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

搜索文档
直击股东大会|格力钛成格力电器投资者关注重点 董明珠是怎么回应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30 23:47
格力钛新能源业务进展 - 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格力电器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焦点话题 [1][3] - 公司于2023年9月底派出副总裁方祥建分管格力钛 过去9个月已解决多项历史问题 [1][3][4] - 格力钛砍掉不赚钱的磷酸铁锂电池板块 聚焦钛酸锂 储能和新能源汽车三大业务 [3] - 格力钛员工优化至2000余人 目标打造"铁军"团队 [3] - 格力钛为格力电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业务赋能 推动汽车空调 电机 电控等技术发展 [3][5] 格力电器管理层动态 - 张伟接替董明珠出任公司总裁 主要工作围绕产品销售 品质 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展开 [1][5] - 董明珠强调格力钛未影响股东分红和公司效益 预计需要3-5年培育期 [5] - 管理层变化带来活力与激情 但公司价值担当和初衷保持不变 [5] 格力电器海外业务表现 - 公司自主品牌出口额占出口总额近70% 在中东和东南亚市场表现突出 [5] - 格力热泵产品在加拿大市场受到广泛推崇 [5] 股东大会现场情况 - 200-300名投资者参加格力电器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 部分投资者携家属并准备花束送给董明珠 [1] - 格力钛此前因所持珠海广通汽车100%股权被司法冻结引发关注 [1]
年轻团队走向台前,董明珠称自己要“少说话”
第一财经· 2025-06-30 22:41
管理层变动与团队建设 - 格力电器新管理团队在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首次集体亮相,由总裁张伟牵头,相比以往年轻管理层发言更多[1] - 张伟接任总裁两个月以来,逐步熟悉工作,公司党委书记职务已由董事舒立志接任[1] - 新管理团队工作重点围绕产品、销售、品质、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展开[1] - 独立董事刘姝威建议多让年轻管理团队走在前面,董明珠回应将尽量少说话给予年轻人更多舞台[6] 格力钛业务调整 - 格力钛18.06亿元股权被冻结,源于前实控人魏银仓的违规担保[2] - 副总裁方祥建自2023年9月接手格力钛后推进改革:砍掉不赚钱业务、聚焦钛酸锂电池/储能/新能源汽车三大板块、员工从5000人精简至2000多人[2] - 董明珠表示格力钛未转嫁债务也未影响公司分红,预计未来3-5年可能取得成果[2] 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 - 公司正在研发汽车空调,从压缩机技术切入,由副总裁胡余生负责[3] - 汽车空调压缩机开发周期长,公司计划通过高技术零部件加速产品开发[3] - 工业板块可为汽车行业提供大型数控机床,未来市场空间广阔[4] 海外市场拓展 - 自主品牌业务已占海外营收70%,中东市场占比超90%[4] - 正在拓展东南亚、北美等海外市场[4] - 工业板块产品计划拓展海外市场[4] 股东动态与分红 - 第二大股东京海互联近期增持股票,董明珠表示这是对公司前景的认可而非渠道改革因素[4] - 2024年度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20元现金(含税),获股东大会高票通过[6] - 近250名投资者参加现场股东大会,交流气氛活跃[6]
日本汽车零部件行业2025年投资持续增长,背后原因何在?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30 11:05
日本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增长 - 日本30家主要汽车电子零部件企业2025年度设备投资总额达1.3477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4%,显示出行业对AI、电动化等领域的强劲信心 [1] - 村田制作所2025财年设备投资额提升至2700亿日元,较上年增长50%,目标是实现2027财年2万亿日元营业收入 [2] - 丰田集团旗下7家主要零部件供应商2025财年研发总投入预计增长6%至1.22万亿日元,资本总投入超1万亿日元,电装、爱信等公司研发投入创历史新高 [3] 行业增长驱动因素 -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推动日本零部件需求,2023年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2.33万亿美元,2024年增至2.4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3% [2] - 日本零部件企业与本土汽车制造商深度绑定,如丰田与电装、爱信精机的合作,形成高度协同的产业生态,保障投资稳定性和持续性 [4][5] - 新兴市场如印度乘用车销量达400余万辆,电装、爱信等企业通过本地化生产响应需求,降低物流成本 [8] 新能源汽车市场机遇 - 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中国、欧洲等主要市场销量攀升,带动相关零部件需求 [9] - 日本企业在电动化领域技术优势明显,如松下电池为特斯拉提供高性能电池产品,并计划新建工厂扩大产能 [9] - 行业在技术创新驱动下积极投入电动化、智能化研发,政策支持降低研发成本并引导投资方向 [9] 未来竞争力展望 - 行业需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拓展新兴市场、优化产业结构,以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保持竞争力 [10] - 日本零部件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技术积累和创新优势是关键,市场需求变化和政策利好为投资提供动力 [9][10]
一口气收购4家公司!渤海汽车股价醉了!
IPO日报· 2025-06-23 21:19
交易概况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控股股东旗下四家子公司股权,包括北汽模塑51%股权、廊坊安道拓51%股权、智联科技100%股权及莱尼线束5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1] -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及重大资产重组,复牌后股价先涨停后连续两日跌停,累计跌幅超20% [2] 业务整合与拓展 - 交易前公司主营活塞及组件、轻量化零部件等,交易后将新增汽车外饰件、座椅骨架、电子产品及线束业务,形成"保险杠+座椅+线束+智能网联"的完整布局 [3][5] - 标的公司中北汽模塑2024年营收53.84亿元、净利4.54亿元,智联科技2023-2024年连续亏损(净利分别为-2695.70万元、-3253.21万元),四家公司合计贡献营收超58亿元,按持股比例测算净利约5.38亿元 [3] - 公司称交易将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优化资产总额、净资产及盈利指标 [3] 历史并购与转型 - 2015年纳入北汽体系后多次并购,包括2016年收购发动机部件公司、2018年收购德国TRIMET铝制结构件企业(后更名BTAH),从活塞制造商转型为覆盖动力总成、底盘、热交换及电子系统的综合零部件企业 [5] 财务表现与风险 - 2021-2024年连续四年亏损,归母净利分别为-0.90亿元、-0.62亿元、-1.99亿元、-12.64亿元,2024年亏损同比扩大535.66%,创上市20年最差纪录 [6] - 2024年巨亏主因德国子公司BTAH受俄乌冲突、汽车销量下滑及成本上涨拖累,2025年Q1营收同比降13.8%至9.97亿元,但因BTAH破产冲回部分计提实现扭亏(净利55.68万元 vs 去年同期-4523万元) [6][7] - 潜在风险包括标的估值未定可能形成大额商誉,以及智能网联企业与传统制造业务的整合难度 [8][9]
KKR花480亿,打水漂了
投资界· 2025-06-22 15:23
并购案例背景 - 百年汽车供应商马瑞利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 其历史可追溯至1919年 2019年被KKR以58亿欧元(480亿人民币)收购[2] - KKR通过旗下公司康奈可完成收购 旨在打造全球第7大汽车零部件集团 合并后年收入预计达152亿欧元[6][9] - 合并后公司负债高达1 2万亿日元 2022年依据日本《民事再生法》申请破产 为日本制造业规模最大破产案例之一[6][7] 破产核心原因 - 疫情冲击导致全球汽车产业链重创 叠加2024年全球关税上涨 公司进出口业务受直接影响[2][8] - 合并后企业文化冲突严重 日本康奈可精益生产体系与意大利马瑞利工程师文化产生持续内耗 导致3亿欧元订单流失[10] - 债务负担过重 初始并购负债62亿欧元 2024年债务股本比达185% 自由现金流下降67%[11] 并购整合失败关键因素 - 协同效应未达预期 原计划年节省4亿欧元研发费用 实际因区域运营失衡及管理矛盾导致整合效果低于预期[9][10] - 战略投资能力受限 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中 公司因现金流低迷无法进行必要技术投入[11] - KKR后续救助措施未奏效 虽豁免4000亿日元债务并注资 仍无法扭转破产结局[11][12] 行业并购启示 - 全球并购失败率达70% 中国超80% 其中80%失败源于整合不力而非交易策略[14] - 文化冲突为头号风险 典型案例包括桂格收购Snapple亏损 恒大汽车并购后未能立足行业[15][16] - 成功并购需长期视角 如高瓴百丽等案例显示 交割后3年整合期才是关键考验[15][17]
三家A股上市公司携手 布局灵巧手研发生产
证券时报· 2025-06-12 01:24
合资公司设立 - 依智灵巧注册资本5000万元,伟创电气出资2000万元占比40%,科达利出资1500万元占比30%,银轮股份出资1000万元占比20% [1] - 合资方包括科达利、银轮股份、伟创电气三家上市公司,以及开普勒机器人、伟立成长两家企业 [2] - 合资公司专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灵巧手的研发与生产 [2] 参与方背景 - 伟创电气专注于电气传动和工业控制领域,能提供人形机器人全套运动执行器解决方案 [3] - 银轮股份主营热管理产品,近年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关节总成等关键零部件 [3] - 科达利经营五金制品、铝盖板等业务,2024年决定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 [3][4] - 开普勒专注于通用人形机器人研发,2024年10月发布第五代人形机器人K2 [3] 战略布局 - 合资各方预期灵巧手具有广阔市场前景,通过资源整合提升技术研发和制造能力 [4] - 科达利采取与产业链企业设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 [4] - 2024年4月科达利设立科盟创新机器人公司聚焦谐波减速器研发 [5] - 2024年9月科达利设立伟达立创新科技公司专注关节组件业务 [5] 科达利业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20.3亿元同比增长14.44%,净利润14.72亿元同比增长22.55% [5] - 2024年一季度营收30.22亿元同比增长20.46%,净利润3.87亿元同比增长25.51% [5] - 在锂电池行业重点区域设有生产基地,海外布局德国、瑞典和匈牙利 [6] - 产品进入宁德时代、LG、松下、特斯拉等头部电池厂及车企供应链 [6]
银轮股份拟投资1,000万元设立合资公司专注灵巧手研发
搜狐财经· 2025-06-11 21:41
合资公司设立 - 银轮股份拟与苏州伟创电气科技、深圳市科达利实业、上海开普勒机器人及深圳市伟立成长企业管理咨询共同出资成立苏州依智灵巧驱动科技,注册资本5000万元,银轮股份投资1000万元持股20% [2] - 合资公司将专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灵巧手的研发与制造 [2] - 合资公司成立尚需完成工商注册核准等行政审批流程 [2] 公司基本信息 - 银轮股份成立于1999年3月10日,注册资本7.92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徐小敏,注册地址浙江省天台县 [2] - 主营业务为热交换器、汽车空调等热管理产品及后处理排气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 - 公司董事长徐小敏,董秘陈敏,员工人数10494人,实际控制人徐小敏 [2] - 公司参股企业67家,包括YINLUN HOLDINGS LIMITED、上海银颀投资合伙企业等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4.80亿元、110.18亿元、127.02亿元,同比增长8.48%、29.93%、15.28% [3] - 同期归母净利润3.83亿元、6.12亿元、7.84亿元,同比增长73.92%、59.71%、28.00% [3] - 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1.31%、62.30%、61.49% [3]
渤海汽车拟收购北汽集团旗下4家零部件公司
经济观察网· 2025-06-03 22:49
渤海汽车重大资产重组 - 公司因筹划涉及关联交易的重大资产重组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拟收购北汽集团旗下4家汽车零部件公司股权 [1] - 收购标的包括北汽模塑51%股权、廊坊安道拓51%股权、智联科技100%股权、莱尼线束50%股权,交易方式为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并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募集配套资金 [2] - 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且为关联交易,但不会导致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目前处于筹划阶段,尚需完成资产评估、审计等流程 [4] 收购动机与战略意义 - 收购旨在改善公司资产质量并增加业务板块,标的公司业绩表现较好(如北汽模塑2024年销售收入53.84亿元同比增长28.04%,净利润4.54亿元同比增长12.75%)[2][3] - 公司近年业绩承压,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2024年亏损12.64亿元同比扩大535.66%),此次收购是2025年估值提升计划的一部分 [3][6] - 通过整合海纳川资源加速向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标的公司覆盖传统零部件(外饰件、座椅、线束)及智能网联技术领域 [7] 公司业务转型历程 - 公司原为活塞制造企业,2015年纳入北汽体系后通过多次并购扩展至动力总成、底盘总成、热交换系统及汽车电子系统,战略方向为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 [5][6] - 历史并购包括2016年收购滨州发动机和泰安启程、2018年收购德国TAH公司、2019年收购北京彼欧英瑞杰等,形成综合性零部件企业布局 [5][6] - 2024年亏损主因包括德国子公司破产计提减值、泰安启程轮毂业务受中美贸易摩擦及铝价上涨影响 [6] 行业趋势与整合方向 - 汽车产业链正加速向新能源化与智能化整合,标的公司智联科技专注智能网联技术研发,契合行业转型趋势 [7] - 海纳川作为北汽集团零部件平台,与公司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形成协同,此次收购有望强化多元化布局并为智能化升级提供支撑 [7]
【行业政策】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5月19日-5月25日)
乘联分会· 2025-05-26 16:36
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公告 - 交通运输部公布第75批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共1520款,包括客车76款、乘用车10款、载货汽车1050款、牵引车辆155款、挂车229款,同时撤销15款车型 [4] - 公告依据《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等法规,通过技术审查后发布 [4] 乘用车空调节能技术标准征求意见 -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就《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 第3部分:汽车空调》征求意见,适用于M1类汽油/柴油车及纯电动车,不包含插混车型 [6][7] - 标准涵盖试验条件、规程及结果等7章内容,并附汽油/柴油车和纯电动车空调试验报告规范 [7] - 该标准替代GB/T 40711.3—2021,旨在配合GB 27999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标准实施 [7][8] 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更新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394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涉及90家汽车企业、385家改装车企业及3家超限车企业 [12] - 变更扩展产品包括249家汽车企业参数调整,1家企业恢复生产资质,3家企业注销10-15款车型 [12] 新能源车税收优惠目录发布 - 第七十三批《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车型目录》新增415款车型,含节能型汽车11款(乘用车2款)及新能源汽车404款(纯电动商用车占比85%) [13] - 第十七批《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车型目录》新增484款车型,纯电动车占88%(424款),燃料电池车12款 [13]
*ST恒立将被终止上市再次给炒家敲响警钟 | 谈股论经
长沙晚报· 2025-05-06 15:13
*ST恒立被终止上市的直接原因是无法出具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结合其近年来业绩逐年下滑不 难分析出其中的逻辑,那就是经营不善。而作为一家主业为汽车空调产销的企业,在中国汽车产业蓬勃 发展的大环境下,*ST 恒立没能跟上时代步伐、吃到产业红利,着实应该好好在自身找找原因。 和*ST恒立双输的投资者也没有理由怪罪别人。近年来,管理层大力倡导要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一个明 显的特征就是鼓励优质上市公司向股东分红,从而在A股市场强化价值投资理念。从这一角度来看,有 关各方此前对*ST恒立如此这般的炒作实在不应该。事实上,对于这样的炒作,*ST恒立自身也并不认 可。其5月5日晚发布的公告显示,从1月27日至4月30日,公司累计发布了9则公告,提示可能被终止上 市并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但期间股价有涨有跌表明,仍有投资者在无视警示,仍在火中取栗。如今结 局,令人叹息。 5月5日晚,*ST恒立发布的一纸公告让持有其股份的投资者瞬间心底冰凉。公告称:因无法在法定期限 内(2025年4月30日)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 则》的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5月6日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