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转移
icon
搜索文档
致欧科技(301376) - 2025年4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30 14:26
美国市场供应链转移 - 目前美国的东南亚发货占比约40%,87%的产品订单已落地东南亚,到25年Q3,东南亚将成为美国主发货基地,25年Q2、Q3切换有空档问题 [2] - 东南亚大体家具类采购成本比国内高10%左右,物流成本高5%左右,综合额外成本10 - 15%,加上10%关税,综合有25%额外成本,与国内25%关税时发货成本持平 [2] - 将SKU分为未转移、已转移、过渡期三类,采取不同终端定价策略 [4] - 2025年美国市场原设定40%增长目标,现设定不增长,真空期影响接近10亿销额,2025年Q3发货受负向影响,Q4基本恢复正常 [4] 平台影响与应对 - 2025年Q1亚马逊欧美线对TEMU专项比价,致公司Q1销售额受损,公司与亚马逊沟通,在TEMU切换低价品牌,完成后仍大力发展TEMU [4] 海运长约安排 - 欧线3月与船司锁定年约,价格2000美金以内,红海恢复通行可重新议价 [4] - 美线与货代签50%货量长约,剩余50%观察2 - 3周贸易局势后决定是否与船司签年约 [4] 市场策略调整 - 调整欧美增长策略,强化欧线优势,25年欧线目标增长40%,加大38个市占低但市容大的品类新品开发 [5] - 公司在欧线仓储、尾程账号和亚马逊VC账号有优势,美线竞卖在欧洲有三方仓、运营环境差异、市场碎片化等壁垒 [5] 仓储履约优化 - 欧洲在法意西增设当地主体,深耕账号和仓配能力,持续小幅迭代优化尾程能力;美国派驻物流骨干本地化运营,与三方物流沟通改进尾程账号,美线尾程有较大幅度改善空间 [5] 美线发货比例 - 逐步实现30%货量由FBA发货,70%货量切换至自发 [5] 新品推广与费用控制 - 欧线聚焦38个大品类上新,约束排名前30之外新品,增加新品销额、减少新品个数,改善上新效率、降低推新成本 [6] 市场份额与竞卖 - 公司在欧洲五国亚马逊平台大体市占15%,2025年38个重点品类市占要到20%左右,目前竞卖未大规模进入欧洲 [6] 欧线物流服务 - 计划利用欧线物流能力帮助中国卖家进入欧洲,业务刚起步,明年初步预估有2 - 3亿体量,提供端到端服务和代运营服务 [6] 渠道策略 - 致欧增长有运营效率、全渠道增长、品类增长三个核心维度,重点抓TEMU、SHEIN等平台,专设欧美三方业务组,高层协同,针对比价进行品牌区隔 [7][8] 新兴市场进展 - 设立新兴市场组,亚马逊沙特、阿联酋、韩国站已开站,4月沙特、阿联酋站开始实现营收 [9] 大件品类拓展 - 公司具备做大件基础,床、柜子、沙发等品类有明确增长,有VC能力优化销售成本,东南亚供应链在大件上有优势,规模效应下利润空间大 [10] 供应商赋能 - 2024年推进二级物料统一集采,帮助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10%左右,升级信息化水平,3家核心供应商接入排产系统,2025年20家,2026年全部完成部署 [10] AI技术应用 - 2024年运营端人工智能客服7×24小时多语言响应,邮件自动回复率19%,AI文案工具、生图技术、办公助手有应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2025年AI是发展重点 [12]
Rocky Brands(RCKY)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4-30 09:19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报告净销售额同比增长1.1%,达到1.141亿美元,略高于预期 [17] - 批发销售额下降500万美元,降幅6.3%,至7480万美元,其中300万美元的下降来自商业军事销售的计划减少 [17] - 零售销售额增长20.5%,达到3660万美元,合同制造销售额为260万美元 [18] - 第一季度毛利润为4700万美元,占销售额的41.2%,是第一季度报告的最高毛利率,去年同期为4410万美元,占净销售额的39.1% [18] - 各业务部门报告的毛利率分别为:批发业务增长390个基点,至40.3%;零售业务下降300个基点,至45.7%;合同制造业务毛利率为5.8% [18] - 2025年第一季度运营费用为3830万美元,占净销售额的33.6%,去年同期为3620万美元,占净销售额的32% [18] - 排除收购相关摊销后,2025年第一季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调整后的运营费用分别为3760万美元和3550万美元 [19] - 运营收入为870万美元,占净销售额的7.6%,去年同期为800万美元,占净销售额的7.1%;调整后的运营收入为940万美元,占净销售额的8.2%,去年同期调整后运营收入为870万美元,占净销售额的7.7% [19] - 今年第一季度利息费用为24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450万美元 [19] - 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计算,报告净收入为49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0.66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净收入为26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0.34美元;2025年第一季度调整后净收入为55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0.73美元,去年同期调整后净收入为31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0.41美元 [20] - 第一季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60万美元,扣除未摊销债务发行成本后的总债务为1.286亿美元,自3月以来下降了17.5% [20] - 第一季度末库存为1.75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651亿美元和2024年底的1.667亿美元增长6.3% [2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XTRA TUF品牌连续几个季度势头良好,第一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在新地区和细分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关键客户中表现强劲,预订量比去年增长约80% [7][8] - MUC品牌2025年开局好于预期,冬季天气改善和关键款式库存状况的改善推动了业绩增长,女性业务表现突出,实现两位数增长 [9] - Durango品牌第一季度批发销售有所放缓,但在线业务和At Ones业务表现积极,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有大量订单 [10] - Georgia Boot品牌1月和2月表现积极,但3月因经济不确定性订单放缓,一些大订单推迟到第二季度,新推出的产品表现良好 [10][11] - Rocky品牌集团的工作和户外类别均有增长,Rocky工作类别表现最强,Rocky户外类别在连续几个季度困难后恢复增长,Rocky Western销售第一季度下降,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断码产品的特价销售未在今年重演 [11][12][13] - 批发业务中的商业军事和职责部门第一季度下降,符合预期,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的一份大额商业军事一揽子采购协议的影响以及政府效率部2月实施的冻结所有政府采购卡的命令 [13] - 零售业务中的B2B Lehigh业务表现出色,销售额增长高个位数,连续三个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新客户获取强劲,本季度新增190个账户 [14] - 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业务增长速度比Lehigh更快,主要由市场销量带动,本季度清理了大量断码库存 [1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计划在6月初对大多数鞋类款式实施价格上涨,并根据未来关税变化灵活调整价格 [6] - 加速减少从中国采购产品,从越南、柬埔寨、印度的合作伙伴采购更多鞋类,并将生产转移到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波多黎各的制造工厂 [6] - 公司认为自身品牌实力、产品功能性和多元化的采购结构使其能够应对当前形势,实现年度财务目标 [6] - 公司关注同行动态,认为自身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波多黎各的工厂是竞争优势,能够在当前形势下发挥更大作用 [36][3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5年开局良好,尽管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但品牌组合和分销渠道需求健康,零售部门实现20%的营收增长 [4] - 美国对大多数贸易伙伴,特别是中国提高关税,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但公司已迅速采取措施减轻关税影响,有信心保护毛利润 [5][6] - 尽管下半年不确定性增加,但基于第一季度的良好表现、近期销售对未来订单的积极影响以及应对关税的措施,公司重申2025年全年指导 [16] - 预计全年收入将在2024年基础上实现低个位数增长,价格上涨将抵消因价格提高导致的销量下降 [21] - 预计毛利率将受到关税的额外压力,但通过提价等措施,预计毛利润将与初始预期保持一致 [22] - 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SG&A)预计将增加,但占收入的百分比将与去年相似 [23]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略低于2024年调整后的每股收益2.54美元 [23] 其他重要信息 - 会议包含前瞻性陈述,基于当前信息和假设,可能会因风险和不确定性而与实际结果存在重大差异,公司无义务更新此类陈述 [2]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请详细说明公司的指导方针,以及公司从中国迁移业务的情况、原计划的中国货物运输情况和计划提价的幅度 - 公司目前库存状况良好,年初至3月的库存投资可支持销售六到七个月,这为将产品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地区提供了缓冲时间,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的产品总量将降至略低于20%,部分中国工厂的产品将用于国际业务 [26][27] - 目前还未准备好公布提价幅度,需等待政府对中国关税的行动,无论关税如何变化,未来一两周内将宣布提价,并于6月生效 [28] - 公司已暂停部分中国货物运输,会根据消费者和零售商的需求进行调整,部分产品将运往其他国家 [29] 问题2: 批发业务的订单情况如何,批发合作伙伴对消费者消化价格上涨的能力有何看法,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如何 - 第一季度的预订情况良好,特别是Extra Tough等品牌的秋季订单。零售合作伙伴对价格上涨的反应较为平静,消费者目前也没有出现恐慌情绪,零售合作伙伴仍在按部就班地经营 [33][34][35] - 公司关注同行动态,部分同行已提价,但很多在等待中国关税的变化。公司认为自身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波多黎各的工厂是竞争优势,能够在当前形势下发挥更大作用 [36][37] 问题3: 请澄清全年指导方针中收入、毛利率和毛利润的关系 - 公司计划提价,预计收入将略高于原指导,但考虑到销量的不确定性,目标是保持毛利润不变,这将导致全年毛利率下降,以实现略低于去年调整后每股收益的目标 [43][44] 问题4: 价格上涨是仅转嫁制造商的成本增加,还是有机会提前定价以适应市场条件 - 目前提价的目的是保持毛利润,通过对现有库存和未来高关税库存进行成本平均,并结合采购和制造的变化,在不影响零售的前提下保持货架空间 [46] - 公司在全球采购产品都面临关税增加的情况,会综合考虑所有产品,尽量减少对零售的影响,不会过于激进地提价,但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争取更好的价格 [47] 问题5: 公司是否已就定价计划与客户沟通,客户有何反馈 - 公司已与一些关键零售商沟通,他们不喜欢按项目征收关税附加费,希望价格调整尽可能少且稳定,公司会尽量以最不具破坏性的方式进行价格调整 [49][50] - 零售商预计产品成本会因关税上涨而增加,目前都在等待中国关税的变化 [51] 问题6: 公司向越南、印度和柬埔寨转移产能的具体数量是多少,能否确保获得足够的产能 - 公司与这些国家的工厂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一直在逐步转移产能,目前认为有足够的产能来应对2025年的需求,并计划在2026年及以后进一步减少在中国的制造业务 [53][55] - 公司已为约90% - 92%的产品找到了新的生产地,正在努力提高这些工厂的产能,每周都在减少仍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比例 [55] - 转移产能需要90 - 120天的爬坡期,公司希望现有的库存缓冲能够帮助度过这一挑战,确保产品供应 [56]
UPS(UPS)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4-30 01:53
UPS (UPS) Q1 2025 Earnings Call April 29, 2025 01:53 PM ET Speaker0 Good morning. My name is Matthew, and I'll be your facilitator today. I'd like to welcome everyone to the UPS first quarter two thousand twenty five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 All lines have been placed on mute to prevent any background noise, And the speakers' remarks after the speakers' remarks, there'll be a question and answer period. Any analyst that wanna ask a question, now is the time to press star then one on your telephone keypad.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观察者网· 2025-04-29 16:14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在特朗普政府的关税乱拳中,尽管苹果公司一再保持沉默,但深处风暴漩涡中心的这家美国科技巨头,其处境仍备受关注。 英媒《金融时报》(FT)28日发表专题报道,深入剖析iPhone的零部件构成与供应链体系后指出,特朗普试图让iPhone回归 美国本土制造,无异于不切实际的幻想。 上一个"不信邪",想要打破"美国制造产品成本过高"固有观念的智能手机厂商——摩托罗拉,在得克萨斯州沃思堡建厂仅一 年,便因销售惨淡、成本居高不下而关闭。 如今,特朗普政府又将目光投向美国苹果公司,希望这家科技巨头能将iPhone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回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 甚至畅想,数百万工人在美国"拧螺丝"组装iPhone的场景。 但FT援引供应链专家的话预测道,特朗普的计划,或将让苹果重蹈摩托罗拉的覆辙。更有专家警告称,若iPhone完全在美国 组装,售价可能飙升至3500美元。 FT指出,苹果难以将生产迁回美国,原因远不止劳动力成本这一因素。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苹果在中国构建起了精密复杂 的全球供应链体系,这才是转移生产不易的关键。 圣克拉拉大学利维商学院教授安迪·蔡(Andy Tsay)直言,过去企业选择中国,或 ...
赛维时代(301381) - 301381赛维时代调研活动信息20250428
2025-04-28 22:24
业务收入与利润率 - 2025Q1 服饰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盈利能力较去年下半年明显改善,基本恢复至历史正常水平,已做多项准备应对贸易摩擦 [2][3] - 非服饰业务现阶段处于调整期,受市场波动影响大,整体亏损严重,2025 年将进行品类调整及规模收缩以减亏 [3] 非服饰业务减亏措施 - 此前研发投入的 ebike 等产品线因协同不足出现较大亏损,正在调整优化,控制投入以减亏 [4] - 对研发和品牌建设投入不足、受市场竞争和供应链转移影响的业务进行调整,结合库存和海外供应链情况推进减亏 [4] 海运费影响 - 海运费去年年中涨幅大,Q4 开始回落,2025Q1 公司头程费率环比 2024Q4 下降,预计未来降幅更显著 [5] 服装业务品类拓展 - 2025 年经营策略以稳健为主,聚焦现有品类深耕升级,谨慎扩张,重点关注女装、运动装等品类孵化,提升市场份额 [7] 渠道与区域投入 - 区域上,继续大力发展欧洲市场,将北美优势品牌同步运营,帮助头部品牌建立全球化基础,2024 年服装业务在欧洲市场翻倍增长 [8] - 渠道上,巩固亚马逊主力渠道优势,拓展新兴线上渠道,2025 年发挥线上品牌声量拓展线下渠道 [8] 物流业务发展 - 2024 年物流业务高增长,新增 3 个海外仓,海外仓面积突破 18 万平米,优化尾程配送效率,推出定制化服务 [10] - 2025 年持续深化智能仓储建设,拓展与行业大客户战略合作,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10] 营销策略规划 - 2025 年延续去年下半年市场势能,优化策略,精准投放,注重质量与效果,调整推广力度,实现营销价值最大化 [11] 应对加征关税措施 - 提价:对各品类实施阶梯式调价策略,竞争激烈品类适度调价保份额,优势品类优化价格体系平衡溢价与竞争力 [12][13] - 供应链转移:提前布局东南亚供应链,越南自有工厂 2024 年下半年投产,储备优质供应商,提前备货保障库存 [13] 供应链柔性化差异 - 东南亚供应链柔性化程度与国内有差距,以批量生产为主,转移后生产成本下降但库存管理难度增大,关税优势明显 [14] 提价策略与量价平衡 - 主要针对老品提价,因老品有稳定客户群体和品牌忠诚度,客户接受度高 [15][16] - 监测市场反馈,及时调整策略平衡销售额与利润,确保服饰业务经营目标达成 [16]
分析称美版iPhone印度造不切实际,分析师表示未来供应链仍在中国
36氪· 2025-04-27 13:21
【#分析称美版iPhone印度造不切实际#,分析师表示未来供应链仍在中国】 据智通财经报道,日前,有媒体报道称,苹果计划在2026年底前,将出口到美国销售的6000多万部 iPhone放到印度iPhone代工厂生产。 报道中称,知名分析师克雷格·莫菲特对此表示,这种设想不切实际。并表示,全球贸易战是"双线作 战",既影响成本也影响销售,将组装业务转移到印度或许能缓解前者,但后者可能才是更大的问题。 据悉,中国目前仍是苹果全球最大iPhone生产地,苹果在印度的iPhone生产量只占总出货量的20%。去 年8月,网络传出"印度产iPhone良率仅50%"的消息,对此,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董事长刘扬伟回应 称,如果印度工厂的良品率只有50%,那我早就撤了。 此前,据新浪财经报道,目前,印度制造的大部分iPhone都是在富士康科技集团位于印度南部的工厂组 装的。塔塔集团(Tata Group)的电子制造部门也是一个关键供应商。该部门收购了纬创在印度的业 务,并负责和硕在印度的业务。 苹果现在已经可以在印度完成全iPhone系列的组装工作,包括更昂贵的钛金属Pro机型。不过注意的 是,苹果仍严重依赖中国供应商提供数百 ...
一台iPhone卖25588元,美国制造的代价有多高?
芯世相· 2025-04-18 18:34
核心观点 - 美国对中国加征高关税对苹果供应链造成全面冲击,尤其打击中国大陆低利润率的组装和零部件环节,导致成本飙升[6][9][11][13] - 美国本土生产iPhone面临原材料短缺、物流成本高企、人力成本昂贵等结构性难题,完全本土化将导致iPhone售价暴涨至3500美元[9][17][19][20] - 苹果依赖中国供应链的核心在于技术工人规模、产业集群效应及对供应商的强议价权,这些优势在美国无法复制[22][26][29] - 若被迫涨价,苹果高利润模式将受挑战,可能引发研发投入缩减、股价下跌等连锁反应,威胁其长期竞争力[30][33][36] 分章节总结 关税对苹果供应链的冲击 - iPhone零部件全球分布:中国大陆供应电池/摄像头/连接器(145%关税),韩国供应屏幕(25%关税),越南/印度参与组装(46%/26%关税)[9][11] - 大陆果链企业净利润率极低:富士康组装净利率1.8%,立讯精密摄像头业务5%,欣旺达电池业务4%,成本敏感度高[11][13][15] - 对比之下,高附加值环节抗压能力更强:台积电芯片净利率20%-25%,三星/LG屏幕净利率15%[11] 美国本土化生产的结构性障碍 - 原材料短板:美国钴锂产量不足且缺乏精炼能力,依赖中国供应链[17] - 物流成本翻倍:中国零部件2小时送达(运费0.2美元/件),美国进口零件运费达0.5-2美元/件[19] - 人力成本差距:中国组装工人时薪3.63美元,美国制造业平均时薪28.92美元,相差近5倍[19][20] - 产业生态缺失:中国电子业工人占全球60%,美国仅4%,库克称美国难以招募足够技术工程师[22] 苹果利润模式的潜在危机 - 当前利润杠杆:iPhone制造成本仅占售价25%,全球供应链压榨(如2019年迫使富士康组装费从15美元降至13美元)[26][31] - 涨价风险:若售价从999美元升至3500美元,将打破"价值提升"逻辑,面临华为/三星竞争[33] - 恶性循环预警:净利率跌破20%红线可能引发研发缩水(年投入200-300亿美元)、股价崩塌[36]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中国品牌崛起:华为/小米通过技术积累和供应链实力挑战苹果定价权[38] - 全球供应链重构:关税豁免反映美国科技产业对中国供应链的深度依赖[23]
亚马逊AGS大调整背后:越南何以成为东南亚业务中心?
雷峰网· 2025-03-06 08:29
" 亚马逊的另一只「火箭」:中国供应链转移。 " 作者丨覃倩雯 编辑丨刘伟 2024年的越南很是热闹,成为了跨境电商平台们竞逐的舞台:有的强势攻入又被火速下架,有的正在筹谋 产业链迁移,而有的正在重新调整团队、理清思路。 雷峰网曾报道,今年1月初亚马逊全球开店(AGS)悄悄对东南亚区域团队进行了一场大调整:所有东南 亚团队合并组成东南亚全球销售团队,明确将越南定为亚马逊东南亚的业务中心,由胡瑛(职级L7)出任 AGS东南亚大区的负责人。 知情人士告诉雷峰网,此前亚马逊在东南亚每个国家都有团队,仅越南就有五六十个人的团队。这次调整 之后,亚马逊在越南投入的人力翻了几倍。(欢迎对电商平台、越南市场感兴趣的业者添加微信 qqw_501 交流。) 人力扩充背后,是亚马逊正在迫切寻找下一个市场增量,来应对Temu给它带来的猛烈冲击。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亚马逊全球开店业务在当地都是本地卖家。亚马逊在中国做得很成功,但是受到 Temu崛起后的挤压,亚马逊发现它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已经到顶了,所以跑到东南亚。 不过东南亚这么大,亚马逊为什么偏偏选中了越南? 其实不止是亚马逊,过去几年,Shopee、TikTok等跨境电商平台也在 ...
中国跨境电商巨头转战越南,亚马逊是不是最大受益者?
雷峰网· 2025-03-04 20:08
中国跨境电商巨头转战越南 - 出海四小龙之一正在转战越南,30万平越南海外仓将在4月份投入使用,并召集数十家国内工厂落户越南以承接未来大量订单[2] - 美国关税问题持续发酵,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跨境直邮商业模式陷入被动局面,波及跨境电商平台、品牌大卖、贸易商、物流服务商等主体[4] - 越南市场成为中国出海企业分散供应链风险的首选之地,具备物流成本低、运输时间短、发展潜力大等优势[5][7] 供应链转移的具体表现 - 傲基等跨境大卖将部分国内核心供应链资源转移到越南,主营家具家居类产品[6] - 国内头部跨境物流服务商开设越南专线,在越南设立收货点方便中国货物发往美国市场[6] - 海运路线从青岛或宁波出发到越南再转运美国,空运方面云途物流开通越南直邮线路服务当地建厂卖家[6] 历史经验与应对策略 - 2018年贸易战中家居、家电等大件品类最先受影响,石头科技、申洲国际等企业在越南或墨西哥开设海外仓或工厂[8] - 行业对关税问题更从容,品牌大卖可通过加价或改原材料产地发货应对,品牌溢价高的企业具备终端提价能力[9] - 越南建厂建仓策略成本高时效慢,主要适用于家居家具等大件品类卖家,不适用于中小企业[9] 亚马逊的战略布局 - 亚马逊全球开店在2024年底将越南定位为东南亚业务中心,合并越南团队和东南亚其他地区团队组建新销售团队[12] - 原亚马逊云科技高管胡瑛出任AGS东南亚大区负责人,严抓物流工作为关税问题未雨绸缪[12] - 亚马逊2019年在越南推出"全球开店"计划,越南站点凭借电商经济红利快速增长,正在完善ERP、数据分析等生态服务[13] 市场前景与机遇 - 中国供应链转移至越南使货源更丰富,利好亚马逊全球开店吸引越南本土商家[13] - 亚马逊号召中国出海服务生态企业跟随布局越南本地市场,完善服务生态[13] - 越南电商市场年增长32%,跨境业者正抢占越南市场黄金窗口期[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