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
搜索文档
(乡村行·看振兴)绿色出行催生“绿色收益” 浙江瑞安“村企联合体”促共富
中国新闻网· 2025-06-28 16:03
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 瑞安市通过"村企联合体"模式建设乡村公共充电站,解决农村地区充电设施不足问题[1] - 2023年在曹村镇试点建成10处充电站,配备38把充电枪,覆盖6个乡镇27个村共27处充电站135把充电枪[1] - 充电站建设填补了乡村公共服务空白,延伸城市充电服务至农村地区[1] 商业模式创新 - 采用"村企共建"模式,村集体免费提供闲置地块,企业负责建设运营,双方按比例分成[2] - 已盘活集体土地1900平方米,预计年营收约20万元[2] - 通过客流导入和服务支持双重效应,拉动农家乐、民宿、采摘农业等旅游消费[2] 社会经济效益 - 充电站建设在经济层面服务乡村绿色出行,社会层面完善生活服务配套,生态层面推动低碳发展转型[2] - 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可复制的能源解决方案[3] - 创新"以企带村"开发运营和"村企共建"两种模式,围绕发展轴、集镇区、景区周边重点布局[3] 政府与企业合作 - 瑞安市委组织部联合国有建设发展集团推进充电桩"村村通"建设[1] - 企业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科学规划新能源充电网络,向偏远山区倾斜投资[2] - 依托党建联建打造"村企联合体",实现村企互惠共生[3]
2025中欧商业高峰论坛在布鲁塞尔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6-28 06:49
中欧经贸现状与挑战 - 全球南方国家货物贸易占比从25年前不足三分之一跃升至目前45% [1] - 全球服务贸易蓬勃发展且增速远超货物贸易 [1] - 中欧企业界代表及政学界150余人参与讨论经贸合作议题 [1] 中欧合作领域与潜力 - 电动汽车、清洁能源、循环经济、人工智能被列为重点协同领域 [1] - 绿色能源、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商务蕴含巨大合作潜力 [2] - 新能源和绿色经济成为分论坛讨论焦点 [2] 政策与战略方向 - 开放包容、互利共赢被强调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正确路径 [1] - 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以维护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 [2] - 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经贸分歧摩擦的意愿被明确表达 [2] 历史与未来机遇 - 2025年论坛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重要节点 [1] - 欧盟中国商会计划推动中欧可持续互利共赢发展 [1] - 欧中双方被建议共同提升全球治理水平应对多极化世界 [2]
新疆和田地区多元化防沙治沙 激发绿色经济新活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6-27 19:15
沙化土地治理成效 - 和田地区通过多元化治沙防沙策略,包括工程固沙、植树种草、引洪灌溉、退化林修复和光伏治沙等措施,绿洲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2%以上 [1] -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531.29万亩,完成新疆计划任务的65%以上 [1] - 通过沙化土地承包政策,将58.94万亩国有未利用沙地划拨到795个行政村,确权到1.26万户农户,明确70年土地经营权 [1] 生物治沙与农业产业融合 - 在生物治沙区域试种中药材及特色农作物,推动"一县一品"中药材种植,2025年全地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4万亩 [2] - 主要中药材品种包括肉苁蓉、瓜蒌、玫瑰花等,带动稳定就业1.26万人、灵活就业5.35万人次,预计产值达到7.22亿元 [2] - 借助安徽援疆力量引进药企,打造绿色有机中药材产业链 [2] 生态环境改善 - 和田地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强化生态屏障建设 [2] - 2025年1至5月沙尘日数较去年同期减少15%,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2]
2025年福建省莆田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以链式集群构建产业生态,莆田新质生产力加速集聚[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7 09:12
莆田市产业体系构建 - 构建"三主三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重点培育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四大新动能[1][13] - 先进制造业领域推动鞋服、工艺美术、食品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型功能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生命健康五大新兴产业[1][13] - 现代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1][13] - 特色现代农业聚焦十大优势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1][13] 莆田市经济运行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442.74亿元,同比增长5.5%,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4.4:46.8:48.8[4] - 2025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885.90亿元,同比增长4.8%,第二产业增速6.5%领跑[4] - 202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409.35亿元,同比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2.8%[6] 新质生产力发展 -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2][3] - 莆田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方案(2023-2025年)》,构建"1234"科技创新体系[8] - 2024年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8] 政策支持 - 出台《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建设实施意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等政策[10] - 到2025年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过30个,实现100%乡镇地区和重点行政村千兆光纤网络覆盖[10] - 力争2027年开发区规上工业产值提升至2500亿元以上,产业集聚度提升至70%以上[10] 产业空间布局 - 构建"一屏三湾、一带三城"国土空间总体布局,形成差异化发展的湾区经济带[15] - 以莆田高新区为核心引擎,联动六大园区形成全链条创新载体[16] - 通过"链长制"推动13条重点产业链集群化发展[16] 产业发展趋势 - 传统产业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鞋服产业推动大规模个性化定制[21] -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全球首座漂浮式风渔融合平台投产,五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显著[22] - 注重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纸箱、易拉罐、玻璃瓶等上下游全产业链[23] - 加大创新投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24]
运河关注|东盟“黄金签证”开闸:助力贸易文旅等多领域深入合作
搜狐财经· 2025-06-26 18:42
中国-东盟贸易合作深化 - 2024年1至5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达3.0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1%,占中国外贸总值16.8% [4] - 中国对东盟出口1.9万亿元(+13.5%),自东盟进口1.12万亿元(+2.3%) [4] - 中国推出"东盟签证"政策,为11国商务人员提供5年多次、最长180日停留期的来华签证 [4] 边境旅游与跨境合作 - 广西崇左2025年5月前已举办20项中越文旅体交流活动 [7] - 中越德天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累计接待出入境旅行团2338个(35485人次),其中中方旅行团27144人次进入越方 [8] - 凭祥友谊关口岸2025年出境团达37850人次,边境旅游通行证停留时限延长至2天1夜 [8] - 崇左推出3条跨境旅游精品线路,包括"崇左全景+北越"、"寻迹胡志明"等主题 [8] 自贸区升级与产业协同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涵盖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9领域,预计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15% [11] - 2024年双边贸易中中间品贸易占比达67%,2026年跨境电商交易额或突破1.2万亿美元 [11] - 广西推动人工智能在东盟水果产业链应用,打造"东盟出产-广西集散-中国畅销"模式 [10] - RCEP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在数字贸易、跨境物流等领域深化合作,水果贸易额逐年攀升 [10][11]
美国关税背景下中日经贸发展契机展望|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25 18:30
中美关税现状与影响 - 当前美国对中国直接关税税率为51.3%(包括特朗普第一任期加征的19%和基础关税2.3%),中国对美国实际关税税率为37.5%(包括反制关税20%和基础税率7.5%)[4] - 2025年5月中美达成90天关税暂缓协议,美国将145%报复性关税降至30%,中国将125%反制关税保留10%基础税率,其他暂缓执行[2] - 高关税导致美国民生商品短缺加剧,洛杉矶港口出口量减少30%,中国企业转向日本市场规避风险[1][5] 日本贸易结构与现状 - 日本出口以汽车(占对美出口28.3%)、半导体设备、工业机械等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进口依赖能源和原材料[9][14] - 2025年4月日本出口同比增长2%(低于预期的2.5%),贸易逆差1158亿日元,对美国出口下降1.8%(汽车出口减少4.8%)[12][17] - 日本推行"中+1"供应链战略,参与CPTPP/RCEP等区域协定,加速新能源和数字经济领域布局[11] 特朗普关税对日本的冲击 - 美国对日本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关税,钢铁铝产品25%关税,其他商品加征24%关税[14] - 日本要求美国撤销所有加征关税但未获响应,仅"对等关税"暂停90天,汽车出口受创显著[15][17] - 日元走强叠加关税影响,导致日本半导体设备、工程机械等对美出口同步下滑[17] 全球贸易格局变化 - 中美关税战促使日本企业将供应链向东南亚、印度转移,同时加大对美欧投资以分散风险[10][11] - 日本通过多边贸易协定构建多元化市场格局,但能源价格波动和汇率变化仍制约贸易平衡[11][12]
2025年中国包装行业应用市场分析:食品包装绿色化推动特种纸包装产量
前瞻网· 2025-06-25 13:21
食品包装法规体系 - 我国食品包装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成熟 已制定约500项与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相关的法规标准 基本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包装安全管理体系 [1] - 食品级包装生产标准较高 需在洁净厂房中完成部分环节 对原材料、印刷技术、设备等要求严格 进入壁垒较高 [1] - 1972年国务院协议首次将食品包装列为污染源 后续《食品卫生法》《食品安全法》持续加强监管 相关条款增至22项 [3] 市场准入制度 - 食品包装市场准入制度包含生产许可、强制检验、准入标志和监督检查四项核心制度 依据《产品质量法》等法规执行 [4] - 准入制度覆盖塑料、纸、金属等所有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 地域范围包括中国大陆所有生产经营主体 [5] 行业经营数据 - 2024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4.3万家 实现利润总额6431.7亿元 同比增长5.2% 增速较上年加快2.9个百分点 [5] - 分行业看 食品制造业利润增长6.3% 酒饮料行业增长7.1% 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降幅收窄至0.2% [5][6] - 全行业营业收入90652.5亿元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占比58.4%但收入同比下降3.0% [6] 特种纸产量 - 受全球禁塑令推动 食品包装特种纸产量从2018年161.2万吨增至2020年236.5万吨 2024年预估达286.8万吨 [7][8] - 国家发改委2020年政策明确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 2021年"十四五"方案进一步强化管制力度 [7] 未来发展趋势 - 绿色环保化方向包括可降解材料应用与循环利用技术发展 [9] - 智能化将结合实时监控与追溯系统 功能化侧重保鲜抗菌性能提升 [9] - 个性化设计将融入文化元素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9]
一周要闻·阿联酋&卡塔尔|阿联酋外贸与FDI流入持续增长/上交所举办卡塔尔金融中心投资合作培训
36氪· 2025-06-23 20:21
自动驾驶与出行服务 - 文远知行与Uber、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迪拜落地商业化Robotaxi服务,2026年第一季度实现纯无人商业运营[2] - 首批Robotaxi将于今年内上线Uber平台,初期进行有安全员的商业运营和纯无人测试[2] - 三方已在迪拜启动Robotaxi路测工作[2] 阿联酋经济与贸易 - 阿联酋2025年第一季度非石油对外贸易额达8350亿迪拉姆(约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6%[2] - 预计2025年底非石油对外贸易额将达3.5万亿迪拉姆,接近2031年目标[2] - 2024年阿联酋外国直接投资流入达1670亿迪拉姆(450亿美元),同比增长48%,全球排名第十[3] 金融与支付系统 - 阿布扎比第一银行成为中东和北非地区首家CIPS直参银行,增强人民币支付解决方案能力[3] - 标普给予阿联酋"AA"级外币和本币评级,前景展望稳定,预计油气产量和非油部门将支撑经济增长[3] 清洁能源与基础设施 - 迪拜电力水务局代表团访华,推动太阳能与储能技术合作,落实《迪拜2050清洁能源战略》[4] - 迪拜2025年第一季度电动汽车充电量同比增长23.6%,电动汽车数量达3.9万辆,同比增长5.41%[7] - 迪拜数字基础设施公司EDGNEX将投资23亿美元在印尼建设超大型数据中心,2026年完成一期开发[7] 区域合作与旅游 - 海湾合作委员会单一旅游签证获批,将允许游客凭一签访问六国,预计推动区域旅游业和GDP增长[4] - 深圳前海经贸代表团访问迪拜IFZA自由区,签署合作备忘录,深化中阿经济合作[5] 建筑与工程项目 - 中建六局中标迪拜跨海大桥项目,为中国建筑在中东首个跨海桥项目,提升区域交通效率[6] 展会与品牌推广 - 第十八届阿联酋中国出口品牌联展在迪拜举行,近700家企业参展,涵盖纺织、建材、家电等领域[6] - 成都青羊区"蓉品出海"专区在迪拜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启幕,推动特色产品国际化[6] 卡塔尔合作与投资 - 卡塔尔公共卫生部长会见中国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加强医疗卫生领域合作[8] - 上交所与卡塔尔金融中心联合举办投资合作培训,推动中国企业拓展中东市场[8] - 卡塔尔旅游局携16家资源方亮相ITB China 2025,推动旅游合作[8] 企业排名与社群 - 12家卡塔尔公司入选《福布斯》中东百强企业[9] - 36氪出海推出"出海中东社群",组织讲座和交流活动,助力企业拓展中东市场[9][12] 媒体与品牌传播 - KrASIA英文媒体服务助力中国公司提升全球品牌,覆盖东南亚核心国家商业人群[10]
共筑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弘扬“中国-中亚精神”:区域合作的成就、机遇与展望》智库报告解析
新华社· 2025-06-22 22:01
中国-中亚精神与区域合作 - 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中亚精神",强调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 [1] - 中国与中亚国家成为命运与共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开创了睦邻安邻富邻的新局面 [1] - 中亚国家元首一致认同与支持"中国-中亚精神",为加强合作规划了清晰路径 [1] 经贸合作成果 - 2024年中国同中亚国家贸易总额达948亿美元,较上年增加54亿美元,较建交初期增长上百倍 [2] - 爱菊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建立年产百万吨的农产品经贸园区,将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运至国内 [2] - 中欧班列促进贸易畅通,哈萨克斯坦的苹果饮料等产品通过班列进入中国市场 [2] 基础设施建设 - 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中吉乌铁路项目正式启动,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投运 [3] - 中国与中亚国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互联互通,使中亚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 [3] - 中国的减贫经验、鲁班工坊等助力中亚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3] 文明互学互鉴 - 中国与中亚国家文明对话不断深化,医疗、旅游、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增强 [3] - 中亚国家旅游年、文化年、艺术节在中国广受欢迎,中国影视作品走红中亚 [3] - 中亚是中国入境旅游增长最快和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中国是中亚主要客源国 [3] 和平安全合作 - 中国与中亚国家以共建安全共同体为目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 [4] -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地方政府协调机制会议举行,共同筑牢地区安全防护网 [4] - 一个稳定团结和平的中亚正在加速形成,为地区长治久安注入强劲动力 [4] 新领域合作机遇 - 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与中亚国家合作带来新机遇,中哈、中乌实现互免签证 [6] - 绿色、数字、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成为双方合作新增长点 [7] - 中亚国家可再生资源丰富,中国可提供投资与技术,深化清洁能源合作 [7] 区域合作前景 - 中国与中亚国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亚作为亚欧大陆交通枢纽的地位 [7] - 中亚国家将拥有更突出的地缘经济优势,经济韧性与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7] - 跨境电商、在线教育等新模式新业态惠及中国和中亚国家人民 [7] 未来发展路径 - 中国与中亚国家需加强气候治理与绿色能源合作,加快绿色经济转型 [8] - 推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创新农业合作新路径 [8] - 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助力传统合作项目实现数字化、智能化 [8] 民心相通与文化交融 - 中国与中亚国家应持续推动教育、旅游和文化艺术等领域合作 [9] - 通过教师互聘、互派留学生、完善旅游线路等方式增进民众相互了解 [9] - 中国文明和中亚文明互学互鉴、交相辉映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