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政策

搜索文档
东南网架: 2024年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定期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20:40
公司概况 - 东南网架主营业务为建筑钢结构和化纤制造,建筑业务占总收入69.78%,化纤业务占27.79% [10] - 公司是空间钢结构领域龙头企业,拥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等多项资质,参与建设众多标志性工程 [20] - 2024年营业收入112.42亿元,同比下降13.49%,净利润1.93亿元 [10][23] 业务运营 建筑业务 - 2024年建筑业务收入78.45亿元,毛利率12.93%,其中工程总承包收入34.68亿元,钢结构分包收入43.77亿元 [10][12] - 截至2025年3月末在手合同金额107.14亿元,其中工程总承包57.76亿元,钢结构分包49.17亿元 [13] - 主要原材料为钢材,2024年采购钢板34.85万吨,焊管1.46万吨,无缝管0.52万吨,H型钢2.60万吨 [16] 化纤业务 - 2024年化纤业务收入31.24亿元,毛利率1.62%,产品包括POY、FDY、DTY和聚酯切片 [17][19] - 2024年末年产能48.89万吨,产量47.09万吨,销量46.50万吨 [19] - 主要原材料PTA和MEG,2024年采购PTA40.47万吨,MEG15.44万吨 [20] 财务状况 - 2024年末总资产196.36亿元,负债130.68亿元,资产负债率66.62% [25] - 2024年末刚性债务68.76亿元,其中短期46.18亿元,长期22.58亿元 [25]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0.88亿元,投资性现金流净额-1.06亿元,筹资性现金流净额-0.55亿元 [29] 行业分析 建筑钢结构行业 - 2023年钢结构产量1.12亿吨,2014-2023年均增速11.6%,2024年产量承压 [8] - 装配式钢结构相比传统工艺工期缩短3个月,用工减少30-50%,自重减轻40% [8] - 政策目标到2035年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40%,用钢量2亿吨以上 [8] 化纤行业 - 2024年化纤产量7475万吨,同比增长8.8%,其中涤纶长丝增长约10% [9] - 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向上游扩张,中小型企业逐步退出 [9] - 2025年预计新增产能较少,供需格局优化但价格受成本端压力可能下滑 [10] 募集资金使用 - 东南转债发行规模20亿元,募集资金15亿元用于项目建设,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4] - 截至2025年4月末已使用募集资金14.94亿元,专户余额4777.25万元 [6] - 主要投资项目包括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二期和萧山西电子科技产业园EPC项目 [4]
山东玻纤: 山东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20:07
经营业绩 - 2024年营业收入20.06亿元同比下降8.89%,归母净利润-0.99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1亿元亏损同比扩大 [1] - 玻纤产品毛利率同比减少3.76个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2亿元同比下降70.40% [1] - 收入下降主要因素:玻纤纱售价同比减少225.64元/吨影响收入减少1亿元,销量减少3.90万吨影响收入减少1.41亿元 [6] 客户与供应商 - 前五大客户2024年销售收入占比28.45%,结算政策主要为60天信用期采用承兑或电汇方式 [2][3] - 主要供应商包括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胜利油田源通燃气等,采购结算方式包括预付电汇和30-60天信用期承兑 [3] - 2024年以票据结算金额10.06亿元,其中支付原材料供应商5.33亿元 [3] 行业供需 - 2024年中国玻璃纤维总产量756万吨同比增长4.56%,表观消费量624万吨,行业供过于求 [6] - 普通粗纱价格下跌10%-15%,中低端产品领域价格竞争激烈 [6] - 风电、电子等高端产品供需稳定,光伏新能源等新兴市场逐步成长 [18] 成本结构 - 玻纤纱成本构成:直接材料39.45%、能源动力23.60%、直接人工15.33%、制造费用21.62% [8] - 2024年单位销售成本3165.46元/吨同比下降73.93元/吨,但价格下降幅度更大导致利润下滑 [20] 固定资产与产能 - 2024年末固定资产41.26亿元,主要投向30万吨高性能玻纤智造项目和17万吨ECER玻纤生产线 [17][20] - 2024年设计产能58万吨,实际产量62万吨,产能利用率107% [18] - 新增24万吨风电纱产能,2025年风电纱产能占比将达37.85% [20] 偿债能力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63.18%,流动比率0.74,速动比率0.48 [10] - 短期负债16.76亿元,货币资金及应收票据合计8.12亿元,未使用授信额度55.18亿元 [12][13] - 2025年预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1.8亿元,可覆盖营运资金需求5.15亿元 [14][15] 应对措施 - 产品结构优化:重点发展风电纱、热塑纱和热固纱,预计2025年风电纱需求增量40万吨以上 [9][22] - 降本增效:推进工艺技术改进和原料自主合成,降低生产成本 [9] - 市场拓展:稳住外贸28%销量占比,开拓中东、美洲等市场,加强风电客户合作 [10][22]
中国X射线CT检测服务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2025-2031
QYResearch· 2025-06-19 17:27
X射线CT检测技术概述 - X射线CT成像技术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能够以二维断层或三维立体图像形式展示物体内部结构、组成、材质及缺损状况,被誉为最佳无损检测技术 [1] - 该技术可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生产质量问题,阻断不良品进入市场流通,显著提升产品品质与可靠性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X射线CT检测服务市场规模达76.18百万元,预计2031年将增长至188.11百万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为13.78% [2] - 从应用领域看,汽车行业是最大应用领域,2024年收入占比达29.25% [20]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市场主要厂商包括天津三英精密仪器、英华检测、华测检测、蔡司和SGS等 [4] - 2024年前五大厂商占据约42%的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较高 [4] 服务类型分析 - 第三方检测服务:覆盖各类工业客户,服务内容包括缺陷检测、三维重建等,主要服务于中小制造企业、出口企业等 [8] - 设备厂商配套服务:CT设备制造商提供技术支持和检测服务,主要服务于主机厂、核心部件采购商等 [8] - 科研机构服务:主要用于科研项目支持、材料结构分析等,客户集中在学术界与高技术创新企业 [8] 主要应用领域 汽车行业 - 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动力电池、电驱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检测 [13] - 主要用于焊接缺陷、铸造缺陷检测,以及密封完整性验证和装配一致性确认 [13] 航空航天 - 用于钛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部件的结构完整性评估和微裂纹识别 [14] - 在增材制造结构一致性分析和航天级电子器件检测中发挥核心作用 [14] 电子和半导体 - 在BGA、CSP等封装形式中用于焊点缺陷、封装空洞等问题检测 [15] - 逐步向微米级/亚微米级分辨率进阶,适应更微小结构的成像需求 [15] 材料工程 - 用于多孔材料、泡沫金属等的孔隙率测量和结构完整性检测 [16] - 与有限元分析联动,用于构建真实结构模型,提升力学仿真精准度 [16] 科研实验室 - 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 [17] - 支持在多种物理场耦合条件下进行"原位实验",研究微观结构的演化规律 [17] 行业发展机遇 - 高端制造产业升级带动高精度无损检测需求,X射线CT成为高端检测主流选择 [22] - 政策驱动与质量强国战略协同推进,促进CT技术在重点领域的渗透率提升 [23] - 技术迭代与设备国产化趋势使服务成本下降,技术门槛变得更可控 [24] - 市场整合趋势加强,头部企业通过并购等方式构建垂直行业壁垒 [25] - 出口产品标准提升带动CT检测需求,部分海外客户将其作为验收前置条件 [26]
氢能展“不那么氢能”,为何SNEC光伏展却“氢味浓”?
DT新材料· 2025-06-17 23:45
行业趋势 - 2025年SNEC光伏展氢能相关展品企业达18家,较2024年显著增加,反映氢能产业链完善度提升[3][6] - 行业从燃料电池车示范的"小氢能"向更广应用领域的"大氢能"转变,风光氢储一体化解决方案成为主流展示方向[3][9] - 制氢设备呈现"更大标方化"趋势,碱性电解槽单槽普遍突破3000Nm³/h,PEM电解槽成为企业标配[13] 企业动态 - 阳光氢能展出2000Nm³/h数智化电解槽与PWM制氢电源,同时提供Hybrain智慧氢能管理系统及碱性/PEM电解槽[5] - 上海电气推出新一代3000Nm³/h碱性电解槽及400Nm³/h PEM电解槽,并展示突破性海水直接电解制氢装置[5] - 中车株洲所展出4000Nm³/h碱性电解槽及500Nm³级PEM电解槽,提供柔性绿电制氢系统解决方案[5][13] - 启航新能首次展出氢基能源船舶解决方案,已发布国内首艘纯甲醇增程电推集装箱船[7] 技术发展 - 制氢设备可靠性验证需求迫切,多家企业联合上下游开展小规模项目自证,需2000小时以上运行数据[9] - PEM电解槽技术加速发展,天合元氢、明阳氢能等企业均推出兆瓦级产品,材料与设备间存在信息壁垒需突破[13][21] - 质子交换膜向更薄方向发展,需增强材料配合,但产业链存在信息茧房现象,影响降本增效进程[21] 市场活动 - DT新能源将于7月10-11日在苏州举办可再生能源制氢论坛,包含PEM制氢高层闭门技术研讨与对接会[22][27] - 论坛议题覆盖PEM电解水技术、碱性电解槽关键技术、AEM电解水制氢等方向,汇聚产学研多方资源[25][26]
冰轮环境(000811) - 000811冰轮环境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7
2025-06-17 16:40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在能源和动力领域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产品有压缩机和换热装置,覆盖 -271℃ - 200℃温度区间,包括螺杆式、离心式等多种压缩机及工业热泵等 [2] - 公司有成熟磁悬浮压缩机产品,应用于北京冬奥场馆 [2] - 客户行业涵盖商业制冷、工业冷冻、商用舒适空调、工业特种空调、余能利用等多个领域 [2] 数据中心产品应用 - 旗下顿汉布什公司和换热技术公司为数据中心提供冷却装备 [2] - 顿汉布什公司“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集成自然冷却功能的风冷螺杆冷水机组”入选工信部目录,国内服务众多项目,海外市场形势向好且制造基地扩产 [2] - 换热技术公司提供多种热交换设备,“低碳节能闭式冷却技术”获评国家节能降碳示范技术,“液冷系统热交换器”入选山东省名单 [3] 核电行业产品 - 国家核电建设提速,公司聚焦核岛冷却等核心场景,研发系列创新技术 [3] - 换热技术公司创新研发安全壳内屏蔽冷却水系统无动力空冷器,批量供货全球首座商用四代技术高温气冷堆 [3] - 顿汉布什公司是全球核岛制冷机服务商,有 20 余年核电服务经验,是相关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核岛制冷机应用广泛且品种全 [3] - 华源泰盟公司研发水热同产同送、核能供暖大温差长输供热技术,应用于国家电投项目并被央视报道 [3] 可控核聚变产品 - 氦气压缩机是超导磁体冷却系统关键设备,用于维持极低温环境 [3] - 2016 年公司研发成功极低温用氦气压缩机,供货中科院国家实验室,后陆续为多家科研院所供应,应用于国家重大前沿科技研究项目 [3] 热能管理板块 - 公司以全系列工业热泵服务热能管理,重点在子公司北京华源泰盟公司 [5] - 北京华源泰盟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四大核心技术群,截至 2024 年末,授权专利 96 项,软著 33 项 [5] - 公司多项产品和技术获评国家荣誉、入选相关目录,部分技术获节能奖项 [4]
卧龙新能腾挪资产谋转型 关联交易被问询
中国经营报· 2025-06-14 04:29
交易问询 - 卧龙新能收到上交所问询函,要求补充披露卧龙矿业业务模式、最新经营数据及合同订单情况,并说明未来毛利率和净利润预测低于目前水平的原因及合理性 [2] - 公司计划以现金方式向关联方浙江卧龙舜禹投资出售卧龙矿业90%股权,交易评估值为22690万元,增值率22.49%,90%股权交易金额为22050万元 [2][3] - 2022~2024年卧龙矿业毛利率分别为2.89%、1.55%、4.66%,净利润分别为1919.48万元、2285.12万元、5518.52万元 [3] - 公司回应称预测期毛利率基于2023年水平,预测毛利率1.96%~2.12%,净利率0.74%~0.79%,与历史数据差异较小 [4] 业务转型 - 卧龙新能前身为卧龙地产,2022年收购卧龙矿业100%股权形成"房地产+矿业"双主业,2024年矿产贸易收入24.77亿元,占总营收68.6%,但同比减少28.62% [2][3] - 公司已收购龙能电力、卧龙储能、卧龙氢能、舜丰电力等新能源企业,完成风能、光伏、储能和氢能四大板块布局,并将公司名称变更为"卧龙新能源集团" [5] - 2024年1~11月卧龙储能亏损366.89万元,卧龙氢能亏损580.71万元,舜丰电力亏损66.03万元,仅龙能电力盈利 [5] - 2025年Q1新能源业务营收1.19亿元,净利润185.27万元,远低于矿产贸易业务850.77万元的净利润 [5][8] 业绩表现 - 2019~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连续6年负增长,从5.11亿元下滑至4086.29万元,2024年营收36.11亿元同比下降24.08%,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5.15% [7] - 房地产业务持续萎缩,2022~2024年房产销售营收分别为16.27亿元、12.57亿元和10.64亿元 [7] - 参股企业君海网络业绩下滑导致连续3年计提减值超2.5亿元,2023~2024年分别计提存货跌价损失1.25亿元与1.75亿元 [7] - 2025年Q1营收11.05亿元同比增97.53%,但净利润下降22.22%至0.36亿元,矿产贸易贡献8.35亿元收入 [8] 行业背景 - 新能源产业在"双碳"目标下市场潜力巨大,但光伏、储能等行业当前处于去产能周期,企业盈利空间被压缩 [6] -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新能源板块估值虽处低位,但产能出清尚未完成,卧龙新能作为跨界企业面临业务整合和协同效应挑战 [6]
卧龙新能: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卧龙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之独立财务顾问报告(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6-12 19:30
交易方案概述 - 本次交易为上市公司向卧龙舜禹出售其持有的上海矿业90%股权,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不再持有上海矿业股权[8] - 交易标的上海矿业主要从事铜精矿贸易业务,属于金属及金属矿批发行业[8] - 交易价格为19,111.17万元,基于评估值22,690万元协商确定,并因分红事项调减2,938.83万元[8][9] - 支付方式为现金支付,交易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付清[31] 交易背景与目的 - 交易旨在解决上市公司与卧龙控股子公司浙江矿业的同业竞争问题,履行监管要求[28][29] - 公司战略转型聚焦新能源业务,2025年3月已完成对龙能电力等四家新能源公司的收购[29] - 出售铜精矿贸易业务可降低资产负债率(从47.16%降至43.87%),优化资产结构[13][36] 交易影响分析 财务影响 - 交易后总资产从866,248.57万元降至821,705.94万元,营业收入从488,125.64万元降至240,522.57万元[13][36] - 扣非后每股收益从0.14元/股降至0.06元/股,主要因标的公司2024年盈利[13][36] -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375,116.80万元增至379,745.41万元[13] 业务影响 - 公司主营业务将转变为风光储氢新能源业务和房地产开发,不再从事铜精矿贸易[11][35] - 新能源领域布局包括:包头达茂旗储能示范项目、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化学储能技术研发及氢能技术储备[11][35] 交易性质与审批 - 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标的营收占比68.58%)和关联交易(卧龙舜禹为间接控股股东子公司)[33][34] - 不构成重组上市,控制权未发生变化[34] - 已获董事会批准,尚需股东大会审议[14][37] 交易标的评估 - 采用收益法评估,上海矿业100%股权评估值22,690万元,增值率22.49%[8][30] - 评估基准日为2024年12月31日,过渡期损益由上市公司享有或交易对方承担[31][32]
冰轮环境(000811) - 000811冰轮环境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2
2025-06-12 15:44
公司业务与产品 - 主要产品为压缩机和换热装置,具备“降温”“提温”“增压”功能,包括螺杆式、离心式等多种压缩机,以及工业热泵、储能蓄能装置等 [2] - 有成熟的磁悬浮压缩机产品,应用于北京冬奥场馆 [2] 数据中心产品应用 - 旗下顿汉布什公司和换热技术公司为数据中心提供冷却装备 [2] - 顿汉布什“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集成自然冷却功能的风冷螺杆冷水机组”入选工信部目录,国内服务多个项目,海外市场形势向好且制造基地扩产 [2] - 换热技术公司提供多种热交换器,“低碳节能闭式冷却技术”获评示范技术,“液冷系统热交换器”入选山东名单 [2][3] 核电行业产品 - 聚焦核岛冷却、核能供热等场景,研发系列创新技术 [3] - 换热技术公司研发安全壳内屏蔽冷却水系统无动力空冷器,供货全球首座商用四代技术高温气冷堆 [4] - 顿汉布什公司是全球核岛制冷机服务商,有20余年核电服务经验,是相关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4] - 华源泰盟公司研发水热同产同送、核能供暖大温差长输供热技术,应用于国家电投项目 [4] 可控核聚变产品 - 氦气压缩机是超导磁体冷却系统关键设备,公司2016年研发成功极低温用氦气压缩机,供货中科院实验室,后陆续供应多家科研院所 [4][5] 热能管理板块 - 以全系列工业热泵服务热能管理,重点在子公司北京华源泰盟公司 [5] - 华源泰盟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2024年末,授权专利96项,软著33项 [5] - 多项技术和产品入选国家相关目录和获得奖项,多个项目入选国家节能中心典型案例 [5][6]
嘉澳环保: 关于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6 17:32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净利润亏损3.67亿元,主要受欧盟生物柴油反倾销政策影响,生物质能源收入同比下降76.64% [1] - 2024年全年营收12.74亿元,同比下降52.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3.67亿元 [3] - 2024年扣非净利润为负0.47亿元 [3] 业务挑战与应对措施 - 欧盟生物柴油反倾销政策导致出口受阻,公司加速连云港项目投产以提升生物航煤收入 [1] - 优化环保增塑剂产能利用率,扩大国内市场份额,严控成本以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 [1] - 拓展东南亚及日韩市场以应对欧盟市场受阻 [1] 生物航煤业务进展 - 连云港嘉澳实现首批生物航油合规出口,并成功交付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宁波分公司 [3] - 生物航煤项目已实现销售,经营性现金流良好 [3] - 公司已取得ISCC及适航认证,产能逐步释放,SAF将成为核心增长点 [4] 环保增塑剂业务发展 - 生物基增塑剂受益于碳关税政策,广泛应用于航天、汽车内饰、儿童玩具等领域 [3] - 公司目标提升环保增塑剂市占率,替代非环保产品,毛利率维稳 [4] 政策与市场环境 - 国家能源局2023年下发《关于组织开展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2024年公示试点单位名单 [1] - 欧盟将航运纳入ETS体系,要求2024年起进入欧洲港口的船舶使用生物柴油等清洁燃料 [1] - 欧盟ReFuelEU航空法案强制要求SAF掺混比例,每年至少占2%,阶梯式增至2045年的42% [4] - 国内"双碳"政策推动生物柴油/航煤需求,税收优惠持续利好 [4] 研发与技术储备 - 生物航煤方面,公司通过预处理技术研发提升适应性和成本优势 [1] - 环保增塑剂方面,公司研发性能优越的产品以替代传统增塑剂 [1] - 公司未来将加大研发力度,探索其他原材料路线以实现多元化 [4] 未来增长驱动因素 - 生物航煤战略布局,欧盟ReFuelEU航空法案强制需求有待释放 [4][5] - 政策支持,国内"双碳"政策和税收优惠持续利好 [4] - 产品结构优化,提升环保增塑剂市占率并拓展非欧盟市场 [4] - 成本管控,强化供应链管理以应对原料价格波动 [4]
25位生物基行业领袖闭门会,「Bio-based 2025」总结6个观点和3个核心结论与您共享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5 18:36
全球碳中和博弈下的生物基产业破局路径 核心观点 - 生物基产业面临上游原料依赖、中游认证壁垒、下游应用局限三大矛盾,需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实现技术、政策、市场三重突破 [1][6][20] - 国际品牌对生物基材料提出"可计算的绿色"需求,包括认证溯源、10%价格溢价容忍度及场景化性能要求 [9][10][11] - AI技术可降低30%研发成本,加速生物基材料创新 [15] 品牌用户需求分析 - **认证溯源**:国际品牌要求非粮生物基原料C14检测+供应链追溯,体育用品巨头倡导废弃物转化纤维,卫浴企业推行20%-50%梯次替代策略 [10] - **价格敏感度**:品牌方普遍接受10%以内溢价,成本翻倍则难推广,快消品企业指出需政策引导突破消费者价格壁垒 [11] - **性能场景化**:汽车零部件需轻量化装饰材料,化妆品商要求生物基包装不影响灌装效率,粘合剂企业强调需定向开发而非简单替代 [11][13] 材料企业技术突破方向 - **FDCA产业化**:当前价格是PTA的40倍,需解决纯度与泛黄问题,万吨级产能是降本关键 [14][16] - **差异化定位**:PLA纤维防虫蛀、FDCA胶粘剂强度跃升、PEF包装气体阻隔性超PET,挖掘非替代性独特价值 [16] - **政策协同**:呼吁中欧共建生物基标准体系,借势欧盟PPWR法规打通碳足迹认证出海通道 [15] 区域产业布局与技术赋能 - **舟山产业集群**:重点引进PLA/PHA/FDCA-PEF项目,提供原料、用地、基金、中试四重支持,已集聚糖能科技、华康股份等企业 [17] - **AI技术应用**:蛋白质改造使酶效率提升,研发周期与成本降低30%,生物基企业全面转向AI计算 [15] 行业共识与破局路径 - **上游原料**:非粮化(秸秆糖等)是商业化前提,需政策与技术双驱动 [20] - **中游认证**:构建国际碳足迹标准破除绿色贸易壁垒 [20] - **下游应用**:品牌与材料商需联合定义场景,从"性能替代"转向"价值创造",全产业链协作跨越"死亡之谷"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