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电动化

搜索文档
武汉工厂停产敲响警钟,日产“断臂求生”能否起效?
华夏时报· 2025-04-29 17:12
日产汽车在华战略收缩 - 日产位于湖北武汉的整车生产基地将于2025财年内全面停产 该工厂耗资百亿 设计年产能达30万辆 但仅运营三年 产能利用率不足10% [1] - 日产在华电动化转型失利 电动SUV Ariya与燃油车奇骏年产量长期徘徊在1万辆左右 [1] - 2024年日产在华销量降至69 7万辆 同比下滑12 2% 较2018年峰值156 4万辆腰斩 市占率从7 8%暴跌至4 1% [2] - 2025年一季度销量仅12 1万辆 同比暴跌27 47% 新能源车型占比不足15% [2] 日产技术路线与产品问题 - 日产技术路线摇摆不定 e-POWER增程式混动技术因无法接入中国新能源车充电网络 被排除在绿牌政策之外 导致2023年销量不足5万辆 [2] - 纯电车型ARIYA艾睿雅智能化配置落后 未搭载高阶智驾系统 定价偏高 起售价19 99万元 2025年1月销量仅9辆 [2] - 日产在中国市场仅推出2款纯电车型 远落后于自主品牌年均10款新车的投放节奏 [3] -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承诺的固态电池技术要到2028年才能量产 与中国车企已普及的磷酸铁锂、麒麟电池形成代际差距 [3] 日产燃油车市场失误 - 2021年奇骏换代时强行搭载三缸发动机 导致销量从月均1 5万辆暴跌至不足3000辆 [3] - 轩逸家族终端优惠超3万元 品牌溢价加速流失 2025年1月销量同比下滑21 2% 单车均价从2020年的16 8万元跌至12万元 [3] - 日产在华8款主销车型中 6款集中于10—15万元区间 缺乏高端化突破 [3] 产能规划与市场需求错配 - 截至2023年 日产在华6大生产基地总产能达160万辆 但实际产能利用率仅42 1% [5] - 武汉工厂2023年仅生产1 12万辆 日均产量30辆 产能利用率不足3 7% 即便通过代工岚图知音电动车 2024年利用率勉强提升至10% [5] 日系车企集体困境 - 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18%暴跌至2024年的10 3% 中国自主品牌份额从55%飙升至69 9% [6] - 本田2024年在华销量同比暴跌30 9%至85 2万辆 丰田销量同比下滑6 9%至177 6万辆 [6] - 本田相继关停广州和武汉工厂 产能从149万辆削减至120万辆 [6] - 丰田坚持"混动+纯电"双轨策略 纯电领域仅押注雷克萨斯品牌 本田核心三电技术依赖宁德时代和华为 [6] 行业转型与竞争格局 - 传统"全球车型+本土改良"模式在中国智能汽车时代失灵 中国车企实现"季度级"产品迭代 [7] - 消费者对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的需求快速升级 但日系车型普遍存在车机卡顿、辅助驾驶功能落后等问题 [7] - 麦肯锡预测 2025年外资车企在华份额可能跌破30% 部分品牌或将退出市场 [7] 日系车企自救措施 - 丰田在上海独资建厂生产雷克萨斯电动车 本田与华为达成智驾合作 日产加速固态电池研发 [8] - 日系车企需深度融入中国创新生态 将本土化从"市场适配"升级为"技术共创" 并在固态电池、氢能等前瞻领域建立技术壁垒 [8]
宁德时代发布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新材料ETF指数基金(516890)冲击3连涨,新能车ETF(515700)盘中震荡
新浪财经· 2025-04-22 13:59
文章核心观点 - 截至2025年4月22日,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中证光伏产业指数、中证新材料主题指数有不同表现,相关ETF基金也有相应涨跌,投资者可借道相关ETF基金把握产业领域投资机遇,且锂电池产业发展机会确定将推动铝板带箔行业发展 [1][3][6] 各指数表现 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 - 截至2025年4月22日13:33,该指数(930997)下跌0.18%,成分股涨跌互现,西藏矿业领涨3.65%,璞泰来领跌3.18% [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比亚迪、汇川技术等,合计占比57.98% [7] 中证光伏产业指数 - 截至2025年4月22日13:35,该指数(931151)下跌0.13%,成分股涨跌互现,钧达股份领涨3.49%,浙江新能领跌6.28% [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隆基绿能、阳光电源等,合计占比55.78% [10] 中证新材料主题指数 - 截至2025年4月22日13:34,该指数(H30597)上涨0.38%,成分股中材科技、鼎龙股份等上涨 [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宁德时代、北方华创等,合计占比52.75% [13] 各ETF基金表现 新能车ETF(515700) - 多空胶着,最新报价1.56元,紧密跟踪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 [1][6] - 有场外联接基金,分别为平安中证新能车ETF联接A(012698)和平安中证新能车ETF联接C(012699) [15][16] 光伏ETF基金(516180) - 截至2025年4月22日13:35下跌0.19%,最新报价0.53元,近2周累计上涨1.14%,盘中换手2.32%,成交134.00万元,近1年日均成交467.27万元,跟踪的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最新市净率PB为1.66倍,低于指数近3年91.6%以上的时间 [3] - 有平安光伏指数基金A类(012722)和C类(012723) [16] 新材料ETF指数基金(516890) - 截至2025年4月22日上涨0.61%,冲击3连涨,紧密跟踪中证新材料主题指数 [6] 行业动态 - 宁德时代发布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骁遥双核电池,“钠新”钠离子电池品牌亮相,低压蓄电池和乘用车动力电池两款系列产品将分别于6月、12月量产,应用至重卡和乘用车领域 [1] - 机构认为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趋势明朗,中国储能行业政策环境持续优化,锂电池产业迎来更确定性的发展机会,推动锂电池用铝板带箔行业的持续发展 [1]
宁德时代(300750):宁德时代业绩点评-龙头地位稳固 业绩稳健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4-21 20:42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847.0亿元,同比增长6.2%,归母净利润139.6亿元,同比增长32.9% [1]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3620.1亿元,同比下滑9.7%,归母净利润507.4亿元,同比增长15.0%,股利支付率为50%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0.2亿元、731.2亿元、910.1亿元 [4] 锂电池业务 - 2024年动力电池收入2530.4亿元,同比下降11.3%,毛利率23.9%,同比增长5.8个百分点 [2] - 2024年储能电池收入572.9亿元,同比下降4.4%,毛利率26.8%,同比增长8.2个百分点 [2] - 2024年锂离子电池销量475GWh,同比增长21.8%,其中动力电池系统销量381GWh,同比增长18.9%,储能电池系统销量93GWh,同比增长34.3% [2] - 锂电池单价约0.65元/Wh,同比下降约26.2%,单位毛利约0.16元/Wh,单位净利约0.09-0.10元/Wh,同比基本持平 [2] - 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超120GWh,同比增长超30%,预计2025年出货有望超600GWh [2] 产能与运营 - 2024年电池系统产能676GWh,同比增加124GWh,在建产能219GWh,同比增加119GWh,产能利用率76.33%,同比增长5.8个百分点 [2] 行业地位与市场 - 2017-2024年连续8年动力电池使用量排名全球第一,2024年全球市占率为37.9%,较第二名高出20.7个百分点 [3] - 2021-2024年连续4年储能电池排名全球第一,全球市占率为36.5%,较第二名高出23.3个百分点 [3] 行业趋势 - 2024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1763万辆,同比增长26.1%,动力电池使用量达894.4GWh,同比增长27.2% [3] - 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301GWh,同比增长62.7% [3] - 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浪潮深化,电化学储能行业规模快速增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