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类脑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环球时报》专访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类脑智能领域是一片蓝海”
环球网资讯· 2025-06-11 07:05
类脑智能技术发展现状 - 全球首台100亿神经元类脑算力规模的类脑融合超算系统已发布 相当于人脑1/9规模 [3] - 类脑智能技术通过借鉴大脑结构原理开发智能系统 具备感知理解学习和决策能力 [3] - 中国在类脑智能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3] 类脑智能与其他技术区别 - 类脑智能与人工智能脑仿生存在显著差异 理论基础和技术框架不同 [3] - 类脑智能被视为下一代人工智能 但拥有独特发展领域和应用场景 [5] - 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全球领先 而类脑智能开辟了新赛道 [3][5] 技术驱动因素 - 基因测序大规模电极记录核磁共振等技术进步推动大脑研究深入 [4] - 脑科学交叉研究为类脑智能提供新理论出口 当前技术基本自主开发 [4] - 学科交叉和产学研结合政策为研发提供支持 人才培养能力增强 [5] 应用领域拓展 - 脑机接口技术已实现医学突破 帮助残障人士恢复功能并改善健康 [5] - 类脑计算将提升通信信息传输效率 推动网络智能化革新 [5] - 未来类脑计算机可能普及至家庭和办公场景 提供便捷智能服务 [5] 产业发展前景 - 类脑智能将带动医学通信物联网互联网等服务网产业升级 [6] - 中国庞大人口基数和多样化应用场景为技术发展提供社会基础 [6] - 技术发展强调自主知识产权 同时保持国际合作和市场开放 [6]
城市24小时 | 省委书记挂帅,海洋经济第一省又出招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6 22:08
每经记者|刘艳美 每经编辑|杨欢 羊城晚报消息,6月6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在深圳举办"2025年广东省海洋日宣传活动"。据悉,广东已 成立由省委书记任主任的省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海委办"),办公室设在省自然资源 厅,出台了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意见以及海洋强省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并每年印发海洋强省建设年度工 作要点。 今年的年度要点将发展海洋经济、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作为海洋工作的重中之重,海委办将协调自然 资源、发改、工信、农业、交通运输等各部门齐抓共推,聚力建设海洋强省,发展海洋经济。今年还将 研究出台广东海洋强省指标体系,多维、综合、科学引导广东海洋强省建设。 解读: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建设海洋强国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10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 5.9%,增速较国内生产总值高出0.9个百分点。 作为海洋大省,广东拥有全国最长、绵延4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域面积居全国第二。2024年,广东海 洋生产总值达到2.002万亿元,海洋经济总量连续30年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5,占地区生 产总值1/7,对地 ...
从“国产轮胎TOP1”中策橡胶上市看杭州制造业发展
杭州日报· 2025-06-06 10:19
企业成长的背后,是杭州深厚的产业底蕴与战略支持。这座城市为企业提供了产业链配套、技术人 才等先天优势,而在中策橡胶关键转型期,杭州国资的战略入股、产业政策的精准扶持,更为其突破发 展瓶颈注入强劲动力。未来,企业依托现有的品牌、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增加投资、 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还会进一步扩大其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份额。 向"新"要发展 新质生产力激活发展动能 6月5日上午,杭企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策橡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本次上 市,中策橡胶的发行价为46.50元/股,发行数量为8744.8560万股,预计募资总额约40.66亿元。该股开 盘报57.00元,截至收盘报49.68元,总市值434.44亿元。 这是今年截至目前,A股市场最大规模的IPO项目。这场资本盛宴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也证明了传统制造业在创新驱动下的无限潜力,展现了杭州这座城市在产业转型中的战略定力与创新智 慧。 67年风雨历程 企业与城市共成长 中策橡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杭州工业的奋斗史。中策橡胶是国内最早从事轮胎制造的企业之一, 其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杭州海潮橡胶厂,经过67年的发展,企业已 ...
2025年大模型一体机服务商研究报告
亿欧· 2025-06-05 14: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中国大模型产业落地提速,党政及国央企率先落地大模型应用试点;大模型应用落地挑战催生一体机需求爆发,开启千亿级市场;大模型一体机未来将围绕轻量化部署、高度集成化持续突破,并与新兴技术结合 [6][7][2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中国大模型产业落地提速 - 政策与技术推动中国大模型产业加速发展:政策逐渐向行业应用倾斜,多部委发布政策引导AI大模型向更多行业场景赋能,且从国家层面推动向地方层面进一步落实;2025年中国大模型密集亮相,DeepSeek性能比肩OpenAI o3,其在算法优化、成本控制和开源模式上实现创新突破 [9][10][11] - 党政及国央企率先落地大模型应用试点:党政及央企率先带动DeepSeek落地试点应用,通信、金融、能源、建筑等行业央国企加速推进DeepSeek+行业应用落地,党政机关及央国企用户偏好私有化部署 [25] 大模型应用落地挑战催生一体机需求爆发 - 大模型应用落地面临挑战,大模型一体机可有效解决:大模型落地面临软件栈部署复杂、算力性能需求高、智能应用开发技术门槛较高、数据隐私与安全风险突出等挑战,大模型一体机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已在政务、教育/科研、医疗、金融、泛工业等领域初步落地 [30][33] - 中国大模型一体机需求爆发,开启千亿级市场:中国大模型一体机需求上升,央国企及党政机关是重要客户,市场核心供应商涵盖服务器、云计算、垂直领域厂商及芯片生态伙伴,预计市场空间将持续增长 [36][39] - 中国大模型一体机厂商优秀案例分析:阿里云百炼专属版AI Stack一体机可快速构建AI服务能力,支持模型训练与推理一体化;浪潮信息元脑企智DeepSeek一体机实现真正的“开箱即用”,能将企业私有数据与DeepSeek大模型深度融合 [44][51] 大模型一体机未来趋势展望 - 大模型一体机未来将围绕轻量化部署、高度集成化持续突破,技术上通过模型压缩与动态推理优化实现低能耗实时推理,交付形式向全栈智能跨越式升级,优势在于模型适配与生态兼容完善、安全便捷化部署融合发展 [57][59] - 大模型一体机未来还会与新兴技术结合,如量子计算可加速大规模数据处理、提高模型训练效率,类脑智能可增强模型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具身智能可实现更高级的人机协作与自动化生产 [57][63][64]
中国移动旗下基金入股中科类脑
快讯· 2025-06-05 11:54
公司股权变更 - 合肥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于5月27日发生工商变更,新增中国移动旗下北京中移数字新经济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股东 [1] - 公司注册资本由约1428.8万人民币增至约1520.2万人民币 [1] - 多位主要人员发生变更 [1] - 公司现由合肥类脑睿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刘海峰、合肥类脑汇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新增股东共同持股 [1] 公司基本信息 - 合肥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法定代表人为刘海峰 [1]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无人飞行器销售等 [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中科类脑是一家专注类脑智能技术研发及应用的企业 [1] - 公司以计算机视觉、网络智能和跨媒体多模态分析技术为核心 [1] - 公司提供智能混合云平台和AI解决方案 [1]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开放日来了!现场变身“科普狂欢现场”
南方都市报· 2025-05-24 20:07
活动概况 - 全国科技活动周启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2025公众开放日吸引超过1500位公众参与,创历史新高 [1] - 活动设置2场科普报告、2大科技展馆、3大科技主题展、4大科研团队实验室和16个科普小实验 [3] 科技创新展示 - 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技术亮相,该技术通过含硼药物靶向输送至肿瘤细胞,利用中子束照射精准摧毁癌细胞 [3] - 新一代硼药研发聚焦纳米颗粒、抗体偶联等载体,以突破靶向效率和血脑屏障穿透难题,中国多机构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5] - 非晶智芯团队研发的电动全地形车、超导磁悬浮展区、气压实验等互动项目吸引公众参与 [6] - 大尺寸高温超导镀膜设备、智能非晶丝材料制备系统、大尺寸单晶材料工业化制备装备等国产高端装备仪器展示 [8] - 超高真空实验室开放,配备可观察0.1nm大小原子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8] 科普教育与互动 - 两场科普报告分别涵盖硼药研发和类脑智能技术革命,现场互动热烈 [3][5] - 科学街设置十多个互动实验,包括超导反重力、大气压实验等,吸引儿童参与 [6] - 三棱镜科普志愿服务队上演"科学+魔法"实验秀,增强公众体验 [6] 行业展望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黄学杰强调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期待培养未来科学家 [10]
千名青年专家汇聚珠海横琴 探讨人工智能多样化发展路径
中国青年报· 2025-05-23 14:15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 - 2025 CCF青年精英大会在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召开,汇聚1000多名计算机领域青年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探讨人工智能多样化发展路径[1] - 大会主席金海教授指出DeepSeek等技术突破开启中国AI新篇章,强调需要底层突破、原始创新及科研生态迭代升级以实现AI赋能新质生产力[1] - 大会包含7个特邀报告、5个思想秀报告、2场论坛及22场专题论坛,主题为"智辟新径",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1] 技术突破与创新方向 - 清华大学崔鹏副教授提出"智辟新径"三层含义:AI赛道从全面落后到局部持平("智")、需引领性创新("智辟")、探索大模型成熟后的新前沿方向("新径")[2] - 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聚焦脑科学与类脑智能,设立三大研究中心,拥有全球首台百亿神经元类脑超算系统[2] - 张旭院士强调类脑智能是未来产业方向,模拟生物脑的并行性、存算一体等特性,需多学科交叉推动高端制造与数字经济升级[2][3] 区域政策与产业支持 - 横琴粤澳合作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前沿阵地,已全面落地重大政策,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与高端制造产业[2] - 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建设新一代类脑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整合脑科学与信息技术[2] 前沿技术应用 - 北京大学叶乐教授团队开发三维存算一体AI芯片,解决摩尔定律失效、算力需求激增及散热问题,远期目标应用于具身智能(AI机器人)领域[6]
吉林大学钱志辉教授:《源自人体的启示:仿生拉压体机器人原理与技术》
机器人圈· 2025-05-21 17:40
论坛概况 - 2025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论坛在杭州举行,聚焦仿生机器人和智能控制两大领域,吸引近400人参会,1万余人次线上观看 [2] - 吉林大学钱志辉教授作《源自人体的启示:仿生拉压体机器人原理与技术》主题报告 [2] 人形机器人现状 - 人形机器人因"人机共融"需求受关注,但技术处于"展示优先"阶段,存在人机接触安全性差、手臂操控弱、运动能耗高等问题 [4] - 人形机器人行走能耗COT值显著高于人类:波士顿动力Atlas为5,本田Asimo为1.6,人类仅0.05 [5] 机器人技术瓶颈分析 - 材料组成:机器人部件多为刚性材料,而人体骨骼仅占体重11%,其余为柔性材料 [6] - 关节结构:机器人关节需承受多类型载荷,生物关节主要承受简单拉压载荷 [6] - 动力系统:机器人驱动传动分离效率低,生物骨骼肌为驱动传动一体化柔性系统 [6] 仿生拉压体技术突破 - 提出仿生拉压体(Layagrity)原理,结合受压硬质构件和受拉柔质构件 [7] - 仿生拉压体机器人实现2.0-4.5 km/h稳定行走,COT值0.069-0.107,仅为传统机器人1.38-2.14倍 [11] - 膝关节设计实现自稳定,足踝系统实现变轴踝关节和变刚度足弓 [10] 灵巧手技术进展 - 仿生手研发占整机工作量50%以上,面临刚性手与软体手的技术矛盾 [11] - 采用三维动态X光成像系统捕获人手生物力学特征,精度达0.1mm平移和0.3°旋转 [14] - 仿生灵巧手成功复现人手关键运动特征,解决多自由度协同等技术瓶颈 [14] 机械臂创新 - 传统机械臂在非结构化环境表现不佳,运动灵巧性、环境柔顺性和驱动能效比存在缺陷 [15] - 研发磁吸电驱系统,实现类肌肉的力-速度-位置三参数解耦控制 [16] - 仿生机械臂自重6公斤可承载4公斤,支持乒乓球对打等高实时性任务 [19] 智能控制系统 - 集成视觉-触觉-本体感觉多模态大模型,构建具备场景认知能力的"数字小脑" [19] - 采用多模态增强训练(MAT)学习范式,模拟人类大脑决策-小脑执行机制 [19]
岩山科技(002195) - 2025年5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5 18:18
证券代码:002195 证券简称:岩山科技 上海岩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5-001 | 投资者关 | □ 特定对象调研 □ 分析师会议 | | --- | --- | | 系活动类 | □ 媒体采访 √ 业绩说明会 | | 别 | □ 新闻发布会 □ 路演活动 | | | □ 现场参观 | | | 其他 □ | | 活动参与 | 线上参加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 | | 人员 | | | 时间 | 2025 年 5 月 15 日(周四)下午 15:00~16:30 | | 地点 | 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网址:https://roadshow.sseinfo.com/) | | | 采用网络文字互动的方式参加 2025 年上海辖区上市公司年报集体业绩说明会 | | 形式 | 网络文字互动方式 | | 上市公司 | 董事长:叶可先生 | | 接待人员 | 副董事长、总经理:陈于冰先生 | | 姓名 | 董事、常务副总经理:陈代千先生 | | | 董事、副总经理:黄国敏先生 | | | 董事、董事会秘书:张未名先生 | | | 财务总监:喻佳萍女士 | | | 独立董事:蒋 ...
中科院院士、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解锁类脑智能产业密码
上海证券报· 2025-05-10 03:25
张旭 中科院院士、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解锁类脑智能产业密码 □ 类脑智能属于下一代人工智能(AI),发展关键在于不断探索人类大脑的计算能力 □ 从脑机接口、类脑智能算法模型、智能芯片,再到通用类脑计算机等环节,各环节相互关联,共同构 成类脑智能的研究与发展体系 □ 即便大脑的奥秘尚未完全解析,也不妨碍产业的进步,因为类脑智能是在不断探索大脑的过程中,逐 步推动产业向前发展的 ◎记者 柴刘斌 近期,张旭院士做客上海证券报主办的第八期"上证·院士说"活动,发表题为《未来科技产业——类脑 智能》主旨演讲,并接受了记者专访。张旭认为,当前,类脑智能产业正在沿途"开花结果",创新链与 产业链并行发展。为推动类脑智能产业加速发展,须加强脑认知与类脑智能基础前沿研究,并补齐算 力、软件开发等产业链上的短板。 类脑智能属于下一代AI 在张旭看来,类脑智能属于下一代人工智能(AI),是脑科学乃至生命科学的一部分。从专业角度来讲, 狭义的类脑智能是借鉴生物脑的感知认知行为机制和信息传递机制,构建相关类脑智能算法、模型和系 统,并通过软硬件协同实现的机器智能。 目前已知人脑大概有860亿个神经元。2024年,广东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