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
搜索文档
梅安森跌2.05%,成交额2.1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252.4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5 14:19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8月25日盘中股价下跌2.05%至14.35元/股 成交额2.12亿元 换手率5.73% 总市值44.15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252.45万元 特大单净流出1523.09万元(买入583.75万元占比2.76% 卖出2106.84万元占比9.95%) [1] - 大单净流出2729.36万元(买入4280.16万元占比20.21% 卖出7009.52万元占比33.09%) [1] - 年内股价下跌2.18% 近5日跌3.37% 近20日涨5.90% 近60日涨10.98% [1] 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3亿元 同比减少4.16% [2] - 归母净利润2872.78万元 同比减少10.80% [2]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2.47万户 较上期减少2.25% [2] - 人均流通股10226股 较上期增加3.12% [2] - 华夏稳增混合(519029)为第三大流通股东 持股246.93万股 较上期减少207.76万股 [3]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物联网及安全领域成套技术与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及运维服务 [1] - 收入构成:矿山产品96.32% 其他(补充)2.92% 非矿山产品0.76%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0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2161.72万元 [3] - 所属申万行业:计算机-计算机设备-安防设备 [1] - 概念板块涵盖透明工厂/小盘/新型工业化/机械/工业4.0 [1]
科沃斯涨2.14%,成交额3.8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712.45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8-25 11:49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5日盘中股价上涨2.14%至92.94元/股 成交额3.86亿元 换手率0.74% 总市值534.2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712.45万元 特大单净买入265.5万元(买入2377.59万元/卖出2112.09万元) 大单净买入446.95万元(买入7614.32万元/卖出7167.37万元)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99.66%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1.23%/28.90%/74.50% 年内累计1次登上龙虎榜 [1]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6.76亿元 同比增长24.37%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9.79亿元 同比增长60.84% [2]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3.42万户 较上期增加5.54% [2] - 人均流通股16,633股 较上期减少5.25%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947.39万股(第六大股东) 较上期增持20.52万股 [3] -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持股516.19万股(第七大股东) 较上期增持92.21万股 [3] - 富国均衡优选混合新进持股360.56万股(第十大股东) 兴全合润混合A退出十大股东 [3] 公司基本概况 - 主营业务为服务机器人(55.89%)和智能生活电器(42.96%) 其他产品占比1.15%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家用电器-小家电-清洁小家电 概念板块包括机器人概念/工业4.0/人工智能等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0.21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9.44亿元 [3]
日本制造业与中国、美国、德国相比如何呢?内阁府公布调研报告了
搜狐财经· 2025-08-24 07:50
日本制造业结构特征 - 日本制造业发展以技术深度、地域集群和持续改善为核心路径 [1] - 产业结构呈现鲜明地域专业化特征,形成一县一业模式 [2] - 在特定产业链环节形成难以替代优势,特别是在上游核心材料、关键零部件和精密制造设备领域 [2] 地域产业集群分布 - 爱知县作为丰田汽车大本营形成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配套的完整生态 [2] - 群马县同样以汽车及其零部件为核心实现产业空间高度集聚 [2] - 茨城县和大阪府集中主要建设机械和矿山机械产能 [2] - 宫城县和熊本县成为半导体制造装置重要基地 [2] - 大阪府形成显著民生用电气机械产业聚集区 [2] 产业转型策略 - 各地方面临国内人口减少和国际市场格局变化挑战 [2] - 推动从制造业向非制造业转产,利用工业基础发展研发设计、工业旅游或高端服务 [2] - 在制造业内部进行结构转换,向上游高附加值环节攀升或开拓新技术领域 [2][6] - 通过计算比较优势科学判断区域专业化方向,体现产业政策精细化特点 [6] 国际比较分析 - 中国制造业优势在于完整产业链和规模效应,拥有全部工业门类 [7] - 德国制造业强于大型工业装备、精密机械和化工领域,以高度标准化和系统化为特征 [7][9] - 美国制造业注重技术创新、软件集成和品牌价值,在半导体、航空航天和信息技术领域主导市场 [9] - 日本优势在于深度,中国在于广度,德国在于体系,美国在于创新,四国形成互补共生格局 [9] 未来发展路径 - 中国需在发挥规模和市场优势同时借鉴日本和德国专业化、精细化发展经验 [10] - 日本需在保持技术深度基础上更好融入亚洲乃至全球创新网络 [10] - 未来竞争将取决于各国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实现转型升级 [10] - 制造业竞争将是生态构建与协同能力的较量,需在开放中创新、合作中进步 [14]
全球化视角下的手持激光焊接市场格局与技术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8-22 14:22
全球手持激光焊接市场格局 - 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与最大消费市场 在政策支持 成本优化和产业链协同推动下市场持续扩张 中小型企业采购门槛大幅降低[5] - 东南亚地区如越南和印度因制造业转移需求激增 手持激光焊接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加工[5] - 欧美市场以高精度和高功率设备为主要竞争优势 应用聚焦航空 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 但设备成本较高且技术门槛较大 市场扩展速度相对有限[6] - 拉美地区如墨西哥和巴西受汽车产业带动 手持焊需求逐渐释放 车身修复和零部件焊接成为常见应用[9] - 中东与非洲随基建扩张钢结构焊接需求上升 但因电力条件限制低功率设备更具市场适应性[9] 技术发展趋势 - 手持激光焊接技术从单一工具向系统化 智能化解决方案演进 在全球制造业数字化升级与绿色转型双重驱动下发展[10] - AI视觉系统集成与智能焊接机器人工作站落地 助力自动化焊接效率提升[6] - 相比传统电弧焊手持激光焊接具备能耗低 热影响区小 无烟尘优势 更契合碳中和战略目标[12]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政策落地 制造企业亟需替代高碳焊接工艺 倒逼设备向绿色节能方向迭代[12] - 未来技术将嵌入智能制造系统 配合机器人协作 MES系统联动和数字孪生仿真 实现全流程可视化与质量可控 构建高度协同焊接生态[15] 行业应用与影响 - 手持激光焊接技术成为工业4.0时代关键使能技术 重塑汽车制造 航空航天 消费电子和新能源装备等传统生产流程[1] - 技术推动制造业向更高效 更智能 更绿色方向发展 是全球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一环[16] - 随着AI算法和光纤激光器突破 技术将进一步渗透至更多行业 可能重新定义全球供应链制造标准[16]
恒立液压涨2.27%,成交额7307.00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58.5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2 11:0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2日盘中股价上涨2.27%至83.77元/股 成交金额7307万元 换手率0.07% 总市值1123.21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58.56万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2.25%金额164.5万元 卖出占比5.71%金额417.32万元 [1] - 大单买入占比17.84%金额1303.72万元 卖出占比15.18%金额1109.46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60.88% 近5日涨10.88% 近20日涨10.76% 近60日涨24.23%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3月31日股东户数4.20万户 较上期减少23.65% 人均流通股31953股 较上期增加30.97%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 持股1.03亿股 较上期减少3645.35万股 [2]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位列十大流通股东 [2] 财务业绩与分红记录 - 2025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24.22亿元 同比增长2.56%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7.7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27.08亿元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高新区 成立于2005年6月2日 2011年10月28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高压油缸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工程机械-工程机械器件 [1] - 概念板块包括盾构机、QFII持股、机械、社保重仓、工业4.0等 [1]
爱柯迪涨2.04%,成交额1.1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61.0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2 11:0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2日盘中上涨2.04%至19.97元/股 成交1.14亿元 换手率0.59% 总市值196.73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61.00万元 特大单买入416.44万元占比3.67% 大单买入1882.14万元占比16.58%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24.81%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10.76%/22.07%/27.28%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3月31日股东户数3.34万户 较上期增长34.08% 人均流通股29271股减少25.42%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第八大流通股东 持股995.74万股 [2] - 广发稳健增长混合A与鹏华新兴产业混合基金现身十大流通股东 [2] 财务业绩与分红记录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6.66亿元 同比增长1.41% 归母净利润2亿元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7.74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7.82亿元 [2] 公司基础信息 - 主营业务为汽车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研发生产 位于浙江宁波 [1] - 申万行业分类属汽车零部件-底盘与发动机系统 [1] - 概念板块涵盖机器人概念/工业4.0/汽车热管理/理想汽车概念等 [1]
实探丨郑州富士康招工再现“长龙” 产业工人“候鸟”归来
证券时报· 2025-08-20 13:17
产业用工旺季与招聘情况 - 郑州富士康进入招募高峰期,每天迎接大量求职者,预计持续加大招聘力度以满足生产需求 [9] - 招工人数较去年略有增加,应聘人员中70%为两次或多次入职的熟练工人 [9] - 基础岗位员工综合月收入5000元至7000元,技能型人才月收入多在万元以上 [11] 员工结构与地域特征 - 目前园区河南户籍员工占比超过95%,亲属同时在职现象常见 [9] - 青年群体18岁至35岁人群占比约80%至90%,成为招聘主力 [12] - 员工住宿标准由8人间改为6人间,人均使用空间增加33% [12] 生产智能化与人才需求转型 - 郑州富士康为全球"WEF灯塔工厂",生产效率提高102%,设备综合效率提高27% [11] - 生产线自动化程度提升,对自动化技术、设备维护等技能型人才需求增加 [11] - 全流程自动化实现物料存储到出货,需专业人员维护设备 [11] 区域经济贡献与产业链集聚 - 郑州富士康累计进出口额约占河南省进出口总额的60%、郑州市的80% [14] - 郑州航空港区电子信息产业2024年产值5180.8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8% [14] - 区内聚集200余家智能终端企业,涵盖材料、模组制造、整机生产等类型 [14] 基础设施与投资布局 - 富士康累计投资超6.39亿元升级员工公寓,干部公寓升级改造预计2025年底完成 [12] - 郑州航空港百亿产业母基金重点支持"4+3+3"产业链布局,涵盖电子信息等领域 [15] - 构建以郑州为核心,辐射济源、鹤壁等地的电子信息产业布局 [15]
【实探】郑州富士康招工再现“长龙” 产业工人“候鸟”归来
证券时报网· 2025-08-20 11:07
招聘与用工情况 - 郑州富士康招募中心出现排长龙现象 大量求职者携带行李有序进入厂区迎接新工作 [1] - 富士康进入每年七八月用工旺季 近期用工需求明显攀升 招工人数较去年略有增加 [2][3] - 新员工分布在十余个住宿区 其中一个可容纳1.6万人的基础工宿舍已满员 万人餐厅正午时分呈现排队购餐热闹景象 [2] - 应聘人员中70%为两次或多次入职的熟练工人 河南户籍员工占比超过95% 存在亲属同时在职现象 [3] - 青年群体18-35岁占比约80%-90% 企业提供岗位津贴/技术津贴/技能提升/学历提升等优厚福利 [6] 薪资与工作模式 - 旺季忙碌三个月可到手两万多元 基础岗位综合月收入5000-7000元 优质技能型人才月收入多在万元以上 [2][5] - 园区提供长短期不同的灵活工作模式 招募政策依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 [5] - 对比县城工作更具性价比 旺季工费与南方城市差距已不大 [2] 智能化转型与人才需求 - 郑州富士康2021年入选全球"WEF灯塔工厂" 为全球工业4.0和数字化制造示范企业 [4] - 灯塔工厂全产业链自动化控制使生产效率提高102% 设备综合效率提高27% [4] - 用工需求主要集中在产品组装/质检等基础岗位 但技能型人才需求持续增加 [4] - 未来自动化技术/设备管理维护等领域人才将更加紧缺 [4] - 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入职环节控制在半小时内 食堂全自动制面机提高就餐效率 [6] 基础设施投入 - 2022年至今累计投资超6.39亿元升级员工公寓 住宿标准由8人间改为6人间 人均使用空间增加33% [6] - 干部公寓两人间及单人间升级改造预计2025年底前完成 [6] 区域经济影响 - 建厂以来园区累计进出口额约占河南省进出口总额的60% 占郑州市80% [7] - 助力周边聚集200余家智能终端企业 涵盖专用材料/机构件/模组制造/自动化设备等服务类型 [7] - 郑州航空港区2024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5180.8亿元 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8% [7] - 形成以郑州为核心辐射济源/鹤壁/兰考/周口等地的电子信息产业布局 [8] 产业生态建设 - 区内已落地超聚变/浪潮集团/中国移动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先进计算产业企业 [8] - 聚集龙芯中科/统信软件等信创产业企业 以及合晶硅/东微电子/光力瑞弘等半导体装备材料产业企业 [8] - 2024年12月发布百亿产业母基金 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产业链布局 [8]
郑州富士康招工再现“长龙” 产业链辐射中原腹地
证券时报· 2025-08-20 02:54
郑州富士康用工旺季 - 8月进入电子信息产业用工旺季 郑州富士康招募中心出现求职者排长龙现象 70%应聘者为二次或多次入职的熟练工人 [2][4] - 旺季基础岗位工人三个月可收入两万多元 技能型人才月收入超万元 公司提供长短工灵活工作模式 [3][6] - 河南户籍员工占比超95% 形成亲属同在职现象 部分员工子女毕业后加入公司 [4] 智能化转型与人才结构 - 郑州富士康入选全球WEF灯塔工厂 生产效率提升102% 设备综合效率提高27% 全流程自动化需专业维护人才 [6] - 18-35岁青年占招聘总量80%-90% 公司提供技术津贴/技能学历提升等福利 2022年投资6.39亿元改造员工公寓 人均使用空间增加33% [7] - 食堂采用全自动制面机 入职流程数字化缩短至半小时内 [7] 区域经济带动效应 - 郑州富士康累计进出口额占河南省60% 郑州市80% 带动周边聚集200余家智能终端产业链企业 [8][9] - 2024年郑州航空港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5180.8亿元 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18.8% 高于全省8.1个百分点 [8] - 已形成涵盖半导体/信创/先进计算的产业集群 构建以郑州为核心辐射周口等地的产业布局 [9] 产业资本支持 - 2024年12月郑州航空港设立百亿产业母基金 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等"4+3+3"产业链 [10]
研判2025!中国不锈钢复合板行业发展历程、需求量、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未来前景展望:智能制造和工业4.0战略推进下,不锈钢复合板规模超200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19 09:16
行业概述 - 不锈钢复合板是以碳钢基层与不锈钢覆层通过冶金结合形成的复合钢板 兼具碳钢的机械强度和不锈钢的耐腐蚀性 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焦化及电力设备制造领域[3] - 主要分为单面不锈钢复合板、双面不锈钢复合板、爆炸焊接不锈钢复合板、热轧不锈钢复合板和冷轧不锈钢复合板[3] - 工业化生产主要有两种方法 爆炸复合和热轧复合[4] 发展历程 - 行业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 最初以爆炸复合技术为主导 早期研发集中在军工和重工业领域[8] - 2003年济南钢铁集团率先开展热轧不锈钢复合板研发 2007年河南盛荣特种钢业等企业加入 扩大技术储备[8] - 2015年以来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福建三明钢厂、广西柳州钢厂等地方企业布局 推动产能增长 目前国内具备生产能力企业超过40家[8] 市场规模与需求 - 中国不锈钢复合板行业市场规模从2019年95亿元增长至2024年179.5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13.57%[1][17]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9亿元[1][17] - 需求量从2019年52万吨增长至2024年84万吨 年复合增长率10.07% 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93万吨[16]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和设备 原材料包括碳钢、不锈钢等 设备包括爆炸复合装置、热轧机组等[10] - 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10]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石油化工、盐业、食品加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电力设备制造等[10] 原材料供应 - 2024年中国不锈钢粗钢产量为3944.11万吨 同比增长7.54%[11] - 2025年上半年不锈钢粗钢产量为2047万吨 同比增长5.36%[11] - 不锈钢复合板消费中304不锈钢占比83% 430不锈钢占比10% 316和317不锈钢合计占比4% 其他种类占比3%[14] 竞争格局 - 行业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 以大型国有钢企与专业复合材料企业共同主导市场发展[20] - 南钢股份、太钢不锈等传统钢铁巨头依托完整产业链和规模优势占据重要地位[20] - 天力复合、宝钛集团等专业技术型企业聚焦军工、核电等特殊需求[20] - 弘雷科技、润邦新材等新兴企业布局新兴领域 开发超薄复合板等特色产品[20] 重点企业 - 南钢股份具备年产千万吨级钢铁综合生产能力 2024年钢铁制造与销售收入403.94亿元[22] - 太钢不锈是国内最大不锈钢生产基地 2024年不锈钢材营业收入699.98亿元 同比增长0.34%[24] - 天力复合是国内最早从事有色金属爆炸复合材料研发单位 产品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等领域[21] - 青山控股主要产品有不锈钢连铸、棒线材、板带钢等 产品应用于石油、化工、机械等领域[21] 发展趋势 - 高性能化方向:通过优化材料配比和复合工艺提升产品性能 纳米技术、激光焊接等先进工艺增强界面结合力[26] - 高效率方向:连续轧制、爆炸复合等先进工艺缩短生产周期 智能化制造技术提高产品一致性和良品率[27] - 环保化方向:无污染复合技术替代传统高能耗工艺 可回收材料应用降低资源消耗 轻量化设计减少材料使用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