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私域流量
icon
搜索文档
情绪消费风口下,IP衍生品如何将流量做成长期生意?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1 20:17
行业发展趋势 - IP衍生品已成为传播文化内容、提供独特体验、聚集线上线下受众的重要载体 [1] - 在AI技术和社交文化推动下,IP衍生品销售呈现新发展态势 [1] - 衍生品领域供给端存在"高热度、低壁垒、弱持续"矛盾,部分企业视其为短期变现工具,缺乏长期品牌运营 [7] - 行业处于快速成长向结构分化过渡期,大型文旅体活动频发叠加Z世代情感价值偏好推动情绪消费抬升 [6] - 衍生品从附属商品升级为战略触点,连接线下体验与线上互动,激发用户社交分享 [13] 商业模式与案例 - 特许商品零售店选址于日均客流量超10万的正佳广场及体育西路地铁站(2017年单日客流量84.4万人次) [1] - 十五运会特许商品零售店在全国多个城市开设两百余家,位于地标、景区、机场、高铁站和地铁站 [3] - "苏超"赛事快闪门店汇集72个品类103款周边产品,涵盖文创、纪念品、潮玩盲盒及非遗元素商品 [3] - 巨星传奇"周同学"IP衍生品快闪店跟随演唱会覆盖多城市,推出城市限定衍生品及Citywalk路线 [10][12] - 快闪店模式具有限时性、场景沉浸感与情感共鸣特点,直接拉动周边产品销售转化 [12] 产品创新与跨界融合 - "本潮纲目"潮玩系列与博物馆、同仁堂等机构合作,设计中药造型玩具及沉浸式体验场景 [4][6] - 潮玩产品定位18至35岁新青年群体,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渗透沉淀以提升产品附加值 [6] - 巨星传奇宣布与宇树科技合作开发具IP属性的四足机器狗/机器人产品 [18] - 衍生品设计需突破同质化,融入非遗工艺或地域文化,开发智能手环等创新功能产品 [18] - 应用AR技术实现虚实互动,结合LBS打造打卡集章玩法提升趣味性 [18] 政策支持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要求支持开发原创IP品牌,促进动漫、游戏、电竞及周边衍生品消费 [14] - 商务部将畅通IP授权、商品开发、营销推广全链条 [14] - 山东省文化文物单位允许净收益30%及以下用于相关人员激励 [14] - 湖北省推动博物馆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开展文创产品开发,收入净收益不超过30%可用于人员激励 [15] 企业战略与运营 - 广东哈一代玩具服务过27项大型国际赛事,已搭建设计运营团队 [3] - 衍生品开发需过三关:IP优质性、设计材质独特性、渠道场景可信度 [8] - 巨星传奇强化IP全链路发展,加速机器人商店网络布局,拓展线下实体店与主题展览 [18] - 建立柔性供应链,通过预售数据与舆情分析预判需求,实现小批量高频次迭代 [18] - 鼓励用户参与设计共创,将粉丝创意纳入开发流程增强情感联结 [18]
微盟集团AI业务成新增长引擎 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为1690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 2025-08-20 17:39
财务业绩 - 2025年中期收入7.75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8% 经调整收入同步增长7.8% [1] - 毛利5.8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1% 经调整毛利5.8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6.1% [1] - 经调整净利润1690万元人民币 实现自2021年以来首次扭亏为盈 [1] 业务表现 - 智慧零售客户GMV同比增长13.4% 亿级GMV账号数同比增长60% 百万级GMV账号数同比增长34% [1] - 多账号合作客户数同比增长22.2% 多账号合作客户收入同比增长19.3% [1] - 在中国时尚零售百强中占比48% 商业地产百强占比50% 连锁便利店百强占比42% [1] AI产品发展 - AI产品收入约3400万元人民币 [2] - WAI SaaS月活商户数较2024下半年增长57% 店铺搭建Agent使用次数环比增长4.5倍 使用商品上架商户数环比增长3.9倍 [2] - WIME累计注册用户数超11万 较上年末增长139% 付费用户收入提升172% [2] 腾讯生态合作 - 微信小店×微盟解决方案上线首月渗透15%存量账号 [3] - 开启功能商家月订单环比平均增速达27% 月会员环比平均增速达26% [3] - 新增绑定微信小店商家数超300家 月GMV规模约5000万元人民币 月度增长率约100% [3] 生态拓展 - 作为华为鸿蒙元服务商探索生态商家技术服务市场 [4] - 微盟小程序打通抖音团购券和美团团购券核销场景 [4] - 接通小红书担保支付能力 巩固小红书优势行业服务地位 [4] - 与支付宝联合推出"活力好价节" 打造全链路营销闭环服务 [4]
品牌运营:品牌私域运营超实用手边书Pro2.0
搜狐财经· 2025-08-20 07:35
核心观点 - 私域运营不仅是工具更是全新市场模式 需通过流量 内容 运营多维度持续优化以实现用户多 流失少 有转化的目标 [1] - 私域价值在于反哺全渠道 是影响用户决策最优路径 私域用户全渠道贡献GMV占品牌大盘50%以上 [15][16][18] - 私域运营需定制化 结合自动化技术与精细化管理 构建完整生态实现可持续增长 [1][24] 流量焦虑及策略 - 流量需持续拉新补充能量 通过派样机 BA激励等渠道获取 利用福利吸引用户 注意招募细节 [1] - 美妆线下流量导入社群需解决BA配合问题 不同门店offer配备不同需统一启动招募 [8] - 招募三件套细节很重要 需明确是什么让消费者留下来 [8] 活跃焦虑及策略 - 要整合内容中台 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内容 设计私域旅程 优化MA系统 [1] - 开展多样化互动活动 注重福利官温度培养 不做促销的私域运营需提升用户体验 [1][8] - 社群基数庞大时需放弃个性运营 大促时增加内容曝光和触达 执行细节需高效配合SOP [8] 运营焦虑及策略 - 借助情绪经济提升转化 通过品类交叉激发复购 降低成本可依靠社群生态自运转 [1] - 筛选运营合伙人需参考私域用户价值评估模型 验证内容有效性可通过相关数据指标 [1][8] - KOC和KOL区别需明确 评估模型可通用但需量身定义指标比重 [8][22] 数据与技术应用 - 利用RPA AI LCAP技术保障大规模社群运行 明确核心指标及提升方法 [1][8] - 理性数据洞察感性需求 数据可视化提升运营效率 超自动化技术可实现自动化招募和个性化推送 [8][6] - 社群基数体量庞大时需保障运行顺畅 过程指标需提升以优化整体表现 [8] 多方合作模式 - 品牌私域规模庞大时需实现降本提效 多方agency需合作磨合 [8] - 私域运营合伙人可在社群闪耀 商超和美妆行业有具体合作案例 [8][22] 行业案例与模式 - 商超行业采用全域合伙人模式 美妆行业侧重全触点营销 [8] - 私域用户分层管理通过RFM模型 全球第八大商超品牌私域用户贡献GMV50%以上 [18] - 品牌运营官需升级职能分层管理 通过群机器人 AI助手 初级和资深运营官三位一体协作 [19][20] 私域运营体系 - 私域不仅是社群运营 需整合全触点包括门店 官网 公众号等实现长线增长 [22] - 培养社群KOC 升级运营合伙人 通过私域用户价值评估表+VVIP任务体系构建分层招募价值体系 [22] - 品牌门店合伙人采用BA双前台驱动模式 社区合伙人适合商超行业合作 [22] 发展阶段与成本 - 私域运营从0到1已迅速实现 从1到10有模板可循 从10到100需精细化探索 [28] - 初期请外部团队综合成本较低 因私域对复合型人才需求高 需懂策略 精数据 优内容 强运营 [27] - 私域运营只能定制 不能拿来主义 需契合品牌内部资源和精准用户画像 [24]
当心私域直播坑老骗老
经济日报· 2025-08-01 05:49
银发经济诈骗现象 - 市场上存在利用"银发经济"概念进行诈骗的行为,通过"私域"直播间针对老年人实施欺诈 [1] - 诈骗手法隐蔽性强,取证举报困难,微信群成为封闭的诈骗现场,每个群约有200余名老年人 [1] - 受害者从"私域"直播间购买的产品在主流电商平台无法搜索到,实际价格远高于同类产品 [1] 监管与防护建议 - 现行法律法规对"私域流量"消费场景覆盖不足,需出台针对性监管法规 [1] - 建议增设针对老年群体的特别保护条款,升级科技防骗手段 [1] - 需开展常态化防诈培训,多方合力构建健康安全的银发经济生态 [1]
兰亭科技终止上市:私域神话褪色后的双线困局 资本信心下滑、转型空间受挤压
新浪证券· 2025-07-28 11:53
公司战略转折 - 兰亭科技终止上市辅导 反映化妆品行业资本退潮期的集体境遇 公司从激进扩张转向战略调整 [1] - 公司曾以"M2C模式"引领私域风潮 五年内电商业绩激增数十倍 但过度依赖私域渠道流量红利 忽视品牌心智建设 [2] - 直播电商崛起导致消费者行为迁移 私域流量池加速枯竭 2020年后私域业务增长疲态显现 [2] 业务转型困境 - 公司全面押注公域平台(天猫 抖音) 但品牌缺乏差异化价值 被迫以"白牌"身份承受高昂流量成本 [2] - 直播间39 9元玻尿酸精华热销百万瓶 但毛利被推广费和坑位费侵蚀殆尽 子公司出现千万元亏损 [2] - 转型逻辑存在致命缺陷 用亏损换规模的模式不可持续 侵蚀企业发展生命线 [2] 资本市场反应 - 2021年股价高点至终止辅导前累计跌幅近90% 多家券商退出做市服务 显示资本预期看淡 [3] - 上市中断导致研发投入和渠道升级资金短缺 陷入"缺资金—难创新—业绩疲软—融资更难"循环 [3] - 二级市场退避可能传导至产业链上游 影响供应商授信与合作方信任 [3] 行业竞争环境 - 新规趋严 国际品牌加速下沉 新锐品牌抢占细分赛道 老牌企业面临"不进则退"压力 [3] - 私域体系老化导致用户复购率与客单价承压 公域战场陷入存量搏杀 高成本引流难以为继 [3] 潜在转型方向 - 卸下资本市场增长包袱 专注回归业务本质 做深私域用户价值取代流量收割思维 [4] - 重塑品牌差异化基因 告别低价血战 缩减低效公域投入转向精细化运营 [4] - 重构产品力与用户信任基石 将深层隐忧转化为破局重生契机 [4]
外卖大战背后:火锅店老板的流量困局与川菜馆的私域突围之战
第一财经· 2025-07-25 23:29
外卖补贴大战对餐饮行业的影响 - 外卖平台的低价补贴策略正在吞噬传统堂食的生存空间,部分顾客选择通过外卖平台下单后在店内用餐,导致堂食客流减少 [4] - 火锅等高价品类在外卖平台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与低价小吃、粉面等品类抗衡,且火锅更适合到店消费 [4] - 连锁品牌或生意好的大店尚能借力平台,而缺乏运营能力的小个体户或不适合外卖的门店在补贴大战中颗粒无收 [4] - 部分茶饮店在补贴大战中利润大幅下降,原价19元的饮品经过商家和平台补贴后,最终门店收入可能低至1.69元 [5] 餐饮行业的应对策略 - 部分餐饮企业通过构建私域流量池和自有配送能力,绕过平台高额佣金,重新掌控成本结构和客户关系 [9][10][11] - 一些品牌企业如星巴克和西贝未参与补贴大战,通过自有App渠道或直销模式降低对平台的依赖度 [14] - 部分地方餐饮行业协会呼吁外卖平台停止"内卷式"竞争,相关部门已约谈几大平台 [15] 外卖大战背后的商业逻辑 - 外卖平台通过低价补贴吸引客流,目的是将高频外卖流量转化为其他商品销售的引流渠道 [13] - 奶茶等低价关键品类被选为补贴重点,因其触及面广且单价低,类似大卖场送鸡蛋的促销逻辑 [13] - 平台主导补贴规则,商家议价权有限,部分连锁品牌设定底线机制以保护利润 [13] 行业长期趋势 - 纯外卖型门店未来可能与平台深度捆绑,而实体消费为主的商家将加强自身直销能力 [15] - 部分餐饮企业通过自建供应链保障品质,但在价格战压力下难以维持高成本运营 [6] - 外卖大战可能加速消费者教育,为细分品类提供市场机会 [6]
外卖大战背面故事:举步维艰的火锅店与倔强反抗的川菜馆
第一财经· 2025-07-25 21:31
外卖补贴大战的核心逻辑 - 平台通过低单价关键品类(如奶茶)大幅促销吸引客流 底层逻辑与大卖场送鸡蛋吸引顾客相同 [1] - 补贴大战旨在将线下客源引至线上购物 通过高频外卖为商品销售引流 [11] - 奶茶被选为补贴核心品类因其触及面广且单价低 类似鸡蛋的引流效果 [11] 餐饮商家的经营困境 - 火锅等高价品类在外卖平台难获优势 客单价高导致优惠力度不足 更适合堂食 [3] - 部分茶饮店单杯19元饮品经补贴后商家仅获1.69元 利润空间被极限压缩 [4] - 不参与平台活动则曝光率下降 形成单量减少→排名下滑→客源流失的恶性循环 [3] - 部分商家被迫采用低成本原材料维持利润率 品质成为价格战首要牺牲品 [4] 商家突围策略案例 - 上海川菜馆通过微信私域流量接单 绕开平台佣金 重获定价权与客户关系 [6][7] - 新店验证私域模式有效性 3000名微信顾客通过朋友圈广告直接下单 [8] - 星巴克与西贝未参与补贴大战 前者依赖自有App"啡快" 后者拒绝平台定价权剥夺 [12] 平台与商家权力博弈 - 补贴规则完全由平台主导 商家无议价权 连锁品牌需设定利润底线叫停亏损合作 [11] - 行业出现类似在线旅游价格战历史 部分酒店曾通过开拓直销渠道夺回定价权 [11] - 多地餐饮协会呼吁平台停止"内卷式"竞争 监管部门已约谈主要平台 [12] 行业长期趋势 - 纯外卖型门店将与平台深度捆绑 堂食为主商家将强化直销能力 [12] - 构建私域流量与自有配送体系成为可持续生存路径 典型案例已验证可行性 [8][13] - 平台经济下中小企业需平衡借力与独立 核心能力掌控是关键安全感来源 [13]
微商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雷峰网· 2025-07-25 20:41
微商行业发展历程 - 早期微商通过朋友圈打造虚假繁荣景象,如伪造转账记录和好评截图营造生意火爆假象,部分从业者三个月仅收入499元却需投入3999元成本[2][4] - 2014年前后行业鼎盛期,微商通过豪车合影(如宝马3系)、名人合照(甚至包括奥巴马)等营销手段塑造成功形象,成为三线城市现象级创业热潮[5][11] - 行业爆发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红利,2011年微信推出后降低信息发布门槛,熟人社交链和朋友圈功能成为关键增长引擎[13][14][15] 商业模式与运营特点 - 采用多级分销代理制,头部代理商通过发展下级(如10人×10人模式)可实现日躺赚1000元以上,但底层代理商常面临囤货积压风险[16][25] - 目标人群精准定位宝妈和学生群体,利用其空闲时间与社交资源,同时下沉市场高增长(2010-2018年三四线城市家庭收入年复合增长率38%)助推规模扩张[18][19][21] - 部分产品存在50倍价格倍率,三无面膜等商品通过添加激素短期见效但造成长期健康损害,行业口碑持续恶化[22][27] 监管与转型 - 2016年微信平台明确禁止三级以上分销,违者封号处理,2019年《电子商务法》实施强制要求微商办理执照[29][30][32] - 头部品牌如韩束通过40天销售破亿后转型传统渠道,招股书刻意回避微商标签;白小T等品牌转向私域运营积累80万粉丝[37][40] - 从业者分化明显:部分转战抖音直播(如水晶手串),部分加入微信推客模式(无需囤货自动结算佣金),少数早期获利者退出行业[41][43][44] 行业现状与未来趋势 - 微信推客模式成为新方向,标杆平台"知买"已吸引600+品牌入驻,通过商品卡分销和短视频切片实现流量重构,85%微信用户尚未开发潜力巨大[44][46] - 行业从无序走向规范,平台通过慢节奏筛选优质商家,推客模式继承社交基因但升级盈利方式,形成可持续的熟人交易生态[50][51][53] - 微商从业者核心优势保留:私域运营经验(如社区团购团长)、商业嗅觉和用户资源沉淀,成为社交电商重要参与者[43][47]
云姨夜话丨这么“热”,“户外”市场有多大?
齐鲁晚报· 2025-07-24 19:18
行业动态 - 中国户外装备市场2024年规模约为908亿元 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86% 预计2025年将达到953亿元 [3] - 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和户外运动兴起推动行业爆发式增长 [3] - 暑期旅游旺季带动踏青骑行 露营登山等户外活动热度上升 促进装备销售增长 [4] 公司动向 Nordisk - 丹麦高端户外品牌Nordisk与韩国K2集团 中国黑蚁资本成立合资公司 正式布局中国市场 [2] - 产品线涵盖帐篷 睡袋 地垫 炉炊具 桌椅水具及背包等 定位高端市场 [2] 安踏集团 - 完成对德国专业户外品牌Jack Wolfskin狼爪业务的收购 现为安踏间接全资附属公司 [2] CAMEL骆驼 - 旗下专业户外品牌"喜马拉雅"在ISPO SHANGHAI 2024首次亮相 产品覆盖登山 高海拔攀登 滑雪等多场景 [2] - 与梦饷科技合作超品日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其中反季清仓单品超200万元 [2][3] - 超品日活动上线1800款产品 新品占比超40% 覆盖防晒衣 速干衣裤 露营装备等核心品类 [3] 伯希和 - 被称为始祖鸟平替的品牌伯希和赴港上市收到证监会反馈 需说明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问题 [3]
既要平台流量,更要自主话语权,外卖大战下半场的突围之道
搜狐网· 2025-07-21 11:37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对餐饮行业的影响 - 外卖业务每月亏损幅度高达45%,部分茶饮店单笔订单利润不足0.2元 [1] - 一份46.9元的订单,扣除11.55元补贴、7.2%佣金和配送费后,商家最终到手仅27.83元 [2] - 平台通过流量分配强制商家参与补贴,不参与活动客流量影响更大 [2] - 配送服务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商家对此几乎没有议价能力 [2] 平台依赖的风险 - 玩具反斗城因过度依赖亚马逊平台,最终申请破产保护 [4][5] - 外卖平台正通过自营项目扩张业务边界,并可能利用商家数据扶持新兴竞争者 [6] - 平台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压缩餐饮品牌生存空间 [6] 餐饮行业的应对策略 - 建立自有私域流量池和掌握配送自主权是核心战略 [8] - 瑞幸咖啡通过社群精细化运营与私域用户分层管理提升复购率 [8] - 麦当劳、肯德基依托会员APP与小程序搭建私域生态 [8] - 第三方即配服务商如顺丰同城帮助商家实现多渠道履约 [10] 未来发展方向 - 餐饮品牌需要在依赖与独立之间找到平衡点 [12] - 将平台作为精准引流渠道,同时依靠私域流量维持稳定客源 [13] - 聚焦产品口味、服务体验与品牌价值,推动行业回归健康竞争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