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转移
搜索文档
特朗普撂狠话,苹果盘前跳水
观察者网· 2025-05-23 21:02
特朗普威胁苹果公司转移生产 - 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苹果公司必须将iPhone生产转移到美国,否则将征收至少25%的关税 [1] - 特朗普明确表示不希望苹果在印度生产产品,并批评其将生产线从中国分散至其他地区的做法 [2] - 特朗普称已向苹果CEO库克表达不满,要求其在美国建厂而非印度 [2] 苹果公司生产转移计划 - 苹果计划在明年年底前将每年在美销售的超过6000万部iPhone生产全部转移到印度 [2] - 苹果供应商富士康正投资15亿美元在印度扩大iPhone生产,并建设显示屏模块工厂 [2] - 苹果大部分iPhone产自中国,在美国没有智能手机生产业务 [2] 苹果供应链现状 - iPhone由约2700个零部件组成,苹果187家顶级供应商中约150家工厂位于中国 [4] - 目前只有不到5%的iPhone部件在美国制造,大部分零部件由中国大陆生产 [4] - 高科技零部件多产自中国台湾地区,关键部件来自韩国和日本 [4] 苹果公司市场表现 - 受特朗普威胁影响,苹果股价盘前下跌4% [2] - iPhone自2007年问世以来已售出约28亿部,为公司带来超过1万亿美元收入 [3] - iPhone销售额占公司总销售额的半壁江山 [3] 生产转移可行性分析 - 苹果全球供应链整合了亚洲十几个国家及地区的专业技术,以中国供应商集群为核心 [4] - 供应商和制造商集中在中国及周边地区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4] - 产能回迁美国将带来跨洋沟通和运输的效率损失 [4] 苹果公司表态 - 苹果承诺将在美国雇用更多员工,未来四年在美国国内投入数十亿美元 [2] - 库克表示苹果在华发展是两国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 [4] - 苹果将持续加大在华供应链、研发等领域的投入 [4]
大健云仓20250520
2025-05-20 23:24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大健云仓 - 行业:美国家居建材行业、海外仓行业、转口贸易行业、欧洲市场相关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关税政策影响 - 观点:关税政策变化给行业带来不确定性,大健云仓受影响较小 论据:东南亚关税一度下降,中国关税升至 100%以上,大健云仓美国采购率约 70%,侧重东南亚生产基地布局 [2][4] - 观点:新增关税使国内库存需求激增、海运费用上涨,影响终端价格和未来利润 论据:中国总关税增加到 30%,家具额外加 25%;供货源每涨 10 元,零售价可能涨 5 元;高海运费用 Q3 会影响利润 [2][4][5] 海运费用影响 - 观点:海运费用上涨对大健云仓利润压力有限 论据:大健云仓有海运长约,关税影响比海运费更直接 [2][6] 市场需求情况 - 观点:短期内美国市场需求端未明显加速 论据:新关税政策刺激运货需求和服务收入增加,但需求端无明显加速迹象 [2][8] - 观点:美国家居建材渠道库存周转放缓,消费端需求疲软 论据:今年一季度库存周转速度较去年放缓,二手房市场低迷,零售渠道感受明显 [2][9] - 观点:欧洲市场需求增长良好 论据: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约 70%-80% [3][16] 海外仓情况 - 观点:海外仓未处于去库存状态 论据:发货需求高,客户在 90 天窗口期积极发货,发出订单量未超进来订单量 [2][10] - 观点:美国海外仓仓储价格涨价空间有限 论据:美国市场购买力不佳,仓储容量充足且服务同质化 [2][14] - 观点:去年美国海外仓扩展迅速致供给过剩,今年扩展速度放缓 论据:去年新增大量海外仓,今年整体扩展速度减慢但服务充足 [15] 成本与供应链 - 观点:越南制造成本较中国低约 20%-30%,但供应链转移需时间 论据:越南采购商品受限,达到原本效率需时间 [2][11] - 观点:转口贸易趋势不明显 论据:仅观察到发货量波动,无明显趋势变化 [2][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三批客户对美发货的关税由客户自己支付 [17] - 大件云仓系统是开放生态系统,客户可灵活选择服务 [18] - Q4 旺季附加费后毛利提升,与服务商谈 2025 年新合同无明确结论 [19]
弘则•策略中美关税协议落地对出口贸易影响
2025-05-19 23:2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出口贸易、跨境电商、实体企业(包含电动工具、割草机、消费电子、纺织等细分行业)、物流行业 公司:未明确提及具体公司名称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关税政策影响 - **物流价格上涨**:新关税政策使物流价格上涨,一个集装箱运费涨至 6,000 美元,较前期增加 1,000 - 1,500 美元,预计 5、6 月出货高峰时可能涨至 8,000 美元[1][6][13] - **企业发货情况**:实体企业恢复对美发货,优先处理前期订单,圣诞订单加紧排产,预计 6 月出现出口高峰;企业对 90 天暂缓期后的关税谈判持乐观态度,操作谨慎[1][5] - **行业产能转移**:部分行业如电动工具和割草机已向东南亚转移产能,节奏未受短期变动影响;消费电子企业 70%产能依赖中国,未在东南亚建厂的企业倾向选择离美更近地区或美国本土建厂[1][7][9] - **不同行业应对策略**:纺织企业选择在美国工厂组装规避关税;其他行业通过在第三国布局供应链、开拓非美市场降低成本和减少依赖[3][11] 各地区贸易发展情况 - **跨境电商**:在俄罗斯、墨西哥和中东等非美航线发展迅速,俄罗斯轻工业产品增量大,墨西哥作为美国通道火热,中东地区布局加大,东南亚因国内供应链布局呈现增长态势[1][3][4] - **中美航线**:逐步恢复,运价预计上涨,船运公司将加大投入,预计 5、6 月迎来出货高峰[3][12][13] 贸易模式及成本承担 - **贸易模式占比**:传统 B2B 贸易中 FOB 模式占 80%以上,电商领域 FOB 也是主流[2][37][38] - **关税成本承担**:传统贸易中关税成本主要由收货商承担;跨境电商与客户分担关税成本,自营跨境电商可通过涨价转嫁成本[2][5][1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货物发货情况**:传统贸易货物积极备货和出货,预计一个月左右消化堆积货物,主要是低价值货物;电商发货量有所下降但未停止,采用海外仓模式增速较高[2] - **东南亚产能转移**:部分行业产能转移节奏不变,已建工厂加快排产,利用东南亚对欧洲零关税优势[7][8] - **消费电子供应链**:企业在东南亚有成熟供应链,但 70%产能依赖中国[9] - **转口贸易**:面临诸多挑战,实际操作少见,中国对东南亚出口增加主要因产业布局而非转口贸易[27][28] - **企业经营策略**:有前瞻性的企业提前布局,如拓展东南亚市场、生产移至其他地区或通过墨西哥转口至美国[42] - **不同市场潜力**:宁波市外贸最大增量来自俄罗斯,通过墨西哥通道进入美国的贸易增加,东南亚增长主要因转口贸易[44] - **企业毛利率**:中国企业当前毛利率约为 11% - 12%,自有品牌产品在美国销售毛利率可达 20% - 25%[60][61] - **海外仓情况**:库存一般能支撑 1.5 - 2 个月销售周期,新关税政策对其影响不大[62][63] - **订单情况**:5 月份订单有所恢复,预计 5 月底至 6 月圣诞节及年底用品订单迎来高峰[72][79] - **物流状况**:当前物流紧张,运费上涨,仓位紧张,抢运潮可能持续一个半月到两个月[75] - **关税分担**:目前关税和运费均由客户承担,90 天后加征 24%额外关税也由客户负责[80]
Canalys:经济不确定性压制需求 一季度东南亚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滑3%
智通财经网· 2025-05-19 14:23
市场整体表现 - 东南亚智能手机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同比下滑3%至2280万部 为连续五个季度增长后首次下滑[1][3] - 市场平均售价同比增长5%至2023年以来最高水平 主要受2024年第四季度高端产品发布推动[3] - 通胀压力削弱消费者需求 尤其影响入门级和中端市场 预计2025年平均售价将继续上涨[3] 厂商竞争格局 - 三星以430万部出货量重夺市场第一 市场份额19% 但出货量同比下降3%[1][7] - 小米成为前五大厂商中唯一同比增长品牌 出货量增长4%至400万部 市场份额17% 创2019年第二季度以来最佳排名[1][7] - 传音出货量同比下滑20%至330万部 市场份额15%位居第三[1][7] - OPPO(不含一加)出货量下滑16%至320万部 市场份额14%位列第四[1][7] - vivo出货量270万部 市场份额12%保持第五位 V系列同比增长34%[1][7] 厂商战略动态 - 小米通过提前发布Note系列 减少对大型核心零售商依赖 成功保持增长势头[3] - 荣耀通过丰富产品线覆盖更广价格区间 实现88%同比增长 出货量达89.3万部创季度纪录[3] - 三星5G A系列出货量同比增长47% 推动产品线向高端化转型[3] - 小米在马来西亚扩大运营商渠道 5G设备市场贡献率达39%创历史新高[4] 区域市场分析 - 越南成为区域供应链转移受益者 具备稳定治理和基础设施优势 正推进5G发展[6] - 马来西亚发挥半导体产业优势 印度尼西亚发展电池生态系统 泰国强化工业电子基础设施[6] - 印尼市场前五名为三星(28%) 小米(19%) 苹果(18%) OPPO(17%) realme(6%)[6] - 菲律宾市场前五名为传音(33%) 小米(16%) 三星(13%) realme(11%) vivo(8%)[6] - 泰国市场前五名为三星(22%) 小米(17%) OPPO(15%) 苹果(14%) vivo(13%)[6] - 马来西亚市场前五名为小米(18%) 三星(17%) vivo(13%) 荣耀(11%) OPPO(10%)[6] 市场挑战与机遇 - 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汇率波动和政治不确定性形成显著市场阻力[6] - 进口成本上升叠加智能手机平均售价提高 预计进一步抑制价格敏感市场需求[6] - 厂商需要保持产品组合策略灵活性 通过渠道多元化分散风险[3][4] - 东南亚国家整体提升在智能手机价值链中的地位 有助于稳定价格应对全球不确定性[6]
日本央行审议委员中村豊明:如果资本支出延迟情况扩大,可能会促使企业将供应链转移到海外,以应对供应限制。
快讯· 2025-05-16 12:07
日本央行审议委员中村豊明观点 - 资本支出延迟情况扩大可能导致企业将供应链转移到海外 [1] - 供应链转移旨在应对供应限制问题 [1]
川普威胁库克:我不希望你在印度生产iPhone
搜狐财经· 2025-05-16 10:04
苹果供应链迁移趋势 - 苹果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将生产重心外包给中国代工厂,尤其是鸿海富士康在深圳与郑州的大型生产基地成为iPhone主要生产地 [1] - 中国成为全球科技制造中枢得益于劳动力成本优势、快速调集数十万工人的能力、高度自动化生产线及上下游供应商集群效应 [1] 贸易战对供应链的影响 - 2018年川普政府发动贸易战并对中国商品课征高额关税,促使苹果开始将供应链迁出中国以规避地缘政治风险 [3] - 苹果早在关税政策实施前就布局印度生产基地,2017年起在班加罗尔试产iPhone SE [4] - 截至2023年底约7%的iPhone出货量来自印度,预计该比例将持续攀升 [4] 印度生产基地优势 - 印度提供比中国更具竞争力的工资水平 [4] - 莫迪政府"印度制造"政策为苹果及代工伙伴提供税务优惠与土地资源支持 [4] - 尽管存在工人素质参差不齐、组装质量不如中国等问题,苹果仍在提高印度生产比例 [4] 美国生产面临的挑战 - 制造iPhone所需零部件供应链遍布亚洲地区,在美国组装将大幅增加成本和延长出货时间 [8] - 美国缺乏消费电子产品大规模组装的技术与人力资源储备,难以复制中国"iPhone城"的灵活生产模式 [10] - 苹果承诺未来四年在美国投入5000亿美元,但主要集中于云端运算与数据基础设施领域 [10] 地缘政治压力 - 川普近期向苹果CEO库克表达不满,明确反对在印度建厂并要求增加美国生产 [6] - 川普强调希望苹果在美国设厂,但未给出具体政策支持 [8] - 短期内iPhone在美国本土大规模生产可行性极低 [8][10]
关税战“躺赢”!美银:印度取代日本成基金经理最爱亚洲股市
智通财经网· 2025-05-14 19:22
基金经理偏好变化 - 印度取代日本成为基金经理最青睐的亚洲股市 42%的基金经理增持印度股票 39%增持日本股票 6%增持中国股票 [1] - 109位受访者管理资产总额达2340亿美元 泰国市场表现最差 [1] 印度市场投资逻辑 - 印度被认为可能受益于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下的供应链重新调整 [1] - 基础设施和消费是投资者密切关注的主要主题 [1] - 印度股市因对本土消费依赖度高而被视为相对避风港 [1] 印度股市表现 - 自4月2日以来Nifty 50指数表现超过多数亚洲股市 仅次于日本和印尼 [4] - 印巴冲突导致市场承压 5月10日停火协议后股市飙升 [4] - 分析师预计印度股市可能在当前水平上涨7.6% [4] 企业盈利与市场驱动因素 - 印度企业第一季度盈利预示前景改善 盈利预期基本不再下调 [4] - 流动性改善 减税和农村需求成为市场主要推动因素 [4]
特朗普逼着斯凯奇卖身救命
虎嗅APP· 2025-05-09 21:14
核心观点 - 斯凯奇同意被3G资本以每股63美元现金收购,交易总额约94亿美元,交易完成后将从纽交所退市转为私人控股企业,战略重心转向供应链弹性建设[1] - 公司私有化主要目的是规避上市公司监管压力,以便在关税风波中掌握更大经营自主权[1] - 供应链转移面临阵痛期,越南工厂效率仅为中国60%,且基础设施薄弱[4][5] - 美国鞋类行业面临系统性危机,加征关税导致综合税率可能升至150%-220%,平价鞋企生存受威胁[5][6][8] - 中国本土品牌正凭借完整产业链承接转移订单,安踏集团2024年海外营收同比增长45%[9] 收购交易细节 - 3G资本将以每股63美元现金收购所有流通股,交易总额约94亿美元[1] - 交易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完成后公司将从纽交所退市[1] - 现任董事长及核心管理团队将全员留任[1] - 私有化后账上现金将增至18亿美元以支撑战略调整[4] 财务表现 - 2024年销售额达89.7亿美元,中国市场营收突破200亿元(约28.7亿美元),同比增长18%[7] - 2024年净利润率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至7.1%,净利润同比下滑12%[3][8] - 2025年一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滑11.3%,净利润同比下降2.0%[3] - 毛利率从52.3%降至48.7%[8] - 中国市场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下滑近16%,2024年同比下降0.9%[7] 供应链挑战 - 美国对进口鞋类征收最高46%关税,公司60%产能依赖亚洲供应链[3] - 关税导致原本1100元球鞋涨至1700元,产品价格可能再涨15%-20%[3] - 提前支付关税保证金达1.8亿美元,经营活动现金流被占用[3] - 计划3年内将中国产能占比降至40%,增加越南和印尼生产份额[4] - 在墨西哥保税区投资建设区域分拨中心以降低物流成本[4] 中国市场情况 - 中国市场占全球营收13.6%,已开设近3500家线下门店[7] - 中国市场销售产品中"中国制造"占比超过90%[7] - 儿童线和专业跑鞋线增速超30%[7] - 2024年第二季度起连续三个季度增速放缓或下滑[7] 行业影响 - 76个鞋类品牌联合致信白宫请求豁免关税[8] - 阿迪达斯向东南亚拓展供应商,考虑墨西哥和巴西机会[9] - 耐克进行供应链多元化布局以降低风险[9] - 行业面临系统性危机,美国消费者将承担近100%税负[8]
苹果眼里没有“最大甲方”
美股研究社· 2025-05-09 19:43
苹果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 2023年苹果在中国市场收入达646亿美元,相当于1个中国电信或3个贵州茅台的规模 [4] - 中国中产阶层对苹果产品忠诚度高,贡献了超高的毛利率 [4] - 2024年一季度苹果在中国市场份额下滑7.7%,被华为反超 [35] 苹果供应链策略 - 采用"养狼"策略,同时培养多个供应商防止一家独大 [4][18] - 中国大陆供应商数量占比近半(45家),但在iPhone 15 Pro Max成本中仅占2% [10][11] - 计划到2025年将印度制造占比提升至25%,2026年生产美版iPhone [20][24] 苹果财务与利润分配 - 2024年苹果净利率高达24%,而中国果链企业平均净利率仅4% [11] - 以18%的出货量占据全球手机市场近50%收入,独揽80%行业利润 [8] - iPhone 16 Pro Max物料成本485美元,硬件毛利率59.5% [13] 供应链转移影响 - 印度iPhone产能占比从1%升至14%,中国从98%降至85% [28] - 郑州富士康产量不及2014年峰值一半,导致河南手机出口额同比下滑49.1% [28] - 富士康净利率降至2.5%,立讯精密从11%腰斩至5.4% [31] 中国供应商转型 - 立讯精密汽车业务突破137亿元,两年翻倍 [38][40] - 欧菲光从"果链弃子"转型为"华为主供",业绩改善 [41] - 瑞声科技2024年营收273.3亿元创历史新高,净利润同比增长142.7% [41] 市场竞争格局 - 华为一季度中国市场占有率19.4%,同比增长28.5% [35] - 苹果在折叠屏、AI助手等领域创新滞后 [38] - 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品牌接受度提升,供应链企业降低"苹果依赖症" [42]
特朗普逼着斯凯奇卖身救命
虎嗅· 2025-05-09 10:53
收购交易 - 3G资本将以每股63美元现金收购斯凯奇所有流通股,交易总额约94亿美元,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3] - 交易完成后斯凯奇将从纽交所退市转为私人控股企业,现任董事长及核心管理团队将全员留任[3][4] - 私有化后战略重心转向"供应链弹性建设",包括在越南增设自动化工厂、在墨西哥布局区域配送中心[4] 关税影响 - 特朗普政府对进口鞋类征收最高达46%的"对等关税",美国90%鞋类依赖进口,斯凯奇60%产能依赖亚洲供应链[7] - 加征关税导致鞋类企业成本暴涨,原本1100元的球鞋涨至1700元,高性价比优势不再[8] - 2024年斯凯奇净利润率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至7.1%,2025年一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滑11.3%,净利润同比下降2.0%[9] - 公司警告若关税政策持续,鞋类产品价格可能上涨15%~20%[9] 供应链调整 - 斯凯奇计划3年内将中国产能占比降至40%,增加越南和印尼生产份额,2024年已在越南增设自动化工厂[13] - 在墨西哥保税区投资建设区域分拨中心,通过近岸制造和本地仓储模式降低跨境物流成本[14] - 越南工厂效率仅为中国60%,人工成本上升且基础设施薄弱,印尼第二生产基地因基础设施问题进度滞后[14] 财务表现 - 2024年销售额达89.7亿美元,美国市场占全球销售近40%,中国市场营收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18%[17]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销售额下滑近16%,2024年第二季度起连续三个季度增速放缓或下滑[18] - 2024年毛利率从52.3%降至48.7%,净利润同比下滑12%,2025年第一季度后取消全年业绩指引[18] 行业动态 - 美国鞋类原有进口税率20%~37.5%,叠加"对等关税"后综合税率可能升至150%~220%[16] - 76个鞋类品牌联合致信白宫请求豁免"对等关税",警告加征关税将引发行业系统性危机[19] - 中国本土品牌承接关税转移订单,2024年安踏集团海外营收同比增长45%,其中30%来自国际品牌代工[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