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电池产业化

搜索文档
德创环保2024年扭亏为盈 围绕“深耕环保、开拓新能源”把握钠电池产业化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09:34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9亿元 同比增长15.4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86.55万元 较去年同期扭亏为盈 [1] - 烟气治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46亿元 同比增长13.11% 占主导地位 [1] - 烟气治理工程收入2.73亿元 同比增长54.43% [1] - 除尘设备收入5755万元 同比增长72.22% [1] - 废盐渣资源化利用处置3594万元 同比增长29.22% [1] - 危险废物处理收入3199万元 同比增长173.48% [1] 业务发展与战略布局 - 2025年将锚定大气治理为重点发展方向 加快全球化版图扩张 [1] - 贯彻"深耕环保 开拓新能源"的核心发展思路 [1][2] - 印度成为首个海外大气治理产品生产基地 实现本土化生产 [2] - 与印度Adani集团签订三个烟气脱硫EPC工程合同 总金额101.36亿印度卢比(约8.66亿元人民币) [2] - 2025年战略聚焦四大方向:大气治理主业 技术创新突破 降本增效 钠电池产业化 [2] 全球化市场拓展 - 坚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火电非电并举"的发展思路 [2] - 在东南亚市场快速扎根 同时拓展高附加值的欧洲市场 [2] - 推动国际业务布局优化和品牌形象提升 [2] 技术创新与研发 - 推进精脱硫水解催化剂 VOCs催化剂 低温催化剂等新产品研发 [2] - "环保+钠电池+氢能"三轨并行研发模式 [3] - 已建成年产3000吨钠电正极材料生产线 致力于建设负极材料生产线 [3] - 开发出高性能电解水制氢用阴离子交换膜 通过2000小时连续运行测试 [3] 新能源业务布局 - 积极推动钠电池项目落地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1] - 专注正负极材料配方优化 聚焦钠电池定制化市场 [3] - 推进高倍率大圆柱电芯开发 抢抓电动两轮车行业机遇 [3] - 目标实现钠电池商业化应用并完成订单交付 [3]
宁德时代第二代钠电池突破:性能比肩磷酸铁锂,成本优势有多大?
鑫椤储能· 2025-04-22 09:26
宁德时代钠电池技术进展 - 公司正在开发第二代钠电池,性能指标接近磷酸铁锂电池,规模化应用后成本将有优势[2] - 钠电池与锂电池结构类似,但能量密度较低,安全性和耐低温性能更优[2] - 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160Wh/kg,充电15分钟可达80%电量,-20℃下放电保持率超90%[4] - 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研发目标为200Wh/kg以上[5] - 钠离子电池已首发落地奇瑞车型,双方推出电池品牌"ENER-Q"[5] 钠电池发展核心原因 - 钠资源丰富(地壳含量2.3%),远高于锂(0.0065%),供应链更稳定[6] - 材料成本低:正极可用铁、锰等廉价金属,负极可用硬碳,电解液成本低于锂盐[7] - 负极可采用铝箔集流体,进一步降低成本[8] - 热稳定性高,适合储能和低速电动车等安全性要求高的场景[9] - 低温性能优异,-20℃下离子电导率比锂高30%以上[10] - 可填补中低端市场,缓解锂资源压力(2030年全球锂需求预计超200万吨)[11] - 生产工艺与锂电池高度兼容,可快速复用现有产线[12] 宁德时代技术路线与产业化 - 正极材料可能采用层状氧化物或普鲁士蓝的改性方案[14][17] - 负极采用硬碳,容量可达300-350 mAh/g[17] - 电解液开发适配钠离子的新型配方,隔膜沿用锂电池技术[15] - 已与奇瑞、哪吒等车企合作测试钠电池车型,推进储能示范项目[18] - 目标通过规模化将成本降至<0.5元/Wh,较铁锂电池低20%[18] - 第二代电池目标能量密度180-200Wh/kg,循环寿命需提升至5000次以上[18] - 利用钠离子扩散系数高的特性,结合CTP技术优化快充性能[19] 市场前景与行业影响 - 短期内难以替代锂电池,但可在储能、低速车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23] - 可能采用钠电池与锂电池混搭的AB电池方案提升性价比[23] - 技术突破将加速钠电池产业化,推动锂/钠电池"双轨并行"格局[23] - 有望重塑中低端动力和储能市场格局,降低对锂资源的依赖[2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3620亿元,归母净利润507亿元,同比增长15%[5] - 综合毛利率24.4%,同比增长5.3个百分点[5] - 经营性现金流970亿元,期末货币资金超3000亿元[5] - 预计2025年神行和麒麟电池在LFP、NCM产品中出货占比将提升至60-70%[5]
全球首款!宁德时代重大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4-21 18:33
核心观点 - 宁德时代在超级科技日上发布多款全球首款电池产品,包括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和"钠新"钠离子电池,展示其在超充和安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1][2] - 超充和安全成为新品关键词,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520公里,峰值功率1.3兆瓦,续航800km,低温性能提升100% [3][4] - 钠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钠新"电池具备175Wh/kg能量密度、500公里续航、10000次循环寿命,将于2024年6月和2025年12月分阶段量产 [6][7] 超充技术突破 - 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是全球首款兼具800km续航和12C峰值充电的磷酸铁锂电池,充电5分钟续航520公里 [2][4] - 电池采用12C超充技术,峰值功率突破1.3兆瓦,1秒补能2.5公里,零下10℃环境下15分钟可从5%充至80% [4] - 采用超晶石墨和智能电解液专线技术,提升锂离子嵌入速度和SEI膜效率,亏电状态仍保持830kW输出功率 [4] 安全技术创新 - 发布"骁遥双核电池"系列,采用双核架构和自生成负极技术,包括钠-铁、铁-铁、三元铁/双三元等组合 [4] - 双核设计类似飞机双发架构,确保动力输出连续稳定,在热失控时能隔离故障区域 [5] - 产品针对智能驾驶时代需求开发,解决电池安全这一智能汽车关键环节 [5] 钠电池产业化 - "钠新"钠离子电池实现车规级规模化量产,具备175Wh/kg能量密度和500公里续航 [2][7] - 通过极端滥用测试不起火不爆炸,零下40℃保持90%能量,支持5C快充和10000次循环 [7] - 24V重卡启驻蓄电池2024年6月量产,动力电池2025年12月量产,首发巧克力换电车型 [7] - 第二代钠电池性能接近磷酸铁锂,规模化后成本优势明显 [7] 钠电池行业前景 - 钠电池可应用于通信基站、低速电动车、电力储能等领域,是锂电池的重要补充 [9] - 2023年全球钠电池市场规模3.2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10亿美元 [9] - 电力储能需求增长推动钠电池发展,百兆瓦级电站占比从2020年23%提升至2024年58% [9] - 储能或将成为钠离子电池最大应用场景,市场空间达万亿级 [9]
便宜量又足的钠电池,正在闷声大发财
雪球· 2025-03-27 15:52
钠电池核心优势 - 成本优势显著:钠电池理论BOM成本低于锂电池(碳酸钠0.3万/吨),当前价格高主要因产业链不完善 [3] - 资源丰富且分布均匀:钠占地壳资源2.75%(锂仅0.0065%),氯化钠易获取且全球分布均衡,避免锂资源的地域垄断问题 [3] - 安全性突出:通过过充放、短路、针刺等测试不起火不爆炸,安全性比锂电高一个数量级,适用于潜艇等特殊场景 [3][4] - 能量密度适用性:能量密度达160(铅酸电池仅30-40),适合替代铅酸电池及储能场景 [3][5] 钠电池技术进展 - 性能突破:比亚迪已实现200Ah电芯容量、10000+次循环性能,MWh级储能系统落地 [7] - 产业化加速:中科海钠全球首发钠电池商用车方案,宁德时代第二代钠电池计划2025年推出,2027年大规模生产 [6][7] - 应用场景扩展:两轮车(雅迪、台铃等布局)、储能电站(三峡能源项目)、A00级车及矿山车辆 [5][8][9] 市场替代潜力 - 替代空间广阔:宁德时代认为钠电池可替代50%铁锂市场,铅酸电池替代需求巨大 [7][5] - 产业链布局完善:上市公司覆盖电池制造(传艺科技、维科技术)、正极材料(振华新材、万润新能)、负极材料(中科电气)等环节 [9] 技术局限性 - 能量密度限制:低于锂电池,对高续航移动电源不适用 [4] - 循环次数待提升:当前更适合换电方案,依赖快充和低成本优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