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技术

搜索文档
专访伦敦发展促进署CEO:在AI与黄仁勋之外,伦敦为何给泡泡玛特和比亚迪留了C位?
36氪· 2025-06-11 17:41
伦敦科技生态系统发展 - 伦敦科技生态系统价值从2014年700亿美金跃升至2023年6215亿美金,十年间暴涨8.8倍 [1] - 2025年伦敦科技周规划包括75小时不间断内容、650场活动、吸引128个国家超3万名与会者,聚焦生成式AI、量子计算、数字基础设施与绿色技术 [1] - 伦敦发展促进署通过招商引资为伦敦创造42,500个新增岗位和19亿英镑经济增量 [4] 中国企业国际化策略 - 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需重点讲述创始人故事和员工文化故事,强调真实使命感和包容性工作环境 [7][8][9] - 英国消费者更关注"人"的故事而非文化标签,建议中国企业家展现个人生活细节以建立真实连接 [10] - 泡泡玛特在英国的成功显示当地消费者对创意产品的开放态度,文化来源并非关键考量因素 [11] 绿色科技与可持续发展 - 比亚迪电动双层巴士成为伦敦科技周标志性展品,象征对中国技术方案的开放姿态及可持续发展承诺 [2][4][16] - 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等领域具技术优势,可重点布局英国城市交通、绿色建筑改造和绿色金融市场 [17] - 伦敦十年增长计划将绿色技术列为优先方向,建议中国企业加强与帝国理工等顶尖院校的科研转化合作 [23] 品牌营销与消费者洞察 - 情感营销在英国市场至关重要,产品需能唤起消费者情感共鸣而非仅满足功能需求 [13] - 可持续传播需避免"洗绿"行为,强调实际行动而非表面宣传 [14][15] - "中国制造"在英国消费者认知中代表高科技与价格竞争力的结合 [20] 全球科技产业趋势 - 伦敦科技周成为观测全球科技资本流向的关键坐标,吸引英伟达等AI巨头参与 [1][24] - 中美贸易不确定性下,英国市场对中国科技公司呈现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优势 [21][22] - 伦敦与中国的技术外交持续深化,双方计划在人工智能大会等平台加强交流 [25]
“虫口夺果”显身手 绿色技术护“甜”园
科技日报· 2025-06-11 16:18
水果科技小院技术创新 - 水果科技小院展出苹果、梨、苹果脆片等特色有机产品,苹果脆片保留天然风味得益于虫害防控技术突破[1] - 虫害防控技术减少污染、改善水果品质,成为果农致富实用科技[1] - 水果科技小院位于北纬36度黄金果品产出带,依托蒲县被子垣生态有机果园,由中国农业大学刘小侠教授创建[1] - 研究团队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摸索适合蒲县水果生产的绿色模式,不用化学农药[1] 绿色综合治理技术成果 - 研究团队发现茸喙丽金龟是主要害虫,采用诱虫灯诱捕、人工捕捉、生物制剂等绿色技术综合治理[2] - 团队发现未腐熟有机肥是金龟子泛滥原因,建议果农腐熟粪肥并均匀施用[2][3] - 三年攻关后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虫果率降至5%以内,果实糖度与贮藏性显著提升[3] - 推广蚯蚓改良土壤、发酵酵素叶面肥技术,提升土壤有机质,优化果品糖度与口感[3] - "蒲香红"苹果与"玉露香"梨在全国水果口感大赛中斩获金奖[3] 农技服务与推广成效 - 研究生向果农宣传病虫害识别技巧和绿色综合治理技术,提供"零门槛、零费用、零距离"服务[4] - 采用"行间生草、生物天敌防治、理化诱控"等绿色管理模式,实现"零化肥、零农药"[4] - 栽植120余个新品种,构建"人、草、树、果、虫、鸟"和谐共生的生态体系[4] - 绿色技术已在蒲县大面积示范推广,带动300余户果农增收,亩均年增收近2000元[4] 未来发展前景 - "虫害可控、果园增值、农民增收"的良性模式有望走出黄土高原,惠及更多果园[5] - 乡村振兴需要青年人才用科技赋能,服务农民增收[5]
碳博会建言城市更新:绿色技术是关键驱动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6-07 14:29
城市更新与碳中和 - 上海作为全球超大城市标杆正探索"存量焕新"与"低碳发展"协同路径 但面临技术应用成本高、资金回报周期长等挑战 需突破技术瓶颈 [1] - 绿色技术是激活城市更新的关键驱动力 将推动城市向更绿色、更低碳、更宜居方向发展 [1] - 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17.92%提升至2023年66.16% 城市更新成为主要发展方向 其物质消耗和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影响"双碳"目标进程 [1] 绿色转型挑战与解决方案 - 城市更新绿色转型需科技与理念协同发力 科技解决改造技术难题 绿色低碳理念引导更新向人文关怀与生态效益并重方向发展 [2] - 存量建筑改造在能源效率、运营成本等方面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但面临投资成本高、决策链条复杂、数据标准缺失等挑战 [2] - 能源系统重构需建立"远近协同"智慧能源供需系统 规划端需平衡安全—经济—绿色 运营端需实现动态调度和最优化运营 [2] 多方协作推动绿色交通 - 绿色交通体系落地需政府、企业、社区等多方主体在规划协同、能源安全保障、资金可持续投入等维度形成合力 [3] - 绿色交通体系将推动城市更新中实现交通效率与碳减排双重优化 [3]
碳博会聚焦循环经济:让绿色技术成为产业增长的核心动能
南方都市报· 2025-06-06 14:22
碳博会概况 - 2025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于6月5日至7日举办,吸引15个国家和地区的逾300家企业参展 [1] - 上海市政府强调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1] - 上海市杨浦区加速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预计2030年产业规模达500亿元 [1] 行业合作与技术创新 -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建议中国企业以技术创新和标准升级应对"碳足迹壁垒" [1] - 上海技术交易所、欧冶云商、上海易迪尔三方签约合作开展CBAM申报及测算业务,助力中国企业应对国际贸易碳管理挑战 [1] - 《循环利用产品降碳评定与标识应用要求》发布,填补国内循环产品降碳标准空白 [2] 循环经济与市场发展 - 产学研界代表讨论绿色技术与循环经济,认为需通过政策引导、技术突破、市场机制创新推动规模化发展 [2] - 宜家中国通过可持续主题活动激发年轻一代参与循环经济,例如联动高校推出环保艺术展 [2] - 行业需通过消费者心智塑造推动循环经济从小众理念普及为大众行动 [2]
对话全球商会|中国意大利商会:持续对话对促进贸易增长至关重要
新京报· 2025-06-04 12:59
全球经贸与供应链 - 全球经贸面临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冲击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带来挑战 但全球化趋势不会中断 全球商界需要安全稳定供应链 [2] - 中国已形成强大供应链和制造能力 科技创新加速提升 坚持对外开放使国际"朋友圈"扩大 [2] 中意经贸合作现状 - 中国是意大利主要亚洲市场和远东第一商业伙伴 2024年双边进出口总额720亿美元 2025年4月双边贸易额230亿美元 [4][5] - 冶金行业体现合作韧性 2024年意大利对华冶金产品出口增长23%达3 16亿美元 服装出口占意大利对华出口13 5% [6][8] 重点合作领域与模式 - 新能源汽车领域可通过合资企业结合中国生产优势和意大利设计专长 两国政府《行动计划》支持协同效应 [6] - 创建"双重供应链"平衡本地化与战略依存 在高价值领域(电动汽车电池 机器人技术)建立合资企业共享技术降低风险 [8] - 意大利企业可在中国设亚洲生产枢纽 中国企业在意大利设欧盟市场研发中心 [8] 欧洲市场机遇 - 欧洲经济格局演变带来绿色技术 数字化转型 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合作机遇 意大利工业基础和战略地位可推动合作 [7] - 聚焦创新 可持续性和互利伙伴关系是欧洲市场长期成功关键 [7] 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 - 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纪念活动强化文化纽带 影视 艺术 旅游合作兼具文化和经济价值 [9] - 欧盟《数字市场法案》构建数字框架 2024年意大利对华计算机及电子产品出口5 84亿美元 支持AI和5G合作 [11] 绿色经济合作 - 中国"双碳"目标与欧盟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致 2024年中国是意大利主要太阳能电池板和生物燃料进口伙伴(5000万欧元) [11] - 意大利能源转型与中国光伏领先地位契合 2024年中国光伏相关出口超2000亿元人民币 储能领域合作潜力大 [11]
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国内首个绿建三星级标准地区
新京报· 2025-06-03 19:52
绿色经济发展目标 - 到2027年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20%左右 建成北京市国际绿色技术概念验证中心 绿色企业数量超过300家 建成1个绿色产业集聚区 [1][4] - 展望2035年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15%左右 形成3个以上绿色产业集聚区 绿色经济增加值稳步增长 [1][4] 绿色产业现状 -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已实现100%绿电供应 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揭牌成立 前疃村建设成为全市首个数字化微网"零碳"村庄 [2] - 城市副中心现有1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北京绿色交易所入驻运河商务区并启动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建设 [3] - 百亿规模的北京市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实现落地 城市副中心成为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和林业碳汇试点城市 [3] 绿色产业规划 - 推动"6+4"绿色产业规模化 特色化发展 培育6个特色绿色产业包括碳专业服务业 ESG专业服务业 绿色金融业 绿色投资 未来能源细分产业 合成生物制造业 [4] - 巩固提升4个既有绿色产业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产业 新能源产业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 绿色建造业 [4] - 支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 打造分布式先进能源 智慧能源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拓展氢能储 运 加产业链 [5] 绿色技术创新 - 加快建设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 依托1962年建立的北京光学仪器厂旧址 该园区已于2024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6][7] - 推动成立北京市国际绿色技术概念验证中心 支持开展绿色产业核心技术攻关 服务科研成果二次开发 工艺验证和试生产 [7] - 利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和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等国家级平台 吸引碳资产开发咨询 第三方审定核证 碳资产管理等上下游企业集聚 [7] 绿色金融支持 - 强化区级产业基金对绿色经济的支撑作用 与市级绿色低碳领域基金形成互补 [8] - 将绿色金融发展与"两区"建设结合 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优化绿色金融发展环境 逐步建成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 [8]
国务院国资委:要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打造现代产业链领军企业
快讯· 2025-05-26 20:04
实体经济与产业升级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1] - 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 [1] - 加快生产、管理、营销模式变革和流程再造 [1] - 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 有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 - 深入实施产业焕新行动 [1] - 加快培育启航企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 [1]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彤:尽快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以健康驱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5 10:27
空气质量标准修订 - 中国需尽快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推动PM2 5标准限值进一步趋严,以健康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1] - 2024年全国PM2 5年均浓度为29 3微克/立方米,达标城市数量达到252个,四分之三城市已达标 [3] - 现行标准对大部分已达标城市不再具有引领作用,需修订标准为持续改善提供长期目标和动力 [4] - 全球科研共识表明低浓度空气污染仍存在健康危害,有必要加严标准保护易感人群 [5] - WHO最新PM2 5年均指导值降至5微克/立方米,但中国需基于国情平衡国际经验 [5] 空气污染治理成效 - 自2013年"大气十条"实施以来,中国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实现城市空气质量显著改善 [3] - 重点区域PM2 5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达标城市中一半PM2 5年均浓度低于25微克/立方米 [3][4] - 第三个行动计划若顺利实现,健康改善幅度将超过空气污染暴露改善幅度 [6] 协同治理路径 - 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具有共同的人类活动根源,需协同推进治理 [8] - 以健康保护为目标有助于实现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产生协同健康效益 [9] - 电动汽车推广可显著减少城市NOx和PM2 5排放,同时降低碳排放强度 [10] - 农村散煤替代通过"煤改气""煤改电"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冬季空气质量 [11] 企业参与建议 - 企业需响应国家减污降碳目标,严格遵循排放标准与要求 [12] - 应及早布局绿色技术,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方向,承担社会责任 [12] - 工业行业应推进清洁末端治理技术应用,促进二氧化碳及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 [11] 国际合作展望 - 中国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的科研成果和经验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 [13] - 中国有能力在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国际合作 [14] - 中国科学家可在国际平台分享经验,发起重大国际行动促进全球协同治理 [14]
习近平: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3-28 18:41
3月2 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 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使中国快速进入世界市场、大踏步赶上时代,重要一条就是积极利用外 资。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带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促进了中国技术和管理进步,助推了中 国改革开放。 习近平指出,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正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 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 。 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与中国同行就是 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 习近平强调,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已经对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制定路线图和 时间表。中国将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开放;保障在华外资企业同等享受国 民待遇,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加强同外商沟通交流,为其来华贸易投资尽可能提供便利,依法 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同时,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为外资企业发展营造良 好外部环境。 母基金研究中心关注到, 3月2 3日至2 4日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作为每年全国两会后首个 举办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