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漫画”美景中享受文旅优惠
金融时报· 2025-08-14 10:16
旅游行业 - 云和梯田景区于2024年2月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丽水市仅有的两个5A级景区之一 [2] - 景区以"三千三万"为特色亮点,包括千年历史、千米落差、千层梯田以及万亩杜鹃、万亩云海、万亩竹林 [2] - 2018年以来当地投入资金完成游客中心综合体、观云索道、世界梯田博物馆、配套酒店等提升项目,显著改善景区游览完整度 [2] 金融支持 - 农业银行浙江丽水分行累计为云和梯田景区提供贷款近3.5亿元,支持农文旅融合发展 [3] - 2023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旅游等消费服务行业的信贷投放,农业银行据此推出文旅消费惠民活动 [3][4] - 该行组建专项金融服务团队驻点景区,提供信用卡办理、分期优惠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实现"即办即享" [4] 消费促进 - 农业银行推出"农情惠聚·特色畅享"活动,覆盖门票、餐饮、民宿、衍生品等消费场景,为持卡人提供优惠 [4] - 暑期游客量显著增长,景区成为周边游客避暑首选地,游客反馈消费优惠直接提升消费意愿 [1][4]
郭永航到从化区增城区开展专题调研并督导检查防汛防台风和疫情防控工作
广州日报· 2025-08-14 09:34
产业发展与集群建设 - 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和品牌塑造,面向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以提升核心竞争优势 [3] - 积极融入“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依托东部中心、北部增长极等重大平台提升经开区发展能级 [3] - 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3] - 全力推动重点产业扩量提质,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 文旅体融合与乡村振兴 - 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体育小镇,策划举办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活动,推动“体育+旅游”、“赛车+文化”深度融合 [3] - 串联沿线旅游景点、驿站、绿道碧道、美丽乡村和经济节点,加速农文旅融合步伐 [3] - 打造现代化岭南新乡村的标杆示范,将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3] - 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和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展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气象 [5] 经济增长与市场促进 - 全力以赴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5] - 紧盯全年目标任务不放松,加大经济调度力度,全方位挖潜提质增效 [5] - 加力提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拓场景、促消费 [5] - 多措并举优服务、稳外贸 [5] 城市发展与品质提升 - 以承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为契机,有力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 [5] - 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5] - 深化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 [6]
【人民日报】黑龙江妇女发挥优势助力农业科技创新、提质增效 黑土地上绽放巾帼风采
人民日报· 2025-08-14 08:04
粮食产量与增长 - 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突破1600亿斤 同比增长42.7亿斤 总产量和净增量均居全国第一 [1] 种业创新与品种培育 - 通过科技攻关育成8个水稻新品种 填补建三江生态区无自育审定品种空白 [2] - "三江系列"水稻新品种累计种植400多万亩 每亩增产50多公斤 为农户增收上亿元 [2] -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推广农业生物技术应用与产业化 推进优质水稻/大豆/玉米等品种选育 [2] - 开展航天育种培育蔓越莓新品种 首批种子于2022年随神舟十四号进入太空 预计2025年结果 [5] 农业技术突破与创新 - 成功嫁接茄科植物百余种 实现多年生产四季结果 提高果蔬生产效率 [3] - 引进驯化65种南方特色果树 攻克温湿度精准调控技术壁垒 [3] - 建立亚洲规模领先蔓越莓种植基地 年产3000吨 销售收入近8000万元 [5] - 自主攻克水肥调控难题 建立智能喷灌系统 优化授粉流程 [5] 智慧农业与科技应用 - 构建"空—天—地—人"立体监测体系 通过卫星/无人机/监测站实现农田数据实时监控 [4] - 水稻种植每亩综合成本降低60元以上 每亩产量提高约30公斤 [4]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9.1%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8% [5] - 开发"云上认养"模式 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实现农田云端认养与全流程监控 [6] 农文旅融合与渠道拓展 - 打造稻田画/彩虹桥/风车等景观 形成网红打卡点 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6] - 培养女性"田间主播" 通过电商赋能实现妇女增收 2023年开展助农活动200余场 [3][6] - 专业合作社带动157户参与 通过直播/农家乐/民宿等业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7] - 开展稻田音乐节/青年交友联谊会等活动 增强游客农业体验与乡村吸引力 [7]
浙川携手平台打造“寻鲜雅江”之旅 松茸为媒串起农文旅新链条
每日商报· 2025-08-14 06:59
雅江县松茸产业概况 - 雅江县拥有38 16万公顷森林和196种野生大型真菌 其中松茸 黄虎掌 黑虎掌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1] - 作为"中国松茸之乡" 雅江县年产松茸800至1000吨 占全国总产量的15% [1] - 2024年全县食用菌综合产值达4 5亿元 从业人员超1 4万人 农文旅融合带动户均增收超4万元 [8] 产业园区建设 - 建成7763平方米的现代化"雅江松茸产业园区" 集交易 展销 体验 美食于一体 [2] - 吸引顺丰 京东 中国邮政等50余家商户 10余家快递企业和200多家经销商入驻 [2] - 联动携程集团升级精品民宿 串联帕姆岭 木雅藏寨等特色村落打造农文旅融合场景 [2] 物流与科技应用 - 全国首个松茸无人机运输示范基地落户雅江 顺丰投入120架无人机设立7个飞行营地 [3] - 通过"冷链车+航空干线+落地配送"模式实现成都即日达 全国超200城次日达 [3] - 发放1万张88元物流优惠券降低农户运输成本 [3] 数字化管理 - 创新打造"五云一码"平台 为每颗松茸配备数字身份证实现全程可追溯 [4] - "雅茸办"平台将企业开办流程从80天压缩至16天 实现零跑动 [4] - 联合科研院所搭建大数据分析系统 AI图像识别可精准判断松茸等级与新鲜度 [4] 电商与品牌营销 - 与杭州品牌"松鲜鲜"合作推出联名松茸调味品 开发20余款创意产品累计销售额破千万元 [6] - 京东商城开设专卖店 并在有赞 抖音等平台构建全渠道销售矩阵 [6] - 产业园内设5个标准化直播间 政府提供销量补贴 单场直播销量破万单 [6] 品牌价值提升 - 通过"邂逅雅江·畅享茸香"等节会活动 将"雅江松茸"品牌价值提升至16 67亿元 [7] - 制定全国首个《松茸鲜品流通标准》 核心产区松茸资源密度提升20% [7] - 打造"寻真之地"文旅IP 将松茸转化为体验藏地文化的味觉钥匙 [7]
黑土地上绽放巾帼风采
人民日报· 2025-08-14 05:50
粮食产量与增长 - 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突破1600亿斤 同比增长42.7亿斤 总产量和净增量均居全国第一 [1] 种业创新与品种培育 - 通过科技攻关提升稻米品质 育成8个水稻新品种 填补建三江生态区无自育审定品种空白 [2] - "三江系列"水稻新品种在黑龙江及周边地区累计种植400多万亩 每亩增产50多公斤 为农户增收上亿元 [2] - 黑龙江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培育壮大种业科技领军企业 打造种业创新基地 推广农业生物技术应用与产业化 [2] - 开展生物育种产业化 推进优质水稻 大豆 特色玉米等突破性优良品种选育 [2] - 尝试航天育种培育蔓越莓新品种 2022年种子随神舟十四号进入太空 预计2026年结果 有望培育出更高产 抗病性更强 口感更好的品种 [5] 农业科技与智慧农业 - 构建"空—天—地—人"立体监测体系 天上有遥感卫星 空中有无人机巡田 地面有固定监测站 所有数据汇总到信息中心 [4]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99.1%和70.8% [5] - 每亩水稻综合成本降低60元以上 每亩产量提高约30公斤 [4] - 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采用无人农机群作业 智能育秧工厂使用智能播种流水线 数据指挥中心实时呈现水文气象等数据 [4] - 自主攻克水肥调控难题 建立智能喷灌系统 联合科研院所优化授粉流程 [5] 特色作物与技术创新 - 成功引进并驯化65种南方特色果树 攻克温湿度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壁垒 包括单串重量超百斤的北方香蕉和北方荔枝树 [3] - 嫁接果蔬实现多年生产 四季结果 大大提高果蔬生产效率 可同时嫁接西红柿 枸杞 人参果等百余种茄科植物 [3] - 建起亚洲规模领先的蔓越莓种植基地 年产3000吨 销售收入近8000万元 [5] 农文旅融合与电商发展 - 打造"云上认养"新模式 通过微信小程序一键认养真实农田 手机24小时云端监控查看农作物从插秧到收割全过程 [5][6] - 培养女性"田间主播" 闯出"电商赋能+妇女增收"特色发展之路 [6] - 借助电商直播帮村里大米打出知名度 带动200多名妇女学做直播 开农家乐 当导游 办民宿 [7] - 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丰富旅游元素 如巨型稻田画 彩虹桥 风车等网红打卡点 [6] - 开展乡村稻田音乐节和青年交友联谊会 吸引游客体验种稻 收稻 品鉴美食等活动 [7] 科研团队与农户指导 - 由17名女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科研团队 平均年龄32岁 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全国巾帼文明岗等称号 [3] - 2023年组建巾帼助农助企服务队 在现代种业 智慧农业 黑土地保护等方面对种植户进行一对一指导 年均开展活动200余场 [3] - 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活动 每个生产阶段深入田间地头 通过集中培训与入户指导将智慧农机操作等技能教给农户 [4]
新华视点|新经济浪潮下的多元发展之路
新华网· 2025-08-13 16:11
新经济业态创新 - 沙漠经济通过"帐篷+市集"业态链接 实现资源与消费场景深度整合并带动周边产业辐射发展[4][5] - "青春漠漠搭"IP融合大漠、黄河、星空特色资源 打造青年文旅消费新场景[7] - 24小时消费场景催生沙漠咖啡师、越野车驾驶员、追星猎人等新职业群体[10][12] 农文旅融合发展 - 新疆伊犁采用彩稻种植技术形成稻田画景观 日均接待游客约2000人次[17][20] - 宁夏隆德县发展冷凉蔬菜产业 7000亩拱棚辣椒进入采收旺季[18] - 宁夏中宁县规模化种植南瓜4000亩 通过特色农业实现增效增收[13][16] 青年消费趋势 - 青年旅行消费呈现深度体验和多元场景需求 推动旅游新潮流发展[8] - 沙漠旅游提供越野、观星等体验式消费 满足年轻人破除同质化旅行的需求[10][14]
南农晨读 | 赶海
南方农村报· 2025-08-13 09:33
土壤普查 - 广东省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内业测试化验工作 涉及94万多个土壤样品 [12] - 工作历时1年半 2023年下半年启动 2024年12月完成检测 2025年7月通过国家级验收 [9][12][13] - 测试结果将作为普查数据基座 直接影响全国土壤健康状况评估成果 [8][14] 海洋经济 - 茂名博贺渔港8月16日举行开渔节 延续千年渔业传统和疍家文化 [20][21] - 当地依托岸线优势发展海洋经济 推动现代渔业和种业高地建设 [34][35] 乡村振兴 - 梅州推动特色农产品产业化 深化农文旅融合 加快典型镇村建设 [32] - 阳江重点发展海洋水产鱼苗产业 目标打造全国海洋种业高地 [35] - 肇庆促进城镇村三级协同建设 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38] 特色产业 - 江门新会与广西宁明协作推出陈皮星油藤茶系列产品 进入大湾区市场 [49][51] - 产品通过粤桂协作推介会打开销售渠道 实现产销无缝对接 [51][52] 文旅融合 - 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出现民间乐队 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发展音乐文化 [25][26] - 茂名以"大景区"定位推进文旅项目 通过"村BA"等活动引流 [37]
看农文旅融合“七十二变”
苏州日报· 2025-08-13 08:14
一株荷花,点亮一个市集,盘活万亩荷塘,催生一年一季的"荷香经济";一家民宿,依托一个家 庭,形成一个品牌,拓宽了四季轮回的农产品销路;一间村咖,深耕一方水土,融合湖山优势,重构了 一个村的文化密码…… 苏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促进农业、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吸引市场、人 才、技术向乡村聚集,推进乡村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乡 村。 如今,在苏州,乡村更美了、村民增收了、产业升级了。 千村美居 左手"田野",右手"浪漫"——吴江震泽众安桥村,稻田与民房之间一块"318此生必驾"标牌,向游 客诠释着一个村落的生活美学。 头枕318国道,东距上海120公里,北距苏州市区50公里,南距杭州100公里,众安桥村的自驾游优 势可谓得天独厚。上个周末,在村里放松了两天,上海游客钟先生一家准备返程。"在这里放空的感觉 很好,很舒适,等空了还要来。"钟先生还要来的理由,有开阔的农田、清澈的河道以及齐全的配套设 施等。 近年来,众安桥村以"水韵桑田稻花香"为主题,重点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村容村貌上下功夫。环 境好了,村里进一步整合文化、旅游以及农业资源,形成一系列极具特色的 ...
河北赞皇:山地农业储绿富农
经济日报· 2025-08-13 07:26
山地特色农业发展 - 赞皇县探索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路径 创建66个和美乡村 占全部村庄33% [1] - 鲍家滩村转型发展樱桃产业 种植面积近1万亩 采摘旺季日接待游客5000人 [2] - 全县培育大枣 核桃 樱桃 酸枣仁等特色食品产业集群 林果面积达100万亩 总产值29亿元 [3] 产业转型升级 - 枣业转型发展酸枣产业 建设10个示范基地3000亩 培育6个农业产业园 全县酸枣种植面积达23万亩 [4] - 酸枣亩收益从4000元提升至2万元 任家洞村集体收入保底30万元 [4] - 引进酸枣仁精深加工项目投资3500万元 年产能300万盒产品 100多吨提取物 [4] 产业链延伸与品牌建设 - 2023年发布"赞皇酸枣仁"区域公用品牌 形成品牌矩阵 [5] - 年加工酸枣30万吨 产酸枣仁7000吨 年产值50多亿元 带动300多家专业公司 1100多加工户 [5] - 开发酸枣芽茶 酸枣仁粉 酸枣仁膏等系列产品 [5] 农文旅融合发展 - 松会村发展葡萄种植2100亩 年产量3150吨 建设葡萄酒度假小镇项目 [7] - "向云端"露营地36个帐篷 "五一"假期以来营收达300万元 [7] - 蕊源蜜蜂博物馆接待研学学生1.2万人次 配套1000多亩中华蜜蜂种蜂场 [8] 经济效益与产业规模 - 2024年接待游客562万人次 旅游总花费65.4亿元 [8] - "五一"假期接待游客82.6万人次 旅游花费5.78亿元 同比增长80.6% [8]
提前品美食、赏演出,大兴区第25届采育葡萄旅游文化季即将开幕
新京报· 2025-08-12 20:16
活动概述 - 大兴区第25届采育葡萄旅游文化季将于8月17日开幕 [1] - 现场将开展"葡香秀韵"时尚秀和采育数字时尚沙龙等活动 [1] - 正式发布大兴区采育数字时尚小镇发展愿景 [1] 区域资源与特色 - 采育镇地处京、津、冀黄金交会点 农文旅资源丰富 [1] - 以特色葡萄种植闻名 [1] 活动内容安排 - 8月16日采育食集与"国潮"集市率先亮相 [1] - 为市民提供采育特色美食、消夏啤酒和文创展示等内容 [1] - 市民可边品美食边赏演出 体验"数字+时尚"的小镇风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