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星纪元
icon
搜索文档
奇瑞「骚操作」惹众怒!智界月销量创新低,车主扬言「换标」鸿蒙
新浪科技· 2025-07-11 08:13
瑞的。 " 。 终于,智界车主们的怒火被点燃。他们认为,奇瑞吃相太难看,甚至直播间不少人喊话"扣掉奇瑞汽车尾标扣掉,换上鸿蒙智行!""我们花三十多 "在与华为的合作中,听华为的我们就顺利,不听华为的我们就遇到挫折。所以我们现在的原则是:有分歧的时候听华为的,意见一致的时候听奇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曾如此形容与华为在智界上的合作。这句话也赢得了不少车主的好感,纷纷称赞奇瑞"听劝" 不过,接二连三的事件,让很多智界车主发现"尹同跃有些心口不一": 首先,业内一直有传言奇瑞与华为合作不顺利、未能保障智界产能;其次,奇瑞的月销量战报都会将智界排在最后,这与其他与华为合作的车企战 报形成反差;再次,在智界和星纪元的蓝牙钥匙上,智界又搞起了"双标";而就在最近,奇瑞还使用智界品牌账号宣传起了奇瑞的新车…… 万买智界,可不是冲着奇瑞品牌的!" 今年6月,智界品牌销量也下滑至2459辆,创下多月新低。智界车主们认为,这是奇瑞对智界品牌的战略摇摆所致。 用智界账号宣传奇瑞, 三条道歉不管用 7月8日,奇瑞举行风云A9L全球上市发布会。但不少智界车主注意到,智界智行的视频号也直播了此次发布会。 "后面必须严格管住!各位智界挚友 ...
奇瑞大变阵:风云升级 星途降级
经济观察报· 2025-07-10 18:08
"风云"变幻 1997年,奇瑞在安徽芜湖"小草房"中启动造车项目,历时两年手工组装出第一台轿车,并将其命名 为"风云"(代号风云一代)。2001年,奇瑞风云正式上市,凭借价格、油耗等方面的优势,获得市场认 可,首年销量达2.8万辆,销售额20亿元。2002年,奇瑞风云销量突破5万辆,成功跻身国内轿车八强之 列。 此后,奇瑞推出了在风云基础上研制而来的旗云、风云四代等车型,不断对产品性能进行升级迭代。 2006年2月,奇瑞对风云和旗云两款车型进行整合,统一更名为新旗云。风云短暂退出历史舞台。 沉寂数年后,风云于2009年10月重归奇瑞产品阵营。全新推出的风云2轿车在设计语言上转向更年轻 化、时尚化的风格,并搭载奇瑞自主研发的1.5L ACTECO发动机,匹配5速手动变速箱。通过差异化定 位,风云2进一步拓宽和丰富了奇瑞的产品谱系,以满足细分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奇瑞正在进行一系列大调整。继成立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之后,7月8日,奇瑞又将旗下新能源序列 风云升级为独立品牌。 风云是奇瑞造车的起点,也是汽车行业进入新能源时代后,奇瑞打造出的一个新能源产品序列,该序列 已上市多款产品。此番从产品序列升级为品牌,奇瑞将 ...
铺路港股IPO,奇瑞进行品牌与智能化双轨整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17:43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何煦阳 广州报道 7月以来,奇瑞汽车接连启动两项关键整合。 近日,有媒体报道奇瑞汽车宣布进行品牌整合,成立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艾虎、风 云、QQ四大事业部,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李学用任事业群总经理,iCAR、智界和捷途则保持独立运 营。奇瑞官方回应,此次调整为内部机构调整,不涉及品牌定位。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战略聚 焦、资源整合、强化协同、品牌向上。 月初,则有消息表示,奇瑞智能化中心完成人事调整,由奇瑞汽车副总经理兼雄狮科技CEO邬学斌担任 一号位,负责奇瑞智能化业务整体方向上的把关;二号位人物谢保军负责实际运营。目前,奇瑞官方对 此尚未回应。 此次整合以技术路径与市场定位为轴重新划分:星途、风云、艾虎三大事业部涵盖"纯电+混动+燃 油"全技术路径对星途、风云、艾虎三个事业部进行管理;QQ事业部专攻A0/A00级下沉市场,与比亚 迪、吉利在小车领域直接竞争;独立运营的三大品牌定位清晰:捷途聚焦家庭旅行和户外越野,iCAR 瞄准热衷科技和崇尚自由的Z世代客户,智界服务追求智能化、高性能与创新性的用户群体,这与奇瑞 港股IPO 申请书中的品牌画像高度契合。 整合后,星纪 ...
3分钟大定超20万台,小米YU7把对手都打懵了?
钛媒体APP· 2025-06-27 08:32
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 - 在2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SUV比轿车更受欢迎,2024年特斯拉Model Y销量是Model 3的近三倍[1] - 20万元以上新能源SUV市场竞争激烈,Model Y已连续4年拿下国内单一车型销量冠军,去年国内销量48万辆[16] - 同价位自主品牌SUV如乐道L60和极氪7X月销量分别为6281辆和4651辆,与Model Y的24770辆仍有差距[24] 小米YU7产品定位与策略 - 小米YU7定位"豪华高性能SUV",售价25.35万元起,直接竞争对手包括Model Y、极氪X7、智界R7等[1][16] - 相比小米SU7,YU7采用更中庸的产品策略,外观延续性能设计,内饰配置更实用[6] - 车身尺寸4999/1996/1608mm,轴距3000mm,采用轿跑SUV设计,储物空间包括141L前备厢和678L后备厢[6] 小米YU7产品配置 - 搭载V6s Plus超级电机,最大马力690PS,零百加速3.23s,最高时速253km/h,最高续航835km[10] - 标配700TOPS算力英伟达Thor芯片、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等智能驾驶硬件[12] - 采用2200Mpa超强钢热气胀管,A柱承载能力提升25%,B柱承载能力提升70.5%[14] - 配备双零重力座椅、1.1m"天际屏"、智能调光天幕等豪华配置[8] 市场表现与竞争影响 - 小米YU7上市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锁单量超过12.2万台,远超SU7同期表现[4] - 小米SU7上市一年累计销量25.6万辆,较Model 3的19.9万辆高出28%[21] - 小米SU7主要影响自主品牌车型,如极氪007和奇瑞星纪元2024年累计销量仅4.6万辆和0.4万辆[22] - YU7可能延续SU7的市场影响,主要冲击自主品牌而非特斯拉[22] 产能挑战 - 小米SU7目前满负荷产能约3万辆/月,订单等待时间超过半年[24] - 第二工厂预计7-8月投产,年计划产能15万辆,与第一工厂一致[24] - 即使两工厂产能均提升至3万辆/月,仍低于Model Y去年月均4万辆的销量[25]
D1汽车飘移大奖赛2025首战在成都开启 全球新能源汽车首次挑战飘移赛道
证券日报网· 2025-06-22 18:41
赛事概况 - D1汽车飘移大奖赛2025赛季首战暨AIT车迷狂欢节于6月20日至22日在成都举办,汇聚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8支顶级飘移车队、45名顶尖车手[1] - 赛事首次引入量产新能源汽车进行高阶飘移表演,包括吉利雷达地平线纯电皮卡、星途星纪元ES、吉利睿蓝7、现代IONIQ5N、蔚来乐道L60等中外品牌车型[1] 行业意义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出,赛事验证了中国新能源技术在极限工况下的可靠性,展示本土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成果[1] - 赛事运营方雅森国际总裁强调汽车赛事是文化融合与量产前技术极限测试的重要平台[2] - 行业人士认为赛事标志着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国际飘移竞技的历史性交汇,体现中国汽车产业从技术创新到文化引领的进阶[2] 市场影响 - D1赛事自2024年进入中国后累计吸引超10万现场观众,线上观赛人次突破1.5亿[2] - 成都通过"赛展融合"模式推动"以赛促产"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赛事吸引HKS、DIXCEL、RECARO等全球顶级改装品牌参与[2] 技术突破 - 吉利雷达地平线纯电皮卡成为全球首款未经改装直接挑战顶级飘移正赛的量产新能源车型[1]
独家丨谷俊丽与奇瑞的800天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17 22:23
核心观点 - 奇瑞旗下大卓智能因战略失误、资源错配及文化冲突导致业务解散并入奇瑞智能化中心,折射传统车企智能化转型的普遍困境 [4][5][45] - 公司经历技术路线摇摆(L4与L2+并行)、自研能力空心化、管理层分歧等核心问题,最终未能兑现"五年走完十年智驾路"的承诺 [10][12][13][15] - 事件揭示行业共性难题: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的平衡、组织架构重构必要性、传统车企文化转型挑战 [39][43][46] 大卓智能的高光时刻与战略困境 - **成立背景**:2023年2月奇瑞控股80%成立大卓智能,前特斯拉/小鹏高管谷俊丽任CEO,计划五年投入200亿元智能化资金 [7] - **初期目标**:提出2025年实现国内外各100万台装车量的"双百万"目标,技术路线选择L4 Robotaxi与L2+ ADAS双线并行 [8][10] - **资源分配失衡**:L4项目消耗60%算力但商业化无期,年投入仅2亿元远低于Waymo/百度Apollo的百亿级规模 [11][12] - **自研空心化**:量产车型如星纪元ET依赖博世/地平线等第三方方案,自嘲为"高级集成商",算法外包导致技术积累薄弱 [13][15] 谷俊丽的"三重困境" - **技术理想冲突**:坚持激光雷达方案与奇瑞"13万元车型普及高阶智驾"的成本要求矛盾,端到端大模型难以短期落地 [17][18] - **管理能力质疑**:部门协作效率低下,技术团队优先导致产品落地延迟,2024年核心算法团队流失率达40% [19][25][26] - **文化水土不服**:互联网扁平化管理遭遇传统车企层级抵制,算法优化审批周期长达1个月(硅谷仅需2周) [22][23] 组织与数据问题 - **架构缺陷**:矩阵式管理缺乏权责划分,技术中心与项目组目标冲突(如传感器选型分歧),2024年奇瑞派驻COO削弱谷俊丽权威 [25] - **数据瓶颈**:奇瑞全球1300万用户数据分散且脱敏,海外数据因GDPR等法规限制无法用于训练,NOA功能被迫降级至L2 [27][28][30] 奇瑞的战略转向 - **新成立智能化中心**:整合雄狮科技/大卓智能等资源,放弃L4专注L2++规模化应用,与英伟达/华为合作开发量产方案 [32][33] - **管理模式革新**:采用项目制+模块化协作,智能座舱与智驾系统数据互通,研发投入考核强化ROI与商业化时间表 [34][35][37] 行业启示 - **自研与合作平衡**:车企应聚焦核心算法外包非关键环节,通过投资绑定供应商避免控制权丧失 [41][42] - **组织文化重构**:需建立技术中台分离长期研发与短期量产,引入孵化器/OKR管理体系推动敏捷转型 [42][44]
传媒行业6月投资策略:关注游戏新品表现,把握AI应用与IP潮玩布局机会
国信证券· 2025-06-12 09:59
报告核心观点 持续看好景气改善与IP/AI驱动下的传媒板块机会,基本面底部改善关注游戏、广告媒体、影视等板块寻找个股α,行业β看好高景气的IP潮玩以及从0到1阶段的AI应用 [2][4] 传媒板块市场回顾 - 5月申万传媒指数上涨2.20%,跑赢沪深300指数0.36百分点,在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排第17位 [2][11][16] - 当前申万传媒指数对应TTM - PE 49x,处过去5年76%分位数 [16] - 个股方面,ST惠程、游族网络等涨幅居前,荣信文化、光线传媒等跌幅居前 [2][19] 游戏行业情况 - 版号发放:5月130款国产和14款进口游戏过审,1 - 5月累计发放654个,同比增14.7% [22] - 市场收入:4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267亿元,同比增22%;移动游戏收入204亿元,同比增28% [26] - 游戏出海:4月自主研发游戏海外收入15.54亿美元,同比增9.6%,点点互动、米哈游、腾讯位居出海收入榜单前三 [36] - 新游市场:25年4月5款游戏预估月流水首破3000万元,中国厂商发行游戏主导市场,《群星纪元》《剑灵2》等表现亮眼 [41] 影视行业情况 电影市场 - 5月票房:总票房17.38亿元,同比下滑41.1%,观影人次2789万,平均票价39.8元 [44] - 端午票房:总票房4.60亿元,同比提升20.1%,观影人次1890万,平均票价39.09元 [50] - 暑期档:关注其票房表现,23年以来国产电影备案数量同比增长60%,25年优质内容供给有望改善 [53] 剧集市场 - 5月全网剧集TOP10中,《藏海传》播放量10.08亿居首,《折腰》《蛮好的人生》紧随其后 [59] 综艺市场 - 芒果TV《乘风2025》全网正片市占率13.20%,腾讯和爱奇艺《哈哈哈哈哈 第五季》、腾讯《开始推理吧 第三季》排名靠前 [62] - 网综前十中芒果/爱奇艺/腾讯/优酷分别占2/2/6/1个 [62] AI应用情况 - OpenAI升级Codex和Agents SDK,新增对TypeScript支持,推出RealtimeAgent功能,升级Traces仪表盘 [70] - 字节跳动发布图像Agent“小云雀AI”,支持多场景,实现内容一体化生产 [71] - DeepSeek - R1 - 0528发布并开源,多家头部大厂接入,性能与OpenAI o3相当 [79] - 谷歌发布Gemini2.5pro预览版,编码能力领先,性能测试分数提升 [84] - Firecrawl发布/search API,简化AI数据处理流程,支持多格式输出 [86] - 中国与开源AI崛起,中国顶尖模型与美国差距缩小,开源模型下载量增长,性能逼近闭源模型 [92] 投资建议 短期 - 游戏及出版构成传媒板块业绩主体,25年Q1业绩拐点已现,景气有望持续向上 [104] 中长期 - 关注游戏、广告媒体、影视等板块个股α,推荐恺英网络、分众传媒等标的,关注国有出版板块 [4][115] - 看好IP潮玩和AI应用行业β,IP潮玩推荐泡泡玛特等,AI应用关注多领域机会 [4][115] 投资组合 - 5月投资组合表现良好,6月组合为恺英网络、分众传媒、泡泡玛特、巨人网络、心动公司 [4][115] 重点公司分析 泡泡玛特 - 2024年收入130.4亿元,同比增107%,归母净利润31.3亿元,同比增324.1% [121] - IP矩阵优化,13个IP收入过亿,海外收入增长迅猛,2025年计划新增100家门店 [121] 恺英网络 - 24年营收51.18亿元,同比增19.16%,归母净利润16.28亿元,同比增11.41% [128] - 产品组合良好,海外营收增长快,AI领域布局领先,新品周期持续展现 [128] 分众传媒 - 24年营收122.62亿元、归母净利润51.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1%、6.80% [135] - 毛利率及净利率提升,收购新潮有望优化竞争格局,客户结构中日用品消费表现稳健 [135]
全球首场新能源汽车飘移赛,D1真会玩!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11:13
赛事概述 - D1汽车飘移大奖赛成都站将于6月20~22日在毛家湾汽车文化运动公园举行,这是全球首场国际级量产新能源汽车飘移表演赛 [1] - 赛事与F1、WRC齐名,自2000年创立以来已成为全球飘移文化标杆,本次汇聚全球顶尖车手并引入新能源飘移表演赛 [3] - 六大新能源车型参赛:小跑车SC01、吉利睿蓝7、吉利雷达PHEV、乐道L60、奇瑞星途星纪元ES、韩国现代IONIQ 5 N [3][4] 新能源车型技术亮点 - **小跑车SC01**:管阵式车架,双电机四驱系统,综合功率320kW,峰值扭矩600N·m,零百加速2.9秒,CLTC续航520公里 [6] - **吉利睿蓝7**:180kW液冷电机,后置后驱,零百加速6.8秒,最高时速190km/h,搭载龙鹰一号芯片与AR-HUD技术 [6] - **吉利雷达PHEV**:3DHT电混系统,系统总功率260kW,百公里加速6秒,智能电四驱响应20毫秒,标配One-Box制动系统 [7] - **乐道L60**:900V碳化硅平台,能耗12.1kWh/100km,风阻系数0.229Cd,标配45项智能安全辅助功能 [7] - **奇瑞星途星纪元ES**:整合国内优质供应链资源,在车身材料、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创新 [8] - **现代IONIQ 5 N**:双电机系统,N Grin Boost功能可提升马力至650PS(10秒),电机转速21,000转/分,搭载N Drift Optimize技术 [8] 赛事日程与活动 - **6月20日**:新能源赛道初征训练日,六款车型展示加速性能、转向精准度等 [3] - **6月21日**:新能源车品牌专属飘移秀,3分钟热力狂飘,媒体大咖试驾体验 [4] - **6月22日**:新能源赛道性能对决,六款车型终极PK,设置素人赛场首秀环节 [4] 行业意义与文化影响 - 赛事填补全球新能源汽车赛事空白,为电动化转型提供"中国方案",展示中国新能源供应链国际领先水准 [1][6][9] - 融合竞技、科普、体验的汽车文化新生态,包括D1创始人土屋圭市分享会、电子音乐表演等,提升品牌影响力 [9][10] - 中国新能源产业崛起具象化,从核心三电系统到智能网联技术均体现成熟供应链能力 [6][7][8]
国信证券:RoboX商业化落地加速 关注汽车板块二季度业绩
智通财经网· 2025-06-09 10:04
销量表现 - 5月国内乘用车零售销量193万辆 同比+13% 环比+10% 年初至今累计8802万辆 同比+9% [1] - 5月厂商批发销量2329万辆 同比+14% 环比+6% 年初至今累计10797万辆 同比+12% [1] - 新能源乘用车上牌9117万辆 同比+239% 新能源渗透率达473% [1] 板块行情 - 5月CS汽车板块整体+188% 细分领域涨幅:汽车销售服务+326% 零部件+252% 乘用车+112% [2] - 汽车板块年初至今累计+2905% 大幅跑赢沪深300(+1192%)和上证综指(+1252%) [2] 成本结构 - 主要原材料价格同比变动:浮法玻璃-24% 铝锭-32% 锌锭-76% [3] - 环比变动:浮法玻璃-45% 铝锭+19% 锌锭-06% [3] 库存状况 - 5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527% 同比-55个百分点 环比-71个百分点 仍高于荣枯线但持续改善 [4] 技术趋势 - 智能驾驶领域加速落地:特斯拉6月投放robotaxi 小鹏将智能驾驶下沉至15万元车型 [5] - 地方政府设立70亿元产业基金重点支持AI与机器人产业 [5] 产品动态 - 重点新车型密集上市:海豹06EV 星纪元ET改款 红旗H6改款等 [5] - 华为汽车和小米汽车产业链受关注 因新品周期和车型元年效应 [1]
宝马、奇瑞启动全固态电池装车测试
DT新材料· 2025-05-29 23:39
宝马全固态电池进展 - 宝马启动首批搭载全固态电池(ASSB)的电动汽车道路测试,测试车型为i7,采用Solid Power提供的硫化物基电解质电池单元,并对第五代平台架构进行模块化调整以适应新型棱柱形电芯集成 [2] - 公司计划持续测试电解质性能与稳定性,目标推动技术向量产阶段发展,但高管坦言当前固态电池成本仍高,短期内难大规模商用 [2] - 行业动态上,梅赛德斯-奔驰已通过合作方Factorial Energy实现锂金属固态电池原型车EQS上路,该电池减重40%且目标续航超600英里 [2] 奇瑞全固态电池布局 - 奇瑞高端电动跨界车星纪元ET曝光,车身标注"全固态电池"字样,公司计划2027年启动1GWh级产线,开发能量密度达600 Wh/kg的电池组,目标续航1500公里 [3] - 测试车出现在国轩高科总部附近,双方2024年1月签署战略协议,国轩高科最新固态电池已完成上车测试,规格为能量密度350 Wh/kg、容量70Ah,支持1000公里续航 [3] - 奇瑞此前与安徽安瓦新能源科技合作开发固态电池,并依托国轩高科为现有新能源车型供应电池 [3] 行业技术会议动态 - 2025年7月3-5日宁波将举办固态电池产业会议,议题涵盖固态锂电池/钠电池产业化、电解质膜开发、硅基负极工艺等,包含终端应用对接与新品发布环节 [7] - 特色活动涉及AI赋能固态电池制造、青年科学家论坛及科技成果展示,反映行业对技术跨界融合的关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