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情绪价值
icon
搜索文档
累死年轻人的情绪价值,为什么那么不值钱?
虎嗅· 2025-04-30 08:30
情绪劳动的社会现象 - 情绪劳动指个体为满足组织或社会期望而主动调节情绪表达及内在感受的隐性劳动形式,涉及人际互动的工作均可能需要进行情绪劳动[10] - 社交平台数据显示"跟人打交道产生的情绪内耗"在工作疲劳中占比远超"完成工作任务所付出的努力"[6] - 情绪劳动需遵循细微规则,包括语言表达、表情管理、符号使用等,导致"活人微死"状态[8][9] 性别与权力结构 - 情绪价值提供者多为女性,服务业从业者最初被要求改变情绪外显方式以影响顾客感受[11] - 情绪劳动本质是权力问题,社会等级下方群体需无偿为上位者提供情绪劳动,进一步固化弱势地位[12] - 传统夫妻关系中妻子需持续迎合丈夫情感期待,极端情况下情绪劳动不平等会演变为隐蔽的虐待行为[23][24][25] 技能培养与社会价值 - 情绪劳动是可习得技能,通过情感素养培养和情绪调节训练可提升能力[20][28][29] - 高消费场所更重视情绪劳动价值,将奢华体验与情绪服务绑定,揭示社会对情绪劳动的经济价值认知矛盾[32] - 医疗、教育、服务行业应提高情绪性工作报酬,政策需改变对男性气质和劳动价值的僵化认知[36][37] 人际关系与市场需求 - 婚恋市场中情绪价值需求上升,不擅长提供者被边缘化,可通过情感技能训练提升吸引力[26][27] - 直接要求情绪价值易引发怨恨,需警惕伴侣使用"武器化无能"逃避情感责任[30][31] - 理想情绪劳动应形成开放式互惠的健康动态,而非利益交换[34][35]
被重庆反超,但上海仍是“消费第一城”
虎嗅APP· 2025-04-29 18:32
消费第一城易主 - 2024年一季度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04.32亿元同比上升4.1%反超上海的4057.45亿元同比下降1.1%成为新晋全国第一 [6] - 上海社消零总额自2018年起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此次位次变化引发对其商业地位讨论但需结合服务消费转型背景分析 [6][8] 服务消费转型趋势 - 2023年上海服务消费对社消零贡献率近60%高出商品零售10个百分点人均服务消费支出5.25万元显著高于重庆的2.65万元 [13] - 全国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3016元占比46.1%上海通过服务消费季五五购物节等活动加速布局服务消费标杆城市建设 [9][12] - 国际经验显示人均GDP超1.5万美元时服务消费将主导上海供需结构适配头部企业聚集及人均可支配收入2.58万元全国第一支撑转型 [11][14] 服务消费生态创新 - 上海涌现策展型商业如TX淮海通过文化内容衍生消费场景带动实物消费形成商品服务化与服务商品化共生模式 [20][21] - 二次元经济表现突出2023年网络游戏销售收入1445.28亿元衍生线下谷子消费2024年二次元线下商业规模近12亿元 [21][22] - 情绪价值驱动消费VR娱乐潮玩宠物服务等新品类保持扩张态势文商旅体展模式凸显文化要素的黏合作用 [18][22] 国际消费中心建设 - 2024年一季度上海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7.6亿元同比增85%2023年退税销售额23.7亿元占全国总量48% [26][27] - 免签政策带动韩国游客高端服务消费需求马戏城演出海外观众增4倍泰国观众订单同比翻6倍 [25][26] - 上海升级外卡支付2023年新增外卡POS机3.7万台并推出机场一站式服务强化入境游竞争力 [26][27]
国内消费向新而行!港股消费ETF(159735)跟踪指数涨0.60%,实时成交额突破4500万元排名同指数第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9 10:45
港股市场表现 - 4月29日港股市场低开高走,新能源车、社交、短视频、餐饮连锁、传媒等大消费方向弹性居前 [1] - 港股消费指数成分股中,零跑汽车涨超7%,美团-W、理想汽车-W涨超3%,中升控股、百胜中国、哔哩哔哩-W、吉利汽车、阅文集团等上涨 [1] - 港股消费ETF(159735)当前折价0.67%,买入性价比凸显 [1] 消费行业变革 - 中国消费品和零售行业正迎来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深刻变革 [1] - 从居民消费结构看,服务性消费占比上升,交通、教育等领域需求增长显著 [1] - 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推动消费偏好转向情绪价值和质价比,健康与数字消费理念逐渐渗透各年龄段 [1] - 消费者需求趋势看,情绪价值、质价比及可持续消费成为核心诉求 [1] 港股消费ETF特点 - 港股消费ETF(159735)跟踪港股消费指数,是"更新的消费" [1] - 相较A股消费以白酒高端消费为主,港股消费板块中电商、餐饮、旅游、文娱传媒、国潮服装等新型消费比例更高 [1] - 港股消费板块服务消费和大众消费占比也更高,或更能充分反映本轮大力提振消费政策驱动下的消费景气复苏 [1] 政策支持 - 政治局会议强调了"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方向 [2] - 明确提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 - 政策出台为消费板块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 - 通过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措施,进一步激发了消费市场的活力 [2] - 税务总局修订《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管理办法》,降低离境退税起退点并提高现金退税限额,有望吸引更多境外游客来华消费 [2] 相关产品 - 港股消费ETF(159735) [3]
专家学者齐聚南昌共论中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4-27 15:52
中新网南昌4月26日电 (记者李韵涵)26日,2025年中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开幕式在江西南昌 举办,该活动聚集了来自旅游领域和文化、教育、体育、商业、城市、乡村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共 话中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4月26日,2025年中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在江西南昌举办。李韵涵摄 本次活动以"创新驱动·跨界融合"为主题,由中国旅游协会、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南昌市人民政府主 办。活动还将举办专题沙龙,围绕"旅游+演艺""旅游+教育""旅游+商业""旅游+体育"等主题,来自全国 各地的专家学者将分享前沿观点,探讨跨界融合的新趋势、新路径。 "当前,中国旅游业正以创新为引擎、以融合为路径,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新理念、新技术、 新模式、新领域层出不穷,传统业态加速升级,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拓展。"中国旅游协会会长 段强表示,文旅行业区别于其他领域的核心价值是用技术赋能体验,但永远以人文关怀为灵魂。关于技 术应用的边界以及对人本属性的坚守,值得业内持续研究和讨论。 "最近文旅行业流传着一个高频热词,那就是情绪价值。这到底是一时的市场热点,还是一个长期趋 势?"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杜一力表示, ...
文旅业界吁AI浪潮下注重人文关怀
中国新闻网· 2025-04-27 15:52
行业发展趋势 - 文旅行业正以创新为引擎、以融合为路径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领域不断涌现,传统业态加速升级,文旅融合深度和广度持续拓展 [1] - 文旅行业区别于其他领域的核心价值在于用技术赋能体验,但需始终以人文关怀为灵魂 [1] - 旅游业发展必须守住文化根脉,在技术浪潮中始终以人的精神需求为核心 [2] 市场需求变化 - 情绪价值、情绪经济、体验经济、沉浸式旅游等新概念揭示了以人间、人情、人性为主要表现的市场需求回归 [1] - 消费者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对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2] - "打卡即旅游"的现象不可持续,沉浸式感受成为根本需求 [2] 产业发展方向 - 文旅产业已融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持续增强的日常化和生活化趋势 [2] - 当文旅产品和服务具备"人文化"品质特点时,能有效触动人心,引发共情共鸣 [2] - 行业应从追求流量转向深耕品质,构建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2] 技术应用定位 - 再聪明的机器人也无法替代微笑的温度、满意加惊喜的服务以及文化共情共鸣的感动 [1] - 技术应服务于提升体验,但不能取代人文关怀的核心地位 [1][2]
「摸鱼乐园」落地佛山!林氏家居构建城市舒适区让身体「舒展开会」
搜狐网· 2025-04-27 12:15
营销活动创意 - 林氏家居在佛山ALSO社区发起"身心舒「展」"限时快闪活动 核心创意为12米巨型浮空床垫装置 引发年轻职场人群共鸣 [1][5] - 活动选址位于美的总部1 2公里处的ALSO社区 该区域每日有数万白领通勤 精准覆盖目标人群 [5] - 巨型床垫以CDZ818人体工学分区床垫为原型 通过巨物形式放大产品精准分区特点 实现"身体舒适面"的具象化表达 [5] 社会情绪洞察 - 活动基于对职场人群"既要奋斗也要舒适"的双重诉求洞察 呼应3月美的 大疆"强制下班"制度引发的百万级网络讨论热度 [5] - 将抽象的"反内卷"社会议题转化为可体验的解决方案 打造具象化的反内卷符号 完成从"强制下班"到"主动舒适"的精神倡导 [10] - 通过场景构建实现职场压力与生活舒适的直接对话 让参与者获得被"温柔托举"的安全感 [5][10] 体验场景设计 - 设置四大体验空间 包括舒浮放空岛区域配备数十张年度爆品包包椅 舒适力场区展示与Keep联名产品 [10][14] - 联名产品线涵盖0倦感床垫 0重力模式座椅 三重奏沙发等 采用Keep专属色系串联 融合运动科技与家居舒适 [14] - 通勤后庇护所区域通过黑珍珠床架 RQ实木餐桌等产品设计 精准解决职场人"潦草生活"痛点 [18] 营销战略布局 - 本次活动是"反卷三部曲"的高潮篇章 此前已在深圳后海地铁站打造限时家具体验站 并爆改大厂茶水间 [22] - 系列营销活动传递品质季倡导舒适生活的核心理念 旨在引发年轻人对品质生活的讨论和畅想 [22] - 通过可触摸 可体验的产品解决方案替代直接说教 让参与者自主寻找生活答案 形成情感共振 [10][22] 行业趋势洞察 - 家居行业正经历从功能供给向情绪价值升级的关键转型期 "躺平"从网络热词演变为真实需求 [22] - 未来家居品牌需成为年轻人"嘴替"并提供场景解决方案 情感共振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22] - 林氏家居品质季的创新实践为行业提供范本 展示如何通过产品力诠释职场松弛感 [14][22]
消博会卖酒火爆背后:茅台的“守正”与“出新”之道
搜狐财经· 2025-04-27 12:07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在消博会上首次设置售酒环节并创下千万元销售额 旨在更直接触达消费者并推广官方渠道 [1] - 针对"供需不适配"问题 公司提出客群、场景和服务三大转型 通过布局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及即时零售渠道实现消费者精准触达 [5] - 公司通过弹性配货、线上线下"造节"(如茅友嘉年华)及强化自营店互动(品鉴会、进企业)等方式构建场景化消费生态 [6] 渠道拓展与创新 - 公司构建"传统电商+即时零售+体验中心"全渠道体系 招募美团、饿了么等平台运营商赋能线下终端店 [5] - 全国42家自营店地址及联系方式公开化 要求门店每月主动拓客并组织品鉴会以增强消费者互动 [6][7][8] - 公司比喻渠道为"根系" 强调需通过广深渠道触达消费"土壤"以解决供需错配问题 [8] 品牌价值与行业地位 - 消博会排队抢购现象印证公司仍是高端白酒首选 品牌力与高品质构成"双向奔赴"基础 [10] - 公司强调"三个基本支撑":宏观经济信心未变、品牌价值认同未变、产品稀缺性未变 [11] - 历史上5轮行业调整期中 公司均通过前瞻性转型穿越周期 如2013-2016年引领高端酒复苏 [11] 行业趋势与消费者需求 - 酒业协会指出消费场景转向自饮、朋友小聚及悦己型消费 情绪价值与社交属性成为核心需求 [4] - 公司抓住情绪价值风口 布局反emo、悦己等场景 将产品融入生活方式进行差异化营销 [6] - 行业短期面临价格、动销压力 但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公司举措对市场信心具有标杆作用 [12]
IP爆火,竟然为线下商业带来了 “第二春”?
36氪· 2025-04-24 19:49
而如今,随着IP的破圈和Z世代消费力量的崛起,IP早已突破原有的小众圈层,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IP凭借自身强大的吸粉能力, 为线下商业带来了丰富的客源和显著的销售增长,其多元的内容形式与独特的文化内涵,助力线下商业打造特色消费场景,提升品牌形象与知名度,带动 相关产业发展。 当线下实体商业绞尽脑汁吸引消费者时,IP成为了一个新的破局点。 IP与实体商业的结合 , 正催生出新的消费场景和商业模式。 从小众圈层到商业出圈,IP正在"救活"线下商业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当人们谈及IP时,不少人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小众文化、动漫作品等。在大多数人眼中,IP仿若被圈定在小众爱好者的专属领 地,与占据主导地位的主流文化之间有着相当的距离。 IP救活线下商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热门IP正在激活商场"沸腾"模式 从上海的百联ZX创趣场、静安大悦城,到北京的朝阳合生汇、朝阳大悦城,再到成都的天府红购物中心,越来越多的商场开始引入IP相关业态,举办IP 活动,试图打造成为IP爱好者的聚集地,为商圈注入更多的活力,带动消费。 上海静安大悦城作为国内最早探索二次元IP与线下商业结合的商场之一,如今,已逐 ...
FBIF2025 | 12场主题互动研讨会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4-24 08:33
饮料创新论坛 - 植物饮料正从边缘走向核心 成为连接无糖化 功能化与消费分层的重要入口 植物从"配角"升级为"主角"[3] - FBIF发布《中国植物地图》 系统梳理34省市可食植物资源 涵盖野菜 中草药 特殊本草三大板块 构建原料灵感数据库[5] - 植物饮料需建立新时代原料认知 从土地出发进入消费者心智 从文化提取融入真实饮用场景[5] - 典籍复活赛聚焦"古饮"新生 7家顶尖原料公司基于古籍饮方设计现代创意植饮 现场观众可品鉴打分[9] 零食与烘焙论坛 - 功能性糖果市场年增速达17.3% 62%的00后愿为情绪价值支付40%溢价 糖果进化为情绪调节剂+社交介质+科技载体[15][16] - 山姆瑞士卷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 盒马Top50单品中烘焙占50% 永辉烘焙销售占比从5%提升至20%[18] - 农科院互动展区展示科研成果与特色食材 推动产学研合作 科研赋能成为品牌力组成部分[19] - 全球巧克力市场规模达1384.5亿美元 2033年前CAGR4.48% 百乐嘉利宝将展示从可可豆到成品的全流程工艺[19] 包装创新论坛 - 异形瓶设计需平衡线条比例 避免视觉灾难 Stranger & Stranger设计超7000种玻璃瓶 现场展示价值1200美元单品[22][24] - 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 跨境电商年均增长60% 俄罗斯专家将诊断中国品牌包装本地化策略[26][27] - AI设计辩论赛探讨技术革新与人类创作 VML报告显示65%消费者偏好人类创作内容[28] 功能性配料创新论坛 - 前瞻原料产品大赏邀请观众直接品鉴功能性原料样品 通过"入口体验"评估应用潜力[37][39] - 互动问答环节由企业出题 观众随机抽答 获胜者可获产品样品 实现原料厂商与行业面对面交流[42][43] 渠道创新论坛 - Oatly联合小红书推出"燕麦菜单"概念 针对便利店 茶饮 健康超市等不同渠道定制风味组合 现场开放共创通道[47][50] 产品开发论坛 - 产品创新冲刺工作坊采用斯坦福设计思维+谷歌冲刺+JTBD理论 四步破解从洞察到原型的落地瓶颈[52][53][57] - 工作坊包含用户需求定义 价值原型设计 限制条件迭代等模块 限额36人参与实战开发[62] 活动规模 - FBIF2025预计7400+参会者 200+演讲嘉宾 600+展商 47000+观众 展区面积62000平方米[66]
消博会卖酒受热捧背后:贵州茅台对消费者的“变与不变”
南方都市报· 2025-04-21 20:10
公司战略转型 - 在消博会首次销售产品并创下千万元销售额 通过直接触达消费者和展示官方渠道提升市场渗透 [2] - 提出客群、场景和服务三大转型战略 针对供需不适配问题主动调整市场策略 [4] - 与比亚迪、华为、宁德时代等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合作 拓展新兴企业客户群体 [4] - 构建"传统电商+即时零售+体验中心"多元渠道体系 招募美团、饿了么及抖音等平台运营商赋能线下终端 [4] - 实施弹性配货机制 根据地区消费差异动态调整供应链配置 [5][6] - 通过"茅友嘉年华"、酒博会等节点打造场景化营销 传递生活方式销售理念 [6] - 要求自营店每月开展品鉴会、进企业等拓客活动 建立直接消费者反馈机制 [6] 品牌价值定位 - 保持高端白酒首选地位 品牌力与品质稀缺性构成核心基本支撑 [7][8] - 明确"三个基本支撑":中国经济向好信心不变、品牌价值认同不变、品质稀缺性不变 [8] - 拥有不可动摇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基酒资源 文化价值潜力持续释放 [9] - 在5轮行业调整期中均通过前瞻性转型成功穿越周期 2013-2016年深度调整中引领高端酒复苏 [8] 行业趋势应对 - 契合酒业协会判断的消费趋势转变 聚焦情绪价值与社交场景需求 [3] - 针对自饮、朋友小聚和悦己型消费场景 布局反emo等情绪价值风口 [5] - 行业短期面临价格、动销与需求多重压力 但长期向好主旋律不变 [9] - 作为行业风向标企业 其转型举措对白酒市场信心产生提振作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