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

搜索文档
仁度生物: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1:57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为8124.25万元,同比下降6.27%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3.80万元,同比下降52.94%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4.19万元,同比下降109.96% [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0.53%,同比下降3.33个百分点 [3]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专注于RNA分子诊断领域,拥有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SAT)专利技术平台 [3][16] - 报告期内成功研发"数字SAT+全自动配套设备DigiNAT"新技术平台,具有不受DNA背景干扰、检测速度快的优势 [12][17] - 已获得6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1项,软件著作权3项,CE认证23项 [13][25] - 产品覆盖生殖道、呼吸道、血源传染病等领域,拥有37项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 [4][25] 产品研发与注册进展 -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测定试剂盒(DNA捕获探针法)获国家药监局注册证 [12][20] - 全自动恒温核酸扩增分析系统(SuperSAT)获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证 [12] - 启动前列腺癌、膀胱癌等肿瘤筛查产品的RNA数字化精准定量检测研发 [12][17] - 乙肝RNA、丙肝RNA检测试剂盒入选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 [13][18] 市场拓展与销售表现 - 报告期内新开发终端客户91家,新增进院产品206项 [13] - 乙肝等血液类试剂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超50% [3][13] - 国际市场与美国、日本、印尼等国用户完成签约,实现印度市场首单销售 [14] - 生殖道系列检测试剂盒在中国性传播感染分子诊断细分市场收入连续多年位列第一 [20] 行业发展趋势 - RNA分子诊断在感染领域呈现替代DNA检测趋势,具有更高特异性和灵敏度 [7][9] - WHO肯定HPV E6/E7 mRNA检测作为HPV DNA检测的替代方法 [9] - 国家政策支持生殖健康检测和传染病防治立法 [11] - "检验套餐解绑"政策落地有利于具备临床价值的检验项目 [12] 经营模式与产业链布局 - 采用"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 [5] - 打造"核心原料酶+试剂+仪器+第三方检测服务"一体化经营模式 [4][22] - 通过全资子公司泰州智量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开展第三方检测服务 [4] - 实现核心自产酶的国产化,保障原材料稳定供应和成本控制 [22]
之江生物: 之江生物: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0:52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6.91%至59.68百万元,净利润转亏为-9.85百万元,主要受市场需求下降、集采政策导致价格下降及增值税税率调整影响 [3]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0.20%至29.33百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49.14% [3][22] - 作为分子诊断领军企业,公司拥有500余项产品覆盖20大系列,在HPV、呼吸道疾病检测等领域保持技术领先,并积极推进国际化布局 [5][6][14]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59,683,080.25元,同比下降36.91%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50,972.77元,同比下降137.88%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5,824,307.60元,同比下降33.62% [3] - 研发投入29,330,590.87元,同比增长20.20%,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49.14% [3][22] - 基本每股收益-0.05元/股,同比下降135.71% [3]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拥有500多项分子诊断试剂产品,形成20大系列,覆盖绝大多数国家法定传染病 [5] - 仪器设备已形成11大系列,包括全自动核酸提取系统、移动检测车等,实现从半自动化到全自动化的跨越 [5][9] - 自主研发纳米磁珠制备技术,打破欧美厂商垄断,实现进口替代 [8] - HPV检测产品通过VALGENT-4等国际权威评估,终端客户包括北京协和医院等顶级医疗机构 [6] - 呼吸道检测领域拥有10余项III类注册证书,为同行业产品最齐全的企业之一 [7] 研发创新进展 - 新增国内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项,国际认证7项 [11][17] - 新增发明专利1项、境外专利1项,累计取得知识产权93项 [11][17] - 参与制定《基于环境DNA技术的水生入侵物种RPA快速检测方法》等团体标准 [11] - 推出30分钟内完成检测的快速qPCR设备,配备预装冻干检测试剂 [12] - 抗体药物研发取得进展,成功筛选若干抗体药物分子,其中1项进入发明专利受理阶段 [13] 市场与国际化布局 - 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冠病毒检测试剂被列入WHO应急使用清单 [5][19] - 在美国、新加坡设立境外分支机构,积极推进日本全资子公司设立 [14] - 部分产品获得欧洲CE认证,可在认可该认证的国家销售 [14] - 移动核酸检测车"红铠甲"日检测通量最高达1万管,"蓝铠甲"更灵活适应多场景需求 [9] 行业地位与认证 - 国内感染性疾病分子诊断产品最齐全的企业之一 [5] - 已取得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113项,其中III类注册证40项 [5] - 已取得国际认证363项,包括CE、TGA、SAHPRA等认证 [5][19] - 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被WHO评价为"灵敏度比同类产品高10倍" [19] - 寨卡病毒检测试剂是WHO批准的三款试剂中唯一可检测唾液样本的产品 [19]
威高血净: 山东威高血液净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8 00:41
股权激励计划概述 - 公司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拟授予665万股限制性股票 占公司总股本1.62% [1][4] - 股份来源为定向发行A股普通股 授予价格为每股19.77元 [1][7] - 激励计划有效期最长48个月 设置三个解除限售期 分别自授予登记日起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后开始 [7][9][10] 激励对象构成 - 激励对象共计124人 占公司员工总数3483人的3.56% [4] - 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 不含独立董事、监事及大股东关联方 [4] - 核心骨干人员117人获授547万股 占比82.26% 高管团队7人各获授10-18万股 [5][6] 财务绩效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6.04亿元 同比增长2.03% 2022-2024年复合增长率2.52% [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4.49亿元 同比增长1.65% 较2022年增长42.6% [2]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72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98.6% [2] - 每股收益从2022年0.87元提升至2024年1.21元 每股净资产达15.12元 [2] 业绩考核目标 - 以2025年净利润为基数 2026年增长率不低于10% [14] - 2027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21% 2028年增长率不低于33% [14] - 考核指标使用扣非净利润 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 [14] - 个人考核分合格与不合格两档 合格率85分以上可100%解除限售 [15] 会计处理影响 - 预计股份支付费用总额1.26亿元 在2025-2028年分期摊销 [29] - 费用计入经常性损益 对期内净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29] - 实际成本将根据授予日公允价值最终确定 [29] 公司治理与行业定位 - 公司属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 主营血液净化制品研发生产 [1] - 董事会由9名董事构成 其中独立董事3名 高级管理人员6名 [1] - 产品线覆盖血液透析器、透析管路、透析机及腹膜透析液 是国内血液净化医用制品产品线最丰富的厂商之一 [15]
商务部:落实外企国民待遇,扩大增值电信等领域开放试点
第一财经· 2025-08-26 22:01
外商投资增长态势 - 2025年1至7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6133家 同比增长14.1% [2][9] -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210.4亿元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362.5亿元 [9]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373.6亿元 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增长146.8%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42.2% [9] 外贸进出口表现 - 2025年前7个月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 同比增长3.5% [2][12] - 7月单月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6.7% 创年内新高 [2][12] - 上海市7月进出口3972.4亿元 同比增长9.5% 民营企业进出口1641.1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 [12] 国际投资合作推进 - 第25届投洽会设立12万平方米展区 51个国家和地区设展 [7] - 近百家跨国公司高管及超百家欧洲亚洲隐形冠军企业确认参会 [7] -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联盟前7个月贸易额达1.72万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13] 政策开放与营商环境优化 - 全面落实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政策 新增9个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 [10] - 推动增值电信 生物技术 独资医院等领域扩大开放试点 [10] - 保障外资企业公平参与政府采购 招标投标 落实国民待遇 [6][11] 外资经济贡献度 - "十四五"期间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7087.3亿美元 提前6个月完成7000亿美元目标 [9] - 外资企业贡献全国1/3进出口 1/4工业增加值 1/7税收 创造超3000万个就业岗位 [9] - 商务部召开40场外资企业圆桌会议 解决1500多件企业困难和诉求 [10]
麦澜德: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21:1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5.62%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92万元,同比下降11.96%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918万元,同比下降36.68%,主要因支付给职工的现金增加 [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3.15%,同比增加1.58个百分点 [3] 行业发展状况 - 2023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营业收入达1.31万亿元,2014-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0% [4] - 预计2025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8万亿元 [4] - 预计2026年中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941.5亿元 [4]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五大慢性病之一,但5年内就诊率仅为7.9% [4] 细分市场前景 - 不孕不育患病率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到18%,患者人数达6000万左右 [4] - 2018和2019年全国人工流产例数分别高达974万例和976万例 [6] - 2024年中国医美行业整体市场规模突破3100亿元,其中轻医美占比约60% [6] - 预计2020-2025年康复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20.9%,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 [7]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公司构建盆底及妇产康复、生殖康复和抗衰、运动康复、耗材及信息化四大产品线 [8][9][10] - 拥有电生理技术、耗材设计技术、智慧医疗技术等十大核心技术平台 [25][26][27][28][29][30][31][32] - 报告期内新增5项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32] - 全球首发盆底智能诊疗系统PI-ONE,深化AI在盆底康复领域应用 [14]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获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3] - 产品已在全国约8700多家医院应用,其中二级及以上医院4700余家 [21] - 院外产品进入月子中心、母婴护理中心和产后恢复中心等专业机构超6000家 [21] - 通过ISO13485、MDSAP等质量体系认证,部分产品获欧盟CE认证、FDA认证 [22] 研发创新进展 - 研发人员158人,占员工总数27.92%,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55人 [19] - 推出非接触式盆底肌运动范围高精度监测系统"雷达磁" [15] - 开发超声波治疗系统和中频治疗系统,构建精准分层治疗体系 [16] - 开展磁刺激与EEG/fNIRS等脑机接口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发 [15] 市场拓展策略 - 拓展磁刺激技术在泌尿科、康复科、肛肠科及老年科的应用 [16] - 参与IUGA年会、欧洲妇产科大会等国际学术峰会 [17] - 控股收购杭州小肤科技,切入医美及皮肤管理市场 [14] - 打造覆盖女性健康管理、康复及美容的一体化服务中心 [16]
中国市场依旧是外企长期投资沃土
国际金融报· 2025-08-18 10:32
政策环境与外资吸引力 - 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八部门印发《关于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若干措施的通知》,从项目服务保障、土地要素配置、金融支持等六个方面提出吸引外资举措 [1] - 2024年新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并在部分地区开展云计算、生物技术等开放试点 [2] -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从最初的190项缩减至全国版29项和自贸试验区版27项 [2] - 20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省市已开展1100余项试点任务 [2] 外资投资数据与趋势 - 今年上半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长11.7% [1] -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232.3亿元,同比增长显著 [1] - 瑞士、日本、英国等主要经济体对华投资增幅均在37%以上,其中瑞士同比增长68.6% [1] - 去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9万家,同比增长9.9% [7] -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62亿美元 [7] - 截至今年上半年,外商投资实际使用金额已连续增长六个季度 [7] - 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企业超过126.9万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过21万亿元 [7] 投资结构与质量优化 - 制造业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占比降至不足12%,服务业占比超过87% [7] - 今年上半年制造业与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比分别为25.7%和72.2% [7] - 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4.6% [8] - 今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 [8] - 电子商务服务业、化学药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27.1%、53%、36.2%、17.7% [8] 研发与创新生态 - 中国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 [4] - 每年STEM专业毕业生超过500万人,科学家与工程师总体规模接近2000万人 [4] - 上海累计认定外资研发中心605家,较2024年实现成倍增长 [9] - 北京去年新认定外资研发中心超过110家,目前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数量221家 [9] 产业融合与供应链 - 近七成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子公司深化产业链融合 [10] - 中国制造业31个大类和548个小类中均有外商投资 [10] - 超60%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外资企业代表参与 [10] - 特斯拉、大众、通用等汽车公司零部件本地化采购率达90%以上 [11] 经济表现与消费市场 -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5.3% [4]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上调0.8个百分点至4.8% [4] - 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同比增长5.0% [4] - 中国消费规模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有20个百分点的差距,潜力可观 [5]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90后""00后"成为新消费主力 [5] 政策支持与未来方向 - 2025年新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将降低科技、金融、医疗等10多个服务领域外资准入门槛 [13] - 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将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等领域 [13] - 外资企业再投资可享受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灵活方式降低用地成本 [13] - 符合鼓励类项目的在华再投资外资企业可享受进口设备税收减免 [13]
多种经营主体稳定增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3 09:33
多种经营主体稳定增长 - 全国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 其中企业462万户 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万户 [2] 民营和外资企业发展 - 新设民营企业434.6万户 同比增长4.6% [3] - 新设外资企业3.3万户 同比增长4.1% [3] -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090.6亿元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058.7亿元 [3]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 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增长127.1% 化学药品制造业增长53%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36.2%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增长17.7% [3] - 东盟对华投资增长8.8% 瑞士增长68.6% 日本增长59.1% 英国增长37.6% 德国增长6.3% 韩国增长2.7% [3]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一产业新设经营主体60.1万户 第二产业96.5万户 第三产业1171.2万户 [4] - "四新"经济企业达2536.1万户 同比增长6.6% 占企业总量40.2% [4]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242908亿元 现价增长6.7% 占GDP比重18.01% [4] - 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5% 分别高于规上工业3.8和3.1个百分点 [4] - 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1-5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 高于全部规上服务业1.8个百分点 [4] 文化产业发展 - 新设"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增速达17.5% 居行业首位 [7] -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71292亿元 同比增长7.4% 利润总额6298亿元 增长19.3% [7] - 文化新业态16个行业营业收入31564亿元 同比增长13.6% [7] - 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 其他文化数字内容服务 其他文化艺术业 互联网广告服务 数字出版等行业增速显著 [7]
南微医学2025年中报:营收与净利润稳健增长,应收账款及有息负债显著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13 06:21
营收与利润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15.65亿元,同比上升17.36% [2] - 归母净利润3.63亿元,同比上升17.04% [2] - 扣非净利润3.64亿元,同比上升18.9% [2]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8.66亿元,同比上升21.36% [2]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上升21.22% [2] - 第二季度扣非净利润2.03亿元,同比上升22.92% [2] 主要财务指标 - 毛利率64.89%,同比下降4.48% [10] - 净利率24.26%,同比上升1.12% [10] - 三费占营收比29.27%,同比下降12.35% [10] - 每股净资产21.45元,同比上升9.09% [10]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1.61元,同比上升10.43% [10] - 每股收益1.94元,同比上升16.87% [10] 应收账款与有息负债 - 应收账款5.55亿元,同比上升39.03% [4] - 有息负债1.19亿元,同比上升128.68% [4] 经营活动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1元/股,同比上升10.43% [5] 投资与筹资活动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52.52% [6]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9.28% [6] 主营业务构成 - 内镜耗材类产品主营收入12.18亿元,占总收入77.80%,毛利率68.11% [7] - 其他类产品主营收入2.06亿元,占总收入13.17%,毛利率47.90% [7] - 肿瘤介入类产品主营收入1.14亿元,占总收入7.28%,毛利率70.44% [7] - 可视化类产品主营收入1561.05万元,占总收入1.00%,毛利率15.32% [7] 地区分布 - 外销收入8.98亿元,占总收入57.37%,毛利率65.07% [8] - 内销收入6.56亿元,占总收入41.88%,毛利率65.07% [8] 发展回顾与展望 - 公司属于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主要产品包括内镜诊疗器械、微波/射频消融设备及耗材、一次性内镜 [9] - 研发投入8828万元,占营收比例5.64% [9] - 完成对西班牙公司CreoMedicalS.L.U.51%股权的收购 [9] - 泰国制造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9]
南微医学: 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2 00:26
核心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65亿元,同比增长17.36%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3亿元,同比增长17.04%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02亿元,同比增长10.43% [3] - 研发投入8828万元,占营收比例5.64%,同比增长26.88% [3][10]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合计派发9346万元,占净利润25.72% [1] 业务板块表现 - 内镜诊疗器械:形成活检类、止血闭合类等六大类60多种产品系列 [9] - 微波/射频消融:包括消融仪和消融针系列产品 [9] - 一次性内镜:主要包括一次性胆胰成像系统、支气管镜等产品 [9] - 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58%,美洲区域营收增长21.75%,欧洲中东非洲区域增长89% [10][12]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5361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7996亿美元,CAGR 5.9% [4] - 全球消化内镜市场2021年92亿美元,预计2028年达131亿美元,CAGR 5.3% [4] - 中国一次性内镜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增至14.2亿元,增长率45.8% [8] - 肿瘤消融市场预计2030年达408亿美元,微波消融是增长最快技术 [6] 研发创新进展 - 报告期内新增专利申请64项,含国外发明专利申请8项 [20] - 获得109张产品首次注册证书,覆盖22个市场 [20] - 成立创新研究机构,聚焦术式创新引领器械设计创新 [11] - 三臂夹等创新产品获得市场准入,新一代胆道镜等进入注册提交阶段 [11] 战略布局 - 完成对西班牙Creo Medical 51%股权收购,拓展欧洲市场 [12] - 泰国制造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年底前将正式投产 [12] - 推动"One Micro-Tech, United"全球战略,优化全球管理架构 [13] - 举办GMS2025全球市场会议,提升全球团队协同能力 [13] 技术优势 - 拥有内镜诊疗、微波消融、EOCT等核心技术平台 [18][19] - 参与"新型消化道支架"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8] - EOCT技术已取得NMPA注册证书,正在扩大适应症研究 [19] - 一次性内镜技术持续优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0]
安杰思2025年中报:收入增长但利润承压,费用显著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09 06:21
总体概况 - 公司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为3.02亿元,同比上升14.56% [1] - 归母净利润为1.26亿元,同比上升1.26% [1] - 扣非净利润为1.12亿元,同比下降7.06%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为1.74亿元,同比上升14.03%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为6977.06万元,同比下降2.65% [1] - 第二季度扣非净利润为6284.58万元,同比下降12.35% [1] 主要财务指标 盈利能力 - 毛利率为70.21%,同比减少1.88个百分点 [6] - 净利率为41.67%,同比减少11.61个百分点 [6] - 每股收益为1.56元,同比增长1.3% [6] - 每股净资产为29.97元,同比增长9.12% [6] 费用控制 - 三费总和为5282.81万元,占总营收比例为17.47%,同比增加113.8% [2] 现金流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0.93元,同比减少35.0%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34.9% [3] 主营收入构成 - GI类产品收入为1.9亿元,占总收入62.74%,毛利率为72.34% [4] - EMR/ESD类产品收入为7034.34万元,占总收入23.26%,毛利率为71.15% [4] - ERCP类产品收入为3340.27万元,毛利率为60.73% [4] - 仪器类产品收入为669.69万元,毛利率为60.56% [4] - 境外市场收入为1.63亿元,占总收入53.81%,毛利率为72.46% [4] - 境内市场收入为1.4亿元,占总收入46.19%,毛利率为67.58% [4] 财务指标变动原因 - 预付款项变动幅度为88.53%,因预付设备款增加 [7] - 其他流动资产变动幅度为-92.93%,因国债逆回购到期 [7]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变动幅度为-100.0%,因大额存单到期 [7] - 其他应收款变动幅度为55.18%,因应收保证金及押金增加 [7] - 递延所得税资产变动幅度为-46.68%,因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减少 [7] - 其他非流动资产变动幅度为1849.27%,因预付土地款 [7] - 应付账款变动幅度为-34.31%,因支付货款增加 [7] - 合同负债变动幅度为-38.37%,因预收账款减少 [7] - 其他流动负债变动幅度为165.44%,因预收客户货款增加带来待转销项税增加 [7] - 应付职工薪酬变动幅度为-40.95%,因支付上年职工薪酬 [7] - 其他应付款变动幅度为4336.17%,因分配的现金股利尚未支付 [7] - 管理费用变动幅度为32.65%,因业务规模扩大导致职工薪酬、折旧摊销等费用增加 [7] - 财务费用变动幅度为90.08%,因理财增加导致利息收入减少 [7] - 研发费用变动幅度为33.29%,因新产品开发投入及研发人员薪酬增加 [8] 行业背景与发展回顾 - 公司所属行业为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 [9] -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2023年为5184.6亿美元,预计2032年达886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6.3% [9] -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016年3700亿元增至2023年1032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6.12% [9] - 内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60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年均复合增速7% [9] - 中国内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2023年为156亿元,预计2025年达220亿元 [9] 总结 - 公司营业总收入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增长乏力甚至下滑 [10] - 三费占比大幅上升,现金流状况恶化 [10] -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海外市场拓展至六大洲超过60个国家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