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候变化
icon
搜索文档
风雨50年,中欧关系如何“穿越迷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22:16
中欧经贸合作规模与结构 - 中欧货物贸易额从1975年24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7858亿美元,服务贸易达1448亿美元,双边贸易总额超9300亿美元[2] - 2024年一季度中国对欧盟进出口额达1.3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分钟超1000万元人民币贸易往来[2] - 截至2024年底欧盟累计在华实际投资1500多亿美元,中国对欧直接投资近1100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达2600亿美元[2] 产业合作领域演变 - 经贸合作从传统服装、鞋帽、玩具拓展至机械设备、汽车、光伏产品等高端制造业[2] - 中国在光伏、电动车等绿色制造领域占据全球70%市场份额[3] - 中欧签署《绿色科技合作备忘录》,未来三年共同投资150亿欧元聚焦氢能、储能、碳捕集等六大领域[6] 合作机制韧性表现 - 双边经贸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及新冠疫情等多重挑战[3] - 合作范围从法国、德国扩大至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更多欧盟成员国[4] - 2024年发表《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确认绿色伙伴关系为合作重要组成部分[5] 技术合作与全球影响 -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者[6] - 中欧在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新领域存在合作增长点[1] - 双方可通过技术和资金在第三方市场开展合作,特别针对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7] 结构性互补关系 - 中欧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之一,贸易量超全球四分之一,人口总和占世界近四分之一[1] - 欧委会《欧洲竞争力的未来》报告承认欧洲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落后于中美[3] - 结构性利益互补性持续存在,合作韧性和信任未被短期变量撼动[10]
“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推进合作”——访欧洲丝路智联促进会联合创始人克鲁特
人民日报· 2025-07-29 18:19
"今年是欧盟和中国建交50周年,期待以此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双方进一步推进各领域高层对话,深 化经贸、绿色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互利合作。"欧洲丝路智联促进会联合创始人、董事于尔根·克 鲁特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科技、绿色等领域的合作正成为欧中关系的新亮点。 不久前,克鲁特前往北京参加了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中关村论坛上的机器人展示令他大开眼界。"这 里不仅有人形机器人,还有国际象棋机器人、诊断机器人等,它们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展示了中国在科 技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克鲁特此行还参观了位于河北保定的新能源汽车工厂。他表示,中国电动汽 车的研发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相关领域的发展表明,中国正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 用。" 克鲁特表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不是欧洲企业的"延长生产线",大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和 科研机构的涌现,让中国成为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创新大国。通过与中国科研人员和企业代表的交流, 他深切感受到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蓬勃发展态势,以及中国为推动科技创新所付出的努力。 "面对气候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际格局深刻演变等,欧中双方需要以更高站位、更大 格局、更宽 ...
最新研究:全球淡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失
财联社· 2025-07-29 17:47
淡水流失研究核心发现 - 2002至2024年间全球多地淡水量显著下降,干旱地区干涸速度远超潮湿地区变湿速度,颠覆传统水文模式 [1] - 干旱区域每年扩张超8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英法国土面积总和),形成"特大干旱"现象 [1] - 研究确定4个"特大干旱"区域,其中加拿大北部和俄罗斯因冰川融化、冻土消融及降雪减少导致淡水流失 [1] 地下水枯竭与人类活动影响 - 美国西南部、中美洲及西欧至印度北部等地因灌溉抽水导致地下水枯竭,成为淡水流失主因 [2] - 全球75%人口所在的101个国家过去22年持续流失淡水,主因包括气温上升、地下水过度抽取及冰川融化 [2] - 自2015年起,大陆水资源流失对海平面上升贡献超过极地冰盖融化,每年导致海平面上升近1毫米 [2] 研究警示与行动呼吁 - 冰川和深层地下水被过度消耗,人类未在丰水年补充地下水库,面临"淡水枯竭"危机 [3] - 过度使用剩余地下水可能威胁全球数十亿人的粮食和水安全,需立即采取行动 [3][4] - 研究团队强调需持续监测和政策干预,社区层面应减少地下水过度抽取 [3][4]
冲上热搜!全球首个国家“举国申请海外签证”
财联社· 2025-07-28 20:49
气候变化对图瓦卢的影响 - 图瓦卢国土面积仅26平方公里 全国最高海拔仅46米 平均海拔2米 地势极低 [5] - NASA报告显示过去30年图瓦卢海平面上升015米 预计2050年再上升20厘米 本世纪末可能上升05-1米 [5] - 到2050年图瓦卢大部分陆地及基础设施将低于平均高潮位 周期性洪水频率和严重程度将加剧 [5] 图瓦卢人口迁移情况 - 本月结束的"气候移民"抽签活动中 8750名国民(2474个家庭组)提交申请 占全国人口80%以上 [1][2] - 澳大利亚每年提供280个永久居留名额 包含教育补贴 健康保险 家庭税收减免等福利 [6] - 2023年底签署的《法拉皮利联盟条约》生效 首次抽签于2024年6月16日至7月18日开放 [6] 数字国家计划 - 图瓦卢政府2023年宣布"举国迁入元宇宙"计划 开始转移历史 地理 文化等电子档案 [9] - 建立国土"数字孪生副本" 通过区块链技术存储数字护照 涵盖出生 婚姻 死亡等事务 [10] - 该项目旨在维持国家资格要素(人口 领土) 但国际认可度仍存疑 [10]
彭博:如何为后美元时代做好准备?
彭博· 2025-07-28 09:42
行业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 核心观点聚焦于全球经济结构性变化:逆全球化、人口老龄化、债务高企及美元地位弱化等趋势正在重塑投资环境 [1][3] 宏观经济趋势 - 全球化转向逆全球化,打破过去30-40年的经济常态 [1][3] - 全球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显著放缓:美国0.2%/年(2024-2050)、欧洲-0.5%/年、中国-1%/年 [9][10] - 七国集团净债务/GDP达二战水平,美国2024年债务偿还成本首超国防预算 [11][12] 美元与资产配置 - 美元避险属性减弱:与黄金负相关性增强,非法定资产(比特币等)间相关性提升 [1][12][13] - 黄金战略地位凸显:200年来年均实际回报0.2%,高通胀期与股票相关性为零 [24] - 投资者需拓展资产类别:全球股票、私人债务、房地产及农田等实物资产受关注 [24] 科技与结构性机会 - 美国科技公司仍存超额收益机会,但2025年美股表现弱于全球市场 [1][4] - 数据中心需求激增:2026年全球零部件需求将等同日本总需求 [26] - 人工智能可能加剧市场失衡,大型科技公司受益而整体生产率增长存疑 [28][29] 气候与长期风险 - 气候变化或使全球股票年收益降低0.5%-0.6%,与人口影响相当 [27] - 2050年前难达净零排放,气候风险成未来十年关键结构性力量 [26][27] 投资策略调整 - 系统化投资需优化:短期策略仍有效,但需重新评估结构性风险 [30][31] - 企业应通过客户反馈机制(如聆听会)预判技术变革(如自动驾驶汽车)影响 [34][35] 注:所有数据与结论均基于报告原文提取,未包含免责声明及评级规则相关内容
洪水来袭,在断水断电中重新认识乡镇
虎嗅· 2025-07-28 09:33
基础设施脆弱性 - 河北乡镇年均降水量500mm地区单日降雨量达300-400mm 远超基础设施承载能力[1] - 暴雨导致区域性断电断水断信号断交通 生产生活系统全面瘫痪[2] - 泥浆冲毁道路桥梁电线杆 河道溢流侵入民宅 电力系统遭受结构性破坏[5] 应急资源缺口 - 备用发电机因配件缺失无法立即投入使用 暴露应急物资储备不足[7] - 煤气罐成为唯一可用热源 但存量有限 凸显能源供应单一化风险[10] - 基层单位缺乏专业防汛设备 仅能采用人工排水清淤等原始手段[13] 基层治理困境 - 包村干部面临权责错配 防汛措施停留在形式化驻岗[11] - 灾情统计与责任追溯机制占据主要精力 实际应急处置能力薄弱[11] - 现有行政体系难以应对气候变化的系统性风险 需构建韧性治理框架[14] 民生保障挑战 - 断水导致卫生系统崩溃 瓶装水消耗速度远超补给能力[7] - 食品加工链中断 生鲜食材因缺乏冷藏和烹饪条件无法转化可食用状态[10] - 通信中断造成信息孤岛 加剧居民心理焦虑与秩序混乱[7] 气候适应需求 - 年内旱涝急转 森林防火与防汛压力交替出现[13] - 传统柴火灶等非电力系统在灾害中展现生存韧性[10] - 基础设施设计标准需根据极端天气频率重新评估[1][13]
全球极端海洋热浪驱动机制揭示
科技日报· 2025-07-28 09:01
全球极端海洋热浪驱动机制研究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构建了全球首个基于高分辨率海洋再分析数据的混合层热收支诊断框架 [1] - 研究系统揭示了2023年全球极端海洋热浪的形成机制 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期刊 [1] - 2023年被世界气象组织认定为有记录以来最暖年份 全球海表温度和海洋热含量均创历史新高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采用ECCO2(海洋环流与气候评估二期计划)高分辨率日尺度海洋深层数据开展混合层热收支分析 [1] - 定量刻画2023年海洋热浪在强度 持续时间和空间覆盖上的空前特征 [1] 关键海区驱动机制发现 - 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热浪主因是短波通量增强和混合层变浅 [1] - 西南太平洋热浪由云量减少和平流增加驱动 [1] - 热带东太平洋热浪主要受海洋平流增加影响 [1] 研究意义与应用前景 - 该研究为理解和预测未来极端海洋事件提供关键科学依据 [1] - 发展地球系统科学对揭示复杂气候现象内在机制至关重要 [2] - 构建物理机制预报系统和强化海洋实时监测对应对气候风险具有现实意义 [2]
罕见高温影响,已向欧盟求援,希腊山火逼近首都雅典濒临失控
环球时报· 2025-07-28 06:46
灾情概况 - 希腊多地发生森林大火 火势逼近首都雅典 政府向欧盟求援 [1] - 阿提卡大区火情严重 雅典东北部阿菲德内斯地区最初起火 蔓延至德罗索皮吉与克里奥内里等地 [1] - 德罗索皮吉因工厂和易燃物囤积发生多次爆炸 雅典市郊多处民宅被毁 [1] - 政府出动145名消防员 44辆消防车 7架直升机和10架飞机参与救援 [1] - 全国24小时内爆发52处山火 第二大岛屿埃维亚岛灾情失控 多座村庄电力中断 [1] - 最大岛屿克里特岛火情持续 政府申请欧盟支援6架消防飞机 [1] 灾情扩展 - 南部旅游胜地基西拉岛半座岛屿被大火席卷 全岛笼罩浓烟 部分村庄 修道院和旅游景点被毁 [2] - 130多名游客被困琳尼欧纳斯海滩 海岸警卫队组织海上转移 [2] - 希腊空中灭火力量反应迟缓 官员警告可能难以避免人员伤亡 [2] 气候背景 - 希腊正经历今年第三波热浪 27日最高气温预计达44摄氏度 部分地区伴有强风 [2] - 6月27日部分地区气温达43.2摄氏度 刷新希腊历史上第二炎热的6月纪录 [2] - 气候变化和土地管理不善使希腊山火风险常态化 对当地旅游业造成重创 [2]
欧盟反击美国千亿关税,中欧合作新动向引全球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7-27 19:16
欧盟对美报复性关税措施 - 欧盟批准对美国实施930亿欧元报复性关税 针对波音飞机、汽车及农业产品等关键产业 [1] - 该措施是对美国自2025年起对欧盟钢铁、铝材、汽车及农产品加征关税的直接反制 德国汽车制造业和法国航空业受冲击最严重 [3] - 关税壁垒加速欧美经济脱钩 德国等国将生产线转移至其他国家规避关税 美国肯塔基州波本威士忌产业面临市场损失 [5] 欧盟内部博弈与战略调整 - 匈牙利等成员国因依赖俄罗斯能源对制裁美国存疑 德法通过补偿机制争取支持 体现欧盟内部妥协 [6] - 欧盟在冯德莱恩访华后重新审视全球战略 中欧峰会在气候变化和绿色技术领域达成合作共识 [3][5] 中欧关系动态 - 冯德莱恩提出中欧贸易需重新平衡 但中国要求欧盟停止双重标准 双方根本性争议仍存 [3] - 尽管存在争议 中欧在绿色技术等新领域的合作空间扩大 合作关系持续深化 [5]
气候变化加剧健康危机,如何为应对气变“找钱”?
南方都市报· 2025-07-27 12:37
气候变化对全球健康的影响 - 2030-2050年间气候变化预计每年导致25万人死亡,主要死因包括冰川融化、饥饿、疾病、空气污染和致命热浪 [1] - 世界卫生组织将气候变化重新定义为全球卫生紧急突发事件,强调其威胁已超越环境问题范畴 [1] - 尼泊尔等国家因气温上升和降雨模式变化,登革热等虫媒疾病向高纬度地区扩散 [2] - 极端天气事件(洪水/热浪/泥石流)直接造成死亡并破坏基础医疗系统 [2] 健康领域的具体数据研究 - 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2010-2019年热浪暴露使死亡率上升0.3-1.7%,温度每升高1℃可能导致死亡率最高增加7% [2] - 职业热浪暴露导致生育率下降,孕妇暴露会引发低体重儿和早产现象 [2] - 2023年全球卫生保护缺口超过5000亿美元,且缺口持续扩大 [2] - 太平洋岛国60%医院距离海岸线不足500米,面临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威胁 [3] 气候融资现状与挑战 - COP29协议草案承诺2035年前发达国家每年提供3000亿美元气候资金,远低于发展中国家1.3万亿美元需求 [3] - OECD预测2025年官方发展援助将减少9%-17%,相当于百亿美元级资金缩减 [4] - 亚洲开发银行启动37亿美元投资项目,支持中亚西亚九国气候项目 [4][5] - 多边发展银行建议混合融资模式,整合民营资本、保险资金和借贷资金 [4][5] 解决方案与跨部门协作 - 保险行业可通过早期参与绿色基建项目提供风险建议,提升投资回报率吸引私人资本 [5] - 需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在隐私保护前提下)支持健康影响研究 [5] - 呼吁构建气候韧性卫生体系,要求政府/机构采取紧急行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