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早筛
搜索文档
京东健康CEO金恩林辞职;爱美客子公司两款米诺地尔搽剂获批上市|医药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5:01
益普生新药上市 - 公司罕见病创新药“蓓尔唯”在中国正式商业上市 成为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治疗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非手术靶向药物 [1] - 该药物于去年12月在国内获批 用于治疗≥6月龄的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瘙痒症状 [1] - 药物目前已被纳入3个省市惠民保国内特药目录及11个省市惠民保海外特药目录 [1] 京东健康管理层变动 - 公司首席执行官金恩林辞任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等职务 原因为投入更多时间于家庭 [2] - 同时非执行董事Qingqing Yi亦辞任 原因为需要更多时间处理其他繁重业务 [2] - 公司迅速任命曹冬为新的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以及授权代表 以应对管理层变动 [2] 诺辉健康停牌风险 - 公司在港交所已连续停牌18个月 按交易所规定可能被强制退市 [3] - 2023年8月做空报告指控公司通过压货方式营造九成虚假销售收入 [3] - 2024年3月审计机构德勤拒绝为公司财报背书并提出质疑 导致股票被强制停牌 [3] 爱美客新产品获批 - 公司全资子公司获得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2%和5%米诺地尔搽剂药品注册证书 [4] - 2%规格用于治疗男性型脱发和斑秃 5%规格仅限男性用于治疗男性型脱发和斑秃 [4] - 该产品为皮肤科用药类非处方药 代表公司在脱发治疗领域的布局 [4]
停牌18个月,“癌症早筛第一股”面临强制退市,投资者损失惨重!此前被指财务造假,创始人等多名高管已辞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4:12
每经记者|林姿辰 每经编辑|段炼 魏文艺 9月27日,曾被誉为"癌症早筛第一股"的诺辉健康,已经在港交所连续停牌18个月。按照港交所规定,公司可能因此被强制退市。 | 2024.4.8 | 诺辉健康在2024美国癌症研究学会发布结直肠癌早筛液体活检新技术 | | --- | --- | | 2024.1.22 | 诺辉健康发布2023年报盈喜预告:全年总收入超20亿,首年实现税后盈利 | | 2024.1.12 | 诺辉健康朱叶青:公司2023年营收较2020年实现25倍增长! | 官网资料显示,2015年诺辉健康成立于浙江杭州,是中国首家专注于高发癌症居家早筛的生物高科技公司,2021年领先行业首个实现香港联交所成功上 市,成为"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股票代码6606.HK。 诺辉健康针对中国目前高发癌症前3位中的结直肠癌和胃癌,公司已经分别上市并商业化三款明星产品:常卫清®、噗噗管®和幽幽管®。常卫清®是中国 目前唯一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肠癌筛查产品,完成了中国目前唯一癌症筛查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适用于40-74岁的结直肠癌高风险人 群。幽幽管®是中国目前唯一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幽门螺杆菌消费 ...
MIRXES-B盘中涨超35%创新高 公司为新加坡癌症早筛企业 近期获纳入港股通名单
智通财经· 2025-09-15 14:43
股价表现 - 盘中涨幅超过35% 最高触及59.5港元创历史新高 较招股价23.3港元累计涨幅超过150% [1] - 截至发稿时股价上涨24.43% 报54.75港元 成交额达5.66亿港元 [1] 指数纳入与市场准入 - 公司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相关变动于9月8日起正式生效 [1] - 成为沪港通下港股通标的 提升内地投资者准入渠道 [1] 公司业务与产品管线 - 总部位于新加坡 专注于微小核糖核酸(miRNA)技术领域 [1] - 拥有一种核心产品GASTROClearTM 该产品为基于12种miRNA生物标志物的胃癌血液检测组 于2019年5月获新加坡卫生科学局C类体外诊断证书 [1] - 另有两种商业化产品LUNGClearTM及FortitudeTM 以及六种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候选产品 [1] 市场定位 - 致力于使疾病筛查诊断解决方案在亚洲关键市场实现可及性 [1]
新加坡生物科技独角兽Mirxes觅瑞正式纳入港股通,开启北水投资新渠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6 22:33
公司上市与市场表现 - 公司于2025年5月23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当日市值突破10亿美元 成为东南亚地区生物科技行业首家独角兽企业[2][6] - 上市不足四个月便先后纳入恒生综合指数与港股通标的 自2025年9月8日起向内地投资者开放[1][3] - 截至2025年6月底 被动式追踪恒生指数系列的产品资产管理总值约为873亿美元[4] 财务业绩与运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050万美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9.4%[2] - 毛利实现710万美元 同比增长51.1% 毛利率由49.0%显著提升至67.6%[2] - 期内亏损同比减少36.3% 降至2823万美元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跃升至1.08亿美元[2] - 资产负债比率由377.8%大幅优化至29.8% 财务结构显著改善[2]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全球首款获批用于胃癌筛查的分子诊断产品GASTROClear™在新加坡 泰国获监管部门认可 并获美国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证[3][5] - 肺癌检测产品LUNGClear™作为LDCT扫描补充检测手段 在东南亚及日本LDT服务中贡献显著收入[3] - miRNA技术被列入《常见恶性肿瘤联合筛查专家共识(2025版)》及《食管 胃及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早治专家建议(2025年 上海)》[3] - 胃癌筛查产品觅小卫™在中国完成9472人前瞻性临床试验 正在注册申请中[5] 行业地位与战略意义 - 公司是首家在港交所主板18A生物医药板块上市的新加坡企业 也是东南亚生物医药行业首家港股上市企业[6] - 纳入港股通为亚洲生物科技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新范本 彰显香港市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作用[3] - RNA生物科技公司致力于开发针对癌症及其他疾病早期筛查的精准 无创 可负担血液miRNA检测[5]
Mirxes 觅瑞上半年成绩斐然,引领癌症早筛领域创新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21:47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收入1050万美元 同比增长94% [2] - 早期检测及精准多组学业务收益增长50% 占公司收益比例100% [2] - 毛利710万美元 同比增长511% 毛利率从490%提升至676% [2] - 期内亏损同比减少363% 降至2823万美元 [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08亿美元 资产负债比率从3778%优化至298% [2] 业务分部表现 - 早期检测及精准多组学分部毛利710万美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1029% [2] - 中国市场贡献收益321万美元 增幅达181% [3] - 东南亚及其他地区市场实现收益726万美元 早期检测业务收益增速达712% [3] 全球化布局与商业化进展 - 新加坡与中国为主要销售市场 日本及东南亚市场加速拓展 [3] - 在日本启动全国万人早筛项目 推动胃癌早筛服务商业化 [3] - 与印尼医疗上市企业PT DIASTIKA BIOTEKINDO签署谅解备忘录 推进癌症筛查检测注册与商业化 [3] 产品管线与竞争优势 - 全球首款胃癌筛查分子诊断产品GASTROClear在新加坡 泰国获监管认可 获美国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证 [4] - 肺癌检测产品LUNGClear在东南亚及日本LDT服务中贡献显著收入 [4] - miRNA技术被列入《常见恶性肿瘤联合筛查专家共识(2025版)》等中国权威文件 [4] - 结直肠癌检测产品CRC-1计划2025年下半年完成原型设计 2026年启动新加坡及中国IVD临床试验 [4] - 多癌种检测项目CADENCE预计2027年完成概念验证 [4] 研发与产能优势 - 拥有19个同族专利及63项待批申请 [5] - 新加坡及中国GMP生产基地年产能可达59万次检测 [5] - 新加坡政府持续提供研发补助及税收优惠 [6] 资本市场认可 - 2025年5月23日完成全球发售 公开发行当日市值突破10亿美元 [7] - 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相关变动于9月5日收市后实施 [6] - 成为东南亚地区生物科技行业第一家独角兽企业 [7]
觅瑞上半年核心业务收入及毛利均同比增超50%,日前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IPO早知道· 2025-08-26 21:12
核心观点 - 公司中期业绩显示收入增长9.4%至1050万美元 主要受益于早期检测及精准多组学分部50%的收益增长和全球化战略 [1][4] - 公司财务结构显著优化 毛利率提升至67.6% 亏损同比减少36.3%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1.08亿美元 [4][5][6] - 核心产品GASTROClear™在全球多市场获得监管认可 肺癌检测产品LUNGClear™在亚洲市场贡献显著收入 [6][7] 财务表现 - 收入达1050万美元 同比增长9.4% 全部收益来自早期检测及精准多组学分部 [4] - 毛利710万美元 同比增长51.1% 毛利率从49.0%提升至67.6% [4][5] - 期内亏损同比减少36.3%至2823万美元 主要因成本管控和三费降低(销售开支降10% 行政开支降4.7% 研发开支降14%) [5][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08亿美元 资产负债比率从377.8%优化至29.8% [5][6] 地区与业务分析 - 中国市场收益321万美元 同比增长18.1% [4] - 东南亚及其他地区收益726万美元 其中早期检测业务增速达71.2% [4] - 日本市场通过万人早筛项目推动胃癌早筛商业化 印尼市场通过本地合作推进癌症筛查注册 [4] 产品与研发进展 - GASTROClear™获新加坡、泰国监管认可及美国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证 正推进中国III类注册和日本临床试验 [6] - LUNGClear™作为肺癌检测补充手段在东南亚及日本LDT服务中贡献收入增长 [6] - 结直肠癌检测产品CRC-1计划2025年下半年完成原型设计 2026年启动新中两国IVD临床试验 [7] - 9种癌症血液检测项目CADENCE预计2027年完成概念验证 [7] 战略与认可 - 公司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预计9月8日起进入港股通标的范围 [2] - miRNA技术被列入中国2025版恶性肿瘤联合筛查专家共识和消化道癌早筛专家建议 [7] - 全球化布局与本地化战略深度融合 包括与日本前首相合作及印尼医疗企业签署谅解备忘录 [4]
癌症早筛公司Grail更新2025年现金消耗指引
新浪财经· 2025-08-13 22:32
财务表现 - 2025年现金消耗指引更新至3.1亿美元 [1] - 净亏损同比改善93% [1] 业务运营 - Galleri检测产品采用率提升 [1] - 合作伙伴关系扩展 [1] - 检测订单增长推动业绩改善 [1]
爱康国宾揭开癌症早发现的疮疤
虎嗅APP· 2025-08-01 18:26
核心观点 - 爱康国宾与患癌女律师的纠纷事件激化,引发公众对民营体检行业信任危机,可能成为行业发展的分水岭 [3][4] - 体检技术存在局限性,早期癌症检出率受设备、方法制约,如肾癌超声检出率仅60% [7][8] - 行业面临设备老化、人才短缺、过度检查等问题,头部企业市占率60%但投诉增多 [14][15] - 中国体检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3500亿元,渗透率将从15%增至40%,未来或达万亿规模 [14][17] 体检技术局限性 - 肾透明细胞癌占比80%,早期症状不明显,超声对3厘米以下肿瘤检出率仅60% [7][8] - 肿瘤标志物检测无法覆盖所有癌种,如肾癌缺乏特异性标志物 [8] - DNA甲基化检测存在假阴性率(未检出实际患癌)和假阳性率(误诊)问题 [8] - 低剂量CT筛查存在辐射风险,每2500人有1例可能死于辐射诱发癌症 [11]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民营体检机构市占率60%,但存在设备老化、护士冒充医生、抽血不检验等乱象 [14][15] - PET/CT被不当用于体检宣传,实际该设备连治疗中都需慎用 [15] - 40岁以下人群甲状腺癌过度诊断率达99%,肺癌过度诊断率67% [16] - 头部机构近年设备维护费用占比下降,出现医疗器械超限服役情况 [15] 市场前景与变革 - 日本2008年通过体检早筛实现癌症治愈率68%,中国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500亿元 [14] - AI驱动下,2030年体检渗透率有望从15%提升至40%,市场规模达万亿元 [17] - 多地已发布新规将"过程质量""结果质量"纳入考核,推动行业标准升级 [17] - 行业需平衡成本与专业性,当前投诉案例判罚显示漏检赔偿可达3.935万元 [17] 典型案例数据 - 医院漏诊肾癌案例被判赔偿医疗费1.2万元+精神抚慰金5000元+鉴定费1.935万元 [17] - 央视报道体检机构漏诊肺癌案例,患者一年半后确诊晚期并索赔35万元 [7] - 美国研究显示低剂量CT筛查组辐射致死率为1/2500 [11] - 肿瘤患者中90%以上通过体检发现早期症状获得治愈机会 [10]
“体检十年未查出患癌风险” 防癌的相关体检还靠谱吗?
南方都市报· 2025-07-22 00:25
体检争议事件 - 北京律师张晓玲连续10年在爱康国宾体检未发现肾癌风险,2024年被确诊为肾癌晚期[2][3] - 张晓玲质疑爱康国宾存在漏检、误检问题,称其为"假体检"[8] - 爱康国宾回应称2023年体检报告已提示"右肾钙化灶,左肾错构瘤可能",并完成内部核查及外部专家评估确认无责[8][11] - 爱康国宾表示愿意接受第三方权威机构鉴定,并为此承担一切责任和法律后果[11] - 张晓玲不认可爱康国宾声明,指出治疗结果显示肾癌骨转移四期[14] 癌症筛查技术争议 - 张晓玲连续10年进行"癌胚抗原定量"血液筛查未发现异常[3][18] - 爱康国宾引用《肾细胞癌诊疗指南》指出癌胚抗原CEA检测结果与肾细胞癌无公认关联性[18] - 广东三甲医院肿瘤专家表示B超检测肾癌准确性受肿瘤位置、大小及医生经验影响[19] - 中山大学专家指出肾癌无特异性肿瘤标志物,B超是最常规检查方法[19] - 专家表示小肾癌平均年增长1-3毫米,但恶性程度高的可能快速增长[20] 体检行业现状 - 爱康体检套餐中包含多种防癌检测项目,如女性癌抗原两项筛查、男性前列腺肿瘤标志物[23] - 美年大健康体检套餐包含肿瘤标志物6项和12项[25] - 行业从业者指出常规体检主要针对慢性病,癌症需专项筛查提高检出率[25] - 专家强调体检仍是排查癌症风险重要手段,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泌尿系B超[21] 癌症早筛行业发展 - 全球癌症早筛市场规模2022年达208.2亿美元,预计2023年达289.3亿美元[27] - 主流筛查技术包括X射线、CT、MRI和超声,前沿技术包括液体活检等[27] - 诺辉健康推出首个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结直肠癌早筛产品常卫清®[27] - 燃石医学开发基于NGS技术的肺癌伴随诊断产品[27] - 达摩院医疗AI实验室开发"平扫CT+AI"技术可筛查多种癌症[27]
律师10年体检“未见异常”到癌症晚期,爱康国宾回应争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19:50
事件概述 - 北京执业律师张晓玲在2013-2023年期间于爱康国宾体检未检出癌症风险,2024年被确诊为肾癌晚期并质疑机构存在"误检、漏检" [1][5] - 事件引发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超1亿,舆论对商业体检机构信任危机加剧 [2][3] - 网友反映同类问题:前列腺指标误差达10倍、胆囊切除后报告仍显示异常等 [3] 体检争议细节 - 张晓玲十年体检报告显示双肾"未见明显异常",癌胚抗原指标均正常,未获患癌预警 [5] - 2023年报告提示右肾"钙化灶",但医生解读为"正常现象" [7] - 2024年更换机构后检出右肾3 5cm×2 8cm低回声区,最终确诊肾癌骨转移 [7] - 专家指出肾癌早期症状隐匿,骨转移通常已属晚期,强调定期体检重要性 [9][16] 行业乱象 - 商业体检机构存在小问题夸大营销、流水线式体检、关键项目漏检误检等问题 [3]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爱康国宾相关投诉达1306条,涉及误诊HPV、报告出错等 [12] - 同类案例:武汉消费者体检无异常后确诊舌癌,广州消费者空腹血糖异常未获充分警示 [12][13] 癌症早筛技术局限性 - 体检技术无法100%排查癌症风险,受限于癌症复杂性、技术局限性和个体差异 [15] - 肾癌尚无公认的早期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检测与肾细胞癌无明确关联 [18] - 专家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进行腹部CT/MRI等针对性检查 [16] 公司回应 - 爱康集团称癌症检出受时间点、检测方法及医师水平影响,将委托第三方论证责任 [18] - 强调2023年报告已提示右肾钙化灶,2024年囊肿大小符合癌症增长速度 [18] - CEO张黎刚曾于2018年曝光行业"假体检"现象,包括护士假冒医生操作等 [14] 行业政策与趋势 - 《健康中国行动》提出2030年癌症5年生存率达46 6%目标,强化筛查长效机制 [15] - 专家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全面体检,结合家族史和生活方式综合评估风险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