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
搜索文档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北京证监局等六部门发布政策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商务部等5部门:加强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城市商业体系中集成应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0 07:36
资本市场政策支持 - 北京证监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实施意见》,旨在优化市场生态,推动建立商业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并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增持 [1] - 政策支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及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鼓励私募基金丰富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以满足居民差异化财富管理需求 [1] - 优化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权益投资政策环境,提升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投资覆盖面和灵活度,同时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提升权益投资规模 [1] 科技与数字化发展 - 上海市计划到2027年基本形成全域覆盖、高效畅通的城域毫秒用算网络能力体系,以提供毫秒级算力资源网络通达能力 [2] - 商务部等五部门在《城市商业提质行动方案》中提出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扩展现实等技术在城市商业体系中的集成应用,完善智慧服务和智慧商业新模式 [4] - 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达8.65亿,较2017年的293万增长294倍,在网民中占比达77.02%,全国移动和固定网络总流量中IPv6流量占比达34.02% [8] 半导体与硬件技术突破 - 长鑫存储宣布已量产LPDDR5X产品,产品阵容包括12Gb和16Gb颗粒,以及12GB、16GB、24GB等容量点解决方案,速率覆盖8533Mbps、9600Mbps和10677Mbps [5] - 中国快充方案L.1004《移动终端通用快速充电解决方案》成为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全球标准,这是ITU首次制定的全球通用快速充电标准 [10] - 国内首款搭载开源鸿蒙系统的机器人“夸父”亮相,基于开源鸿蒙开发,旨在构建全自主可控的机器人生态 [11] 跨境贸易与金融便利化 -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通知,拓宽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轧差净额结算业务种类,允许试点地区审慎合规银行为优质企业办理轧差净额结算 [3] 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5万亿元,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生产总值分别为31899亿元、33446亿元和37858亿元,较2020年名义增长33.1%、37.7%和33.3% [7] 公司人事变动 - 杭可科技前董秘傅风华已入职宇树科技,并负责公司IPO相关事项 [6]
Nature’s Miracle 授予 Datavault AI 35% 特许权使用费许可并签订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全球技术许可协议
Globenewswire· 2025-10-30 03:00
合作协议核心内容 - Datavault AI与Nature's Miracle达成最终授权协议,授权后者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分销并商业化基于区块链的碳信用解决方案[1] - 协议授予Nature's Miracle全球权利,可将Datavault AI的碳信用代币化系统专利整合至其环境技术平台[2] - Datavault AI将获得200万美元不可退还授权费,并从通过授权技术产生的总收入中收取35%的特许权使用费[2] 合作战略意义与目标 - 合作旨在推动区块链在经验证碳市场中的应用,为碳信用验证与交易提供可扩展、透明且防欺诈的解决方案[2] - 合作使双方在新兴的数字碳经济中占据领先地位,并计划为即将推出的国际要素交易所创造年度经常性收入[4] - Nature's Miracle计划将授权技术整合至其农业与环境管理平台,提升可持续性报告的可追溯性与问责度[2] 技术整合与区域拓展 - Nature's Miracle将利用Datavault AI已获验证且获得专利的区块链基础设施,以前所未有的安全与效率验证并货币化碳抵消[3] - 公司近期在台北和东京设立办事处,两地均拥有强大的机构代币化生态圈及政府支持,合作是扩大在亚洲环境影响力的重要战略步骤[3] - 合作专注于中国台湾、日本、韩国及中国香港市场,积极推进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项目,并计划在Datavault AI的Information Data Exchange®上进行独家交易[1] 核心技术平台 - Datavault AI的专利技术组合包括专有的ADIO®数据货币化框架、VerifyU™身份认证系统及区块链代币化技术,旨在将现实世界资产与数据流转化为安全、可交易的数字工具[3] - 公司的云端平台整合声学科学与数据科学两大业务板块,为体育娱乐、金融科技、能源等多个行业提供高性能计算软件授权服务[5] - Information Data Exchange®通过将现实世界实体对象与不可篡改的元数据对象安全绑定,实现数字孪生,并构建可信赖的负责任AI体系[5] 公司业务聚焦 - Nature's Miracle是一家垂直整合型农业与环境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室内农业、可再生能源及环境管理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6] - 公司重点开发以XRP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涵盖数字财库计划、碳信用代币化、稳定币等项目,并持续深耕绿色经济[4][6] - Datavault AI正引领Web 3.0环境中由AI驱动的数据体验、资产估值与货币化,其Data Vault®平台搭载行业领先的DataScore®与DataValue®智能代理[4][5]
Analysts Expect Strong Q3 for Coinbase But Disagree Sharply on Its Future
Yahoo Finance· 2025-10-30 01:08
财报预期 - 华尔街普遍预期公司第三季度营收将超出预期 营收预计为18亿美元 较去年同期12亿美元增长50% [1] - 第三季度每股收益预计为1.14美元 是去年同期0.28美元的四倍 [1] 分析师观点分歧 - 分析师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其Layer-2区块链Base所能释放的未来价值存在显著分歧 [2] - 摩根大通最为乐观 将公司评级上调至"增持" 并设定2026年12月目标价为404美元 [3] - 巴克莱给予公司"中性"评级 虽看好营收前景但态度更为谨慎 并将目标价从365美元微调至361美元 [5][6] - Compass Point维持"卖出"评级 对公司转向低利润率订阅收入以及用户奖励侵蚀盈利能力表示担忧 [7] 潜在价值驱动因素 - Base区块链若发行代币 其市值可能达到120亿至340亿美元 公司可能保留高达40%的份额 为每股增加14至42美元的股权价值 [3] - 通过Coinbase One订阅产品对USDC稳定币收益进行客户分层 预计每年可为每股增加高达1美元的收益 [4] - 第三季度交易收入预计为10.5亿美元 超出市场预期 订阅和服务收入模型为7.71亿美元 高于管理层指引 [6] 风险与挑战 - 公司向低利润率订阅收入的转型可能影响盈利能力 USDC和质押奖励支付给用户会侵蚀利润 [7] - 季度后半段零售交易活动可能放缓 收购衍生品平台Deribit的战略面临来自美国受监管平台(如CBOE)日益激烈的竞争 [7] - 部分分析师对摩根大通所强调的Base代币长期潜力持保留态度或可见度较低 [8]
2025金融街论坛|筑牢金融安全防线,全面围剿金融黑灰产应该这样做!
北京商报· 2025-10-29 22:43
文章核心观点 - 金融行业正经历由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驱动的深度变革,技术应用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增强了金融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与复杂性 [1] - 监管与司法机构正推动金融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塑造转变,强调利用数智技术进行全链条风险防控与协同治理 [3] - 针对日益突出的金融黑灰产问题,多方联合发布倡议,旨在通过信息协同、机制联动、平台责任压实等多维度举措,从源头压缩其生存空间 [1][6][7] 金融风险防控策略转变 - 法律监督转向主动塑造,将金融风险防控作为数智技术全方位应用的重要场景 [3] - 检察机关将统筹发展与安全,依法惩治身披技术“面纱”的金融犯罪,并深化国际刑事司法协作 [3] - 强调对金融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推动溯源治理并加强全社会金融法治意识 [3] 金融犯罪新趋势与特点 - 非法集资犯罪案件总量逐年下降,但出现“线上线下双轨回流”态势,高净值人群涉案比例增加,“伪金交所”等增信乱象显现 [4][5] - 洗钱犯罪加速向数字支付、证券交易、虚拟货币等新领域渗透,职业化洗钱团伙活跃,跨境非法资金通道危害加剧 [4][5] - 证券期货犯罪呈现专业化、团伙化、链条化特征,中介机构参与财务造假问题需引起重视 [4][5] - 信贷领域犯罪由传统恶意透支向技术盗刷升级,不法信贷中介黑灰产产业化、跨区域化趋势明显 [4][5] - 非法经营金融业务犯罪手段持续翻新并借助新媒体渠道扩散,金融从业人员犯罪从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延伸 [5] 金融黑灰产治理举措 - 提出协同共享信息,加强风险事前预警、事中快速响应、事后精准打击的全流程协作 [6] - 联动健全机制,完善风险监测,落实高风险信息主动报告,并开展联合专项整治 [6] - 压实平台主体责任,要求其对入驻主体资质核验、信息发布及风险事件进行全流程管控,有效阻断黑灰产互联网传播渠道 [7] - 深化多方互动,建立监管部门、检察机关与高校的常态化机制,开展联合法治研究以厘清法律适用边界 [7] - 借助“金融知识普及月”等活动提升公众甄别能力,打造全民反黑产氛围 [7]
2025金融街论坛|2025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榜单:北京排名第一,新兴中心崛起
北京商报· 2025-10-29 22:42
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排名格局 - 2025年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TOP10依次为北京、旧金山(硅谷)、纽约、伦敦、上海、深圳、杭州、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巴黎 [3] - TOP10城市中,中国占据五席,北京蝉联第一,中国香港排名上升1位,巴黎取代悉尼进入前十 [3] - 第1名城市(北京)与第10名城市(巴黎)的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分差为22.8分,相比2020年的29.7分缩小了约23% [4] 区域发展态势 - 亚洲在全球金融科技格局中持续引领,TOP50榜单中有25座亚洲城市,占比50% [6] - TOP10城市中,亚洲、美洲和欧洲的占比分别为60%、20%和20% [6] - 在TOP50城市中,美洲和欧洲分别有4城和6城排名上升,其中巴黎进入10强,亚特兰大排名上升幅度最大(上升4名) [6] - 非洲仅有南非开普敦入选TOP50,其排名已从2022年的第38名连续下跌至2025年的第46名 [8] 中国城市表现 - 中国共有11座城市进入TOP50榜单 [7] - 北京在总指数、金融科技产业规模、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信息科技产业规模方面得分位列全球头部 [7] - 上海总指数排名全球第5,与伦敦差距缩小,其研发和创新成果、信息科技产业规模超过伦敦,风投融资规模增长快 [7] - 深圳和中国香港在人才环境和营商环境方面全球领先,杭州在支付、征信和贷款等领域快速发展,西安排名继续上升1位 [7][9] 核心驱动因素与趋势 - 金融科技企业正进入由生成式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驱动的新时代,重塑金融生态系统 [4] - 中国经济体量庞大,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40%,为金融科技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尤其在to C领域表现突出 [4] - 北京位居榜首得益于其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的政策引导、市场活力,以及中关村等区域集聚的顶尖科研资源与企业力量 [5] - 新兴市场的崛起模式包括产业/技术驱动和生态/规则推动两种,TOP50中14座城市排名持续上升,其中7座来自新兴市场,占比50% [9] 竞争与未来发展 - 全球TOP10城市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分值差距连续六年缩小,显示城市间竞争加剧,创新争先 [1][4] - TOP50城市中,70%的城市排名在2025年发生变动,竞争异常激烈 [3] - 近三年中国入选TOP50的11座城市中,仅中国香港、南京和西安3城取得两年以上进步,更多城市的发展活力需持续赋能和激发 [9]
商务部等5部门,最新部署!
券商中国· 2025-10-29 21:20
政策背景与总体要求 - 商务部等5部门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城市商业提质行动方案》,旨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并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1][3] - 行动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以全国示范步行街为引领、特色商业街区为支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基础的城市商业体系[4] 城市商业布局体系完善 - 推动步行街(商圈)高质量发展,开展全国示范步行街创建,通过“一街一策”推进设施改造和业态升级[5] - 发展特色商业街区,支持创意街区、旅游休闲街区等差异化创新,建立重点监测和联系机制[5] - 扩围升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在有条件的地级市全面推进建设,实现试点地区主城区社区全覆盖,优化家政、养老、托育等基础服务[6] 城市商业业态升级 - 面向综合消费需求培育品质业态,在城市中心区域培育大型商业综合体,改造提升传统百货店,支持离境退税商店以扩大入境消费[7] - 聚焦特定领域需求布局专业业态,发展仓储会员店、奥特莱斯等,鼓励快闪店、买手店等新业态[8] - 立足日常生活需要加强业态保障,完善超市、便利店网络,支持传统商场向“一店多能”邻里中心转型[8] - 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发展即时零售模式,推广共同配送、无人配送等提高末端效率[9] 优质商品服务供给丰富 - 优化商品和服务质量,引导企业建立高标准供应链管理系统,提升消费者体验[10] - 扩大多元化商品供给,促进国货“潮品”消费,扩大进口消费,发展品质电商,保障农产品消费[10] - 深化商旅文体健融合,开展“购在中国”活动,支持商业与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协同联动[11] 城市商业运行保障强化 - 完善应急保供体系,建立城市应急保供预案,提升供应链韧性,支持“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12] - 打通循环流通渠道,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加强二手商品流通网点建设[12] 城市商业空间利用优化 - 推动存量设施改造,支持商业设施纳入设备更新及城市更新行动,开展“一店一策”改造[13] - 强化新兴技术赋能,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完善商圈大数据平台功能,推广“人工智能+消费”场景[13][14] 城市商业发展规划完善 - 科学规划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合理确定供给规模,避免重复建设[15] - 确保规划落实落地,推动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定期开展效果评估[15] - 动态优化城市商业设施供给,对商圈坪效及出租率开展监测,防范存量风险[15] 城市商业管理体制健全 - 深化党建引领,推动步行街等市场主体加强党的建设,服务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16] - 加强公共服务,建立工作联动机制,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支持共管共治模式[16] - 规范市场秩序,制定合理监管标准,构建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16] - 强化财政支持,统筹使用中央财政资金,落实小微企业税费优惠,支持商业地产发行REITs[17]
美国支付巨头试水稳定币结算!西联汇款宣布明年推出USDPT,而VISA支持现有稳定币
华尔街见闻· 2025-10-29 20:44
西联汇款稳定币战略 - 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推出基于Solana区块链的美元支付代币USDPT [1][2] - 将与Anchorage Digital Bank合作建设数字资产网络 为其遍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5亿客户提供加密货币出金服务 [1][2] - 选择Solana是因其为构建机构级稳定币平台的正确选择 整套系统将基于Solana区块链构建 [1][2] Visa稳定币业务进展 - 将在四条区块链上新增支持四种稳定币 涵盖两种货币并可兑换超过25种传统法定货币 [1][3] - 第四财季与稳定币关联的消费卡服务全球消费支出同比增长四倍 月度交易量已突破25亿美元年化规模 [1][3] - 自2020年以来已促成价值1400亿美元的加密货币和稳定币流动 下一步重点将是拓展面向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的稳定币服务 [3] 行业趋势与市场背景 - 美国稳定币市场规模达3115亿美元 预计2028年将达到2万亿美元 [1] - 支付平台Zelle的母公司宣布将推出稳定币以加速跨境支付 MoneyGram在哥伦比亚整合其加密应用为当地用户提供USDC钱包 [4] - 传统支付平台日益将区块链技术视为跨境汇款解决方案 认为其相比传统支付轨道更快速、成本更低且透明度更高 [4] 其他相关企业动态 - 沃尔玛旗下金融科技公司OnePay计划最早于今年通过与Zerohash合作 在其平台上增加比特币和以太坊交易功能 [5] - OnePay已成为苹果应用商店排名第五的免费财经应用 与PayPal、Venmo和Cash App等金融科技巨头并列 [5]
林伯强:区块链可以赋能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能源思考
第一财经· 2025-10-29 20:32
区块链技术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应用背景 - 绿色金融政策完善和金融工具创新推动投融资渠道多元化,产业低碳转型导致绿色投融资需求快速增长[1] -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信贷机制不健全、标准不完善、覆盖范围有限、产品创新不足及风险监管能力不足等挑战[1] - 2023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推动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发展[1] 区块链技术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应用现状 - 自2016年绿色金融政策提出后,区块链技术逐渐应用,2018年建立首个区块链绿色产业金融科技服务平台[2] - 截至2022年,73.17%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业务中使用科技手段,其中19.52%取得明显收益[2] - 区块链在绿色债券领域应用可降低近10倍发行成本,标准流程发行成本约645万美元,自动化后降至约69万美元[2] - 目前应用尚处试点阶段,存在平台建设不完善、主体参与度低、监管体系不健全及模式不成熟等问题[3] 地方政府层面的应用实践 - 绿色项目融资与监管方面,衢州"衢融通"和湖州"绿贷通"平台利用区块链实现资金配置和监管,政府信用背书保障项目真实性[4] - 碳交易与碳账户管理方面,深圳"低碳星球"个人碳账户和湖州"绿贷通"企业碳账户运用区块链透明性和可追溯性减少欺诈行为[4] -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方面,湖州"绿贷通"开发绿色债券、保险、基金等产品,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条款降低操作成本[5] - 绿色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湖州银行打造"湖州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通过数智化ESG评价模型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5] 企业层面的应用实践 - 科技企业构建去中心化数据共享平台,如蚂蚁集团"蚂蚁链"和国家电投"融和e链",实现绿色项目数据实时上传验证和共享[6] - 智能合约应用于绿色债券自动发行、付息和赎回,降低操作成本和风险[6] - 碳交易与碳资产管理方面,区块链透明性确保交易真实公正,如中国华电通过低碳数智化管理平台优化碳资产[6] - 绿色信用评价与风控方面,区块链技术构建信用体系,收集分析企业环保行为数据,提供信用评分和风险评估服务[6] 区块链技术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优势 - 企业角度:分布式账本和加密技术提升碳账户数据处理能力,助力碳资产管理环保策略制定[7] - 金融机构角度:区块链解决"漂绿"问题,分布式账本技术促进透明标准化交易,提升绿色资源处理能力[8] - 政府市场角度:区块链可编程脚本自动化执行合约,简化产品发行交易结算流程,提高数据可信度,满足多样化需求[9] 区块链技术在绿色金融领域应用的挑战 - 技术性能方面:公有区块链交易处理速度低、存储容量不足,吞吐量低、延时高影响交易实时性[10][11] - 安全监管方面: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数据隐私保护挑战,合规性风险增加企业经营成本[12] - 能耗问题:区块链需要大量电力消耗,新型共识机制如PoS和PoA在技术成本方面仍面临挑战,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导致运行不稳定[13] 推动区块链技术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 - 技术优化:根据绿色金融业务场景需求选择共识机制,低信任高并发场景采用PoS、DPoS算法,高安全要求场景采用PoW、PBFT算法[14] - 法律监管:制定适应区块链特点的法规,明确监管主体和协作机制,运用区块链创建监管平台实现数据汇总分析预警[15] - 政策激励: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环境规制措施,降低金融机构初期投入成本,将区块链技术应用纳入核心考核指标[16][17]
关于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思考|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29 18:11
文章核心观点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应对当前严峻复杂国际经济形势、促进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关键战略选择 [1][2] - 金融服务业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进程中扮演着参与者和推动者的双重角色,承担关键支撑作用 [2] - 需要通过塑造健康金融环境、提升金融软硬件供给能力、稳步推进金融内涵式发展来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2] 塑造健康金融环境 - 在更高水平上完备法律法规体系,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如2024年4月4日《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2025年1月7日《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5年1月10日《国务院关于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的规定》 [4] - 突出公平属性的规则制定是保证金融体系健康运行的骨架支撑,完善了跨区域市场监管机制和法律协调机制 [4] - 系统规划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基础性制度框架,深化了金融业服务内涵 [5] -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发展改革委、原银保监会于2022年4月发布《关于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推进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的通知》,建立健全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 [7] 提升金融软硬件供给能力 - 金融业通过构建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硬件"保障,涵盖金融资产登记托管系统、清算结算系统、交易设施、交易报告库、重要支付系统和基础征信系统服务平台六大核心组成部分 [9] - 以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引领金融基础设施自主可控,优化政府部门统筹能力,提升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水平 [10] - 金融业在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软件"保障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涵盖法律环境、机构治理、财务准则、反洗钱、投资保护和金融监管等环境制度安排 [11] - 通过统一治理框架、完善市场制度和规则、稳定可预期的政策营造统一规则、统一监管、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和充分开放的软性环境 [11] 金融服务创新与效能提升 - 金融业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服务机制,充分发挥金融网络效应,通过专项金融、差异化金融以及数字化金融等服务畅通金融服务地方经济 [5] - 金融机构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开发个性化、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实现跨行业、跨地域、跨品种交易 [11] - 智能投顾等金融科技应用可满足投资者个性化需要,强化资金和资源匹配性,挖掘更多潜在资金流入市场 [12] - 跨部门协作监管机制持续优化,监管边界更加清晰,各监管环节协同效能更为有效,增强了金融监管体系整体运行效率 [12]
新华财经晚报:国家外汇局推出3方面9条政策措施服务跨境贸易
新华财经· 2025-10-29 18:08
外交关系与高层沟通 - 中美两国元首将于10月30日在韩国釜山举行会晤,就战略性、长远性及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深入沟通 [1] - 外交部表示愿同美方共同努力推动会晤取得积极成果,为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作出新指引、注入新动力 [1] 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 中国正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坚定不移扩大金融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1] - 欢迎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投资兴业 [1] - 北京证监局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北京市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实施意见》,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3] 跨境贸易与外汇政策 - 国家外汇管理局推出3方面9条政策措施服务跨境贸易,包括推动贸易便利化政策“双扩围”、支持贸易新业态结算便利“再升级”、助力服务贸易资金使用“提质效” [2] 交通物流与基础设施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506亿人次,同比增长3.1% [2] - 完成营业性货运量432.5亿吨,同比增长3.89% [2] - 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35.7亿吨,同比增长4.6% [2] - 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6万亿元 [2] - 四川计划在2025-2027年投资800亿元以上新改建农村公路3万公里,提升农村交通基础设施 [5] 商业与消费促进 - 商务部等部门印发《城市商业提质行动方案》,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城市商业体系中的应用 [2] - 方案提出完善城市商圈大数据平台功能,拓展客流量、营业额监测范围,推广“人工智能+消费”场景 [2] 科技创新与算力支持 - 科技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开展创新积分制“揭榜挂帅”工作,推动科技金融体制建设 [3] - 武汉发放首批算力服务券,设立总额不低于1000万元的算力服务券,对企业使用算力服务费用给予50%最高20万元补助 [4][5] 能源市场与绿色电力 - 2025年1-9月,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达492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63.4% [3] - 跨省跨区交易电量119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 [3] - 绿电交易电量23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6% [3] 国际市场动态 - 澳大利亚2025年三季度CPI同比涨幅为3.2%,高于二季度的2.1%和市场预期的3% [6] - 美国微软公司与OpenAI签署新协议以巩固合作关系 [7] 金融市场表现 - 中国A股主要指数上涨,上证指数涨0.7%至4016.33点,深证成指涨1.95%至13691.38点,创业板指涨2.93%至3324.27点 [8] - 恒生指数下跌0.33%至26346.14点 [8] - 在岸人民币询价收于7.0991,下跌1点 [8] - COMEX黄金上涨1.22%至4031.5美元/盎司,COMEX白银上涨2.15%至48.34美元/盎司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