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造

搜索文档
金融科技板块反弹,金融科技ETF(516860)连续3天净流入
搜狐财经· 2025-05-20 11:57
市场表现 - 中证金融科技主题指数(930986)上涨0.31%,成分股新晨科技上涨6.11%,格灵深瞳上涨3.74%,*ST汇科上涨3.01%,新致软件上涨2.16%,古鳌科技上涨1.83% [2] - 金融科技ETF(516860)上涨0.34%,最新价报1.2元,盘中换手2.27%,成交2058.12万元,近1周日均成交7863.27万元 [2] - 金融科技ETF近1年净值上涨58.29%,居可比基金第一,指数股票型基金排名39/2799,居于前1.39% [3] 政策支持 - 7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推动金融资源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各环节,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以及生物制造、具身智能、6G等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领域 [2] 规模与资金流动 - 金融科技ETF近2周规模增长6175.68万元,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1/3,最新份额达7.63亿份,创近1月新高 [3] - 金融科技ETF近3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最高单日获得2186.76万元净流入,合计"吸金"3383.83万元,日均净流入达1127.94万元 [3] - 杠杆资金持续布局,金融科技ETF最新融资买入额达297.00万元,最新融资余额达4281.43万元 [3] 收益与风险指标 - 金融科技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55.92%,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113.16%,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10.57%,年盈利百分比为66.67%,历史持有3年盈利概率为96.75% [3] - 金融科技ETF成立以来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0.53%,近1年夏普比率为1.24 [3][4] - 金融科技ETF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44% [4] 费率与跟踪精度 - 金融科技ETF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费率在可比基金中最低 [4] - 金融科技ETF近2年跟踪误差为0.046%,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最高 [4] 指数成分与权重 - 中证金融科技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同花顺(9.50%)、东方财富(9.01%)、恒生电子(7.47%)、润和软件(7.29%)、新大陆(4.34%)、东华软件(4.15%)、指南针(3.94%)、广电运通(2.90%)、银之杰(2.68%)、赢时胜(2.65%),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3.28% [4][7]
银行业周报:加快金融建设,支撑科技创新-20250520
中银国际· 2025-05-20 09: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央行4月金融数据显示政府债提前发力同比高增,M1与M2剪刀差走阔,推测“对等关税”影响M1修复 [1] - 7部门联合发布政策举措推动金融资源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各环节,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1] - 红利是银行主线,关注银行股投资价值,建议关注招商银行、农业银行 [1] 各目录总结 银行板块和个股表现 银行板块 - 本周银行(中信行业分类)指数涨1.44%,跑赢Wind全A指数0.72个百分点;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指数分别涨0.42%、2.05%、1.57%、1.12% [11] - 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银行板块本周涨1.43%,排名9/31,较上周降5位 [12] 银行个股 - 本周A股银行指数上行,个股全部上涨;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平均涨幅分别为0.40%、1.79%、1.55%、1.72% [15] - 拉长时间看,近一个月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平均涨幅分别为1.42%、3.21%、5.01%、5.84% [17] - 本周15只港股上市的A股银行H股股价全部上涨,AH股溢价率最高为郑州银行121.57%,唯一负溢价为招商银行 -2.15% [17] 资金价格情况 央行投放 - 本周央行逆回购投放4860亿元,到期8361亿元,净回笼3501亿元 [29] 银行间市场利率 - 截至周五,SHIBOR隔夜、7天利率分别为1.65%、1.55%,较上周升16bp、3bp [32] - 银行间质押式回购隔夜、7天利率分别为1.65%、1.63%,较上周升13bp、4bp [32] - 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隔夜、7天利率分别为1.63%、1.64%,较上周升14bp、10bp [32] 票据利率 - 本周票据利率整体下行,国股行、城商行3M直贴利率分别为1.19%、1.30%,较上周升5bp,半年直贴利率均升2bp [39] 债券市场情况 融资总量 - 本周债券市场融资18155.0亿元,到期11501.5亿元,净融资6653.5亿元,较上周增464.5亿元 [42] - 发行量增加主要因国债、金融债、地方政府债发行上升,同业存单发行下降 [42] 债券利率 - 本周利率债长端短端均上行,长端幅度大,期限利差扩大;国开债趋势近似国债 [45] - 短融中票方面,中债中短期票据AAA+、AAA 1年期到期收益率较上周降3bp、4bp,3年期基本持平 [45] - 同业存单AAA等级各期限到期收益率较上周均上升 [47] 同业存单市场回顾 - 本周同业存单发行5117亿元,较上周减3460亿元,发行加权平均利率1.64%,较上周降6bp [56] - 按期限,1个月、6个月、1年期发行量下降,各期限发行利率均下降 [56] - 按银行类别,各类行发行量及发行利率均下降 [57] 一周重要新闻 - 七部门印发政策举措,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扩大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 [61] - 4月社融增量1.16万亿元,同比多增1.22万亿元,社融余额增速8.7%,环比回升0.3pct [61] - 4月末上海本外币贷款余额12.69万亿元,同比增8.7%,增速与上月持平 [61] - 四部门联合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强调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 [62] 上市公司公告 - 光大银行马波任首席风险官、华夏银行段远刚任董事、招商银行雷财华任副行长任职资格获核准 [64] - 西安银行管辉因工作变动辞去副行长、行长助理职务 [64]
黄楚平主持召开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 凝聚起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
广州日报· 2025-05-20 03:30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 - 会议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研究推进当前重点工作,形成齐抓共促合力 [1] - 会议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广东高质量发展必然面对的重大课题,需从"时"与"势"上全面考虑,抓住主要矛盾、短板弱项下苦功 [1] 重点任务部署 - 持续在壮大先进制造业上聚焦发力,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研究强化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法规供给 [2] - 持续在加快科技创新上聚焦发力,重点关注高科技产业核心技术攻克,生物制造、具身智能、新材料、先进装备等前沿性技术创新探索 [2] - 持续在培育现代企业主体上聚焦发力,实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政策,制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条例,加快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群 [2] - 持续在优化发展环境上聚焦发力,激活政策效应,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优化营商环境 [2] 政府系统推进要求 -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对政府系统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3] - 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3]
4.1万吨/年生物基复合材料项目公示
DT新材料· 2025-05-19 22:30
招商凯赛生物材料项目 - 公司计划投资4 685亿元建设年产4 1万吨生物基复合材料项目 主要产品包括2万吨/年复材产品(7400吨自用) 0 3万吨/年光伏边框产品 1 8万吨/年建筑模版产品 建设周期为2025年4月至2026年12月 [1] - 生物基聚酰胺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 具有绿色环保特性 广泛应用于纺织 医药 汽车 电子电器等领域 [1] - 招商凯赛生物材料成立于2024年12月 由上海凯赛生物技术投资 专注于生物基聚酰胺树脂复材加工 产品应用于汽车 新能源 电子电气等行业 [2] 凯赛生物技术布局 - 公司持续开发生物基长链聚酰胺 高温聚酰胺等新型材料 推进连续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 聚酰胺弹性体等创新项目 [2] - 2024年5月合肥市与招商创科 凯赛生物签订50亿元合作协议 一期投资10亿元建设复材及聚酰胺改性项目 二期计划投资40亿元 涉及与宁德时代 韩国3P公司等合作 [2] 行业会议与论坛 - 2025年5月25-27日将在上海举办生物基产业会议 包含生物基产业宏观论坛 关键化学品与材料创新技术论坛 可持续应用论坛等 同期举办第十届生物基展览(1000+创新产品) [17][18][19] - 汽车专场论坛将探讨生物基材料在汽车内饰 轮胎等领域的应用 参与企业包括广汽研究院 固特异轮胎 三菱化学等 [33][35] - 包装专场聚焦绿色包装创新 议题涵盖欧盟包装法规 PHA新材料产业化等 参与方包括麦德龙商业集团 微构工场等 [36][37] 技术研发进展 - 生物基纤维专场将讨论非粮生物基化学纤维 聚乳酸纤维 PLA复合熔喷无纺布等技术 参与机构包括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深圳光华伟业等 [39][40] - 生物基皮革专场关注菌丝体材料 植纤面料等创新技术 企业包括上海贻如生物 璞然维生物科技等 [45][46] - 国际合作专场涉及芬兰 韩国 荷兰等国的生物基产业政策与投资机会 参与方包括芬兰投资署 nova institute等 [43][44]
华恒生物拟3.2亿投建项目 构建智能化生产体系
证券时报网· 2025-05-19 18:34
投资计划 - 拟投资3.2亿元建设人工智能精准发酵及蛋白质工程共享示范项目 [1] - 与安徽长丰经济开发区签订3.2亿元投资合作协议 [1] - 过去12个月累计签订投资协议总额达7.1亿元 [1] 项目建设 - 新建生产车间 成品库 罐区 办公楼 研发楼 综合楼等设施 [2] - 项目预计建设期为36个月 [2] - 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或自筹资金 [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1.78亿元 同比增长12.37% [2] - 2024年净利润1.9亿元 基本每股收益0.82元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6.87亿元 同比增长37.2% [2]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5109.61万元 基本每股收益0.2元 [2] 技术布局 - 采用人工智能精准控制发酵过程 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 [4] - 建立精准调控发酵参数数据库 实现蛋白质智能设计的工程化开发 [4] - 利用基因合成 基因编辑 途径组装与优化等合成生物学技术 [3] 产品体系 - 主要产品包括氨基酸系列(丙氨酸 L-缬氨酸 异亮氨酸 色氨酸 精氨酸) [2] - 维生素系列(D-泛酸钙 D-泛醇 肌醇)和生物基新材料单体(1,3-丙二醇 丁二酸) [2] - 其他产品包括苹果酸 熊果苷等 [2] 行业地位 - 公司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基产品制造企业 [2] - 产品应用于中间体 动物营养 日化护理 功能食品与营养 植物营养等领域 [2] - 生物制造已在食品 饲料 材料 化工 能源等领域实现产业化 [3] 技术发展趋势 - 生物制造从传统发酵向精准化 智能化方向发展 [4] - AI技术提升基因编辑效率 代谢途径优化 生产过程优化和蛋白质设计 [3] - 合成生物学突破原有生物系统限制 创造更符合产业化的生物系统 [3]
七部门联合发文构建科技金融体系,科创信息技术ETF摩根(588770)盘中翻红,芯源微涨超3%
搜狐财经· 2025-05-19 14:01
市场表现 - 科创信息技术ETF摩根(588770)上涨0 11%,盘中换手2 71%,成交882 65万元 [1] - 上证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指数(000682)上涨0 03%,成分股格科微(688728)上涨4 26%,和辉光电(688538)上涨3 48%,芯源微(688037)上涨3 25%,国博电子(688375)上涨3 13%,华虹公司(688347)上涨2 79% [1] 政策动态 - 科技部等七部门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门机构,在科技资源密集地区设立科技支行 [1] - 政策提出在部分商业银行和试点城市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将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比例提高到80%,贷款期限延长到10年 [1] 行业分析 - 长江证券认为我国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处于产业化初期,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潜力巨大 [1] - 科创板中涉及未来产业的企业较多,将受益于行业发展,投资者可通过投资相关企业分享行业成长红利 [1] 指数与产品构成 - 上证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指数从科创板市场选取50家市值较大的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2] - 摩根资产管理整合旗下"全球视野投科技"产品线,包括主动管理和被动投资产品,覆盖人工智能、新能源车产业链、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2][3] 主动管理产品 - 摩根新兴动力基金(A类:377240 C类:014642)从长期视角把握新兴产业趋势 [2] - 摩根智慧互联基金(A类:001313 C类:016919)聚焦人工智能相关领域 [2] - 摩根动力精选基金(A类:006250 C类:013137)关注新能源车产业链、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2] - 摩根慧选成长基金(A类:008314 C类:008315)布局A+H优质成长企业 [2] - 摩根太平洋科技基金精选太平洋地区优质科技企业 [2] 被动投资产品 - 摩根恒生科技ETF(QDII)(513890)布局港股科技资产 [3] - 摩根中证创新药产业ETF(560900)布局中国创新药企 [3] - 摩根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QDII)布局全球科技龙头 [3]
指数震荡回升,科创200ETF易方达(588273)助力布局科创板“小盘黑马”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9 12:34
上证科创板200指数表现 - 上证科创板200指数早盘探底回升,截至11:13,成分股中爱科赛博、电气风电涨超5% [1] - 科创200指数从科创板中选取市值偏小且流动性较好的200只股票作为样本,覆盖更多初创和扩张期的潜力企业 [1] - 科创200指数与科创板50指数、科创100指数等形成互补,反映科创板市场不同市值规模股票的整体表现 [1] 行业权重分布 - 从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来看,截至5月16日,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为指数前三大权重行业,合计占比约三分之二 [1] - 新兴产业"含量"高,涉及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的企业较多 [1] 行业潜力分析 - 当前我国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的产业化仍处于较为初期的阶段,产业链各个环节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 - 科创板中涉及这些未来产业的企业将受益于行业的发展 [1] 基金产品布局 - 易方达基金持续完善科创板产品矩阵,目前旗下科创板指数基金数量位居行业第一 [1] - 科创综指ETF易方达(589800)、科创板50ETF(588080)等多只产品均采用ETF中最低一档0.15%/年的管理费率 [1] - 这些产品助力投资者低成本布局中国科技资产 [1]
万亿级市场争夺战:生物制造技术如何赋能生物基材料弯道超车?
synbio新材料· 2025-05-19 11:10
生物基材料行业概述 - 生物制造技术利用微生物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推动从"黑金经济"向"绿金经济"转型,在材料性能、环境友好性和生产能耗方面具有革命性潜力 [1] - 全球政策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化:欧盟计划2030年实现所有塑料包装可回收或可重复使用,美国投入20亿美元支持生物基材料研发,中国将生物基材料列为"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 [1] - 化企巨头如巴斯夫、科思创、万华化学、SABIC等纷纷布局生物基材料研发和生产 [2] 生物基材料定义与分类 - 生物基材料是利用生物质等可再生资源通过生物制造得到的材料,包括基础化学品、聚合物、纤维、橡胶等 [3] - 区别于生物可降解材料和生物材料概念 [4] - 主要原料来源包括谷物、豆科、秸秆等可再生生物质,产品涵盖沼气、燃料乙醇、生物塑料等 [8] - 按制造方式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生物基单体化学法合成材料等 [12] - 按降解性可分为可生物降解(如PLA、PHA)和不可生物降解(如Bio-PE、Bio-PA)两类 [12] 生物基材料检测方法 - 通过检测14C含量区分生物基与石油基材料,生物基产品含14C而石油基不含 [9] - 国际检测标准包括ASTM D6866、ISO 16620等,国内标准为GB/T 29649 [9] - 14C半衰期约5700年,化石材料因年代久远不含14C,混合产品可通过14C比例计算生物基含量 [10]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生物基材料产量从2014年84.8万吨增长至2022年226.6万吨,预计2024年突破300万吨 [15] - 市场规模从2014年96.86亿元扩张至2022年231.2亿元,年增速从8.6%提升至16.04%,预计2024年达310亿元 [17] 竞争格局 - 国内生物基材料行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市场化程度高,细分领域涌现龙头企业 [20] - 代表性企业包括凯赛生物(平台化合物)、浙江海正(PLA)、金发科技(PBSA)、天津国韵(PHA)等 [21] - 行业壁垒逐步提高,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21] 技术发展方向 - 创新农业育种技术如基因编辑、高通量筛选,开发土壤改良技术 [23] - 开发非粮生物质原料的新生产途径,拓展纳米纤维素、蛋白质纤维等新材料应用 [24] - 开发酶法转化技术,如纤维素向淀粉转化、非粮生物质制备微生物蛋白 [25] - 推动IT+BT融合,建立数据驱动的生物制造新范式 [26]
聚焦新质蛋白赛道!国投集团投生物制造超40亿!十五五末规划600亿!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5-18 21:56
生物制造产业战略地位 - 生物制造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1] - 新质蛋白赛道是生物制造领域重要布局方向,涉及食品、营养、医疗、材料等多领域 [2][4] 新质蛋白产业现状与挑战 - 新质蛋白指通过微生物发酵、合成生物技术获取的食用性蛋白,不依赖传统畜牧业或渔业 [4] - 中国面临蛋白缺口:2024年粮食进口1.58亿吨,其中大豆占比66%(1.05亿吨),80%进口大豆用于养殖业饲料 [5] - 当前产业瓶颈包括成本高、品种少、研发能力弱,需突破技术研发与资源挖掘 [4][5] 政策与资本支持 - 国务院国资委2023年启动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国投集团为生物制造产业牵头单位,2024年成立注册资本60亿的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 [5][6] - 国投集团管理的基金规模超2700亿元,累计投资424家专精特新企业,其中120家上市(占科创板10%),生物制造领域投资25家、金额超40亿元 [6] - 设立多只区域产业基金,如天津20亿生物制造创投基金、合肥20亿安徽生物制造基金、杭州10亿生物制造产业基金 [6] 国投集团产业布局 - 新质蛋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为首个控股研发平台,聚焦研发产业化瓶颈,目标十五五末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达600亿元 [2][5][6] - 通过并购整合工业菌种、酶制剂、小品种氨基酸等细分领域,计划设立生物制造专项CVC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6] - 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民营资本合作优化管理机制,强化市场化运作 [7] 行业活动与产学研合作 - 2025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上,国投联合无锡市政府、江南大学揭牌新质蛋白中心 [2]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强调需全方位开发蛋白资源,呼应"大食物观"政策导向 [4][5]
独家 | 金达威董事长江斌:合成生物学让虾青素降本近80% 生物制造将彻底颠覆行业未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8 15:19
公司业绩与增长驱动 - 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达3.4亿元和1.2亿元,同比增长23.6%和72%,主要受益于规模效应及管理效率提升 [5][6] - 2025年一季度整体销售毛利率达41.7%,核心产品维生素A、辅酶Q10和营养保健品毛利率分别为32.8%、48.2%和35.2%,其中辅酶Q10毛利率领先行业第二名30-40个百分点 [7][13] - 公司选择通过产能扩张而非提价策略巩固竞争优势,辅酶Q10年产能将从920吨逐步提升至1500吨,预计年增长率10%-12% [13][14] 合成生物学技术优势 - 采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虾青素,成本仅为传统方法的五分之一,实现工业化可控生产且不受环境限制 [8] - 虾青素在高端水产养殖领域可增强抗炎能力、改善色泽,传统方法因成本高难以普及,新技术突破市场瓶颈 [8] - 技术已规模化应用于辅酶Q10、NMN等产品,并布局巴西甜蛋白、阿洛酮糖等生物代糖创新管线 [9] 全球市场拓展与供应链 - 2024年海外销售收入25.7亿元,占总营收近80%,关税影响通过提价转嫁且95%客户接受 [14][15] - 美国子公司VitaBest工厂通过管理优化实现扭亏为盈,软胶囊生产线预计2025年Q4投产,交货周期较行业平均缩短50%以上 [17] - 自有品牌Doctor's Best为美国前15大保健品品牌,Zipfizz通过Costco等渠道销售,新并购品牌Viactiv补足女性补钙品类 [18] 产能与研发布局 - 内蒙古发酵基地采用320立方大型发酵罐,单位能耗和人工成本显著低于行业 [13] - 辅酶Q10生产线完成1.5倍扩产改造,技术代际差距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和设备升级维持 [13][14] - 同步布局百万吨级藻油Omega-3市场,相比传统鱼油具有可再生、无过敏原和环保优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