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新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时报访谈丨张立群: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搜狐财经· 2025-07-11 08:43
价格指数分析 - 6月CPI同比上涨0.1%,结束连续4个月下降趋势,核心CPI同比上涨0.7%,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创近14个月新高 [2][3] - PPI同比下降3.6%,工业领域产能过剩压力加剧,上半年PPI比上年同期下降2.8% [3][4] - 价格低位波动反映市场供大于求态势明显,可能形成"负向循环":价格走低→企业预期转差→生产投资收缩→就业与收入下滑→压制消费需求 [4][5] 供需关系影响因素 - 供需不平衡根源:房地产投资下滑拖累产业链需求、出口面临高关税壁垒、居民收入预期偏弱导致消费意愿不足 [4] - 6月CPI虽转正,但2025年上半年CPI比上年同期下降0.1%,远低于2%的全年目标,消费端需求恢复乏力 [4] - 部分行业供需改善得益于稳增长政策"组合拳",但PPI低迷向CPI传导叠加消费内生动能偏弱,抑制核心CPI修复空间 [3][4] 经济政策与展望 - 需加大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扩大政府公共产品投资,带动企业订单和就业 [9] - 一季度GDP增长5.4%,二季度消费增速提高受"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但房地产投资降幅加大导致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 [6][7] - 全年CPI预计前低后高,增量政策与内外环境下行压力相互角力,经济回升不确定性加大 [8] 行业动态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十三五"末增长5倍,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第四代核电站投入运营 [13] - "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增加值超24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2.68%,5G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实现标准制定突破 [13] - 新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80%,风电整机制造占全球60% [14]
新突破、新变化竞相迸发积蓄澎湃动能 “数”看中国经济增长“成色”↓
央视网· 2025-07-10 13:00
中国经济总量增长 - "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三大台阶,2025年预计可达140万亿左右 [1] - 5年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超越长三角地区一年经济产出和全球经济排名第三国家的体量 [1] 制造业发展 - 制造业增加值每年保持在30万亿元以上,连续15年蝉联全球制造业第一 [2] - 工业品领域拥有超过220项产量世界第一的纪录 [2] - 国产大邮轮"爱达·魔都号"下水、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飞行等重大突破 [2] 新经济发展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突破24万亿元,相当于北京、上海、广东地区生产总值总和 [4]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 [13]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占GDP比重达10.4% [13]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集中清理4218件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 [4]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从151项减至106项 [4] - 医保跨省域直结、网购跨平台支付等便民措施实施 [4] 重大工程建设 - 102项重大工程预计2025年底前全部完成规划目标 [6] - 已建成贵阳至南宁高铁、中老铁路等重大项目 [6] - 川藏铁路、平陆运河等重大工程稳步推进 [6] - 全国约90%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 [6] - 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覆盖率达97% [6] 科技创新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3.6万亿元,占GDP比重2.68% [8][11]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 [11] - 在研创新药达4000余款,约占全球30% [13] -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 [13] - STEM专业毕业生每年超500万 [13] 民生改善 - 支持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8] - 推动707家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能力 [8] - 新增学生宿舍床位超50万张 [8] - 支持208万户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 [8] - 超过170万人次残疾儿童接受康复救助 [8] 能源与电力 - 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例最高达20% [6] - 工业设备更新等领域支持民营资本项目占比超八成 [6] - 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63% [6]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24万亿元
快讯· 2025-07-09 10:58
人工智能+新经济发展 -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速落地 [1]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突破24万亿元 规模相当于北京、上海、广东GDP总和 [1] 中国科技创新实力 - 研发人员规模全球最大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46万家 [1] -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26个 占比居世界首位 [1]
数说杭城“向新力”八大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证券时报· 2025-05-21 02:14
杭州经济发展概况 - 杭州GDP在2023年首次跨越2万亿元大关,2024年攀升至接近2.2万亿元,居全国城市第8位,占浙江省经济总量比重超24% [1] - 第三产业占比由2014年的55%左右稳步提升至2024年的73%,比浙江全省高出14个百分点以上 [1] 企业表现与资本市场 - 2024年杭州9家企业上榜《财富》世界500强,36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连续22年位居全国第一 [1] - 杭州上市公司数量占浙江全省比重超三成,数量位居全国第4,其中信息技术企业数量占比约23% [2] - A股上市公司数量较2015年激增超1.5倍至23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6万亿元 [2] - 截至2024年末,杭州证券化率超过240%,跃居全国万亿GDP城市前五 [2] 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 - 2024年杭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6305亿元,占GDP比重28.8%,较上一年提升0.5个百分点 [7] -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超浙江省整体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 [3] - 2024年全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3.8万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8.3万件 [3] - 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62万家,连续3年位列全球科技集群第14 [3] 研发投入与产业生态 - 2024年全社会研发强度接近4%,高于浙江全省 [4] - 杭州A股公司研发强度达2.78%,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公司研发强度首破7% [4] - "五大产业生态圈"2024年营业收入19025亿元,同比增长2.6% [6] - 智能物联、高端装备、绿色能源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8%、0.4%和0.3% [6] 民营经济与融资活动 - 2024年杭州市民营经济规模占GDP比重为61.5% [5] - 民营上市公司数量由2014年末的70余家跃升至当前的230余家,增幅超过2倍 [5] - 2024年杭州私募股权基金共投资377笔、238.99亿元,居全国城市第5位 [8] - 杭州A股公司募资超5800亿元,占浙江三成左右 [8]
透过数据看“十四五”答卷: 新产业汇聚新动能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
证券时报· 2025-05-16 01:43
经济总量与GDP增长 - 2021-2024年GDP实际增长率分别为8 6%、3 1%、5 4%和5 0%,年均增速高于全球 [2] - 2024年GDP达到134 91万亿元,较2020年增加31 42万亿元,"十四五"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0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 [3] - "十四五"规划首次提出GDP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的弹性目标设定方式 [2] 产业结构与制造业升级 - 第三产业表现突出,2024年增加值达76 56万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在44万亿元以上 [4] - 2024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 7%和8 9%,高于工业整体增速1 9和3 1个百分点 [4]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升至34 6%和16 3%,推动制造业高端化突破 [4] 新兴产业与数字经济 -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8%,多项新兴产业指标全球领先 [5]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5] - 数字中国发展指数2024年达150 51,较2020年增长50 51% [6] 外贸发展与结构优化 - 202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3 85万亿元,连续八年全球第一,较2020年增加11 63万亿元 [7] - 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59 43%,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40% [7] - 跨境电商进出口达2 63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55% [8] - 对东盟贸易顺差1907 1亿美元,占顺差比重超19%,较2020年提升3个百分点 [8]
持续增强中国经济创新底色
经济日报· 2025-05-07 05:55
宏观经济表现 - 一季度国民经济起步平稳 中国经济增速达5_4% 实现开门稳 [1]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_7% 新能源汽车 3D打印设备 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5_4% 44_9% 26% [1]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_5% 增速比全部投资高2_3个百分点 [1] - 航空 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0_3%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8_5% [1] -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 智能车载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9_6% 25% [2] - 三新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比接近20% [2] - 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涌现 涉及生成式AI 人形机器人 民用航空 量子信息等领域 [2] 制造业转型升级 - 光纤制造 航空航天设备制造 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_5% 22_4% 21_1% [3] - 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_2% [3] - 风力发电机组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单晶硅等绿色产品产量分别增长74_4% 45_6% 10_6% [3] 新动能发展 - 实验室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生产线效率变革 推动中国制造从规模优势转向技术溢价 [1] - 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逐步畅通 现代产业体系正在构建 [1] - 数字生产赋能产业智能化转型 绿色产品增势强劲 [3]
CMF:一季度经济开门红,新旧动能转换进入新阶段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4-28 18:47
一季度宏观经济表现 - 一季度GDP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高增速 [1]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比上年全年加快0.7个百分点 [1] - 经济开门红主要动力来自出口保持高位和一揽子宏观政策对内需的持续刺激 [1] 新旧动能转换阶段特征 - 新旧动能转换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旧动能放缓新动能萌芽依赖政策,经济增速快速下行 [1] - 第二阶段新动能初步形成内生发展模式,存量调整加速导致经济增速波动,产业分化加剧 [2] - 第三阶段新动能主导市场完成出清,经济增速趋于平稳 [2] - 当前已进入第二阶段,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8% [2] 经济结构转型支撑因素 - 人均GDP和经济总量突破带动资本丰裕度提升,形成多要素密集型经济 [2] - 人口红利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人口转型释放消费空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