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电力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专家解读丨机制优化与规范运营双轮驱动 电力市场建设再上新台阶
国家能源局· 2025-09-19 14:15
电力市场体系建设优化 - 加强中长期与现货市场交易机制衔接 动态调整中长期交易签约比例要求并完善限价机制 减少趋势性价差影响市场公平交易[3] - 加强电能量与辅助服务市场衔接 推动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与电能量市场联合出清 提升电力系统整体运行经济性[4] - 加强批发与零售市场衔接 通过线上交易平台和零售套餐优化 实现改革红利向终端用户有效传导[4] - 完善新能源入市机制并推动新型主体参与市场 建立可靠容量补偿机制 挖掘各类资源调节潜力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5] 市场运营管理强化 - 规范市场运营机构信息披露机制 建立全流程标准化管理 强化技术支持系统承载能力[6] - 规范市场干预机制 明确干预启动条件实施主体和处置流程 提升干预透明度减少不合理干预[7] - 强化市场秩序监管 应用穿透式数字化监管方式 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保护经营主体权益[7]
制造有“新”力丨虚拟电厂:看不见的“能源指挥官”
新华社· 2025-09-19 12:52
世界制造业大会 - 大会于9月20日至23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主题为“智造世界·创造美好” [2] - 安徽智能制造业发展迅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 新能源与电力系统 - 安徽省马鞍山市供电部门将一家能源投资企业的2.42万千瓦容量分布式电源接入虚拟电厂 [4] - 2025年上半年,安徽省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1203万千瓦,同比增长118.7% [4] - 安徽省正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4]
规划面积约1.88万亩!高明向全球发出电力邀请函
南方都市报· 2025-09-18 22:21
目前,高明区电力产业已汇聚了安恒智能、佛山照明(000541)、天亿电气、聚圣科技、思东利、浩城 电气等100多家企业,并新引进了北控独立储能、万里扬(002434)独立储能、奥文电气等项目。今年6 月,高明区智能输配电控制设备产业集群获评为"2025年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推介会邀请了佛山市浙江省温州市商会的企业代表参会,并为佛山市浙江省温州市商会 颁发了"友好商会"牌匾。未来,高明区将依托友好商会资源,推动温州低压电器企业与高明区智能输配 电产业进一步深化合作。 9月17日,"能聚高明 电亮未来"富湾湖能源电力设备产业园推介大会在高明区举行,面向全国推介富湾 湖能源电力设备产业园投资环境,通过汇聚行业智慧、促进合作共赢,共同推动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创新 发展。 瞄准行业"领头羊"精准招商 打造环两江先行区电力园区标杆 公开资料显示,富湾湖能源电力设备产业园位于荷富路以东、广明高速以北,依托新型电力系统带来的 能源电力设备旺盛需求,借助润泽大湾区算力智谷、高明全域数字化智慧能源示范区建设,激活安恒电 力科技智造园,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端能源电力设备产业园。园区总面积约1.88万亩,近期可开 ...
政策解读 | “规模化建设”——新型储能发展迈向新阶段
政策目标与规模 -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提出到2027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180GW)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2] - 发展目标包括实现新型储能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技术创新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稳居全球前列 [2] 需求端驱动因素 - 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21.71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近60%,风电光伏发电量1.36万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24.9% [3] -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迅速,2025年7月单月用电量突破万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成为新增发电主力军,电力系统对保供应、保安全、促消纳需求大幅提升 [3] 供应端基础与现状 - 截至2025年8月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107.48GW/257.09GWh,在建规模91.93GW/277.01GWh,累计装机规模是"十三五"末的32倍以上 [4] - 技术性能大幅提升,成本显著下降,产业体系完备,为规模化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4] 市场机制建设 - 推动"新能源+储能"作为联合报价主体一体化参与电能量市场交易,有序引导新型储能参与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市场 [6] - "十五五"时期各地市场将向新型储能全面开放,新型储能可公平参与各类市场交易,发挥"一体多用、分时复用"特性 [6] 利用水平与调度能力 - 2025年夏季国网经营区内新型储能可调最大电力达64.23GW,实时最大放电电力44.53GW,较去年同期最大值增长55.7%,顶峰能力相当于近3座三峡水电站容量 [7] - 南网经营区广东12座电网侧储能电站贡献113万千瓦顶峰能力,为电力供应保障做出重要贡献 [7] - 调度机构需科学制定新型储能调度细则,明确调度运行方式和调用区间,储能电站需提升调度使用能力并符合安全稳定运行要求 [7] 价格与补偿机制 - 完善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机制,有序建立可靠容量补偿机制,对电力系统可靠容量给予合理补偿 [8] - 目前现货市场峰谷价差偏低,辅助服务市场容量有限,储能仅靠市场难以获得合理收益,需与抽水蓄能、火电机组等调节性资源统筹考虑容量补偿 [8] - 甘肃省发改委发布征求意见稿,对电网侧新型储能与公用煤电机组给予容量电价补偿,政策路径逐渐明晰 [8] 规划与组织保障 - 各地能源主管部门需坚持规划引领,科学测算本地区调节能力需求,统筹明确新型储能和其他调节资源发展规模和布局 [9] - 每年度需报送新型储能规划建设情况,以平衡新型储能与抽蓄、火电的发展需求 [9][10] 产业发展前景 - 政策明确了未来三年发展目标,让产业界坚定发展信心,新型储能将迎来更加完善的市场生态,实现全面市场化发展 [10] - 在良好市场机制推动下,储能产业将不断创新迭代,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球能源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10]
“十四五”能源成就企业谈丨以电网高质量发展新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蓄力赋能
国家能源局· 2025-09-18 17:58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电网在“十四五”期间通过电网高质量发展,在特高压建设、新能源消纳、科技创新及国际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跨省跨区输电能力提升30%,并网风电光伏装机容量翻3倍,研发投入增长21%,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保障能源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2][3][7][9] 电网基础设施与输电能力 - 累计建成投运41项特高压工程(22交19直),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较“十三五”末提升30% [3] - 夏季最大输送电力超2.25亿千瓦,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装机容量,有效支撑极端天气下12.33亿千瓦的创纪录用电负荷 [3] - 配电网可靠性显著提升,综合供电可靠率达99.950%(较“十三五”末上升0.089个百分点),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9.939%(上升0.082个百分点) [4][5] 新能源发展与消纳技术 - 并网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13.4亿千瓦,是“十三五”末4.5亿千瓦的3倍,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成为第一大电源 [7] - 攻克大电网全电磁暂态仿真等关键技术,建成超大规模新能源大电网运行控制系统,解决超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消纳难题 [7] - 抽水蓄能电站上半年累计发电、抽水超5.3万次,电量超626亿千瓦时,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业态增强系统调节能力 [6][7][8] 电力市场化与资源配置 - 上半年市场化交易电量达24550亿千瓦时,占总交易电量的75.3%,跨省跨区电力交易促进绿电全国范围高效流动 [4] - 通过特高压工程实现清洁能源跨区域输送(如新疆光伏电输往北京、甘肃清洁能源注入粤港澳大湾区) [3][4]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近1700亿元,较“十三五”增长21%,突破800千伏换流变阀侧套管等关键技术,实现特高压核心设备自主可控 [9][10] - 打造千亿级“光明电力大模型”,将负荷转供决策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1分钟,特高压设备状态评估从一周缩至分钟级 [11] - 升级“新能源云”平台加速清洁能源并网,智慧车联网平台接入超百万充电桩,构建全国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 [12] 国际化与技术输出 - 在巴西启动±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惠及1200万民众),为中国特高压技术第三次出海,标志“中国方案”获国际认可 [9] - 在“2025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发布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装备等4项关键科技成果,实现从技术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10]
东方电子(000682) - 东方电子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8
2025-09-18 17:58
储能业务发展 - 储能及新能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07% [2] - 融合三电新技术打造构网型储能技术、台区储能及柔性直流互联装置产品 [2] - 持续研发投入以培育储能及新能源业务 [2] 虚拟电厂业务 - 虚拟电厂技术被鉴定为"整体技术国际领先" [3] - 业务已在国网、南网、发电集团等多场景落地应用 [3] - 烟台市数字化虚拟电厂项目实现常态化运营并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3] - 国家虚拟电厂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推动需求增长 [3] 海外市场拓展 - 产品和服务覆盖东南亚、中东、非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中标尼加拉瓜国家电力负荷调度中心SCADA/EMS项目、老挝国家调度主站项目及秘鲁OMS项目 [3] - 签约阿塞拜疆国家数字化配网项目 [3] - 发挥"源网荷储"全产业链优势推动海外业务 [3]
两大能源装备企业交流!中国电气装备赴东方电气共商合作
中国电力报· 2025-09-18 11:57
公司合作交流 - 中国电气装备总经理闫华锋与东方电气集团总经理张彦军举行会谈 双方就深化合作进行深入友好交流 [1] - 中国电气装备成立以来在经营业绩发展和核心技术突破方面取得进展 [3] - 东方电气集团祝贺中国电气装备在经营管理和重大装备开发方面取得的成绩 [3] 合作领域与方向 - 双方期待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方面发挥领军作用 共同支撑国家战略工程落地 [3] - 推进实验生产基地合作 加强国际驻点交流互动 互通海上风电资源信息 [3] - 拓展储能合作模式类型 深化构网型设备科创合作 促进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 [3] - 共同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助力重大装备"走出去" [3] 企业调研活动 - 闫华锋一行调研参观西电中特和交大许继 实地考察生产车间和实验室 [3] - 详细了解企业经营发展情况 [3] 参会部门与单位 - 东方电气集团战略投资部、产业发展部、科技信息部、东方国际、东方自控、东方电机、东方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参会 [4] -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公司战略发展部、科技创新部、市场部、重大项目办公室 许继集团和储能公司相关负责人参会 [4]
解密“超阶”零碳大楼
中国电力报· 2025-09-18 11:19
大楼实现绿电自给与智慧储能 青岛供电相关负责人介绍,构建"建筑—交通—电网"协同减碳新范式,能在保障供电可靠的同时,实现 能源数字化管理和高效利用,是城市发展转型的新路径。特来电"超阶"零碳大楼则是这一路径的生动实 践,它融合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梯次储能、V2G(车网互动)、智能微网等十项先进技术,不 仅能够实现能源自给自足,还具备向电网柔性送电的能力。 该零碳大楼高116米,地上23层,外观与普通办公楼似乎并无二致。然而,大楼的南、东、西三个外立 面均采用光伏幕墙取代传统玻璃幕墙,总铺设面积约4750平方米。这些幕墙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年发电量预计可达40万千瓦时,犹如为建筑披上了一件高效的"发电外衣"。 9月11日,国网山东青岛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前往特来电刚投运不久的"超阶"零碳办公大楼,对分布式电 源接入点、并网设备运行状态、计量装置及保护系统进行全面检测,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工作人员 同步讲解日常维护要点和安全用电注意事项,帮助特来电提升设备运行效率,降低故障风险。 此前,该"超阶"零碳大楼于8月24日在青岛市崂山区正式投入运行。所谓"零碳",是因为大楼安装了光 伏玻璃,可以输送绿电;而 ...
电力能源行业周报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18 10:34
指数表现 - 2025年9月1日至9月5日期间 电力设备指数上涨7.39% 跑赢沪深300指数8.20个百分点 [2] - 电力设备在申万一级行业31个行业中涨幅排名第1位 [1][2] 行业表现 - 电力能源相关子板块中 锂电专用设备上涨28.77% 电池化学品上涨9.26% 锂电池上涨8.90% 涨幅位列前三 [1][2] - 其他电源设备Ⅲ下跌6.14% 电网自动化设备下跌1.53% 热力服务下跌0.68% 跌幅位列前三 [1][2] 电力工业运行 - 2025年7月全社会用电量1022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2] - 2025年1-7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8633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5% [2] - 2025年1-7月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2480万千瓦 同比增长75.72% [2] - 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1806小时 同比减少188小时 [2] - 电网累计投资3315亿元 同比增长12.5% [2] - 电源累计投资4288亿元 同比增长3.4% [2] 新型电力系统 - 多晶硅料(致密料)平均价格50元/Kg 较上周上涨2元/Kg [3]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 中国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164.3GW 同比增长59% [3] - 新型储能累计装机101.3GW 同比增长110% [3] - 碳酸锂价格7万元/吨 较上周下跌0.26万元/吨 [3] - 截至2025年7月底 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1669.6万台 同比增长57.46% [3] 政策动态 - 工信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强调破除光伏领域"内卷式"竞争 [3] - 政策要求依法治理光伏产品低价竞争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和锂电池产业 [3] - 强化光伏组件和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 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3]
“八新破八题” 高质量建设云南新型电力系统
中国电力报· 2025-09-18 09:48
文章核心观点 - 云南电网公司以“八新破八题”为路径,推动世界一流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电网建设,在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4][8]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优势 - 资源禀赋突出,蕴藏全国约20%绿色能源,新能源远景可开发容量超1.5亿千瓦,新能源装机突破6800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加5497万千瓦 [2] - 区位优势独特,国内送电能力达4215万千瓦,位居全国前列,跨境通过15回线路与越南、老挝、缅甸联网 [2] - 技术力量雄厚,建成世界最先进省级异步送端大电网,形成完备的“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体系 [2] - 应用场景丰富,已形成省内、域内、跨域、跨境“四个市场”,具备多场景联动、全要素集成的示范区条件 [2]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挑战 - 电源结构变化导致供需平衡难,新能源随机性、波动性加大电源出力不确定性 [3] - 形态特性变化导致安全运行驾驭难,新能源渗透率最高达70%,电网向多元双向混合结构转变 [3] - 市场格局变化导致资源配置协调难,“四个市场”加速培育使资源优化配置难度增大 [3] - 技术底座变化导致创新融合支撑难,需加强基础技术改进与新一代技术融合应用 [3]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新举措 - 建立协同新机制破解资源统筹难题,云南省与南方电网高层10次互访,签订全国首个央地共建新型能源体系协议 [4] - 优化电源新结构破解调节能力欠缺,加快大型稳定电源建设,挖掘存量电源调节能力,推进储能和抽水蓄能建设 [4] - 建设坚强新网架破解安全支撑不足,“十四五”南方电网在滇纳统投资超千亿元,纳规500千伏项目60个,相当于再造云南主网 [5] - 拓展高效新市场破解多元利益博弈,统筹“四个市场”用电需求和清洁能源消纳,探索澜湄区域共同电力市场 [5][6] - 构建互动新模式破解电力供需协同,建立政企联动、源网荷储协同保供格局,构筑用能管理“四道防线” [6] - 推行现代新服务破解新型主体接入,发布“绿电招商”十项举措,接入时间平均压减3~5个月 [6] - 应用数智新技术破解科技赋能难题,加大“云大物移智链”应用,建成“1+16”能源大数据中心 [7] - 凝聚攻关新智慧破解创新协同不足,建立“十大技术攻关”体系,支撑“1+2+4”示范区建设 [7]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新成效 - 清洁低碳成色更足,电源装机1.67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1.51亿千瓦全国第一,清洁能源装机及发电量占比均超90%,新能源利用率超95% [8] - 安全充裕基础更实,大电网连续28年安全稳定运行,昆明成为南方电网首个通过安全评估并建成坚强局部电网的城市 [8] - 经济高效特征更显,西电东送超2万亿千瓦时,跨境购售电超800亿千瓦时全国第一,市场化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超75% [9] - 供需协同水平更高,有力应对2021~2023年实际缺电超900亿千瓦时不利局面,实现保供应、促消纳、稳增长“三保三赢” [9] - 灵活智能成效更好,服务新型储能投产547万千瓦,规模南方电网第一,35千伏及以上架空线路实现无人机自主巡检全覆盖 [9]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经验启示 - 政企协同共建是系统推进根本保障,通过“两型”建设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11] - 数智融合创新是突破升级核心驱动,需推动“电、算、数、智”深度融合以提升电网资源配置和风险防御能力 [11] - 市场均衡发展是高效互动重要牵引,需构建经济高效、公平合理的电力市场体系,以价格信号引导资源优化配置 [11] - 培育标准体系是集成应用关键一招,需打造特色技术标准体系并通过重点项目开展验证 [12] - 打造特色示范是突破跃升关键要素,需通过“试点验证、模式凝练、规模推广”路径推动关键技术集群突破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