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

搜索文档
“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的朱啸虎,盯上水下机器人赛道!
证券时报· 2025-05-17 20:45
公司融资与背景 - 苏州世航智能连续完成天使+轮和Pre-A轮5000万元融资,招商局集团招商启航资本领投天使+轮,金沙江创投、云泽资本联合领投Pre-A轮,昆山天使基金、吴中金控、鞍羽资本跟投 [1] - 世航智能成立于2023年5月26日,是一家水体机器人及智能无人装备研发商,拥有水下机器人、智能船艇等相关知识产权180余项 [1][2] - 公司创始人陈晓博为哈工程和西工大毕业生,35岁已是正高级工程师,曾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主导研发全国首台商用水下清洗机器人和国内首艘某型水面无人装备 [1][2] 技术优势与产品 - 世航智能水下机器人首次实现稳定、高速、全自由度作业,六大系统(动力、控制、传感、导航、防水密封、动力布放)全部自研 [2] - 自研全自由度姿态控制算法,抗流能力强,可在0米至1万米海洋作业,应用于无人船舶、运输、清洗、资源勘测、基建维护等多个场景 [2] - 首款水下清洗机器人"虎鲸"已投入商用超一年时间 [2] 行业前景与市场 - 全球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2024年突破12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2024年突破百亿元,预计2027年超400亿元,复合增长率25% [3] - 全球海上平台总数达1.2万个,近2800个平台、1.85万口井和8万公里海上管道计划2030年前退役,水下机器人需求显著 [2] - 水下机器人主要分为遥控无人潜水器(ROV)和自主无人潜水器(AUV),全球市场被欧美厂商垄断,前五大厂商占52%份额 [4] 战略定位与愿景 - 金沙江创投认为人类对海洋开发尚处早期,看好世航智能以自主技术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标杆,开拓海洋经济万亿蓝海 [2] - 公司表示中国海洋高端工程核心设备自给率不足5%,水下机器人是海洋经济超级生产力,希望带领中国科技崛起共建海洋强国 [4]
“批量退出人形”后,朱啸虎投了个水下机器人
投中网· 2025-05-15 10:52
融资动态 - 世航智能连续完成天使+轮和Pre-A轮5000万元融资,天使+轮由招商启航资本领投,Pre-A轮由金沙江创投、云泽资本联合领投,老股东昆山天使基金持续跟投,吴中金控、鞍羽资本跟投[2] - 融资规模虽不及人形机器人领域动辄上亿的案例,但资方属性多元,涵盖产业资本、财务投资人和地方政府资金[2] - 投资方普遍将"海洋经济"作为关键词,显示对该前沿领域的看好[2] 行业背景 - 深海科技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一同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政策支持明确[3] - 海洋占地球面积70%,但目前人类对海洋资源开发仅1%,中国市场海岸线总长3.2万公里全球前五,造船年产量和航运量全球第一,全球前十大港口中国占七个[10] - 中国海洋高端工程核心设备自给率不足5%,水下机器人被视为海洋经济中的超级生产力[10] 公司技术 - 自主研发六大系统(动力、控制、传感、导航、防水密封、动力布放)及全自由度姿态控制算法,适应3节及以上海况作业,作业深度0-1万米[7] - 流体设计使横截面阻力仅为国外竞品1/10,突破传统方盒子形态限制[7] - 拥有150余项水下机器人和智能船艇相关知识产权,主导研发全国首台商用水下清洗机器人和国内首艘水面无人装备[7] - 利用海洋作业数据训练AI算法,实现模块化适配清洁、探测等不同任务[8] 商业化进展 - 成立两年即落地三条产品线,水下清洗机器人"虎鲸"投入商用一年多,去年收入翻倍增长[5] - 国内唯一实现商业化清洗的水下机器人,与青岛港、烟台港、天津港等合作,船舶清洗业务年增长10倍[9] - 牵头制定水下机器人清洗行业标准,填补行业空白[9] 创始人特质 - 创始人陈晓博为85后连续创业者,哈工程和西工大背景(水下机器人领域第一梯队院校)[4] - 28岁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5岁评正高级工程师,三届中国机器人大赛冠军,拥有18年实践经验[4] - 提出"机器人三定律":1)替代高危工作 2)效率提升10倍+ 3)成本降低50%+,船舶清洗同时满足三项标准[10] - 学术与工程能力兼备,曾公派墨尔本大学研究多智能体,促使其从科研转向产业化[5] 投资逻辑 - 招商启航看重团队创新力、海工强校背景及与招商局业务的协同性[14] - 金沙江创投看好海洋开发早期阶段机器人替代人力的刚性需求[14] - 云泽资本认可团队十年以上行业积淀及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15]
看好大鹏!“央地国企深圳行”大手笔签约
深圳商报· 2025-05-15 07:31
央地国企深圳行活动成果 - 活动以"央地联动 逐梦山海"为主题,邀请40余家央企、国企考察大鹏新区投资环境,重点推介产业规划、扶持政策及人才政策 [1] - 现场达成9个央地合作项目签约,涵盖海洋科技、文旅融合、能源循环等领域,总投资额超74亿元 [1] - 重点项目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AI驱动的植物细胞自动化生物制造大科学设施与中试平台项目、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集普乐方海上渔旅综合体项目 [1] 大鹏新区近期发展举措 - 推动深圳首个央地合作大型文旅项目中旅开元森泊龙岐湾度假区落地 [1] - 与德国途易签约并揭牌中国区途易晟首店 [1] - 发布大鹏湾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计划,采用"一基地、多试验区"体系覆盖全海域测试场景 [1] - 创新推出"亲海研学"十大活动,聘请欧洲科学院院士林间等10位专家担任首批导师 [1] 大鹏新区产业布局 - 以旅游和海洋经济为核心,构建"出国旅游替代、运动达人天堂、海洋经济集聚、清洁能源基地"发展格局 [2] - 深圳海洋大学(筹)东校区封顶,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有序推进 [2] - 国家管网深圳LNG应急调峰站等能源项目投产,"大鹏LNG走廊"接卸量全国第一 [2] - 低空经济产业园投用,全球商业遥感卫星接收站网总部开工 [2] 文旅项目进展 - 地中海俱乐部粤港澳首店、洲际英迪格野奢酒店等21个项目落地 [2] - 全球最大乐高乐园单体建筑封顶 [2]
自然资源部:加快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快讯· 2025-05-13 14:15
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 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 - 加快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 [1] - 促进部局融合,推动用地用海用林用草等审批审核事项同步办理、联动审批 [1] 资源审批与数据管理 - 增强地理空间数据安全供给能力,提高要素精准保障能力和水平 [1] - 为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坚实资源保障 [1]
南通市政协副主席、如东县委书记陈慧宇: 深耕海洋经济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上海证券报· 2025-05-12 02:27
陈慧宇介绍,如东地处长江入海口北翼,陆域面积20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555平方公里,海岸线86公 里、滩涂104万亩,是全国著名的教育之乡、长寿之乡、海鲜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4年,如东 实现GDP总量1430亿元,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居第29位,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前20 强。 陈慧宇说,近年来,如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主要是得到了两方面支撑:一方面是项目建 设持续发力,金光、桐昆、中石油LNG等百亿级重特大项目建成投产,燕京啤酒、科森新材料等一批 标志性项目签约落户,科创项目招引数屡创新高。另一方面是实体经济加速壮大,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县 域海上风电场、全国最大的海上能源岛、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LNG枢纽基地;打造了全国前30强的 化工园区,新材料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90%;培育了南通最大的制造业企 业中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三大涉海主导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成功创建生命安防用品、 海上风电、高分子材料3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如东的发展思路主要围绕三个'海':一是上海,要接轨上海,承接上海的优质资源招引项目;二是蓝 海,以科技创新促进 ...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搜狐财经· 2025-05-09 09:04
公司业绩与经营现状 - 2024年公司营收15.83亿元,同比下滑5.66%,归母净利润亏损2191.3万元,同比下降355.15% [1] - 2024年一季度营收4.1亿元,同比增长11.13%,归母净利润亏损156.13万元,亏损幅度收窄 [7] - 截至2024年一季度,公司总负债21.24亿元,短期借款17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5.8% [9] - 2023年以9215.36万元转让鲍鱼厂、育苗三厂及部分海域使用权,2024年以839.68万元/年出租26宗海域使用权 [9][10] 历史事件与财务造假 - 2014年因"冷水团"事件导致8.6亿元亏损,2017-2020年多次出现扇贝"逃跑"、"饿死"等异常事件 [5] - 2018年证监会立案调查发现财务造假证据,2023年底原董事长因诈骗罪等被判有期徒刑十五年 [5][6] - 2010年营收达22.59亿元,净利润突破4亿元,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长期低于净利润 [9] 产品结构与业务表现 - 2024年虾夷扇贝收入2.23亿元,较2011年的11.82亿元大幅下滑,海参收入同比下降24.67% [11] - 养殖、加工、贸易三项核心产业全线收缩,研发费用2163.9万元(同比+12.18%),技术人员减少8人 [11][13] - 2024年海洋渔业增加值4880亿元(同比+4%),公司拥有142万亩海洋牧场 [11] 战略转型与品牌建设 - 2024年战略聚焦虾夷扇贝、海参,引入象拔蚌等新品种,整合产业链条 [13] - 旗下拥有"獐子岛"主品牌及"北纬39°"、"城市渔夫"等子品牌,推出预制菜品牌"易道味" [13] - 2023年"獐子岛"品牌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计划发挥品牌价值拓展全国市场 [1] 股东变更与国资入主 - 2022年大连盐化集团以3.43亿元收购15.46%股权,实控人变更为大连市国资委 [7] - 国资入主后仍需解决诉讼问题、产业优化及高负债压力 [7][9]
海洋经济驱动内需增长 深海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09 07:11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达99097亿元,同比增长6%,占GDP比重提升至7.9%,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 [2] -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29861亿元,增长7%,高于全国制造业增速2个百分点 [2] - 海洋服务业增加值58968亿元,占比近60%,其中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分别增长8.5%、10% [2] - 国家通过《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沿海省市出台专项规划优化布局 [2][3] 细分产业表现 - 海洋水产品产量超3500万吨,同比增长3%,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达169个,较2022年增加16个 [2]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9年居全国第一,2023年达18778.1亿元,占地区GDP的13.8%,现代化海洋牧场开工项目40个 [3] - 浙江构建"一环一城四带多联"的陆海统筹发展格局 [3] 海洋渔业与"蓝色粮仓" - 2023年渔业总产值1.59万亿元,同比增长4.5%,海水养殖产值占比65.2% [4] - 深远海可利用养殖面积超10万平方公里,养殖水体达4398万立方米,产量39.3万吨,较"十三五"初期增长2.4倍 [4] - 政策要求重力式网箱布设水深15米以上,桁架类网箱及养殖工船需离岸10公里或水深20米以上 [4] - 广东南澳县规划深水网箱养殖面积9800公顷,其中5790公顷用于"网箱+风电"立体开发 [4] 技术创新与装备升级 - 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年产量达3700吨,"深蓝1号"突破离岸120海里养殖极限,"湛江湾1号"实现1500米水深养殖 [5] - 2023年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7%,新品种如"甬岱1号"大黄鱼生长速度提升20%以上 [5] - 湛江种苗基地年供苗量占全国30%,但深远海养殖90%产量集中在大黄鱼、金鲳鱼等少数品种 [5] 产业链延伸与国际化 - 湛江建成30万吨级中心冷库,金鲳鱼加工附加值提升3倍以上 [6] - 天津南港30万吨海水淡化项目配套智能冷链系统,实现全程温控 [6] - 与东盟共建"蓝色粮仓"合作示范区,推广"深水网箱+冷链物流"模式带动国产装备出口 [6]
【大佬持仓跟踪】数据中心+海洋经济,在中移动数据中心中标份额首超外资品牌,营收、净利屡创新高,公司牢牢占据中国船机市场半壁江山
财联社· 2025-05-08 12:25
《电报解读》是一款主打时效性和专业性的即时资讯解读产品。侧重于挖掘重要事件的投资价值、分析 产业链公司以及解读重磅政策的要点。即时为用户提供快讯信息对市场影响的投资参考,将信息的价值 用专业的视角、朴素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数据中心+海洋经济,在中移动数据中心中标份额首超外资品牌,营收、净利屡创新高,牢牢占据中国船机市 场半壁江山,全系列船机市场突破实现多个"首次"高端市场,这家公司发电机组营收占比上升趋势明显。 前言 ...
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增长5.7%!一文说清海洋产业规划怎么做?
前瞻网· 2025-05-04 09:59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高于GDP增速0.3个百分点 [1] - 海船订单量、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国际市场份额全球领先,手持订单同比快速增长 [1] -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3842亿元,同比增长7.5% [1]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新承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7.1%、114.3%、24.2% [1] 海洋经济产业链结构 - 上游:涉海设备制造(中远海运重工、中集来福士、振华重工)、涉海材料制造(中国船舶第七二五所、昊华科技、万盛股份) [2] - 中游:海洋渔业(中水渔业、开创国际)、海洋油气业(海油工程、中海油服、中石油海洋工程)、海洋盐业(中盐股份、山东海化、鲁银投资) [2] - 下游:涉海产品再加工、批发零售、涉海经营服务 [2] 企业分布与市场规模 - 全国海洋经济相关企业28104家,山东(1963家)、浙江(3238家)、江苏(3200家)位列前三 [4] - 预计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2030年超20万亿元,占GDP比重超15% [5] 产业规划方向 -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深远海养殖、海洋牧场、海洋清洁能源、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 [9] - 产业融合与集群化:打造"港产城"一体化模式,整合科技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平台 [10] - 科技创新:搭建产学研平台,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智慧海洋、海洋电子信息、智能装备 [11] - 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共建内陆无水港,参与国际深海资源开发,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13][14] - 生态优先:控制近海渔业捕捞强度,建立陆海一体化污染监测网络 [15][16] 地方实践案例 - 青岛:聚焦人工智能与海洋产业融合,建设海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推动深远海养殖转型 [19][21] - 上海:发展国际航运与深远海风电,建设航运贸易金融中心,开展绿色甲醇燃料船研发 [22][24][25] - 深圳:布局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基因技术,建设全球海洋大数据平台和生物医药集群 [26][27][28] 未来趋势 - 科技创新驱动深海装备、智慧海洋等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重塑传统业态 [30] - 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成为核心,海上风电、蓝碳交易、立体养殖构建循环体系 [30] - 海洋经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船舶制造订单占全球68.2% [31]
青岛:促进青岛港口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转型 推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快讯· 2025-04-30 13:23
海洋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无人化、绿色化发展 [1] - 提升设计制造、系统集成和总承包能力 [1] - 提高深远海油气开发装备总装建造能力 [1] - 增强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能力 [1] 港口发展与转型 - 支持港口一体化发展 [1] - 优化港口基础设施 [1] - 拓展海上航线网络 [1] - 完善综合集疏运体系 [1] - 促进青岛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转型 [1] - 推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