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人工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派斯林上半年净利润由盈转亏 营业收入同比减少51.65%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21:0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04亿元 同比减少51.6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07.48万元 上年同期为6902.05万元 [1] - 基本每股收益-0.08元 [1] 业绩变动原因 - 北美汽车产业政策极端变化 从支持电动汽车转为支持传统燃油汽车 [2] - 主机厂延后产线投资项目并暂停新投资计划 [2] - 国内业务受行业竞争加剧及主机厂产线投资需求放缓影响 [1] - 营业收入下降导致固定成本分摊增加及毛利率同步下降 [1] 业务应对措施 - 境外业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43.06% [2] - 持续推动汽车制造自动化技术向非汽车产业领域转化 [3] - 非汽车制造业务占比继续提升 [3] - 拓展智能仓储/航空制造/建筑装配/工程机械/大消费等领域市场 [3] 技术研发进展 - 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开发六足仿生智能机器人 单机行走负重设计指标80kg [4] - 配备3D视觉识别系统及多模态环境感知能力 [4] - 正在开展飞机制造装配工厂应用调试 [4] - 采用视觉定位和力觉顺应方式实现行走装配 支持单机运行与双机协同 [4]
铁路投资高景气驱动 中国中车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72.48%
上海证券报· 2025-08-23 05:12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97.58亿元 同比增长32.99%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46亿元 同比增长72.48% [3] - 新签订单总额约1460亿元 其中海外订单约309亿元 [3]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10元 合计派发31.57亿元 [3] 业务结构分析 - 铁路装备业务收入597.06亿元 占总收入49.86% 同比增长42.21% [3][4] - 新产业业务收入407.33亿元 占总收入34.01% 同比增长35.59% [3][4] - 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占比14.53% 现代服务业务占比1.60% [3] - 清洁能源发电装备和低碳零碳交通装备业务快速增长 [3] 行业投资动态 - 2025年1-7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4330亿元 同比增长5.6% [4] - 上半年累计投产新线301公里 [4] - 国铁集团招标高速动车组210标准组 包括108组8辆编组普通型 30组高寒型和72组16辆编组普通型 [4]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研发总投入69.40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5.79% [5] - 新增专利申请1630项 其中发明专利1216项 海外专利37项 [5] - CR450动车组样车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 系列化新能源机车等22款实车亮相世界高速铁路大会 [5] 新兴业务布局 - 新兴产业形成风电装备 新材料为增长极 光伏 储能 氢能等为增长点 [5] - 设立数智事业部和中车数智科技公司 重点培育智能制造 工业软件 人工智能等数字业务 [5] - 风电装备 储能设备 高分子复合材料等业务进入国内前列 [3]
均普智能: 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21:12
核心观点 - 公司持续推进工业人工智能体系化战略 聚焦主业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提升竞争力 [1][2][3] - 公司经营业绩改善 2025年上半年亏损收窄 毛利率提升至20.05% 同比增加2.81个百分点 [2][5] - 公司通过股份回购和分红规划积极回报投资者 累计回购1199万股 占总股本0.98% 支付金额4960万元 [7][8] - 公司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上半年接听投资者提问超300次 采用多种方式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9][10] 战略布局与技术研发 - 公司聚焦工业人工智能战略 探索具身智能 人工智能 工业大数据和数字孪生等领域 [1] - 在汽车装备领域开发电子光学主动对焦技术 实现≤4秒快速对焦 医疗装备领域推进高精度凸轮装配技术 [2] - 机器人领域完成OBD第二代测量模块功能验证 AI自动化领域开发集成"手眼协调"的具身智能体 [2] - 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55项 其中发明专利46项 实用新型专利109项 软件著作权71项 [2] - 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突破 "贾维斯2.0"完成AI升级 研制10kg负载直线关节手臂样机 完成四足机器人样机开发 [3] - 与智元机器人合资成立宁波普智未来机器人公司 启动首条本体量产中试线建设 签署2825万元人形机器人合同 [4] 财务表现与运营改善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776.70万元 较上年同期减少亏损262.86万元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266.29万元 较上年同期减少亏损1727.56万元 [2] - 半年度毛利率20.05% 同比提升2.81个百分点 较2024年全年19.23%提升0.82个百分点 [5] - 完成海外银团贷款置换 降低融资成本 通过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供应链协同改善盈利能力 [5] - 目标将销售和管理费用占收入比例下降3%-5% 平均回款天数缩短15%以上 节税规模同比提升20% [6] - 专项投资毛利率超30%的创新项目 分析淘汰毛利率低于5%的尾部业务 [6] 业务拓展与订单获取 - 医疗领域获得世界领先诊断设备制造商的连续血糖监测传感器生产线订单 年产能达1500万件 [4] - 获得胰岛素注射笔全自动组装生产线和自动注射器全自动生产线项目 [4] - 高端消费品领域研发多刃体智能装配工艺 应用于国际知名品牌的剃须刀刀片组装订单 [5] - 获得高端电动口腔护理制造商的电动牙刷驱动单元装配订单 产线具备高度柔性 [5] - 通过区域扩张优化全球运营 在北美等新兴制造中心扩大业务布局 [5] 投资者回报与公司治理 - 制定并披露《未来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2025年-2027年)》 通过制度约束维持合理分红水平 [7] - 累计回购股份1199万股 占总股本0.98% 支付金额4960万元 [8] - 修订完善《公司章程》及相关20余项制度 确保符合最新法律法规要求 [11] - 强化"关键少数"责任 建立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高管薪酬与公司经营业绩挂钩 [12] - 加强内审内控体系 定期审计关键业务环节 优化运营效率评估体系 [6] 投资者关系与信息披露 - 2025年上半年累计接听回复投资者提问超过300次 [9] - 采用"一页纸图文"方式解读定期报告关键指标 提高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9] - 组织线上业绩说明会和投资者日活动 加强各类投资者联系互动 [9] - 通过"走进来"和"走出去"投资者交流活动 帮助投资者近距离获取公司信息 [10]
工业互联网领域领军企业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东土科技助力工业智控创新技术研发
全景网· 2025-08-13 13:51
项目背景与目标 - 实现工业控制系统智能化与国产自主化是国家关键需求 旨在破解长期依赖进口导致的成本劣势和信息安全挑战 [1]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流程工业端-边-云协同的交互式智能控制系统技术"正式启动 由东土科技 东北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共同承担 [1] - 项目将通过端-边-云协同技术 高性能智能控制理论等创新 研制新型交互式智能控制系统 并在矿业 煤炭 冶炼等流程工业进行技术验证 [1] 参与单位技术优势 - 东北大学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智能解耦控制 自适应控制领域深耕多年 为项目提供理论基础支撑 [2] - 清华大学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工业软件架构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方面有深厚积累 提供数据处理与智能化分析能力 [2] -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作为国家权威标准化机构 提供标准化指导以确保工业软件技术规范化发展 [2] - 东土科技自主研发鸿道工业操作系统(Intewell) 具备高实时性 高可控性及多业务融合能力 已应用于航空航天 轨道交通等关键领域 [2] - 东土科技在工业网络通信 软件定义控制等领域的技术成果为项目提供显著助力 [2] 核心技术突破 - 鸿道工业操作系统及配套工业网络通信系统将作为端-边-云协同控制系统的核心软件平台 实现设备控制 数据处理与云服务无缝集成 [3] - 东土科技历经10年研发发布AUTBUS国际标准 孵化全球首颗AUTBUS总线芯片和国内首颗TSN交换芯片 构建完全自主可控的宽带工业神经网络体系 [3] - 鸿道工业操作系统被工信部指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统型操作系统 与智能控制工具软件(MaVIEW)深度融合研发出国内第一款工业智能机 [3] - 通过软件定义控制和AI大模型融合 实现国内首个由AI驱动的具身机器人方案 无需依赖传统PLC和工控机 [3] 行业影响与发展前景 - 工业人工智能将数据转化为生产力 推动工业向智能 柔性 绿色 安全方向发展 是未来工业竞争的核心驱动力 [4] - 项目将开发基于国产工业操作系统的智能控制系统 在典型流程工业场景完成应用验证 提炼可复制推广的解决方案 [4] - 项目实施将推动工业人工智能技术及产品自主创新 为工业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 助力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 [4] - 东土科技的领军作用将提升其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影响力 为工业智控技术发展注入新活力 [4]
柴天佑: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
新华网· 2025-07-25 12:53
科技创新与工业智能化 - 新一代信息技术正驱动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向工业智能化跨越,需将工业智能化从技术研究到工程化、产品化全链条打通 [1] - 工业智能化的核心是构建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的智能系统,当前工业革命的关键在于此 [3] - 互联网、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需与工业场景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工业智能系统以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1][3] 新工业革命的驱动因素 - 能源流的改变(如新能源技术)使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绕过传统发动机技术难题,实现国际领先 [3] - 信息流的变革(工业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工业元宇宙)推动工业技术快速发展,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优化 [3] - 新一代工业信息技术为研发工业智能系统开辟新途径,使中国制造业处于新型工业化前列 [3] 产业协同与跨界合作 - 政企学研用领域数百名嘉宾围绕科技创新协同合作、发展新质生产力展开跨界研讨 [1] - 需推进科技创新力量协同合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产业升级提供策略支持 [1]
安徽汽车产业何以出彩?(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网· 2025-07-12 06:19
安徽省汽车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3年安徽省汽车产业链企业营收首次突破1万亿元 2024年达到1 5万亿元 连续两年增速超过20% [1] - 2024年安徽汽车出口量占全国25% 每出口4辆汽车中有1辆为安徽制造 [2] - 2024年1-5月安徽汽车产量123 57万辆 新能源汽车产量61 33万辆 均居全国前列 [3] 产业集群与政策支持 - 安徽已集聚7家整车企业包括奇瑞 蔚来 大众安徽 比亚迪等 以及3000余家规上零部件企业 [7] - 2024年合肥 芜湖对全省汽车产业链增长贡献率达74 8% 皖北零部件产业营收增速领先全省20 8个百分点 [8] - 2023年安徽出台专项政策 构建"合肥-芜湖"双核联动 其他市多点支撑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7] 技术创新与智能制造 - 蔚来工厂采用工业人工智能算法 80%制造场景由AI决策 实现"黑灯工厂"自动化运营 [5][6] - 蔚来"魔方"车辆存取平台缩短20%工艺距离 奇瑞混动发动机热效率达48% 国轩高科全固态电池实验线贯通 [6] - 行业将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推动汽车产业成为科技创新制高点 [6] 产业链协同与国际化 - 安徽形成30分钟半径供应链集群 如华霆动力累计生产超200万台电池系统 连接20家电芯商和60家整车厂 [7] - 江淮与华为合作推出百万元级旗舰轿车尊界S800 打破国外垄断 [8] - 安徽汽车出口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1-5月出口量保持全国领先 [8]
从“制造”到“智造” 上海侨界人士开展工业人工智能主题学习
环球网资讯· 2025-06-28 10:45
工业人工智能技术进展 - 工业人工智能技术可向实体经济研发、生产、销售、流通环节渗透并深度融合,创新生产方式、制造流程和商业模式 [3] - AI将为制造业注入新动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从"制造"到"智造"跨越,打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格局 [3] AI与跨学科创新 - 团队聚焦"抗菌多肽药物"与"组织再生材料"领域,探索AI技术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的交叉创新,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并破解临床医学难题 [5] 建筑设计本土化与城市发展 - 建筑设计需扎根本土文化,编织城市记忆并助力国家发展,体现文化传承与社会价值 [7] 具身智能机器人创业 - 创业者瞄准通用人形机器人领域,依托上海完整AI产业链及政策支持,推动技术商业化并探索多场景应用 [7] - 关注技术社会价值,定位为技术创新参与者和中外科技交流桥梁 [7] 科技创新产业生态 - 上海具备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如国家流程制造智能调控技术创新中心、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等,形成产学研协同生态 [8]
广州花都经开区升格后首开投资大会,锚定数字经济新赛道
南方都市报· 2025-06-19 19:43
华为与花都区合作 - 华为与花都区基于"新型工业化"与"人工智能+"达成深度合作共识 [2] - 花都区为全国工业百强区第39位,集聚超500家上下游企业,成为数字经济创新重要试验场 [2] - 华为广东政企总经理王宏有指出花都区三大优势:产业根基厚重、战略魄力超前、生态活力澎湃 [8] 花都经开区升级与战略定位 - 广州花都经开区2024年升格为国家级经开区,定位为"枢纽经济升级、产业创新示范" [4] - 花都经开区以空铁双枢纽为引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战略样板间" [2][4] - 广州将花都经开区纳入《北部增长极协同发展规划》,推动"交通流量"向"经济留量"转化 [4] 重点项目与招商成果 - 活动现场签约48个重点项目,涵盖数字经济、新能源与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大健康等多个领域 [5] - 发布2021年以来"十大招商明星项目",包括东风日产新能源产线、采埃孚集团华南研发中心等汽车产业项目 [4][5] - 哔哩哔哩与花都合作,BLG无畏契约战队更名为"广州花都BLG无畏契约战队",推动"电竞+文旅+科技"融合 [9] 数字经济产业布局 - 花都区与华为共建全国首个城市级工业人工智能中心,上线35个AI、SAAS应用,注册企业超300家 [8][9] - 京东、阿里、美团、滴滴等头部企业布局花都,京东智能产业园为华南首个"工业智造+电商"特色平台 [8] - 花都区发布《花都区支持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实施细则》,推进数字经济和电竞产业发展政策 [9] 产学研合作与院士观点 - 西安交通大学拟筹建广州(花都)研究院,为花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科研保障 [7] - 北京科技大学与花都联合建设大湾区绿氢产业发展研究院和绿氢应用示范基地 [7] -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李志忠认为花都产业基础雄厚,适合发展商业航天产业 [7] 产业载体与政策支持 - 花都区推介数字经济政策和平台,重点发展"传统优势巩固+新兴生态拓展"的数字经济新格局 [8] - 花都新型工业化数字服务平台提供全链条数字化服务,预计2024年注册企业超5000家 [9] - 花都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吴明昊表示平台已建立联系企业1200余家 [9]
东土科技终止工业操作系统募投项目建设,拟引入战投布局工业智能控制
巨潮资讯· 2025-06-05 15:03
募集资金调整 - 公司拟将原计划用于"泛在互联的工业操作系统项目"的5000万元募集资金转投至"数字工厂智能控制解决方案项目" [2] - 调整后"数字工厂智能控制解决方案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增至4.07亿元,重点增加工业人工智能软硬件及研发人员投入 [2] - 公司强调此次调整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2] 战略投资者引入 - 为工业操作系统业务引入具有国资背景的战略投资者 [2] - 全资子公司光亚鸿道将借助战略投资者的产业资源,重点拓展飞机、船舶、AI机器人、核电等高端制造领域的操作系统应用场景 [2] 业务发展情况 - 公司2023年定增募资净额约8.6亿元,调整后募集资金用途仍聚焦于工业智能控制及操作系统核心业务 [3] - 2024年工业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5.8%,毛利率达66.36% [3] - 整体营收受传统工业通信业务下滑影响同比减少11.52% [3] 项目具体内容 - 转出的5000万元资金将用于数字工厂项目中工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研发,包括生产过程智能优化、AI辅助决策、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等方向 [2] - 调整后的数字工厂项目将覆盖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的智能化升级需求 [2]
东土科技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变更 工业操作系统项目拟引入国资战投
证券时报网· 2025-06-04 21:22
募集资金变更 - 公司计划为"泛在互联的工业操作系统项目"引入外部国资战略投资者,并将原计划投向该项目的5000万元募集资金调整到"数字工厂智能控制解决方案项目" [1] - 2023年定增募资净额约8.6亿元,调整后投向包括数字工厂智能控制解决方案项目、数字建造及智能工程装备控制解决方案项目、研发和实训展示中心项目、泛在互联的工业操作系统项目以及偿还银行借款和补充流动资金 [1] - "泛在互联的工业操作系统"项目预计总投资1.33亿元,其中使用募集资金5000万元,截至2025年4月30日累计使用募集资金0元 [1] 战略调整与业务拓展 - 公司计划对工业操作系统业务及光亚鸿道股权架构调整,引入国资背景战略投资者,预计投资金额可满足近期投入要求 [2] - 借助国资战略布局和产业资源,光亚鸿道将在飞机、船舶、AI机器人、核电、汽车电子、高端装备制造以及新能源等领域深度拓展工业操作系统业务 [2] - 数字工厂智能控制解决方案项目拟投入定增募资增至4.07亿元,主要用于增加工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软硬件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 [2]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总营业收入10.29亿元,同比减少11.52%,归属净利润约3863万元,同比减少85.16% [3] - 工业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5.80%,毛利率达66.36%,而工业网络通信与智能控制器及解决方案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3] - 公司AI机器人操作系统采用实时非实时混合架构,内核和虚拟化层核心代码自主化率100%,性能指标出色,能更好支撑人形机器人运控相关的高速响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