐傅小燕及配偶蒋楠合计持有26.78%股权[3] - 2020-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92亿元、3.77亿元、5.10亿元、6.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7.9%[4][5] - 2020-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2亿元、0.53亿元、0.66亿元、0.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5.5%[4][5] - 2021年和2023年分别分红3200万元和3368万元[6] 方意股份 - 公司于2025年6月完成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2024年9月在新三板挂牌[7] - 主营汽车刹车蹄、刹车片及制动器总成,产品覆盖全球大部分车型[7] - 董事长宦传方家族合计持股94%,2024年12月完成PRE-IPO融资6500万元[7][8] - 2024年6月定向增发融资6000万元,投资方为海通开元[9]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93亿元、2.05亿元、2.5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451万元、4725万元、4614万元[9] 华盛雷达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相控阵雷达及短临预警预报平台研发[10] - 拥有数字多波束、双线偏振相控阵等核心技术,应用于气象防灾、航空气象等领域[10] - 完成七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信建投资本、维度资本等[10] - 2024年1-7月订单达5亿元,是2023年营收2.4亿元的2倍多[11] - 控股股东寸怀诚合计控制34.52%股权[12] 荣耀终端 - 2025年6月提交IPO辅导备案,或成中国第三家上市智能手机巨头[13][14] - 控股股东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持股49.55%[15] - 2020年脱离华为后完成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京东方、中国移动等[17] - 2024年完成股份制改造,CEO李健提出"阿尔法战略"[17] 兰升生物 - 2025年6月完成辅导备案,主营低毒农药研发生产[18] - 拥有39项专利,产品涵盖杀虫剂、杀菌剂等五大系列[18][19] - 控股股东石家庄兰众企业管理中心持股39.50%[20] - 2025年5月股权转让估值达17.52亿元,2024年净利润2.69亿元[21][22] 培源股份 - 国内汽车减震器活塞杆领域隐形冠军,客户包括采埃孚、天纳克等[23] - 2025年6月启动北交所上市辅导,5月新三板挂牌[23] - 2023-2024年营收分别为6.34亿元、6.7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564万元、6222万元[25] - 研发投入2500万元的电磁阀活塞杆预计2025年量产[24] 紫光展锐 - 2025年6月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有望成国产智能手机芯片第一股[26] - 全球6家拥有完整2/3/4/5G基带芯片技术的企业之一[26] - 2025年Q1全球智能手机AP-SoC市场份额10%,排名第四[27] - 2024年芯片出货超16亿颗,5G芯片销量增82%[26] - 2024年融资超40亿元,投后估值约700亿元[27] 宏泽科技 - 主营电解槽及电解电极产品,下游应用于氯碱行业[29] - 2025年6月由东吴证券辅导上市[29]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07亿元、5.15亿元、3.06亿元[29] - 2024年扣非净利润6543万元,较2023年8408万元明显下滑[29]
三花智控,成功在香港上市,募资逾93亿,今年第七家A股公司香港IPO
新浪财经· 2025-06-23 14:08
上市概况 - 三花智控于2025年6月23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02050 HK [1] - 公司全球发售4 143795亿股H股,占发行后总股份的9 99%,每股定价22 53港元,募集资金总额约93 36亿港元,净额约91 77亿港元 [2] - 若15%超额配股权悉数行使,最终发售数量将增至4 765364亿股,最高募资达107 36亿港元 [2] - 公开发售部分获747 92倍认购,国际发售部分获23 57倍认购 [2] 基石投资者与股东结构 - 引入18名基石投资者,包括Schroders、GIC、香港景林等,合计认购1 95684亿股(约44 09亿港元),占全球发售股份的47 22% [2] - 控股股东张道才家族通过若干实体合计持股40 16%,其中三花控股集团持股22 87%,张亚波持股0 94% [3][4] - 其他A股股东持股49 85%,H股股东持股9 99% [3][4]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全球最大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制造商,2024年市场份额达45 5% [4] - 在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领域全球排名第五,2024年市场份额为4 1% [4] - 业务涵盖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及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等新兴领域 [4] 市场表现与财务数据 - 上市首日港股每股报22 05港元,总市值约902 44亿港元 [5] - 换手率25 46%,振幅7 32%,市盈率TTM 27 38,市净率2 97 [6] - 港股市值为79 45亿港元 [6] 中介团队 - 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华泰国际,审计师为天健国际,行业顾问为弗若斯特沙利文 [7] - 法律顾问包括高伟绅、年利达等,合规顾问为华泰国际 [7]
广汽埃安前5月销量降12%上市或无望 冯兴亚回应员工持股风波称“纯属捏造”
长江商报· 2025-06-23 08:48
员工持股风波 - 网络传闻称广汽埃安员工持股计划因IPO延迟导致股权估值缩水至42%,6月底需偿还本金[1][4] - 公司声明否认不实信息,称员工持股计划依法正常推进[1][6] - 原总经理古惠南公开表示未收回本金,继续支付利息,驳斥"高层全额退款"传闻[7] - 董事长冯兴亚回应称离职员工需按锁定期规则退股,2027年方可取回资金[8] 混改与IPO进展 - 2021年启动混改,2022年完成A轮融资182.94亿元,估值超千亿元[5] - 员工持股计划涉及679名员工及115名科研人员,出资近18亿元占股4.55%,锁定期5年[5] - 原计划2023年IPO融资500亿元未实现,目前上市时间仍不明朗[2][5][10] 经营业绩下滑 - 2025年前5个月销量8.88万辆,同比下降11.77%,其中5月销量3.04万辆同比降39.91%[9] - 2024年销量37.49万辆同比下滑21.9%,未达70万辆目标[9] - 广汽集团2024年营收1077.84亿元同比降16.9%,归母净利润8.24亿元同比降81.4%[9] - 2025年一季度集团营收续降,归母净利润亏损7.32亿元[9][10] 战略调整措施 - 集团启动"番禺行动"改革,包括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及研发体系重组[10] - 董事长提出通过上市、集团收购或股东分红解决员工持股问题[8] - 重点提升产品开发效率及成本控制,以做大估值为现阶段目标[10]
if椰子水交表两个月即通过港交所聆讯:2024年市占率超第二名七倍以上
IPO早知道· 2025-06-15 21:31
公司概况 - if品牌诞生于2013年,由General Beverage经营,2022年推出Innococo品牌,同年12月进行业务重组,将国际业务分拆以专注泰国以外市场[3] - 公司产品组合涵盖天然椰子水饮料、其他饮料和植物基零食三大类别,2024年提供32款产品[4] - if专注于天然健康泰式饮料和食品,Innococo定位为传统运动功能饮品的健康替代选择[4] 市场地位 - 以2024年零售额计算,if是全球椰子水饮料市场第二大公司[3] - 在中国内地市场连续五年蝉联榜首,2024年市占率约34%,超越第二大竞争对手七倍以上[3] - 在香港市场连续九年蝉联榜首,2024年市占率约60%,同样超越第二大竞争对手七倍以上[4] - 公司是中国内地及香港五大市场参与者中增长最快的椰子水品牌[5] 营销策略 - 邀请肖战担任品牌代言人,与顶尖KOL合作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扩大品牌声势[4] - 在成都双子塔巨型LED幕墙投放广告,通过跨界合作提升品牌曝光度与市场渗透率[4] 行业前景 - 2024年大中华即饮软饮料市场规模为1,384亿美元,预计2029年达1,94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7.1%[5] - 椰子水饮料是增长最快细分领域,预计从2024年10.93亿美元增至2029年26.5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9.4%[5] 财务表现 - 2023年营收0.87亿美元,2024年增至1.58亿美元,同比增长80.3%[6] - 同期毛利从0.30亿美元增至0.58亿美元,同比增长90.7%,毛利率从34.7%提升至36.7%[6] - 净利润从0.17亿美元增至0.33亿美元,同比增长98.9%,净利润率从19.2%提升至21.1%[7] 上市计划 - 已通过港交所聆讯,计划主板挂牌上市,中信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2] - 募集资金将用于加强仓配能力、品牌建设、市场拓展、产品开发及潜在收购[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