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
搜索文档
科技赋能 智慧闪耀 杭州银行奋力书写数字金融大文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1 14:16
公司战略与核心成果 - 公司于9月25日至29日亮相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人工智能馆,展示其在数字科技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方面的创新成果[1] - 公司将数字化转型提升至核心战略地位,全面推进“数智杭银”建设,运用数字思维与人工智能技术重塑业务及经营管理模式[1] - 公司未来将坚定不移地深耕金融科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将数字基因深度融入金融服务全链条[5] 数智化产品与服务 - 公司重点推出“四通三易”数智化产品与服务矩阵,包括财资通、政务通、票证通、投融通、汇交易、薪易宝、易收盈[2] - 该产品矩阵通过技术应用创新和服务模式优化,致力于为企业及机构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2] - 该体系旨在构建覆盖广泛、响应高效的“数智金融服务网络”,助力客户提升管理效率并优化运营流程[2] 智慧厅堂与渠道建设 - 公司推出鸿蒙智慧厅堂解决方案,该方案历经一年精心打磨与迭代升级[3] - 该方案创新推出涵盖柜面业务、自助机具管理与移动展业平台的全渠道信创应用体系[3] - 方案深度融合移动交互技术并集成多项前沿科技,显著提升了厅堂的智能化运营水平与精准化客户服务能力[3]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 - 公司以企业级架构支撑能力为引领,加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涵盖云平台、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大数据等基础技术平台[4] - 公司新一代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形成由基础设施(IaaS层)、技术平台(PaaS层)、业务应用(SaaS层)组成的三层技术架构[4] - 引入与分布式架构相适应的研发运维一体化工具,实现了系统的快速研发部署和科技敏捷交付能力[4] 智能风控与资产质量 - 公司构建了以数据为核心,算法和模型为驱动的智能风控新模式,自研了统一风控平台[5] - 该平台具备数据全、审批快、风控准、覆盖产品全的特点,可在信贷全生命周期中保证业务流程顺畅且风险可控[5]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不良贷款率为0.76%,主要资产质量指标保持上市银行前列[5]
小微贷款增量、完善多元服务 普惠金融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经济日报· 2025-10-01 08:59
普惠金融发展总体成就 - “十四五”以来银行业保险业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2]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2]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年均增速均超过20%[2] 政策支持与监管引导 - 金融管理部门对商业银行设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普惠型农户贷款“两增”考核目标推动银行信贷资源投向普惠小微领域[3] - 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发放贷款22万亿元[4] - 疫情期间对17万亿元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惠及经营主体超1000万户扩大无还本续贷政策覆盖范围涉及贷款9.4万亿元[4] 金融机构实践与服务优化 -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龙湾农商银行等机构通过深入走访小微经营主体搭建政银企桥梁精准提供融资服务[3] - 江苏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设置限时反馈制度做到实时响应、专人对接、逐户了解[3] - 建设银行通过深耕平台经济依托“商家生意卡”等产品为互联网平台小微商户提供集支付、账单、理财、权益、数据于一体的普惠金融服务[6] 科技赋能与数字化转型 - 数字金融通过降低金融机构成本、提升服务效率解决金融排斥问题打破传统服务模式[5] - 金融科技发展让金融服务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相关金融产品更灵活与需求更匹配极大降低金融服务门槛[5] -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科技大大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使得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不再是难题[6] 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构建 - 大型商业银行、地方中小银行不断深化普惠金融服务机制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8] - 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持续优化信用信息平台加速打通信贷投放梗阻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业务体系、管理体系持续迭代[8] - 大型银行依托低成本、高覆盖优势通过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实现“风险不同、利率有别”提升贷款商业可持续性[9] 未来挑战与发展方向 - 普惠金融与产业数字金融、产业场景的融合发展仍面临数据整合、模式创新等方面的难题[8] - 部分机构普惠金融发展体系化程度较弱探索适合本地区、本机构的普惠金融模式进展缓慢商业可持续性受到考验[8] - 中小银行机构需牢固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在产业金融+数字普惠等方面打造竞争优势[9]
普惠金融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经济日报· 2025-10-01 06:03
普惠金融发展总体成就 - 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发展走在世界前列,普惠信贷有效赋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长尾市场[1] - "十四五"以来银行业保险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2]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年均增速均超过20%[2] 政策支持与监管引导 - 金融监管部门设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普惠型农户贷款"两增"考核目标,推动银行信贷资源投向普惠小微领域[3] - 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发放贷款22万亿元,扩大无还本续贷政策覆盖范围涉及贷款9.4万亿元[4] - 疫情期间对17万亿元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惠及经营主体超1000万户[4] 科技赋能与数字化转型 - 数字金融通过降低金融机构成本、提升服务效率解决金融排斥问题,金融科技突破服务时空限制[5] -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大数据等技术有效破解信贷投放信息不对称难题[6] - 建设银行通过"商家生意卡"等产品为平台小微商户提供支付、账单、理财等一体化服务[6] 金融服务体系完善与创新 - 已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构建多层次、差异化服务格局[8] - 金融机构通过深入走访、限时反馈等机制提升服务精准度,如江苏银行设置融资需求限时反馈制度[3] - 专家建议推动内外部数据整合,利用AI迭代风控模型,破解小微企业信用评估难题[7]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 需完善资本市场支持,引导小微企业开展股权、债券融资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4] - 普惠金融与产业数字金融、产业场景融合仍面临数据整合、模式创新等挑战[8] - 各类金融机构应避免同质化,大型银行需提升贷款商业可持续性,中小银行应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9]
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个人存款突破10000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9-30 21:45
公司里程碑 - 个人存款突破10000亿元,成为云南省首家个人存款规模超万亿元的金融机构 [1] - 存贷款总规模近20000亿元 [1] 业务规模与网络覆盖 - 拥有2100余个营业网点和9800余个惠农支付服务点,是云南省网点最多、覆盖最广、服务最深的金融机构 [1] - 积极填补如独龙江乡等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空白 [1] 贷款业务表现 - 涉农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贷款、支持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等多项支农支小重要指标位列全省首位 [1] - 普惠小微贷款增量在贷款增量中占比超过80% [1] - 通过“融信服”平台授信和放款持续保持同业第一 [1] 战略重点与产业支持 - 聚焦碳汇云南和美丽云南建设完善绿色金融机制 [1] - 全力支持云南省“三大经济”、旅居产业、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2] - “1+10+3”重点产业贷款连续两年保持10%以上增速 [2] - 打造“跨境结算+普惠贷款”金融服务模式助力口岸经济 [2] - 加大全省122个产业园区金融供给 [2] 公司荣誉与战略方向 - 云南省联社连续五年获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考核“优秀”单位 [1] - 公司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 [2]
农行掌银10.0版开启数字金融新篇章
中国新闻网· 2025-09-30 16:45
平台用户与生态建设 - 公司手机银行月活用户数突破2.4亿 [1] - 平台构建“3系统、4屏幕、5版本”的全生态服务体系 [1] - “3系统”指建立适配iOS、安卓、鸿蒙的全系统服务平台 [1] - “4屏幕”完成对直板手机、折叠屏手机、PAD、PC端的全面适配并建设可穿戴设备二维码支付功能 [1] - “5版本”在乡村版、大字版基础上创新推出多民族语言版覆盖6类高频金融服务 [1] 服务模式与技术应用 - 公司创新打造“数字+AI+人工”的全方位陪伴模式 [2] - 优化数字服务运用数据升级事件型提醒能力打造“综合信息枢纽” [2] - 升级AI应用改进产品搜索交互方式增强语音搜索及结果精准化能力 [2] - 实现人工交互协同通过视频客服推出线上线下协同交互服务模式实现三方同步协作 [2] 产品创新与客户服务 - 公司为用户定制资产分析及资讯服务体系打造“专属金融管家” [2] - 创新推出“资产日迹”统计分析功能用户可实时获取全周期多维度资产情况 [2] - 以“资讯专区”为依托优选财经新闻及金融资讯助力用户把握财富机遇 [2] - 加速内容生态建设将动态资讯和产品推荐相结合精准推送基金理财证券等金融产品 [2] 场景融合与流程优化 - 公司加强金融与“三农”养老等领域的融合共生 [3] - 通过额度前置智能化审查等手段精简网捷贷自助办贷流程实现线上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个人贷款服务模式 [3] - 针对备老银发等特定客群匹配个性化养老金融产品及一站式线上养老服务 [3] - 聚焦县域客群新增农机租赁农机分期等特色产品增设惠农贷款“贷款直通车”和政府推荐办贷便捷入口 [3] - 应用第二代设备指纹算法完善登录设备可信等级动态升降策略建立客户交易行为可信判定策略及评分标准 [3]
从卫星遥感到“安愉食堂” 兴业银行于细微处书写“五篇大文章”
新华财经· 2025-09-30 15:09
文章核心观点 - 兴业银行在“十四五”期间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抓手,实现总资产跨越三个万亿台阶至10.61万亿元,贷款总额增长48.6%至5.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1.08%,全球银行业排名跃升至第14位,MSCI ESG评级达AAA级 [1] 科技金融 - 形成“1个总行科技金融工作领导小组+20家科技金融重点分行+150家科技特色支行”的经营管理体系 [2] - 截至2025年6月末,科技金融客户达34.42万户,融资余额突破2.01万亿元,科技金融项下贷款从2021年末的2356亿元增至突破万亿元,增幅超300% [3] - 创新“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2025年上半年累计审批科技金融贷款金额4970.09亿元,投放金额2128.42亿元 [3] - 注册资本100亿元的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正在筹建,以发挥“商行+投行”优势 [3] 绿色金融 - 2025年一季度与天合光能签署全国首单严格遵循科创板可持续发展报告和ESG指南的ESG挂钩贷款协议 [4] - 形成“集团多元产品+双碳服务专业产品+重点行业解决方案”三个层级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 [5] - 2021年末至2025年6月末,绿色金融客户从3.8万户增至8.65万户,增幅127.54%,绿色金融融资余额从1.39万亿元增至2.43万亿元,增幅75.12%,绿色贷款不良率0.57% [5] - 2020年至2024年末,“降碳”领域绿色贷款占比从49.40%升至62.42%,绿色贷款、碳减排贷款规模位列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第1位 [5] 普惠金融 - 运用卫星遥感应用系统为山行(浙江)农业科技公司提供1000万元普惠小微流动性贷款,提升农作物资产评估与风险预警效率 [6] - 2021年末至2025年6月末,普惠金融项下贷款从超2987亿元增至超5849亿元,增幅95.81%,涉农贷款增至近5400亿元 [6] - “兴业普惠”数字化平台截至2025年7月末累计解决融资需求金额超4500亿元 [7] 养老金融 - 在四川绵阳与5家社区食堂共建“安愉食堂”,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餐费折扣,为90岁以上老人每日减免一次餐费并提供送餐服务 [8] - 2025年5月向四川省南充市某养老服务公司发放全国首单养老床位使用率挂钩贷款,截至2025年6月末养老产业贷款余额达13.30亿元 [8] - 截至2025年6月末,60周岁及以上客户超1000万户,综合金融资产超1.11万亿元,个人养老金开户数719.14万户 [10] 数字金融 - “十四五”期间科技队伍从2000多人快速增长到近8000人,科技资源投入从每年40多亿元增长到80多亿元 [11] - 在绿色金融方面,双碳管理平台为超4.9万户企业、518.72万户个人提供碳账户服务 [12] - 在普惠金融方面,“智慧市场系统”已在超250家专业市场上线,对接专业市场超400家,全场景融资余额超340亿元 [12] - 部署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加快从“数字兴业”迈向“智慧兴业” [12]
执租赁之笔 书债券之墨 绘就金融“五篇大文章”新画卷——苏银金租债券发行规模超20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2:49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关乎国计民生,彰显金融担当,既是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金融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江苏首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苏银金租依托全牌照优势,以债券发行为墨,在金融"五篇大文章"上镌刻下诸多"创新之笔",囊获了一批行业首 单"标签债",专项和主题债发行规模超200亿元,居金租行业首位,募集资金通过租赁项目广泛服务于科创、绿色、小微、三农、货运等领域,努力在负 债端不断开辟租赁服务实体的新途径。 润泽科技金融沃土 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科技金融能够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苏银金租坚持向"新"而动,聚焦服务长三 角G60科创走廊、江苏"1650"产业体系,持续拓宽科技金融服务半径,于2024年接连发行了金租行业首单"科创"主题金融债券和"两新"主题金融债券,累 计规模达50亿元。其中,"两新"主题债券为公司成立以来单期发行规模最大一期,募集资金全部输送至科创和设备更新项目,创新迭代创e租、科技租、 贴息租等一系列产品,有助于畅通金融"活水",滋养科技创新,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高效服务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 ...
【高质量发展进行时】国寿安保基金:做好五篇大文章的探索与实践
新浪基金· 2025-09-30 10:29
专题: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 国寿安保基金始终践行金融工作人民性,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服务工作机制。截至2025年8月末,公司个 人客户数达到7479万户,个人投资者持有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成立以来旗下公募产品累计分红300 余次,累计分红金额超过200亿元,让更多投资者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国寿安保基金还积极承担社会责 任,持续加大乡村振兴帮扶力度。截至2025年8月末,公司涉及区域重大战略投资规模达到2179.13亿 元,对甘肃会宁杨湾小学进行持续帮扶。同时,结合金融消费者需求,在合法合规和控制风险的基础 上,对遗产继承业务进行全面优化。 养老金融:健全体系增进福祉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挑战,国寿安保基金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2018年成立了FOF投 资专职部门,目前已经发行了两只养老目标基金; 2023年初,增设了个人养老金Y份额,主动参与多层 次、多支柱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2025年,公司着力开发突出长期投资价值的个人系养老基金产品。 数字金融:把握机遇重视安全 《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动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 绿 ...
《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研究报告2024》正式出版发行
金融时报· 2025-09-30 09:29
本报讯 记者马梅若报道 记者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了解到,为积极贯彻落实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的决策部署以及金融管理部门印发的《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 展行动方案》工作要求,协会将前期连续多年编制出版的行业年报在篇章、体例、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 创新改版,组织行业力量共同编写了《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并由 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发行。 《报告》分五大篇,从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数字金融产品服务、数字金融发展基础、数字金融治 理体系等多维度,对中国数字金融年度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回顾,深入探讨行业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 题,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和政策建议,并体现协会自律管理工作的积累和新突破,为监管部门、从业机 构和社会公众深入了解数字金融发展情况提供数据支持和资料参考。 《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数字金融快速发展,监管政策环境更加优化,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持 续深化,主要业态呈规范健康发展态势,数字技术金融应用呈"百花齐放"格局,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不断 完善,数字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进一步优化。同时,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在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金 融"黑灰产"治理、金 ...
海南农商银行首次跻身“全国银行业百强”
海南日报· 2025-09-30 09:28
海南日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培琳 通讯员 秦娇)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正式发布2025年 度"中国银行业前100名单",全国18家农商银行上榜。海南农商银行作为全国首家全省统一法人模式改 革的地方法人银行,首次入围便跻身百强行列,成为榜单中亮眼的"新生力量"。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深 化海南农信改革迈入全新阶段,更彰显了海南农商银行扎根琼州大地70余载,在服务自贸港建设与乡村 振兴中的强劲实力。 从1951年琼山区美兰椰子头信用社起步,到2024年整合原省农信联社及19家市县行社、以新设合并 方式组建为海南农商银行,如今已成为一家拥有220亿元注册资本金、460家营业网点、7000余名员工的 本土金融机构。 自成立以来,海南农商银行始终坚守"金融为民"初心,成立首年便交出亮眼成绩单:截至2025年8 月末,资产总额突破4054.26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双双位居海南同业首位,缴纳税款位列全省金融机 构第一,以稳健业绩有力印证了改革的成功实践。 面向新征程,海南农商银行将继续坚持以"一核三转六向"为战略引领,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提升数字化服务便捷性、增强信贷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