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摊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无地可划无序摆卖 深圳地摊经济:烟火升腾下的治理考验
南方都市报· 2025-07-02 22:05
地摊经济政策与现状 - 深圳2023年修订《条例》首次允许划定摊贩经营场所,政策从"全面禁止"转向"有条件放开" [1] - 两年后摊贩经营场所具体划定标准和管理细则仍在探索中,基层面临选址和管理难题 [1] - 福田、罗湖等区多个街道反馈"无地可划",政策落地受阻 [8][9] 地摊经济带来的问题 - 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导致交通混乱,如福田口岸摊贩堵塞斑马线威胁行人安全 [3] - 安全隐患突出,龙华区清湖街道摊贩露天摆放煤气罐且卫生条件差 [4] - 食品安全问题引担忧,罗湖区摊贩食材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且售后追责困难 [5] - 2024年横岗街道收到"乱摆卖"投诉2092件,占诉求事件最高比例 [13] 治理困境与矛盾 - 摊贩采取"打游击"策略规避执法,工具成本降至百元级 [7][14] - 执法力量薄弱且程序掣肘,整改缓冲期与摊贩转移速度不匹配 [14] - 就业需求与居民权益冲突,横岗街道地摊日均创造600个岗位但引发噪音油烟投诉 [12][13] - 罗湖区因空间有限、居民反对等因素陷入"能划无处划"僵局 [11] 创新治理探索 - 南山区试点"法治+自治"模式,通过社区议事会投票选址、户籍摊贩摇号等实现共治 [15] - 宝安区沙井街道建成8个摊贩经营场所,推行"一点一策"选址法和摊贩自治小组 [16][17] - 龙岗区横岗街道建设7个疏导点,配备统一餐车和净化设备,前期调研摊主500余次 [17] 政策优化建议 - 需细化划定标准与流程,建立准入退出机制及多部门联动执法 [19] - 优先利用城中村边角地、地铁闲置空间或商场广场作为夜市专区 [20] - 分区域设立禁止区、控制区、鼓励区,实行时段性动态管理 [23] - 运用科技手段如视频监控、智能感知设备提升监管精准度 [23][24]
每日复盘:2025年6月27日沪指震荡调整,有色板块集体拉升-20250627
国元证券· 2025-06-27 19:47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6月27日沪指震荡调整,有色板块拉升,上证指数跌0.70%,深证成指涨0.34%,创业板指涨0.47%,市场成交额15409.36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420.19亿元,3429只个股上涨,1791只个股下跌[3][14] 市场风格与行业表现 - 风格上各指数涨跌幅排序为周期>成长>0>消费>稳定>金融,小盘成长>中盘成长>小盘价值>中盘价值>大盘成长>大盘价值,基金重仓表现优于中证全指[20] - 30个中信一级行业涨跌互现,靠前的是有色金属(2.21%)、通信(1.68%)、纺织服装(1.14%),靠后的是银行(-2.85%)、电力及公用事业(-0.99%)、商贸零售(-0.73%)[3][20] 资金流表现 - 主力资金6月27日净流出269.48亿元,超大单净流出105.77亿元,大单净流出163.72亿元,中单资金净流出21.99亿元,小单持续净流入282.90亿元[4] - 南向资金6月27日净流入30.37亿港元,沪市港股通净流入2.93亿港元,深市港股通净流入27.44亿港元[5] ETF资金流向表现 - 6月27日,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以及中证1000等ETF大部分成交额较上一交易日减少,6月26日资金主要流入创业板指ETF,流入金额为2.46亿元[4][29] 全球市场表现 - 6月27日,亚太主要股指收盘涨跌不一,恒生指数跌0.17%,报24284.15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07%,报5341.43点,日经225指数涨1.43%,报40150.79点,澳洲标普200指数跌0.43%,报8514.20点[5] - 6月26日,欧洲三大股指涨跌互现,德国DAX指数涨0.64%,报23649.30点,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19%,报8735.60点,法国CAC40指数跌0.01%,报7557.31点,美股三大指数普遍上涨[5] 风险提示 - 本文基于客观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6][37]
点燃夏日经济 激发消费活力·夜“乐”未央⑮|“地摊经济”接地气 “千年古镇”兴千年
搜狐财经· 2025-06-05 11:25
张良镇滨河路夜经济发展现状 - 滨河路是张良镇中心商业步行街 全长1400米 连接汉王大道和329国道 建成10余年[3] - 澎河湿地带来凉爽环境 配备休闲设施 成为居民纳凉首选地 吸引周边乡镇群众[3] - 夜市从4月中旬持续至10月底 历时半年多 每晚人流量超万人[4][6] 夜经济业态构成 - 儿童游乐场已发展至4-5家 含旋转木马 彩虹滑道等设施 主要客源为留守儿童及祖辈[3] - 美食摊位汇集全国小吃 包括长沙臭豆腐 新疆羊肉串等 部分摊主夏季专程来此经营[4] - 其他摊位包括两元商品 特价服装等 单个摊位单晚营业额可达数千元[4] - 目前共有摊位100余个 从业人员200多人 单摊单晚收入区间100-数千元[4] 配套设施与政府支持 - 路边商住楼开发加速 与门店增加形成良性互动[6] - 政府安排综合执法 环保 应急等多部门联合值守 规范经营秩序[5] - 派出所组织巡逻 保障夜市安全稳定[5][6] 历史文化背景 - 张良镇古称瀍店 是千年商贸重镇 2024年入选河南省"千年古镇"名录[3] - 历史上为鲁阳至南阳交通要道 长期保持区域经济中心地位[3]
织就秩序与活力共生之网
苏州日报· 2025-06-03 08:21
城市治理创新 - 相城区通过设立路边摊疏导点实现传统地摊经济的转型升级 将流动摊贩纳入规范化管理 形成"落日市集""荻溪之夜""人民桥夜市"等网红打卡点 [1] - 治理模式核心在于以人民为中心 兼顾商贩生计与市民便利 使原先与城管"躲猫猫"的商贩获得更好经营体验 赢得广泛社会认同 [1] - 采用精细化治理手段 包括全面调研561个流动摊点 科学选址平衡引导与引流需求 引入第三方运营+摊贩自治+社区协同的多元管理模式 并制定《管理细则》明确标准 [1] 经济与社会效益 - 规范化管理使地摊经济焕发新活力 "人民桥夜市"日均客流量达3万人次 "落日市集"累计吸引游客约28万人次 [2] - 网红市集成功因素包括亲民价格 丰富业态 以及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 吸引青年群体追求"烟火气" 甚至出现游客专程驱车数十公里体验的现象 [2] - 实践表明 通过扎实调研和细致管理实现"疏堵结合" 能够构建秩序与活力共生的城市生态 [2]
柠檬水被6元倒卖,蜜雪冰城不如顺势在景区搞「雪王摊位」
36氪· 2025-05-26 21:39
核心观点 - 蜜雪冰城柠檬水被博主"战凌云"通过外卖采购后加价转卖至景区,三个半小时获利254元,毛利率达44% [8][16][19] - 该模式利用景区消费场景的空白和蜜雪冰城的品牌效应,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11][13][15] - 连锁餐饮品牌布局地摊经济具有试错成本低、强化品牌形象、提升曝光度等优势 [43][45][46] - 蜜雪冰城拥有4.6万家门店网络,具备填补景区市场空白的供应链基础 [49][50] 商业模式创新 - "战凌云"采用外卖平台进货+保温箱储存的模式,单杯成本3.4元,售价6元,毛利率44% [16][19] - 选址策略聚焦人流密集但缺乏竞品的景区,半小时售出20杯,三小时累计销售98杯 [15][16] - 该模式被网友总结为"低成本摆摊教学指南",包含冷链解决方案和优惠券使用技巧 [18][19] 品牌供应链价值 - 蜜雪冰城产品成为第三方摊贩的供应链来源,冰鲜柠檬水因真材实料形成消费信任 [14][20] - 公司此前通过法律手段打击商标侵权,获赔500万元,但对转卖行为暂未明确表态 [21][23][26] - 正规门店已开展移动摊位业务,覆盖学校、地铁口等场景,但景区仍存空白 [30][32][35] 行业趋势观察 - 新茶饮品牌通过摆摊提前拦截消费者决策,应对线下渠道过度饱和问题 [34] - 海底捞、CoCo、星巴克等连锁品牌均已试水地摊经济,验证商业模式可行性 [37][39] - 地摊经济可反哺门店运营数据,同时实现市场测试和品牌亲和力塑造 [44][46] 市场机会分析 - 景区场景存在显著价格洼地,矿泉水5元/冰棍10元的定价体系为饮品创造溢价空间 [11][12] - 蜜雪冰城若直接布局景区摊位,可利用规模优势实现原价销售和流量垄断 [50][52] - 消费者对标准化连锁品牌的地摊接受度更高,形成对传统摊贩的降维打击 [45]
每日复盘:2025年 5月23日三大指数冲高回落,可控核聚变概念股集体走强-20250523
国元证券· 2025-05-23 23:15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5月23日三大指数冲高回落,上证指数跌0.94%,深证成指跌0.85%,创业板指跌1.18%[2][15] - 市场成交额11553.86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528.66亿元,全市场1126只个股上涨,4250只个股下跌[2][15] 市场风格与行业表现 - 风格上各指数涨跌幅排序为0>周期>消费>金融>成长>稳定等,基金重仓表现优于中证全指[2][21] - 30个中信一级行业普遍下跌,汽车(0.77%)、医药(0.41%)靠前,综合金融(-2.45%)、计算机(-2.01%)靠后[2][21] 资金流表现 - 主力资金5月23日净流出384.77亿元,超大单净流出147.50亿元,大单净流出237.27亿元,中单净流出56.36亿元,小单净流入424.37亿元[3][25] - 南向资金5月23日净流出11.39亿港元,沪市港股通净流入16.94亿港元,深市港股通净流出28.33亿港元[4][27] ETF资金流向表现 - 5月23日,上证50、沪深300等ETF成交额较上一交易日增加,如华夏上证50ETF增加7.21亿元[3][30] - 5月22日主要宽基ETF资金主要流入科创50ETF,流入金额为1.78亿元[3][30] 全球市场表现 - 5月23日,亚太主要股指涨跌不一,恒生指数涨0.24%,恒生科技指数跌0.09%等[4][34] - 5月22日,欧洲三大股指普遍下跌,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互现,热门科技股涨跌不一[5][34]
夜市摆摊:站着进场,跪着出来
虎嗅· 2025-05-12 10:14
淄博夜市升级 - 淄博八大局从烟火气十足的烧烤市场转型为"这有局儿"商业综合体,古风外立面搭配炫彩灯光,被网友称为"淄博版洪崖洞"[2][3] - 五一期间"这有局儿"人潮汹涌,汇集景德东、青梅居、康都炸肉等20余家本地特色美食,形成"一局吃遍大淄博"的聚集效应[3] - 新增八大局不夜城地标,营业时间延长至凌晨,消费环境井然有序,地面无垃圾,商贩无叫卖,突出本地美食与文创特色[4][5] 全国夜市经济爆发 - 南京吾悦广场40余家小吃摊五一单日销量翻倍,部分摊主月收入近万元,老门东等商圈单日客流量达10万人次[8] - 重庆荣昌卤鸭摊供不应求,游客人均消费一只卤鸭,当地政府明确不贴单不掀摊的政策支持[9] - 南阳府衙街夜市带动周边活力,10元可购7个卤鸭翅,百元满足三五人烤鱼啤酒消费,体现高性价比[10] 政策与就业驱动因素 - 上海4月发布方案新增夜市区域,厦门五一前推出消费提振方案培育美食旅游路线,政策明确支持地摊经济[14][15] - 长沙"00后"创业者通过舒芙蕾摊实现单日盈利600元,烤猪蹄夫妻档旺季月营收达5-6万元,显示低门槛创业机会[18] - 社交平台涌现字节员工转行烤串、宝妈通过糖葫芦摊缓解抑郁等案例,反映就业压力下的职业转型趋势[17] 行业痛点与挑战 - 同质化严重导致价格战,如"大锅卤菜"两周内出现十余家仿制摊位,利润被压缩至难以维系[25][27] -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部分摊主使用劣质原料,"地摊刺客"现象导致奶茶等单品价格超过品牌连锁店[29][30] - 网红经济扭曲行业本质,部分摊主重心转向短视频营销而非产品,招商骗局使创业者损失数千至上万元[32][36] 可持续经营关键 - 成功案例依赖精准选址与产品迭代,如稳定口味形成回头客,差异化应对客群需求[38] - 实际运营需应对极端天气、城管管理等压力,日均工作时长超10小时,淘汰率居高不下[41] - 长期主义优于速成心态,需构建复购而非追逐爆款,行业平均回本周期超过3个月[42][43]
赏花经济增“留量”
经济日报· 2025-05-10 09:42
乡村旅游发展 - 化隆县依托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打造以杏花节为代表的文旅品牌 引入地摊经济等新业态提升旅游综合收入 [1] - 化隆县景区规划地摊集市吸引近百户摊主入驻 形成吃喝游购娱产业链条 带动餐饮 住宿 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 [2] - 乐都区梨文化活动前两日吸引15 3万人次打卡 带动综合收入达920万元创历届新高 [2] - 乐都区创新融入旗袍秀 灯光展 采摘体验等项目延伸"赏花经济"链条 [3] - 民和县实施"桃花+油菜花"套种模式延长观赏期 形成立体景观吸引游客 [3] - 互助县土族盘绣非遗产品成为乡村旅游金名片 带动文创产品销售 [3][4] 农户收入提升 - 化隆县农户通过地摊销售特产和出租露营设备 单日收入可达2000多元 [1] - 乐都区温室大棚樱桃和特色辣椒采用"地头直销"模式带动农户收入增长 [3] - 互助县绣娘通过销售盘绣文创产品年收入达3万多元 [4] 旅游经济效益 - 互助县2025年一季度接待游客67 18万人次同比增长16 6% 实现旅游收入2 33亿元同比增长17 4% [5] - 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重要引擎 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 [2][3]
市集摆摊,先赔为敬
虎嗅APP· 2025-05-08 21:13
地摊经济现状分析 - 五一小长假期间各类市集密集出现,涵盖公园、商场、艺术街区等场所,但商品价格普遍偏高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低 [3] - 摊主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传统小吃摊主被改造碱水面包等新式产品的年轻人取代 [3] - 网络宣传存在两极分化:一方面鼓吹"月入过万"的致富神话,另一方面则是"地摊尽头是骗局"的失败案例 [3] - 实际经营情况显示,多数摊主面临亏损,典型案例为出摊三天总收入3050元(其中3000元来自卖掉推车) [3] 地摊选品特征 - 选品呈现明显潮流化趋势,紧跟网红产品如暴打柠檬茶系列,名称创新度高(暴打渣男/前任/甲方等) [7] - 存在显著代际差异:中老年摊主偏好烤肠/烤冷面等传统品类,青壮年注重创新(现穿烤牛肉串),年轻摊主追求完全创新品类(麻辣烫冰饮二合一) [9] - 城市差异化初期明显(一线城市豪车后备箱经济),但创新模式会快速向低线城市扩散并本地化(长沙出现后备箱卖辣条) [9] - 老摊主普遍不看好年轻摊主的创新模式,认为难以持续经营 [9] 地摊经济发展历程 - 2020年作为"救市"模式兴起,从被动就业过渡逐渐演变为青年创业热门赛道 [11] -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从初期放松管制发展为将市集纳入城市建设重点(创意夜市/复合商业街) [11] - 长沙等城市形成网红夜市集群(扬帆/四方坪/冬瓜山),江浙地区也出台专项扶持政策 [11] - 连锁餐饮品牌开始参与地摊经济,商场频繁策划主题快闪集市 [11] 互联网对地摊经济的影响 - 短视频平台催生地摊网红,如"腰子姐"和拥有670万粉丝的福建网红"白菜" [12] - 多数"摊主"实质是内容创作者,通过摆摊场景展示颜值/搞笑等内容 [12] - 催生配套培训产业,网课从低价教学发展为定价数千元的创业陪跑服务 [13] - 年轻摊主过度关注互联网概念(私域流量/社群运营),但实际经营能力不足 [13] 地摊经营成本结构 - 设备投入呈现升级趋势,新手倾向购买高档设备而非性价比高的二手器材 [15] - 供应链不专业导致成本飙升(如分装山姆甜品需额外承担采购成本) [16] - 摊位费用高企:普通散摊日租50-100元,黄金地段月租达两三千元 [16] - 网红夜市准入壁垒高,需通过筛选面试甚至托关系获取摊位 [16] 消费端反馈 - 价格持续上涨导致消费者体验下降,地摊食品价格已接近或超过实体店(长沙烧烤需花费大几十元) [17] - 出现"地摊刺客"现象,网红产品溢价严重,性价比优势消失 [17] - 实体店通过"地摊风"装修营造性价比印象,与真实地摊的消费升级形成反差 [15]
「月入10万」的摆摊主播,一半都凉了
36氪· 2025-05-07 08:08
直播摆摊行业现状 - 直播摆摊已成为结合短视频经济的新兴创业模式,摊主通过手机支架和打光灯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经营[4][5] - 行业呈现"强强联合"特征,投入少、门槛低、灵活度高的特点吸引大量创业者,社交平台相关话题播放量超40亿[7][12][13] - 典型成功案例包括大四女生15天赚1万、二胎宝妈日入1000元等,形成"月入XX+"的暴利叙事模板[20][29] 商业模式分析 - 采用"一号三吃"策略:线下销售+线上打赏+橱窗带货形成流量闭环,部分账号通过收徒模式发展加盟商收取学费[31][34] - 内容生产公式化,包括"大厂失业+名校毕业"等人设故事和"滋啦声ASMR"等沉浸式元素[27][28] - 大锅卤菜等热门品类单账号播放量达16亿,通过标注联系方式实现知识付费转化[13][41] 行业乱象与风险 - 存在MCN剧本刷单现象,部分直播间在线人数和成交额数据造假,线下排队顾客中演员占比可达90%[43][44][45] - 培训骗局频发,如6800元烤肠培训班仅提供2毛/根的货源信息,进阶课程包装成《温度场域赋能》等概念收割二次付费[52][53][60] - 维权困难,质疑声音会被刷屏清除,机构以"个人操作问题"为由拒绝退费[56][57][62] 用户行为特征 - 沉浸式摆摊视频具有解压特性,备料至售卖的全程记录能吸引特定受众,排队场景增强消费冲动[14][15][17] - 潜在创业者存在FOMO心理(错失恐惧症),容易被"日入5825"等标题冲击,忽视实际经营复杂度[29][38] - 失败案例显示部分从业者实际收入低于群演工资,最终自行消化滞销商品[45][68] 细分市场发展 - 餐饮类占比最高,延伸出算命摊、职业规划摊等非实物形态,塔罗牌占卜等抽象摊位实现零成本运营[76][77][79] - 内容同质化严重,"烤肠+直播"等组合缺乏创新,90%账号在运营3个月后仅剩亲友观众[80][81] - 成功案例多具备差异化定位,如胡师傅大锅卤菜单话题获得16亿播放,但复制难度极高[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