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粉丝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这家店来上海了!有粉丝排队9小时扫货
第一财经· 2025-08-23 22:40
公司业务与活动 - 创意潮流品牌STAYREAL由五月天阿信与艺术家不二良于2007年成立 品牌名称寓意坚持初衷和梦想 [3] - STAYREAL PARK为潮趣主题游牧店 已游历北京 杭州 成都 深圳等十多个城市 本次快闪以"遇见公园飞驰上海"为主题落地长宁来福士百年钟楼 [3] - 公园店销售限定版新品需排队进入 普通常驻门店可随时购物 商品包括挂饰 T恤 玩偶等 大部分价格在100多元至300多元区间 [3][4] 粉丝经济表现 - 大量五月天粉丝从白天到夜晚排队购物 排队时间达2~3小时 有上海本地及外地粉丝 甚至有粉丝单日排队总时长约9小时 [6] - 粉丝存在代购行为但不加价 通过快递发送货品 体现纯热爱属性 其他城市开店时也存在类似互助代购模式 [6][8] - 星巴克与五月天联名STAYREAL系列周边开售即爆 顾客早晨5~6点抢购 热门单品被二手市场炒至4倍溢价 [8] 行业消费逻辑 - 粉丝经济基本逻辑基于对明星或IP的内心认同 通过获得情绪价值驱动对演出及周边商品的消费 [8]
现场直击:STAYREAL PARK来了,五月天粉丝排队9小时扫货
第一财经· 2025-08-23 21:38
公司业务与运营 - STAYREAL PARK为创意潮流品牌STAYREAL打造的潮趣主题游牧店 以"遇见公园飞驰上海"为主题落地长宁来福士百年钟楼 [1] - 品牌由五月天阿信与艺术家不二良于2007年成立 品牌名称寓意坚持初衷与梦想 [1] - 游牧店模式已覆盖北京 杭州 成都 深圳等十多个城市 [1] - 公园店设置限定版新品需排队进入购物 普通常驻门店可随时进入 [4] - 商品品类包括挂饰 T恤 玩偶等 大部分商品定价区间为100多元至300多元 [4] 消费者行为与粉丝经济 - 现场从白天到夜晚持续有大量粉丝排队购物 粉丝需排队2-3小时 极端案例单日排队总时长约9小时 [4][7] - 粉丝群体包含上海本地及外地消费者 存在单日多次排队行为(如进店两轮)因限定新品限购1件/次 [7] - 出现大量代购及快递现象 粉丝通过手推车批量打包快递货品 代购行为不加价纯属粉丝互助 [8][11] - 粉丝排队秩序良好且保持耐心 [11] - 历史联名案例显示星巴克与五月天联名STAYREAL系列周边开售即爆 顾客清晨5-6点排队抢购 热门单品被二手市场炒至4倍溢价 [12] 行业特征与商业模式 - 粉丝经济基于对明星或IP的内心认同获得情绪价值 驱动消费者对演出及周边商品的购买行为 [12] - 游牧店(快闪店)模式通过城市巡回与限定商品制造稀缺性 激发消费者购买热情 [1][4] - 跨界联名(如星巴克)有效提升品牌曝光与产品溢价能力 [12]
粉丝灯牌藏丝袜、电池塞内衣:我看不懂的时代少年团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23 12:48
演唱会规模与观众特征 - 时代少年团在上海体育场连续举办四场演唱会,吸引超过30万人次观众,规模空前[2] - 观众以年轻女性为主,25岁以下占比超过80%,其中超过四分之一为未成年人[7] - 演唱会首次设置外围家长等候区,出现场内粉丝云集、场外父母扎堆的现象[7] 票务与安保措施 - 演唱会门票开售后5秒内全面售罄,据传500万人争抢18万张门票[9] - 主办方采取严格实名制措施,观众需通过人证核验与电子票核销双重验证关卡[11] - 上海警方全力护航安保工作,徐家汇体育公园实施分阶段封闭管理及交通调整[11] - 安检禁止携带灯牌、旗帜等应援物品,部分粉丝将电池、旗杆藏在内衣和丝袜中试图蒙混过关[14] 交通与商业影响 - 地铁11号线上海游泳馆站客流突破2023年周杰伦演唱会数据,创开站以来最高纪录[14] - 演唱会期间上海体育场周边酒店订单量环比增长266%,上海全市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66%[24] - 宜家商场推出持门票用餐享8.8折优惠,文旅部门联动演出、酒店和展览资源推广[24][26] - 大连演唱会期间周边酒店房价部分房型涨幅高达88倍,显示粉丝经济巨大能量[28] 粉丝经济模式与行为 - 时代少年团采用"养成系"模式,粉丝从偶像出道初期深度参与成长过程[19] - 男子偶像团体更能吸引女性观众,形成"唯粉"与"团粉"双重粉丝结构叠加效应[21] - 52.8%的青少年每月追星花费超过100元,2.7%曾通过借款或贷款支持追星支出[29] - 活跃粉丝每日需完成多达14项打投任务,包括投票、签到、搜索等[33] 行业运营与商业化 - 运营方通过综艺、影视剧、演唱会等多渠道推出偶像,为成员量身定制发展道路[23] - 团体代言覆盖消费类等多个领域,合作包括来伊份、名创优品、香飘飘、李宁等上市公司[23] - 全国演唱会票房达120亿元,同比增长85%,市场热度持续攀升[37]
演艺经济有多火?朝阳公园暑期客流环比增两倍
新京报· 2025-08-22 20:52
演艺活动规模与场次 - 朝阳区约60家演艺场所推出近千场演出 涵盖音乐 戏剧 舞蹈 曲艺等多种类型 [1][4] - 2024年朝阳区营业性演出场次达8.6万场 其中大型演唱会108场 主要分布于国家体育场 国家体育馆等五大场馆 [4] 客流增长表现 - 朝阳公园北部区域暑期客流近17万人次 环比增长约220% 其中18-35岁群体占比75% [1][3] - 朝外UIC街区客流环比增长203% 粉丝排队规模达"绕楼一周"级别 [1][2] 跨区域辐射效应 - 国家体育场(鸟巢)跨城观演人群比例超过60% 显示较强跨省辐射能力 [4] - 外地粉丝拖行李集中打卡 带动昆泰嘉华酒店 秋果酒店 汉庭酒店入住率显著提升 [2][3] 衍生消费表现 - 主题套餐销售额近13万元 其中鸡腿饭单品售出5000多个 [3] - 活动区域从200平方米扩展至1200平方米 覆盖商场六层空间 [2]
“演唱会+城市” 叠加效应激发粉丝经济新活力
消费日报网· 2025-08-22 11:39
演唱会带动城市消费模式 - 五月天北京演唱会连开13场吸引数十万观众 多区同步推出快闪活动 夜游线路和主题艺术展 形成跨城区粉丝打卡路线和音乐热潮带动城市发展的独特景观 [2] - 文旅部门探索演唱会+文旅融合新模式 推动粉丝经济与城市消费深度融合 [2] 演唱会经济规模与带动效应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演唱会票房同比增长约四成 演出经济深度撬动城市消费链包括交通出行 酒店住宿 美食餐饮和周边购物 [3] - 五月天北京演唱会带动周边住宿订单同比增长240% 演出期间酒店出租率逼近90% [3]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达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 票房收入达579.54亿元 大型演唱会覆盖30个省份180座城市 跨城观演率超过60% 衍生综合消费总量突破2000亿元 [3] - 每1元演唱会门票消费可带动周边至少4.8元的餐饮 交通 零售和住宿等综合消费 [4] 城市文旅政策与消费激励 - 多地文旅局出台票根经济优惠政策 凭演出门票可在部分景点和酒店享受专属福利 [4] - 观演+旅游融合模式丰富观众体验 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4] - 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对大型演出项目分梯次给予最高300万元支持 [8] - 推进大型营业性演出一件事集成办理模式显著提升行政效率 [8] IP沉浸式体验与空间转化 - 多区域联动围绕IP打造沉浸式文旅路线与商业场景 包括亮马河夜游船播放金曲 朝阳公园矗立巨型五色球 蓝色港湾上演歌词光影秀和THE BOX展出歌词主题艺术展 [5] - 首钢园六工汇将快闪商店 艺术装置与粉丝共创活动融入旧工业空间 [5] - 城市从演出承载地向沉浸式IP空间转变 联名产品 歌词地标和社交打卡将商业与情绪打通 推动粉丝从消费者变为共创者 [5] - 传统小店因明星到访切入文旅产业链 获得前所未有的曝光与流量 [5] 粉丝经济特征与转化策略 - 粉丝以48小时极限行程在短时间内完成吃住行娱一体化消费 对城市局部区域形成显著经济拉动 [7] - 粉丝带来流量和情绪与文化资产 城市应围绕演出IP进行资产化开发与品牌共建 打造常态化打卡地标与叙事空间 [7] - 通过社群活动强化城市认同感 实现从一次性热度向文化软实力的跃升 [7] 城市管理机制与保障措施 - 北京市制定《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综合服务保障协调机制》联合公安 交通和卫健等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 [8] - 推出十余项服务与监管措施 优化审批流程 完善安保方案和提供通关便利 [8] - 制度化举措保障演出顺利进行 为城市在高强度文化活动中实现有序管理提供可借鉴经验 [8]
一年花掉 10 万看演唱会?他们在为“精神食粮”买单
36氪· 2025-08-22 10:09
演唱会消费群体特征 - 75%的受访者年演唱会消费超过1万元 其中60%集中在1-3万元区间 10%的消费者年支出达5-10万元[1] - 消费群体呈现高收入特征 32岁银行从业者通过职业晋升实现年收入提升 具备持续消费能力[3][8] - 00后计算机专业从业者将演唱会列为优先消费项 两个月内观看4场演出 支出近万元[12] 消费者行为模式 - 粉丝重复观看同一歌手演出 93年银行从业者为权志龙观看三场演出支出4万元[6] - 跨地域追星现象显著 03年录音棚工作者为林俊杰前往济南/太原/重庆/新加坡等地 年消费达7-8万元[17] - 消费者优先选择官方购票平台 大麦/猫眼为主要渠道 但普遍反映票务供应不足[12][21] 演出市场运营现状 - 黄牛票问题严重影响市场秩序 业内人士指出主办方保留30-40%票源作为渠道票[21] - 现场消费价格持续上涨 鸟巢场馆餐饮套餐从40元涨至68元[22] - 荧光棒回收政策引发争议 消费者希望保留作为情绪价值载体[12] 演出体验核心要素 - 音响效果与场馆布局成为关键评价指标 澳门银河场馆体验优于香港亚博[9] - 舞台遮挡问题影响观演体验 深圳春茧体育场存在视线受阻座位[13] - 海外场次具有特殊优势 新加坡场次无需审批即可进行点歌互动[18] 偶像文化价值影响 - 偶像对粉丝产生深远人格影响 93年从业者受权志龙影响形成"靠实力说话"的职业理念[6][8] - 音乐品质成为消费决策核心因素 消费者认为唱功良好的歌手更具市场竞争力[15][17] - 粉丝群体形成独特文化社区 五迷群体通过物料交换构建情感连接[24][25] 消费者改进建议 - 强烈要求恢复纸质票或提供亚克力纪念票[12] - 建议降低票价并增加票务透明度[12][21] - 希望优化场馆座位设置 避免视线遮挡[13]
朝外UIC暑期客流环比激增203% 粉丝经济燃动区域消费超2000万元
北京商报· 2025-08-21 20:38
北京商报讯(记者 张茜琦)8月21日,北京商报记者从朝外UIC(城市活力创新中心)获悉,今年暑期,朝阳文旅集团巧妙借势五月天成立25周年演唱会这 一文化IP,统筹整合朝外UIC街区、亮马河文化经济带以及朝阳公园等优质资源,精心打造了以"粉丝经济激活城市年轻力"为核心的FANSLAND系列活动。 这一创新举措成功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实现了客流与销售的双丰收,为城市消费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据朝外UIC街区项目负责人翟志浩介绍:"在MAYDAYLAND活动期间,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国各地的粉丝满怀热情齐聚北京。在日常的观察与交流中,我们 发现有些粉丝时间安排十分紧凑,只能带着行李匆匆赶来打卡参观。为了给粉丝们提供更贴心的服务,专门设立了行李寄存区和粉丝休息区,让他们能更轻 松地享受这段打卡时光。同时,考虑到粉丝们的用餐需求和消费预算,我们还联动街区内的UIC餐厅推出主题套餐和丰富的消费优惠活动。" THE BOX B更是别出心裁,通过分散式打卡点、主题楼层打造以及持续更新的互动内容,如妙趣横生的喵星人主题展、充满回忆的5525拍贴机、独具特色 的大鸡腿录音室等,为粉丝们营造出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成功引发一波又一波的消费 ...
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迎战新强敌
36氪· 2025-08-21 20:04
行业格局与商业模式演变 - 在线音乐服务已成为核心盈利引擎 腾讯音乐2025Q2在线音乐收入占比达80% 网易云音乐占比77.5% 较2018年分别提升51.9个百分点和下降11.9个百分点 [1][2] - 商业模式完成从"社交娱乐驱动"到"订阅服务主导"的转型 腾讯音乐在线音乐收入占比从2018年28.1%升至2023年58.3% 并首次超越社交娱乐收入 [6] - 分级会员体系形成"三级火箭"变现模式 广告/普通会员/超级会员分层运营 腾讯音乐SVIP用户突破1500万 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同比增长9.35% [6][7] 版权竞争与用户习惯培育 - 2015年国家版权局政策推动盗版率从95%降至5%以下 触发平台版权囤积竞赛 腾讯音乐曾以4.5亿美元代价买断环球音乐三年独家版权 [4] - 版权互授协议保留1%头部内容独家性 周杰伦等成为战略资源 网易云音乐被迫转向小众曲库和原创音乐人扶持 [5] - 版权壁垒间接培育付费习惯 腾讯音乐付费会员达1.24亿 网易云音乐2023年会员收入36.5亿元同比增长20.2% [6][7] 国际对标与战略布局 - Spotify全球付费用户达2.76亿 付费率40% 其推荐算法和歌单资产构建用户粘性 与腾讯音乐2017年股权置换实现战略协同 [8][9] - 腾讯音乐12.6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 合并后覆盖6.5亿月活 占据移动端60%收听时长 补足长音频短板 [11] - Spotify拓展播客生态成效显著 视频播客消费增速达音频20倍 网易云音乐受限于资金未能复制此路径 [10] 新兴竞争威胁 - 短视频平台改变音乐传播逻辑 抖音系"汽水音乐+番茄畅听"组合月活突破1亿 番茄畅听6月月活同比增49.52% [14][15] - 字节采取"算法+低价"侧翼进攻 通过抖音神曲孵化反哺音乐平台 形成"短视频试听→流媒体沉淀"闭环 [16] - 腾讯音乐月活连续15季度下滑至5.53亿 需警惕用户流失至新兴平台 [14]
腾讯音乐Q2增长33%:情绪消费是“电子鸦片”还是“新战场”?
搜狐财经· 2025-08-20 21:26
核心观点 - 在线音乐行业正从单一音乐播放转向以"情绪经济"为核心的多元化生态圈 通过粉丝经济 演出业务和社群互动增强用户粘性与付费意愿 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分别通过内容合作 演出运营和社群创新实现收入增长 [1][11][12] 财务表现 - 腾讯音乐2025年第二季度总收入84.4亿元(同比+17.9%) 调整后净利润26.4亿元(同比+33.0%) 在线音乐服务收入68.5亿元(同比+26.4%) [1] - 网易云音乐2025年上半年营收38.27亿元(同比-6%) 期内利润18.82亿元(同比+132.4%) 经调整净利润19.46亿元(同比+121.0%) [1] 战略方向 - 行业聚焦三大关键词:K-POP 演出 粉丝运营 通过内容壁垒构建和沉浸式体验提升付费转化 [2][4][6] - 腾讯音乐通过投资SM娱乐(第二大股东) 与THE BLACK LABEL/H MUSIC战略合作强化K-POP内容 续约汪峰等华语艺人巩固版权优势 [2] - 网易云音乐与RBW StarShip等K-POP公司达成版权协议 引入艺人作品丰富内容库 [3] 粉丝经济创新 - 腾讯音乐推出Bubble粉丝私密互动社区(连续包月28元) 提供明星周边 演唱会优先购等高附加值服务 [2][8] - 网易云音乐通过超级会员权益实现情绪消费转化 包括数字专辑免费畅听(如林俊杰 蔡依林作品) 热门演唱会优先购票权(如G-DRAGON) [3] - 平台推出实体/数字收藏品:腾讯音乐联合檀健次 汪苏泷推出星光卡 网易云音乐开发"音乐小卡片"功能增强社交互动性 [4][9] 演出业务拓展 - 腾讯音乐成功操盘G-DRAGON澳门演唱会 首次完成大型国际巡演并推动周边热销 计划覆盖更多地区 [6][7] - 通过"当燃好听""不凡现场"两大品牌为近百组音乐人举办超300场线下演出 [8] - 网易云音乐聚焦独立音乐人生态 平台注册独立音乐人超81.9万名 上传曲目超480万首 [8] 技术与体验升级 - 网易云音乐推出小灯泡 DeepSeek锐评红心歌单 神光模式播放器等功能 依托DeepSeek模型发起"解读音乐品味"活动提升用户活跃度与听歌时长 [9][11] - 腾讯音乐通过创新平台功能增强沉浸感 如互动玩法和音娱体验设计 [4] 商业模式变革 - 从单纯音乐消费转向"音乐+社交+演出+衍生品"生态 通过情感联结提升用户忠诚度与ARPU值 [6][12] - 网易云音乐采取审慎社交娱乐策略 聚焦核心音乐业务与垂直化社群运营 [6]
网易云音乐(09899):内容营销促进用户活跃度提升,订阅业务增长顺利
国信证券· 2025-08-18 15:21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5][20] 业绩概览 - 2025H1总收入38.3亿元,同比下降6% [1][8] - 毛利率36.4%,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 [1][8] - 内容服务成本18亿元,同比下降10%,占收入比重47% [1][8] - 总费率16.6%,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 [1][9] - 销售费率4.3%,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 [1][9] - 调整后经营利润9.1亿元,同比增长35% [1][9] - 经调整净利润19.5亿元,同比增长121%,利润率50.9% [1][9] - 所得税抵免8.1亿元 [1][9] 商业化表现 - 在线音乐收入29.7亿元,同比增长16% [2][15] - 会员订阅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15% [2][15] - 付费渗透率27%,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 [2][15] - 社交娱乐收入8.6亿元,同比下降43% [2][19] 用户与内容策略 - 学生会员促销带动长期增长 [20] - 移动端用户音乐聆听时长增长 [20] - 自制说唱曲目受欢迎 [20] - 平台注册独立音乐人超82万,上传曲目480万首 [20] 财务预测 - 2025E营业收入78.64亿元,2026E增长11%至87.31亿元 [4] - 2025E调整后净利润30.53亿元,2026E下降17%至25.39亿元 [4] - 2025E EBIT Margin 19.7%,2026E提升至23.2% [4] - 2025E ROE 13.7%,2026E提升至15.3% [4] - 2025E PE 18.2倍,2026E 21.9倍 [4] 估值与市场表现 - 合理估值区间311-354港元 [5] - 当前股价280港元 [5] - 总市值609.83亿港元 [5] - 近3个月日均成交额2.68亿港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