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零部件

搜索文档
立讯精密正式递表赴港IPO全球化步伐提速
新浪财经· 2025-08-20 05:12
赴港上市进展 - 公司已于2025年8月18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1] - 本次发行是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决议 [1] - 申请材料为草拟版本 可能随监管要求更新修订 [1] 客户集中度 - 2022-2024年最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73.3%/75.2%/70.7% [1] - 超七成收入依赖单一客户 [1] 募资用途 - 资金将用于升级生产基地 重点扩张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产能 [1] - 投入技术研发 提升制造流程自动化水平 [1] - 补充营运资金需求 [1] 业务表现 - 汽车电子业务2022-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49.6% [1] - 2024年汽车电子营收138亿元 占总收入5.1% [1] - 2025年Q1汽车电子收入同比增速达62.3% [1] 全球化布局 - 制造基地覆盖中国及越南/泰国/印尼等10个国家 [1] - 在中国10个省份设有生产基地 形成完整产业链配套 [1] - 香港上市有助于拓宽国际融资渠道 支持海外业务扩张 [1]
通达集团发盈喜,预期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加约367.2%至406.2%
智通财经· 2025-07-30 20:28
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核溢利为6000万至650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284.2万港元增长367.2%至406.2% [1] - 2024年上半年因出售精密零部件业务取得一次性收益净额约1.46亿港元,2025年同期无此类收益 [2] 溢利增长驱动因素 - 提前偿还长期银行贷款导致财务费用及银行收费大幅减少 [1] - 出售精密零部件业务后不再产生相关研发开支,同时研发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 [1] - 2024年固定资产减值导致折旧开支大幅减少 [1] 业务调整影响 - 出售高毛利率的精密零部件业务导致公司毛利及毛利率下降 [1] - 公司采取严谨发展策略,将研发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 [1] - 新开发材料及产品已开始逐步推出 [1]
统联精密: 关于本次募集资金投向属于科技创新领域的说明
证券之星· 2025-07-16 21:19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专业从事高精度、高密度、形状复杂、外观精美的精密零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围绕新材料应用拓展多样化精密零部件制造能力,打造精密零组件综合技术解决方案平台 [1] - 公司具备金属粉末注射成型(MIM)、高精密线切割成型、高精密车铣复合成型、高速连续冲压成型、高精密数控机械加工(CNC)、高精密激光加工等多样化精密零部件制造能力 [1] - 公司在钛合金等新型轻质材料及3D打印等新技术应用方面积极进行技术储备与产能布局 [1] - 公司产品以定制化为主,主要应用于新型消费电子领域,涉及折叠屏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并与苹果、荣耀、亚马逊、安克创新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建立合作关系 [2] 募集资金投向方案 - 本次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9,5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新型智能终端零组件(轻质材料)智能制造中心项目(46,500万元)和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13,000万元) [2][15] - 新型智能终端零组件项目投资总额49,083.17万元,旨在提升轻量化智能终端结构件供给能力,填补市场缺口,响应AI驱动下消费电子硬件创新需求 [3][4] - 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将优化公司财务结构,满足营运资金需求,支持业务规模扩张 [15][16] 行业趋势与市场需求 - 生成式AI技术推动消费电子向"主动智能助手"演进,全球消费电子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10,516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3% [8] - AI PC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突破2.08亿台,可穿戴产品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573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16,95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34.6% [8] - 折叠屏手机、AI眼镜等新型终端对轻量化、高精度结构件需求激增,传统材料如不锈钢、铁合金难以满足性能要求,钛合金、镁铝合金及碳纤维等轻质材料成为创新方向 [4][5] 技术优势与创新 - 公司已掌握钛合金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喂料制备等专利技术,模具制造精度达±0.003mm,具备全3D数字化设计能力 [11][12] - 项目将引入3D打印、半固态压铸等先进工艺,实现钛合金、镁铝合金等高强度轻质材料的规模化应用,支持"减重不减配"的产品迭代 [5][7] - 公司多工艺协同能力覆盖MIM、激光加工、CNC等,自动化生产体系已实现主要制程工序自动化,正向全制程智能化升级 [12][13] 政策与产业环境 - 国家政策支持智能制造及新材料应用,《"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将3D打印纳入重点发展方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推动电子材料技术攻关 [14] - 轻质材料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获政策支持,为项目构建政策与产业双重驱动的良好环境 [14][15] 客户资源与竞争壁垒 - 消费电子行业供应链准入严格,公司与苹果、亚马逊等头部客户建立的稳定合作关系具有先发优势,客户资源为新项目成果转化提供保障 [9][10] - 行业技术密集型特征形成高进入壁垒,公司凭借工艺创新、快速响应和量产能力巩固竞争地位 [10][13] 项目战略意义 - 项目推动公司从传统零部件供应商向全链条技术服务商转型,强化轻质材料研发与先进制造工艺的协同创新 [7][19] - 通过技术升级与客户深耕,项目将构建长期竞争优势,支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6][19]
统联精密: 关于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摊薄即期回报、填补措施及相关主体承诺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6 21:19
公司可转债发行计划 - 公司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以募集资金用于新型智能终端零组件智能制造中心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1] - 本次发行转股价格初步设定为24.07元/股 该价格为公司A股股票交易均价中的较高者[2] - 假设2025年扣非净利润较2024年持平情况下 基本每股收益将维持在0.47元/股 若转股率为100%则稀释每股收益降至0.40元/股[3][4] - 在乐观情景下(净利润年增长10%) 2026年基本每股收益可达0.56元/股 稀释每股收益为0.49元/股[4] - 在悲观情景下(净利润年降10%) 2026年基本每股收益将降至0.38元/股 稀释每股收益为0.33元/股[4] 募投项目规划 - 募投项目将重点发展镁铝合金、钛合金、碳纤维等轻质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6] - 项目目标市场为包括可折叠电子产品、AIPC、智能眼镜等新型消费电子领域[6] - 项目将引入3D打印、半固态压铸等先进制造技术及智能化生产设备[6] - 全球消费电子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10,516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11,767亿美元[10] - AIPC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突破2.08亿台 全球可穿戴产品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1,573亿美元增长到2032年的2,570亿美元[10] 公司竞争优势 - 公司已形成覆盖材料喂料研发、精密模具设计、定制化产品研发等核心技术体系[7] - 拥有授权专利60余项 其中发明专利近20项 另有在审发明专利多项[7] - 与苹果、亚马逊、荣耀等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7][9] - 产品主要应用于折叠屏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新型消费电子领域[8][9] - 现有研发人员约占总员工数20% 形成合理人才结构[7] 财务影响分析 - 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股本将从160,241,309股增至184,963,692股(假设全部转股)[3] - 2024年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7,160.03万元[2] - 转股可能导致每股收益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出现下降[5] - 可转债设有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 可能扩大对原股东的潜在摊薄作用[6]
电子行业周报:Meta发布AI运动眼镜,建议关注AI/AR眼镜受益产业链-20250622
国金证券· 2025-06-22 20: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建议关注上半年业绩增长确定性方向,包括AI - PCB及算力硬件、自主可控、苹果链及AI驱动受益产业链 [1][4][32] - 各细分行业呈现不同发展态势,消费电子、PCB、半导体芯片等行业有积极表现,部分行业如LCD面板价格走弱 [4][5][7] 各目录总结 细分板块观点 消费电子 - Meta和Oakley推出无显示屏全新AI眼镜,推动其在运动领域应用,看好消费电子行业AI端侧创新周期机会,AR眼镜有望成智能眼镜终极形态 [5] - 持续看好苹果产业链,iPhone 17有望多方面升级,折叠屏新机或明年发布,2025 - 2027年iPhone销量有望稳健增长 [6] PCB - 行业景气度回暖且加速向上,主要因家电、汽车、消费类政策补贴及AI放量,覆铜板行业25Q2有望大幅环比增长 [7] 元件 - AI端测升级带来估值弹性,AI手机单机电感、MLCC用量和价格提升,端侧笔电MLCC总价提高;LCD面板价格走弱,OLED看好上游国产化机会 [19][20] IC设计 - 受DRAM供应商收敛产出和买方提前备货等因素,第二季服务器与PC DDR4价格上涨,看好存储器从Q2开始持续上行 [21] 半导体代工、设备、材料、零部件 - 半导体产业链逆全球化,自主可控逻辑加强;封测需求旺盛,先进封装和HBM产能紧缺,相关产业链有望受益 [24] - 半导体设备景气度稳健向上,全球市场25年一季度同比增长,中国是最大下游市场;看好国内存储大厂及先进制程扩产,关注相关设备公司 [28][31] - 看好半导体材料稼动率回升后边际好转及国产化快速导入,关注平台化和光刻胶公司 [31] 重点公司 - 建议关注上半年业绩增长确定性方向相关公司,如AI - PCB及算力硬件、半导体自主可控、苹果链及AI驱动受益产业链公司 [32] - 对沪电股份、北方华创、恒玄科技等多家公司进行分析,指出其发展优势和机会 [33][35][36] 板块行情回顾 - 本周申万一级行业中,银行、通信、电子涨幅前三,医药生物、纺织服饰、美容护理跌幅前三,电子行业涨幅0.95% [43] - 电子细分板块中,印制电路板、半导体设备、分立器件涨幅前三,其他电子、模拟芯片设计、品牌消费电子涨幅靠后 [46] - 个股方面,联建光电、逸豪新材等涨幅前五,鸿合科技、久量股份等跌幅前五 [48]
五洲新春: 关于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摊薄即期回报的影响与公司采取填补措施及相关主体承诺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17:05
核心观点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10亿元,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和汽车智驾核心零部件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 - 发行可能导致2025年每股收益摊薄,基本每股收益从0.25元降至0.24元(情景一)[2] - 公司已制定四项措施应对摊薄风险,包括加强募集资金管理、确保募投项目进度、强化现有业务发展和严格执行分红政策 [8] 财务影响测算 - 情景一(2025年净利润持平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24元(发行后)vs 0.25元(发行前)[2] - 情景二(2025年净利润增长10%):基本每股收益0.27元(发行后)[4] - 情景三(2025年净利润下降10%):基本每股收益0.22元(发行后)[4] - 2024年扣非净利润7,424.50万元,总股本36,634.05万股 [1][2] 募投项目详情 - 项目方向:具身智能机器人和汽车智驾核心零部件研发与产业化 [5] - 与现有业务协同:基于轴承产业延伸至高端丝杠业务,技术自主可控 [6][7] - 技术储备:拥有199项专利(含38项发明专利),研发人员占比7.56% [6] - 客户资源:已开拓人形机器人及智能汽车领域客户,与现有工业机器人客户重叠 [7] 应对措施 - 募集资金管理:设立专项账户并制定《募集资金管理办法》[8] - 项目推进: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募投项目建设进度 [8] - 业务优化:加强技术创新和渠道开拓,提升现有业务绩效 [8] - 分红机制:制定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2025-2027年)[9]
研判2025!中国精密制造行业产业链图谱、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新能源汽车等下游市场应用需求日益增长,不断驱动精密制造产业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7 09:24
行业概况 - 精密制造是利用精密机械和技术手段生产高精度、高复杂度产品的过程,产品具有高精度、高一致性、高可靠性等特点 [1][2] - 产业链上游包括金属、陶瓷、塑料、玻璃等原材料及切割、加工、检测等设备,中游为精密加工与制造环节,下游应用领域涵盖消费电子、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等高精尖制造业 [2] 全球市场 - 2024年全球精密零部件制造市场规模从2022年的1522.9亿美元增长至1800亿美元以上,预计2025年达1986.6亿美元 [1][4] - 2024年全球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及模组市场规模达663亿美元,同比增长5.07%,预计2025年超700亿美元 [6] - 智能手机是精密结构件及模组最大应用领域,2024年占比64.01%,其次为笔记本电脑(20.03%)、平板电脑(8.28%)、智能穿戴(7.38%)[8] 国内市场 - 2024年中国精密仪器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6221亿元增长至8988亿元,预计2025年超9000亿元 [10] - 行业竞争加剧,市场份额向高精密度设计制造能力的头部企业集中 [10] 企业格局 - 全球市场由美日德企业主导,如通用电气、丰田、西门子等,中国企业如立讯精密、长盈精密、东山精密等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12] - 统联精密2024年营收8.14亿元,同比增长44.93%,MIM业务营收3.19亿元 [14] - 恒工精密2024年营收10.33亿元,同比增长16.91%,2025年Q1营收2.38亿元,同比下滑2.12% [16] 发展趋势 - 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加速,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优化生产流程 [18] - 绿色制造成为重要方向,微纳加工技术可降低材料损耗30%,碳排放减少25% [19] - 新材料与新技术驱动发展,3D打印、纳米技术等提升加工精度与效率 [20]
多业共兴 激活城市新脉动(现场评论)——向转型要活力④
人民日报· 2025-05-06 05:46
产业转型策略 - 铜川通过关退23处煤矿、拆除41座水泥窑、整合非煤矿山企业从300余家减至42家实现产业质量提升[2] - 剩余7家水泥厂完成低碳绿色升级,煤矿实现从"人控"到"数控"的智慧化改造[2] - 构建"煤炭-发电-炼铝-深加工-灰渣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闭环利用[1] 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 2024年非煤产业占比达87%,形成能源资源、先进制造、特色新兴三大产业集群[2] - 光电子集成产业园集聚30余家上下游企业,涵盖金属遮光片、特种激光器等产品[2] - 汽车零部件产业定位"陕西制造、铜川配套",商业航天领域采用"西安研发、铜川转化"模式[2] 传统产业升级案例 - 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从煤矸石荒坡转型为铝加工基地,实现精密零部件"微米级"精度生产[1] - 柴家沟煤矿完成"少人化→无人化"智慧升级,效能显著提升[2] 文旅与城市价值重塑 - 药王山融合中医药与康养产业,建成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3] - 陈炉古镇耀州瓷结合现代设计,非遗工坊产品远销海外[3] - 照金红色旅游打造"初心之旅"IP,年空气优良天数达280天[3]
深圳科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25 09:18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以及精密零部件制造业务,产品包括自动化检测设备、自动化装配设备、自动化设备配件、精密零部件 [4] - 公司成立于2001年,专注于自动化技术和精密零部件制造技术在先进制造领域的跨行业应用,产品应用于移动终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硬盘、医疗等领域 [4] - 公司持续积累机器视觉与光学、精密传感与测试、运动控制与机器人、软件技术、精密机械设计五大领域的技术,形成三大共性技术平台和专用核心技术平台 [4] - 公司拥有500+台套高精度精密零部件加工设备,具备各种材料、各工序精密零部件制造加工能力 [9] 主营业务及行业地位 - 在移动终端领域,公司是整机检测设备领先供应商,提供摄像头检测设备、摄像头模组检测设备、红外安全检测设备等,拥有行业内最完整的整机检测方案 [7] - 在新能源领域,公司是电芯制造中后段解决方案提供商,聚焦叠片、包蓝膜、压力成型、化成分容等锂电池中后段生产设备,技术和性能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8] - 在精密零部件业务上,公司是中高端精密零部件及夹治具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精度、质量及服务广受认可 [6] - 在光伏、汽车、医疗、半导体、智能物流等领域,公司为核心供应商,提供核心工艺或整厂自动化解决方案 [10]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4,770.13万元,同比下降14.34%,其中移动终端业务收入85,440.14万元,占比34.91%,新能源业务收入75,218.24万元,占比30.73%,精密零部件业务收入38,397.44万元,占比15.69% [26]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37.57万元,同比下降19.71% [26]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3,578.82万元,同比下降1.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25.43万元,同比增长31.81% [31] 发展战略 - 移动终端业务将持续深耕检测设备应用工序及细分领域,重点挖掘国内客户业务潜力,保持AR/VR相关检测及装备设备的技术领先性 [14] - 新能源业务将延续战略定位,在超高速叠片技术、高速智能电芯装配线、高速电芯包绝缘膜技术等产品持续迭代,聚焦制芯、电芯装配、化成分容设备和电芯包绝缘膜等细分市场 [14] - 精密零部件业务将加大资源投入,持续拓展超高精度零部件加工业务 [14] - N类业务将重点推进半导体贴片技术,光伏行业的智慧物流搬运,智能仓储及调度系统的研发和重点客户的业务拓展 [15] 2025年经营计划 - 2025年公司总体经营目标为实现销售收入25-28亿元 [20] - 移动终端业务将持续深耕检测设备应用工序及细分领域,重点挖掘国内客户业务潜力 [19] - 新能源业务将密切跟进海外新增客户的业务机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优化成本管控 [19] - 精密零部件业务将提高超高精度、小批量机械加工制造能力,持续挖掘大客户的业务潜力 [19] - N类业务将关注汽车工业、智慧物流、智能工厂的业务发展,加大海外客户业务拓展 [19]
江丰电子:靶材业务稳步增长,半导体零部件加速放量-20250418
国投证券· 2025-04-18 14: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 - A,维持评级,6 个月目标价 87.50 元,2025 年 4 月 17 日股价 71.20 元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研发投入增加,费用管控优化,超高纯靶材和精密零部件业务表现良好,布局静电吸盘国产化有望带来新增长 [1][2][7][8]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采用 PE 估值法给予 2025 年 42 倍 PE,对应目标价 87.50 元/股,维持“买入 - A”投资评级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表现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 36.05 亿元,同比 +38.57%;归母净利润 4.01 亿元,同比 +56.7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04 亿元,同比 +94.92% [1] - 2024 年综合毛利率为 28.17%,同比 -1.03 pcts,期间费用率为 17.21%,同比 -0.83 pcts,全年研发费用 2.17 亿元,连续 3 年复合增长率达 32.06%,研发费用率超 5% [2] 业务情况 - 超高纯靶材:2024 年业务收入 23.33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 64.73%,同比 +39.51%,产品进入全球领先的 3nm 工艺制程,多种靶材领域有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多家知名企业核心供应商,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7] - 精密零部件:2024 年业务销售额大幅增长,全年收入 8.87 亿元,同比 +55.53%,产品覆盖半导体核心工艺环节,可量产超 4 万种零部件,完成 85%以上行业产品覆盖,未来有望受益于国产化加速和产能释放 [7] 新业务布局 - 2025 年 1 月公司与韩国 KSTE INC.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拟引进静电吸盘生产技术及采购生产线实现独立量产,全球半导体设备用静电吸盘市场规模预计增长,国产化率不足 5%,进口替代需求迫切 [8] 财务预测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为 47.56 亿元、61.85 亿元、79.7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53 亿元、7.37 亿元、9.8 亿元 [9] 交易数据 - 总市值 18,892.11 百万元,流通市值 15,701.10 百万元,总股本 265.34 百万股,流通股本 220.52 百万股,12 个月价格区间 41.2/87.22 元 [4] 收益表现 - 相对收益 1M 为 3.3%、3M 为 3.3%、12M 为 61.0%,绝对收益 1M 为 -2.3%、3M 为 2.2%、12M 为 66.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