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消费

搜索文档
IP衍生品行业跟踪:泡泡玛特Labubu3.0现象级火爆,“情绪消费”赛道前景可观
长江证券· 2025-05-05 16: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新品销售热度印证“情绪消费”赛道高增潜力,海外市场高增验证情绪消费全球化潜力,应关注 IP 衍生品赛道龙头品牌势能扩张和传统文具商转型 [4][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4 月 25 日,泡泡玛特官方应用登顶美国 App STORE 购物榜,为首次登顶 [4][7] - 4 月 24 日,泡泡玛特旗下人气 IP LABUBU 在全球发售第三代搪胶毛绒产品“前方高能”系列,引发抢购风潮 [4][7] 事件评论 - 泡泡玛特 Labubu 3.0 现象级火爆,二手市场呈现较高溢价,近 30 日内 labubu 3.0 隐藏款“本我”国内二手价平均近 1200 元(原价 99 元,溢价超 10 倍),成交 1500 + 个;常规款“幸运”二手价平均 205 元(溢价 100% +),成交 7900 + 个,“希望”二手价平均 145 元,成交 6600 + 个;Labubu3.0 美国定价 28 美元,较 1.0 和 2.0 产品高 27%,销售火爆,线下门店出现排队购买热潮 [10] - 泡泡玛特 Labubu 产品线推新能力强、话题性高、持续优化,基础款迭代每年稳定推出基础盲盒款,如 2023 年“心动马卡龙”、2024 年“坐坐派对”、2025 年“前方高能”等;联名与限定款加速落地,2024 年与 PRONOUNCE 联名“WINGS OF FORTUNE”吊卡,与可口可乐合作“神秘嘉宾”隐藏款,针对东南亚和欧美市场推出特色系列 [10] - 泡泡玛特 DIMOO 迪士尼联名毛绒等其他新品表现亮眼,3 月 20 日发售的 DIMOO×迪士尼联名搪胶毛绒挂件当前在泡泡玛特小程序售罄,近 30 日,隐藏款二手价平均超 550 元,成交 1100 + 个 [10] - 布鲁可加速推新,新 IP 系列&丰富 SKU 持续赋能成长,去年底至今新 IP 初音未来、新世纪福音战士(EVA)等已成功上新,储备 IP 如三丽鸥、王者荣耀、柯南等有望上线;针对已有和新 IP 产品提升可玩性、拓宽年龄段;2025 年以来新增 SKU 数量已超 130 个,后续上新速度有望加快 [10] - 广博股份加速构建多元化 IP 矩阵,引入“名侦探柯南”“初音未来”“三丽鸥”等热门 IP 授权,结合自主 IP 开发二次元轻周边、徽章、挂件等产品,形成文创生态 [10] - 创源股份以“IP + 科技 + 文创”模式深化布局,与知乎、敦煌博物馆等合作推出爆款产品,计划 2025 年构建国风类、国漫类、谷子类 IP 矩阵,拥有自主品牌,国内外加速布局销售 [10]
五一演唱会杀疯了
投资界· 2025-05-05 15:54
演唱会市场现状 - 2024年五一假期5天内全国主流城市举办63场演唱会,其中王力宏在杭州连唱3天,张杰在北京连唱3天 [4] - 上海以17场次居首,北京11场次,杭州6场次,南京7场次,深圳5场次,广州3场次 [5] - 2024年演唱会观看人次达2900万,同比增长45%,票房收入296.36亿元,相当于全国电影票房的64% [6] - 2023年全国营业性演出34.24万场,票房315.41亿元,远超2019年800余场的水平 [9] - 2024年大型演唱会票房同比增速78.1%,万人规模场次同比增长84.4% [10] 头部艺人表现 - 周杰伦三亚3场体育场演唱会吸引164万人想看,凤凰传奇苏州3场134.8万人,孙燕姿上海2场132万人 [11] - 张杰北京12场体育场演唱会119万人想看,陈奕迅佛山6场体育馆125.5万人 [11] - 刀郎在北京、武汉、上海等地多场体育馆演唱会想看人数均超65万 [11] 城市竞争格局 - 2023年上半年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四省份演唱会场次超100场 [14] -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川渝地区合计票房占比63.5%,上海连续2年票房第一 [14] - 太原成为唯一进入票房前十的三线城市,浙江永嘉县通过音乐节吸引超2万人次 [14][16] 产业链经济效应 - 每1元门票消费可拉动4.8元周边消费,形成显著乘数效应 [17] - 周杰伦海口4场演唱会吸引15.46万人次,带来9.76亿元旅游收入,是当地端午收入的3倍 [18] - 南昌27场演出拉动16亿元消费,呼和浩特4场吸引18.4万人次创28.8亿元旅游收入 [18] - 20-34岁群体为主力观众,月收入5000-10000元占比41.7%,年均观看频次提升 [21][22] 城市文旅策略 - 苏州对5万人次以上演唱会按每人次15元奖励主办方,青岛优化审批通道,重庆推明星IP酒店套餐 [31] - 太原成立游客接驳专班,南宁为场外歌迷办市集,西安借演唱会延长"大唐不夜城"营业时间 [32] - 跨省观演占比达64.2%,二线城市跨省观众比例最高达44.2%,青岛跨城观众超70% [31]
当年轻人用旅行「续命」,谁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36氪· 2025-05-03 18:25
文章核心观点 - 报复性旅游热潮后旅行成不少人日常,新兴旅行平台盯上年轻人钱包,但高溢价与低服务让旅行变成精准收割,割韭菜生意无法持续 [5][20] 旅行:大厂人的情绪消费 - 金枝2024年往返13个城市看演唱会,短途旅行只用3天假期,红眼航班往返1000来块,旅行是其情绪消费和工作原动力 [4][7][8] - 伊尼在换工作空窗期快速订机票旅行,回国转机也要赶上入职新公司,年轻人愿为旅行花钱,被旅行平台视作核心受众 [9] 谁在收割年轻人 - 郑郑通过Klook订酒店误订后无法退款,提前支付的1500元无下落,社交平台有很多Klook客服不作为帖子 [12] - Klook推出演唱会“独家体验套票”,Lady Gaga演唱会套票溢价1200多块,其他套票溢价最高达2000元以上 [13][14] - Klook套票权益保障差,不能保障连座、选房型,有客服误导重复下单无法退款,Coldplay香港场收到大量投诉 [15] 情绪生意的泡沫 - Klook售卖套票高溢价部分流入其钱包,2023年总订单达30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三倍且盈利 [17] - 今年清明旅游市场活跃,年轻人敢休假、去冷门城市,Klook在社交平台推广日本旅行产品 [18] - Klook创始团队金融经验丰富但缺旅游业服务经验,消费者怨声载道,公司融资飞速准备上市 [19]
当年轻人用旅行「续命」,谁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36氪· 2025-05-02 10:48
文章核心观点 报复性旅游热潮后旅行成不少人日常,新兴旅行平台盯上年轻人钱包,高溢价与低服务让年轻人被精准收割,割韭菜生意难以持续 [2][9][12] 旅行:大厂人的情绪消费 - 大厂年轻人将短途旅行和跑演唱会作为逃离生活的方式,旅行是情绪消费和工作原动力 [2][3][4] - 金枝利用红眼航班进行短途旅行,极限飞行看演唱会,还会极限旅行日本 [3][4] - 伊尼在换工作空窗期旅行,回国转机也要按时入职新公司 [5] - 新兴旅游平台Klook创始人认为年轻人群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欲望比上一辈高 [5] 谁在收割年轻人 - 郑郑通过Klook订酒店误订后无法退款,客服电话打不通,提前支付的1500元无下落 [5][6] - 社交平台有Klook客服不作为、门票无法入园、订单无法退款等投诉 [6] - Klook推出演唱会“独家体验套票”,溢价高,如Lady Gaga演唱会套票溢价1200多块,五星级酒店套票溢价超2000元 [7][8] - Klook套票权益保障差,不能保障连座、房型选择,还有客服误导重复下单无法退款等问题 [8] - Coldplay香港场Klook收到售卖遮挡票、酒店查询不到订单等大量投诉 [8] 情绪生意的泡沫 - Klook售卖套票高溢价部分流入其钱包,2023年总订单达30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三倍且盈利 [9] - 年轻人成为Klook收割对象,清明旅游市场年轻人更活跃,Klook在社交平台推广日本旅行产品 [9][10] Klook公司情况 - Klook创始团队成员有金融从业经验,无旅行社经验,想做平台 [11] - 消费者对Klook怨声载道,而公司融资飞速,已跻身“独角兽”之列并准备上市 [11]
5天、63场演唱会:这个五一假期明星们有多忙?
36氪· 2025-04-30 15:44
演唱会市场概况 - 2024年五一假期期间北上广深及主流二线城市共举办63场演唱会 [1] - 头部艺人如王力宏在杭州连唱3天(5月1-3日) 张杰在北京连唱3天(5月2-4日) [2] - 上海以17场次居各城市之首 北京11场 成都9场 南京7场 杭州6场 深圳5场 [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演唱会观看人次达2900万 同比增长45% 票房收入296.36亿元 [4] - 2023年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34.24万场 票房315.41亿元 均超2019年水平 [11] - 2024年大型演唱会票房同比增速达78.1% 万人规模场次同比增长84.4% [13] 头部艺人表现 - 周杰伦三亚演唱会(3场)想看人数达164万 凤凰传奇苏州演唱会(3场)134.8万 [14] - 张杰北京12场演唱会总想看人数119万 陈奕迅佛山6场演唱会125.5万 [14] - 刀郎在北京/武汉/上海/杭州的4站演唱会想看人数均超65万 [14] 区域竞争格局 - 2023年上半年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四省份演唱会场次均超100场 [17] -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渝地区合计票房占比达63.5% [17] - 太原成为唯一进入票房前十的三线城市 浙江永嘉县通过音乐节吸引2万人次 [17][20] 经济拉动效应 - 每1元门票消费可拉动4.8元周边消费 周杰伦海口演唱会4天带动旅游收入9.76亿元 [20] - 南昌27场演出吸引超100万人次 拉动消费16亿元 呼和浩特周杰伦演唱会带动旅游收入28.8亿元 [23] - 演唱会产业链涵盖上游艺人/中游票务场馆/下游住宿餐饮等 形成完整消费闭环 [26] 消费群体特征 - 20-34岁群体占比最高 月收入5000-10000元观众达41.7% [26] - 跨省观演比例达64.2% 二线城市跨省观演比例最高(44.2%) 青岛跨城观众占比超70% [35] 城市服务创新 - 苏州对5万人次以上演唱会按每人次15元奖励主办方 青岛优化审批通道 [35] - 太原成立游客接驳专班 南宁举办场外市集 西安延长"大唐不夜城"营业时间 [36] - 重庆推出"明星IP+酒店连住"套餐 哈尔滨/重庆荣昌通过精细化服务提升游客体验 [38]
从“流量入口”到“生态闭环” 成都锦江发布首发经济产业生态圈
搜狐财经· 2025-04-29 18:10
首发经济发展战略 - 成都市锦江区发布首发经济产业生态圈 开启从"首店流量入口"到"首发生态闭环"的发展部署 [3] - 首批打造COSMO潮流聚变场 天府红国漫主场 白鹭湾科技展场等标杆性首发载体 [3] - 形成"一核引领 两翼联动 五圈共荣"生态布局 强化产业链聚合与全球要素吸附力 [3] 产业目标与规划 - 推动"春熙行动"实现百家首店招引与千亿商圈建设目标 [3] - 深化跨区域产业协作 构建"研发设计-智能制造-首发推广"全链条协同体系 [3] - 成都市印发《推动首发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通过五大首发行动助力消费提振 [5] 消费趋势与政策支持 - 64%年轻人更重视精神消费 情绪消费重塑消费习惯 [5] - 成都出台《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将"中国动漫名城"纳入城市战略 [5] - 每年3亿元文创专项资金 二次元企业税收减免等政策构建完整产业扶持体系 [5] 商业生态优势 - 成都丰富多样的商业形态成为品牌布局优选的关键要素 [5] - 首发经济是城市与品牌的"双向奔赴" [5]
泡泡玛特翻过「成见的大山」
36氪· 2025-04-29 18:05
文章核心观点 泡泡玛特从聚焦情绪消费的细分赛道跑出巨大市场,经历“辉煌—低谷—崛起”实现反转,其成熟的IP生态、多品类发展、成功出海及独特IP运营方式,使其短期内难以被竞品超越,有望实现更高营收并成为世界级品牌 [3][18] 市场表现 - 4月24日LABUBU第三代搪胶毛绒产品“前方高能”系列全球发布,在芝加哥、米兰、伦敦、原宿等地引发抢购潮,英国剑桥首店人潮汹涌 [1] - 4月25日泡泡玛特APP跃升114个名次,成为美国APP Store购物榜首,这是其首次登顶 [1] - 截至4月28日收盘,泡泡玛特股价涨超12%至每股193港元,总市值达2591.88亿港元,2025年以来股价累计涨超114% [3] 市场误解与突破 - 2022年疫情后泡泡玛特线下门店受打击,毛利率创历史新低,投资人抛售股票,市场对其存在主力IP MOLLY营收占比过高、国内市场无新增量、不理解公司本质等误解 [4][6] - 2022 - 2024年,SKULLPANDA、LABUBU等IP崛起,带动THE MONSTERS系列营收暴增,2024年四大头部IP营收超10亿,13个IP营收破亿,表明成熟IP生态确立 [6][7] 营收结构与品类发展 - 2024年自主产品收入127.22亿元,占比97.6%,授权IP收入16.01亿元,占比12.3%,外采及其他收入3.16亿元,占比2.4% [8] - 2024年毛绒产品收入28.32亿元,增幅1289%,MEGA系列营收16.8亿元,占比提升到12.9%,手办产品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76.1%降至2024年的53.2% [8][9] LABUBU全球化 - 自泰国明星Lisa等明星推广后,LABUBU热潮蔓延,在西班牙快闪店出现《LABUBU之歌》合唱场景 [10] - 2022年泡泡玛特在首尔开海外第一家直营门店,形成“出海方法论”,先根据跨境电商和社媒情况判断市场价值,再开快闪店,合适则重仓,偏向开“超级地标店” [11] - 2024年海外门店总数达130家,海外及港澳台地区营收同比增长375.2%至50.7亿元,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16.9%提升至38.9% [12] - 2025年海外市场布局提速,将在多国落地100家线下门店,4月14日升级全球组织架构,设置区域总部 [14] IP运营与发展 - 泡泡玛特IP孵化形式类似“抖音”,关注流行元素和销售表现决定资源投入,与世界级IP企业合作 [16] - 以LABUBU为例,采用搪胶毛绒工艺,打造互动表演,丰富IP形象,Zimomo的大首领之舞在社交网络刷屏 [16] - 公司希望2025年实现200亿元营收、超50%增长,有望成为世界级品牌 [18]
“捏碎烦恼” 硅胶“捏捏乐”销量翻倍成年轻人新宠
每日商报· 2025-04-29 06:20
商报讯(记者楼怡霖)从水果造型到卡通形象,这些触感柔软、可随意揉捏的小物件,正成为年轻人缓解 压力的"新宠"——在杭州各大潮流玩具店内,一款款名为"捏捏乐"的硅胶玩具近期火爆出圈。不少商家 发现,这类原本被视为儿童玩具的产品,如今在20-35岁的职场人群中销量激增。 同时,在小红书平台,"捏捏乐"的相关笔记多达5675篇,相关商品达到35万件以上。不少业内人士认 为,该类玩具的火爆,与产品创新、互联网传播、情绪消费火爆等因素密切相关。 无独有偶,在倾选超市(朝晖店),各种款式的"捏捏乐"同样广受顾客喜爱。据该店负责人透露,该门店 目前有两种不同款式的"捏捏乐"在售,价格均在10元以内。"以前来买这种玩具的顾客大部分是5岁以下 的儿童。但是近期来买的顾客有很多是年轻的上班族。随着受众的扩大,商品整体的销量也大了不少。 今年我们出售的熊猫款'捏捏乐',销量比去年同期翻倍了。" 在各大线上购物平台,各种各样的捏捏乐同样十分畅销。通过搜索发现,包括罐装布丁、一米阳光小礼 品、官方国货甄选、CC良品、沫沫玩具礼品批发等在内的众多店铺出售的多款"捏捏乐"产品,月销量 均突破1万件。罐装布丁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来购买'捏 ...
泡泡玛特靠它赚了30个亿!顶流巨星LABUBU到底什么来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20:12
文章核心观点 探讨拉布布走红背后的逻辑,分析其从出道到成为全球顶流的发展历程及原因 [1] IP缘起 - 2015年香港插画家龙家升创作THE MONSTERS精灵天团系列,LABUBU为人设C位,具有丑萌、搞怪和亦正亦邪特点 [2] - 2019年泡泡玛特签下整个精灵天团系列,但2022 - 2023年THE MONSTERS系列营收仅2.63亿元与3.68亿元 [2] - 2024年韩国女团BlackPink成员Lisa携带LABUBU挂饰出席活动,使其在泰国爆火,后被授予“文旅体验官”称号,风潮刮遍全球 [2] - 2024年泡泡玛特营收130.4亿元,THE MONSTERS系列IP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同比增长726.6% [3] 走红逻辑 - 踩中中国企业和中国IP出海大势,拉布布在泰国火后泡泡玛特开设泰语专场直播,转化率同比飙升300%,106个海外门店提供线下体验场景 [4] - 奢侈品牌“自降身段”,“包挂潮流”卷土重来,Labubu比奢侈品牌包挂更有趣味性,如泰国公主将其挂在爱马仕手袋上 [4] - Z时代“情绪消费”撑起毛绒玩具需求缺口,年轻人将拉布布作为社交手段和精神慰藉 [5]
港股三姐妹,爆了
投资界· 2025-04-28 16:07
港股消费爆发。 作者 I 杨继云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那是3月5日这天,老铺黄金以600港元/股的价格超越腾讯,成为港股新一任"股王"。没 有人会想到这一幕:老铺黄金自去年6月上市,此后股价一路飞涨,至今涨幅已经超过2 0 倍。 "爆赚,准备原地退休了"。早早上车的人难掩喜悦,这样的分享帖子遍布社交媒体。身 边消费投资人则拍断了大腿: "当初没有投进去。" 这是港股消费公司的一缕缩影。如你所见,资本市场对蜜雪冰城、泡泡玛特报以同样热情 ——他们都涨幅惊人。至此, 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老铺黄金一起组成了"港股三姐妹" 。 "现在有合适的消费公司赶紧推去港股。"目睹几家消费公司的罕见暴涨,一位头部VC投 资人如是喊话。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卫哲则向投资界分享他的一个观点:"中国 资产重估始于港股,港股重估始于消费公司"。 三姐妹崛起 港股三家千亿消费公司 港股三姐妹,今年密集地出现在投资人聊天之间。 老铺黄金,始于湖南岳阳人徐高明——他于200 4年进军消费级黄金产品市场,后来在北 京创办老铺黄金。他将黄金从"克重计价"的实用主义中剥离,把黄金卖成奢侈品,万元 以上的产品贡献了近9 0%营收,由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