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南山“甜蜜盛宴”今日开启 今年全区荔枝产量预计达5000吨,妃子笑率先上市
深圳商报· 2025-06-05 01:01
南山荔枝产业概况 - 2025年度南山荔枝预计总产量达5000吨,早熟品种妃子笑6月5日上市,中晚熟桂味、糯米糍6月15日登场,采摘期持续至7月上旬 [1] - 全区荔枝种植面积2 25万亩,平均成花率达90%,核心产区西丽果场三大基地管养荔枝树2万余株,预计产出妃子笑10万斤、桂味与糯米糍各30万斤 [2] - 南山荔枝是深圳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糯米糍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超24%,可食率高达81 5% [2] 产业升级与文化赋能 - 99棵百年古树拍卖实现100%成交,标志产业从传统农业向"文化IP+科技赋能"现代化范式跃迁 [1] - 荔林公园1 7公里古荔步道串联百年古树群,2025年文博会推出IP形象"小糯""小桂""小妃",推动地理标志产品向文化符号转型 [3] - 西丽果场探索"农业种植+文化体验+品牌营销"新业态,形成超大城市农文旅融合的"南山范式" [3] 产品品质与市场认可 - 南山荔枝2006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以焦核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优的品质享誉全国 [2] - 糯米糍品种果肉饱满、甜度出众,果核极小,具有显著市场差异化优势 [2] - 拍卖会吸引40余家企业竞拍,反映市场对高端荔枝产品的强烈需求 [1]
江苏:时令水果飘香 点燃“尝鲜经济”
新华财经· 2025-06-04 19:34
时令水果市场表现 - 苏州树山村杨梅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 今年预估产量约120万斤 目前呈现供不应求态势 [1] - 苏州市国家枇杷原种基地日均销量达4000斤 显示强劲消费需求 [1] - 宜兴康美乐食品青梅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0% 反映海外市场扩张 [2] 出口贸易动态 - 苏州东山镇白沙枇杷成功出口新加坡 84盒首批启运 显示国际市场需求 [2] - 康美乐食品1500吨青梅腌制产品获海外客户预订 计划2个月后出口 [2] 农文旅融合效应 - 树山村通过"树山三宝"品牌打造四季主题活动 2023年接待游客131万人次 旅游收入超1.5亿元 [3] - 金满庭农业园带动周边农家乐消费 端午假期出现持续客流高峰 翻台率显著提升 [2] - 树山村民宿因杨梅季实现满房 形成"采摘+餐饮+住宿"消费链条 [2] 供应链与销售模式 - 树山村采用预定销售模式 杨梅产品提前锁定客户 [1] - 无锡滨湖区设置水果疏导点 通过现场体验促进即时消费 [1] - 枇杷基地采用"采摘+快递"组合销售 适应多元化渠道需求 [1]
怀柔创城“绣花功”:街巷焕彩、乡村兴业
新京报· 2025-06-04 16:40
老城治理蝶变焕新 - 怀柔老城区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实现蜕变,包括整治132条背街小巷,大幅提升街巷环境水平 [2] - 滨湖中街整治后成为精品背街小巷典范,包括重铺路面、施划停车位、安装文化墙和打造休息平台 [2] - 2024年完成25处城区道路优化,对18处路口实施非机动车一次性左转改造,提升通行效率 [2] - 自2018年以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3个小区、153栋楼、75.88万平方米,解决外墙破损、管道老化等问题 [4] 农村产业全面发展 - 大周各庄村打造无违建村,通过硬化、绿化改善环境,发展"衣食在周"特色农业品牌和"渔阳郡·四时里田园"项目 [5] - 建起"渔阳郡·易田间"农产品展示体验中心,吸引近千名知识青年进村创业,带动农业和旅游产业升级 [5][6] - 杜连辉改造10栋闲置大棚为水培技术大棚,开发研学课程,年接待学生5000余人次,产值约75万元 [7] - 肖彤开设老木匠villa民宿,结合乡村特色,吸引游客,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7] 文明创建成果转化 - 怀柔区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区称号,城乡地区实现可感可触的文明蜕变 [1] - 老城区焕发新生,农村地区厚植根基,形成城市与乡村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1][5] - 新业态如民宿、"村咖"、特色农场涌现,农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 [7]
南农晨读丨新丰佛手瓜熟了
南方农村报· 2025-06-04 10:32
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 广州加速城中村改造并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整治 [4] - 汕头规划建设风貌示范带 挖掘山海风光及潮汕民居特色资源 [4] - 河源建设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聚焦"土特产"产业开发 [4] - 梅州推动耕地规模经营 构建"良田集中+产业集聚"新格局 [4] - 东莞强调城中村改造需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 [4] - 中山探索连片改造 促进农文旅融合 [4] - 江门全域打造典型镇 提升重要通道沿线风貌 [4] - 湛江推动科技下乡 助力乡村特色产业 [4] - 茂名强化"美荔天地"运营管理 带动区域城乡融合 [4] 特色农产品产业 - 新丰县1300亩佛手瓜成熟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畅销粤港澳大湾区 [3] - 始兴县竹加工厂获1000万元银行授信 投产后年产2000万把竹扇 带动300户林农户均增收超4万元 [9] 农业技术创新 - 保鲜专委会研发荔枝新技术 保鲜期延长至45天 成本降低66% [5] 水产养殖行业 - 粤海饲料启动"胜夏行动" 覆盖养殖户10000人次 [11] 民俗文化经济 - 番禺区南村镇龙舟活动吸引外地亲友返乡 强化宗亲纽带与地方文化认同 [7]
这里的乡土故事很动人
人民日报· 2025-06-04 07:23
乡村教育发展 - 重庆市山区小学通过组建学生乐队提升艺术教育水平,95后乡村教师庄济学在石印教学点带领21名学生成立"家三年队",并登上五山艺术电影周舞台 [1] - 庄济学调任建坪小学后新建"煤光乐队"等3支乐队,在2017年"星空琴山"音乐节上吸引上千名师生家长观看,并通过网络直播让外出务工家长观看演出 [2] - 建坪小学通过剪纸、纸菜圈等特色课程拓展学生视野,形成美育培养体系 [1] 蚕桑文化产业 - 阳城县寺头乡建成蚕桑研学馆,配套2000亩桑树种植基地和蚕桑文化园,2023年接待研学游客上万人次,带动周边产业创造经济价值1000余万元 [22] - 阳城蚕桑文化系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形成蚕沙产品、桑葚等差异化产业格局 [22] - 电商平台"蚕桑之乡寺头"通过直播推广蚕桑文化并销售农产品 [22] 乡村文化工程 - 阳城县编写覆盖所有村落的"村里那些事儿"丛书,累计形成1500万字资料,收录1300处文物信息和上百项非遗项目 [17][18] - 建成53个乡村文化记忆馆和村史馆,2021年以来接待游客84.3万人次,其中阳北红色文化展馆接待11万人次 [20] - 通过蚕桑研学馆、红色展馆等载体形成"重温革命历史 探寻蚕桑文化"研学路线 [22][23] 城市产业转型 - 越城区对印染、化工产业实施整合重组,腾退1万亩土地,减少污水排放10.28万吨/日,能耗下降85.16万吨标准煤 [9] - 引入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获评浙江省数字经济成效明显区,推动企业数字化智慧化改造 [9] - 通过绿色低碳分区管理提升能源效率,为人居环境改造腾出空间 [9] 运河文化开发 - 越城区仓桥直街改造保留80%原住民,单日客流量达12万人次,引入文创品牌打造"老台门+新业态"模式 [8][12] - 开发"水上游船看社戏"、宋韵水上婚礼等项目,强化运河文化IP吸引力 [8] - 实施河道清淤、水岸绿化工程,25个断面水质连续多年100%达标 [11]
秀英区火山荔枝季农文旅市集端午开市,共绘农文旅消费新图景
搜狐财经· 2025-06-03 07:51
农文旅市集活动概况 - 海口市秀英区火山荔枝季农文旅市集在假日海滩举办 设置四大主题摊位展示区域特色 [1] - 活动融合特色农产品 非遗文化 滨海风情 打造端午佳节盛宴 [1] - 主办方为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包括区委宣传部 旅游和文化体育局 农业农村局等 [10] 秀英旅文摊位 - 发放全域旅游地图 提供火山口 海南热带野生动物园等景点打卡攻略 [3] - 攻略涵盖美食打卡 特色农产品推介等吃喝玩乐一站式服务 [3] 特色农产品摊位 - 展示黄皮 黑豆 莲雾等多样化农产品 火山荔枝王为摊位主打产品 [4] - 秀英区火山荔枝单果重达50克以上 果形饱满通红吸引游客拍照 [4] 文创产品与互动 - 秀英荔场摊位推出萌宝IP荔枝系列 海野熊猫系列文创产品 [7] - 开展"打卡领文创"活动 结合人民日报电子油画屏吸引游客参与互动 [7] - 草编扇子 荔枝玩偶挂件 帆布袋等产品受亲子游客欢迎 [7] 非遗技艺展示 - 东山草编摊位展示单边斜纹 金钱结等传统编织技法 [9] - 非遗传承人通过草编挂件 扇子等作品推广技艺 每件复杂作品需耗时一天完成 [9] - 原材料采用海南灯芯草 技艺传承带动周边妇女就业增收 [9] - 计划推动草编技艺与现代审美融合 扩大产品国际影响力 [9] 活动战略意义 - 通过农文旅市集形式融合传统习俗与潮玩活动 创新旅游消费场景 [9] - 丰富端午节旅游产品供给 促进农文旅推介与消费场景深度结合 [9]
兴农评丨龙舟竞渡,照见广东人独有的精气神
南方农村报· 2025-05-31 11:33
广东端午龙舟文化 - 广东端午龙舟活动包含起龙、夜训、招景、趁景、赛事、龙舟饭等丰富环节,今年因"央视boys"参与热度创新高 [6][7] - 龙舟竞渡体现广东人"宁可煲烂,不可扒慢"的拼搏精神,胜负直接影响村民荣誉感 [10][11][12] - 佛山南海叠滘龙舟赛凭借高难度河道漂移走红,依赖团队精密配合与艰苦训练 [13][14][15] 龙舟民俗的社会价值 - 招景、趁景是龙舟文化内核,体现村际联谊传统,如广州荔湾泮塘与佛山南海盐步持续400余年的龙舟互访 [18][19][20] - 龙舟活动从封闭走向开放,广州猎德村推出商业化龙舟文化嘉年华,首次对外运营龙船饭 [21][22][23] - 龙舟IP融合祭祀、竞技、美食等元素,具有连接社会群体的精神凝聚力 [26][27][28] 农文旅融合政策导向 - 广东省委提出以特色化发展加速农文旅融合,重点打造标杆工程和品牌项目 [24][25] - 广府龙舟作为核心文化IP,可通过创新叙事开发多重价值,推动产业融合 [26][27]
打开城乡消费“新空间”,南通推出12条休闲农业旅游特色线路
搜狐财经· 2025-05-31 01:24
活动概况 - 2025"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专场活动在南通都市农业公园举行 主题为"乡约崇川·筑梦田园" 旨在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农业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业融合 打开城乡消费新空间 [1] - 活动通过地方特色表演《蓝印花》和现代农业招商宣传片展示南通传统艺术魅力与农业现代化成果 [1] 南通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 "苏韵乡情"是江苏省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品牌 重点彰显文化底蕴与乡土风情 南通市近年打造休闲农业精品 推动农文旅融合 产业基础持续增强 成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抓手 [1] - 崇川区作为主城区 积极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 副区长周勇推介"最美田园路"、"农夫市集"、"亲子客栈"等特色项目 [3] 招商与项目进展 - 南通市推出12条融合自然风光与农事体验的特色旅游线路 串联乡村美景、美食与民俗文化 [5] - 重点推介26个休闲农业招商项目 涵盖生态农场、乡村民宿、农事体验园等领域 吸引企业关注 [5] - 落户企业亲近阳光互联网科技实现从传统种植到三产融合跨越 亩产量提高30% 产品远销上海、杭州、广州 并引进车厘子、杨梅等高端水果 计划开发田园研学、亲子农耕、农耕文化博物馆项目 [5] 配套活动与消费促进 - "迎端午、品通味"特色农产品市集为期三天 展示地方特色农产品及非遗剪纸、糖画、棕编等传统技艺 连接传统节日与消费市场 [5]
行走蒙山沂水 传承红色血脉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17:19
文旅产业发展 - 临沂依托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构建精品旅游体系,金融支持助力文旅发展 [1] - 竹泉村旅游度假区通过"整合资源、扩植翠竹、突出水景、活化民俗"模式开发,2009年营业后获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4] - 竹泉村2024年接待游客138万人次,营业收入1.8亿元,员工300余人中200多名为本地村民 [5] 金融支持措施 - 农业银行沂南支行2009年发放500万元贷款支持竹泉村建设,2022年追加1.3亿元授信用于景观和信息化改造 [4] - 农业银行蒙阴支行推出"农家乐"贷款产品,向椿树沟村农户提供10万元资金支持经营扩张 [7] - 农业银行临沂分行创新"金穗沂蒙兴农贷",支持农家乐、民宿等多元旅游业态 [8] - 农业银行为"新琅琊"不夜街区搭建综合结算平台,解决200余家商户资金管理问题 [9] 经济效益 - 竹泉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7年不足4000元增至4.5万元 [6] - 椿树沟村农户通过农家乐和山货销售实现收入增长,从依赖传统农业转型 [8] - "新琅琊"不夜街区规划入驻商户将达1000家,夜间经济带动全链条消费 [9] 项目开发案例 - 竹泉村改造前基础设施落后,现通过旅游开发保留乡土特色,村民月增收3000元 [4] - 椿树沟村因《舌尖上的中国》走红,农户利用自有房产发展农家乐 [7] - "新琅琊"不夜街区结合美食与游船体验,形成沉浸式文化消费场景 [9]
“百千万”何以再造一个新广东?从这份成绩单,读懂背后密码
南方都市报· 2025-05-30 15:12
县域产业 - 广东57个县(市)2024年整体经济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区、2个县(市)获评全国百强区、百强县,57个县(市)实现整体人口净流入 [2] - 肇庆四会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2024年产值102.72亿元(增长12.13%),新型储能产业产值70.33亿元(增长14.34%),电子信息产业产值52.57亿元(增长10.19%) [2] - 广东打造2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4个农业产业强镇,推进10个千亿级及5个数百亿级农业产业集群,茂名信宜市通过头部企业合作推动农产品进驻港澳商超 [3] 海洋经济 - 广东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90个,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6371个(全国第一),桁架类网箱15个(全国第三) [4] - 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累计达1222万千瓦(全国第一),连续4年年度新增并网容量超100万千瓦 [4] 新型城镇化 - 广东57个县(市)2023年以来实现整体人口净流入,124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 [5] - 茂名市2024年末城镇化率48.11%,城镇常住人口301.8万人(较2022年末增加15.84万人),信宜、高州、化州两年新增城镇常住人口11.02万人 [6] - 清远英德、佛冈入选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市),依托产业园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 [6] 基础设施与风貌提升 - 湛江遂溪投入近3亿元融入醒狮文化改造城市,超5亿元完成6个老旧小区改造及21公里道路升级 [7] - 河源连平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串联7个村,阳西县70%乡镇完成典型镇培育,30%行政村完成典型村培育 [9] - 汕尾城区100余栋闲置农房加固修缮,亚洲村、新北村"空心村"转型研学中心等 [9] 农文旅融合 - 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五一"假期民宿一房难求,全省100个乡村旅游点接待游客188.9万人次(同比增长15.5%) [10] 集成式改革 - 粤西成立300多家"强村公司",茂名高州强村公司整合资源发展荔枝、龙眼种植及深加工 [11] - 珠海斗门区"多户联建"村民公寓解决宅基地供需矛盾,入选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 [13] - 全省累计创建7个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7项综合改革试点、13个专项改革试点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