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氢燃料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力源科技业绩亮眼,多重优势共同构筑竞争护城河
证券时报网· 2025-05-16 22:17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3.74亿元,同比上升46.58%,归母净利润253.89万元,同比扭亏,营业收入创近10年最高纪录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4994.57万元,同比上升0.65%,归母净利润288.73万元,同比上升454.2%,毛利率18.71%,同比增加14.37个百分点 [4] - 核电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9.33%,火电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2.27%,与中核能源科技、中国核电工程分别签订4189万元、3795万元大额订单 [6] 主营业务与技术优势 - 在国内核电和火电行业水处理领域具有较高市场知名度,是国内极少数能够提供满足核电厂生产要求的凝结水精处理设备的供应商 [4] - 自主研发高塔法凝结水精处理技术,采用树脂分离塔与再生塔独特设计,解决传统锥斗法分离不彻底问题,应用于国内62台百万千瓦级机组 [6] - 产品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省首台(套)装备",列入国家关键设备目录,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7] 客户与市场拓展 - 已为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国电投集团等央企提供数百套水处理项目服务 [4] - 海外业务拓展至南美、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等市场 [4] - 通过长期与中核集团、华能集团等央企合作形成客户黏性和项目经验壁垒 [7] 氢燃料电池技术进展 - 第四代膜电极新品功率密度达2.25W/cm²@0.6V,性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5] - 行业内少数可实现膜电极、双极板、电堆、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等维度自主研发和生产的企业 [7] - 掌握低铂膜电极技术、金属双极板涂层技术、高效电堆叠堆工艺等多项核心技术 [8] 研发能力与产业链布局 - 研发团队成功开发高性能车用膜电极、高耐腐蚀性金属双极板、车用燃料电池电堆及发动机系统 [8] - 自主开发燃料电池系统控制软件,掌握电—氢—电零碳智慧多能互补站集成技术 [8] - 自主研发第三代碱性电解槽复合隔膜并实现量产 [8]
亿华通(688339):2024A、2025Q1:毛利率承压及减值损失增加拖累业绩
长江证券· 2025-05-08 17: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5 - 2026年收入分别为4.21亿元和5.85亿元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A公司营收3.67亿元,同比减少54.21%;归母净利润 - 4.56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025Q1营收0.11亿元,同比减少19.92%;归母净利润为 - 0.93亿元 [2][6] - 行业处于商业化初期,竞争激烈,量价及盈利性下行、费用相对刚性和信用减值拖累公司业绩,公司拟定增并购定州旭阳氢能,控股股东或将易主旭阳集团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A营收3.67亿元,同比减少54.21%;归母净利润 - 4.56亿元,去年同期 - 2.43亿元,亏损同比扩大;扣非归母净利润 - 5.43亿元,去年同期调整后 - 3.01亿元 [6] - 2025Q1营收0.11亿元,同比减少19.92%;归母净利润 - 0.93亿元,去年同期 - 0.9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 0.99亿元,去年同期调整后 - 1.00亿元 [6] 行业影响因素 - 行业处于商业化初期,产销规模小,竞争加剧和配套基础设施滞后影响市场需求释放,公司资金周转压力影响订单推进,2024年销售总功率98.8MW,同比减少47.84%(市占率19.1%) [13] - 行业竞争激烈致价格和盈利性下滑,2024年燃料电池系统平均售价2,760元/kW,单价同比降27.0%;2024年综合毛利率12.47%,同比降18.57pct,燃料电池系统毛利率11.7%,同比降21.19pct;2025Q1毛利率 - 109.0%,同比降43.88pct [13] 费用及减值情况 - 2024年期间费用率104.26%,同比提升52.7pct,其中管理费用率61.28%,同比提升33.35pct,研发费用率26.46%,同比提升8.86pct,销售费用率15.98%,同比提升7.95pct [13] - 2024年信用减值损失 - 2.01亿元,减值损失同比增1.02亿元 [13] 现金流情况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0.19亿元,较2023年 - 5.61亿元大幅改善;收现比101.48%,同比提升73.75pct,主因强化客户信用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客户回款金额同比增加68.20%,日常经营现金流出同比缩减24.86% [13] - 2025年4月财政部下达2025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明确第三年度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奖励资金23.43亿元,预计国补资金发放后公司现金流有望改善 [13] 定增并购情况 - 2025年3月公司拟发行股份收购定州旭阳氢能100%股权并向旭阳集团定增募集配套资金,配套募集融资规模不超过5.5亿元,发行价格18.53元/股 [13] - 测算购买资产总对价在5.5亿元 - 12.89亿元,对应交易完成后旭阳持股比例为20.4% - 30.0%,将成为控股股东,利于实现产业协同 [13]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4.21亿元、5.85亿元、8.30亿元等多项财务指标变化 [16]
技术竞赛再升级 动力电池进入“多核时代”?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4-30 02:42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上海车展上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展示动力系统新技术新产品,动力系统竞争进入全产业链、全场景复合博弈阶段,多种动力技术发展将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竞争激烈促使企业提升技术与合作完善产业生态 [1][4][7] 企业密集“秀肌肉” - 惠州亿纬锂能展示大圆柱电池领域专利布局及前沿技术成果 [2] - 蜂巢能源针对新能源越野车需求推出堡垒越野电池 [2] - 中创新航携顶流电池及全域系统解决方案亮相 [2] - 比亚迪发布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车型“海狮07EV”和“星舰” [2] - 动力电池企业在固态、高镍三元、磷酸铁锂等电池技术路线均有布局,高镍三元用于高端车型,磷酸铁锂用于中低端车型和储能,固态电池是下一代发展方向 [2] - 宁德时代发布多款新品,骁遥双核电池成焦点,董事长称固态电池不是“出路”,双核、多核才是 [3] - 宁德时代双核电池通过双核架构组合不同化学体系电池,兼顾低温性能、续航、快充与安全,不同组合有不同优势 [3] - 业内人士称动力电池进入“多核时代”,从单一材料竞争走向多元体系协同,核心逻辑是“场景化适配”,创新架构将在全领域落地加速新能源全场景产业化 [4] 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 锂动力电池升级同时,钠离子、氢燃料电池、醇类燃料等动力技术加速发展 [5] - 宁德时代发布钠新电池,突破材料性能边界,可大规模量产,降低对锂资源依赖,实现全温域适配 [5] - 氢燃料电池汽车主要用于商用车,车展上我国首款搭载低压常温固态储氢装置的燃料电池乘用车亮相,搭载小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满足长续航和环保舒适驾乘体验 [5][6] -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展示绿醇制备、甲醇加注、醇电汽车三位一体醇氢生态,带来全球首款醇氢电动大VAN和明星车型远程星瀚H醇氢电动重卡,甲醇能源车端应用近4万辆,累计行驶超200亿公里 [6] - 专家表示2025年汽车动力系统竞争更激烈,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推动汽车产业向绿色、智能、高效方向发展 [6] - 协会秘书长称动力系统竞争中企业要以低成本、快速度实现技术场景化落地,需加强研发、提升性能质量、降低成本,加强合作完善产业生态 [7]
宁德时代首次回购公司股份,比亚迪一季度净利润同比翻倍 | 汽车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7 06:18
Faraday Future - 贾跃亭表示FF市值达到百亿美元是其还清中国债务的前提 [1] - FF计划在美国和中东市场取得成功后,将第二品牌车型引入中国市场 [1] 中国重汽与丰田汽车 - 中国重汽与丰田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发氢燃料电池牵引车并已批量交付 [2] - 双方将在氢燃料商用车合作研发、示范运营、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建立更广泛合作 [2] 宁德时代 - 宁德时代首次回购公司股份107.53万股,占总股本的0.0244%,成交总金额2.55亿元 [2] - 回购股份最高成交价237.38元/股,最低成交价236.01元/股 [2] 保时捷 - 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落户上海虹桥商务区,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正式投入运营 [3] - 此举标志着保时捷在华研发体系的历史性升级,提升本土研发独立性 [3] 比亚迪 - 比亚迪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703.6亿元,同比增长36.35% [4] - 净利润91.5亿元,同比增长100.38%,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长 [4] - 研发支出142.2亿元,同比增长34% [4]
恒勃股份:2024年营收净利同比双增长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业务成新增长点
中证网· 2025-04-22 20:39
财务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5亿元 同比增长10.1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1亿元 同比增长14.23%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1.29元/股 [1]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20元 合计派发现金红利4263万元 [3] - 2024年度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总额预计为9613.06万元 占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例为73.36% [3] 业务发展 - 公司主要从事ICE&HEV进气系统、燃油蒸发系统、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氢燃料电池阴极过滤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传统进气系统业务持续贡献稳定收入 [1] -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业务取得显著进展 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1] - 开发冷却水壶、膨胀箱、水侧分流板和冷却液流体模块等产品 获得市场良好反响 [1] - 热管理管路应用拓展到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充电桩热管理系统等领域 [2] - 在氢燃料电池阴极过滤系统投入资源进行研究与产品开发 [2] 技术研发 - 2024年研发费用为5259万元 同比增长15.05% [2] - 在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 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2] - 在国际供应链中占据一席之地 [2] - 助力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解决电池热管理难题 提升车辆续航能力和安全性 [1] 客户与市场 - 巩固客户群体 深化与本田、雅马哈、铃木等国际知名品牌合作 [2] - 深化与广汽集团、吉利集团、奇瑞集团等国内大型车企合作关系 [2] - 通过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确保订单稳定增长 [2] - 在国际知名车企配套竞标中凭借高性能进气系统中标 打破外资垄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