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退市风险
icon
搜索文档
ST新潮:股票存在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的风险
快讯· 2025-07-02 18:22
ST新潮(600777)公告,因定期报告涉及的部分财务信息需要进一步补充提供,公司无法在法定期限 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公司股票自 2025年5月6日起停牌。如公司在股票停牌两个月内仍未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 复牌。如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之日起的两个月内仍未披露过半数董事保证真实、准确、完 整的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股票存在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的风险。 ...
涉嫌财务数据虚假披露,这家公司被立案调查!
IPO日报· 2025-07-02 18:15
公司概况 - 元成环境是一家环境综合服务商,核心业务包括生态景观、绿色环保、休闲旅游,2017年在上交所上市 [6] - 公司近年来业绩持续下滑,2020-2024年营业收入从5.97亿元降至1.46亿元,归母净利润从9253.06万元转为亏损3.25亿元 [7]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601.15万元(同比+25.34%),但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2532.26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245.79万元) [8] 财务问题与监管风险 - 公司因涉嫌年报等定期报告财务数据虚假披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若认定重大违法将触发强制退市 [1][13] - 2024年更正年报数据:原披露Q4营收占比近七成,更正后为29.8%,解释为工作人员输入错误 [9] - 2024年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涉及2022年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2023年报多项重要内容错误 [9] - 2024年财务指标触发退市风险警示:扣除非主营收入后营收1.43亿元,扣非净利润-3.23亿元 [14] 控股股东违规记录 - 实控人祝昌人同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调查 [2] - 控股股东存在未披露持股变动、融资融券业务及被动减持等违规行为 [10] - 2019年祝昌人曾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调查,2020年证监会认定违法事实不成立 [10][11] 经营困境分析 - 2024年巨亏主因:退出北方市场及PPP业务导致订单减少、并购标的商誉减值3.25亿元、工程回款放缓致信用减值损失增加 [7] - 行业环境影响:工程结算周期拉长导致合同资产减值损失增长 [7] 退市风险 - 存在双重退市风险:财务类指标连续两年不达标可能终止上市,重大违法调查也可能导致强制退市 [13][14] - 截至7月2日,A股已有23家公司锁定退市,其中4家因重大违法、8家因财务问题退市 [15][16]
突发!603388,公司及实控人被立案调查!
中国基金报· 2025-07-01 20:35
公司财务数据问题 - 公司因涉嫌年报等定期报告财务数据虚假披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 - 若后续行政处罚认定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5] - 公司近三年连续亏损,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面临财务类退市风险 [6][8] 财务表现 - 2024年度经审计后营业收入为1.46亿元,同比下滑46.79%,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3亿元 [9] - 2024年营业利润为-3.56亿元,同比下滑91.69%,净利润为-3.33亿元,同比下滑92.25% [9] - 2023年营业总收入为2.74亿元,同比下滑6.77%,2022年为2.94亿元,同比下滑46.44% [9] 应收账款与偿债能力 - 截至2024年底,公司与越龙山开发的应收款项及合同资产余额为6.84亿元,与原子公司越龙山度假的余额为2.98亿元,可回收性存疑 [10] - 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弱,部分银行贷款逾期,诉讼增多,部分账户被冻结 [10] 市场表现 - 截至7月1日收盘,公司股价报3.54元/股,总市值为12亿元 [11] 业务背景 - 公司是一家以休闲旅游、生态景观、绿色环保为核心的环境综合服务商 [10]
基金出手!刘益谦公司,被打一折
中国基金报· 2025-07-01 14:41
基金公司下调天茂集团估值 - 汇添富基金对天茂集团估值下调至0.27元/股,较停牌前2.74元/股下调幅度超过90% [2][4][8] - 估值调整自2025年6月30日起生效,后续将根据市场动态评估是否进一步调整 [4][7] - 若天茂集团恢复活跃交易,估值将恢复为当日收盘价且不再另行公告 [8] 天茂集团停牌及退市风险 - 公司因未按时披露2024年年报于5月6日停牌,若7月6日前仍未披露将被实施*ST警示 [2][11] - 若被*ST后两个月内(截至9月6日)仍无法披露合规年报,深交所可能终止其上市交易 [11][12] - 停牌前股价为2.74元/股,停牌期间被调出中证1000指数样本股名单 [8][9] 公司经营与风险背景 - 天茂集团为投资控股型公司,主要业务依赖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的寿险业务 [11] - 国华人寿面临持续亏损、保费下滑及流动性压力,导致母公司年报难产 [12] - 4月29日年报延迟披露消息引发股价单日跌停10.06%,5月6日停牌后遭证监会立案 [11] 市场反应与行业观点 - 基金公司大幅下调估值反映市场对天茂集团退市风险的悲观预期 [12] - 业内人士认为退市风险已进入"读秒阶段",需关注7月和9月关键时间节点 [12]
基金出手!刘益谦公司,被打一折
中国基金报· 2025-07-01 14:31
基金公司下调天茂集团估值 - 汇添富基金将天茂集团估值下调至0.27元/股,相比停牌前2.74元/股的价格下调幅度超过90% [2][3][4] - 天茂集团因未按时披露2024年年报被深交所停牌,若7月6日前仍无法披露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 [2][8] - 天茂集团已于6月13日被调出中证1000指数样本股名单 [7] 天茂集团停牌及退市风险 - 天茂集团4月30日确认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定期报告,5月6日起股票停牌 [7][9] - 若7月6日前仍未披露年报,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9月6日前仍未披露,深交所将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 [9] - 公司股价在4月29日因年报延迟披露风险大跌10.06%并一字跌停 [9] 天茂集团经营困境 - 天茂集团为投资控股型公司,主要依赖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从事寿险业务,实际控制人为"超级牛散"刘益谦 [9] - 国华人寿陷入持续亏损、保费下滑等多重困境,导致天茂集团流动性压力与资产质量恶化 [9][10] - 业内人士认为停牌是国华人寿长期经营失衡问题的集中爆发,退市风险已进入"读秒阶段" [10]
雷来了!51位大股东集体撤退,9家终止上市,2家退市整理!
搜狐财经· 2025-07-01 07:47
市场动态 - A股指数创8个月新高但51家上市公司股东正实施减持计划 [2] - 2025年已有56家公司退市 ST恒立等9家突然终止上市 ST锦港和ST中程进入退市整理期 [3] - 15只个股价格跌破1.5元生死线 ST鹏博股价仅剩0.62元 ST龙津挣扎在1.13元 [7] 股东套现案例 - 迈瑞医疗股东套现11.68亿元 新乳业控股方套现4.88亿元 [3] - 磁谷科技原始股东因股价从1元飙至29元享受28倍暴利并伺机套现 [3] - 雪龙集团股东在股价暴涨130%后精准减持1.4亿元 相当于公司三年净利润总和 [3] - 阿里清仓高鑫零售套现131亿元 腾讯减持微盟套现16亿元 [8] 解禁与流动性风险 - 侨源股份解禁比例达907% 龙旗科技解禁比例899% 流通股将扩容9倍 [7] - ST宇顺股价暴跌超60% ST新潮因年报"难产"被强制停牌面临直接退市 [7] 监管政策变化 - 离婚分割股份需锁定六个月 司法拍卖变相减持被叫停 大宗交易接盘方必须持股半年 [9] 机构策略调整 - 私募避开解禁比例超300%公司 远离大股东质押率超80%股票 对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企业零容忍 [10] - 社保基金加仓三一重工等机械龙头 重仓通信和半导体核心资产 抛弃所有审计报告非标企业 [10] - 迈瑞医疗市值2848亿元 股东减持500万股未影响市值 ST紫天进入15交易日退市倒计时 [10]
凉凉!*ST紫天面临三重退市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17:27
*ST紫天财务造假及处罚情况 - 公司通过虚构短信发送服务业务和虚增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等手段虚增收入及利润,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7.78亿元(占比44.59%),虚增利润0.85亿元 [8][9] - 2023年继续造假,半年报虚增收入2.07亿元(占比14.56%)、利润0.79亿元(占比51.64%),年报虚增营业收入17.20亿元(占比78.63%)[10][11] - 公司及12名管理层共被罚约4000万元,2名主要责任人被终身市场禁入,部分责任人被处以5至10年市场禁入 [1][14] 财务造假具体手段 - 采用总额法代替净额法虚增收入:2022年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虚增收入2.28亿元,2023年同类业务虚增17.20亿元 [8][11] - 虚构短信发送服务业务:2022年虚增收入5.5亿元 [8] - 提前确认收入:2023年云服务业务未开工即确认收入2.07亿元 [10] 阻碍执法行为 - 公司拒绝配合福建证监局检查,未按要求提交2021-2023年财务明细账等资料 [13] - 相关负责人通过拒接电话、拒回短信等方式躲避执法文书送达 [2] - 阻碍执法导致处罚加重,公司成为首例可能因"规范类退市"被强制退市的企业 [16] 退市风险 - 三重退市风险:财务造假(重大违法退市)、阻碍执法(规范类退市)、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 [15][17] - 预计2025年7月中下旬因"规范类退市"成为新规后首例案例 [16] 行业监管动态 - 新"国九条"发布后监管趋严,2025年退市新规过渡期结束加速问题企业出清 [19] - 证监会联合多部委建立财务造假综合惩防体系,重点打击第三方配合造假行为 [20] - 投资者保护加强:*ST紫天已有投资者提起民事赔偿诉讼,先行赔付制度完善维权渠道 [21][22] 其他典型案例 - *ST九有连续四年财务造假被罚3600余万元,责任人最高10年市场禁入 [20] - 越博动力案首次对配合造假方同步追责,体现"全链条"打击思路 [20]
财务造假!阻碍执法!濒临退市
中国基金报· 2025-06-28 20:57
财务造假行为 - 公司在2022年至2023年合计虚增收入24.99亿元 [1] - 2022年年度报告虚构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和短信发送服务业务,虚增收入7.78亿元(占营业收入44.59%)、虚增利润0.85亿元(占利润总额35.99%) [1] - 2023年半年度报告在云服务业务未开工情况下提前确认收入,虚增营业收入2.07亿元(占当期收入14.56%)、虚增利润0.79亿元(占利润总额51.64%) [1] - 2023年年度报告通过孙公司宁波麦粒网络科技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虚增营业收入17.21亿元(占当期收入78.63%) [2] 监管处罚措施 - 福建证监局对公司及12名责任人作出处罚,处以不等罚款并实施个别人员终身市场禁入 [3] - 因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公司被处以350万元罚款,相关高管李想、宋庆、李琳分别被罚140万元、100万元、100万元 [4] - 因拒绝阻碍执法行为,公司被罚100万元,相关管理人员合计被罚280万元 [4] 退市风险警示 - 公司股票自2025年5月2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2025年7月19日前未完成整改将被终止上市 [7] - 公司因财务造假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可能被叠加退市风险警示 [7] - 2025年以来至停牌期间公司股价下跌近60% [7]
财务造假!阻碍执法!濒临退市
中国基金报· 2025-06-28 20:47
财报造假 - 公司在2022年至2023年合计虚增收入24.99亿元 [4] - 2022年年度报告虚构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短信发送服务业务,虚增收入7.78亿元(占营业收入44.59%)、虚增利润0.85亿元(占利润总额35.99%) [4] - 2023年半年度报告在云服务业务未开工情况下提前确认收入,虚增营业收入2.0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14.56%)、利润0.79亿元(占利润总额51.64%) [5] - 2023年年度报告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导致虚增营业收入17.21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78.63%) [7] - 福建证监局对公司及12名责任人作出处罚,包括罚款和个别人终身市场禁入 [8] 未按期披露年报和阻碍执法 - 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被处以350万元罚款,相关高管被处以100万至140万元罚款 [10] - 公司及相关高管因拒绝、阻碍执法被处以100万元罚款,管理人员合计被罚280万元 [11] 退市风险 - 公司因未按期整改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2025年7月19日前未完成整改将被终止上市 [15] - 公司因财务造假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可能被叠加退市风险警示 [15] - 2025年以来至停牌,公司股价下跌近60% [16]
审计保留意见拷问2.88亿销售费用黑洞 ST百灵年报回复难掩摘帽困局
新浪证券· 2025-06-27 19:54
审计争议与财务问题 -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对ST百灵2024年财报出具保留意见,涉及2.88亿元销售费用未及时入账及苗药原材料存货估值争议 [1][2] - 公司2023年销售费用占营收高达54.21%,其中16.91亿元市场开拓费中73.19%流向注册资本低至10万元以下的第三方及个人,交易规模与资质不匹配 [2] - 公司声称苗药原材料保质期长达10年,但未提供第三方检验证据,存货管理存在漏洞 [2] 业绩表现与退市风险 - 2024年公司营收38.25亿元,同比下降10.26%,归母净利润3362万元,但扣非净利润亏损8243万元,连续两年为负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暴跌92.83%至902万元,应收账款激增196.93%至18.13亿元,存货暴增364.72% [3] - 公司面临双重危机:与和仁堂药业少数股东的股权纠纷未决,以及2024年11月因涉嫌信披违规遭证监会立案调查 [3] 摘帽申请与整改争议 - 公司以"内控整改完成"为由申请撤销ST,2024年内控审计转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4] - 2024年销售费用仍占营收48.74%,远超行业均值,支付对象资质问题未实质性解决 [4] - 研发投入同比下降26.79%,资本化率高达62.13%,疑似通过研发费用调节利润 [4] 市场疑虑与独立董事态度 - 独立董事晏国菀对年报议案投弃权票,削弱信披可信度 [4] - 公司否认关联交易,但支付对象多为"提供发票的个人",合规性存疑 [2] - 尽管公司宣称通过整改"消除风险",但财务数据异常、内控缺陷及退市压力仍令市场疑虑难消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