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消费驱动应当走出单纯刺激范式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2 09:00
物价数据表现 - 7月CPI同比增长0% 前值0.1% 核心CPI同比上涨0.8% 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 [2] - 7月PPI同比增长-3.6% 与前值持平 环比降幅有所缓和 [2] - 受学生假期效应影响 CPI环比增长0.4% 经济延续边际改善态势 [2] 消费政策效果分析 - 刺激性消费政策难以改变消费者对储蓄与消费的相对价格认知 [2] - 消费刺激存在政策制定者不可控因素 手段与目的难以建立直接线性关系 [3] - 单纯刺激消费可能导致未来消费前移 但未增加最终消费需求总量 [3] 政策改革方向 - 需通过社保医保改革稳定居民未来预期 包括推动社保费改税/发展个人养老金制度 [4] - 加快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力度 将国企改革与社保改革联动 [4] - 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通过市场化改革改善投资收益率 [5] - 政府需回归公共服务为主治理轨道 营造公平竞争经济秩序 [5] 消费驱动机制 - 消费本质是共择过程 不如投资拉动立竿见影 [2] - 社保改革将改变居民可支配收入心理账户分布结构 [4] - 消费偏好将丰富市场信息 帮助企业家捕捉市场需求结构 [4] - 消费乘数效应需政策制定者与消费者偏好形成合力 [3]
消费驱动应当走出 单纯刺激范式
搜狐财经· 2025-08-12 00:52
7月物价数据表现 - 7月CPI同比增长0% 前值0.1% 核心CPI同比上涨0.8%且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 [1] - 7月PPI同比增长-3.6% 与前值持平 环比降幅有所缓和 [1] - CPI环比增长0.4% 受学生假期效应影响 经济延续边际改善态势 [1] 消费刺激政策局限性 - 刺激性消费政策难以改变人们对消费与储蓄的相对价格变化 无法推动需求弹性改变 [1] - 消费刺激存在政策制定者不能掌控的因素 手段与目的难以构建直接线性关系 [2] - 单纯刺激消费可能导致未来消费前移 但不会增加最终消费需求总量 [2] 消费驱动机制改革 - 需通过社保医保改革稳定未来预期 包括社保费改税 递延纳税优惠 发展个人养老金制度 [3] - 加快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力度 将国企改革与社保改革联动 [3] - 改革将改变可支配收入心理账户分布结构 推动消费乘数效应显现 [3] 市场化改革方向 - 需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向市场放手放权以提升投资收益率 [3] - 创新发展是市场主体在自由市场中相互博弈产生的涌现现象 [3] - 政府需回归公共服务为主 营造公平竞争经济秩序 [4]
七月份CPI环比上涨0.4%,物价数据透露哪些积极信号?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1 10:4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分析 - 7月CPI环比由降转涨,上涨0.4%,同比持平 [1] -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 [1][2] - 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6%,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26个百分点,占CPI总涨幅六成多,主要受暑期出游旺季影响 [1] - 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17个百分点 [2] - 燃油小汽车、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均由连续5个月以上的下降转为持平,家用器具、文娱耐用消费品等价格环比涨幅在0.5%至2.2%之间 [2]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分析 - 7月PPI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为3月份以来环比降幅首次收窄 [3] - PPI同比下降3.6%,降幅与上月相同 [4] - 部分行业价格环比降幅收窄,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水泥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 [3] - 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相关行业价格同比回升,内需潜力释放拉动部分行业价格同比上涨 [4] 价格走势驱动因素 - 扩内需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叠加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消费领域价格呈现积极变化 [1][4] - 季节性因素叠加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影响部分行业价格下降,如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3]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使煤炭、钢材、光伏、水泥和锂电等行业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 [3] 未来价格展望 - 下半年价格预计将低位温和回升,支撑因素包括经济稳定向好、扩内需政策继续显效、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假期效应以及翘尾因素减弱 [5][6] - 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措施加力推进,将对物价走势形成重要支撑 [6] - “反内卷”从供应端重塑行业供需结构,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缓解供需矛盾,推动物价回归合理区间 [6]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如何因地制宜? ——专访华北电力大学教授 刘敦楠
中国电力报· 2025-08-11 08:29
电力市场化改革"1+6"基础规则体系的核心意义 - 首次在国家层面构建系统完整的电力市场规则体系 终结了规则分散碎片化的历史 以《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为纲领 配套六个基础规则形成相互衔接支撑的体系 [2] - 将"双碳"目标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三大国家战略在制度层面深度贯通 为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 容量成本回收等搭建制度桥梁 [3] - 建立信息披露 信用评价 风险预警 干预熔断四道防线 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 提升参与者信心 [3] "1+6"规则体系的具体制度支撑 - 中长期交易发挥"压舱石"作用 通过远期价格信号优化发用电计划 现货交易实时组织最优系统运行方式 辅助服务交易引导储能等灵活性资源发展 [4] - 电能量市场清晰界定交易品种 价格形成机制等核心要素 辅助服务市场通过经济激励调动主体积极性 [5] - 分时电价机制拉大峰谷价差 精准反映时空价值差异 引导用户削峰填谷 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6] 统一性与地方灵活性的平衡机制 - 建立全国适用性制度框架实现"车同轨 书同文" 同时避免"一刀切" 允许地方根据资源禀赋 需求特点等调整规则 [7] - 山西 广东等现货试点省份形成本地规则体系并向国家反馈 推动顶层设计动态优化 形成双向促进的良性循环 [7] - 地方可在统一框架下制定差异化电价政策 探索双边协商 集中竞价等交易模式 如广东山西发布虚拟电厂细则 蒙西广东引入需求侧响应细则 [8] 未来发展方向 - 新型经营主体 交易品种 市场模式将持续涌现 地方探索将补充完善全国统一规则体系 形成螺旋上升的实践过程 [9]
扩内需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中国核心CPI涨幅连续三个月扩大
长江商报· 2025-08-11 08:06
CPI环比转正及核心CPI持续回升 - 7月CPI环比由6月下降0.1%转为上涨0.4% 核心CPI同比上涨0.8%且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 反映扩内需政策效应持续显现[1][2] - 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6% 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26个百分点 占CPI总涨幅六成多 主要受暑期出游旺季带动[2] - 飞机票价格环比上涨17.9% 旅游价格上涨9.1% 宾馆住宿价格上涨6.9% 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上涨4.4% 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21个百分点[2] 工业消费品价格及食品价格变化 - 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2% 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均由连续5个月下降转为持平[2] - 家用器具 家庭日用杂品 文娱耐用消费品和个人护理用品价格环比涨幅在0.5%—2.2%之间[2] -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6% 降幅比6月扩大1.3个百分点 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29个百分点[3] PPI环比降幅收窄及同比变化 - 7月PPI环比下降0.2% 降幅比6月收窄0.2个百分点 PPI同比下降3.6%[1][4] -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下降0.3% 同比下降4.5% 1-7月PPI比上年同期下降2.9%[4] - PPI自2022年10月以来连续第33个月负增长 但环比降幅为3月份以来首次收窄[4] 重点行业价格变化及影响因素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环比降幅收窄1.9个百分点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降幅收窄1.5个百分点 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降幅收窄0.8个百分点[4] - 飞机制造价格上涨3.0% 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价格上涨1.6% 微波通信设备价格上涨0.9% 服务器价格上涨0.6%[5] - 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价格上涨13.1% 运动用球类制造价格上涨5.3% 营养食品制造价格上涨1.3%[5]
物价数据透露哪些积极信号(锐财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1 06:48
物价数据边际改善 - 7月CPI环比由降转涨0.4%,同比持平,核心CPI同比上涨0.8%且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 [1][2] - 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6%,贡献CPI总涨幅的六成多,其中暑期出游带动飞机票、旅游、宾馆住宿和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涨幅超季节性水平 [2] - 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0.5%,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价格结束连续5个月下降趋势转为持平,家用器具、文娱耐用消费品价格环比涨幅达0.5%-2.2% [2] 扩内需政策效应显现 -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6%,降幅扩大1.3个百分点,拖累CPI约0.29个百分点,但提振消费政策带动工业消费品需求回暖 [2] - "618"促销结束后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2%,反映消费需求持续修复 [2] - 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措施加力推进,将成为下半年物价的重要支撑 [6] 部分行业供需改善 - PPI环比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至0.2%,为3月以来首次收窄,煤炭、钢材、光伏、水泥和锂电等行业价格降幅收窄 [3][5] - 产业升级带动传统行业价格回升,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推动相关行业同比价格上涨 [5] - 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等行业受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影响价格下降,但内需释放拉动部分行业同比上涨 [3][5] 下半年价格走势预判 - 经济向好、扩内需政策显效、假期效应及翘尾因素减弱将推动CPI/PPI低位温和回升 [6] - "反内卷"政策优化产能过剩行业供需结构,缓解价格下行压力 [6] - 大宗商品价格传导效应减弱,多重因素共同支撑价格平稳运行 [6]
7月核心CPI同比上涨0.8% 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
中国证券报· 2025-08-11 05:14
CPI数据变化 - 7月CPI环比由6月下降0.1%转为上涨0.4%,同比持平,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1] - 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6%,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26个百分点,占CPI总涨幅六成多,其中飞机票、旅游、宾馆住宿和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7.9%、9.1%、6.9%和4.4%[2] - 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比6月扩大0.4个百分点,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17个百分点[2] -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6%,降幅比6月扩大1.3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29个百分点[2] PPI数据变化 - 7月PPI环比下降0.2%,降幅比6月收窄0.2个百分点,为3月份以来环比降幅首次收窄[1][4] - PPI同比下降3.6%,降幅与6月相同[1][4]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水泥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价格环比降幅比6月分别收窄1.9个、1.5个、0.8个、0.3个和0.1个百分点[4] 行业价格变动 - 烧碱价格上涨3.6%,玻璃制造价格降幅比6月收窄0.9个百分点[5] - 飞机制造价格上涨3.0%,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价格上涨1.6%,微波通信设备价格上涨0.9%,服务器价格上涨0.6%[6] - 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价格上涨13.1%,运动用球类制造价格上涨5.3%,营养食品制造价格上涨1.3%,保健食品制造价格上涨1.2%,自行车制造价格上涨0.6%[6] 政策与市场影响 - 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叠加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对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治理力度加大,物价运行边际改善[3] -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适时加力,部分行业供需关系有所改善,价格呈现积极变化[4] -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重点产业产能治理逐步推进,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壮大,相关行业价格同比有所回升[5]
7月核心CPI同比上涨0.8%
中国证券报· 2025-08-11 05:05
CPI数据表现 - 7月CPI环比上涨0.4%,涨幅高于季节性水平0.1个百分点,主要受服务和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带动 [2] - 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6%,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26个百分点,占CPI总涨幅六成多 [2] - 暑期出游旺季带动飞机票、旅游、宾馆住宿和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7.9%、9.1%、6.9%和4.4%,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21个百分点 [2] - 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比6月扩大0.4个百分点,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17个百分点 [2] - 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 [1][2] -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6%,降幅比6月扩大1.3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29个百分点 [2] PPI数据表现 - 7月PPI环比下降0.2%,降幅比6月收窄0.2个百分点,为3月份以来环比降幅首次收窄 [3] - PPI同比下降3.6%,降幅与6月相同 [3] - 夏季高温雨水天气影响建材需求,水力发电替代作用增强导致电煤需求减少、电价下降 [3]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水泥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价格环比降幅比6月分别收窄1.9、1.5、0.8、0.3和0.1个百分点,合计对PPI环比的下拉影响比上月减少0.14个百分点 [4] 行业价格变动 - 烧碱价格上涨3.6%,玻璃制造价格降幅比6月收窄0.9个百分点 [4] - 飞机制造价格上涨3.0%,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价格上涨1.6%,微波通信设备价格上涨0.9%,服务器价格上涨0.6% [4] - 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价格上涨13.1%,运动用球类制造价格上涨5.3%,营养食品制造价格上涨1.3%,保健食品制造价格上涨1.2%,自行车制造价格上涨0.6% [5] 政策与市场影响 - 扩内需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消费领域价格继续呈现积极变化 [1]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带动相关行业价格降幅收窄 [4] - 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传统行业改造和新兴行业成长,相关行业价格同比回升 [4] - 内需潜力持续释放,升级类消费需求增加拉动部分行业价格同比上涨 [5]
7月CPI环比转涨0.4%,核心CPI创年内新高,扩内需政策效应显现
搜狐财经· 2025-08-10 21:12
国内经济运行积极变化 - 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4%,同比持平 [1]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环比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至-0.2%,同比下降3.6% [1] - 扩内需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市场供求关系逐步改善 [1] 消费领域价格回升 - 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 [3] - 服务价格推动CPI环比上涨,飞机票、旅游、宾馆住宿和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7.9%、9.1%、6.9%和4.4%,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21个百分点 [3] - 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0.2%,家用器具、通信工具、交通工具价格分别环比上涨2.2%、0.0%、0.3% [3] - 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由连续5个月以上的下降转为持平 [3] 工业品价格企稳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环比降幅收窄,为3月份以来首次出现这一变化 [4] - 煤炭、钢材、光伏、水泥和锂电等行业价格环比降幅比上月分别收窄1.9个、1.5个、0.8个、0.3个和0.1个百分点,合计对PPI环比的下拉影响比上月减少0.14个百分点 [4] - 焦煤、螺纹钢、多晶硅、碳酸锂等商品价格进入强势上涨阶段 [4]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3.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0.8% [4] - 烧碱价格上涨3.6%,玻璃制造价格降幅比上月收窄0.9个百分点 [4] - 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价格上涨13.1%,运动用球类制造价格上涨5.3% [4]
固定收益点评:PPI表现滞后,关注后续回升强度与持续性
国盛证券· 2025-08-10 17: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前物价数据仍偏弱,剔除暑期季节性影响内需整体修复有限,7月核心CPI增速小幅上涨受暑期出游潮和金价同比高位支撑,PPI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走势分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政策效果集中于上游行业,内需未有效恢复掣肘PPI同比修复,本轮收缩供给带来的工业价格结构性上涨持续性及下游传导效果取决于社会终端需求改善情况,贸易环境有不确定性,需货币宽松稳定内需 [4][29] - 增值税政策落地后债市调整有限,8日央行净投放3000亿3M买断式逆回购助力市场修复,利率第一阶段回到调整前水平,综合观察其他市场表现和基本面判断突破新低节奏和时间,商品和股市阶段性降温后,10年和30年国债短期或回到1.65%和1.85%左右,后续能否突破前低需观察其他市场表现和基本面压力 [5][30] 各部分总结 CPI情况 - 7月CPI继续保持低位,同比放缓0.1个百分点至0%,消费端价格偏弱,环比上涨0.4%,较上月增速上行0.5个百分点,核心CPI同比增长0.8%,较上月增幅增加0.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多类分项受暑期消费带动同比增速上行或降幅收窄 [1][8] - 受金价影响其他用品和服务分项维持高位,7月同比增长8.0%,7月国内黄金期货价格同比增长37.8%,剔除该分项后7月CPI和核心CPI同比分别为 -0.2%和 +0.4%,整体物价水平依然偏弱 [2][10] - 7月食品CPI同比降幅扩大,环比降幅收窄,同比下降1.6%,较上月降幅扩大1.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同比回落是同比降幅走扩主因,鲜菜和水产品价格环比上涨 [13] - 7月非食品CPI同比增速上行,环比上涨,同比增长0.3%,增速较上月上行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5%,暑期服务价格上涨是主因,7月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6%,影响CPI环比上涨超六成,国际油价走高也带动非食品项CPI环比上涨 [2][17] PPI情况 - 7月PPI表现滞后,同比下跌3.6%,跌幅与上月基本持平,生产资料PPI同比下降4.3%,较上月降幅小幅收窄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降幅较上月收窄0.4%,国内制造业原材料价格环比多数下行,除有色金属材料外主要原材料价格均环比下行 [1][23] - 7月生活资料PPI同比下降1.6%,较上月降幅扩大0.2个百分点,一般日用品价格同比增速下行,衣着类和耐用消费品同比降幅扩大,食品类价格同比降幅收窄 [24] 市场与政策情况 - 增值税政策落地后债市调整有限,8日央行净投放3000亿3M买断式逆回购助力市场修复,利率第一阶段回到调整前水平,综合观察其他市场表现和基本面判断突破新低节奏和时间 [5][30] - 前几周反内卷预期推升商品和股市,但7月PPI同比降幅持平前值,需求有放缓压力,债市资产荒格局未变,商品和股市降温后,10年和30年国债短期或回到1.65%和1.85%左右,后续能否突破前低需观察其他市场表现和基本面压力 [5][30]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政策效果主要集中于煤炭、钢材、光伏和锂电等上游行业,内需未有效恢复掣肘PPI同比修复,本轮收缩供给带来的工业价格结构性上涨持续性及下游传导效果取决于社会终端需求改善情况,贸易环境有不确定性,需货币宽松稳定内需 [4][29]