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产业

搜索文档
逸飞激光携手金羽新能,生态合作加速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
鑫椤锂电· 2025-04-23 15:43
战略合作 - 逸飞激光与金羽新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全极耳固态电池、方形铝壳固态电池的设备研发、工艺优化、市场推广、产业链协同展开全方位合作[2] - 双方团队就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合作事宜进行深入交流,逸飞激光研究院院长与金羽新能CTO代表签署协议[4] 公司技术优势 - 逸飞激光深耕新能源电池与激光应用领域近20年,开发了固态电池电芯装配、模组PACK及智慧物流系统等装备,并实现客户交付[5] - 公司开发高动态激光加工技术、激光加工质量闭环监测系统等新技术,率先将激光微加工技术用于固态电池极片涂层表面处理[5] - 金羽新能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北大共建联合实验室,自主研发"无际"无负极准固态电池、"扶摇"高能量密度半固态电池等产品,已批量导入无人机、eVTOL等市场并实现过亿元交付[7] 产业化进展 - 金羽新能新建GWh产线将于2025年底投入量产[7] - 逸飞激光与金羽新能合作开发的全固态电池产品将于近期交付头部客户[7] 合作协同效应 - 逸飞激光将为金羽新能提供全周期技术支持,协助完成极片段后工序设备开发与工艺定型[8] - 金羽新能优先向逸飞激光采购锂电池生产设备,合作打造固态电池智造标杆工厂[9] - 双方将打通"体系构建-装备研发-工艺创新-场景验证"产业闭环,提升产品性能与市场竞争力[9]
宁德时代第二代钠电池突破:性能比肩磷酸铁锂,成本优势有多大?
鑫椤储能· 2025-04-22 09:26
宁德时代钠电池技术进展 - 公司正在开发第二代钠电池,性能指标接近磷酸铁锂电池,规模化应用后成本将有优势[2] - 钠电池与锂电池结构类似,但能量密度较低,安全性和耐低温性能更优[2] - 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160Wh/kg,充电15分钟可达80%电量,-20℃下放电保持率超90%[4] - 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研发目标为200Wh/kg以上[5] - 钠离子电池已首发落地奇瑞车型,双方推出电池品牌"ENER-Q"[5] 钠电池发展核心原因 - 钠资源丰富(地壳含量2.3%),远高于锂(0.0065%),供应链更稳定[6] - 材料成本低:正极可用铁、锰等廉价金属,负极可用硬碳,电解液成本低于锂盐[7] - 负极可采用铝箔集流体,进一步降低成本[8] - 热稳定性高,适合储能和低速电动车等安全性要求高的场景[9] - 低温性能优异,-20℃下离子电导率比锂高30%以上[10] - 可填补中低端市场,缓解锂资源压力(2030年全球锂需求预计超200万吨)[11] - 生产工艺与锂电池高度兼容,可快速复用现有产线[12] 宁德时代技术路线与产业化 - 正极材料可能采用层状氧化物或普鲁士蓝的改性方案[14][17] - 负极采用硬碳,容量可达300-350 mAh/g[17] - 电解液开发适配钠离子的新型配方,隔膜沿用锂电池技术[15] - 已与奇瑞、哪吒等车企合作测试钠电池车型,推进储能示范项目[18] - 目标通过规模化将成本降至<0.5元/Wh,较铁锂电池低20%[18] - 第二代电池目标能量密度180-200Wh/kg,循环寿命需提升至5000次以上[18] - 利用钠离子扩散系数高的特性,结合CTP技术优化快充性能[19] 市场前景与行业影响 - 短期内难以替代锂电池,但可在储能、低速车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23] - 可能采用钠电池与锂电池混搭的AB电池方案提升性价比[23] - 技术突破将加速钠电池产业化,推动锂/钠电池"双轨并行"格局[23] - 有望重塑中低端动力和储能市场格局,降低对锂资源的依赖[2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3620亿元,归母净利润507亿元,同比增长15%[5] - 综合毛利率24.4%,同比增长5.3个百分点[5] - 经营性现金流970亿元,期末货币资金超3000亿元[5] - 预计2025年神行和麒麟电池在LFP、NCM产品中出货占比将提升至60-70%[5]
全球首款!宁德时代重大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4-21 18:33
核心观点 - 宁德时代在超级科技日上发布多款全球首款电池产品,包括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和"钠新"钠离子电池,展示其在超充和安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1][2] - 超充和安全成为新品关键词,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520公里,峰值功率1.3兆瓦,续航800km,低温性能提升100% [3][4] - 钠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钠新"电池具备175Wh/kg能量密度、500公里续航、10000次循环寿命,将于2024年6月和2025年12月分阶段量产 [6][7] 超充技术突破 - 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是全球首款兼具800km续航和12C峰值充电的磷酸铁锂电池,充电5分钟续航520公里 [2][4] - 电池采用12C超充技术,峰值功率突破1.3兆瓦,1秒补能2.5公里,零下10℃环境下15分钟可从5%充至80% [4] - 采用超晶石墨和智能电解液专线技术,提升锂离子嵌入速度和SEI膜效率,亏电状态仍保持830kW输出功率 [4] 安全技术创新 - 发布"骁遥双核电池"系列,采用双核架构和自生成负极技术,包括钠-铁、铁-铁、三元铁/双三元等组合 [4] - 双核设计类似飞机双发架构,确保动力输出连续稳定,在热失控时能隔离故障区域 [5] - 产品针对智能驾驶时代需求开发,解决电池安全这一智能汽车关键环节 [5] 钠电池产业化 - "钠新"钠离子电池实现车规级规模化量产,具备175Wh/kg能量密度和500公里续航 [2][7] - 通过极端滥用测试不起火不爆炸,零下40℃保持90%能量,支持5C快充和10000次循环 [7] - 24V重卡启驻蓄电池2024年6月量产,动力电池2025年12月量产,首发巧克力换电车型 [7] - 第二代钠电池性能接近磷酸铁锂,规模化后成本优势明显 [7] 钠电池行业前景 - 钠电池可应用于通信基站、低速电动车、电力储能等领域,是锂电池的重要补充 [9] - 2023年全球钠电池市场规模3.2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10亿美元 [9] - 电力储能需求增长推动钠电池发展,百兆瓦级电站占比从2020年23%提升至2024年58% [9] - 储能或将成为钠离子电池最大应用场景,市场空间达万亿级 [9]
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之争
起点锂电· 2025-04-05 14:30
与车企不同,头部电池企业则针对固态电池态度一般,无论是国内的宁德时代还是国外的LG和松下,均没有贸然说出固态电池前景无限之类 的言论,包括研发过程也是被市场逼问"被迫透露"。 因为汽车企业普遍没有制造电池的经验,电池业内专家也指出想要让固态电池产业化、规模化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因此起点锂电认为欧阳明高院士言论正确:"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液态电池和固态电池是共存关系。" 不过即使固态电池未来不会同大家所想那样拥有三头六臂的六边形战士属性,但产业化依旧在推进,并会在2025年实现技术和产能的新进步, 下面起点锂电将从4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固态电池产业化最新进展。 固态电池在实验室中展现出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让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企业看到了未来曙光,这正是这些曙光,让当前处于调整期的锂电池产 业链纷纷押注,2025年各企业纷纷摩拳擦掌,力求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向着2027年前目标前进。 作为最关注固态电池进展的车企,也纷纷以身试水,丰田/日产/本田/现代/奔驰/宝马等一众老牌车企先后建立实验室和中试线,国内车厂一汽/ 上汽/广汽/比亚迪也纷纷展开布局。 一汽王德平在公开场合表示,将于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小批量应用;比亚迪 ...
500Wh/kg电池竞速:锂金属电池挑战全固态共识?(上)
高工锂电· 2025-04-04 18:17
下一代电池技术路线之争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被广泛视为产业共识路线,规划2025年起步逐步攻克硅基负极,2030年后挑战锂金属负极,目标500Wh/kg以上能量密度[1][4] - 硫化物电解质因其接近液态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和日韩企业布局被视为最有希望的候选者[1] - 锂金属电池路径展现出更快进展,在能量密度、大容量电芯开发和实际应用验证上挑战硫化物路线[2][7] 硫化物路线图与挑战 - 硫化物路线图分为三个阶段:2025-2027年实现200-300Wh/kg,2027-2030年冲击400Wh/kg,2030年后挑战500Wh/kg[4] - 硫化物体系存在安全性隐患,与锂金属或水分接触可能释放剧毒硫化氢气体[5] - 硫化物与硅碳负极界面稳定性问题突出,易被还原分解导致阻抗升高[5] 锂金属电池技术突破 - 锂金属负极理论比容量高达3860mAh/g,远超硅基负极的1768mAh/g[8] - 太蓝新能源展示720Wh/kg的120Ah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样品,盟维科技实验室原型达600Wh/kg[9] - 锂金属电池在倍率性能上取得突破,如400Wh/kg下实现6C充电/12C放电[9] 产业化进展与应用 - 盟维科技完成100Ah、420Wh/kg的A样开发,Sion Power 56Ah电芯产线投产[11] - SES AI的100Ah锂金属电池通过中国安全测试,能量密度超350Wh/kg[11] - 锂金属电池在电动航空领域取得突破,欣界能源产品使eVTOL续航提升至48分钟[12][13] 市场与政策导向 - 中国《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明确要求突破400Wh/kg级航空锂电池,验证500Wh/kg产品[14] - 锂金属电池在航空领域的技术优势可向新能源汽车市场延伸,但需解决循环寿命和成本问题[15]
3月份,固态电池“大事件”
鑫椤锂电· 2025-03-31 15:01
-广告- 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 "⭐" ,关注 鑫椤锂电 资讯~ 2025年3月,固态电池领域迎来了众多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不仅标志着技术的突破,也预示着固态电池产 业化进程的加速。 3月18日, 长沙矿冶研究院固态电池材料和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签约。 3月19日, 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近日控股子公司天津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卫 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双方将在固态电池领域内开展合作。 3月20日, 万向一二三发布了单电芯能量密度提高到860Wh/kg的天距半固态电池。 3月20日, 时代汽车宣告其首款半固态电池卡车——搭载福田爱易科的祥菱Q正式发布。 3月21日, 贵州纳维科创有限公司生物碳基固态电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奠基仪式在遵义综保区(新蒲经开 区)举行。 3月6日,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WELION)、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BASF)、长三角物 理研究中心(IOPLY)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和应用下一代固态电池专用电池包技术。 3月8日, 安徽安孚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福建南平南孚电池 ...
便宜量又足的钠电池,正在闷声大发财
雪球· 2025-03-27 15:52
钠电池核心优势 - 成本优势显著:钠电池理论BOM成本低于锂电池(碳酸钠0.3万/吨),当前价格高主要因产业链不完善 [3] - 资源丰富且分布均匀:钠占地壳资源2.75%(锂仅0.0065%),氯化钠易获取且全球分布均衡,避免锂资源的地域垄断问题 [3] - 安全性突出:通过过充放、短路、针刺等测试不起火不爆炸,安全性比锂电高一个数量级,适用于潜艇等特殊场景 [3][4] - 能量密度适用性:能量密度达160(铅酸电池仅30-40),适合替代铅酸电池及储能场景 [3][5] 钠电池技术进展 - 性能突破:比亚迪已实现200Ah电芯容量、10000+次循环性能,MWh级储能系统落地 [7] - 产业化加速:中科海钠全球首发钠电池商用车方案,宁德时代第二代钠电池计划2025年推出,2027年大规模生产 [6][7] - 应用场景扩展:两轮车(雅迪、台铃等布局)、储能电站(三峡能源项目)、A00级车及矿山车辆 [5][8][9] 市场替代潜力 - 替代空间广阔:宁德时代认为钠电池可替代50%铁锂市场,铅酸电池替代需求巨大 [7][5] - 产业链布局完善:上市公司覆盖电池制造(传艺科技、维科技术)、正极材料(振华新材、万润新能)、负极材料(中科电气)等环节 [9] 技术局限性 - 能量密度限制:低于锂电池,对高续航移动电源不适用 [4] - 循环次数待提升:当前更适合换电方案,依赖快充和低成本优势 [4]
【国金电新】锂电行业3月洞察:动储装机高增,钴价涨幅强势
新兴产业观察者· 2025-03-27 10:52
本月行业重要变化: g+ 目录 1.本月洞察 : 硫化锂技术多元并进,专利&降本为量产关键 2.行业景气度跟踪及复盘 ▫ 需求:全球新能源车、储能终端跟踪复盘 ▫ 量&价:1-3月景气度超预期, 原材料多环节成本上涨 ▫ 周期: 行业库存仍处在低位,2025年延续补库行情 3. 复盘:指数及个股走势 ▫ 板块行情回顾 ▫ 重点个股行情回顾 4.投资建议 5.风险提示 摘要 ■ 投资逻辑 行情回顾: 1)锂电: 3月21日,碳酸锂报价7.4万元/吨,较上月下降0.9%;氢氧化锂报价7.0万元/吨,较上月下降0.4%。 2)整车: 2025年2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83万辆,同比+79.6%,环比-6.7%;1-2月累计批发172万辆,同比+48%。 锂电价格: 3 月钴价涨势强劲,正负极积极顺价,电解液原料跌价。 2025 年初至今,锂电材料多环节出现涨价,电解钴月内涨幅近 60% 带动正极、电芯环节涨价,测算部分 有顺价空间;负极原料低硫石油焦成本冲高回落、月内降幅达 21% ,负极测算已基本完成顺价。电解液价格下跌 6% ~ 7% 反映原料 6f 、 DMC 跌价。 2025 年 3 月以来,锂电关联 ...
首个固态电池产业5年行动方案公开,提及三家企业
高工锂电· 2025-03-23 19:25
珠海市固态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 珠海市发布国内首个固态电池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珠海市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征求意见稿)》[1] - 方案明确重点培育能量密度超过350Wh/kg的半固态电池和超过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项目[3] - 计划通过示范项目推动固态电池在储能、具身智能、低空飞行器、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应用[3] - 提出"固态电池+新场景"创新模式以扩大应用范围[4] - 短期目标(2027年前)聚焦关键材料和技术攻坚 设立5家科技创新平台 培育5家影响力企业[5] - 中长期目标(2030年)推动产业化重大突破 实现批量交付和产业规模初步形成[5] 关键企业技术路线 - 欣界能源专注氧化物固态电解质与锂金属负极技术 其"猎鹰"电池能量密度达480Wh/kg 已获亿航智能订单 计划2024年投产5GWh量产线[2] - 高能时代选择硫化物路线 2024年完成20Ah级全固态电芯A样开发 2025年与南孚电池共建300MWh中试产线 分四阶段推进应用[2] - 珠海冠宇未公开技术路线 但实验室样品已展现良好安全性能和循环寿命[3] 工艺设备与产业链布局 - 重点突破超薄固态电解质膜规模化制备技术[5] - 发展低能耗低成本高性能生产设备 包括干法涂布设备、辊压热复合双轧一体机等[5] - 前瞻布局干法电极等下一代生产设备[5] - 加强本地高校固态电池学科建设 鼓励高职院校调整专业设置[5] 资金支持措施 - 聚集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机构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6] - 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融资 支持企业应收账款、仓单质押等融资方式[6]
主题|固态电池:积极信号持续聚积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19 08:36
摘要 2024年以来,固态电池的积极信号持续聚积,结合2025年固态电池行业的重要催化来看,我们认为2025年 是半固态电池成熟产品推出并逐步放量,全固态技术路线逐步明晰并收敛的重要年份。 我们测算2030年全 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42.6GWh,2024-2030年CAGR达到133%。 固态电池可分为 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 四种体系,核心工艺在于 固态电解质成膜环节 。各国 在技术路线和发展程度上各有侧重, 中日固态电池研发与产业化进展领先。 我们将固态电池产业链划分为 上游资源、电池材料、设备、固态电池厂商 以及 下游应用 环节。 图片来源:摄图网(AIGC) 上游资源: 产业化较快的氧化物路线有望带动锆相关需求增长;硫化物及金属锂负极产业化对锂单 耗有望翻倍。 电池材料: 固态电解质先行,关注导电剂、硅负极、半固态隔膜等受益行业β的交集环节。 设备: 今明两年或为固态电池工艺和设备快速发展阶段,中长期看,核心固态电池设备有望量价齐 升。 电池厂商: 产能布局领先、率先规模化生产的企业有望形成竞争优势。 下游应用: 固态电池已成为新能源汽车新一轮技术竞赛的重要方向,人形机器人、eVT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